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通信网的核心要素

发布时间:

通信网的核心要素

1 基本的拓扑结构有: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复合型网等。  2 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一)业务网  1)功能: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等。  2)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  3) 交换节点设备其中交换节点设备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业务网交换节点的基本交换单位本质上是面向终端业务的,粒度很小,例如一个时隙、一个虚连接。  业务网交换节点的连接在信令系统的控制下建立和释放。  (二)支撑网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包含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三部分。  (三)传送网  1)传送网又称基础网。传送网为各类业务网提供业务信息传送手段,负责将节点连接起来,并提供任意两点之间信息的透明传输。传送网是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所以又称之为基础网。  2)功能:具有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自动切换等相应的管理功能。  3)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节点构成。

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要素

回答 信息系统安全一般应包括计算机单机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主要方面。(1)计算机单机安全主要是指在计算机单机环境下,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不受意外或恶意的破坏和损坏,得到物理上的保护。(2)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自身即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二是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情况下的安全问题。(3)信息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处理和存储的过程中,没有被非法或恶意的窃取、篡改和破坏。 亲,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目标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扩展资料: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信息安全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企业没必要在信息安全这个定义上纠结太多,只需要做好哪些措施就行了,技术、资金实力好的可以自己来做信息安全,不然的话可以考虑购买现有的成熟方案。推荐下IP-guard的内网安全解决方案IP-guard是2001年推出的一款内网安全管理软件,拥有18个功能和7大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都有着众多知名企业成功案例,包含知名世界500强、知名日企、国内知名企业等。IP-guard主要功能包括:透明加密、安全网关、只读加密、即时通讯、文档操作管控、文档打印管理、邮件管控、应用程序管理、网络流量、屏幕监控、资产管理等。IP-guard适用于企业信息防泄露、行为管控、系统运维三大领域,迄今为止已经服务超过15,600家国内外企业,部署超过4,700,000台计算机。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包括4个方面: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务。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要通过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对整个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扩展资料防护策略1、数据库管理安全防范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类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隐患,对数据库安全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可能会使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遗留有害程序,这些程序十分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甚至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现代计算机用户和管理者应能够依据不同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防范措施,从意识上真正重视安全管理保护,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2、加强安全防护意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用到各种用户登录信息,比如网银账号、微博、微信及支付宝等,这些信息的使用不可避免,但与此同时这些信息也成了不法分子的窃取目标,企图窃取用户的信息,登录用户的使用终端,将用户账号内的数据信息或者资金盗取。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社会上很多用户的各个账号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一旦窃取成功一个账号,其它账号的窃取便易如反掌,给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用户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拒绝下载不明软件,禁止点击不明网址、提高账号密码安全等级、禁止多个账号使用同一密码等,加强自身安全防护能力。3、科学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控制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从而保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进而保障相关用户的切身利益。数据加密技术的特点是隐蔽性和安全性,具体是指利用一些语言程序完成计算数据库或者数据的加密操作。当前市场上应用最广的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保密通信、防复制技术及计算机密钥等,这些加密技术各有利弊,对于保护用户信息数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日常安全管理中,采用科学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是必要的,他除了能够大大降低病毒等程序入侵用户的重要数据信息外,还能够在用户的数据信息被入侵后,依然有能力保护数据信息不出现泄露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系统存有庞大的数据信息,对每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显然不现实,这就需要利用层次划分法,依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合理进行加密处理,确保重要数据信息不会被破坏和窃取。4、提高硬件质量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不仅有软件质量,还有硬件质量,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区别,硬件系统在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硬件的使用年限问题,硬件作为计算机的重要构成要件,其具有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其性能会逐渐降低的特点,用户应注意这一点,在日常中加强维护与修理。例如,若某硬盘的最佳使用年限为两年,尽量不要使用其超过四年。5、改善自然环境改善自然环境是指改善计算机的灰尘、湿度及温度等使用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定期清理其表面灰尘,保证在其干净的环境下工作,可有效避免计算机硬件老化;最好不要在温度过高和潮湿的环境中使用计算机,注重计算机的外部维护。6、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火墙能够有效控制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权限,通过安装防火墙,可自动分析网络的安全性,将非法网站的访问拦截下来,过滤可能存在问题的消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抵御能力,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指数。同时,还需要安装杀毒软件,这类软件可以拦截和中断系统中存在的病毒,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大有益处。7、加强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主要是针对数据传输安全检测的操作系统,通过ID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计算机与网络之间异常现象,通过报警的形式给予使用者提示。为更好的发挥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通常在使用该技术时会辅以密码破解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8、其他措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的措施还包括提高账户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网络密码设置、安装系统漏洞补丁程序等。

信息安全最核心的要素

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密码技术和安全技术,保护在公用网络信息系统中传输、交换和存储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可控性等。

可用性(Availability):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资源和服务。可用性是指无论何时,只要用户需要,信息系统必须是可用的,也就是说信息系统不能拒绝服务。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和通信服务,而用户的通信要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话音、数据、文字和图像等),有时还要求时效性。网络必须随时满足用户通信的要求。攻击者通常采用占用资源的手段阻碍授权者的工作。可以使用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网络,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增强可用性还包括如何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系统失效。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网络不可靠,事故不断,也就谈不上网络的安全。目前,对于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基本上偏重于硬件可靠性方面。研制高可靠性元器件设备,采取合理的冗余备份措施仍是最基本的可靠性对策,然而,有许多故障和事故,则与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和环境可靠性有关。 完整性(Integrity):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实体或进程,并且能够判别出实体或进程是否已被篡改。即信息的内容不能为未授权的第三方修改。信息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不出现信息包的丢失、乱序等。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即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这里所指的信息不但包括国家秘密,而且包括各种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的工作秘密及商业秘密,个人的秘密和个人私密(如浏览习惯、购物习惯)。防止信息失窃和泄露的保障技术称为保密技术。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也称作不可否认性。不可抵赖性是面向通信双方(人、实体或进程)信息真实同一的安全要求,它包括收、发双方均不可抵赖。一是源发证明,它提供给信息接收者以证据,这将使发送者谎称未发送过这些信息或者否认它的内容的企图不能得逞;二是交付证明,它提供给信息发送者以证明这将使接收者谎称未接收过这些信息或者否认它的内容的企图不能得逞。

(1)机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性(5)可审查行

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可控性 可审查性

信息化的三个核心要素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技术、管理、人员。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技术、管理、人员。

信息化进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一、硬件 在现在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为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运作,管理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二、软件 想要解决企业中的诸多问题。优化企业管理体制,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免疫力,提升执行力和市场风向的预测能力等诸多方面。想要通过计算机能够高效、快捷地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各业务部门、各单位方便、快速地查询各种资料和信息等,我们就要为企业选择适合的软件。如果没有软件,只有硬件,那么计算机就成了“漂亮的摆设”“空花瓶”,无法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有了硬件还要有软件,选择适合企业的软件对于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三、服务 “服务”这个词说起来非常简单,人们对它也并不陌生。但软件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在企业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凸显出来。有了硬件,软件,但不知如何使用,如何能更大的发挥其作用,给企业带来效益,这个时候“服务”就会帮助您,一个好的售后服务团队会帮助您让软件与企业有机结合,使流程更加简单、实用、流畅,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企业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客户提高经营与管理能力。

信息化概念的核心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即: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3、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4、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5、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企业信息化简介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经营决策的智能化和最优化以及商务运作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用信息共享降低高额库存、用业务协同提高响应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的流畅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建立精益价值流的工作思维,达到信息准确化,信息及时化,多角度统计,降低库存,准确核算成本,控制投入产出,提高按时交货率信息化规划蓝图

(一)信息化的技术含义1.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 信息化概念的复杂内涵是由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决定的,这些技术特性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1)数字化。20世纪30年代,克劳德·商农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计算机电路(关代表真,开代表假)如何才能完成逻辑操作》,这是计算机对所有信息进行编译、存储和使用时所凭借的二进制代码系统。时至今日,这些被称为比特(B1T)的“1”或“0”不仅可以表示开或关、上或下、黑或自、出或入,而且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的人类信息。“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字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或“0”。因此,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首要的技术特性,被人比作“信息DNA”。 商农的信息理论闯入实践之门的重要突破是所谓“数据压缩技术”,它对于计算机和通信都十分关键。虽然任何信息都可以数字化,但数字化信息(numerical information)却十分冗长。此时,根据商农的“信息就是减少不确定性”的概念框架进行数据压缩(data compression),既可删除无意义的数字代码,又无损于信息含量。此外,由于数字传输具有高保真的纠错(error correction)功能,因而为远距离通信预设了“先天优势”。(2)网络化。数台计算机形成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则可称之为“互联网”或“网络”。这种网络化技术可以使互联网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采用一种标准的计算机网络语言(技术上称为协议)使所有的计算机得以相互交流。目前人们所熟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实际上是全球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干线。 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交流,在技术上依赖于TCP(传输控制协议)和tP(网络层协议),它可以保证各种信息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地。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都可以采用网关(cA,IEwAY)与IN.TERNET相通,从而使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信息网。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拉里·斯马尔认为,这是自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笔者注)以来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这种相互连结的网络基本上是时空的破坏者,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3)大容量。今天,英特尔公司所生产的微处理器已经容纳了1000万个晶体管;据说十年以后,人类将生产出能容纳l0亿个晶体管的芯片。这种几何式的增长速度被信息技术专家称之为“莫尔定律”,其预言:微处理器所包含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翻一番。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大容量特征,使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而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则使计算机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4)高带宽。把一切信息都转换成数字固然方便,但比特数是极高的。因此,除利用数据压缩技术,还要求信息通道具有很高的带宽(bandwidth)。所谓带宽,指在特定信道上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也叫比特率。光纤通信技术,是解决带宽问题的有效手段。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输完毕。为此,有人乐观地说:“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大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因此,光纤及其高带宽技术特性是信息世界的快车道。2.信息化概念的技术内涵 在相当一部分技术专家看来,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及其运用过程。阿古尔等人认为,信息化——这是在计算机化(广泛的数据库存取和现代通信手段)基础上建立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及生态任务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格莉米扎写道,“在全世界组建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并将它们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问,简要地说,建设将世界上所有贮存的信息变成每一个人的财富的人类共同体——这就是信息化。”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化实质上是计算机化加通信化,为此,美国学者还创造了一个新词Compunication(计算机通信)。 信息技术专家童志鹏教授将信息技术体系划分为信息基础技术、信息作业技术、综合系统技术。依此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进步主要是信息作业技术方面的发展,这也是信息化的主体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典型领域;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材料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和基础技术;而“信息高速公路”则是其综合运用的范例。(二)信息化的社会方面1.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效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则是推进社会转型的第一动力。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每一项划时代的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工具质的飞跃,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形态的变革。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将以提高生产工具的信息含量为杠杆,促进人类社会向信息文明跃迁。2、信息化概念的社会侧面 实际上,信息化不仅有其技术内涵,还存在着社会方面;信息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还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实质是根本改造社会生活的所有信息环境,其目的是优化任何一个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结果。信息化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以计算机革命为基础的社会——技术过程。”有人说,这是前苏联用二十多年时间,耗资几千亿卢布才换来的一条经验教训。 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信息化,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会引出众说不一的结果。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知识化,是为更大规模地生产、贮存、转换、传播,甚至创造新知识而集约地利用新技术和最新工艺的过程,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因此,未来社会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社会”。还有人说,信息化就是“掌握作为重要管理和发展资源的信息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社会”。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物质的社会经济现象。” 信息化的社会方面,不同学科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但至少有三点是基本确定的:其一,以计算机通信为物质基础;其二,以信息活动上升到主导地位为标志;其三,以步入信息文明为过程。(三)对信息化概念的社会学界说社会学的信息化定义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那么,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及逐渐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即逐渐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信息化被赋予三层含义:它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普遍运用;它是新质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的确立:它是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实际上,社会学的信息化定义仅仅是关于信息化的社会方面诸多理解的概括和规范化。确切地说,这是对信息化概念的社会学诠释。2.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信息化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项划时代的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化,并将技术革命转换为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一般认为,人类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780年至1910年的机械化革命,以蒸汽机技术为核心;第二次是1911年至1945年的电气化革命,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第三次是1946年至1975年的自动化革命,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第四次是1976年开始的信息化革命,以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①。与此相对应,人类社会也经历了由农业到工业、由工业到服务业、再到信息业的产业结构大变动,以及相应的社会形态变化。 由信息化所引发的社会形态变革,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也有人称之为“电信社会”,更多的人则称之为“信息社会”。专家们认为,“由计算机和通信手段造成的信息时代,不仅对现代工业社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它将引起如此规模的社会变化,使现代制度转变为全新类型的人类社会,即信息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18世纪的蒸汽机技术、19世纪的电气技术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由此,信息化将会引发一个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3.信息化的物化基础 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以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相匹配则构成了信息化的物化基础。“人类对不同的资源基础的选择和依赖既是社会文明变迁的一种内在的依据,又是社会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目前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作为主要的资源基础,正表明了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综合,以信息高速公路等互联网络为典型。它将作为信息社会的“中枢神经”,承载人们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成为信息化的物化基础。4.信息化的社会内容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新质的(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简单地说,就是确立信息文明的社会形态。就过程而言,信息化的社会内容是通过生产力的跃迁、劳动方式的变化等诸多环节实现的。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技术的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生产实现的。 信息文明的社会形态,最终要体现在人类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的变迁上。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逐渐建立自己的规则、新的行为方式逐渐制度化的复杂过程,这也是社会学家所说的“技术与社会互相生成”的社会过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