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苏州文献丛书查询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

苏州文献丛书查询官网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苏州文献丛书下载网站查询

《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详实,有保存乡邦文献的作用,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桐桥倚棹录》亦为顾禄所撰,且有“清嘉录以时间为经,桐桥以空间为纬”之说,遂合并为一册。此书以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与前书角度不同互为补充。

截至2014年,苏州大学图书馆共分十部一室一站,各部门设置及职能如下:办公室:负责全馆财务、组织、人事、科研、文书、档案、办公设备和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业务统计,协助馆领导做好活动组织、宣传等工作,并指导各部门、各区馆的行政等工作。公共服务部:负责图书馆整体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包括文化环境建设、各类宣传材料的制作、《东吴图情通讯》的编印、公共场所的管理和布置;负责图书馆的部分接待与外联工作;提供复印、打印、电脑刻字等各种服务。文献建设部:负责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的采访与购置,对入馆的纸质文献进行验收、分类、编目、加工及典藏等工作,并负责馆藏信息的宣传报道,编制联合目录等; 合理使用经费、定期向馆长提交经费使用统计分析材料;负责馆藏文献资源的回溯及书目数据整理工作;做好文献的征集、交换、捐赠工作及与院系资料室的共建共享工作。信息咨询部:负责开展信息调研及咨询服务,包括数据库的试用调研及利用分析、信息查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资源整合、图书馆主页的更新维护、数据库的数据维护和更新等、解答各类读者咨询、电子资源宣传和培训、计算机检索课教学,以及苏南地区文献中心工作。科技查新站:负责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有偿服务工作。系统技术部:负责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镜像站、主页、邮件、视频等服务器系统的调试和运行,图书馆网络的构建和管理,确保全馆网络通畅,做好全馆现代化设备管理与技术支持工作等;负责全馆各校区电子阅览室的网络、设施及有关软件等技术支持工作,参与校园信息化及图书馆数字化等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数字化建设部:负责自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做好苏州大学学位论文、苏大讲坛、历代名人图像库、吴文化数据库、JALIS特色资源整合、非书资源及学者机构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与数字化项目相关的软件开发。制定数字资源建设规范,承担数字化项目的组织、立项调研、立项申报、平台设计开发、数据收集、加工、发布、结项、后期服务、项目完善等工作。古籍特藏部:负责线装古籍、民国文献及影印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的管理、编目、阅览、咨询、修复等工作,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与整理、研究出版等相关工作;做好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有关工作。读者服务部:负责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外借、书刊阅览等工作,包括通借通还、书库管理、新书验收、读者证件管理、阅览室的开放和管理、读者咨询和导读工作、OPAC、RFID使用指导及文献资源利用分析。周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

推荐谷歌的学术搜搜,不过只能看到摘要。

苏州文献丛书查询官网

截至2014年,苏州大学图书馆共有5个分馆,分布于五个校区,各分馆的馆藏根据校区学科分布情况各有侧重。 本部图书馆,位于校本部中央,共有五层,整个建筑成“口”字形,2003年9月改扩建竣工并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 ,本部图书馆的收藏重点是理科类书刊,馆藏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农学等类书刊50多万册,中外文报刊848种,拥有大型数据库50多个,是苏南地区文献中心。整个馆舍的东面是行政办公区、南面是业务工作区、西面是读者服务区、北面是书库。业务工作区的一楼为文献建设部,主要负责全馆的文献采购和编目工作;二楼为信息咨询部、信息检索室和信息培训教室,负责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包括代查代检、查收查引、原文传递、科技查新以及检索培训等服务项目,有检索终端80台;三楼为技术部,负责全馆的网络技术与现代化设备维护;四楼为数字化部,重点负责把纸质文献数字化,以及数字资源的整合等。读者服务区的一楼为共享大厅,设总咨询台、院士风采廊、电子宣传屏、 OPAC 查询区、图书外借处、服务中心、休闲阅览室等;二楼设新书阅览室、苏大文库和自修室,截至2014年,总阅览座位346个。三楼设期刊阅览室和自修室,截至2014年,总阅览座位296个。四楼电子阅览室(分上网区和视频点播区),设128个上网座位、64个视频点播座位和若干个无线上网座位(读者可自带网卡和手提电脑,免费进行无线上网);五楼为学术报告厅,可举办各种会议、报告和学术讲座等,设座位242个。 敬文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东校区内,东依苏嘉杭高速通道,西傍古护城河,与本部图书馆隔河相望,嵌于工业园区与古城区之间。由香港爱国实业家朱敬文先生捐资兴建,始建于1989年,建成后于1992年2月28日正式开放。该馆为均高4层、俯视呈侧“日”字形的回廊式通用建筑。回廊环抱着两座独具江南风貌的园林式庭院。馆舍明亮而雅静,服务功能较为齐全。截至2014年,该馆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馆藏文史哲各类文献逾60万册,在为全校文科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敬文图书馆一楼为样本阅览室,截至2014年,设48个阅览座位,提供自建馆以来入藏的文科各类留存样本图书20多万册的阅览服务。二楼为借书处及电子阅览室,借书处辟为“中图法分类号”及“科图法分类号”两大流通书库,近20余万册图书全开架借阅,电子阅览室设有80个阅览座位供读者刷卡上机;三楼分为报刊阅览室和自习阅览室两部分。报刊阅览室设120个阅览座位,读者可阅览800多种现订报刊及近4万册报刊合订本,并可享受代理复印服务。敬文馆共配公共查询机10多台分布于借书处及各阅览室,提供馆藏及借阅信息查询,网上书刊征订、续借等服务。 炳麟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由美籍华人实业家唐仲英先生捐助,并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型似“水晶莲花”,截至2014年,图书馆占地42公顷 ,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面8层,地下一层,可藏书75万册,收藏以人文艺术类、古籍特藏类书刊为主,以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类见长,共有阅览座位约两千余个,中外文报刊1500多种,数据库60多种。炳麟图书馆通过网络与本部馆、东区敬文馆、北校区馆以及相关院系资料室共建共享,共同构成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图书馆一楼为总书库(包括借书处)。提供图书借还、读者办证、挂失、补证、注销等服务。二楼为咨询台、咖啡吧、展示厅。为方便读者快捷使用炳麟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大厅设有公共查询区,提供书刊信息检索服务。三楼为新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截至2014年,新书阅览室有阅览座位216个,提供新书的短期外借和阅览服务;期刊阅览室有阅览座位184个,报刊1300多种以及近五年的中文合订本。四楼为电子阅览室。拥有机位450多座,集读者上网,信息咨询、文献检索教学、实习于一体。五楼为社会科学阅览室和自然科学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艺术阅览研究室)着重收藏艺术类图书和现刊。自然科学阅览室(外文阅览研究室)主要收藏外文图书和期刊。夹层设有教授研究室。六楼为古籍、特藏阅览室。截至2014年,拥有线装古籍图书14万册,其中有甲种、乙种善本820部计6953册,收藏特色为古代江南特色藏书和地方文献资料;1949年前出版的图书2万多册、报刊2943种,多有国内稀缺图书与报刊;平装古籍丛书、港台版文史类丛书及中华再造善本等2万余册。七楼为图书馆办公区域。 2007年12月14日,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鲁班奖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苏州大学新校区炳麟图书馆等95项工程获2007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14年,网友评出了“全国超美的50个高校图书馆”,其中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名列第一。 北校区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北校区东侧,其前身为苏州丝绸工学院图书馆,建于1978年,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呈T形结构。截至2014年,馆内现有藏书4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406种,报纸45种,阅览座位158个,馆藏文献以机电、纺织材料等工科大类图书以及纺织、印染、服装设计、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中外文期刊为主。图书馆一层为门厅、图书外借处、书库;三层为期刊阅览室、期刊库;四层为阅览室和主机房。 阳澄湖校区图书馆位于阳澄湖畔,其前身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共有藏书40万册,阅览座位约1700多个,中文报刊近1000多种 馆藏文献以轨道交通、机电等工科大类图书中文期刊为主。图书馆一层南面为办公区,中部为密集书库、采编室和主机房,北面为过刊室东面为大小报告厅;二层为期刊阅览室、图书流通区、会议室;三层为期刊阅览室、书聊吧、电子阅览室、自习室。

一、使用《中国丛书综录》查询(写出检索步骤与方法,列出各步的检索结果)《玉纪》收录在哪几部从书中?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吴门岁暮杂咏》为何人撰写?收入在哪部从书中?《湖州丛书》为何人撰写?有多少家图书馆收藏?都收录了哪几种古籍?二、使用《佩文韵府》查询“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能写出多少就写出多少谢谢各位了!我听说新出的《中国丛书综录》已经没有前两题的收录了……那这作业还怎么做啊……

查询方法:1、实体书查找ISBN码在每一本书的背面都有一个条形码978开头的13位数字或者 979开头的13位数字就是书本的ISBN码2、知道教材名查找ISBN码登录 或者网站搜索书籍名字,确定哪本书籍是您课程需要的点入进去查看对应的ISBN 码然后复制下来就可以了3、在教授提供的课程大纲中查找ISBN码负责任的教授会在课程大纲中提供书名、作者、版本、ISBN码直接复制下来就可以了有的教授则只提供作者、书名、版本拓展资料: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ISBN,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O于1972年颁布了ISBN国际标准,并在西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了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现在,采用ISB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图书、小册子、缩微出版物、盲文印刷品等。2007年1月1日前,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2007年1月1日起,实行新版ISBN,新版ISBN由13位数字组成,分为5段,即在原来的10位数字前加上3位EAN(欧洲商品编号 )图书产品代码“978”。在联机书目中ISB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国际标准书号 网页链接

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本刊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与正文中的标示序号、格式一致。主要责任者(姓先名后,英文不加缩写点)超过3人时,只写前3名,后面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名应按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参照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2]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 [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4]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 [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二、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5]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 [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 四、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六、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 七、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 http: ///pub/xt/980810–html,1998–08–16/1998–10– [12] 万锦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八、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苏州文献丛书下载网站官网

童年、少年 1903年 10月10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北乡憩桥镇。祖父是贫苦渔民,父亲是店员。1911年 春,进镇海县憩桥镇进修学堂。1913年 秋,进修学堂停办,进镇海县贵驷桥宝善学堂。1915年 秋,进湖北汉口德华学校。1917年 德华学校改为汉口第一中学。1918年 冬,汉口第一中学停办。1919年 春,进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德文科。秋,升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留学德国八年  1921年 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毕业后,赴德留学,进德国福莱堡大学。1922年 秋,转德国慕尼黑大学。1923年 秋,转德国土滨根大学,不但学习了生物学的课程,还学了物理、化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好处。开始科研工作,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和再生。1925年 选定一种长在醋里的线虫醋虫(Anguillula aceti)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开始研究醋虫的生活周期和实验条件对生活周期各个阶段醋虫形态上的影响。重视实验方法与技术,学习吹玻璃的技术,吹制实验用微体操作玻璃器 - 微玻璃针、微玻璃管等。欣赏导师哈姆斯教授关于生物的多样性的观点,以及用发展的观点,从时间、空间等各种具体条件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在做博士论文期间以及此后的研究工作正是贯彻这种思想。1926年 在德国柏林参加显微操作训练班,学习最新的显微操作技术,回到土滨根大学在系里推广。1927年 发表论文《醋虫的生活周期》。1928年 3月,获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醋虫生活周期各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4月,任土滨根大学动物系助教。1929年 秋,回国。  在浙江大学工作二十年 1930年 8月,任浙江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创建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提出以发展实验生物学为主要方向。先后教授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招收研究生后,又教授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研究工作为轮虫(稳定动物)和水螅、环节动物(不稳定动物)的发育过程与再生。1931年 11月,与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程亦明女士结婚。1932年 春,发现丰年虫中间性个体,研究其中间性类型、性转变和生殖细胞的重建。1933年 发表论文《轮虫的再生实验》、《细胞常数与再生关系》。1934年 8月,出席在庐山召开的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大会。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提出细胞重建的假说。1942年 发表论文《南京丰年虫的二倍体中间性》。研究一种线虫 Cosmocerca sp.的染色体和染色质,发表关于这种线虫未分化体细胞和种系细胞的染色体,染色体异固缩与染色质消减,异染色质与染色中心的形成,染色体极性的测定,异染色质的联结能力与联合染色体的形成等5篇研究论文。兼任浙江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主任。1943年 发表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论文《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和《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转变》。1944年 发表论文《 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的自然裂殖与再生》、《摇蚊的咽侧体和心侧体》。1945年 发表论文《摇蚊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色素细胞活动与温度和眼柄提取物浓度的关系》。1946年 发表论文《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殖和分解》。1947年 9月,代表中央研究院赴瑞典参加国际细胞学会会议,错过会议日期,转赴荷兰请会议秘书长详细介绍会议情况,并在荷兰、英国、法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参观访问,其中包括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室。1948年2月回到上海。1948年3月,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在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1949年5月,任浙江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当选为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会会员。6月,在北京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任理组召集人之一。会议期间,参与建议成立科学院的活动。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前,一直到中国科学院成立的最初半年里,多次往返于杭州、北京之间,参加讨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方面研究所的调整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0年 参与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的许多组织与管理工作。春,调中国科学院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研究轮虫的再生和虾的眼柄激素。1952年 在北京作访问前苏联的准备工作。1953年3月,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的任务是考察苏联如何组织和领导科学研究工作,了解苏联科学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就中苏科学合作交换意见。6月初,回到国内,在长春作总结、写报告。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成立,任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8月,成立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5月,被中国科学院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 参加制定国务院《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工作,并与周培源一起主持制定“重大理论问题”规划。10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7年 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生物学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9月,赴苏联参观访问放射生物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机构。1958年8月,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任《中国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9月,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此后,指导开展了放射生物学(包括放射性自然本底调查、生物对射线的反应、射线损伤的防护、射线引起的遗传效应等)、宇宙生物学(包括建立地面实验系统、生物遥测和生理指标测量仪器,开展全面的地面模拟实验并发射了生物探空火箭)、生物化学、理论生物学(包括生物控制论、信息论、量子生物学等)和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的研究。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金评审委员会委员。1960年 2月,在“全国放射生物学工作会议”上,作有关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报告。1961年 10月,参加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英国。11月,访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1962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 8月,在“全国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学术会议”上,作题为《中国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现状和展望》的报告。10月,在“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作题为《从分子生物学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的报告。1964年8月,在“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上,作题为《生物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 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法国。1970年 3月,陪同郭沫若院长赴尼泊尔参加王太子婚礼,顺访巴基斯坦。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越南。建立“细胞生物学研究组”,任组长,恢复细胞重建的研究,研究课题为《造血系统中或创伤愈合中各种非细胞形态转变为细胞的研究》。1971年10月至1976年10月,参加《生物史》编写工作。1972年 10月,率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1973年 1973年 细胞重建现象得到充分验证。1975年 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8月,应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邀请,提出“关于科学技术基本建设的初步设想”。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奥地利、意大利。1976年 研究组改称“细胞重建研究组”,除丰年虫外还开展鸡胚早期发育中的体细胞重建的研究。不仅观察到鸡胚发育中普遍存在细胞重建现象,还发现卵黄颗粒内有DNA、组蛋白和染色质,卵黄颗粒染色质和细胞核的染色质有同样的结构和行为。1978年 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7月,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 4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研究工作又证实,在小鼠成体的骨髓造血系统中也存在着细胞重建现象。提出完整的细胞重建理论——细胞重建学说。1980年 5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大会”上作题为《对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的报告。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的“细胞重建学术讨论会”上作报告、现场示范、展示照片、放映显微缩时电影,将细胞重建研究的结果公诸于世,进行讨论。1982年 在《中国科学》上,陆续发表报道应用电子显微镜、显微缩时电影、相差定位观察等方法,研究丰年虫和鸡胚的细胞重建以及卵黄颗粒染色质和DNA的 5篇论文。1983年 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0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上作《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要重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的报告。12月,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为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科教片《细胞重建》担任科学顾问,协助摄制工作。1984年 科教片《细胞重建》摄制完成并上映。1985年 1月,任《生物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3月,电影《细胞重建》获第五届“金鸡奖”优秀科教片奖,并在第23届国际科技进步电影节上获奖。1988年 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9月,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题词:“为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作《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24篇。1989年 11月,电影《细胞重建》获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金奖。1990年 3月,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题词:“十年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对促进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和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中国四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将以更高的要求开展学会活动,更有效地推动中国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很快成为国际先进的学术团体。”1991年 3月,兼任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1992年 12月,《贝时璋文选》由浙江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48篇,报告、谈话和文章19篇。1993年 秋,开始与芝加哥大学的江昆生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戴华教授夫妇的合作,此后,每年一次在北京进行工作讨论和学术交流。在进行实验工作的同时,开始整理小鼠骨髓、鸡胚、丰年虫、大豆根瘤菌、沙眼衣原体以及染色质和DNA等的实验照片,并起草论文的提纲,至1997年。8月,对生物物理研究所有关同志发表“关于空间生物学”的谈话,指出空间生物学大部分是生物物理学问题,详细介绍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空间条件和地面模拟实验的重要性。希望生物物理研究所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在中国航天方面继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1995年8月,夫人程亦明女士逝世,享年91岁。1998年 5月,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题词:“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实事求是,遵循真理,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做出更大贡献。”9月,在“庆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作题为《继往开来 奋勇前进》的书面发言。10月,在“贝时璋先生建所思想研讨暨九十五寿辰庆祝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生命与非生命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以及碳元素在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重要性。1999年《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被收入大型文献丛书《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科技论文>;》卷。2000年 10月,在“庆祝贝时璋先生九十七寿辰纳米生物技术研讨会”上,作“关于纳米生物技术”的报告。11月,开始主编《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的工作,至2003年5月完稿。2002年4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生物卷》编辑委员会主任。2003年6月,开始细胞重建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问题的理论总结,及总结科研工作的经验。8月,《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18篇。2008年3月,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之际,这位德高望重的国际知名学者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了第5个博士学位,一时在国内外科学界传为佳话。2009年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家中看望贝时璋院士,并致以亲切的慰问和生日的祝福。国务院办公厅、中科院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看望。2009年10月29日上午,贝时璋在北京去世,享年106岁。

江苏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繁星。政治家、军事家有孙武、伍子胥、刘邦、项羽、韩信等,科学家有祖冲之、沈括、徐光启、徐霞客等,文学家有刘勰、李煜(南唐后主)、范仲淹、秦观、范成大、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吴敬梓、冯梦龙、刘鄂等,艺术家、书画家有顾恺之、张旭、米芾、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和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还有思想家顾炎武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均出自江苏籍作者之手或与江苏有关。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刘国钧等著名实业家,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创始人。近代和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有华罗庚、周培源、茅以升、钱伟长等,文化名人有柳亚子、朱自清、叶圣陶等,著名书画家有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周信芳、赵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等都是江苏籍。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1][2](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记载孙武的史料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与孙武孙孙膑、吴起合列一传,记载如下。 孙子故里——山东广饶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 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苏州文献丛书下载网站

童年、少年 1903年 10月10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北乡憩桥镇。祖父是贫苦渔民,父亲是店员。1911年 春,进镇海县憩桥镇进修学堂。1913年 秋,进修学堂停办,进镇海县贵驷桥宝善学堂。1915年 秋,进湖北汉口德华学校。1917年 德华学校改为汉口第一中学。1918年 冬,汉口第一中学停办。1919年 春,进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德文科。秋,升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留学德国八年  1921年 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毕业后,赴德留学,进德国福莱堡大学。1922年 秋,转德国慕尼黑大学。1923年 秋,转德国土滨根大学,不但学习了生物学的课程,还学了物理、化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好处。开始科研工作,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和再生。1925年 选定一种长在醋里的线虫醋虫(Anguillula aceti)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开始研究醋虫的生活周期和实验条件对生活周期各个阶段醋虫形态上的影响。重视实验方法与技术,学习吹玻璃的技术,吹制实验用微体操作玻璃器 - 微玻璃针、微玻璃管等。欣赏导师哈姆斯教授关于生物的多样性的观点,以及用发展的观点,从时间、空间等各种具体条件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在做博士论文期间以及此后的研究工作正是贯彻这种思想。1926年 在德国柏林参加显微操作训练班,学习最新的显微操作技术,回到土滨根大学在系里推广。1927年 发表论文《醋虫的生活周期》。1928年 3月,获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醋虫生活周期各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4月,任土滨根大学动物系助教。1929年 秋,回国。  在浙江大学工作二十年 1930年 8月,任浙江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创建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提出以发展实验生物学为主要方向。先后教授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招收研究生后,又教授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研究工作为轮虫(稳定动物)和水螅、环节动物(不稳定动物)的发育过程与再生。1931年 11月,与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程亦明女士结婚。1932年 春,发现丰年虫中间性个体,研究其中间性类型、性转变和生殖细胞的重建。1933年 发表论文《轮虫的再生实验》、《细胞常数与再生关系》。1934年 8月,出席在庐山召开的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大会。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提出细胞重建的假说。1942年 发表论文《南京丰年虫的二倍体中间性》。研究一种线虫 Cosmocerca sp.的染色体和染色质,发表关于这种线虫未分化体细胞和种系细胞的染色体,染色体异固缩与染色质消减,异染色质与染色中心的形成,染色体极性的测定,异染色质的联结能力与联合染色体的形成等5篇研究论文。兼任浙江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主任。1943年 发表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论文《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和《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转变》。1944年 发表论文《 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的自然裂殖与再生》、《摇蚊的咽侧体和心侧体》。1945年 发表论文《摇蚊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色素细胞活动与温度和眼柄提取物浓度的关系》。1946年 发表论文《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殖和分解》。1947年 9月,代表中央研究院赴瑞典参加国际细胞学会会议,错过会议日期,转赴荷兰请会议秘书长详细介绍会议情况,并在荷兰、英国、法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参观访问,其中包括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室。1948年2月回到上海。1948年3月,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在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1949年5月,任浙江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当选为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会会员。6月,在北京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任理组召集人之一。会议期间,参与建议成立科学院的活动。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前,一直到中国科学院成立的最初半年里,多次往返于杭州、北京之间,参加讨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方面研究所的调整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0年 参与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的许多组织与管理工作。春,调中国科学院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研究轮虫的再生和虾的眼柄激素。1952年 在北京作访问前苏联的准备工作。1953年3月,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的任务是考察苏联如何组织和领导科学研究工作,了解苏联科学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就中苏科学合作交换意见。6月初,回到国内,在长春作总结、写报告。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成立,任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8月,成立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5月,被中国科学院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 参加制定国务院《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工作,并与周培源一起主持制定“重大理论问题”规划。10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7年 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生物学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9月,赴苏联参观访问放射生物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机构。1958年8月,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任《中国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9月,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此后,指导开展了放射生物学(包括放射性自然本底调查、生物对射线的反应、射线损伤的防护、射线引起的遗传效应等)、宇宙生物学(包括建立地面实验系统、生物遥测和生理指标测量仪器,开展全面的地面模拟实验并发射了生物探空火箭)、生物化学、理论生物学(包括生物控制论、信息论、量子生物学等)和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的研究。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金评审委员会委员。1960年 2月,在“全国放射生物学工作会议”上,作有关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报告。1961年 10月,参加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英国。11月,访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1962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 8月,在“全国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学术会议”上,作题为《中国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现状和展望》的报告。10月,在“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作题为《从分子生物学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的报告。1964年8月,在“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上,作题为《生物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 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法国。1970年 3月,陪同郭沫若院长赴尼泊尔参加王太子婚礼,顺访巴基斯坦。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越南。建立“细胞生物学研究组”,任组长,恢复细胞重建的研究,研究课题为《造血系统中或创伤愈合中各种非细胞形态转变为细胞的研究》。1971年10月至1976年10月,参加《生物史》编写工作。1972年 10月,率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1973年 1973年 细胞重建现象得到充分验证。1975年 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8月,应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邀请,提出“关于科学技术基本建设的初步设想”。11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奥地利、意大利。1976年 研究组改称“细胞重建研究组”,除丰年虫外还开展鸡胚早期发育中的体细胞重建的研究。不仅观察到鸡胚发育中普遍存在细胞重建现象,还发现卵黄颗粒内有DNA、组蛋白和染色质,卵黄颗粒染色质和细胞核的染色质有同样的结构和行为。1978年 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7月,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 4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研究工作又证实,在小鼠成体的骨髓造血系统中也存在着细胞重建现象。提出完整的细胞重建理论——细胞重建学说。1980年 5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大会”上作题为《对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的报告。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的“细胞重建学术讨论会”上作报告、现场示范、展示照片、放映显微缩时电影,将细胞重建研究的结果公诸于世,进行讨论。1982年 在《中国科学》上,陆续发表报道应用电子显微镜、显微缩时电影、相差定位观察等方法,研究丰年虫和鸡胚的细胞重建以及卵黄颗粒染色质和DNA的 5篇论文。1983年 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0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上作《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要重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的报告。12月,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为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科教片《细胞重建》担任科学顾问,协助摄制工作。1984年 科教片《细胞重建》摄制完成并上映。1985年 1月,任《生物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3月,电影《细胞重建》获第五届“金鸡奖”优秀科教片奖,并在第23届国际科技进步电影节上获奖。1988年 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9月,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题词:“为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作《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24篇。1989年 11月,电影《细胞重建》获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金奖。1990年 3月,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题词:“十年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对促进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和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中国四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将以更高的要求开展学会活动,更有效地推动中国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很快成为国际先进的学术团体。”1991年 3月,兼任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1992年 12月,《贝时璋文选》由浙江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48篇,报告、谈话和文章19篇。1993年 秋,开始与芝加哥大学的江昆生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戴华教授夫妇的合作,此后,每年一次在北京进行工作讨论和学术交流。在进行实验工作的同时,开始整理小鼠骨髓、鸡胚、丰年虫、大豆根瘤菌、沙眼衣原体以及染色质和DNA等的实验照片,并起草论文的提纲,至1997年。8月,对生物物理研究所有关同志发表“关于空间生物学”的谈话,指出空间生物学大部分是生物物理学问题,详细介绍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空间条件和地面模拟实验的重要性。希望生物物理研究所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在中国航天方面继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1995年8月,夫人程亦明女士逝世,享年91岁。1998年 5月,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题词:“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实事求是,遵循真理,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做出更大贡献。”9月,在“庆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作题为《继往开来 奋勇前进》的书面发言。10月,在“贝时璋先生建所思想研讨暨九十五寿辰庆祝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生命与非生命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以及碳元素在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重要性。1999年《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被收入大型文献丛书《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科技论文>;》卷。2000年 10月,在“庆祝贝时璋先生九十七寿辰纳米生物技术研讨会”上,作“关于纳米生物技术”的报告。11月,开始主编《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的工作,至2003年5月完稿。2002年4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生物卷》编辑委员会主任。2003年6月,开始细胞重建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问题的理论总结,及总结科研工作的经验。8月,《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18篇。2008年3月,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之际,这位德高望重的国际知名学者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了第5个博士学位,一时在国内外科学界传为佳话。2009年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家中看望贝时璋院士,并致以亲切的慰问和生日的祝福。国务院办公厅、中科院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看望。2009年10月29日上午,贝时璋在北京去世,享年106岁。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的江苏地方文献丛书,繁竖本,可以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