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水政水资源杂志订阅

发布时间:

水政水资源杂志订阅

搞施工或者水工管理,考公务员,或再读研究生吧。

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水政水资源杂志

国家级核心期刊。

A类合格期刊

就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而言,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几方面的问题都与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有密切联系。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会使污水处理成本大大增加,污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可更新的水资源总量减少,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也随之减弱;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水平是提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能力的关键,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则不能使水资源循环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保障。1 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我国用水效率首先是革新观念,其次是采取经济、技术、法规政策和公众参与。早在20世纪末,原水利部水政司司长、教授级高工柯礼聘就在《地下水》杂志上发表了“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的文章[14]。文章指出:许多国家,不论是富水国还是贫水国,已逐渐认识到,加强需水管理而不是不断去满足需水要求,实施全面节水,向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经济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是平衡水的供需矛盾的最经济和最有利于环境的措施;同时,可以推进或避免建设昂贵的供水工程设计和污水处理费用,节约资金,保护环境,而且毫不影响经济和生活水平。但是,这场提高用水效率的改革目前主要还是局限于发达国家中开展,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普遍引起重视。由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缺乏,因而关于北方地区用水效率和节水的研究(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文章较为多见。而文献[15]则从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用水与水费制度的关系出发,研究了在有水权水量约束和无水权水量约束下,按单位耕作面积水价征收水费时的水的利用情况和卖水可能时水的利用情况,根据水利用的均衡原理和利润最大化的拉格朗日函数分析,得出了只要农业部门向外部卖水(水权水量),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非农业部门都能增加经济效益的结论。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6]。一是节水政策研究不够。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二是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还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一半,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仅占灌溉面积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业灌溉水价偏低。低水价难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不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五是认识不到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还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地区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仍在过量引水或超采地下水,搞大水漫灌。有的流域由于上游用水得不到控制,已造成下游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关于城市用水效率方面,文献[17]对国内外城市用水水平、供水损失量和用水效率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家庭生活各种用水器具均已装备,家庭生活用水量将不再继续增长,将会稳定在一个相应水平上。我国目前城市家庭除水冲厕所外,洗浴设施、洗衣机、洗碗机等用水器具和热水系统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人均家庭生活用水还将逐年有所增加。但是2002年我国城市人均家庭生活用水平均指标已达到5L/d,已接近欧洲13国的平均值,同时某些城市甚至超过了200L/d。这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居民生活用水某些浪费用水方式和习惯应该摒弃,节约家庭生活用水还有潜力。另据4个不同供水检漏公司对我国179个城市的6km供水管线实际检漏结果计算,平均单元管长供水实际漏损率为55L/km·h。约为欧洲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比各国平均值还高62%。而在总体取用水资源效率(单位取用水资源量产生的GDP)方面的数据表明,我国2002年数字比美国1998年的数字还多800亿m3左右,但GDP仅为美国的1/64,我国总体用水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10~1/20。因此,我国目前形成的浪费用水模式和用水效率的低下必须警惕。我国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2 大力开展污水资源化工作污水是被污染、使用价值不高的水资源。污水资源化(也叫污水回用)是指生活污水和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可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它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口的膨胀和工、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资源性缺水和质量性缺水问题都很严重,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机。水资源危机的解决有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水资源化正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城市的污水是一种水量稳定可靠的水资源,将污水资源化是必要和可行的。1 污水的利用方向面对如此严重的水污染现状,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质量,使水量枯竭和水质恶化尽快得以解决已势在必行。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有以下几个利用方向王建新:对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思考见 。:①用于市政公益事业。污水经过处理后,外观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发黑发臭,但里面仍有不少有害物质,不能饮用,但这些水体可以用于道路洒水,公用设施清洗,浇林绿化,还可以排放到公园作为景观用水。这样做,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②工业废水的回用。工业回用水是指一定期限内被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系统内部或外部其他用水过程的水。大量的工业冷却水,经过一定处理,可以用于工厂内部的其他部门使用。③从污水中提取有用物质。污水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油类、氮磷物、金属与非金属、水资源热与气能等。显然污水是很宝贵的综合性再生资源。将这些有机质与无机质提取出来用于工业或其他事业,既可以防止水污染,又可以废物利用,一举多得。④污水回灌。污水地下回灌是一种污水间接回用的方法,又是一种土地处理污水方法。满足一定要求(经过一定处理)的污水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混合以后,就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也可以作为饮用水。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以及污水对城市建设管道、楼房的破坏。⑤“中水”技术。“中水”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有效途径之一,其已在世界上许多城市广泛采用。顾名思义,中水是介于上水(清洁的水)和下水(污秽的水)之间的一种水质,不能饮用。把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除油、过滤、灭菌等处理,输入中水管道网,可以用来冲厕所、洗车、浇草坪、洒马路。用1m3的中水就等于少用1m3清洁水,少排1m3污水。中国大连1992年就建成了示范工程,日产水10000t。目前,北京、天津、昆明、青岛、长春等缺水城市也都建成中水利用工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⑥在污水灌溉农田,生物净化污水养殖,污水重用供暖节煤等方面也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当然,在污水回用过程中,必须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避免二次污染。2 污水资源化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刘坤一:论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见。:①要确立污水回用在水资源中的地位。过去人们在寻找水源时,总是优先选择地下水,次之是地面水,就近没地面水,就长距离引水。但一般都不把污水回用和这几种水资源平等对待,在规划水资源时,往往不把污水看做是资源,而看做是废水。客观评价水资源的顺序,应是地下水、地面水、城市回用污水,最后才是长距离引水。规划部门今后在规划评价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水资源部分应加上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能性,否则是不完善的。②关于污水回用的运营费用和收费政策。一般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费用,按照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计算,处理成本为33元/m3水(不计折旧)。如作为工业冷却水的水源,尚需再作补充处理,按照一般的常规处理,混凝沉淀(石灰法)、过滤、消毒,处理成本为13元/m3水(不计折旧)。则最后1m3回用水的总价为46元,比目前自来水售价5元/m3(居民用水,工业用水价格更高)低一些。但是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二级处理的费用33元/m3,不向工厂收取,只收后一段补充处理的费用,只有13元/m3,这对工厂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价格政策起到了鼓励回用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国家财政扶助政策。③加强污水处理与回用的科研与技术交流。污水回用是个复杂的技术课题,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及各种工业污水处理涉及技术问题也十分复杂,如设备腐蚀问题、微生物结垢问题……。为了减少技术事故的发生,维护回用水的声誉,必须深入开展回用水技术课题的试验研究,建立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污水回用协会),在有关学会专业委员会领导之下,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经济政策分析,参与各大城市的水资源规划,协调科研设计任务,搞好国内外技术情报交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3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了必要的节水措施外,还必须积极探索新水源的开发,如对暴雨洪水的利用——洪水资源化。洪水资源化是指在不成灾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水保工程,水库拦河闸坝,自然洼地、人工湖泊、地下水库等蓄水工程拦蓄洪水,以及延长洪水在河道、蓄滞洪区等的滞留时间,恢复河流及湖泊、洼地的水面景观、人类居住环境,最大可能地补充地下水[11]。科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可获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如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性水资源承载力、发挥水库多年调节作用,开展养殖及灌溉、旅游业等。因此,洪水资源化、雨水回用不仅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同时还能补充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再生能力,缓解供需水的矛盾。洪水是洪灾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洪水并不是灾害,它是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其本质具有淡水资源的属性。将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合理地加以储积、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淡水严重紧缺的局面,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兴利除害,一举两得。李长安等[18]对此提出了4条措施:①加强水库建设;②退田还湖和退耕还湿;③人工控湖;④充分利用水库、湖泊和湿地蓄积长江汛期洪水以供枯季北调。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旱涝同期异地发生和同地持续发生的情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水的关系,必须防汛抗旱相结合,从洪水资源利用上下功夫。文献[19]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①建立水库、湖泊风险调度机制;②充分发挥河道蓄洪作用(北京、胶东有成功范例);③建立流域或跨流域的洪水利用措施(河道串联和洪水利用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山区,可以把雨洪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如修建坡面水系工程(沿山排洪沟、蓄水池、拦沙池、塘坝等)和水窖工程[20]。雨水回用也是水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它具有水质污染轻、建设费用少等特点,而且具有广泛的作用。雨水回用可以改善自然界的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洪涝灾害,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压力,补充地下水资源等。总之,雨水回用在城市工业、民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参考文献[1]曾维华,杨志峰,蒋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J]水科学进展,2001,12(2):276~279[2]李春晖,杨志峰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及其基本理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54~55[3]杨志峰,沈珍瑶,夏星辉等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2,5:5~6[4]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7:3[5]郭其浅主编广东省梅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R]梅州市水利局,6:60~63,158[6]赵西宁,吴普特,王万忠等生态环境需水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4):618[7]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13~14[8]沈珍瑶,杨志峰,刘昌明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2,22(2):162~165[9]丁晓雯,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72~73[10]孔庆雨,卞艺杰广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0,12(6):33~36[11]管延海,魏占起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与洪水资源化[J]吉林水利,2003,4:19~20[12]侯建涛,朱达力雨水回用[J]科技园地,2003,2:30~31[13]王中根,夏军,刘昌明等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03,(7):31~36[14]柯礼聘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谈21世纪我国水资源战略问题[J]地下水,1999,(12):141~145[15]陈绍金南方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分析[J]人民长江,2004,(1):46~48[16]刘更另水·水资源·农业节水[J]中国工程科学,2000,(7):39~42[17]宋序彤,许俊仪我国城市用水发展和用水效率分析[J]建设科技,2004,(6):40~41[18]李长安,殷鸿福充分认识和利用洪水的淡水资源属性——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出路之一[J]科技导报,2001,(7):3~5[19]胡炜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努力解决缺水问题[J]中国水利,2001,(4):88[20]徐相怀浅谈山区洪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治淮,2002(10)

水政水资源杂志彭

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属于是水务局下属办公室部门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四条 水资源管理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节约用水、讲求效益的原则,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制止。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水资源的主管部门。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政水资源管理机构,受上级水政水资源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水政监察和水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第七条 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采水、管网输水、用户用水中的节约用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林业行政部门负责对水源涵养林营造和保护进行规划并实施。  地质矿产部门负责水资源勘察管理、监测、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监督和评价,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 县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第三章 开发利用第九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全市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地矿、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统一进行。第十条 开发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根据流域或区域制订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综合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区、各行业的需要,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全市的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或区域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流域综合规划或者区域综合规划,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修改规划,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第十一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和其他用水需要。第十二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统筹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开采地下水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持采补平衡,深层地下水应当限量开采。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水工程或其他有关取水工程必须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申请立项。  兴建工程设施或进行生产作业,对原有取水工程、供水水源、水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建设或生产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予以补偿。第十四条 在河道和水工程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或生产作业,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四章 用水管理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河流取水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取水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按《青海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向水资源管辖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及其他少量用水取水的,可以不申请取水许可证。第十七条 现有取水工程由取水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经审查合格后,补发取水许可证,确认取水权。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需要取水或增加取水量的,建设单位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有市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提交的取水许可预申请或取水许可申请文件中有关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应由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持有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监测机构提供。

水政水资源杂志编辑部

监察科

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在我们地区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水利法制建设规划与年度立法计划;组织拟订水利法律和综合性水行政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拟订专项水行政法规、规章;负责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负责部规章的解释、备案、清理和水法律、行政法规适用问题的答复工作;参与全省人大、制定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起草和协调工作;负责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的答复工作;组织制定并实施水利方针政策研究计划;组织研究提出综合性水利方针政策、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水法制建设;组织水法规的执法检查;组织指导水法制宣传,负责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组织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以及省际、部门间水事纠纷的调处工作;组织指导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并实施监督;承办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工作;指导水利部法律顾问工作;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水政水资源杂志十佳作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非核心;《农业技术经济》中文核心+CSSCI;《人民黄河》中文核心;《水利经济》非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刊》非核心;《自然资源学报》中文核心+CSCD;《中国软科学》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核心+CSSCI;《中国农村经济》中文核心+CSSCI;《中国水利》非核心;《地理研究》中文核心+CSCD;《农业环境与发展》非核心;《管理评论》中文核心+CSSCI;《资源科学》中文核心+CSSCI+CSCD;《节水灌溉》中文核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中文核心+CSCD以上刊物均无EI检索,但是有些刊物为一级学报,质量较高。

好的

我说下我发过的吧《水力发电学报》这个要平邮来回~审稿两个月左右,版面费1000审稿费100 是EI 属于中国发电学会的刊物《水利水电能源》这个是华中科大的刊物,现在版面费貌似涨到1200了。。是个双核心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 还有《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人民黄河》这些。。。只投过上面两个 剩下的不了解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