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格式

发布时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格式

您查询的是:范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 包含: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文学的生态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未来的灾难》(海南出版社,1999年)《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爱因斯坦的圣经》(海南出版社,2000年,合译)《过去的痛》(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梦里晴空》(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漫天星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超级律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吻与倾诉》(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为了你爱我,我就放弃自己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革新者和局外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英国当代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约翰·阿什贝利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小人国和大人国》(斯威夫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5.《为美而死》(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诗人与画家》(山东画报出版社,奥登等著,2006年)《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著,鹭江出版社,2006年,合译)《肖邦在巴黎》(新星出版社,2006年)《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新星出版社,2007年,合译)《典型的日子》(惠特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谦卑者的财富》(梅特林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典型的日子》(惠特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漫步巴勒斯坦》(新星出版社,2010年,合译)《弗兰纳里·奥康纳文论随笔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意大利时刻》(亨利·詹姆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陌生日本之一瞥》(小泉八云,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河上漂流记》(约翰·巴勒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延龄草》(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3.《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4.《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5.《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6.《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7.《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8.《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9.《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40.《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41.《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本文学大系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04-A0027)、黑龙江省科技厅计划攻关项目(GC5D411)成果。《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2009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5年卷》,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6~2007年度黑龙江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8~2009年度黑龙江卷》,华夏翰林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游记”10卷,鹭江出版社,2006年版,计有:《北美》(安东尼·特罗洛普)《通向罗马之路》(希拉瑞·勃洛克)《清新的田野·冬日之光》(约翰·巴勒斯)《日本魅影》(小泉八云)《美国手记》(狄更斯)《从大海到大海》(吉卜林)《大草原之旅》(华盛顿·欧文)《阿拉斯加的冰川》(约翰·缪尔)《古老的卡拉布里亚》(诺曼·道格拉斯)《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儿童冒险大王丛书”4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计有:《狼孩毛格利》(吉卜林)《吹牛大王历险记》(拉斯伯)《小飞侠》(詹姆斯·巴里)《海盗的故事》(霍华德·派尔)9.“美国生态文学译丛”4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版,计有:《典型的日子》(惠特曼)《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山间夏日》(约翰·缪尔)10.“生态文学译丛”17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计有:《清新的原野》(约翰·巴勒斯)《生命的呼吸》(约翰·巴勒斯)《冬日阳光》(约翰·巴勒斯)《延龄草》(约翰·巴勒斯)《接受宇宙》(约翰·巴勒斯)《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羊群》(玛丽·奥斯汀)《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我在山间的第一个夏天》(约翰·缪尔)《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 2004年译著《吻与倾诉》(哈佛社科经典)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2年译著《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获黑龙江省翻译家协会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诗林》杂志“天问”诗歌奖(一等奖)。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铁路文学奖。 《荒野中的朝圣者》,《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生态整体观与美国生态文学》,《天涯》,2011年第2期。《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作家》,2011年第4期。《现代性与生态危机》,《文艺评论》,2010年第5期。《唐湜诗学思想探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12期。《重返自然的悖论》,《山花》,2010年第9期。《九叶诗派对象征主义的反思》,《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01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客观化写作》,《当代文坛》,2010年第2期。《诗与存在:里尔克晚期诗学中的超验维度》,《湖北社会科学》,2010第4期。《自我的悖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1期。《当代汉诗中的元文学意识》,《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龙江当代翻译文学考察》,《文艺评论》,2009年5期。《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扬子江评论》,2009年6期。《美国四生态作家》,《红岩》,2009年特刊第2期。《奥登:疗救者的诗学》, 《诗江南》,2009年第4期。《诗歌救赎的见证》, 《中国诗人》,2009年第2卷。《从经验到形式》,《诗刊》,2009年7月号下半月。《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观照当代诗歌中的南方精神》,《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思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袁可嘉诗学思想探源》,《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008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摘录。《奥登与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收入《中国当代前沿学术理论》,新时代出版社,2009年版。《元诗歌论纲》,《艺术广角》,2008年第5期。《关于诗歌的诗歌》,《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包蕴情怀的理性探索》,《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返回无名》,《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重复与原型》,《诗刊》,2005年第1期。《本源之诗》,《诗探索》,2004年秋冬卷。《我的博尔赫斯》,《世界文学》,2004年第2期。《随便谈谈》,《当代小说》,2004年第2期。《对哑石诗歌个人化特征的一点考虑》,《诗林》,2004年1期。《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诗选刊》,2004年第3期。《诗歌是一种乡愁》,《诗林》,2004年第4期。《返回无名》,《星星》,2004年2月上半月刊。《对线性时间的消解》,《当代小说》,2003年第5期。《真实与虚构》,《诗歌月刊》,2003年第10期。《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诗林》,2001年第1期。《谈近年写作的客观化倾向》,《山花》,1998年第8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迷狂和理性之间》,《南方文坛》,1998年第7期。《诗是什么》,《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基督·神与人·疯狂》,《文艺评论》,1994年第5期。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选》,《诗林》,1993年第4期。《阿什贝利诗选》,《诗林》,1995年第1期。《毕肖普诗选》(3首),《诗神》,1997年第5期。《默温诗选》(2首),《诗刊》,1998年第7期。《罗伯特·洛厄尔诗选》(5首),《诗神》,1999年第5期。《蜂箱的到达》(普拉斯),《南方周末》,1999年9月10日。《史蒂文斯诗选》(2首),《南方周末》,1999年12月24日。《树上的神》(谢默斯·希尼),《诗林》,2001年第4期。《阿什贝利诗选》(23首),《诗歌月刊》,2001年第8期。《库尼茨诗选》(8首),《诗选刊》,2001年第9期。《靠近河流的夏天》(凯泽),《读者》,2001年第19期。《家园化、家园性和异在世界》(海伦·文德勒),《诗探索》,2001年第1-2辑。《尼禄、契诃夫的白兰地与来访者》(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翻译的影响》(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早期爱尔兰自然诗》(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阿什贝利诗选》(5首),《中西诗歌》,2002年创刊号。《西密克诗选》(7首), 《中西诗歌》,2002年第2期。《艾德里安娜·里奇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5期。《奥登诗选》(7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6期。《奥登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7期。《德里克·马洪诗选》(2首),《星星》,2002年第8期,下半月刊。《雷克斯罗斯诗选》(6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9期。《俄罗斯当代五人诗选》(18首),《诗林》,2003年第2期。《斯蒂文斯与济慈的“秋颂”》(海伦·文德勒),《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2期。《西密克诗选》(7首),《诗刊》,2003年第5期,下半月刊。《奥登论凡高》(奥登),《中国铁路文学》,2003年第10期。《荷兰当代诗选》(14首),《诗林》,2004年第3期。《一棵树的功课》(惠特曼散文选3),《文字客》,2004年第5期。《对月亮的沉思》(奥尔德斯·赫胥黎),《文字客》,2004年第6期。《当代爱情》(道格拉斯·敦),《诗刊》,2004年第8期。《比利·科林斯诗20首》,《诗歌月刊》,2004年第9期。《马克·斯特兰德诗选》(6首),《青年文学》,2006年第2期。《家的宁静与欣喜》(乔治·吉辛),《读者》,2006第6期。《奥登诗选》(14首),《中西诗歌》,2007年第3期。《奥登诗歌》(4首),《诗选刊》,2007年第7期。《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诗歌》(文论),《诗林》,2008年第4期。《科蒙亚卡诗选》(7首),《扬子江诗刊》,2008年第5期。《惠特曼随笔选》(23篇),《世界文学》,2008年第6期。《声音的奥登》(西默斯·希尼),《诗探索》,2008年第3期。《箴言》(华莱士·史蒂文斯),《扬子江诗刊》,2009年第1期。《马克·斯特兰德诗选》,《诗江南》,2009年第1期。《蝈蝈和蟋蟀》(济慈),《青年文摘》绿版,2009年第7期,下半月。《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文选》,《诗歌月刊》,2009年第9期。《奥登诗选》(14首),《诗江南》,2009年第4期。《玛丽·奥斯汀随笔选》(3篇),《滇池》,2009年第11期。《内在的流亡者》(海伦·文德勒),《诗探索》(理论卷),2010年第1辑。《路易斯·麦克内斯诗选》(8首),《诗选刊》,下半月,2009年第11期。《加拿大当代诗选》(10首),《延安文学》,2010年第2期。《索菲娅·安德雷森诗选》(8首),《扬子江诗刊》,2010年第3期。《作为想像的价值》(华莱士·史蒂文斯),《青年文学》,2011年第4期。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7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加国家级课题5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国际技术转让法律问题研究》,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3.《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专利池许可贸易中的反垄断问题》,《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1期。2.《海湾国家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中华商标》2010年第6期。3.《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改革探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4.《南海石油开发中的海上强制保险机制》,《法学杂志》2010年第1期。5.《海上强制保险的制度价值》,《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6.《中外合营企业技术资本化问题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10期。7.《海上强制保险适用范围的合理性解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8.《论我国保税港区的法制环境建设》,《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9.《法学双语教学的四大瓶颈问题》,《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0.《海盗治理与南海海运安全机制》,《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论民法典总则中的知识产权共同规则》,《吉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法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12.《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河北法学》,2008年2月第2期。13.《国际海运反恐的立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武汉大学国际法评论》,2007年9月第七卷。14.《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建造中船舶抵押权问题研究》,《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风险及防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项目负责人: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旅游知识产权保护,2011年。2.项目负责人: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南海开发中的安全保障机制研究,2010年。3.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基金项目,南海海权与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研究,2010年。4.项目负责人:海南省知识产权局项目,海南省专利战略研究,2008年。5.项目负责人:海南省重点学科项目,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2008年。6.项目负责人:海南省教育厅项目,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2007年。7.项目负责人:海南省社科联项目,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2005年。8.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科研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2006年。9.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科研项目,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研究,2005年。10.主要参加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二十一世纪国际海事法的新视野,2006年——2009年。(负责人:张湘兰)11.主要参加人:国家社科基金,南海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法律问题研究,2010年——2012年。(负责人:邹立刚)

就学报来说,你可以看一看学报的封面,上面就表明的又是否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级别越高表明论文价值越大。如全国核心期刊等。当然,文科类大学在全国排名越靠前,它的学报也越有价值。看你上面所列的学报应该都不是特别核心的期刊。其他的文学类杂志《理论与创作》应该还是比较专业的。其实,如果你的论文中有引用上述文献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话语的内容,应该直接找到原出处,直接列上书名是最好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注重多学科的融通,根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研究思路,广泛涉猎了西方美学、文艺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主要研究人才开发、人才美学、《乐记》和文化产业。教学科研在高校长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已经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了人生哲学、古代诗文、文学理论、文学方法论、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西方文论、美学、西方美学、人才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开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20多人的教研创新团队,最早进行了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的探索。一、出版专著与主编的著作9部,合作出版10部。1.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专著《<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与牛月明教授合作)。3.专著《<礼记﹒乐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4.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5.专著《人才与审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6.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专著《新世纪人才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版。8.主编《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9.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齐鲁书社,2001年版。合作出版的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才学30年》、《大学生应用写作》、《教师美育学》、《风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马列文论导读》、《美育学》、《爱情新诗鉴赏辞典》等。二、发表文章百余篇(第一作者),主要论文60多篇“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思考”,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看文化强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广告艺术符号模式研究”,《艺术评论》,2013年第2 期。“妈祖文化开发应凸显其优秀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人工岛建设的原则与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因素”,《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0日。“论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国海洋大学报》,2012年5月10日“人才美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走向”,《文艺美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小雄鹰的故事”,《河北教育》,2011年第6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建立海洋美学的构想”,《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乐记》动力定型的理论来源与美学阐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SA8000—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王蒙自传》中的王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人生‘须臾’中的永恒与诗意”,《领导科学报》2009年2月2日。“论全面提升CEO的卓越领导力”,《现代领导》,2009年第12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海滨现代文化名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青岛社会科学》第二辑,2009年。“‘乐由中出’:《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从格式塔视域看<乐记>中的心物同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如何开发管理B类员工”,《中国人才》,2008年第7期。“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文化中国》,2008年第4期,加拿大出版。“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8年9月4日。“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理论学刊》,2008年第2 期。“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美与时代》,2008年第11 期。“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1期。“企业如何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惟君子为能知乐——从《乐记》知音论看人对动物性的超越”,《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怎样看待火星文”,《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乐同民心——审美共同性的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中庸美:王蒙文学哲学的精髓”,《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以美导善看‘惟乐不可以为伪’”,《理论学刊》2007年第2期。“人才开发中的大人才观”,《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出版。“大乐与天地同和”,《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从‘天下皆宁’看文艺价值的指归”,《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才战略与人才开发”,《教育人才研究》2006年第3期。“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光明日报》2004年4月13日。“美是有神性的”,《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二人合作)。“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创新:为‘见异思迁’ 正名”,《联合日报》,2002年1月15 日。“郎吉弩斯与“崇高”辨析”,《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柏拉图的艺术管理思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柏拉图的艺术美论”,《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齐鲁学刊》,2001年第5期。“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康德崇高美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1年第7期。“试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的动因及其重要性”,《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生涯设计的原则及其意义”,《山东教育》,2001年第3期。“试论教师的潜能开发能力”,《山东教育》,2001年第5期。“‘山型人才’及其培养”,《联合日报》,2001年6月5日。“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走出心灵的困境,《香港现代教学论坛》2000年第2期。“影响人才自我开发的主观原因及其对策”,《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整与人才再开发”,《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命运归因探析”,《光明日报》1999年8 月27日。“怎样提高作文能力”,《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3日。“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凝聚力差的原因及其对策”,《行政与人事》,1998年第1期。“大学生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自学成才与人才资源开发”,《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寻美向导”,《大众日报》,1997年12月8日。“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中国人才》1997年第4期。“狮羊效应与羊狮效应”,《中国人才》,1996年第1期。“人才鉴别的测不准原理”,《中国人才》,1996年第2期。“苏格拉底的人格美及其艺术美论”,《语文函授》1996年第3期。“谈谈《阑尾》的怪诞与滑稽美”,《语文函授》1996年第2期。“优化组合尚未实现”,《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试论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4期。“‘模仿说’嬗变略述“,《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形象大于思想与形象小于思想新探”,《语文函授》1994年第1期。“文学概论疑难问题十五解”,《高教自学考试》1993年第8期。“历史感·方法论·文艺本质”,《齐鲁学刊》1992年第3期。“对自然美奥秘的探究”,《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5期。“经济大潮对文艺创作的呼唤”,《语文函授》1992年第6期。“深化与改革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尝试与设想”,《语文函授》1991年第3期。“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语文函授》1990年第4期。“消遣的价值”,《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对宗教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3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审美价值与主体性”,《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语文函授》1989年第6期。三、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项目与在研项目2008年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2008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人才开发学研究》。2010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文化部重点招标课题《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项目《<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2011年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2011年主持青岛市发改委重大招标课题《青岛市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引进海外海洋人才对策研究》2012年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文化强国梦及其对策研究》。2014年主持青岛市“十三五”前期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三五”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西海岸(国家)新区委托课题《陆海统筹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及对策》

根据你的要求,特将刊物列表如下:海南金融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热带林业今日海南 海南人大 海南矿冶 PS:杂志我基本浏览了下,没有核心期刊,比较遗憾。合适请采纳,谢谢~

新体育、足球世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方式

根据你的要求,特将刊物列表如下:海南金融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热带林业今日海南 海南人大 海南矿冶 PS:杂志我基本浏览了下,没有核心期刊,比较遗憾。合适请采纳,谢谢~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范盛金研究出比世界著名的卡尔丹公式解题法更为实用的“三次方程新解法——盛金公式解题法”:(清晰图片,点击放大。) 当Δ=0(d≠0)时,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仍存在开立方。与卡尔丹公式相比较,盛金公式的表达形式较简明,使用盛金公式解题较直观、效率较高;盛金判别法判别方程的解较直观。重根判别式A=b^2-3ac;B=bc-9ad;C=c^2-3bd是最简明的式子,由A、B、C构成的总判别式Δ=B^2-4AC也是最简明的式子(是非常美妙的式子),其形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相同;盛金公式2中的式子(-B±(B^2-4AC)^(1/2))/2具有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这些表达形式体现了数学的有序、对称、和谐与简洁美。这一研究成果,于1989年12月发表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卷,第2期;1989年12月,中国海南。国内统一刊号:CN46-1014),第91—98页。范盛金,一元三次方程的新求根公式与新判别法。(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TEACHERES COLLEGE , Hainan Province, C V 2, N 2;Dec,1989), A new extracting formula and a new distinguishing means on the one variable cubic Fan S PP·91—98 盛金判别法体现了数学的有序、对称、和谐与简洁美。盛金判别法具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法的表达形式,简明易记、解题直观,所体现的数学美,令人惊叹!盛金公式具有可靠性、直观性、简洁性、准确性、高效性、广泛性、实用性。特别是盛金公式③,简明易记,不存在开方(此时的卡尔丹公式仍存在开立方),手算解题效率高。盛金公式③被称为超级简便的公式。[精彩例题]解方程X^3-4X^2+92X-712=0(用科学计算器辅助运算)解:a=1,b=-4,c=92,d=-712。A=289;B=-4;C=36,Δ=0。根据盛金判别法,此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两个相等。应用盛金公式③求解。K=—6。把有关值代入盛金公式③,得:X⑴=8;X⑵=X⑶=8。经检验,结果正确。盛金公式④是漂亮的三角式,解题直观、准确。而此时,卡尔丹公式存在虚数性,虽然可转换为三角式解题,但不直观。[精彩例题]解方程X^3-5X^2+54X-44=0(用科学计算器辅助运算)解:a=1,b=-5,c=54,d=-44。A=63;B=-61;C=8716,Δ=-63<0。根据盛金判别法,此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应用盛金公式④求解。θ=90°。把有关值代入盛金公式④,得:X⑴=4;X⑵=6;X⑶=5。经检验,结果正确。盛金定理清晰地回答了盛金公式解三次方程中的疑惑问题。如:盛金定理8:当Δ<0时,盛金公式④一定不存在A≤0的值。(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④解题)。盛金定理9:当Δ<0时,盛金公式④一定不存在T≤-1或T≥1的值,即T出现的值必定是-10。根据盛金判别法,当Δ>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一对共轭虚根。范盛金在研究解一元三次方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研究根式解一元五次方程的问题。根式解一元五次方程问题是世界数学史上的最著名难题之一。根据阿贝尔定理,一般五次方程不存在根式表达的求根公式。范盛金对解五次方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给出了可化为(X+r)^5=R的求根公式,并提出了具有数学美的一般式一元五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猜想表达式。范盛金给出的“可化为(X+b/(5a))^5=R的一元五次方程之求根公式”如下:一元五次方程:aX^5+bX^4+cX^3+dX^2+eX+f=0(a,b,c,d,e,f∈R,且a≠0)重根判别式:A=2b^2—5ac;B=c^2—2bd;C=d^2—2ce;D=2e^2—5df。当A=B=C=D=0时,公式⑴:X⑴=X⑵=X⑶=X⑷=X⑸=-b/(5a)=-c/(2b)=-d/c=-2e/d =-5f/e。当A=B=C=0,D≠0时,公式⑵:X⑴=(-b+Y^(1/5))/(5a);X(2,3)=(-b+Y^(1/5)(-1+√5)/4)/(5a)±Y^(1/5)√(5+√5)√2i/4/(5a);X(4,5)=(-b+Y^(1/5)(-1-√5)/4)/(5a)±Y^(1/5)√(5-√5)√2i/4/(5a)。其中Y=(be—25af)(5a)^3,i^2=-1。这种表达式体现了数学的有序、对称、和谐与简洁美。无论a、b、R为任何实数,展开(X+b/(5a))^5=R ,都可以用公式⑵直观求解。重根判别式最简记忆符号:5a…2b…c…d…2e…5f。由最简记忆符号可快速得出重根判别式:A=2b^2—5ac;B=c^2—2bd;C=d^2—2ce;D=2e^2—5df。[精彩例题]例1、解方程1024X^5+3840X^4+5760X^3+4320X^2+1620X+243=0解:a=1024,b=3840,c=5760,d=4320,e=1620,f=243。∵A=B=C=D=0,∴此方程有一个五重实根。应用公式⑴解得:X(1)=X(2)=X(3)=X(4)=X(5)=-3/4。经检验,结果正确(检验过程略)。例2、解方程X^5+15X^4+90X^3+270X^2+405X—1419614=0解:a=1,b=15,c=90,d=270,e=405,f=-1419614。∵A=0;B=0;C=0,D≠0,∴此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两对共轭虚根。应用公式⑵求解。Y=(be—25af)(5a)^3=4437053125; Y^(1/5)=85。把有关值代入公式⑵,得:X(1)=14;X(2,3)=(-29-17×5^(1/2))/4±17(5-5^(1/2))^(1/2)2^(1/2)i/4;X(4,5)=(-29+17×5^(1/2))/4±17(5+5^(1/2))^(1/2)2^(1/2)i/4。这是根式表达的精确结果。为了方便用韦达定理检验,取近似结果为宜,就是:X(1)=14;X(2,3)=-7532889±992349289i;X(4,5)=253288904±16796078i。经检验,解得的结果正确(检验过程略)。例3、解方程X^5+15X^4+569X^3+30747X^2+29558805X—49364=0解:a=1;b=15;c=569;d=30747;e=29558805;f=-49364。A=0;B=0;C=0;D≠0。∵A=B=C=0,D≠0。∴应用公式⑵求解。Y=102400000;Y^(1/5)=40。把有关值代入公式⑵,得:X(1)= 37;X(2,3)=842135955±60845213i;X(4,5)=-102135955±702282018i。用韦达定理检验:X⑴+X⑵+X⑶+X⑷+X⑸=-15,-b/a=-15;X⑴(X⑵+X⑶+X⑷+X⑸)+(X⑵+X⑶)(X⑷+X⑸)+X⑵X⑶+X⑷X⑸=569,c/a=569;X⑴(X⑵X⑶+X⑷X⑸)+X⑴(X⑵+X⑶)( X⑷+X⑸)+X⑵X⑶(X⑷+X⑸)+X⑷X⑸(X⑵+X⑶)=-307,-d/a=-307;X⑴X⑵X⑶(X⑷+X⑸)+X⑴X⑷X⑸(X⑵+X⑶)+X⑵X⑶X⑷X⑸=296,e/a=296;X⑴X⑵X⑶X⑷X⑸=494,-f/a=494。经用韦达定理检验,结果正确。例4、编制方程求实根的例子:在(X+r)^5=R中,令r=6,R=3^(1/3)。解方程 (X+6)^5=3^(1/3)解:X=(3^(1/3))^(1/5)-6,X=-8883876826。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方程有一个实根是X=-8883876826。展开(X+6)^5=3^(1/3),得方程:X^5+30X^4+360X^3+2160X^2+6480X+7776-3^(1/3)=0(这个方程显然无法用猜根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解:a=1;b=30;c=360;d=2160;e=6480;f=7776-3^(1/3)。A=0;B=0;C=0;D≠0。∵A=B=C=0,D≠0。∴应用公式⑵求解。Y=658774。把有关值代入公式⑵,得:X(1)=-8883876826。与我们知道的结果一致,结果正确!如果把方程X ^5+30X^4+360X^3+2160X^2+6480X+7776-3^(1/3)=0中的f=7776-3^(1/3)换成其他任意实数,那么仍可用公式⑵求解,这样的方程有无限多个;如果把解方程X^5+15X^4+569X^3+30747X^2+29558805X—49364=0中的f=-49364换成其他任意实数,那么仍可用公式⑵求解,这样的方程有无限多个。范盛金提出简明的、具有数学美的一般五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猜想表达式是:一元五次方程aX^5+bX^4+cX^3+dX^2+eX+f=0(a,b,c,d,e,f∈R,且a≠0)猜想求根公式:X(1)=(-b+(Y1)^(1/5)+(Y2)^(1/5)+(Y3)^(1/5)+(Y4)^(1/5))/(5a);X(2,3)=(-b+((Y1)^(1/5)+(Y2)^(1/5))M+((Y3)^(1/5)+(Y4)^(1/5))N±(((Y1)^(1/5)-(Y2)^(1/5))G+((Y3)^(1/5)-(Y4)^(1/5))H)i)/(5a);X(4,5)=(-b+((Y1)^(1/5)+(Y2)^(1/5))N+((Y3)^(1/5)+(Y4)^(1/5))M±(((Y1)^(1/5)-(Y2)^(1/5))H+((Y3)^(1/5)-(Y4)^(1/5))G)i)/(5a),其中:i^2=-1,M=(-1+5^(1/2))/4;N=(-1-5^(1/2))/4,G=(5+5^(1/2))^(1/2)2^(1/2)/4;H=(5-5^(1/2))^(1/2)2^(1/2)/4。Y1、Y2、Y3、Y4是方程Y^4+PY^3+QY^2+RY+S=0的解。(P、Q、R、S是由重根判别式构成)范盛金提出的这个猜想求根公式的特点是:只要推导出一元四次方程Y^4+PY^3+QY^2+RY+S=0,根式解一般五次方程问题便得到解决,因为解一元四次方程有费拉里公式,这个猜想具有科学性。重要关系式:M=(-1+√5)/4;N=(-1-√5)/4,G=√(5+√5)√2)/4;H=√(5-√5)√2)/4。V=N-Hi=(-1-√5-i√(5-√5)√2)/4;i^2=-1。V^5=1;V^6=V;V^7=V^2;V^8=V^3;V^9=V^4;V^10=V^5=1;……;V^n=V^(n-5) (n≥5),V+V^2+V^3+V^4=-1;V+V^2+V^3+V^4+V^5=0,V+V^4=(-1-√5)/2;V^2+V^3=(-1+√5)/2,(V+V^4)(V^2+V^3)=-1。以上关系式非常有用!以上重要关系式是一种很自然常规的运算方法。当然,数学运算能力不是很强或不能很好地去运用以上技巧,那么推导过程就会无法进行下去,也就没有可能得出四元四次方程组。为了简化运算,在推导一元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好以上关系式,这样可以简化运算,大大提高运算效率。关于重要关系式的验证:二十年前,范盛金是用笔算来运算的。为了方便,用科学计算器验证以上关系式的正确性。验证:V=-8090169944-5877852523i;V^2=3090169944+9510565163i;V^3=3090169944-9510565163i;V^4=-8090169944+5877852523i;显然有:V^5= V^2·V^3= (3090169944+9510565163i)·(3090169944-9510565163i)=3090169944^2+9510565163^2=1。即V^5=1。就是说,((-1-√5-i√(5-√5)√2)/4)^5=1。这就把复杂化为了简单,非常简洁漂亮。研究数学就是要把复杂化为简单。运算过程是复杂的,结论是简单的。特别有趣的是:((-1-√5-i√(5-√5)√2)/4)^5=1;((-1+√5+i√(5+√5)√2)/4)^5=1;((-1+√5-i√(5+√5)√2)/4)^5=1;((-1-√5+i√(5-√5)√2)/4)^5=1。范盛金选择((-1-√5-i√(5-√5)√2)/4)^5=1体现在重要关系式来参与运算,是因为这个关系式的括号内的符号都是负号,这是很方便记忆的(一种符号,可以减少记忆负担,不易出错),范盛金认为,研究数学要尽可能地化简,尽可能地使用方便记忆的式子。根式解五次方程的问题是非常复杂而有趣味的问题,完整地解决根式解五次方程的问题,仍需漫长的过程。范盛金用数学美的方法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为简单和直观化,被誉为解高次方程的数学美大师。

[1] 熊秋菊 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J] 沧桑, 2006,(02) [2] 秦军,王旭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生[J] 黑河学刊,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1] 陈坤 母爱的缺失——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审母”情结[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 胡晓虹 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 徐娜 浅析《金锁记》中女性的命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4] 尹正纯 张爱玲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分析[J] 保山师专学报, 2008,(06) [5] 张英 浅析张爱玲读者接受心理特点[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 闫云霄,马芳 电影《半生缘》改编的遗憾[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7] 高园园 谈《半生缘》的舞台表现手法[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5,(03) [1] 田春林 悲欢半生缘苍凉一世情——读张爱玲《十八春》[J]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2006,(06) [2] 袁瑾 永未言尽的苍凉故事——从《半生缘》品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5) [3] 林幸谦 《半生缘》再解读:姐妹情谊的反动与女性冲突主题[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4] 麦凤庄 救赎与毁灭——以曼桢为例浅谈对《半生缘》的女性价值反思[J] 贵州文史丛刊, 2006,(03) [5] 邓筠!96(2)班 回不去的《半生缘》──张爱玲小说阅读笔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01) [6] 袁瑾 悲剧人生 苍凉最美——从《半生缘》品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7] 熊秋菊 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J] 沧桑, 2006,(02) [8] 王朝彦 读张爱玲的《十八春》及《半生缘》[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9] 胡晓虹 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10] 张廷山 评《半生缘》兼析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特征[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7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加国家级课题5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国际技术转让法律问题研究》,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3.《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专利池许可贸易中的反垄断问题》,《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1期。2.《海湾国家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中华商标》2010年第6期。3.《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改革探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4.《南海石油开发中的海上强制保险机制》,《法学杂志》2010年第1期。5.《海上强制保险的制度价值》,《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6.《中外合营企业技术资本化问题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10期。7.《海上强制保险适用范围的合理性解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8.《论我国保税港区的法制环境建设》,《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9.《法学双语教学的四大瓶颈问题》,《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0.《海盗治理与南海海运安全机制》,《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论民法典总则中的知识产权共同规则》,《吉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法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12.《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河北法学》,2008年2月第2期。13.《国际海运反恐的立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武汉大学国际法评论》,2007年9月第七卷。14.《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建造中船舶抵押权问题研究》,《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风险及防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项目负责人: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旅游知识产权保护,2011年。2.项目负责人: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南海开发中的安全保障机制研究,2010年。3.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基金项目,南海海权与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研究,2010年。4.项目负责人:海南省知识产权局项目,海南省专利战略研究,2008年。5.项目负责人:海南省重点学科项目,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2008年。6.项目负责人:海南省教育厅项目,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2007年。7.项目负责人:海南省社科联项目,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2005年。8.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科研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2006年。9.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科研项目,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研究,2005年。10.主要参加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二十一世纪国际海事法的新视野,2006年——2009年。(负责人:张湘兰)11.主要参加人:国家社科基金,南海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法律问题研究,2010年——2012年。(负责人:邹立刚)

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