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山东大学杂志社社长是

发布时间:

山东大学杂志社社长是

曾任山东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历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2013年7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建设办公室主任 。

自夏至周,调整奴隶社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制度已逐渐完备,只是还没有形成有系统的法典,规范内容散见于《礼记》等文献之中。如“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土无二王”(《礼记·丧服四制》),“里田不鬻”(《礼记·王制》)等,说明当时土地属奴隶制国家所有和不得买卖的情况。“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买卖者质剂焉”(《周礼·地官·司徒》),说明当时重要的买卖合同必须有书面的契据文书。其他关于婚姻、家庭和继承的规定也多有记载。   李悝编成《法经》,商鞅又承袭《法经》制定秦律,其中关于土地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规定,已显示出封建主义性质。汉承秦制,制定《九章律》。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律令典章的增删,至唐代《永徽律》,封建法制已臻完备;其中关于财产所有和财产流通关系,婚姻、家庭及继承关系,已有较详细的规定。唐代以后由宋代至清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律、例、法令中民事内容已有相应的发展,但立法体例、条目递相承袭,没有脱离唐代《永徽律》的模式。 中国近代的民事立法始于清末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传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西欧文化的影响,变法图强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清政府迫于形势,宣布“变法”和实行“新政”。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开馆修订《大清律例》,于宣统二年(1910)颁行。中华民国时期,参议院于1912年4月决议:“嗣后凡关于民事案件,仍依前清现行律中规定办理”,其中处理民事案件的规范后来称为“大清现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包括:服制图、服制、名例、户役、田宅、婚姻、犯奸、斗殴、钱债,施行至1929年10月。清末在修订《大清律例》的同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开始制订《大清民律草案》,至宣统三年(1911)完稿,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律草案,其中包括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5编,大体仿效日本、德国民法,未及颁行,清廷已亡。中华民国时期于1918年二次设馆着手修订“民律”,至1925年脱稿,此稿除债编部分效法瑞士债务法外,其他各编与第一次民律草案相比变动很少,是为中国第二次民律草案。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立法制局,又着手修订民律,决定先行草拟亲属、继承两编,至1928年脱稿,是为中国第三次民律草案。同年12月国民党政府成立立法院,着手编订民法典,从1929年5月~1931年12月分编陆续公布,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5编,计1225条。这部法典承袭了德国、瑞士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原则和体系,但也保留了上述三次民律草案中的封建主义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立法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时期的要求,逐步开展民事立法。《共同纲领》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为贯彻本条的原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令,如《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区农村债务纠纷处理办法》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令的公布和实施,使官僚资产阶级财产归于国家所有,使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于农民所有,从而肃清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财产关系,而且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不到3年时间扭转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财政经济极端混乱的局面,有效地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得到了供应,解放了生产力,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和进一步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2 1953年以后,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并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商业方面,国家公布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关于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推行定息办法的规定》以及《关于目前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事项的决定》等一系列法令和单行条例,并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合同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济活动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在农业方面,国家公布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根据这些法令、规章,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了和平改造,并使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中国奠定了由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为了调整企、事业单位间,企、事业单位与公民间,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协作方面的各种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陆续制定了调整物资的买卖和购销,加工订货,基本建设工程承揽,财产租赁和房屋租赁,银行信贷和储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和客运,仓库保管,信托行纪,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经济关系的合同法律规范(见合同);还制定了关于保护智力成果的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保护工商企业商标权等单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和公布了许多关于不同经济成分的经济组织形式和法律地位、关于它们对于财产的所有和管理的权限、关于经济组织间开展多种形式互助协作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发展先进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学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完全属于民法,其中有的应属于经济法范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它的指导原则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和巩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全面提高社会生产经济效益的原则;当事人权利义务一律平等的原则。

山东大学杂志社社长是谁

曾任山东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历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2013年7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建设办公室主任 。

韩少功简介: 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汉族。1968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入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历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等职。1988年以后历任海南省《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编,主席等职务。现任海南省文联主席。从1974年以来发表小说,散文,文学批评等作品共两白多万字,出版《韩少功文集》(10卷)以及翻译作品《惶然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 主要作品: 爸爸爸 当代世相十万言--真要出事鞋癖 韩少功文集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

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4月)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到海南后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4期)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任弼时》、《月兰》、《飞过蓝天》、《诱惑》、《马桥词典》、《西望茅草地》、《文学的根》、《爸爸爸》、《女女女》等。_asp?id=4298&wz=0

山东大学杂志社社长

姜舜源(04—),男,山东龙口人,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高级编辑。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先后任秘书、院长秘书。后调香港紫荆杂志社,先后任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深圳办事处主任、专题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曾兼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历史与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清宫史研究会理事及副秘书长。主要业务专长为中国文化研究、文物博物馆、明清历史、元明清都城宫殿建筑史、中国文学及金庸研究、香港社会研究、岭南文化等。先后组织、编辑了上百组文化、历史、财经类选题,如《紫荆》特刊第一号《走近饶宗颐》,参与编辑《北京博物馆年鉴》一、二、三集、《趣墨》、《张伯驹捐献文物集》等。其编写的《故宫史话》入选了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姜舜源(04—),男,山东龙口人,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高级编辑。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先后任秘书、院长秘书。后调香港紫荆杂志社,先后任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深圳办事处主任、专题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曾兼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历史与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清宫史研究会理事及副秘书长。主要业务专长为中国文化研究、文物博物馆、明清历史、元明清都城宫殿建筑史、中国文学及金庸研究、香港社会研究、岭南文化等。先后组织、编辑了上百组文化、历史、财经类选题,如《紫荆》特刊第一号《走近饶宗颐》,参与编辑《北京博物馆年鉴》一、二、三集、《趣墨》、《张伯驹捐献文物集》等。

初景利,男,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二级研究馆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

王兆山 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77年至1979在省革委出版局从事山东画报文学编辑工作;1980年至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任干事、副秘书长;1985年至1989年在省文联任报告文学月刊《当代企业家》副主编;1990年至2001年担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主任,其中1994年至1996年兼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社长和主编;2002年被省委任命为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同年,在山东作协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为驻会副主席)。系省作协三届、四届、五届全委会委员(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杂志社社长级别

肯定是社长大,可以这么说 ,如果有副社长,总编可能就是第三把手

正部级。社长和总编辑的行政级别,与其报社所在层级直接关联。如果是中央级媒体,比如人民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因为人民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和总编是正部级。《时事报告》 杂志社是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出版《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职教版》和《时事》(高中版、初中版)《时事画刊》等七个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系列刊物,已获誉"百强社科期刊"。

主编

社长 总编辑 编辑(有美术编辑、插话编辑等职位) ,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

山东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是谁

我是92年,至94年函授本院,院长邹积隆,热心培养成长。今天我感谢母校及各位老师院长们。

1986年参加军区业余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二等奖,1987年获军区学雷锋标兵,1989年荣立三等功。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三星影视交流中心,广告部经理。1998年,创办全军军事礼品特供部,总经理。2005年,成立“伊人美”高层健康俱乐部,董事长。2007年,担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健康顾问。2008年,创办中国军嫂爱心基金,负责人。由于包淑滨同志多年从事健康和爱心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先后被国家的有关部门、政府机构授予很高的荣誉并被多家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报道给予很高的评价:2000年8月,参加香港宝奥力公司的“伊婷美成功丽人大使”竞选活动,被评为“成功丽人大使”,获得了“中国保健皇后”、“中国美容皇后”、“中国帽子皇后”的美誉。2001年2月,被世界华人协会授予“健康形象大使”。2002年8月,被全国妇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军嫂”、“丽人大使”的称号。2003年3月,安徽电视台专为她制作专题节目《美丽人生》。同年,被对外发行的权威杂志《人民中国》报道,被誉为“美丽时尚、帽子女皇”。《健康与美容》杂志刊登专访,称她是“传播健康和美丽的天使”!2004年 8月, 参加全国首届中医药美容学术交流大会,并发表论文。 2004年10月,参加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举办的“意大利时尚文化之旅”,代表中国展示女性美丽风采。2004年11月,参加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举办的“梦佳娜”女性现代保健高层论坛,并作了“健康与美容”的报告。2005年 元旦,参加全国音乐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年舞会”,代表中国女性做“美丽健康”的重要发言,并担任颁奖嘉宾。2005 年 6月,以专家身份出席全国美博会,并发表讲话。2005年10月,参加首届全国“健康人生”杯摄影大赛中荣获“全国健康丽人形象大使”的称号,同时参加卫生部拍摄《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片,被誉为“爱心健康大使”。2005年12月,被卫生部现代美容杂志誉为美丽时尚的代言人。2006年 1月,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人物周刊、中国财富论坛评为“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2006年2月,被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教育电视台等9大单位评选为“2005年中国十大魅力英才”。2006年2月,被中国妇女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等单位评选为“2005年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2006年8月,被联合国女性发展基金、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评选为“第三届财富女性魅力风尚、时代风采人物”。2006年8月,被全国工商联宣传教育部、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等单位评选为“中国百佳魅力女性”。并为成功女性做专题演讲:“军嫂的美丽人生”。2006年12月,被第三届公益事业发展论坛、《赤子》杂志社评为“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杰出贡献人物”。2007年9月,被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农民工援助基金授予“中国农民工形象大使”。2007年12月,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爱心天使”荣誉称号。2008年1月,被全国妇联、《中国改革》杂志社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女性”。2008年3月,应邀到杭州浙江大学为全校师生做《魅力人生与健康养生》的专题演讲。2008年6月,和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创建“中国军嫂爱心基金”,被指定为基金负责人。2008年12月,荣获“中国推动力最具社会责任感人物”。2009年2月,被《法制中国》聘为名誉社长。2009年7月,被《中华人物》杂志社授誉中华十大创新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受邀在观礼台观看盛典。2010年8月2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军嫂爱心基金成功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军嫂颂”。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称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药院校并招收首届研究生,为全国首批招收中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1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1998年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0年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建校45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培养了大量面向医疗、科技、教育、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一、基础条件校本部占地1943亩,其中老校区占地22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新校区占地1723亩,规划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兴建。仪器设备总值4859万元,藏书53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  二、教育结构教育层次齐全,专业结构合理。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尚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9个普通本科专业,18个专业方向,横跨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875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657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59人、成人脱产专科班64人、成考助学班74人。另有函、业大学生6573人。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  三、教学科研体系下设7个学院、4个教学部,54个学科教研室、17个教学实验室(中心),4个研究所、6个独立设置研究室。有8所附属医院、58处实习教学基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强化建设A级学科;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个、三级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专科6个。  四、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1人,有终身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204人,教授77人、副教授147人。有21人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国家级“中国药学发展奖”,1人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位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2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名青年教师荣获霍英东基金奖、被授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37名教师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另外,特聘管华诗等4位院士为我校名誉教授。  五、科技创新1978年,《男性节育药甲酸棉酚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2项成果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1987年,《贲门癌吞水音图及其描记仪的研究》获得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91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获部、省、厅级科技奖励240项。有60余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4项。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为核心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享有盛誉。与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还承担《中国肛肠杂志》、《中国中西医影像杂志》编辑出版任务。90年代以来,编著出版医药、社科等各类教材和专著1200余部,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工作中,我校担任了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任务。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公布的结果,我校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居全国医学高校前30位。参与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编辑出版了全国惟一《高等中西医结合院校教材》,为我省中西医结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对外交流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多所大学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英国的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国外办医,经教育部批准与马来西亚中医学院联办7年制本硕连读班。长期留学人员及港澳台学生保持在200人左右。  学校领导:  孙增良 党委书记  王新陆 校长  学校网址  

《本草外用指南》、《实用结石病学》、《三联医学外治理论与实践丛书》、《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独特新疗法丛书》、《新兴膏药应用指南》邱天道研究员凭借精湛的医术在20世纪80年代曾轰动三军,共和国开国上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赞扬他是“中国士兵的骄傲”,以此为题《解放军报》1988年12月6日头版头条整版报道了邱天道为民行医的先进事迹。他于1989年发明“邱天道膏药”系列,经过多年研制,发明“邱天道泥灸”系列百余种,其中“邱氏膏药”、“心泰贴”、“癌敌膏”等系列产品荣获北京发明协会金奖,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奖,中国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法国第八十五届世界发明大会金奖,第四十七届世界发明大会尤里卡金奖。出版专著多部,主要代表作有《本草外用指南》、《实用结石病学》、《三联医学外治理论与实践丛书》、《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独特新疗法丛书》、《新兴膏药应用指南》等。曾任解放军某部驻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主任,解放军51052部队分院院长,解放军某部瘫痪病专科医院院长,解放军白求恩和平医院内病外治门诊特邀专家,总后新兴膏药研究室主任,中医外治杂志名誉社长,中国医药技术国际发展委员会外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国际内病外治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鼎鑫堂(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鼎鑫堂(北京)国际针灸医学研究院院长,东方圣草(北京)国际肿瘤医学研究院院长,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他研制的外治系列产品具有独特、创新、高效的特点,且疗效显著,收效迅速,简便廉验,立竿见影,病人用后顿感病魔离身。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取得的疗效令医学界刮目相看,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针灸、膏药,18岁闻名乡里。入伍后,在驻军当地跟随张家口名医李春茂、宁晓光和针灸大师史致祥学习中医和针灸,凭着良好的悟性和刻苦的钻研,以精湛的医术轰动三军。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为他题词:“中国士兵的骄傲”,以此为题《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整版介绍他为民行医的先进事迹;由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医坛新秀邱天道》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节目中播出,《解放军画报》、《战友报》、《空军报》等多家军队新闻单位争相报道他的事迹。之后,邱天道被保送到北京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中医,并跟随中医名家董建华、刘渡舟、赵绍琴、关幼波、程莘农、贺普仁教授等学习,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兆麟教授收为入门弟子学习中医,同时又被首届30位国医大师之一贺普仁教授收为弟子学习针灸。《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相继报道他为民行医的事迹。他的事迹被载入了《中国人物年鉴》、《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妙药》、《中国当代名医大辞典》等书。中国著名作家王宗仁、刘书良为邱天道撰写了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天道传奇》、《医缘》、《中国士兵的骄傲》、《邱天道和他的膏药》。在外治医学事业上他常常告诫人们:理论如果不落实在实践上,理念不落实在行动上,那只是一堆废纸。做任何事,必须有所突破,没有突破,就等于没做。其座右铭为:博学、深思、立新、明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