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月旦法学杂志cssci几类

发布时间:

月旦法学杂志cssci几类

【月旦知识库_CN版】月旦Lawdata为台湾元照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该数据库由台湾2,500位作者直接授权,内容以社会科学类为主,含括:法学、教育、经济、公共管理、医护卫生等相关之文献资料,及TSSCI、CSSCI等高质量核心学术资源。收录独家资源:元照英美法词典、月旦法学杂志系列、教育研究月刊系列、元照法政丛书、高等教育丛书、智胜经管丛书、资诚企管系列、民诉法研究会丛书、高点考试丛书、台湾高校教案、编辑知识加值内容。数据样态以期刊文献、图书文献、教学资源、学位论文与索引、词典工具书、试题讲座、精选裁判、两岸法规的PDF与电子文件呈现,提供于科研、教学、学习、实务操作的应用参考。

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D类:有的学校将自己主办的等级不高的刊物列为D类以培养刊物,有的学校干脆把其他与本学校专业相关的普刊都列为D类,所以D类数量最多最庞杂。以上关于国内核心期刊abc类划分仅供参考,每个学校每个单位划进abc类的期刊都不一样,作者在发表论文时请查询一下自己单位对期刊的划分规则,根据单位的职称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比较法研究 法学家 环球法律评论 法学杂志 法学论坛 当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最好,一般,差。

月旦民商法杂志CSSCI

《破产制度价值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破产免责制度中的平衡理念》,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非法人企业破产能力否认的困境及其出路》,载《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对无限连带责任的再思考:谈非法人企业破产制度的确立》,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5期《破产免责制度的正当性及其实现》,载《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破产“申请主义”制度之修正》,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8期《合伙企业债务清偿方式选择的经济分析》,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企业破产中的“资不抵债”要件辨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反垄断法的适用与豁免——兼论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存与废》,载《法学》,2006年第7期《卡特尔赦免制度考察》,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1期《反垄断法视线下的银联定价机制审查》,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8年6月《股市中操纵市场行为及其防范的法律对策》,载《法学》,2000年第3期《经济法学》,2004年5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2005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法总则、人格权法、法学方法论。先后荣获2004年度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 LLP)颁发的“美迈斯”法学奖、2007年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2010年王林生奖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锋”标兵等荣誉。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项课题,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若干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 《权利冲突中的利益衡量与动态抉择——以罗伊诉韦德案为例》(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8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知情同意规则改革》(8万字),《管理世界》(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论同居权与婚内强奸》(1万字),《山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民事视域下知情同意权的权利基础及规则建构》(2万字),《江淮论坛》(CSSCI期刊)2014年第5期。《登记对抗主义适用空间研究》(9万字),《甘肃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不动产登记条例争议问题探讨》(9万字),《理论与改革》(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隐私权的谱系学考察》(1万字),《湖南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美国隐私权的历史与发展》(合著,第一作者,2万字),《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权利冲突解决机制的整体构建》(1万字),《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13年第2期。《<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69条的再审视——以现行规范比较为视角》(合著,第二作者,1万字),《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个人资料保护之辩》(5万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扩展版)2012年第6期。《学校事故责任辨析——侵权责任法第38、39、40条的解释论考察》(2万字),《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12年第7期。《从意思自治到人格保护——隐私权视角下的现代民法范式移转》(2万字),《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转载。《云计算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8万字),《中国信息安全》2011年第9期。《父爱主义与“还地于民”》(1万字),《北方法学》2010年第6期。《英美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8万字),《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损害赔偿、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辨析》(3万字),《民商法争鸣》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谁谋杀了隐私——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的困境与出路》(3万字),《月旦民商法杂志》2009年第6期。《论人格权救济体系的建构》(1万字),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侵权行为类型与发展中的人格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隐私语义考据及法律诠释》(7万字),《求索》(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市场经济建构中的信用问题》(7万字),《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1万字),《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论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6万字),《中国成人教育》(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谁之过——“艳照门”事件折射出的众生相》(3万字),《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4期。《隐私权的法经济学解读》(6万字),《政治与法律》(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9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刍议》(8万字),《河北法学》(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之辩》(1万字),《东吴法学》2007年秋季卷。《无隐私即无自由》(1万字),《法学杂志》(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2期转载。《信用风险与担保物权之发展》(5万字),《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1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1万字),《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万字),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用益物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人格权独立成编辩》(1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人格权与财产权关系考》(9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中国人格权法草案专家建议稿》(合著,第三作者,1万字),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民法中“人”的再发现》(5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6年第3期。《侵犯隐私权责任的构成与抗辩》(2万字),王利明、葛维宝(Paul Gewirtz)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德国法上的隐私权保护》(翻译,6万字),王利明、葛维宝(Paul Gewirtz)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评“事实上的信托合同关系”——TMT商标权属纠纷案的法律思考》(1万字),《判解研究》(CSSCI集刊)2005年第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3月版。《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7万字),《法学论坛》(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6年第5期转载。《论配偶间同居义务的效力》(8万字),《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换届暨2004年年会综述》(合著,第二作者,2万字),《中国法学》(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民法体系化的个案考察——以无权处分问题为中心》(7万字),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连环交易中的物权变动与债权保护》(1万字),《判解研究》2004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3月版。《配偶权问题检讨》(7万字),王利明、郭明瑞、潘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2月版。《“侵权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研讨会”观点综述》(1万字),《判解研究》2003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民法典人格权编争议问题探讨》(6万字),《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12日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11期转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辨》(2万字),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无权处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2002年民商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合著,第二作者,3万字),《法学家》(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6期转载。《论配偶权》(2万字),《判解研究》2002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两个“老干妈”,到底谁更辣——权利冲突的个案分析兼评“老干妈”风味豆豉不正当竞争案》(1万字),《判解研究》2001年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看过错和违法性的融合》(7万字),杨立新主编:《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专著:《隐私权研究》(独著,4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专著:《物权法前沿理论与实务研究》(独著,27万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7月版。专著:《英美合同法导论》(合著,第一作者,承担13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专著:《物权变动》(独著,20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论文集:《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副主编,5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立法报告:《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承担20万字),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译著:《隐私与传媒》(合译,第一作者,承担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3月版。编著:《人格权法案例评析》(主编,23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编著:《侵权责任法释义》(参编,承担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版。编著:《物权法案例评析》(主编,38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编著:《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合著,承担12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编著:《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冲突和规避》(合著,第一作者,承担20万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版。教材:《民法学》(参编,承担9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教材:《人格权法教程》(合著,第一作者,承担1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教材:《民法总则讨论教学教程》(主编,60万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007年——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保护”,课题主持人。2010年——2015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生命权的价值冲突”,课题主持人。2011年——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命权的伦理反思和制度重构”,课题主持人。2012年——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生命伦理与侵权法改革”,课题主持人。2002年——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主要参与人,承担王利明教授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专家建议稿”及理由书的撰写工作。2008年——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物权法案例式教学教程”,课题主持人。2011年——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人格权法案例式教学教程”,课题主持人。2010年——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民事权利保护研究”,主要参与人。2008年——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个人信息的保护”,课题主持人。2005年——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二期项目“民法总则讨论式教学教程”、“物权法案例选评”、“人格权法教程”,课题主持人。 2004年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 LLP)颁发的“美迈斯”法学奖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一等奖”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奥运荣誉志愿者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优秀教师”2009年《民法总则讨论教学教程》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201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林生奖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锋”标兵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学新秀奖”

月旦法学杂志

郑州大学法学学士(1996);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2003) 1996-1997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工作2003-2008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先后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副教授。2005年6月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法律硕士导师;2005年10月被河南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3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同年4月担任民商法教研部主任2006-2008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法国巴黎第二大学访问学者(2004)瑞士弗来堡大学访问学者(2007) 《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不动产登记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物权法之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历史解读”,《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论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台湾《月旦民商法》第8期;“物权变动规则的体系化——评《物权法草案》第二章”,《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范”,《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2期;“体系化视角中的物权法定”,《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异议登记的制度建构——法律移植的微观分析”,《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有公法目的之财产行为的法律属性——以公务悬赏为分析对象”,《财产法暨经济法》第8期,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出版,2006年12月;“论法律行为解释与解释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善意取得的一体化及其限度——一种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台湾《月旦法学杂志》第146期,2007年7月;“民法中的物”,《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法学研究30年:民法学》”,《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不动产登记簿的制度建构”,《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事实行为的基本规范”,《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法学》2010年第5期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获第5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网上找,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

月旦法学杂志社

郑州大学法学学士(1996);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2003) 1996-1997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工作2003-2008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先后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副教授。2005年6月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法律硕士导师;2005年10月被河南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3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同年4月担任民商法教研部主任2006-2008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法国巴黎第二大学访问学者(2004)瑞士弗来堡大学访问学者(2007) 《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不动产登记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物权法之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历史解读”,《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论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台湾《月旦民商法》第8期;“物权变动规则的体系化——评《物权法草案》第二章”,《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范”,《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2期;“体系化视角中的物权法定”,《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异议登记的制度建构——法律移植的微观分析”,《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有公法目的之财产行为的法律属性——以公务悬赏为分析对象”,《财产法暨经济法》第8期,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出版,2006年12月;“论法律行为解释与解释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善意取得的一体化及其限度——一种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台湾《月旦法学杂志》第146期,2007年7月;“民法中的物”,《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法学研究30年:民法学》”,《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不动产登记簿的制度建构”,《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事实行为的基本规范”,《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法学》2010年第5期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获第5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1] 江伟:《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理由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页。[2]该定义参考了骆永家的观点,参见骆永家:《证明妨碍》,《月旦法学杂志》,第69期。并见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载《法学研究》1992年第3期。[3] [德]莱奥罗森贝克著,庒敬华译:《证明责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4] [日]高桥宏志著 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页。[5] 参见白绿铉著:《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6] 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7] [日]谷口安平著 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8] [德]拉德布鲁赫著 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9] 以下前三种观点参见[日]高桥宏志著 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页。[10] 参见许士宦:《证明妨碍》,载《月旦法学杂志》第76期。[11] 姜世明:《二00二年德国民事诉讼法改革》,载《月旦法学教室》创刊号。 [12]参见骆永家:《证明妨碍》,《月旦法学杂志》,第69期。[13]参见许士宦:《证明妨碍》,载《月旦法学杂志》第76期。[14]参见骆永家:《证明妨碍》,《月旦法学杂志》,第69期。[15]参见许士宦:《证明妨碍》,载《月旦法学杂志》第76期。[16] 本文对举证妨碍的构成要件设置,参考了民法中侵权责任要件构成中的一些观点和作法。[17] 参见胡雪梅:《“过错”的死亡――中英侵权法宏观比较研究及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130页。[18]于敏著:《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19] 参见张新宝著:《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20] 陈界融著:《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21]参见许士宦:《证明妨碍》,载《月旦法学杂志》第76期。[22] 高志强:《举证责任倒置实务研究》,人民法院报网上文章,2001年8月24日。[23]陈界融著:《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24] 张卫平著:《证明妨害及对策探讨》,载《证据学论坛》第七卷,第158页。[25]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0页。[26] [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 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页。[27]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白绿铉译:《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28] 王利明、江伟、黄松有主编:《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9页。[29]张卫平著:《证明妨害及对策探讨》,载《证据学论坛》第七卷,第163页。[30][日]高桥宏志著 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页。[31][日]高桥宏志著 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 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页。[32] 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页。[33] 何家弘、刘品新著:《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页。[34] [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 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35]江伟:《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理由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36] 罗筱琦、陈界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规则”若干问题评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11巻。[37] 详见2001年第2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38]张卫平著:《证明妨害及对策探讨》,载《证据学论坛》第七卷,第158页。[39]参见许士宦:《证明妨碍》,载《月旦法学杂志》第76期。

月旦法学杂志2003

【月旦知识库_CN版】月旦Lawdata为台湾元照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该数据库由台湾2,500位作者直接授权,内容以社会科学类为主,含括:法学、教育、经济、公共管理、医护卫生等相关之文献资料,及TSSCI、CSSCI等高质量核心学术资源。收录独家资源:元照英美法词典、月旦法学杂志系列、教育研究月刊系列、元照法政丛书、高等教育丛书、智胜经管丛书、资诚企管系列、民诉法研究会丛书、高点考试丛书、台湾高校教案、编辑知识加值内容。数据样态以期刊文献、图书文献、教学资源、学位论文与索引、词典工具书、试题讲座、精选裁判、两岸法规的PDF与电子文件呈现,提供于科研、教学、学习、实务操作的应用参考。

郑州大学法学学士(1996);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2003) 1996-1997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工作2003-2008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先后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副教授。2005年6月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法律硕士导师;2005年10月被河南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3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同年4月担任民商法教研部主任2006-2008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法国巴黎第二大学访问学者(2004)瑞士弗来堡大学访问学者(2007) 《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不动产登记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物权法之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历史解读”,《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论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台湾《月旦民商法》第8期;“物权变动规则的体系化——评《物权法草案》第二章”,《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范”,《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2期;“体系化视角中的物权法定”,《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异议登记的制度建构——法律移植的微观分析”,《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有公法目的之财产行为的法律属性——以公务悬赏为分析对象”,《财产法暨经济法》第8期,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出版,2006年12月;“论法律行为解释与解释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善意取得的一体化及其限度——一种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台湾《月旦法学杂志》第146期,2007年7月;“民法中的物”,《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法学研究30年:民法学》”,《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不动产登记簿的制度建构”,《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事实行为的基本规范”,《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法学》2010年第5期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获第5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