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一、柳州师范,现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素有“桂中”之称的新兴地级来宾市。二、学校历史简介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1970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2012年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升格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三、地理位置及交通来宾校区(主校区)来宾市铁北大道966号。柳州校区(分校区)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君武路170号。公交线路:brt快8路 → 3路支1,全程约5公里1、从柳州站步行约10米,到达火车站2、乘坐brt快8路,经过3站, 到达人民广场站(也可乘坐快8号线、brt快2路、快1号线、快2号线)3、步行约350米,到达五一路东站4、乘坐3路支1,经过23站, 到达柳州师专站(也可乘坐3路支1)5、步行约330米,到达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报社主要有 (嘿嘿)柳州晚报

最常见的就是柳州日报和晚报,都是一起的。《居柳州》、《车柳州》是他们的号外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简称“广西科师”)为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高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科技厅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广西教师教育重点培育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学校,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公司、中科曙光、新道科技等国家级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学校。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1970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2012年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共1亩,其中主校区来宾校区1亩、柳州校区607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10人,来自美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56人;有13个二级学院,5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8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34人(正高职称46人),占专任教师39%;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12人(博士13人),占专任教师52%;博士生导师1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45%和31%。  近年来,学校获得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共7个,打造教师教育类、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类、食品与生化工程类、机械与汽车工程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等特色专业集群6个。学校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7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学校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6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6项。获自治区级以上科研立项118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自治区级科研奖6项;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9篇,被SCI、EI、ISTP引收录190篇,编写教材和著作125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  当前,学校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1958年8月,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创建,隶属宜山专区,是年改为柳州专区。1959年8月,更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往柳州沙塘1962年7月,停止办学1971年,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4年9月,更名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实施“自治区与来宾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学校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4月28日,国家教育部以教发函〔2015〕69号文件函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同时撤销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建校以来,学校为民族农村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合格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积淀形成了“启智育人,博识敦行”的校训,“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办学思想,以及“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专家评议,32所高校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其中包括西部地区高校18所,中央部门高校2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8所。公示中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升本,更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多年来,一批教师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校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到校任教,与印尼阿莎菲亚回民大学、越南东方大学、河内大学、泰国北柳皇家师范大学、美国艾得蒙大学、荷兰鹿特丹商学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办学关系。建校五十六年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启智育人、博识敦行”的校训,坚持“立足桂中,凸显师范,服务民族、农村新发展”的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合格人才,不少毕业生被评为全国、全区、地(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期刊7900种、报纸192种、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网络资源。教学用计算机1669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30间共3755个座位,有12类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共117间实验实训室,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共建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104个,其中已正式挂牌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 9个。学校还设有26个职业技能鉴定站、考试点、培训点。     2006年来,教师编著教材和著作80多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70多篇;主持或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70项;其中承担和参加国家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10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3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广西优秀期刊。同时,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全国、全区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特别是获得了第七届世界轮椅运动会铅球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西赛区特等奖等奖项。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社会评价好,2007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学校被评为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绿色大学、自治区和谐学校等。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创造条件,力争建设成为一所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1月30日,经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高票获准升格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将不负众望,秉承56年的办学理念,努力担负起广西高校转型和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以及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为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再立新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简称“广西科师”)为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学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科技厅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公司、中科曙光、新道科技等国家级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国家“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1971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2012年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共1亩,其中主校区来宾校区1亩,柳州校区607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18人,各类留学生241人;有12个二级学院,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8个。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获得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共8个,打造教师教育类、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类、食品与生化工程类、机械与汽车工程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等特色专业集群6个。学校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项目4个,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学校承担广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3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326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自治区级科研奖8项;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9篇,被SCI、EI、ISTP引收录190篇,编写教材和著作125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打造形成了“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当前,学校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培养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个不太清楚。似乎没听说过这个。

很难,因为现在学术类期刊上榜,对教师评级很关键。但投些学生学习辅导类的报刊杂志还是可以的,可以找当地这类报纸发行站(一般学校人知道)了解。

广西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⒈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⒉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⒊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⒋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广西科技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这个不太清楚。似乎没听说过这个。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大核心目录2020年版被降级的刊物以及新晋期刊。一、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降级刊物1、现代情报2、电气传动3、现代电子技术4、美术大观5、肉类研究6、煤矿机械7、新型建筑材料8、混凝土与水泥制品9、材料保护10、艺术工作(作者提供)水力发电(作者提供)11、食品工业12、教学与管理13、印染助剂二、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升级刊物目录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西北人口3、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5、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中学生物教学7、语言战略研究8、北京舞蹈学院学报9、中国无机分析化学1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2、广西科学13、中国医院1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5、疾病监测16、磁共振成像17、生物安全学报18、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洁净煤技术20、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1、社会保障研究22、化学工业与工程23、现代防御技术24、现代纺织技术25、无线电工程26、医学与哲学27、工具技术28、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江苏农业科学30、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31、资源开发与市场32、森林工程33、中外葡萄与葡萄酒34、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5、地质力学学报36、工程爆破37、中国抗生素杂志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

学报类一般 部分 省级国家级 学报分本科专科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据我知道适合教育类论文发表的省级期刊不少于114种。比如:《好家长》《教书育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学习月刊》 《文教杂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小学时代(教师)》 《中学政史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省级教育期刊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现代教学》《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金色年华》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郑州师范教育》 《学生之友(小学版) 学周刊》 《高校教育管理》 《长江学术 》《中小学教育》 《语文学刊》 《现代语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教育(教学版)》等。

你看一下对你有没有帮助,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张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02 2 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和理念 吴兆录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03 3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陈文汇 林业资源管理 2005/05 4 重庆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苟占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5/04 5 第三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王爱国 中国药学杂志 2005/16 6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营建技术模式及天然草本植物资源利用探讨 师江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 7 松科植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王占彬 中国饲料 2005/17 8 韩日药材产业及加工技术考察报告 蔺海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05/09 9 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张凤龙 特产研究 2005/02 10 西双版纳姜科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 黄加元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02 11 木槿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开发潜力 苏万楷 四川林业科技 2005/02 12 重庆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 文燕冬 西南园艺 2005/02 13 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民族植物学 李庆典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01 14 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药用植物多样性 周宜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15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于卫平 林业科学研究 2004/S1 16 栽培菊叶薯蓣中甾体皂苷成分 杨顺丽 中草药 2004/11 17 α-亚麻酸研究及其植物资源利用 冯学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02 18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贤荣 林业科技开发 2004/02 19 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淮虎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01 20 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途径 辛艳 浙江林业科技 2004/01 原住民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淮虎银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03 22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漆燕玲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6 23 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民族植物资源利用和开发 雷启义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6 24 桐柏山植物资源概况与开发 余晓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9 25 大亮子河森林公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张守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4 26 我国蜜源木本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以刺槐为例 陈晓丹 养蜂科技 2003/02 27 世界植物园的现状与展望 娄治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05 28 我国蜜源木本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陈晓丹 农业与技术 2003/03 29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艾春红 吉林林业科技 2003/03 30 五味子科植物三萜成分 周英 中国药学杂志 2003/02 31 民族植物学与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刘文江 干旱区地理 2003/03 32 蒙古族传统植物学知识及其研究价值 陈山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03 33 尽快地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02 34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邱瑶德 浙江林业科技 2002/03 35 地球环境保全及植物资源利用——日本第五届红麻等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会概述 杨晓伶 中国麻业 2002/06 36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刘剑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02 37 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刘小阳 宿州师专学报 2002/04 38 白石砬子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 李军 辽宁林业科技 2002/06 39 竹类植物资源利用与定向选育 丁雨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02/01 40 镜泊湖地区中草药资源 马玉心 中国林副特产 2002/02 41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特点和对策 乔勇进 防护林科技 2005/01 WTO规则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宋才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33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 王发国 广西植物 2004/02 34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尹健 时珍国医国药 2004/01 35 韩国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及战略 张强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2004/01 36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严岳鸿 广西植物 2004/01 37 原住民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淮虎银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03 38 长白山区几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 陶丽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39 高黎贡山杜鹃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策略 赵晓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06 40 卧龙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 刘明冲 四川林勘设计 2003/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