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36-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2008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好投。但如果是本校的,可能更好。有可能是要费用的。请注意。

信阳师院学报投稿经验

信阳师范学院与郑卅教育学院有可比没,那个更好一点

不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报编辑部。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好投。但如果是本校的,可能更好。有可能是要费用的。请注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地域风情》,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株洲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湖南应当提倡“湘楚文化”》,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承继创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新时期戏剧探索的成就与困顿》,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确立报告文学的独立品格》,文学报,2002年9月26日;《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品格个性》,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新世纪中国文学的艰难选择与神圣使》,《湖南当代文学评论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寻找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依托》,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为现代主义正义》,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3期;《外国文学与当代文学湘军》,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求索,2004年第3期;《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叙事立场》,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别样的生活背景,别样的文化风情:评读〈乡土的背景〉》,船山学刊,2004年第4期;《湘楚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人格内涵》,文史博览(理论版),2005年第2期;《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特色”中变形》,燕京学术,2005年第12期;《恢弘而绚丽的命运交响乐:〈无字〉的叙事艺术》,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叩问人生价值感受人生烦恼:〈烦恼人生〉的叙事方式》,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2期;《揭幕之勇:评长篇小说〈另一半的灵魂〉》,学术前沿,2006年第4期;《由“聚焦”走向“广角”的报告文学》,《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生命长卷的绵延:近五年中篇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九叶诗派的日常语言建构》,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6期;《颠覆与消解的历史言说:新历史小说创作特征论》,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韩寒小说的叙事艺术》,学术前沿,2007年第8期;《试论〈暗示〉中的生命观》,作家,2008年第9期;《电视散文生存的叙事策略》,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湘楚文化辉映下的湖南广电产业》,文史博览,2009年第8期;《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史博览,2010年第6期;《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三大前身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衡阳教育学院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合并建校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教学建设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交流合作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荣誉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成果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馆藏资源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学术期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校徽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社团文化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从学术科研方面来比较: 湖南第一师范: 2000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部级课题13项,省、厅级课题189余项;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著作220余部;获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0余项。2009年李勇帆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情感计算和Web3D技术的在线学习模式研究”获得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拟资助立项,郭文老师主持申报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现状及其干预实验研究”获得了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拟资助立项。 基础教育研究特别是小学教育研究,是学校科研的特色和优势。詹小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紧紧围绕小学教师教育展开研究,课题组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30余篇。胡重光教授的“高等师范小学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课题成果获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冯周卓教授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推广研究”课题成果获我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李勇帆教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杨高全教授的“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究”、刘济远教授的“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与研究”、傅小平教授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实践与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衡阳第一师范: 2003-2006年期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0篇,获得省部级教研项目2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10项。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部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72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4部;发表科研论文1641篇(其中核心期刊517篇),学术作品111件(其中核心期刊45件),获得国家专利2项。论文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62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学术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转载、复英收录220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人居环境研究基地、船山学研究基地是省级科研机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南省一级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其“船山研究”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综上可知,总体上说前者要优于后者,找工作是个多因素的问题,单论名声的话前者肯定更胜一筹。况且前者依附省城,占尽天时地利,如果你想毕业后在长沙工作,选湖南第一师范才是明智选择。 但是现在想找好工作,不是说你毕业于哪里哪里就怎么样,人际关系才是决定因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名《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7年更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612X,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70/G。 该刊已被列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信息由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采集、绵阳师范学院各党政机关部门材料、社会绵师成果、全院师生写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学报分社会科学版(1、3、4、6、7、9、10、12期)和自然科学版(2、5、8、11期)。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尤其欢迎省级和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论文。来稿要求如下:来稿必须是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全文原则上不超过8000字。来稿请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否则,作者自负其责。文责自负。责任编辑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必要时将对来稿作文字性修改。来稿内容按顺序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符,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其内容及格式应符合本刊规范要求。(1).摘要:中文摘要以250个汉字左右为宜,至少120字,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英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姓前名后)、单位、地址、邮编、摘要正文(内容与中文摘要一致)。(2).关键词(中文):一般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4-6个,每个之间用分号分隔。(3).基金项目:文章属省教委以上的立项课题成果,请在文章首页左下角注明课题全称、来源和批号。(4).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历,主要研究方向。(5).正文:来稿以4000—8000字为宜(包括参考文献和英文),有关书写格式、标点符号、数字用法、图表样式、行文规范均应符合国家标准。(6).注释:注释应放在文中,用数字加圆圈(①)标注。(7).参考文献:在引用处用方括号标识,内容放在文末。自然科学稿件原则上要求有外文参考文献。出自同一文献的多处引文,在“参考文献”中用同一序号,在正文的不同位置标识不同的页码。文献著录格式如下:专著: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放文中)。期刊文章: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期号(卷号):起止页码。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报纸文章: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题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的析出文献: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书里的专著及丛书里专著中的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卷页主要责任者丛书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情况各种未定类型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或是收藏情况)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外文文献: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所有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文献类型可不标出。本刊实行匿名审稿,由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审阅,如两个月内未接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或直接与编辑部联系。因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来稿请寄打印稿(A4)和电子文本各一份至: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1段30号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邮编:621000。为便于本刊与作者联系,请注明作者电话及邮箱地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重庆理工大学的更好看看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重点学科等,对比下就很清楚了

本刊是由洛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3、4、6期为人文社科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刊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诚邀海内外学者和学术新秀赐稿。 自创刊以来,本刊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刊出大量促进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的文章。本刊的用稿原则是:理论观点有新见,学理探讨有深度,研究资料有新证。提倡简明扼要的文风,也欢迎论题重大、言之有物的长文。刊物按学科设置栏目,另有“河洛文化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古典解释学”、“女性文学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专栏,并有“学术平台”刊载精彩短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为大16开本,每期内文176页,定价12元。期印数1500册。国内发行自办,国外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代理。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入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有关网络传播,成为在教育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期刊。1990年,发表的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1篇,《世界图书》1991年第8期专题文献将本刊列入“我国社会科学常用期刊”,全国排序第199位。1995年,被二次文献摘转的篇数和在同类期刊所居名次逐年攀升。1996年12篇,居全国师专学报第16位;1997年14篇,居第10位;1998年28篇,居第4位;1999年19篇,居第3位;2000年16篇,居第2位。2000年,参与全国师范大学学报排序,居第33位,在全国师院学报中居第6位。

用百度学术检索,查找到需要文献,点击文献名下方的“引用”查看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中就看到了页码,例如:

长江大学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韶关学院学报,晋中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湖北二师学院学报,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如果要发表的话,可以具体商量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