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德育教育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德育教育论文3000字

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一、 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1、理论准备。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2、实践准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3、写作能力。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4、研究态度。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1、选题。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一种是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2、审题。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3、拟定提纲。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4、结构。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1、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2、投稿事宜。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育人之法。从一踏上三尺讲台,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从中也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同时我又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结合几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模仿的榜样。如果老师随手扔短小的粉笔头,专捡好用的写字,学生就会学着挑选、丢掉短铅笔,扔去小橡皮,外壳破裂的钢笔不要……因此,为了学生,我们老师要言行谨慎,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郑重地向全班同学承诺:“孩子们,向我看齐!”就拿“师生问好”这一最简单的礼仪习惯来说。我首先把“见到老师先问好”变为“见到学生要问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居然向他们主动问好,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每一次的班级大扫除,我不是站在现场“指挥”,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而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挥汗如雨,老师这样,学生会不认真打扫吗?在教室里或校园中,我只要看见地上有纸屑,都会主动弯腰捡起来。还把喝完水的塑料瓶拿到班级积攒起来,孩子们见老师如此,也都纷纷效仿,有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塑料瓶也不忘捡回教室。有一次,学校在操场上召开全校家长会,会议结束后,其他班的学生都带着家长陆续离开了,只有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满操场地跑来跑去,干什么呢?原来是在收集家长丢弃的塑料瓶子呢?不一会儿,郭双倩、崔文娟、王新魁等几个学生就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说:“张老师,你看我捡了两塑料袋的瓶子!”看着孩子们由于兴奋而变得红红的小脸,我笑了。这一行为,我们班学生已坚持三年多了,一周我们都能卖五元钱,其他班主任都说我是“大财主”。我利用这些钱为孩子们购买一些奖状、墨水、垃圾斗等。所有这些,不就是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二、批评一个缺点,先表扬两个优点  “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告诫我们教育学生的班主任们,在教育那些“问题”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我的方法是-------要批评一个缺点,先表扬两个优点。也就是老师在批评孩子不对之前一定要注意先肯定他一、两点成绩,再批评他的缺点不足,效果会很好。因为这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自己的缺点,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是实事求是的,切记夸大孩子的错误,这是他们最反感的。  三、深深的爱,感动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世界上什么东西会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十几年来,我努力的做到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平日里,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每到干燥的季节,我还会“强迫” 孩子将自带的水喝完……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今年冬天天气极冷,几场大雪下来,路滑难走,一日,我手提皮包出门上班,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这时,我听到了人间最美妙的声音:“张老师,您小心点儿。”那声音带着急切,带着无比的关爱,竞使我心头一热。 又有一日,我推开教室的门准备上第一节语文课,刚要走上讲台,一双小手伸了过来,我低头一看,啊!是罗汉果。“张老师,这是罗汉果,下了课你就把它掰开泡茶喝,可以治嗓子,特别是您的咽炎。”当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当时,你就是给多少钱我也不会和他交换那个罗汉果的。那一节课,我的心情好极了。下了课,我给家长发了一条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一个懂得爱的孩子的短信。不久,家长就给我回了信,这是孩子的母亲写的:张老师你好!要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你和孩子们一起六年了,为学生们付出的心血不比父母少,对孩子的了解堪比父母,是你的教诲使学生把你已当作了亲人,并学会了关心,懂得了爱,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家长。那天我因嗓子不适只是说了句罗汉果清嗓子,没想到孩子就马上说要给您拿去,孩子知道关心和爱我也很欣慰。其实有些父母养孩子不图回报,有时是会害了孩子的。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知回报的人对别人,对国家又会好到哪儿去呢?我经常会问我的孩子一句话:“我养你何用?”而孩子呢,每次都是在帮我做了一些事情后,得意地对我说:“看!你养我很有用吧!”读着家长给我发来的短信,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在班级里,我经常会肯定这种懂得感恩,懂得关爱的言行,孩子们也慢慢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不,2008年的鼠年春节,班级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给我发来了祝福的短信,我也一一给予了回复,虽然费事劳神,但我却乐此不疲。那种被关爱的感觉真好。  四、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班级标语就是:六一是我家,干净整洁靠大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而这个大家庭,要有丰富的家庭活动!在本学期,为鼓励学生增加语言的积累,我班的四面墙壁上,开辟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一张张习作、小报、资料等,都是学生的得意之笔,充分发挥自主,促进其不断提高!元宵佳节到了,在班里举行个“猜灯谜庆元宵”的活动,要求孩子们自制灯笼,并写上谜语,准备好糖果。一则展示谁的灯笼有创意,二则是瞧瞧哪个同学的灯谜写得妙。获胜的同学会得到棒棒糖一根的奖励。我们班葛畅同学自制的灯笼------小桔灯,获头奖。郭林之的谜语获创意奖。“三八节”到了,给妈妈和老师做一张贺卡。召开班级溜溜球大赛、篮球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等。多样的氛围,使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也十分愿意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之中了!  五、家校联系,帮助学生  带好一个班,只靠教师的工作是不够的,更应该得到家长的协助。因此,我认真阅读了家庭教育的多本书目,充实的理论支持,多种方法的掌握,丰富了我在具体实施环节的经验。每学期的班级工作中我都有目的地联系学生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个别家长培训班等。在个别家长的培训班上,我提议家长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采用冷却法:就是任凭孩子施展各种手段,只要不合理,家长就置之不理,使他的手段不能奏效,自讨没趣。几次下来,他就会认识到任性是无效的手段,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就会放弃,而努力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要求合理化。这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关键,也需要家长横下心来,积极配合教育。公布老师电话,为家长24小时开通,我把它叫做,家校联系热线。这条热线方便那工作忙而不能到学校的家长,可通过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小手拉大手------父母孩子同成长”,在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我们班里的孩子要求每月读一本好书,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并让孩子在书后签字证明。孩子接到这样的作业很是兴奋,终于有一个可以管爸爸妈妈的机会了。最近,我针对目前离婚率较高的现象,我为家长推荐了《爱的五种语言》一书,没有买到此书的李皓旭同学的家长,焦急地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此书,他的孩子对他不按时完成读书作业,很是不满意,希望父母给他做个好榜样。坚持按要求读书的家长,纷纷给我写来了读后感,其中刘志鹏的妈妈在信中这样写到:我的孩子刘志鹏用了两天时间就读完了《青铜葵花》这本书,平时读书他总是在应付,而这次你叫他出去他都不出去。我也读了这本书,可以说,我是流着眼泪读完了这本书,您为孩子们推荐的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真希望我的孩子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是爱?该怎样去爱?如何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一定要把此书推荐给我们家其他人读。感谢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来自刘志鹏的家长。读了这封信,你还能否认: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吗?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班的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六、优良学风,塑造学生  身为班主任,抓好班级学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优良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学习上的表现。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多问,使学生养成善思好问的习惯。期末结束时,我会设立“勤学好问奖”。树立互爱互帮的风气,经常教育男生要像绅士,女生要像淑女,男子汉要保护弱小者。设立“绅士风度奖”和“淑女仪表奖”。久而久之,班级里男生欺负女生,以强凌弱的现象少多了,尤其是男生和女生发生矛盾,会被看作是很丢男人面子的事情,为男生所不齿。并在班级里下大功夫,树立一个班级人人读书的好风气------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每月写一篇读后感等。课下,打闹得现象少了,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多了。  记得著名青年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句诗:  既然选择了方向,  便只顾风雨兼程。  那么,既然我选择了教师,我便会义无返顾,一路走下去。“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德育本身即含有教育的含义,它一般有三元说和五元说两种理论观点。就高校而言,做好德育工作要坚持两个有机结合,一是紧紧依托“两课”教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内涵教育,并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修为和自觉行动,即讲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等深奥的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二是更要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及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社会,从而既解决了理论教育的空泛问题,又使教育过程具体化,能够解决和回答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使德育实效得以显著增强。  范文: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德育论文3000字范文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 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 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社会上看不起教师,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再通过“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童视师道的恶劣风气。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盛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理想是崇高的,有了理想就不会为钱财和其他私利去奋斗。 “获得”的是高尚的精神(或奋斗的幸福感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公正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是进步,人们对公正的内在需求愈是强烈。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增加。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公正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 第二,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第三者要对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作出准确评判往往有一定难度,教育公正或许也因此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模糊问题”。有的学校从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公正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公行为不加约束,甚至不闻不问,以致在一些地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随意罚没学生钱物,或考试送分、试卷泄秘、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多数不愿张扬,但却积怨于心。据笔者了解,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最不能原谅或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决定的。但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其实际的道德水准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存在,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当前社会出现的多元的价值导向,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行风,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 直面现实,笔者以为,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重视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重视教育公正,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坚定道德意志,全面实践教育公正。 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和掌握教育和教学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要力求做到内心公正与外在行为公正的统一、动机公正与效果公正的统一。 大力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尤其是关系风,人情风和“一切向钱看”的腐败风。要建立制度制止从教不廉和不公的行为。如从最常见的亲友托情“帮忙”、学生家长平白馈赠,到公开以考分、名额、文凭、学位换取或变相换取金钱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对个别品行恶劣,严重违背公正原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公开揭露,予以重罚,直至开除公职,以纯洁教师队伍。 最后,综合治理教育环境,尤其是教师职业环境。要加大对《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意识和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经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倡导社会教育关系的公平公正,要规范教育“市场”,消除教育行业的“假冒伪劣”和无序“竞争”。类学校,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少一点“在教言商”,要通过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在学校招生、收费、教育、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具体落实。 笔者设想,如果全社会能向重视国家司法机关司法公正和干部廉洁从政那样,关注教育公正和廉洁从教问题,教育公正的实现便有了切实的保证。师德论文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一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尊重�6�1宽容�6�1平等据说,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一、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缌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二、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学生的现象,也才能让优生"吃饱",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让"优、中、差"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 教育是门艺术,我认为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艺术我只是个叩门者,倒是这七八年来品尝了一些教育的苦乐酸甜,我感谢大家给我这个诉说的机会,为了使说话不至于漫无目的还是确定一个话题吧: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批不得不用说,还冷漠挑剔。上届我班有一位性情孤傲、同学关系紧张,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够优秀的女生。我想,以诚心与人便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何况以之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相信自己会用真诚赢得她的信赖,于是时不时就找她谈心。但没料到她在班里向同学扬言:“哼,她没什么可怕的,欺软怕硬,根本不敢把我怎么样!”还有一个男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迟到、上课说话更是屡教不改,一次我请来家长交流情况,最后我让他当着家长的面对今后的行为表个态,他说:“以后好好做”我又追问了一句,他却说:“我敢不好好做吗,我怕你报复我。”自己的诚心付出得到的是学生的冷漠的拒绝,着实很痛心。我思考,学生的冷漠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不能正常的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对个性的张扬使得稚嫩的心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这就难免使教学在一部分学生中成为了老师的一相情愿。然而,我认为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是学业、事业路上的绊脚石。身为教师,育人为本,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遵循这一理念,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收获还是颇丰的。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冷漠也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时时感动着我。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我又开了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我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了补充介绍。例如,英语老师的勤奋好学,不苟言笑;物理老师文理兼通,办公室里常常妙语连珠,睿智非凡等等。我从学生脸上读到了“感动”“景仰”,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依然要求我再讲些老师们的佳话。这使我感到只有学生觉得老师可爱可敬,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是赶鸭子上架。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再者,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一次课上,体育生刘斌不停的在滚脚下的球,我边讲课边有眼神制止他的行为,但毫无效果。我觉得他漠视了我的存在,于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时,我就走到他面前,发现他连语文课本都没带,我厉声道:“没带书就不知道跟同桌合看吗?”他说:“我不知道是语文课。”这叫什么话,我冷问道:“哦!你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会带书啦?”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说:“我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不来了!”当时气愤的以为这孩子无可救药,也觉得自己颜面扫地,便向他的班主任告了状。过后我又思考:你想教育学生就别给学生来阴的,否则你收获的只有伤心。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学生吴淑萍,虽然她在班里的扬言传到了我耳朵里,但我一直装不知道,从未改变对她的关心爱护,我的真诚终于收获了感动:临毕业前她亲自交给我一封信,信上说:“三年,您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另外,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只有三年,而这三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又是至关重要的,懂得感动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态度。让人感动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美丽人生是由无数个感人细节构成的。我们老师应善于捕捉住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须要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我班王晓谕课下跟我说话总是用乡音,我问她:“怎么,还没学会普通话?”她说:“老师,我觉得跟你亲才说老家话哩!”于是课上我时不时的模仿一两句同学们的乡音,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咱们说普通话,课下可以用家乡话交流,我爱听。上届我班有位叫芦苇的女生,有一次我上完课,她追我到楼道说:“老师,你头上有根白头发,我不想看见你长白头发,让我给你拔了吧。”我便揽着她的肩一起来到了办公室,我坐下让她给我拔。我没有说谢谢,但我想我的配合举动是远远超出谢谢的分量的。自从有了电话电脑,我几乎遗忘了写信收信的那份快乐了,但那一年元旦我却得到了一份久违的欣喜,学生路路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还没展开就有两行娟秀的字映入眼帘:“每当我接到好友来信,我都欣喜不已,我想您也有过同感,所以近在咫尺,我要让您再度欣喜,就算学生给您的新年贺礼吧。”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展开信品读,信的结尾写道:“我也许不是您最喜爱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不能缄默这份感动,元旦联欢会给予了我这个表达的机会。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节目是传蜡烛表心声,蜡烛传到谁的手上谁就说一句此时最想说的话。”最后蜡烛传到我的手上,我说:“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我倍感充实和快乐,是你们让我觉得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更叫我心动的了,是你们诠释了我人生的意义,谢谢大家!在此我还想对一位同学说,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就象你认为我是你最敬爱的老师一样,你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1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3000字范文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对此,我主观认为,至今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戍熟的想法。一、“6+1=0”的基本原因近多年,?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现在德育是“6+1=0”。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向,不在于评价其科学性如何,而在于认真探究其间奥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但短期教育(周时)因强化不力,使学生的某种品种或行为还未达到“定型”水平,此恰巧为学生的可塑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因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都是德育规律研究与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若能优化正态组合,既可成为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动力杠杆,又可获得惊人的育人效果;反之,若其组合失常,形成错位,既会导致功能淡化,动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深层次的内耗效应。?上述现象则属于后者。?学校教育的“短期”弱点,本应通过“三结合”功能之强化,使其向成熟水平发展。但受到的却是消极刺激,于是乎,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必产生“倒退”现象。其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外界诱惑能力和对社会复杂性认识能力之低下,是造成其品德、行为可塑多变的主观原因,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与前多年学校德育的不佳现实,必导致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低下,而低下的明辨是非能力再加上缺乏实际社会锻炼与脆弱的意志力,又必使其抵制外界诱惑与认识复杂社会能力的培养发生困难。在这种心理条件下,若恰逢社会消极干扰、影响,学生怎能不无所适从、盲目随从、行为多变呢?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矗”再次,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有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的确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反腐败的号角越吹越响,尽管打击社会各种恶势力的专项战役接连不断,尽管扫黄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深入,但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改、丑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青少年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也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综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之差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中教育的时、空差在此背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幼稚的、可塑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口头上的朝向性(嘴上说得好),书面上的欺性(写检查,编好了写作文等),行为上的多变性(校内外、家内外不一致)。此“三性”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这大概就是“6+1=0”的基本原因所在。二、3个整体“1”的功能差异既然“三者”错位组合造成了德育效果的低效状态,那末,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三者”功能上的共性与个别差异,以便实现它们最优化的组合与互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看,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与形式规范性四大特征。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意见、大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进行教育的。同时,它是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它常常是以竞争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血缘的传宗接代,可使家教长时间,乃至跨时代地延续。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人际广涉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榜样报告、基地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不及的。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又存在鲜明的劣势差异。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视野有限,易脱离社会实际,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内进行;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至于家庭教育的劣势也有三点:其一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广大偏僻山区与农村,此问题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标的不集中与时、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势的一个显著特点,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则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劣势。此对认识水平、明辨是非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育的难题。同时,教育责任落不实,教育的名目之多,部门之多,形式之多,但实际上是教育的“大锅饭”。总之,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从目前现状看,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若其一偏废,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会出现危机。三、“1+1+1>3”的有关设想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0亮。实际上,这句话的科学性在于它直观而形象地揭示了系统功能的原理,即“1+1+1>3”。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佳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改“6+1=0”为“1+1+1>3”的最佳功能呢?1、根据中央《意见》与中宣部《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前,首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教育重点,尤其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遵照中央具体要求,抓住全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搞好“言行一致教育”。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侯,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明辨力、抗诱力和意志力。2、把家庭、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努力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对此,在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净化文化市场力度的前提下,我大胆提出这样两个设想:一是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明而有力度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套法规必须像计划生育那样,家喻户晓,人人执行。二是以法制手段强化家教,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设想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凡婚龄青年必须先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经考核合格再发给结婚证书。对婚后家教,由子女所在学校负责连续性的素质培训。使未来的家长基本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3、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①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节 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②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应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③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④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应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4.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大军。根据中央《意见》精神,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两为主一加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上,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要自觉发挥主导性功能。在队伍结构及动力上,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依法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及各方面德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要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青少年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德育工作。这是当前与今后优化教育队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务必面向未来,抓紧落实。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3000字范文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 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 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社会上看不起教师,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再通过“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童视师道的恶劣风气。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盛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培养优秀生群体需要优化育人环境刘宏菲 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突出道德教育,强调文明修身,重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大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力度,在全校学生中树立名校意识,下大气力培养优秀生群体。培养优秀生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优化育人环境。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青少年在自己的活动中能动地接受外界社会的各种影响,通过自身内部知、情、意、行的矛盾运动逐步地形成发展起来。因此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学校德育环境除硬件建设外,更主要的是软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校风、班风、领导作风、人际关系、教师的模范作用等等。这些无形的德育环境是教育人、培养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时时刻刻发挥着引导人、充实人、熏陶人、影响人的重要教育作用,能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一、培养优秀生群体首先要培养优良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集体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重视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班风,能使养成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抓好班风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优良班风要持之以恒 优良风气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而且不会一帆风顺。这是因为好风气不但要有思想基础,还要有群众基础。个别人和几个人的好作风还不是班风。班主任在培养优良班风过程中要克服干扰,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2、培养优良班风要重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委会、团支部是班集体的核心,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开展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德育状况,因此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了解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重视对小干部的培养和工作的指导,使班干部能够在班上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培养优良班风要营造健康的班级舆论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健康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保证集体的发展方向;它能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它能扶持班上的好风气、好精神蒸蒸目上,发扬光大,把班上的坏现象和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 4、培养优良班风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可以把德育的要求、思想、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向这些方面转变。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黏合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感召力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教育的愿望。班级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借东风”,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尽可能在校级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和各种荣誉。班级获得的荣誉多了,反过来必然会促进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二、培养优秀生群体应运用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德,这种方法更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还要求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论述榜样的重要作用时指出:“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的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伙伴,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对于榜样的作用,乌申斯基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教育的力量只能来自人的个性和活性源泉,只有个性起了作用,才能培养人的个性。”1、榜样示范具有表率作用 运用榜样示范,对先进是一种挑战,可以激发他们找出不足,再创佳绩;对后进是一种触动,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激发他们摆脱困境和落后;对一般的同学则是一面旗帜,使他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激起大家比学赶帮超的热情。2、榜样示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让学生接受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榜样示范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空洞的、抽象的说教效果好。3、榜样是活的教科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榜样示范能增强教育的可信度,使教育入耳入脑。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道德的典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榜样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成才 仰慕先进,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榜样的先进思想往往能体现出时代的特点,代表了正确的方向,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5、榜样有矫正作用 它可以促使受教育者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及时表扬、赞美同学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及时挖掘他们成长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班级各方面的标兵,在班内营造一个力争上游的氛围,使广大学生学有榜样,不断超越自我,塑造良好的自我。三、培养优秀生群体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参考消息上曾登载过一篇台湾《金鸿快乐网》上的文章,题目是“情商更重要”。文章说: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是否具备成功者所特有的心理素质。美国心理学家曾追踪研究了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经过30年的追踪之后,发现这1500人中,有的成为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甚至流落街头。对这两类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他们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诸多非智力方面的因素。那些成就巨大的人大都具有自信、自强、谨慎的品格,在面对困境时通常能够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有些智力平常,但也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的人,也同样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心理学家在调查分析后指出,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左右,而其性格、情绪、意志、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则要占到80%左右。这个例子说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融为一体,用敏锐目光观察他们的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民主认同,才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洞悉他们的心理变化。 2、正面引导灌输知识学校要通过初一思想政治课、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或心理辅导,讲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和经验,并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和技巧。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情操,克服不良的心理。4、强化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一定的特长、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素质等。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主动出击争取家长密切配合 学生的许多不良心理状态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总之,中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我们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宽松的学校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四、培养优秀生群体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品德、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这离不开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响,心灵的共振。而在这些交流、影响、共振的过程中,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塑造。这种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未来的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任何教学机器无法代替的,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品质和能力,必须重视文化底蕴和语言修养的不断提升。 优秀教师的超人之处在于他能运用教育的艺术发现、挖掘、启动后进生的潜力,使教师的期望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得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良好素质做保证。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去看待学生,以高尚的思想和师德去影响学生,而且要以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坚韧的意志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去征服学生。这一切构成了特殊的教育人格魅力。 培养优秀生群体单靠一两位优秀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优秀教师群体,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一桶水”变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进而变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鲜活水”,最终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五、培养优秀生群体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任何教育最终效益的取得和发展,是多种教育途径综合效应的结果。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的有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其中,学校和家庭是责任最重的两位雕塑家,而学校则又担当着“指挥者"的任务。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差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素质十分重要。我们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只有整体优化育人环境,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培养出优秀生群体,才能真正打造出十三中的名校品牌。

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3000字

理想是崇高的,有了理想就不会为钱财和其他私利去奋斗。 “获得”的是高尚的精神(或奋斗的幸福感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公正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是进步,人们对公正的内在需求愈是强烈。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增加。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公正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 第二,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第三者要对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作出准确评判往往有一定难度,教育公正或许也因此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模糊问题”。有的学校从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公正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公行为不加约束,甚至不闻不问,以致在一些地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随意罚没学生钱物,或考试送分、试卷泄秘、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多数不愿张扬,但却积怨于心。据笔者了解,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最不能原谅或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决定的。但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其实际的道德水准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存在,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当前社会出现的多元的价值导向,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行风,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 直面现实,笔者以为,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重视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重视教育公正,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坚定道德意志,全面实践教育公正。 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和掌握教育和教学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要力求做到内心公正与外在行为公正的统一、动机公正与效果公正的统一。 大力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尤其是关系风,人情风和“一切向钱看”的腐败风。要建立制度制止从教不廉和不公的行为。如从最常见的亲友托情“帮忙”、学生家长平白馈赠,到公开以考分、名额、文凭、学位换取或变相换取金钱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对个别品行恶劣,严重违背公正原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公开揭露,予以重罚,直至开除公职,以纯洁教师队伍。 最后,综合治理教育环境,尤其是教师职业环境。要加大对《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意识和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经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倡导社会教育关系的公平公正,要规范教育“市场”,消除教育行业的“假冒伪劣”和无序“竞争”。类学校,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少一点“在教言商”,要通过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在学校招生、收费、教育、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具体落实。 笔者设想,如果全社会能向重视国家司法机关司法公正和干部廉洁从政那样,关注教育公正和廉洁从教问题,教育公正的实现便有了切实的保证。师德论文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一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尊重�6�1宽容�6�1平等据说,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一、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缌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二、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学生的现象,也才能让优生"吃饱",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让"优、中、差"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 教育是门艺术,我认为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艺术我只是个叩门者,倒是这七八年来品尝了一些教育的苦乐酸甜,我感谢大家给我这个诉说的机会,为了使说话不至于漫无目的还是确定一个话题吧: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批不得不用说,还冷漠挑剔。上届我班有一位性情孤傲、同学关系紧张,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够优秀的女生。我想,以诚心与人便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何况以之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相信自己会用真诚赢得她的信赖,于是时不时就找她谈心。但没料到她在班里向同学扬言:“哼,她没什么可怕的,欺软怕硬,根本不敢把我怎么样!”还有一个男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迟到、上课说话更是屡教不改,一次我请来家长交流情况,最后我让他当着家长的面对今后的行为表个态,他说:“以后好好做”我又追问了一句,他却说:“我敢不好好做吗,我怕你报复我。”自己的诚心付出得到的是学生的冷漠的拒绝,着实很痛心。我思考,学生的冷漠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不能正常的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对个性的张扬使得稚嫩的心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这就难免使教学在一部分学生中成为了老师的一相情愿。然而,我认为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是学业、事业路上的绊脚石。身为教师,育人为本,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遵循这一理念,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收获还是颇丰的。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冷漠也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时时感动着我。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我又开了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我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了补充介绍。例如,英语老师的勤奋好学,不苟言笑;物理老师文理兼通,办公室里常常妙语连珠,睿智非凡等等。我从学生脸上读到了“感动”“景仰”,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依然要求我再讲些老师们的佳话。这使我感到只有学生觉得老师可爱可敬,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是赶鸭子上架。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再者,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一次课上,体育生刘斌不停的在滚脚下的球,我边讲课边有眼神制止他的行为,但毫无效果。我觉得他漠视了我的存在,于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时,我就走到他面前,发现他连语文课本都没带,我厉声道:“没带书就不知道跟同桌合看吗?”他说:“我不知道是语文课。”这叫什么话,我冷问道:“哦!你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会带书啦?”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说:“我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不来了!”当时气愤的以为这孩子无可救药,也觉得自己颜面扫地,便向他的班主任告了状。过后我又思考:你想教育学生就别给学生来阴的,否则你收获的只有伤心。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学生吴淑萍,虽然她在班里的扬言传到了我耳朵里,但我一直装不知道,从未改变对她的关心爱护,我的真诚终于收获了感动:临毕业前她亲自交给我一封信,信上说:“三年,您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另外,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只有三年,而这三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又是至关重要的,懂得感动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态度。让人感动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美丽人生是由无数个感人细节构成的。我们老师应善于捕捉住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须要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我班王晓谕课下跟我说话总是用乡音,我问她:“怎么,还没学会普通话?”她说:“老师,我觉得跟你亲才说老家话哩!”于是课上我时不时的模仿一两句同学们的乡音,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咱们说普通话,课下可以用家乡话交流,我爱听。上届我班有位叫芦苇的女生,有一次我上完课,她追我到楼道说:“老师,你头上有根白头发,我不想看见你长白头发,让我给你拔了吧。”我便揽着她的肩一起来到了办公室,我坐下让她给我拔。我没有说谢谢,但我想我的配合举动是远远超出谢谢的分量的。自从有了电话电脑,我几乎遗忘了写信收信的那份快乐了,但那一年元旦我却得到了一份久违的欣喜,学生路路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还没展开就有两行娟秀的字映入眼帘:“每当我接到好友来信,我都欣喜不已,我想您也有过同感,所以近在咫尺,我要让您再度欣喜,就算学生给您的新年贺礼吧。”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展开信品读,信的结尾写道:“我也许不是您最喜爱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不能缄默这份感动,元旦联欢会给予了我这个表达的机会。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节目是传蜡烛表心声,蜡烛传到谁的手上谁就说一句此时最想说的话。”最后蜡烛传到我的手上,我说:“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我倍感充实和快乐,是你们让我觉得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更叫我心动的了,是你们诠释了我人生的意义,谢谢大家!在此我还想对一位同学说,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就象你认为我是你最敬爱的老师一样,你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对此,我主观认为,至今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戍熟的想法。一、“6+1=0”的基本原因近多年,?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现在德育是“6+1=0”。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向,不在于评价其科学性如何,而在于认真探究其间奥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但短期教育(周时)因强化不力,使学生的某种品种或行为还未达到“定型”水平,此恰巧为学生的可塑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因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都是德育规律研究与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若能优化正态组合,既可成为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动力杠杆,又可获得惊人的育人效果;反之,若其组合失常,形成错位,既会导致功能淡化,动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深层次的内耗效应。?上述现象则属于后者。?学校教育的“短期”弱点,本应通过“三结合”功能之强化,使其向成熟水平发展。但受到的却是消极刺激,于是乎,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必产生“倒退”现象。其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外界诱惑能力和对社会复杂性认识能力之低下,是造成其品德、行为可塑多变的主观原因,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与前多年学校德育的不佳现实,必导致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低下,而低下的明辨是非能力再加上缺乏实际社会锻炼与脆弱的意志力,又必使其抵制外界诱惑与认识复杂社会能力的培养发生困难。在这种心理条件下,若恰逢社会消极干扰、影响,学生怎能不无所适从、盲目随从、行为多变呢?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矗”再次,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有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的确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反腐败的号角越吹越响,尽管打击社会各种恶势力的专项战役接连不断,尽管扫黄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深入,但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改、丑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青少年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也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综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之差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中教育的时、空差在此背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幼稚的、可塑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口头上的朝向性(嘴上说得好),书面上的欺性(写检查,编好了写作文等),行为上的多变性(校内外、家内外不一致)。此“三性”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这大概就是“6+1=0”的基本原因所在。二、3个整体“1”的功能差异既然“三者”错位组合造成了德育效果的低效状态,那末,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三者”功能上的共性与个别差异,以便实现它们最优化的组合与互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看,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与形式规范性四大特征。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意见、大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进行教育的。同时,它是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它常常是以竞争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血缘的传宗接代,可使家教长时间,乃至跨时代地延续。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人际广涉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榜样报告、基地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不及的。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又存在鲜明的劣势差异。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视野有限,易脱离社会实际,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内进行;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至于家庭教育的劣势也有三点:其一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广大偏僻山区与农村,此问题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标的不集中与时、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势的一个显著特点,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则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劣势。此对认识水平、明辨是非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育的难题。同时,教育责任落不实,教育的名目之多,部门之多,形式之多,但实际上是教育的“大锅饭”。总之,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从目前现状看,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若其一偏废,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会出现危机。三、“1+1+1>3”的有关设想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0亮。实际上,这句话的科学性在于它直观而形象地揭示了系统功能的原理,即“1+1+1>3”。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佳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改“6+1=0”为“1+1+1>3”的最佳功能呢?1、根据中央《意见》与中宣部《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前,首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教育重点,尤其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遵照中央具体要求,抓住全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搞好“言行一致教育”。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侯,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明辨力、抗诱力和意志力。2、把家庭、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努力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对此,在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净化文化市场力度的前提下,我大胆提出这样两个设想:一是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明而有力度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套法规必须像计划生育那样,家喻户晓,人人执行。二是以法制手段强化家教,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设想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凡婚龄青年必须先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经考核合格再发给结婚证书。对婚后家教,由子女所在学校负责连续性的素质培训。使未来的家长基本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3、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①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节 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②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应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③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④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应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4.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大军。根据中央《意见》精神,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两为主一加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上,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要自觉发挥主导性功能。在队伍结构及动力上,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依法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及各方面德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要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青少年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德育工作。这是当前与今后优化教育队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务必面向未来,抓紧落实。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