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催化学报编委

发布时间:

催化学报编委

1952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催化学报》编委,《化学研究与应用》编委,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81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3 年晋升讲师,1992 年晋升副教授, 1993 年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教授。

中英文都可以刊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缩写:CHINESE J CATAL中文名称:催化学报发行国家:中国出版社: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影响因子(IF):665(期刊主页介绍为99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期刊主页:简介: ISSN: 0253-9837,本刊开辟有研究快讯、研究论文和综述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多相催化、均相络合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学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 根据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2012年6月29日公布的201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催化学报》2011年SCI影响因子首次突破0, 达到171, 总被引频次为1529, 5年影响因子为 其中, 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均位居SCI收录的中文化学类期刊第1名, 也是历年来我国中文化学类期刊SCI影响因子的最高值 这表明,《催化学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阅读和参考, 该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催化学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谢!英文文章为选择部分高质量的中文稿要求作者翻译,在爱思维尔出版社的网上刊出,内容跟中文版一样。目的是提高催化学报的国际影响力。2006年本刊与Elsevier合作在ScienceDirect网络平台上出版《催化学报》英文电子版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旨在促进国内外催化领域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催化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该英文版期刊与中文版期刊同步出版,其文章由本刊编委会从中文版中挑选并由作者进行翻译 英文版期刊中文章的引用信息与中文版期刊中的同一篇文章完全相同

中国催化学报编委名单

1952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催化学报》编委,《化学研究与应用》编委,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81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3 年晋升讲师,1992 年晋升副教授, 1993 年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教授。

一共七大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还有四种,请知者补充。知之为知之啊,别乱说。

中国催化学报编委名单公示

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的研究,负责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领域,三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环保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培养毕业研究生49人(博士31人、硕士15人,博士后3人),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2更新),他引35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0余件(国际专利12件,共授权65件)。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中国催化青年奖,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所带领团队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他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一直活跃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是我国工业催化学术方向一位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他面向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要,在纳米尺度直至单原子水平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构效关系,在孔径可控的新型载体、亚纳米和单原子分散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基础研究成为他所取得的多项杰出成果的科学基础。他发明的肼水燃料分解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并批量装备部队,开拓了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的应用;研制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催化剂及系统成功应用于化学激光,对我国化学激光小型化和机动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研制的高效脱氧剂和反应器应用于神舟飞船和石化领域。他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项,同时,因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某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贡献,我所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他近期有关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的原创性工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包括N C、A C R、A C I E、JACS等权威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已获得授权专利60余件。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应邀担任《催化学报》和《航天推进》副主编、A C B、ChemPhysChem、I&ECR、《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973首席科学家等学术兼职。2012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得了高度肯定。

一共七大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还有四种,请知者补充。知之为知之啊,别乱说。

邓友全,1957年出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硕士、英国Portsmouth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态与绿色化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催化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分子催化》与《天然气化工》期刊编委。

中国催化学报编委名单公布

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的研究,负责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领域,三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环保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培养毕业研究生49人(博士31人、硕士15人,博士后3人),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2更新),他引35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0余件(国际专利12件,共授权65件)。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中国催化青年奖,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所带领团队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他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一直活跃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是我国工业催化学术方向一位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他面向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要,在纳米尺度直至单原子水平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构效关系,在孔径可控的新型载体、亚纳米和单原子分散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基础研究成为他所取得的多项杰出成果的科学基础。他发明的肼水燃料分解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并批量装备部队,开拓了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的应用;研制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催化剂及系统成功应用于化学激光,对我国化学激光小型化和机动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研制的高效脱氧剂和反应器应用于神舟飞船和石化领域。他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项,同时,因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某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贡献,我所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他近期有关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的原创性工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包括N C、A C R、A C I E、JACS等权威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已获得授权专利60余件。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应邀担任《催化学报》和《航天推进》副主编、A C B、ChemPhysChem、I&ECR、《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973首席科学家等学术兼职。2012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得了高度肯定。

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 月刊 主要报道催化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被SCI等数据库收录,其2008年ISI影响因子为707,国内影响因子为不是一区 ,算中科院4区

中国催化学报编委名单公布吗

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 月刊 主要报道催化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被SCI等数据库收录,其2008年ISI影响因子为707,国内影响因子为不是一区 ,算中科院4区

1987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9-1995年 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至今,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00年至今,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表面化学、金属催化材料和多孔催化材料以及相关的催化基础和应用开发工作。近年来采用多种原位、动态表征手段以及密度泛函等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银、铑等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控制制备、结构和性质表征以及在氧化氮催化氧化、合成气催化选择转化和甲烷选择氧化等反应中的应用;与Fritz—Haber研究所G Ertl 教授和R Schlogl 教授合作在多孔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催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与他人合作在甲烷无氧芳构化原位核磁共振表征技术以及  在多孔材料的结构表征和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包信和研究员发表论文180余篇,申报国际国内专利15件。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6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德国马普协会“纳米催化”伙伴研究组中方组长、中科院-BP“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项目首席执行官;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杂志主编,《催化学报》副主编,“Surface Science”,“Cattech”和“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等杂志编委;第二十六届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Xinhe Bao  Professor, PhD  Tel:+86-411-84686637  Fax:+86-411-84379128  Email:      PD degree from Fudan University in 1989-1995,Fritz-Haber-Institut as an AvH fellow, where he worked with P G Ertl and P R Schloegl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In 1995, he returned and took a full Professor position at th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and became the institute director in   P Xinhe Bao’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urface science, metallic and porous catalytic materials, dynamic catalysis, fundamental topics of catalysis and the Involved in many national key projects, Professor Bao’s recent work mainly includes: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catalysts and nano-sized zeolites; the in-situ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on reactions for the self –assembly on metal surfaces and its non-linear reaction dynamic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Ag and Rh 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