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表面活性剂文献ppt

发布时间:

表面活性剂文献ppt

这应该是作者编的一个化学代号,不根本查不到的。现在很多文献都把一些重要的原料编上自己命名的代号,为的就是不让别人知道,技术保密。当然,有时也是故弄玄虚,根本没有的原料,起上个代号,故作高深,这种情况我也经常见到。现在的文献资料很多出于功利的目的,根本没什么实质性内容,仅做参考。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易于富集于界面、并对界面性质及相关工艺过程产生明显影响的物质。从发展历史看,表面活性剂源于洗涤剂,但随着技术发展而脱离了洗涤剂,形成了独立的工业。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表面活性剂已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洗涤与个人保护用品,进入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家支柱产业,它是一种负载“功能”型化工材料,可有效地改进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起着被誉为“工业味精”的助剂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诺贝尔奖得主Gilles de Gennes在其陈述中这样写道:“没有了表面活性剂,我们对于工业上90%的问题都无能为力。”这是对当时和现在状态的一个真实反映。自20世纪后期起,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长,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和计算机、生物工程、光电子及通信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新材料、自动化、精密仪器仪表等工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表面活性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剂。本书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和基本分类;第2章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性能;第3章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第4章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和医药技术领域的应用;第5章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新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第6章叙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及农用化学品中的应用;第7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第9章叙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在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本书第1章和第2章由王军编写,第3章、第5章和第7章由杨许召编写,第4章由韩富编写,第6章由王军和李妮妮共同编写,第8章和第9章由雷万学编写,全书由王军教授统编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众多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专著和文献,在此谨向这些专著和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同时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敬意。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涉及学科众多。作者尽可能地使本书系统、完整和新颖,但受资料来源和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定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第1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1 表面活性剂发展历史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亲结构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 特种表面活性剂参考文献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3 表面活性剂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性2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1 分子有序组合体2 胶束的结构与性质3 临界胶束浓度4 液晶5 囊泡3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1 润湿2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3 润湿作用4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1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2 乳化剂的选择原则5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6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7 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与消泡作用1 发泡作用2 消泡作用8 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去污作用1 洗涤过程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洗涤作用的关系9 表面活性剂的柔软和抗静电作用1 柔软平滑作用2 抗静电作用1 0表面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参考文献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1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影像材料中的应用1 影像材料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电子陶瓷加工中的应用1 电子陶瓷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磁记录材料中的应用1 磁记录材料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参考文献第4章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和医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 发酵促进剂2 反胶束萃取2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技术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提取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仿生膜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消毒杀菌剂中的作用参考文献第5章 表面活性剂在新材料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多孔材料中的应用1 多孔材料的合成方法2 表面活性剂在介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多级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合成2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材料加工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皮革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6章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2 表面活性剂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的抗黏结和防结块作用2 表面活性剂在化肥生产中的其他作用3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1 水分蒸发抑制剂2 液体地膜5 表面活性剂在种衣剂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7章 表面活性剂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1 燃料电池的分类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水煤浆中的应用1 水煤浆概述2 水煤浆添加剂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燃油中的应用1 燃油乳化原理及工艺2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微乳汽油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微乳柴油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机理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参考文献第8章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液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强化超滤处理技术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处理技术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浮选(气浮)处理技术中的应用5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处理技术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大气除尘技术中的应用1 矿山采掘面喷洒表面活性剂水液湿式除尘2 表面活性剂用于煤层注水预湿除尘3 表面活性剂用于矿物加工、转载点等处的泡沫除尘4 表面活性剂用于爆破尘毒的防治5 表面活性剂在矿山运输路面防尘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样品分离和富集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光化学分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色谱分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9章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新型分离技术中的应用1 胶束色谱2 膜分离技术3 萃取分离4 泡沫分离2 表面活性剂在成型加工中的应用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2 陶瓷成型加工中的应用3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中的应用4 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核工业中的应用1 溶浸采矿中的应用2 从铀矿石浸出液中提取铀3 铀化合物精制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核燃料分析中的应用5 核设施与人体的放射性污染去污6 表面活性剂在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选矿工业中的应用1 起泡剂2 捕收剂3 调整剂参考文献

表面活性剂文献

第1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1 表面活性剂发展历史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亲结构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 特种表面活性剂参考文献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3 表面活性剂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性2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1 分子有序组合体2 胶束的结构与性质3 临界胶束浓度4 液晶5 囊泡3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1 润湿2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3 润湿作用4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1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2 乳化剂的选择原则5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6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7 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与消泡作用1 发泡作用2 消泡作用8 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去污作用1 洗涤过程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洗涤作用的关系9 表面活性剂的柔软和抗静电作用1 柔软平滑作用2 抗静电作用1 0表面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参考文献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1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影像材料中的应用1 影像材料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电子陶瓷加工中的应用1 电子陶瓷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磁记录材料中的应用1 磁记录材料的生产工艺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参考文献第4章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和医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 发酵促进剂2 反胶束萃取2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技术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提取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仿生膜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消毒杀菌剂中的作用参考文献第5章 表面活性剂在新材料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多孔材料中的应用1 多孔材料的合成方法2 表面活性剂在介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多级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合成2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材料加工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皮革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6章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2 表面活性剂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的抗黏结和防结块作用2 表面活性剂在化肥生产中的其他作用3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1 水分蒸发抑制剂2 液体地膜5 表面活性剂在种衣剂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7章 表面活性剂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1 燃料电池的分类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水煤浆中的应用1 水煤浆概述2 水煤浆添加剂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燃油中的应用1 燃油乳化原理及工艺2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微乳汽油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微乳柴油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机理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参考文献第8章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液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强化超滤处理技术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处理技术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浮选(气浮)处理技术中的应用5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处理技术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大气除尘技术中的应用1 矿山采掘面喷洒表面活性剂水液湿式除尘2 表面活性剂用于煤层注水预湿除尘3 表面活性剂用于矿物加工、转载点等处的泡沫除尘4 表面活性剂用于爆破尘毒的防治5 表面活性剂在矿山运输路面防尘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样品分离和富集中的应用2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光化学分析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物色谱分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9章 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在新型分离技术中的应用1 胶束色谱2 膜分离技术3 萃取分离4 泡沫分离2 表面活性剂在成型加工中的应用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2 陶瓷成型加工中的应用3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中的应用4 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3 表面活性剂在核工业中的应用1 溶浸采矿中的应用2 从铀矿石浸出液中提取铀3 铀化合物精制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核燃料分析中的应用5 核设施与人体的放射性污染去污6 表面活性剂在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中的应用4 表面活性剂在选矿工业中的应用1 起泡剂2 捕收剂3 调整剂参考文献

中国表面活性剂网,上面好多介绍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文献。

接触氯化钠一九六小时内并没有死亡发生,小鱼最初表现出过度兴奋和过度换气,约10小时后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这些毒性试验中没有观察到非致死的效应例如兴奋抑制,变黑的鱼背,呼吸的减弱。表1表示的是经短期氟化物毒性生物测定分析的水质参数值。所有数值都处于适合水生生物的水质标准(美国环境署,1986)以内。在开始时未检出氨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没有在生物测定时发现氟化盐的沉淀。每个鳟鱼物种在经过氟的毒性测试的平均干重( 60 * C 24小时)是9 - & 9毫克(O mykiss) 和6 9毫克(S truttafario) 死亡率的百分比,和氟化物,钠和电导率的均值

表面活性剂英文文献

这应该是作者编的一个化学代号,不根本查不到的。现在很多文献都把一些重要的原料编上自己命名的代号,为的就是不让别人知道,技术保密。当然,有时也是故弄玄虚,根本没有的原料,起上个代号,故作高深,这种情况我也经常见到。现在的文献资料很多出于功利的目的,根本没什么实质性内容,仅做参考。

不知道,随便给你一个疏水缔合型聚合物P(AMTA)溶液性质的研究疏水缔合型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在聚合物水溶液中,疏水基团之间由于憎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在临界缔合质量分数以上,形成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故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在盐溶液中,由于小分子电解质的加入增加了溶液极性,使疏水缔合作用增强,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 疏水缔合型水溶性高分子很难合成,且不易表征,把疏水部分连接到水溶性聚合物链上,一般采用胶束共聚合或者使用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单体进行共聚,胶束聚合需要在体系中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就增加了后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利用表面大单体共聚合,需要事先合成大单体,这方面的技术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作者采用丙烯酸十四酯作为疏水单体,直接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疏水缔合型聚合物P(AM/TA)共聚物,从而使共聚反应及其产物的后处理过程较为简单易行。并用凯达尔定氮法表征共聚物的组成,研究共聚物的溶液性能和对苯丙乳液的增稠性。 1实验 1.1试剂 丙烯酰胺(AM),质量分数不少于985%,根据文献提供的方法提纯;N,N-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甲醇、氯化钠,化学纯;丙烯酸十四酯(TA),实验室自制;苯丙乳液由福建省福州树脂有限公司提供。 1.2P(AM/TA)共聚物的合成 称取一定量的AM和TA单体,用DMF溶解,转入三颈瓶中,通氮除氧。升温至80℃,加入引发剂反应4h,过滤,产物用甲醇洗涤多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40℃真空干燥至恒重。 1.3分析测试 凯达尔定氮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共聚物溶液特性黏度[η],测试温度为(30±O1)℃。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用NDJ-I型旋转黏度计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共聚物稀溶液性质不同疏水基团摩尔分数的P(AM/TA)共聚物在蒸馏水和w(NaCl)=5%的溶液中的特性黏度[η]值列于表1。 聚合物的[η]正比于溶液中大分子线团的流体力学体积,因而能反应大分子线团收敛、卷曲的程度。从表1可知,随共聚物的TA链节摩尔分数的增加,其水溶液的[η]值逐渐减小,在w(NaCl)=5%的溶液中也是持续减小。这是因为在稀溶液中,疏水基团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随着TA摩尔分数的增加,分子内缔合增强,导致分子链卷曲。在盐溶液中,由于离子电荷的作用,使疏水链节分子内缔合力增强,分子链收缩,因而[η]值也持续下降。 2.2疏水基团TA摩尔分数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图1和图2分别表示P(AM/TA)系列共聚物及PAM在蒸馏水和w(NaCl)=5%的溶液中表观黏度与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PAM溶液黏度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平缓上升,而疏水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O%~4O%时其黏度急剧增加,表明疏水基团聚集而导致分子间缔合,形成了物理交联网络。此时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即是临界缔合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随TA摩尔分数增加,共聚物溶液的黏度显著增加。当疏水基团摩尔分数较高时,其溶液黏度随质量分数增加的速度更快,共聚物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降低。如图2所示,加入Nacl溶液后,溶液表观黏度有较大提高,如质量分数为O%的P(AM/TA)-1 5聚合物溶液在20℃,转速为6r/min时,黏度达OmPs,而在水溶液中的黏度只有374mPa·s。不同TA摩尔分数的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均较其在纯水中低。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 P (AMTA)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solution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water-soluble polymer is the hydrophilic polymer with a small amount of macromolecular chain hydrophobic group of a class of water-soluble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olymer, the hydrophobic groups and between the role as a result of hydrophobic aggregation occurred, so that large molecules have a molecular chain and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ng the critical mass fraction of the above, the formation of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on base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volume of fluid mechanics, it has good by In salt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addition of small molecule electrolyte solution increased polarity, so that co-operation with enhanced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water-soluble polymer-based synthesis is difficult and not easily characterized, in part to hydrophobic chains connected to the water-soluble polymer, the general use of micellar copolymerization, or the use of the large surfactant monomer to copolymerization, polymer micelles need in the system by adding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e-active agent, which, after an increa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The use of the surface monomer copolymerization, the need for prior synthesis of large monomer, this technology also has considerable Author tetradecyl acrylate used as a hydrophobic monomer, the direct use of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Preparation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 P (AM / TA) copolymers, so that the product of copolymeriz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is more simple and eas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 determination Kedar copolymer composition, study the solu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and of the 1 Experimental 1 Reagents Acrylamide (AM), the mass fraction of not less than 985 percent, according to documents provided by purification methods; N, N-dimethylformamide (DMF),分析纯; methanol,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pure; acrylic 10 four acetate (TA), laboratory-made;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resin from Fuzhou in Fujian Province L 2P (AM / TA) Copolymer Check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monomer AM and TA, using DMF dissolved into three-neck bottle, pass oxygen Warming to 80 ℃, reaction by adding initiator 4h, filtering, washing the product several times with methanol to remove unreacted 40 ℃ vacuum drying to constant 3 Analysis and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Kedar will be the composition of Determination of intrinsic viscosity with co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η], the test temperature (30 ± O1) ℃ Apparent viscosity of polymer solution with NDJ-I-type rotary viscometer 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 Dilute Solu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different mole frac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of the P (AM / TA) copolymers in distilled water, and w (NaCl) = 5% of the solution intrinsic viscosity [η] values listed in Table Polymer [η]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olution of the fluid dynamics of macromolecular coil volume, which can respond to the convergence coil macromolecules, the degree of We can see from Table 1, with the copolymer chain of the TA increase in mole fraction,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η] value decreases in w (NaCl) = 5% of the solution is continued to This is because in dilute solution, the hydrophobic group to intramolecular association based association, with the mole fraction of the increase in TA, to enhance intramolecular association, resulting in the molecular chain In salt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role of ionic charge, so that intramolecular hydrophobic chain to enter into force enhancement, molecular chain contraction, so [η] value continued to TA hydrophobic group 2 mole fraction of 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on the impact of figures 1 and 2, respectively, P (AM / TA) series of copolymers and PAM in distilled water, and w (NaCl) = 5% i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olymer PAM solution viscos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gentle rise, and the hydrophobic copolymer solution for the mass fraction of 3O% ~ 4O%, when a sharp increase in viscosity, indicating that aggrega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and lead to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on, forming a physical crosslinking网络 At this point the mass fraction of copolymer solution that is the critical mass fraction of the As shown in Figure 1, with the mole fraction of TA increased, the viscosity of copolymer solution increased When the mole frac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is high, the solution viscosity increases with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faster, the critical aggregation copolymer mass fraction As shown in Figure 2, by adding Nacl solution, the solution has greatly enhanced apparent viscosity, such as the mass fraction of O% for the P (AM / TA) -1 5 polymer solution at 20 ℃, rotation speed 6r/min , the viscosity of OmPs, and viscosity in aqueous solution only 374mPa TA different mole fraction of the mass fraction of polymer in water wer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simulated industrial paint wastewater in a continuous tubular reactor 电镀工业涂装废水处理 专业词汇太多了 不太好翻译 只能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资源了。_ob=ArticleURL&_udi=B6TFJ-4TJ1HT0-3&_user=10&_rdoc=1&_fmt=&_orig=search&_sort=d&view=c&_acct=C000050221&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10&md5=c6ce06172dab7dbdfd50f9702654732b

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下载免费的英文文献,除非这篇文献本来就是免费的,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如果你的学校没有购买该期刊的版权的话,你只能用一下一些其他学校的IP代理,或者利用馆际互借或者在一些论坛上求助,比如/bbs

表面活性剂文献综述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1)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2)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 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比较阅读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结果 详 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熟悉的领域

一般电镀行业都会用到酸洗工艺,会有酸洗废水,你只要分清用什么酸去清洗再怎么处理,我看你就能把问题做得明白啊

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添加剂研究综述本研究为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219500、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200811014和天然气水合物118专项GZH200200201联合资助。王力峰 陆敬安 梁金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第一作者简介:王力峰(197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E-mail: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未来新的能源增长点,长期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关注,有关该物质的添加剂研究正逐渐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展示添加剂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侧重简单体系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前者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但可有效降低管道阻塞,还可增加储气能力;后者在地质勘探中则解释了天然气水合物聚集成藏的模式之一,即海底世界中丰富的自养生物分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立地加速水合物形成并稳定的特殊作用。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添加剂 简单体系 表面活性剂1 前言天然气水合物简称为水合物,由水分子组成的笼状构架包裹其他气体组成,通常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下赋存,在自然界分布范围较广,尤其在海底大陆架区域资源量丰富[1]。目前发现的水合物站位样品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包裹的气体主要以甲烷分子为主,并且储量巨大,科学界估计这些能源可能为已发现的常规能源的两倍,具有重要的能源战略研究意义,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发展的热点[2]。水合物研究涉及新能源的勘查开发、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古海洋环境、海洋地质灾害、天然气运输、油气管道堵塞和军事防御等课题,并可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添加剂研究是一项基础工作,为水合物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本物理化学参数。研究内容主要是测定添加剂对水合物稳定平衡的影响作用。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工业界关注水合物仅是为了解决因其导致的油气输送管道和设备堵塞,在储气设备、管道中形成水合物堵塞影响生产,甚至造成管线乃至整个油井报废;随着科研界近些年对水合物不断加深认识,水合物添加剂研究逐渐成为核心的研究问题之一,未来的水合物矿产开采储运等将建立在其基础研究之上[3]。因此通过添加剂控制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等),抑制或者加速水合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添加剂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烷烃类为主的简单体系和实验室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合成衍生物为主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前者是工业界研究重点方向,其有利于解决天然气水合物管道阻塞和长距离天然气储运技术的突破;后者是科研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解决水合物海底富集成藏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解释方案。2 简单体系作为新能源物质,天然气水合物所包裹的甲烷分子是最主要的经济产物,因此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实验和勘探开采设计中假象对象多以烷类水合物为主。但是自然界中单纯的甲烷水合物比较少见,尤其以来自深层热分解气源的水合物,会含有其他的烃类或者简单分子,本节主要概述甲烷与其他烃类气体等组合共存时的形成稳定研究。1 烷类体系Englezos等[4]研究了三种不同组成比例的甲烷—乙烷混合物的三相平衡条件(图1),当压力<0M Pa下,随着混合物组成中甲烷含量的增加,在相同压力条件下水合物的平衡温度不断降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力不断升高,表明低压下甲烷水合物平衡温度比乙烷水合物平衡温度低,而甲烷水合物平衡压力比乙烷水合物平衡压力高。Sugahara等[5]单一乙烷组分水合物平衡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当压力>7 M Pa,温度>290 K 时,在相同压力条件下乙烷水合物形成的温度比甲烷水合物的温度低。图1 甲烷+乙烷水合物三相平衡图(引自文献[4])F1 Phase Equilibrium for methane+ethane hydratesHolder等[6]在研究中发现随着乙烷—丙烷混合物中丙烷摩尔分数的增加,相同温度下水合物平衡压力逐渐降低。在低压条件下随着烷烃摩尔质量的增加,烷烃水合物平衡温度逐渐升高,压力不断降低。即形成水合物烷烃的摩尔质量越大,其水合物稳定存在的范围越大。其中丙烷的摩尔分数>2%时生成的水合物均为结构Ⅱ型;丙烷的摩尔分数<15%时则为结构I型;当丙烷的摩尔分数介于两者之间时,低温生成的水合物为结构II型,而较高温度为结构Ⅰ型,但是在丙烷的摩尔分数为1%出现了异常,生成的水合物均为结构Ⅱ型。2 二氧化碳体系Adisasmito等[7]在研究甲烷—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相平衡时发现(图2):压力<9 MPa时随着混合物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摩尔分数的增加,等温下生成水合物的压力降低。而Sug-ahara等[5]却发现在压力约>0 MPa,温度>5 K 时,相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的温度更低,而在低于此温压条件下,其水合物形成温度比乙烷的低,比甲烷高。这表明了二氧化碳与甲烷形成水合物的难易程度顺序与压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利用二氧化碳置换自然生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来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时要考虑压力的因素。Adisasmito等[8]又研究了二氧化碳对乙烷、丙烷、异丁烷和丁烷形成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随着体系平衡时气相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相同温度下水合物平衡的压力逐渐降低。在相同温度体系平衡时并且气相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条件下,水合物平衡所需的压力大小顺序为:乙烷>丙烷>异丁烷>丁烷,这与不含二氧化碳的简单体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说明二氧化碳虽然使水合物的形成向高温、低压方向移动,但是并没有改变烷烃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压力变化规律。图2 甲烷+二氧化碳水合物平衡等温线图(引自文献[7])F2 Isotherm diagram of methane+carbon dioxide 3 其他有机体系Jager等[9]研究发现在2~14 MPa压力条件下,水—甲烷—1,4-二氧杂环己烷(C4H8O2)体系的水合物相平衡稳定性与水溶液相中1,4-二氧杂环己烷浓度密切相关(图3)。通过van-der-Waals和Platteeuw理论进行了模拟,液相的活度系数取决于水—1,4-二氧杂环己烷气液相平衡,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当溶液中1,4-二氧杂环己烷浓度在1%~7%之间时,在相同温度下甲烷水合物的平衡压力最低。1,4-二氧杂环己烷浓度从7%增加到30%,在相同温度下甲烷水合物的平衡压力升高。这表明在利用二氧杂环己烷作为水合物形成的抑制剂时,要保证其添加浓度高于7%,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但起不到抑制水合物生成的效果,还会起到促进作用。醇类是常用的水合物抑制剂,甲醇可溶于烃类液体中且价格经济,是最为常见的抑制剂。Ng等[10]研究了甲醇对甲烷、乙烷、丙烷和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平衡条件影响发现,随着溶液中甲醇浓度的增加,形成水合物平衡温度降低,压力增高,水合物稳定存在的范围逐渐变小。图3 甲烷+1,4-二氧杂环己烷水合物平衡等温线图(引自文献[9])F3 Phase Equilibrium for methane+1,4-dioxane hydratesMooijer等[11]研究了添加剂为环状物质,例如形成结构II型水合物的四氢吡喃(THP)、环丁酮(CB);形成结构H 型的甲基环己胺(MCH)以及可以形成结构I型和结构II型水合物的氟代烷:三氟甲烷和四氟甲烷等对水合物的稳定平衡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均降低了水合物平衡的压力,伴随平衡压力的下降,水合物的储气量也有较大的降低。添加剂对水合物平衡压力的降低效应高低顺序为:四氢吡喃>环丁酮>甲基环己胺(MCH)>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对储气量的降低效应顺序为:四氢吡喃>环丁酮=甲基环己胺(MCH)>四氟甲烷>三氟甲烷。3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化工的极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类新型化学品,由于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而具有“工业味精”的称号。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把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溶入某些物质时,水溶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达到实际应用要求。为了提高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量,减少实验的合成等待时间,室内研究时会使用机械搅拌(m echanically stirring)装置作为辅助,缩短水合物的实验周期。水合物生成气多为难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例如甲烷,水中溶解度较小,主要集中在水—气界面,随着实验进程中水合物的生成,界面上会形成一层薄幕,阻止水合物生成气进入液相中,进而阻碍了水合物生成量,延缓生成时间。虽然机械搅拌可加速水合物的生成速度,但是其生产成本、效率以及在深海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限制其应用。首先,在自然状态下,水合物并没有外界加速搅拌过程促进大量生长;其次,在工业项目的储气过程中,过滤水合物与同时过冷条件下所产生的冰难以分离,增加此工艺流程必定消耗掉大量时间;最后,由于表层冰的存在必然促使机械搅拌的能量消耗上升,产生额外的开销。因此无论能源寻矿、还是储气环保,都需要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水合物合成加速方式。Kalogerakis等[12]进行了利用阴离子作为表面活性剂,提高气水合物的生成量从而提高效率的研究。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也逐渐由人工合成制剂(synthetic surfactant)转如到自然界的生物制剂(biosurfactant)。1 化学表面活性剂Rogers等[13]进行了有关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对比试验研究。在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器皿中,经过5天时间仍然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水合物。但是在添加特定表面活性剂之后,情况大有改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速度。在实验中加入浓度为282 ppm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后,在先前的同样实验环境中,仅用3小时便形成了充满整个器皿的天然气水合物,时效性非常高(图4)。图4 无表面活性剂5天后水合物器皿(左图);有表面活性剂3小时后水合物器皿(右图)(引自文献[13])F4 Hydrates formed after 5 days without surfactant(left);Hydrates formed after 3 hours with surfactant(right)为了跟踪实验的进程和记录效率,全程除了测试温度压力等仪器外,还使用光纤做成的光学孔径检测仪(boroscope)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在溶液内部生长情况。通过判断反射光的强度,可看到在液面内部任何位置都可形成水合物,由于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很多快速形成的小的晶粒浮在水面上,当电荷消退后加速聚集强度,并不断地集附在不锈钢的内表面形成更大的絮凝状的固体,整个生长系统表现为对称形式。生成的水合物多以絮状结构漂浮在液面,天然气还可以不断渗透到这些组织继续与孔隙水反应,增大形成的质量。后期的计算处理显示,孔隙水几乎全部与天然气反应。上述的实验观察表明表面活性剂有效地把结构水(structured water)和天然气分别吸附在它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两个区域,实际上形成了气水合物结核中心。2 生物表面活性剂虽然实验室中化学表面活性剂可以催化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地质学家开始关注海底自养生物活性剂是否也能加速原位水合物的形成。研究表明水生微生物可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该种物质除了可降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还可以使水中难以溶解的碳有机质聚合成团。研究发现部分地区的水合物中吸附的天然气来自于生物,而微生物群落也多在水合物丘附近生存繁盛[14]。目前来看,有三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值得研究它们对水合物的促进作用:1)Surfactin该物质由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分泌,在医学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具有抗血栓功能。2)R ham nolipid该物质来自于绿脓杆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分泌的物质,化工生产中用于洗面奶的应用。3)E m ulsan该物质由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otobacter calcoaceticus)分泌,是良好的石油乳化剂,可大面积的清除海中石油污染。其中surfactin和rham nolipid在水溶液中溶解量较低时可形成胶束;em ulsan(分子量几乎为106量级)不会形成胶束。以上三种物质皆为阴离子,可通过不同方式增加天然气水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生成速率,缩短了其合成诱导时间。图5 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合物生长图(引自文献[13])F5 Hydrates for bentonite with rham nolipid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无外界搅动情况下,可有效加速气水合物的生成,图5为在斑脱土中添加rham nolipid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图片,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一侧可看见白色的水合物大片存在,在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的一侧则几乎没有水合物的存在。这个实验说明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确加速了水合物的合成速度以及产量。在墨西哥湾获取的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泥层中,辨认出两种生物微生物,BSubtilis和PAeruginosa,它们在天气水合物合成过程中所起的加速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为了评定这些微生物在深海环境下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BSubtilis在实验室里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在培养集中获得了大量的surfactin,该物质目前是最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实验证明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从72mN/m降到27m N/m,仅需要达到25ppm 浓度即可形成临界胶束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在低于CMC浓度时,水的表面张力对于水中surfactin浓度极其敏感,因此通过检测培养基中水的表面张力,利用W ilhelnlv Plate方法可跟踪水中的surfactin浓度。培养基中的水表面张力变化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逐渐增加,当surfactin浓度达到CM C时,水的表面张力降到了30mN/m,整个实验过程历时4天。培养完成后,sur-factin从培养基中分离,再经过蒸馏水的稀释后使其降低达到CMC浓度。实验的器皿被分成三个小格,分别盛有sand,kaolin/sand,和bentonite/sand三种孔隙介质(图6)。在使用含有90%甲烷、6%乙烷、4%丙烷作为气源密封加压后,可观测到天然气水合物在bentonite/sand的孔隙介质中大量生成,其他两种介质的生成量相对较小。这个实验表明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浓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即可有助于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且气水合物的生长栖息介质具有选择性,此特性的机理还可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图6 水合物形成对孔隙介质的趋向性(引自文献[13])F6 H ydrates show surface specificity for bentonite同时作为对比实验研究,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和过程基本相同,仅是天然气组分变为使用无机物的二氧化碳,正如预期的设想情况一样,由于二氧化碳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的非亲和性,导致活性剂不能集中聚拢二氧化碳物质,因此不能有效地合成二氧化碳为客气体的气水合物。3 促进机理表面活性剂是碳氢化合物分子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分子被极性基团取代而构成的物质。因此它的分子构成一般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构成,具有不对称性。极性基容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所以称为亲水基;非极性基很难溶于水,易溶解于非极性的溶剂中,例如油类等,具有亲油性质,故称为亲油基。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而且水是极强性液体,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吸附现象Seddon[15]。关于表面活性剂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的促进机理,有如下的微观解释:(1)表面活性剂对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的影响水合物反应阶段的前期是晶核的形成阶段,形成速度由诱导时间的长短来反映,诱导时间短,成核速度快,反之,成核速度慢。表面活性剂从总体上促进水合物晶核快速形成,大大地缩短了诱导时间,这种现象以二次成核理论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得到解释:在诱导时间内的成核初期,由于晶核浓度低、尺寸小,不可能分裂,而在成核晚期,由于晶核浓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气相和液相交界处,不仅晶核浓度、尺寸足以促使其生长,而且在该处有较高浓度的反应物浓度,因此有可能稳定地生长为水合物。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浓度时能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的性质,使得水合物晶体不会在两相交界处停留而被迫离开相交界面,这样的扰动存在使晶体和晶体间以及晶体与反应釜壁间产生剧烈地碰撞,这些晶体又被再次分裂为水合物晶核,从而使得晶核成长速度急剧增加,从而使诱导时间急剧缩短,有时只有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同时也由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其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导致水合物诱导时间也与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2)表面活性剂对天然气水合物生长速率的改善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水合物的晶体生长速率大大加快。在通常状态下天然气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相,而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是由天然气气体分子融合在水的包络状晶体中。在水合物反应前,天然气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相,只是在界面上两者才有互相作用并实现水合反应。如何降低表面张力使气相物质能更好地增溶到液相中,气体分子进入水的包络状晶体中,这时恰好为气体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关键。表面活性剂可起到这种作用,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能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产生增溶作用,从而大大扩大了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结晶生成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由于水合物反应是在两相界面处发生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小表面张力的特性使得它有一个重要作用:越是在水合物成核后期,二次成核所引起的成核速度增加的幅度越大,这种影响继续作用到水合物生长的初期,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界面上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晶体及时离开界面,同时将反应放出的潜热传递出去,起到减少传热阻力的作用。4 化学与生物催化作用的异同点两者的催化机理相同,表面活性剂均由具有不对称的基团组成,在天然气水合物形成适宜的环境下形成胶束,天然气集中溶进在由胶束链形成的球形空间中。通常烷基形成指向内部的亲油基,亲水基则形成于胶束的外部。胶束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点,是集中天然气高浓度的液相场所。两者皆通过改变有效浓度以及缩短诱导时间的方式加速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化学表面活性剂是未来天然气储运或者二氧化碳废气深埋等工业界关注的重点,它可大规模的投资生产来实现经济性的效益,但对于深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催化作用研究和实现尚不够成熟。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现则对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解释,深海生物的多样性不但以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微观生化环境为栖息场所,同时其生物进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加速形成,这种有趣的现象为勘探开发该种矿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4 结语天然气水合物添加剂研究是一项基础的学科,伴随水合物的研究而逐步发展形成特色领域。在工业应用中,通过添加剂中简单体系的多参数实验,表明了添加剂可有效改变工业中的水合物合成条件和速率。天然气水合物在加入表面活性剂之后,在没有外界机械搅拌的情况下促进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另外,海底微生物分泌物相关的表面活性剂的发现,突出显示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比实验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无外界机械搅拌的情况下,可提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速度和产量。这一现象对于工业生产或是未来海底探寻该矿源都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Sloan E DClathrate hydrates of natural gases,second edition[M]New York:Marcel Dekker Inc,1998,19~23[2]Mikov A VGlobal estimates of hydrate-bound gas in marine sediments:how much is really out there?[J]Earth Science Reviews,2004,66(3):183~197[3]Lederhos J P,Long J P,Sum A,Christiansen RL,Sloan E DEffective kineticinhibitorsfor gas hydrate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96,51(8):1221~1229[4]Englezos P,Kalogerakis N,Dholabhai P D,Bishnoi P RKinetics of formation of methane and ethane gas hydrate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7,42(11):2647~2658[5]Sugahara T,Morita K,Ohgaki KStability boudaries and small hydrate-cage of ethylene hydrate system[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0,55(24):6015~6020[6]Ho1der G D,Hand J HMultiple-phase equilibria in hydrates from methane,ethane,propane and wave mixtures[J]AlChe Journal,1982,28(3):400~447[7]Adisasmito S,Robert J,Sloan E DHydrates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mixtures[J]Journal Chemistry Engineering Data,1991,36(1):68~71[8]Adisasmito S,Sloan E DHydrates of hydrocarbon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dioxide[J]Journal Chemistry Engineering Data,1992,37(3):343~349[9]Jager M D,Deugd RM,Peter J,Swaan A,Sloan E D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modeling of structure II hydrates in mixtures of methane+water+1,4-dioxane[J]Fluid Phase Equilibria,1999,165(2):209~223[10]Ng H J,Robinson D BHy drate formation in systems containing methane,ethane,propane,carbon dioxide or hydrogen sulfide in the presence of methanol[J]Fluid Phase Equilibria,1985,21(1):145~155[11]Mooijer M M,Heuvel V D,Peters C JInfluence of water-insoluble organic components on the gas hydrat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methane[J]Fluid Phase Equilibria,2000,172(1):73~91[12]Kalogerakis N,Jamaluddin A K,Dholabhai P D,Bishinoi P R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hydrate formation kinetics[M]S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ilfield 1993,New Orleans[13]Rogers R,ZhangG Z,Dearman J,Woods C,Investigationsinto surfactant/gas hydrat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2005,56(3):82~85[14]Lanoi B D,Roger S,Myron T,Stephen TBacteria and archaea physically associated with Gulf of Mexico gas hydrat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1,67:5143~5153[15]Zhong,Y and Ronger RSurfactant effects on gas hydrate forma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0,55:4175~4187Reviews of Additives Effects on Formation of Gas HydrateWang Lifeng,Lu Jingan,Liang Jinqiang(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Abstract:As gas hydrate,considered as the new type of energy in the future,has been the growing concern in academic and industry comm unities,the research in additives of that substance is gradually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tha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forms of additives in gas hydrate,and mainly focused on the simple system and the surfactant showing the importance of such The former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wide application,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ipeline obstruction,but also increase the storage capacity for gas;the latter can be used as one way to explain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of modes i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hat namely in various underwater environment the autotrophs surfactant can independently accelerate formation and maintain stability for gas Key words:Gas hydrate;Additives;Simple system;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参考文献

Rossen, WR, “Foam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R K Prud’homme and S Khan, , Foams:Theory,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96, 413–Schramm, LL, Foam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dvances in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 Simjoo, M, and Zitha, P L J, “Effects of Oil on Foam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s in PorousMedia,” SPE 165271, presented at the SPE Enhanced Oil Recovery Conference, Kuala Lumpur, Malaysia,2-4 July Svorstøl, I, Vassenden, F, and Mannhardt, K, “Laboratory Studies for design of a Foam Pilot in theSnorre Field,” SPE paper 35400 presented at the SPE/DOE Improved Oil Recovery Symposium, Tulsa,OK (1996)Szlendak, S M, Nguyen, N, and Nguyen, Q P,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Low-Tensio-GasFlooding for Improved Oil Recovery in Tight Formations,” SPE Journal 18, 851–866 (2013)Tang, G Q, and Kovscek, A R, “Trapped Gas Fraction During Steady-State Foam Flow,” TransportPorous Media 65 287–307 (2006)Yin, G, Grigg, R B and Yi, S, “Oil Recovery and Surfactant Adsorption During CO2 FoamFlooding,” SPE paper 19787 presented at the 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 Houston, Texas, Zhou, W, Dong, M, and Wang, X, “Polymer/Gel Enhanced Foam Flood for Improving Post-Waterflood Heavy Oil Recovery,” SPE paper 165430 presented at the SPE Heavy Oil Conference Canada,Calgary, Alberta, Canada, 11-15 June ROSSEN的,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泡沫,“R·K·普鲁多姆和S Khan,主编,泡沫:理论,测量和应用,德克尔,纽约,1996,页413–464。施拉姆,LL,泡沫:在石油工业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化学。美国化学学会,华盛顿,DC,1994。simjoo,M,和zitha,P J,“油在多孔泡沫的产生和传播的影响媒体,“SPE 165271,在SPE提高采收率会议,吉隆坡,马来西亚,七月2-4日2013。svorstøL,I,瓦森嫩,F,和曼哈特,K,“在一个泡沫的导频设计的实验室研究孤场,“SPE论文35400在SPE/DOE提高采收率座谈会,塔尔萨,好(1996)。茨兰达克,SM,阮,阮,,,,问:体育,“低压气体的实验研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在致密地层驱油,“SPE杂志18,851,866(2013)–。问:唐,G,和Kovscek,A R,“被困气体组分稳态泡沫流动过程中,“运输多孔介质65 287 307(2006)–。阴,G,格里格,R B彝族,“在美国,CO2泡沫驱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驱,“SPE论文19787在近海技术会议,休斯敦,德克萨斯,2009。周,W,东,M,和王,X,“聚合物/凝胶泡沫驱提高增强后的—注水采油,“SPE论文165430在SPE重油大会加拿大,卡尔加里,阿尔伯塔,加拿大,六月11-15号2013。

当今,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但“化学家太谦虚”,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1 化学所面临的挑战1 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2 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2 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1 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3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 (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4 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Ⅶ.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Ⅷ.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Ⅸ.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Ⅹ.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Ⅺ.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Ⅻ.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为了更明确的表述绿色化学在资源使用上的要求,人们又提出了5R理论:Ⅰ.减量——Reduction 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②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Ⅱ.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Ⅲ.回收——Recycling 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Ⅵ.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Ⅴ.拒用——Rejection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3 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1反应原料的绿色化 即反应原料符合5R原则。2原子经济性反应 在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中,已有一些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典范,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和从丁二烯和氢氰酸合成己二腈等。3高效合成法 不涉及分离高效的的多步合成无疑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定向合成 如不对称合成。环境友好催化剂 例如在正己烷的裂解反应中,固体酸SiO2-AlCl3比普通AlCl3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腐蚀性。物理方法促进化学反应 如微波引发和促进Diels Alder反应、Claisen重排、缩合等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酶促有机化学反应 酶促有机化学反应有高效性、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和自身对环境友好等特点。8溶剂 化学污染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与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使用的溶剂有关,有毒挥发性溶剂替代品的研究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水相有机合成和室温熔盐溶剂等。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设计和模拟 在化学化工领域,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构效分析、结构解析、反应性预测、故障诊断及控制等许多方面。无疑,计算机在寻找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最佳反应路线、化工过程最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了绿色化学的更快发展。10环境友好产品 如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农药、绿色燃料、绿色涂料和CFCs替代物等。绿色化学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纪化学必将大有可为。浅谈绿色化学摘 要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当今,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但“化学家太谦虚”,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 前言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1 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1 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2 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1 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10℃,7 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3 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 2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 3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朱清时 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 现代化工,1998(6) 闵思泽 环境友好石油炼制技术的发展[J]化学进展,1998(1) 黄培强 绿色合成:一个逐步形成的学科前沿[J] 化学进展,1998(4) 高兆林, 谭丕亨 绿色化学浅说[J] 山东化工,1999(2)[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大学化学,2002,(4) 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大学化学,2003,(1) 董昌耀,杨世忠.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 2002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