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分析

都是北大中文核心,审稿费有的期刊是免收的。版面费一般在1500上下。

其实这就要看你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从事什么行业了。长江三角洲那边的汽车行业还不错,而且制造业方面也比较多,有点机会。在珠江三角洲这边,主要还是电信行业比较发达,当然,你可以考虑过来做模具类的行当,应该也不错。具体将来发展到什么样子,就靠你自己了。

中州期刊联盟 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分析报告

读研的吧?还可以!前几天和毕业10年的一个班的研究生聚会,都混得不错。一般年薪在30W左右吧。

就业不错,就是累,但话说哪一行不累呢

机械类的总体就业还不错的,但高工资是没有,读机械的如同医生,越老越吃香!

《机械设计与研究》创刊于1984年6月,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984-1987年4年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6期,主编为黄步玉教授、编委会主任为沈珑教授。1989年起改由《机械设计与研究》杂志社出版,并增加了上海协昌有限公司为第3主办单位,主编为黄步玉教授、常务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为谢绳武教授。1999年起第3主办单位改为上海港机有限公司。2006年起主办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主管。1994年起至今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先为谢绳武教授,后为林忠钦教授。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分析怎么样

很好的,我看过

中国的杂志!用来参考就可以了。不要太较真~~~

《机械设计与研究》创刊于1984年6月,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984-1987年4年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6期,主编为黄步玉教授、编委会主任为沈珑教授。1989年起改由《机械设计与研究》杂志社出版,并增加了上海协昌有限公司为第3主办单位,主编为黄步玉教授、常务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为谢绳武教授。1999年起第3主办单位改为上海港机有限公司。2006年起主办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主管。1994年起至今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先为谢绳武教授,后为林忠钦教授。

属于中文核心期刊 品质可以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分析怎么写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形势很好,机械有关的很多企业都可以去,甚至管理的也可以。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还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取得相当成绩,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现 时还处于比较稚嫩和脆弱时期,运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 大差距。因此,国家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技术 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吴澄先生指出:自动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由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我国传 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朝着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自动化技术的采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 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所以,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就业市场广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制造业、电子、通信等高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等。近几年,每年约有30%的学生攻读机械、电子、自动化、管理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超过10%的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的可硕博连读。学院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多所大学有合作培养计划,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有1+3的联合培养计划,学生一年在我校学习,三年在都灵理工大学学习,大道双方毕业和学位要求,可同时申请两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在今后10年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不过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较高。因为这些专业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需要从事车、钳、铣、刨等工作,所以报读这些专业的人不多,因而相关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较大。现在在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高级机械技术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学历人士。另外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也有望成为热门专业,因为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相对缺乏,我们20年来所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万人左右,只相当于目前韩国该专业在校生的数量。不过工业设计专业在当前的就业情形并不好,供大于求,这是因为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还不能为人、为企业所了解、所看重。从行业发展看,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发电设备、印刷机械等专业的前景都值得看好。需要说明的是,机械类专业的名称、内涵过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现在经调整、合并,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机械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的部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因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设有机械类专业,已经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加上传统的机械企业这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机械行业的就业需求并不旺盛。但如果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经过数年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导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一般具备机械制造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也比较强,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设计开发、机械研究设计等工作,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此专业未来就业前景以及趋势,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1、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和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都离不开他们,发动机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设备维护、生产管理、销售等他们也参与其中。2、从事岗位可以从事机械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工艺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设备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结构工程师、机械技术员等等工作。3、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设计、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等。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必要的机械制造和设计的能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开发和管理能力,因为未来的发展必将想管理层进发,所以要全方位培养自己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此专业在机械类专业就业排名第9位,还是比较靠前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等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与电子技术等;具有该专业៼/p>

读研的吧?还可以!前几天和毕业10年的一个班的研究生聚会,都混得不错。一般年薪在30W左右吧。

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前景

不错的,但是要钻研

中国机械工程原来是EI,现在是CSCD,论文中需要实验。机械设计与研究是CSCD,影响因子比前者底,应该好投点。

《机械设计与研究》创刊于1984年6月,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984-1987年4年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6期,主编为黄步玉教授、编委会主任为沈珑教授。1989年起改由《机械设计与研究》杂志社出版,并增加了上海协昌有限公司为第3主办单位,主编为黄步玉教授、常务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为谢绳武教授。1999年起第3主办单位改为上海港机有限公司。2006年起主办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主管。1994年起至今主编为邹慧君教授,编委会主任先为谢绳武教授,后为林忠钦教授。

用来参考参考就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