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三峡的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建设三峡的资金足够建设40多个航母战斗群,而它在五十年后可能就是一个人工瀑布。三峡大坝造成的每年冬季与夏季三十多米水位的差距也足以使周边环境寸草不生。四川大地震也可能与三峡大坝有关。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南方雪灾、2009年四川、重庆地区罕见洪灾已经说明一切!

我去过三峡,我也写过

自己百度吧。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题目

三峡文化的主要类型如下:(1)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2)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3)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为载体。(4)民俗旅游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5)饮食旅游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6)名人旅游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7)宗教旅游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为主的。(8)军事旅游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9)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习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10)其他文化:以及颇具神奇色彩的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 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从宜昌市城区乘舟西行,溯江而上,驶入南津关,您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名世。 长江三峡是集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古今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线的“黄金水道”。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峡江两岸奇峰异石,记载着数十亿年来峡区的沧桑。沉睡在岩层中那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叙说着亿万年来生命演变的历史。峡区数千年的历史和人类文化古迹令人憧憬;神秘的传说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三峡被群山夹于长江中段,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其中峡谷段90公里。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为其东部的门户。长江两岸,层峦叠翠,峭壁千仞,危崖耸立,怪石嶙峋,飞泉吐珠,云雾缭绕,激流翻腾,惊涛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画廊,变化万千,使人留恋忘返。自古以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长江三峡的文物古迹 三峡全长192公里,东段的西陵峡长约75公里,多峡滩急流,有三游洞、黄陵庙、灯影峡、青滩、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香溪昭君故里、秭归屈原沱等名胜古迹。中段的巫峡从大宁河口至官渡口,长约42公里,两岸的巫山十二峰,以其秀丽多姿闻名于世,神女峰的烟云雨雾与神话传说,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游人最感兴趣。西段的瞿塘峡长约8公里,以其雄奇壮观著称,此段江面宽百米左右,有“天下雄”之称的夔门 、传说三国时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风箱峡的古代巴人悬棺等。瞿塘峡以上约200公里的川江两岸还有中心县的石宝寨、万县的太白岩和云阳的张飞庙等名胜古迹。

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 三峡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娱乐习俗和丧葬应当特别提到。三峡古老民风中有春游踏歌和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那里的春日旅游和踏歌,在宋朝称为“踏迹”或“踏碛”,其时男女老少,都到野外山间畅游歌舞,十分热闹。宋朝王十朋有一首《人日游碛》描写当时的盛况说:“好邀蜀风俗,夔人贫亦游,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夔州即今重庆奉节,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古代称为“人胜节”。诗中说这一天因为立春已至,夔州“倾城”出动,“贫”人也互相邀请,可见当时盛况。龙舟竞渡是三峡地区各个江城更繁盛的节日活动。学者们考证,至今流行在我国南北各地水乡的龙舟竞渡,发源地就是三峡地区。当时应为古代当地民族的图腾祭祀日。这是上古时代一种对龙的崇拜形式。后来由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才改为纪念屈原了。在清朝时,川峡地区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说法,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阳,届时三峡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到屈原故乡看龙舟竞渡盛况。人们高唱着巴楚地区民歌,追念屈原:“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三峡地区的古老葬俗则有悬棺葬和船棺葬,这两种葬法都是将死者尸体装在船形的棺里,悬到崖洞里,据说在重庆巫溪县的断岩上一共横挑着25具汉代的葬棺,从江中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据学者考证,这种悬棺葬自战国时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种葬俗。而这些自战国以来的古老的悬棺遗迹,至晚从唐朝就被当作奇观发现,在唐朝诗人孟郊《峡哀》的诗中就有“树根锁枯棺,孤骨袅袅悬”的描写,宋初编的《太平御览》更明确记载:“唐将王果,舟行三峡,望见悬岩中间有物似棺”。前面说过,三峡本是古代西南民族巴人活动的地区,巴人相对中原的华夏民族而言,属于古代少数民族。三峡古文物中也有许多古巴人的民族特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古巴人部族群落就已存在,能算作夏朝时期巴人的活动遗址的在今湖北宜昌白庙地区,那里有相当于夏代的白庙巴人遗存。商周时期明显的巴人遗址有重庆开县的余家坝、云阳李家坝和涪陵小田溪等处,但发现文物最多的还是战国以后的墓葬。巴人墓葬文物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铜器上常常有虎形饰纹和饰件,有的刻画在青铜兵器上,有的作为器物的钮盖。有一件虎钮于,是古代巴人的典型器物。在出土的巴人器物上,还出现了若干近似文字的图案,有8个接近汉字,被考古学家称为神秘的尚不可解的“巴蜀图语”。巴人的全部历史,至今尚是历史之谜,只在古文献中有零星记录,如《后汉书·巴郡南郡蛮》有记:“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朝的《蛮书》记有:“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都和考古发现巴人古铜器上以虎纹虎钮表示巴人有虎图腾崇拜相吻合。相信,未来学者们会写出一部完整的巴人历史的。可以肯定的是,三峡文化中有浓厚的古代巴人文化的成分。

自己百度吧。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摘要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标题

三峡文化的主要类型如下:(1)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2)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3)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为载体。(4)民俗旅游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5)饮食旅游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6)名人旅游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7)宗教旅游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为主的。(8)军事旅游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9)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习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10)其他文化:以及颇具神奇色彩的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

传统的三峡文化就是钓鱼看景。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习惯,被流传了下来,被称为三峡文化

很难找这个应该可供参考大致修改下就可以了 一、调查目的: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水资源存在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粮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嵊泗县是浙江省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小海岛县,全县陆域面积小,海域面积大,人均水资源粮为180立方米,占全省人均水资源两2124立方米的4%,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靠天吃水"。为此,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建了初一年级暑期社会实践组进行了这次社会调查,想进一步了解嵊泗水资源的情况,更深地认识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我们保护嵊泗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嵊泗县城区及本岛的群众、学生、教师、军人、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人员。本调查人年纪最小的11岁,年纪最大的达64岁。本次调查因人力及时间原因,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50份,总回收率达98%。采放调查问卷为主,访问笔记问辅的方式进行的社会调查。三、调查结构:1、被调查者的性别情况:男 女百分比(%) 8 22、对嵊泗水资源保护意识情况:表1: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或小学以下百分比(%) 62 80 26 52表2:个年龄层次居民对水资源的关心程度:小于等于30岁 30岁~ 60岁 大于等于60岁非常关心 2% 6% 1%比较关心 3% 1% 6%一般关心或不关心 0% 0% 1%我们是通过被调查人对水资源的关心程度以及对水资源保护知道的了解这一指标来衡量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在年龄构成中,30~60岁的居民对水资源保护最为关心,选择"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人数占总数的7%,其中选择"非常关心"的比例也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居民在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主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思考问题更全面些,也更长远些,经历了许多事情,对这方面认识比较深刻。在文化程度的比较中,对环境表示关心者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知识层次的人群中占的比例最大,占该文化层次人数的100%,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学历的2%,初中和小学分别为3%,8%,可见对追资源的关心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呈正向关系,可见个人受教育水平在培养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3、目前嵊泗水质情况: 良好 一般 很差百分比(%)2 7 1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嵊泗水质一般,这一信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4、今年嵊泗降雨量情况: 充沛 还可以 不足 严重缺乏百分比(%) 81 46 87 86从数据表明,有87%的句米哦内今年降雨量不足,从有关部门了解,今年降雨量的确不足,较去年减少了。5、居民用水情况: 充足 不足 严重缺乏百分比(%) 84 95 216、居民所住区域的停水现象: 无 偶尔发生 经常发生百分比(%) 6 35 057、 对嵊泗目前的环境评价: 十分优美 日趋完善 日益恶化 变得很糟糕百分比(%) 81 81 81 57从数据看,嵊泗群众对所住环境评价总体良好,其中认为"嵊泗环境"日趋完善的占81%,但也不可否认,同时还有38%的群众认为环境有所下降。8、对"海水淡化"工程的了解程度:在调查中,100%的居民都知道"海水淡化"工程,但只有 1%的群众知道"海水淡化"工程启动的时间,有84%的群众认为海水淡化是提供我们嵊泗水资源的一个有利途径,有16%的群众认为该工程花费资金庞大,能不能再采用其它的方法。9、嵊泗水资源需不需要保护:在问卷中,有9%的群众认为需要保护我们嵊泗的水资源,他们认为:嵊泗是海岛,淡水资源奇缺,水资源缺乏,将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嵊泗居民用水量比较大,而且远离大陆,供水来源不足。但同时进有1%的群众认为水资源不用保护,认为"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10、自己是否愿意做一些环保活动? 很乐意 不反对但无想法 无时间 不乐意百分比(%) 14 04 82 0从数据看,群众比较乐意参加环保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强11、认为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大家献计献策,对那有以下几点意见:1、政府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水流的上游不要倒生活垃圾,以及其它污染水源的东西,要专门负责管理,大限一次要解决一次;2、作好全民节水的宣传活动。利用电视等每体大力宣传。使保护水资源的活动落到实处;3、禁止居民在取水水库游泳,确保水资源的洁净;4、多造水库,多绿化,防止水土流失;5、提高水价,定时放水,超出部分增加水价;节约用水,一水多用。12、你认为土和保护我们嵊泗的生态环境?在问卷中,群众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1、提高居民的素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宣传力度;2、认真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植树造林,保护海洋,注意环境卫生;4、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13、(多选):您认为我县要治理污染应该主要哪方面的努力?结果正如我们所料,选"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占最大比例7%,法律手段次之,占到8%。其它依次是"加强对污染物处理力度"(8%),"政府政策,行政手段"(8%),"民间环保机构,团体的宣传和努力"(8%)。看来大部分人都认为,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使群众共同参与进来是最为有效的有段。通过这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学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让群众了解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嵊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次活动中,广大群众对我们的评价很好,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嵊泗水资源的情况,从一点一滴节约用水,培养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嵊泗的明天会更好";"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后多搞此类活动"。还有很多群众建议调查后的报告送网有关部门和领导,让他们在保护我们嵊泗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环保工作种更加行之有效。

你眼中的三峡,我们哪里知道呢?  给你看看别人眼中的三峡吧  -----------------------------------------------------------  三峡精神之旅zz  附图:三峡夔门映像(centrial摄)  一支竹篙撑过三峡的湍流,也划过千年的华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三峡,曾是一  代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的形胜之地,是长江文化源流最光彩照人的一段。世易时移,  屈原归去,李白不复,沿岸的城镇早已更换了名字。而当6月1日下闸蓄水之时,高峡  出平湖,三峡将又一次改变它原有的样子。  值此之际,我们请来各界学者名人,各抒己见,纵论三峡之美。历史的湍流不可  挽留,但有关美的记忆却可在心中典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撰文/刘征(著名散文家、中学课文《过万重山漫想》作者)  与黄河文明比起来,长江文明的特质最重要的便是:人文的、开放的、多元的、  感性的。  我一生三下三峡,三峡至今对我来说仍是人生里极其重要的地方。《过万重山漫想》  是在1979年我第一次去三峡时写的。二期工程以后,三峡将再无险可言,后人们恐怕  再难体会人们最初克服这一天险时的心情了。  开放的另一重意义是冲破,到了三峡,“冲破”变成一件极为艰巨的事情。三峡  险峻,自古就是天堑,北魏的郦道元曾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水经注》)险滩乱礁,狂风巨浪,三峡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里都是生死路。老船工讲,“闯过去了是运气,闯不过去就再无回头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极大的勇气,否则是很难下决心走一遭的。  而我眼中的三峡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开拓精神。古人下峡,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  每到急流,就用篙将船从逼近礁石的角度上撑开,生死毫发,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实在  太令人感叹了。当初看到宋人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我震惊了好久,再过三峡时,头  脑里总是反复出现苏轼“古人篙眼似蜂窝”的诗句来,感慨万千。前人眼中的三峡是  生死关,就是这样的生死关,无数的中国人闯过去,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许多人说中  华民族是封闭、保守的民族,我想如果他们去走一遭三峡,看看那些与时代与急流险  滩搏斗的艄公,就不会再这么想。  我一直坚持,只有开拓精神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拓,三峡才能  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它也因此而最美。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撰文/舒婷(我国著名诗人,曾作神女峰组诗)  睽别三峡20余载,我所念念不忘的神女,可还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  云,暮为行雨”,于“阳台之下”,为谁望穿秋水?  1981年初夏,我在北京开完会,准备到武汉参观正热火朝天的葛洲坝工程,顺便  游三峡。我们先坐长途汽车,崎岖惊险,年轻不知道害怕,一路颠簸到宜昌,然后上  船。没有导游拉客,只有广播,每到紧要关头轰轰响起。解说者操浓重地方口音,不  是湖北腔便是四川嗓门,初闯江湖的我,听在耳朵里全成了一片紧张嘈杂的防空警报  。只凭着对三峡的一点粗浅常识和周围游客的兴奋度,来揣测西陵峡呀香溪呀兵书宝  剑峡呀等逶迤变幻的山水画廊。  其实看山看水,不必拘泥于名头的响亮与否,而在于入目入耳入心,那一刻的亲  近和融汇。想它是什么便是什么吧。于是拿把椅子,披件同伴的宽大西装,坐在船头  ,任风勒着我,把乱发一根根往后扯直如缰绳。仰望“两岸连山,别无阙处”(北魏  郦道元《水注经》),“肃何千千”、“磐石险峻,交加累积,重叠增益”(楚宋玉  《高唐赋》);俯视江涛水流,汹汹洋洋湛湛,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感心动耳”  ,回肠荡气。  游客纷纷,说是半夜进巫峡,怪不得楚王邂逅神女,一定是在睡梦中。我非白马  王子,要亲睹倩影只有睁大眼睛,片刻不敢交睫。守侯许久,见众人慌张着鞋加衣,  挤向舷边甲板,我自然不甘人后一涌而出。  微蓝的天幕已经拉开,序曲低溢在浪弦的韵律之间。清月迷朦、冷雾飘忽,山影  幢幢,江氤四起,烘托的悲剧呼之欲出。神女裹着素袍缓缓转过身来,却只是默默侧  聆,幽幽眄视,欲说还休。千言万语只在最不设防的一瞬间,她是我们大家的梦中情  人,随即隐入其他形状,不复重现芳容。  众人还在指指点点。蓦然,我眼眶一热心中刺痛,不由得抽身回到空寂的船舱里。江  涛高一声低一声,都是激越的和弦。  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民间  另有传说:夏禹时代,西王母娘娘的女儿瑶姬带领十一姐妹下凡,协助大禹治水,并  送他一本工具书叫《上清宝经》。瑶姬不但是个杰出的女工程师,还是称职的地方官  员。疏通峡道,解除水患后,奔波流连于三峡,为民办实事,例如为船民擒水妖,为  樵夫驱虎豹,为农人布云雨等。三峡人民把这群叛出天庭的守护女神挽留在人间,化  成奇俏秀绝的巫峡十二峰,最高峰即是为首的瑶姬,被称为神女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撰文/林东海(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李白研究会会员,为寻访李白的踪迹曾多  次游历三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固然是三峡的山川锦绣之美,而巫山云雨,白帝晨昏,亦  是三峡的古今叠映之美。昭君村、白帝城、屈子庙、武侯祠……这些密布于三峡沿岸  的古迹遗踪、情景交融投射下历史的叠影,引无数文人墨客穿过惊涛骇浪走向楚天大  地。  是以如果没有三峡,地图上不仅将抹去一道水流湍急的河道,更重要的是,中国  的文学史一定会因此而改写。巴楚文化的源流浇灌出三峡两岸的风光,壮美的景象催  促屈原宋玉写下楚辞中的不朽篇章,而他们本人也成为后人吟咏的章节。李白杜甫从  这里走过,沿岸的足迹又铸出了三峡新的传说。然后又是陆游、苏轼……古人的身影  在这里穿梭交织,一代代密密层层有如地质层累积。一道巫山云雨,两岸猿声哀啼,  就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史。  历史上的三峡是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同时也遭遇过不少战乱以及历朝历代  的水患。沿岸的民族风情、民生疾苦、英雄史事以及沧桑变化的感叹,和着涛声一古  脑儿都汇入了诗篇。是以在三峡必作怀古诗、咏史诗,千古以来蔚然成风。诗风在李  白之前多为浪漫遐想,在杜甫之后则多为沉郁悲凉。身世的沉浮造就了不同的诗篇,  想来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同样欣赏到的三峡风光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撰文/鲜于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导师、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学者、多年来从事三峡文化的研究工作)  司空图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诗品》将中国古诗按照美学风格分为二十四种情境,  其中“劲健”一派中有“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的字样,这里的巫峡是泛指三峡。它  清楚地说明了三峡已经作为一种符号,深入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之中。  黑格尔说:“美感是主体同对角处于和谐统一,主体的感性与理性活动也处于和  谐统一状态时的心意状态。”就三峡来说,山的巍峨、水的急流,以及行舟峡中的跌  宕奇险,很自然地引发文人们内心的激荡不安;灵感,往往由此而来。外在的景色美  冲撞着心灵,景物与心灵和谐契合,反映在文学上,便是触景生情,物我为一。当小  船在冲破激流险滩之际感受良辰美景,不由发出浩浩长叹。  群山万壑、大江奔腾,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海洋、画的长廊。李白、杜甫、高  适、岑参、元稹、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范成大……一连串的诗人铭刻在三  峡的史册上。高耸入云的巫山十二峰、一泻千里的滚滚长江,以及生活在高山密林、  深沟险谷中的苗人、瑶人、羌人、越人等许多少数民族,都曾以三峡特有的地理环境  和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激情。最具说明性的是杜甫——他一生50多  年的时间里总共写出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三峡地区共居住了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就写出481首,几乎平均每两天就写一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撰文/岑学恭(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三峡画派创始人,多年来专门从事三峡  山水与巴蜀风光的绘画创作)  画家眼里的长江三峡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三峡之美,美在雄、险、奇、幽。  瞿塘峡以雄伟峻拔著称,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逞胜。在三大峡谷  之间处处风光旖旎,两岸青山,犹闻猿声;数叶扁舟,饶有野趣。千姿百态、相得益  彰,令人心驰神往。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似诗如画。比较起方正平整的  黄河文化来,三峡之美是一种动态之美。要体会出三峡的美,就要在中景、远景处欣  赏。三峡峡谷高且窄并险,但仍有平缓的山势和宽谷。峰峦如削,波涛如怒,湍急的  水流和巨大的落差构成了动态的画面,也因而更能激起书画者的激情与畅想。如能乘  船江上,船动景移,可揽尽山、水、泉、洞之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三峡文化,长江就只能是一条“长白江”。  中国长江三峡历史上早有闻名,隋唐时期山水树石,已渐转入独立画科,刘(松年)  、李(唐)、马(远)、夏(圭)画作显示出山水画气势之清劲雄伟,大有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风。美  不胜收的历史上记载了绘画山水,如唐吴道子画嘉陵山水(嘉陵江为长江在重庆、四  川的一大支流)三百余里一日而毕。  三峡画派的形成主要在于巴山蜀水,长江三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出了一大批绘画  艺术家。三峡画派,把最能反映巴蜀变迁的三峡风光,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以绘画  方式来描写历史文卷,被感染者愈来愈多,描绘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记录三  峡的新景观,久而久之竟在现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  弹指算来,画三峡近五十年了。我对三峡的风景感兴趣由来已久。小时候读到的地理  课本上面有插图、照片,其中描绘三峡景色,曾使我对景生情,殊为神往。我生长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平原,每见到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风景照片时  ,总会幻想那远古时代“蜀犬吠日”的四川山川风物的图像……  抗日战争爆发,我被迫离开那莽莽大漠,从西北向西南,踏着三国时邓艾走过的“阴  平小道”,走蚕丛,攀栈道,进入了四川,从此又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往返三  峡,写生采集素材。李杜的诗句,开阔了我画三峡的胸襟。恩师徐悲鸿先生在抗战期  间也为我写过三峡题画诗。总之,不到三峡,没有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体会  到这些诗句之意境的  (以上文字内容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详情请见中国国家地理6期)

关于三峡的论文

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弊,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则利大于弊。三峡工程论证专家 组指出: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 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 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利与弊;生态;污染;灾害 一、长江三峡工程利处: 三峡大坝建成后,防洪能力强,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 大洪水,可有效防御。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能提供大量的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 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二、 长江三峡工程弊处: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有的影响范围。 对植物、动物有较小的影响。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有大量人民迁移。在未来的 6 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 需搬迁移民近 8 万人。 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 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当地自然景观与 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 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万一遭到核袭击,大坝彻底被破坏,只要采取适当的水库调度措施,也可将溃坝 洪水的淹没危害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工程在工程 。 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三峡浙江省义乌绣湖中学815何帆初到三峡,真有点为它赞叹不已。它是如此神奇,让人捉摸不透。它在你面前显示的好象如此平凡。但一眨眼又是另一种风景。它的变幻末测让人如至仙境。它的平凡中透着不平凡的气息。三峡美,美的壮丽,美的雄伟壮观。有时柔媚,有时险峻,但都不失那种宏伟的气魄。最让人陶醉的是小三峡。让人眼前一亮,如同仙境中的仙境。晃如来到了世外桃源。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感。小三峡中的一切都是有灵气的。那的人,那的水,那的树,还有那的动物。树木满山遍野都是,找不到树干,只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让人迷失了自我。水,还是映称着树,也是那种绿,清清的淡淡的,却看不见底。但又能看见另一种风景。小三峡中最有趣的就要数猴子们了。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消失了。它们的速度让人感到惊奇。虽看不清楚,但就是觉得比动物园中的可爱些,有趣些。它们好象吸收了大山的灵气,更美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只正在休息的猴子,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想拍照,谁知,小猴子也学着人们的动作,那样子真滑稽,大家都想让船慢些好看清楚。猴子也举起了手,好象在和人们说再见。这让大家更开心了,也对着小猴子挥手说再见。突然一阵了嘹亮的歌声响起。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这里的人们在和我们问好。说完导游阿姨也唱了一句,大山里也唱了一句,唱的比导游用喇叭唱的还响。大家高兴极了。导游又讲了几个山里人的故事。大家对小三峡更是依依不舍了。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建设三峡的资金足够建设40多个航母战斗群,而它在五十年后可能就是一个人工瀑布。三峡大坝造成的每年冬季与夏季三十多米水位的差距也足以使周边环境寸草不生。四川大地震也可能与三峡大坝有关。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南方雪灾、2009年四川、重庆地区罕见洪灾已经说明一切!

雄伟三峡 长江最为壮丽的一段是三峡。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止湖北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瞿塘峡长8公里,两壁对耸狭窄,最窄处不到百米,最宽处不过150米,以雄伟险峻著称。巫峡以巫山得名,长45公里,是三峡中最整齐的峡谷。巫峡以幽深秀丽著称。西陵峡全长7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其特点是峡中有峡,滩内含滩,江流回环曲折,水势凶险。 长江三峡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目前,正在宜昌地区的三斗坪兴建的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