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微生物学报官网首页网址

发布时间:

微生物学报官网首页网址

(1)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2)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3)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请您登陆本刊网站,在“下载专区”下载,或者进入“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在投稿过程中下载“介绍信模板”,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后,随稿件一同邮寄给本刊编辑部。(4)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都应较好。(5)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请您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写作,多谢合作!① 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标注。② 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体;其余均为五宋体;3倍行距。③ 图和表:应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将图、表另排在文后,应排到正文中。要通栏排版,不要分双栏排版。④ 采用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的标准页面设置,即上、下边各空 45 cm,左、右边各空 17 cm。⑤ A4纸输出,单面打印。(6)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后再投稿。(7)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地址;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本刊将结合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8)编辑部在看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当天或次日会给作者发送收稿回执。 2009年10月修订从2006年起,本刊已经开始采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等方式进行工作。欢迎广大作者通过登陆本刊网站进行投稿和查询。(1)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在“作者稿件查询”区,进行 注册,并记住您的用户名和口令。如果曾在本刊网站投过稿,则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如果忘了用户名和密码,请联系编辑部。(2)收稿回执:编辑部看到远程投稿后,当日或者次日给作者发《收稿回执》,通知作者投稿成功。(3)编辑部内审:编辑看到远程投稿后,还要对稿件进行内审。内审会有2个结果,直退或受理,接到“受理通知”的作者才可以补交其它材料(纸样介绍信和稿件、受理费)。(4)邮寄纸样: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务必请作者提供“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出具的介绍信;为了核实文中的图、表等内容,还需要提供一份纸质稿件。(5)受理费:交纳100元审稿费。按照“稿件受理通知”中提供的详细地址、且务必通过邮局汇款,切记夹在纸样材料中随信邮寄!【为了便于查找,请在汇款单上注明“稿件编号”。】

回答 《Science》《Nature》《Cell》《Developmental Biology》《Molecular Cell》《Genes & Development》 《国际生物学期刊》 Nature (自然)是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发现。Nature 刊登过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比如1953年那篇被誉为“生物学的一个标志,开创了新的时代”的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Nature 与Cell和Science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其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57,高于Cell 的4和Science的05,排名在顶级期刊前列,表明Nature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关注和引用。 更多1条 

微生物学报官网首页网址是

回答 《Science》《Nature》《Cell》《Developmental Biology》《Molecular Cell》《Genes & Development》 《国际生物学期刊》 Nature (自然)是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发现。Nature 刊登过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比如1953年那篇被誉为“生物学的一个标志,开创了新的时代”的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Nature 与Cell和Science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其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57,高于Cell 的4和Science的05,排名在顶级期刊前列,表明Nature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关注和引用。 更多1条 

(1)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2)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3)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请您登陆本刊网站,在“下载专区”下载,或者进入“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在投稿过程中下载“介绍信模板”,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后,随稿件一同邮寄给本刊编辑部。(4)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都应较好。(5)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请您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写作,多谢合作!① 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标注。② 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体;其余均为五宋体;3倍行距。③ 图和表:应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将图、表另排在文后,应排到正文中。要通栏排版,不要分双栏排版。④ 采用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的标准页面设置,即上、下边各空 45 cm,左、右边各空 17 cm。⑤ A4纸输出,单面打印。(6)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后再投稿。(7)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地址;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本刊将结合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8)编辑部在看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当天或次日会给作者发送收稿回执。 2009年10月修订从2006年起,本刊已经开始采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等方式进行工作。欢迎广大作者通过登陆本刊网站进行投稿和查询。(1)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在“作者稿件查询”区,进行 注册,并记住您的用户名和口令。如果曾在本刊网站投过稿,则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如果忘了用户名和密码,请联系编辑部。(2)收稿回执:编辑部看到远程投稿后,当日或者次日给作者发《收稿回执》,通知作者投稿成功。(3)编辑部内审:编辑看到远程投稿后,还要对稿件进行内审。内审会有2个结果,直退或受理,接到“受理通知”的作者才可以补交其它材料(纸样介绍信和稿件、受理费)。(4)邮寄纸样: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务必请作者提供“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出具的介绍信;为了核实文中的图、表等内容,还需要提供一份纸质稿件。(5)受理费:交纳100元审稿费。按照“稿件受理通知”中提供的详细地址、且务必通过邮局汇款,切记夹在纸样材料中随信邮寄!【为了便于查找,请在汇款单上注明“稿件编号”。】

可上CA、medline进行检索

生物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表1、生态学报2、应用生态学报3、生物多样性4、生物工程学报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7、微生物学报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学报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2、生态学杂志13、微生物学通报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5、生物物理学报16、古脊椎动物学报17、古生物学报18、微体古生物学报19、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21、生命的化学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3、生物技术通报24、生命科学25、生物学通报

微生物学报官网首页

微生物前沿、生物过程、计算生物学、生物医学……这些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1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5cm,不能写成30 X 5cm;15%~20%不可写成15~20% 等。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微生物学报官网首页网址是什么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1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5cm,不能写成30 X 5cm;15%~20%不可写成15~20% 等。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微生物学报》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学术交流。

生物学报官网首页网址

经常浏览我的网页的朋友会发现,我对性功能障碍论述得比较详细,对生殖器感染、性传染病很少详细论述。这是因为性功能障碍的原因简单明确,一般网友们只要详细阅读,是可以掌握的;而生殖器感染、性传染病比较复杂,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必要的检查才能明确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生殖器感染、性传染病,还是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治疗为好。网上咨询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我在这里要论述的是,如果单单只是发现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而本身没有任何症状、不适,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呢?我的观点是,这不需要治疗的。这在我的“咨询汇编”有提及的。 这让一些网友很不解、疑惑。看看这么多网站、医疗广告都在强调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危害,你这样说是不是太缺乏专业知识和对网友不负责了? 我在此详细论述一下,下面部分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吴晓初(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邵长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颜艳(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合作的论文: 尿道炎表现为尿道分泌物、排尿困难或尿道口瘙痒,这是某些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症反应。体检特征是尿道分泌物,能确诊的实验室检查是尿道涂片革兰染色或首段尿沉渣中多形核白细胞(PMNL)数量增加。当发现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时,称为淋菌性尿道炎(GU)或淋病,如无此菌,则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NGU一词比非特异性尿道炎更合适,因为NGU有许多特异的病因,在已明确的病因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最为常见。在尿道淋病治愈后不久,发生NGU称为淋病后尿道炎(PGU)。 大家可能被上述的专有名词搞糊涂了,这样说吧:除了淋球菌引起的淋菌性尿道炎即淋病,其它出现尿道炎的情况都可以统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而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很多,支原体、衣原体只是其中的一类,其它还有①大肠杆菌,②脑膜炎双球菌,③其他微生物(腺病毒、腐生葡萄球菌、解脲类杆菌),④生殖支原体,⑤原发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⑥阴道滴虫,等等。 即使是尿道检验出支原体、衣原体阳性,也并非都是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4%正常男性可分离到解脲支原体,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从11%的无症状士兵、11%城市急诊部门无症状男性和7%无症状的大学生中分离到沙眼衣原体。据《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第33卷第2期资料:福州地区273名无临床症状妇女进行生殖道Uu(解脲支原体)培养,132名阳性,阳性率35%。 在对孕妇的研究中:解脲支原体(UU)在孕妇下生殖道的寄居率可高达50~80%。美国乡村人群中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为0%;墨西哥低经济收入的孕妇CT感染率为1%;丹麦Vestsjaelland 城,孕妇CT感染率为9%;巴西圣保罗,孕妇CT感染率为9%;而法国Martinique城,孕妇CT感染率为7%。世界各地孕妇CT感染率不同,可能与各地的检测试剂、方法和时间不同有关。 看到上述的数字,大家应该知道,正常人是可以有支原体、衣原体寄生的。如果所有检查出有支原体、衣原体都需要治疗,那按上述统计就要有30%以上男性和40%以上女性需要治疗了。这可是几亿人啊。 一些网友说,如果依照你不需治疗的观点,那么是不是意味抱着一个炸弹在身边,因为这些微生物随时可能发病,为什么不在它发病之前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呢? 其实,我们的身体内、生活环境是充满微生物的。如果你学过《微生物学》,你会知道,人体内是有大量的微生物寄生的,其中很多是致病微生物。但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健康正常而不发病呢? 这和人的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有关。也和寄生于人体内的微生物形成的“菌群平衡”有关。 我们自身有很好的免疫系统,它们保护了身体不受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的侵害,维护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即使是少数致病力很强的微生物(烈性传染病),也并非所有人都会感染后发病的。这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生活于相同环境下只有少数人会患病,往往,他们是同时出现身体素质的下降,抵抗力低下了。 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成为造成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因素是,在性混乱群体,由于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性交频率,性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这使得他们的性器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他们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出现非淋菌性尿道炎。 如果真的可以“在它发病之前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那当然很好,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寄生在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可以在正常人中寄生的,它们和众多其它寄生微生物相互制约(争取寄生环境的‘资源’),达到一种平衡,使得相互的数量受到控制,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影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菌群平衡”。如果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反而会出现让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剧增,引至其它感染发生。在一些医院,由于利益或专业知识水平的因素影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一个有专业知识水平、有道德的医生是不应这样做的。 如果出现症状,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的;但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而这些所谓“治疗”往往只是加重你们的心理负担、增加你们不必要的支出,更为不幸的是,会破坏你们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造成各种问题的出现。 还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实际而理想。--------------------------------------------------------------------------------附录:北京中关村医院前列腺、性病专科的相关文章:不要被非淋菌性尿道炎吓唬住! 据新闻报道,北京性病诊疗市场很多地方存在着欺行为:病人多花钱自不必说,有的人根本不是什么性病,只是局部有一些炎症,但一些诊所抓住患者对性病不甚了解的现状,任意夸大性病的危害和后果;有的诊所还拿出非常恐怖的照片给患者看,给患者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有的医生还故意拖延病人的治疗时间,让病人花了许多冤枉钱。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曾在私人诊所或者在被某些医院租赁出去的性病或泌尿专科诊治过的患者,很多人被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所吓唬住,使得患者在经济上的受到很大损失,在心理上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使得患者惶惶不可终日。真的是“非淋”猛于虎吗? 究竟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怎么一回事呢? 非淋菌性尿道炎从字面上就是可以看出它不是由淋球菌引起的,而是由淋球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它可以与淋病性尿道炎同时或交叉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微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包括有衣原体、支原体、人型支原体、阴道滴虫、白色念珠菌、庖疹病毒、包皮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兰氏鞭毛虫等。其中衣原体及支原体性引起得非淋菌性尿道炎为多见。衣原体和支原体这些微生物对温度变化都很敏感,温度在560C~600C时它们仅能存活5~10分钟;而在冰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一般的消毒剂都能很快将其杀死。它们对肥皂、酒精、胆盐、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也敏感。但是青霉素对支原体、衣原体无效。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 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性旺盛时期,从感染到发病一般为1~3周,发病较缓慢,症状比淋病轻。 典型的表现是男性患者会出现尿道口刺痒、有烧的感,尿频(小便次数增多)、尿急(尿有控制不住的感觉)、尿痛(小便时尿道疼痛)有时有轻度排尿困难,尿道口略微发红,如在较长时间不排尿,或晨起时尿道口有水样或稀薄粘液流出。有时仅表现为尿道口有一层痂皮似的薄膜,或者在内裤上可见污秽物,偶尔可发生尿道口被痂皮封闭,当排尿时,由于尿流受痂膜阻挡,可产生尿流分叉现象。但也有些病人无尿道分泌物或者分泌物量很少,需用手用力挤压才能有分泌物从尿道日溢出。 女性患者的表现不典型,有的可以毫无症状,患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同性恋者,由于他们的异常性行为如肛交、口交等还可造成直肠炎、咽炎或其他疾患。 在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时,常常需要与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鉴别。 做衣原体抗原检测试验可靠吗? 有关开展衣原体抗原检测试验是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有关衣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检验,虽然对诊断有帮助,但是由于目前卫生部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实验室检查,没有规定统一的检验标准,所以在目前临床上所使用各种检验方法并不可靠,假阳性居多。因此,我们说,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还不能以实验室的化验为主,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判断。 究竟怎样才能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呢? 我国卫生部卫生防疫司规定,诊断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除了有症状和体征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② 尿道分泌物涂片在油镜(1000倍)视野下观察,若平均每个视野中多形核白细胞数)4个为阳性,晨尿(前段尿15毫升)沉淀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每视野的多形核白细胞)15个,有诊断意义。 如果患者没有性乱史,没有尿道炎的症状和体征,尿道分泌物或晨尿没有找到白细胞,那么即使尿道内分离出解脲支原体,亦不能确定患者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因为在很多正常人群的生殖道中也有携带解脲支原体的现象。因此,光凭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不问青红皂白就给患者套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帽子,这不仅是对患者本人的不负责任,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与美满,因此诊治性病的医生在给患者作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而慎重定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能治愈吗?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可以治愈的,它的治疗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采用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但是需要按照规则、定时、定量,彻底治疗。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抗生素疗法(只要使用1-2种,至多使用2-3种就可以了): 1.四环素每天4次,每次500毫克,口服共14天。 2.红霉素每天4次,每次500毫克,共7天。 3.强力霉素一天两次,每次100毫克,共7天。 4.美满霉素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克,一日两次,共8天。 5.氟哌酸每日400毫克,连续7天~10天。 当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男性有尿道口红肿,龟头有充血,红疹,女性有外阴痊痒,白带量多及阴道瘙痒等症状时,除服药治疗外,可以采用局部用药的方法进行辅助性治疗。常用的外治药物有: (1)3%硼酸水:取200mL湿敷阴部或冲洗外阴。 (2)苦参饮:苦参20g,蛇床子20g,地肤子20g,黄柏20g,野菊花20g。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洁尔阴、皮肤康、洁身纯等洗液兑入适当的水,冲洗患部。 “非淋”经过治疗仍有症状怎么办? 治疗“非淋”的疗程结束后1周,如果患者仍有症状存在则需进一步检查是否有“非淋”以外的其它的炎性感染,如都为阴性,则可再重复治疗一次。 如果经重新治疗后症状仍不消失,则应该追查其配偶感染的情况及其有无异常性生活习惯。反复发作,症状持续不消退的病人多半是与有传染性的性伴保持性接触有关,所以对其配偶同时治疗和终止不正常的婚外性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愈标准是什么?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愈标准是:自觉症状消失,尿道分泌物,尿沉淀物涂片检查无白细胞出现即可。 如何预防非淋菌性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的传染来源主要是通过与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者的性接触所引起。为了预防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并防止其死灰复燃,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避免婚外性交、制止性乱现象。②坚持正规治疗,避免半途而废,这对消灭传染源和预防合并症都有好处。疗前和疗后至少2周禁性交,这样有助于疾病的彻底痊愈。③在完成治疗后需做复查,以评定是否真正痊愈。④患者和性伴侣要同时检查,进行正规的治疗。⑤在性伴彻底治愈前避免性接触。⑥如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应到正规的医院有关专科进行检查。⑦提倡使用避孕套等屏障性工具。⑧排除焦虑心理,积极配合大夫治疗。⑨疗期多饮水,以降低尿的浓度,减轻对尿道的刺激。⑩不饮酒。饮酒可以加重尿道的充血,使炎症更加急剧。⑾注意正常性生活的卫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后记)这篇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了大量关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咨询,总结如下:检查出支原体、衣原体后,医生说是性病,他(她)怀疑我,但我洁身自好啊 答:现在,的确有不少人将“支原体、衣原体”和“性病、不洁性交”等同起来,这是极不科学的,也导致了患者夫妻相互猜疑、争吵甚至家庭破裂,这是不道德的。看看这一组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4%正常男性可分离到解脲支原体,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从11%的无症状士兵、11%城市急诊部门无症状男性和7%无症状的大学生中分离到沙眼衣原体。据《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第33卷第2期资料:福州地区273名无临床症状妇女进行生殖道Uu(解脲支原体)培养,132名阳性,阳性率35%。 在对孕妇的研究中:解脲支原体(UU)在孕妇下生殖道的寄居率可高达50~80%。美国乡村人群中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为0%;墨西哥低经济收入的孕妇CT感染率为1%;丹麦Vestsjaelland 城,孕妇CT感染率为9%;巴西圣保罗,孕妇CT感染率为9%;而法国Martinique城,孕妇CT感染率为7%。”你就应该知道,检查出支原体、衣原体寄居是很的事。 其实,如果医生为你进行全身的微生物培养,至少可以分离出数十种病原体的,但这并不代表你有数十种疾病。我是阴道炎到医院检查,检验出支原体、衣原体,医生说如果不治疗,会导致不孕,我很害怕,是这样的吗? 答:至今没有权威、可信的研究资料证明支原体、衣原体寄居会造成不孕。相反,怀孕后,由于阴道环境的改变,更适宜让支原体、衣原体寄居。看看我文章上引用的资料:“在对孕妇的研究中:解脲支原体(UU)在孕妇下生殖道的寄居率可高达50~80%。美国乡村人群中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为0%;墨西哥低经济收入的孕妇CT感染率为1%;丹麦Vestsjaelland 城,孕妇CT感染率为9%;巴西圣保罗,孕妇CT感染率为9%;而法国Martinique城,孕妇CT感染率为7%。”,可想而知,不应对此担心的。抽血检验说我有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这可信吗? 答:不可信。1,取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作支原体、衣原体培养才是可信的检测方法。2,需要同时伴随有相应的症状、不适才考虑“感染”;没有任何症状,仅仅从分泌物培养出支原体、衣原体也只是“寄居”,并非感染。如何理解“感染”和“寄居”的区别? 答:我文章里论述过的,这里再次解释一下:我们人的身体的皮肤、粘膜、口腔、上呼吸道、胃肠、生殖器外部、尿道、阴道、直肠、肛门等等部位平常就有大量的微生物寄生,其中很多是病原体。在人的抵抗力正常的时候,它们和众多其它寄生微生物相互制约(争取寄生环境的‘资源’),达到一种平衡,使得相互的数量受到控制,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影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菌群平衡”。此时,就叫“寄居”。 当人的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纵欲过度造成性器官长期慢性充血、局部抵抗力下降),或者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出现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剧增,此时,它寄居的组织就因为它们的大量繁殖而出现炎症、症状,此时就叫“感染”。 看看,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每天生活在危险中的。所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能否杀灭所有人体的微生物? 唉,当然很好~~~,这样人类就不会有感染性疾病了,真的很好!但这是不可能的!接受现实吧。我阴道炎,医生检查阴道分泌物后说我是“非淋”,是支原体引起的 答:如果你没有听错,那个人就未必是“医生”的。“非淋”是指“非淋菌性尿道炎”,这和“阴道炎”是两码事。你检查的是“阴道分泌物”,不是“尿道分泌物”,这样的诊断让人怀疑。我有阴道炎,检查出有滴虫(或霉菌)和支原体、衣原体,该同时治疗吗? 答:这其实有两种可能:1,你的阴道炎是由滴虫或霉菌引起的,支原体、衣原体只是在你的阴道寄生,不是导致阴道炎的原因。2,你的阴道炎同时是由于滴虫(或霉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需要同时治疗。 我的建议是:1,积极治疗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2,可同时进行支原体、衣原体的治疗。我有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是可信的大医院检查的,应该如何治疗? 答:如果确实是支原体、衣原体导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那当然是需要治疗的。支原体、衣原体对抗菌素很敏感的。阿奇霉素对此效果很好的,用法:一,顿服法:一次服用1g(每片250mg的片剂4片)就可以了。 二,第一天服5g(2片),每天各服一片,服够5g(6片)就可以了。(一般的阿奇霉素包装都是每盒6片,每片250mg的,一般是70元/盒)我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他们说每天用药要500元,要使用十天,真的那么贵吗? 答:我不知道他们用什么药,但我不会这样用药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后,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检查仍然有支原体、衣原体,怎么办? 答:症状消失就已经是临床治愈了,我已经说过,支原体、衣原体在体内寄居是正常的。你还是加强运动锻练身体,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别过度纵欲,这样,就不容易复发的。说实话,我比较“花心”,在外面有很多女人,我有了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但我老婆却没有,为什么我不会传染她? 答:如你所说:由于你的“花心”,在外面有很多女人,你必然是性生活频率很高的。由于性交频繁,性器官长期处于慢性充血状态,生殖器的局部抵抗力就大大下降了,所以你容易出现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而你夫人没有纵欲、生殖器慢性充血的情况出现,她的局部抵抗力是正常的,就不容易出现感染了。 还是学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好。我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服药后症状消失,但休息不好、疲劳、饮酒等情况却又出现症状,我难道要这样反复服药一辈子? 答:“但休息不好、疲劳、饮酒等情况却又出现症状”的重要原因是,你的体质差、自身的抵抗力不好,这样当然是容易出现复发的。你现在更重要的是加强运动锻练身体,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这样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支原体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要搞清楚的几个概念:上密切接触,共用公共用品、办公用具,共用公用厕所(坐式)等等方式也有传染此类性病的可能的。三,生育和不育: 无论男女,生殖器官如果出现任何炎症、感染,微生物大量增生、繁殖,都有可能影响生育、导致不育。 支原体只能粘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入组织和血液。支原体引起细胞损害的原因为: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的支原体从细胞吸收营养,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溶神经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脲原体含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大量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支原体除可以粘附于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外,还可以粘附于精子表面,从而阻止精子运动,其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可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这就是支原体感染引起不育不孕的原因之一。 所以,支原体感染时,是有可能造成不育的。看清楚了,是“支原体感染”时哦!而在支原体寄居时,由于它和其它正常菌群相互制约,身体在免疫系统的保护下和它们达到“动态平衡”,它的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大家“相安无事”。 妇女在怀孕时,阴道环境发生改变(盆腔充血),更适合微生物寄居。所以,研究发现,解脲支原体(UU)在孕妇下生殖道的寄居率可高达50~80%。 网友最常见的疑问抽血检验出“支原体感染”,怎么办? 答:血液内是不可能有“支原体”的,这至多只是检测出“支原体抗体”阳性。这只有参考意义,不能作为“支原体感染”的依据。如何检测支原体才是正确的? 答:卫生部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实验室检查,也没有规定统一的检验标准。所以,我也无法准确回答。 但至少,在现在的情况下,在炎症部位如果检测出支原体大量增生、繁殖,那才需要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例如:尿道炎时,作尿道分泌物检查出大量支原体。 阴道炎时,从阴道分泌物(白带)检验出大量支原体。 此时,“大量”两个字很重要,这是分辨支原体是“感染”还是“寄居”的重要依据。他(她)支原体阳性,我查资料,美国的医疗机构都说这是“性病”!这还不是他(她)不忠的证据? 答:是的,欧美社会将“非淋”列为“性传染病”的范围内。但一定要搞清楚,欧美社会没有将这认为是“不忠”的证据的!这是广义上的“性病”,连“霉菌性阴道炎”都是广义上的性病啊。 女性尤其是中年妇女们都应该知道,“霉菌性阴道炎”在妇科比感冒还常见啊~~我们想生育,去体检发现“支原体阳性”,但我们一点症状也没有。 我们去了很多医院,一些医生说没事;一些医生又说得很严重,说会导致不育 我真的需要每天吊液吗? 答:我的建议是,要接受支原体可以在正常人体内寄居的现实。 如果没有任何不适,只是体检时发现“支原体阳性”,可以口服一个疗程的“阿奇霉素(六片)”,然后就不用管它是否“转阴”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其它不说,至少这是滥用抗菌素了。 而且,即使这样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也未必可以“转阴”的。我的确有症状表现,可以确定是“支原体感染”,但使用了那么多抗生素为什么效果也不好呢? 答:有症状表现是需要治疗的,由于支原体对抗生素很敏感的。如果使用了大量抗生素症状仍然没有好转,那要考虑“混合感染”的可能。 混合感染是指感染不单单是支原体造成的,如:女方有阴道炎时,阴道炎的病原体霉菌、滴虫也可以造成男子出现尿道炎,由于“霉菌、滴虫”是需要使用特别的针对性药物才可以控制的。此时,单纯使用一般的抗生素就会没有什么效果了。 此时,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去更好的医院,作尿道分泌物检查,看看是否有其它病原体造成混合感染,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热点评说:非典与衣原体 当广东开始非典流行时,我就和大家一样,一直密切关注这一与自己健康甚至生命密切相关的疫情,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疾病啊。 当国内权威机构报道非典是由“衣原体”导致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怀疑。我没有亲身接触到非典病人,没有第一手的资料。但基于以下理由觉得迷惑: 一,依据明显缺乏科学性:医学研究绝对不是这样的,仅仅从几个尸解病人的标本中发现衣原体“包涵体”(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病变结构)就仓促下结论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二,治疗效果:如果非典真的是衣原体造成的,那就一点也不可怕了。因为只要正确使用抗菌素,衣原体感染是可以控制的。当时那么多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会不考虑到这个?

农学类的农业科学,生物类的生物过程,审稿周期都是在半个月之内,但是也是要看文章质量的

答:通常一个杂志社包含许多生物学杂质,我这里提供给你网址,你自己寻找它们的生物学类期刊。 昆虫知识,昆虫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学杂志等,几乎所有的中国生物类杂志均在其中!台湾的zoological studies,在东南亚也比较厉害!世界著名的有 (这是世界最强的,兼并了许多中型杂志社) (植物保护,农林,资料深度不高,但是非常广泛)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没有被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