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物流业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物流业发展论文

物流管理的 什么题目 有什么特殊要求?

物流行业发展论文

一、引言二、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改革了流通管理体制和流通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一)交通、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为提高;我国邮电通讯事业从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二)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三)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时间;物流费用;物流效率;(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五)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三、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二)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三)没有对物流系统发展的统一规划。(四)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四、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当前物流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二)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和目标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战略和目标五、加快物流体制改革的措施(一)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二)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三)加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六、结语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前瞻》指出,物流园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从地域来看,内陆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处于初创期,表现出明显的土地招商特征,收入主要来源于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等。而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发展期,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特征。更多收入来源于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增值服务,具有区域需求旺盛、功能定位明确、服务创新意识强、差异化运营明显的特征。  从全国总体看,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仍然是目前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排在前两位;也有部分园区依靠土地增值、税收优惠、国家扶持资金等。可喜的是,各种增值服务收入已经开始成为园区重要的收入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园区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国内物流园区发展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呈现出从土地招商的初级阶段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过渡的趋势。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方面开始由初期的规模导向朝着效益导向的阶段转型;一些城市调整了物流园区规划,将规模小、分布散的物流园区重新规划为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通过重组、共建等方式整合总量、优化存量,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题目定好的话我可以帮你写开题。。。在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一)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二)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三)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四) 智能利用技术在物流管理的优化,预测,决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管理等方面应用,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性和科学性。社会发展推动智能物流进步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未来智能物流大发展的基础,不仅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智能物流的理念开阔了物流行业的视野,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行业中,它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业的前沿,以敏锐的嗅觉,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率先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为物流行业领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2010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做了一个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的课题,课题列举了物联网在十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物流是其中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物流”成为物流领域的应用目标。随后,物联网迅速在物流业界热起来了。然而,现阶段对智能物流的诠释比较多的还是在技术层面,例如信息技术或传感器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呈现出技术推动的特色。而任何一种技术在产业界大面积的推广,一定要有双驱动——除了技术驱动外,还应该有产业驱动。在物流领域来看,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谈到“智能”二字,我们对智能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认为自动化等同于智能。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如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它们能够从现场获取信息,并代替人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此时的智能是“自动化+信息化”。然而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的涵义又更进了一步。仅仅通过自动采集信息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已经不够了,还要与网络相连,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是指挥的本部,由指挥中心作出判断,进行实时的调整,这种动态管控和动态地自动选择,才是这个时代的智能。也就是说,智能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即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智能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一定是大家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物流业发展现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前瞻》指出,物流园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从地域来看,内陆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处于初创期,表现出明显的土地招商特征,收入主要来源于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等。而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发展期,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特征。更多收入来源于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增值服务,具有区域需求旺盛、功能定位明确、服务创新意识强、差异化运营明显的特征。  从全国总体看,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仍然是目前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排在前两位;也有部分园区依靠土地增值、税收优惠、国家扶持资金等。可喜的是,各种增值服务收入已经开始成为园区重要的收入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园区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国内物流园区发展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呈现出从土地招商的初级阶段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过渡的趋势。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方面开始由初期的规模导向朝着效益导向的阶段转型;一些城市调整了物流园区规划,将规模小、分布散的物流园区重新规划为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通过重组、共建等方式整合总量、优化存量,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9倍、4倍和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7倍和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1%,2006年是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目前已有优秀公司已经上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优异的具备非常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相对增多,因此更多的从行业驱动力来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现有的公司中发现未来能够突破的公司。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回落,降成本取得实效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79%下降到2019年的9%。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超过8%。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77%,比2017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2019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8万亿元,同比增长1%,比2018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比1至10月回落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2011-2019年,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22%下降至2018年的77%,降成本取得实效。由于截至2020年3月,2019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尚未公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09%左右。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总需求趋缓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4万亿元,增长2%;上半年1万亿元,增长9%;前三季度1万亿元,增长7%,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2019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万亿元,同比增长8%。注:图中增长率为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在产业转型、成本倒逼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长性将好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受2020年中国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物流企业开工较难,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货量都有所减少、劳动力短缺、路上严查有可能导致时效和利润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预计全年可逐渐回暖,恢复增长态势。——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9倍、4倍和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7倍和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1%,2006年是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题目定好的话我可以帮你写开题。。。在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一)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二)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三)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四) 智能利用技术在物流管理的优化,预测,决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管理等方面应用,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性和科学性。社会发展推动智能物流进步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未来智能物流大发展的基础,不仅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智能物流的理念开阔了物流行业的视野,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行业中,它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业的前沿,以敏锐的嗅觉,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率先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为物流行业领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2010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做了一个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的课题,课题列举了物联网在十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物流是其中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物流”成为物流领域的应用目标。随后,物联网迅速在物流业界热起来了。然而,现阶段对智能物流的诠释比较多的还是在技术层面,例如信息技术或传感器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呈现出技术推动的特色。而任何一种技术在产业界大面积的推广,一定要有双驱动——除了技术驱动外,还应该有产业驱动。在物流领域来看,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谈到“智能”二字,我们对智能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认为自动化等同于智能。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如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它们能够从现场获取信息,并代替人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此时的智能是“自动化+信息化”。然而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的涵义又更进了一步。仅仅通过自动采集信息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已经不够了,还要与网络相连,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是指挥的本部,由指挥中心作出判断,进行实时的调整,这种动态管控和动态地自动选择,才是这个时代的智能。也就是说,智能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即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智能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一定是大家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物流发展前沿论文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题目定好的话我可以帮你写开题。。。在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一)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二)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三)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四) 智能利用技术在物流管理的优化,预测,决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管理等方面应用,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性和科学性。社会发展推动智能物流进步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未来智能物流大发展的基础,不仅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智能物流的理念开阔了物流行业的视野,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行业中,它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业的前沿,以敏锐的嗅觉,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率先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为物流行业领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2010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做了一个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的课题,课题列举了物联网在十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物流是其中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物流”成为物流领域的应用目标。随后,物联网迅速在物流业界热起来了。然而,现阶段对智能物流的诠释比较多的还是在技术层面,例如信息技术或传感器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呈现出技术推动的特色。而任何一种技术在产业界大面积的推广,一定要有双驱动——除了技术驱动外,还应该有产业驱动。在物流领域来看,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谈到“智能”二字,我们对智能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认为自动化等同于智能。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如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它们能够从现场获取信息,并代替人作出判断和选择,而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此时的智能是“自动化+信息化”。然而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的涵义又更进了一步。仅仅通过自动采集信息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已经不够了,还要与网络相连,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是指挥的本部,由指挥中心作出判断,进行实时的调整,这种动态管控和动态地自动选择,才是这个时代的智能。也就是说,智能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即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智能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一定是大家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