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民国期刊汇编版

发布时间:

民国期刊汇编版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大公报啊,新青年(陈独秀创办的,名气大大的),良友(上海滩娱乐报刊)

中国自鸦片战争前夕开始定期出版的日报期刊,至辛亥革命时已广泛发行。  中国早在唐朝就开始有报纸,当时称为“进奏院状报”、“报状”、“邸报”或“杂报”,是一种由官府发行的公报。北宋起,民间开始有报纸,称为“小报”或“新闻”,但受到当时官府的查禁。明朝中叶以后,北京、南京等地获准成立民办报房,选录内阁发布的官文报,印刷成册,公开出版,称为“京报”。这些报纸除照录上谕、奏折、皇帝起居及官吏任免奖惩消息外,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没有评论、广告及其他副刊文字,不同于近代的报刊。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到1911年止,共出版约五百种报刊,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  外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纸和最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报纸,都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创办人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和米怜(1785~1822),月出一册,一些外国人相继在中国办报。1827年创办了《广州纪录报》,1833年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前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后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均在广州出版。其主编人德国传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中国通”。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续在中国办报。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北京)、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报》)、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其中,《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林乐知(1836~1907)主编,是广学会的会报。  《字林西报》由奚安门(?~1856)等主编,有“英国官报”之称,出版达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外文报纸。《顺天时报》由中岛真雄主办,是日本外务省的喉舌。《申报》由英国人美查(生卒年不详)创办,《新闻报》长期由美国人福开森(1866~1945)主持,都是“学了中国人口气”办给中国人看的外商中文日报。这两家报纸后来为中国人接办,其中,《申报》出版了七十八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一批近代报纸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58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报》,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伍廷芳曾经参加过它的编辑工作。这以后,陆续创办的有《羊城采新实录》(1872,广州)、《昭文新报》(1873,汉口)、《循环日报》(1874,香港)、《汇报》(1874,上海)、《述报》(1884,广州)等。以《循环日报》、《汇报》、《述报》这三家最有影响。《循环日报》是一份大型日报。它的创办人王韬,曾经游历过英、法、德、日等国,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较多了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为《循环日报》所写的《变法》、《尚简》等文章,提倡学习西方,宣传政治改革,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和后来的改良派知识分子当中,有很大影响。《汇报》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参加创办的,曾经和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进行过激烈的笔战。《述报》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对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抵制法国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罢工、罢市活动,都作过详细报道,支持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 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的《中外纪闻》、1896年1月12日在上海创刊的《强学报》,分别由梁启超、徐勤担任主编,隶属于强学会,在强学会被封以后,相继停刊。  之后,梁启超等人继续筹备办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出版的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刊,每期出二十余页,三四万字一册,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在梁启超主持下,《时务报》先后出版了六十九期,发表了《变法通议》、《论中国之将强》等一大批鼓吹变法的政论文章,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和《时务报》相配合,资产阶级改良派还在全国其他地方创办了近八十种鼓吹变法的报纸。主要有1897年2月在澳门创刊的《知新报》、4月在长沙创刊的《湘学报》、10月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1898年2月在长沙创办的《湘报》等。其中,《国闻报》由严复主编,以在副刊《国闻汇编》上译载了宣传进化论思想的《天演论》蜚声于时。  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纸全部停刊,梁启超等人开始在国外办报。从1898到1904年,他们在日本、新加坡、檀香山、旧金山、温哥华等地创办了十几家报纸,以1898年、1902年在日本横滨相继创刊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最负盛名。梁启超以任公、哀时客等笔名在《清议报》和创刊初期的《新民丛报》上所写的鼓吹新民、赞美少年中国和介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思潮的文章,曾经风靡一时,得到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赞同。1904年以后,康梁等又恢复在国内办报。他们所办的《时报》(1904,上海)和英敛之所办的《大公报》(1902,天津)、彭翼仲所办的《京话日报》(1904,北京)等报刊都进行过立宪保皇的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开始革命活动时起就十分注意办报。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他们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一百二十种报刊。通过这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1894年兴中会刚刚在檀香山成立,就利用早已创刊的当地华侨报纸《隆记报》,作为自己的讲坛。1900年1月孙中山特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此外,1900~1905年,革命派还在国内外创办了一批报刊,进行民主革命宣传。国外的主要集中于日本,著名的有《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等,编辑人员多数是革命的留日学生。鲁迅最早的一批革命文学作品就是在这些报刊上发表的。国内的主要集中在上海,以《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等最有影响。1903年6月《苏报》因发表激烈革命文字被封,章炳麟、邹容被捕,史称《苏报》案。  1905年11月26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它是新成立的同盟会的总机关报。在孙中山领导下,《民报》和其他革命派报刊一道,同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笔战,扩大了革命影响。  之后,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发展。新加坡、缅甸、暹罗、澳洲、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秘鲁等地,及国内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以外的二十九个省市地区,都办有革命派的报刊。以在上海出版的《中国女报》(1907,秋瑾主编)、《神州日报》(1907,于右任、杨笃生主编)、《民呼日报》(1909)、《民吁日报》(1909)、《民立报》(1910,于右任、宋教仁等主编),在北京出版的《帝国日报》(1909,宁调元等主编)、《国风日报》(1911,白逾桓主编),在广州出版的《可报》(1911,朱执信等主编),在汉口出版的《大江报》(1911,詹大悲主编)等报刊,影响最大。  革命派报刊关于民主革命的宣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孙中山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  拒俄运动和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中的报刊 1903年4月,拒俄运动在上海、江苏等十八个省市和日本东京等地的留学生中爆发。《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进行舆论声援。1903年12月15日,以蔡元培为首的一部分革命爱国人士,在上海创办的《俄事警闻》日报,是这次运动中创刊的一份以拒俄为中心内容的爱国报纸。它发表了大量有关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领土拒不撤军的“警闻”,并发表了《俄祸》、《告学生》、《告军人》等评论文章,和其他爱国报刊紧密配合,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俄,反对侵略。  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和相继而来的全国性的抵制美货运动在广州、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爆发。香港的《有所谓报》、《世界公益报》,上海的《女子世界》,北京的《京话日报》,天津的《大公报》等,都积极投入运动。为了加强宣传,一些资产阶级爱国人士还特地创办了《保工报》和《美禁华工拒约报》等两家报纸,进行鼓吹。前者1905年7月20日创刊于上海,人镜学社主办,韵琴主编;后者同年8月21日创刊于广州,拒约社主办,黄晦闻主编。它们从创刊起,就集中力量进行抵制美货的宣传,对正在进行中的这场群众性的爱国运动,起了一定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新创办的科技、文学和文摘性期刊中国最早的科技刊物,是1876年在上海创刊的《格致汇编》(月刊,英文名 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主编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39~1928)。这是一份以介绍声光化电等科学知识为中心内容的专门性刊物。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为了寻求富国强民的道路,在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潮。一大批以介绍这方面知识为中心内容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其中主要的有,专门介绍农学知识的《农学报》(1897)、专门介绍数理化知识的《新学报》(1897)、《格致新报》(1898)、《普通学报》(1901)、《中外算报》(1902),以及专门介绍地质地理知识的《地学杂志》(1910)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以《农学报》出版的时间为最长。这些刊物为国内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当时能够得到的最新科学知识。  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申报》主办的《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1875)、《寰宇琐记》(1876)等三个月刊是其中最早的一批。90年代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创办了一大批文学期刊,累计在五十种以上。著名的有李伯元主办的《世界繁华报》(1896)、《游戏报》(1897)、《绣像小说》(1903)、吴趼人主办的《采风报》(1898)、陈去病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1904)等。梁启超在东京创办的《新小说》出版后,也送到上海发行。这些刊物以小说、戏曲、诗词、散文为主要内容。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  文摘性的期刊,以1897年在上海创刊的《萃报》为最早,稍后创刊的这类刊物还有《选报》(1902,上海)、《东方杂志》(1904,上海)等。后者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发行,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等主编。先后出版四十四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期刊之一。  新型官报的出版与报律的制订 19世纪末,清朝政府因旧式邸报从未公开出版,内容又只限于常程文书,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故开始创办新型官报。  最早出现的新型官报,是1896年在北京创刊的《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这两份官报由当时主管官书局的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管理。出版了很短的一个时期,即停。1906年以后,为了推行预备立宪和抵制革命宣传,清朝当局又在北京和各省省会陆续办起一大批新型官报。其中,属于中央一级的有考察政治馆主办的《政治官报》(后改为《内阁官报》),属于各部主办的有《商务官报》、《学务官报》,属于地方各级军政机关主办的有《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北官报》、《四川官报》等。总数在三十种以上。除上谕和常程官文书外,这些官报还普遍设有“要闻”、“要电”、“实业”等栏目,以吸引读者,但并不受欢迎,必须官库补贴,才能得以维持。与此同时,清朝政府还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大清报律》等有关报纸出版的法令,对民办报纸进行限制。在1898至1911年的十三年内,全国有五十三家报纸遭到摧残,占当时报刊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被查封的三十家,被勒令暂时停刊的十四家,其余的分别遭到传讯、罚款等处分,使整个报刊出版事业蒙受了严重损失。  (方汉奇)  民国报刊民国成立后,与一时的资产阶级民主相联系,出现过短暂的报刊兴旺时期,全国有报刊五百多家。北京为政治中心,故独占五分之一。1913年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统治确立,先后公布《报纸条例》、《出版法》,进步报刊备受摧残,进步报人横遭迫害,全国报纸剧减为一百三十九种,多数政治态度保守,言论了无新意,销售额一般也不大,有一点积极意义的变化是报刊分家,报纸开始采用现代通行大张式样。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报纸除商办的《申报》、《新闻报》外,主要有上海《时事新报》、《时报》等;较为著名的杂志有章士钊主编的《甲寅》(1914),国民党创办的《国民》(1913)等。作为半殖民地的特征之一,外国在华所办报纸在政治上有相当影响,如英文《字林西报》、《京津泰晤士报》等。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忙于争权夺利,无形中放松了对报刊的控制。进步力量的成长,更使部分报刊成为北洋军阀的对立面,打破了一潭死水的舆论界现状。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对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副刊改革卓有成效,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1926年9月《大公报》复刊,在张季鸾主持下,很快成为最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之一。北伐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都很注重宣传,南方报刊言论活跃。但北洋军阀为了维持统治,镇压进步报刊,1926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先后遇难,北方舆论界一片沉闷。  1927年后,国民党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1936年全国报刊一千七百六十三家,小报和晚报比20年代有了较大发展,但其中不无低级无聊之类。国民党政府力图建立新闻垄断,以《中央日报》为中心,党营报刊扩展到了全国。对进步报刊则通过各种法规条例限制扼杀,其手段从禁发查封直到破坏暗杀。即便是颇著声名的资产阶级报纸《申报》,其主持人史量才也因“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的某些变化而在1934年11月遭暗杀。然而,进步报刊仍在重重压力下成长。在红军革命根据地内,报刊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左翼文艺界主办的杂志《萌芽》、《文学月刊》等此家被封,别家即出,影响颇大。“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报刊蓬勃兴起,全国不下千余种,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达到了创记录的十五万份。  抗日战争开始后,全国报刊受到很大破坏,大批报刊迁往后方出版,重庆成为战时报刊的中心。抗战初期,国民党新闻控制有所松动,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得以在国统区出版。1939年后,新闻控制再度趋紧,私营报纸只占国统区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这时,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都有了报纸。在沦陷区,日伪控制主办了一批汉奸报刊,有北平《新民报》、南京《中华日报》、《和平日报》。上海租界内则有爱国志士办的抗日报纸,最著名者为《文汇报》,虽遭日伪打击迫害,仍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报刊又曾兴盛一时。1947年国统区登记报纸一千七百八十一家,发行二百万份,达到民国时期最高峰。然而这一时期的报刊为国民党所垄断,不用说反对内战的《文汇报》等被禁,《申报》、《新闻报》亦为国民党接收,舆论界成为国民党反共的一统天下。进步报刊无法立足,不少迁往香港出版。与此同时,人民新闻事业在根据地内有了重大发展,一批大型日报先后创刊,为1949年以后中国人民报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期刊汇编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大公报啊,新青年(陈独秀创办的,名气大大的),良友(上海滩娱乐报刊)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的目录第一编 (共25册 政治(共5册) 财政经济(共9册) 军事(共5册) 教育(共2册) 外交(共2册) 文化(共2册))第二编 (共27册 附录(1—2册) 财经(1—1 O册) 外交(1册) 教育(1—2册) 政治(1—5册) 文化(1—2册) 军事(1—5册))

民国期刊汇编有哪些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的目录第一编 (共25册 政治(共5册) 财政经济(共9册) 军事(共5册) 教育(共2册) 外交(共2册) 文化(共2册))第二编 (共27册 附录(1—2册) 财经(1—1 O册) 外交(1册) 教育(1—2册) 政治(1—5册) 文化(1—2册) 军事(1—5册))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政治(1)》目录:(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宣言政纲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宣言(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关于颁行训政时期施政纲领草案的训令(1929年7月20日)(二)行政组织一、中央机构(1)国民政府组织国民政府公布。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令(1928年2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928年10月8日)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第三十七条条文(1930年3月)国民政府抄发“国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训令(1930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931年6月15日)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931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政治(2)》目录:[二]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重要决策与党内派系斗争(一)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与重要决议案一、国民党中央特别会议1.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的宁汉沪三方谈话会决议案(1927年9月)2.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宣言(1927年9月16日)3.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重要决议案(1927年9-11月)二、国民党第二届第四、五中全会1.中国国民党二届叫中全会宣言(1928年2月7日)2.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重要决议案(1928年2月)附录:(1)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记录(1927年12月一1928年2月)(2)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记录(1928年2月2-7日)3.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言……《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政治(3)》目录:(四)国民党的“民众运动”与工农学各界的斗争(一)国民党的“民运”概况一、国民党的民众团体组织原则与训练方案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制定之民众团体组织原则及系统(19281年10月)(1)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计划大纲(1928年7月9日)(10)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拟订民众团体三民主义训练纲要(1928年10月)(21)国民政府检送训政时期民众训练方案的训令(1930年8月5日)(12)国民党省市党部指导民众运动工作纲要(1932年9月8日)(45)国民党中央秘书处检送修正指导民众运动方案函(1933年2月2日)(47)二、国民党民众训练实施概况全国人民团体会员人数统计表(年9月15日)(51)国民党陆军第八十三师党部办理江西宁都县公民训练的有关文件……《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政治(4)》目录:(四)国民党防范青年学生运动概况一、颁布青年学生团体组织法与实施情况统计1.学生联合会组织条例(1928年10月16日)2.学生自治会组织大纲(1930年1月23日)3.学生团体组织原则(1930年1月23日)4.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及根本精神的指令(1930年8月21日)5.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颁布学生训练暂行纲领施行(1931年2月5日)6.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关于青年团体组织概况统计(1936年4月)二、所谓整饬学风与防范、破坏青年学生运动概况1.国民政府颁布整饬学风令(1929年2月27日)2.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关于上海特别市党部查封该市学生联合会案函件(1929年6月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政治(5)》目录:(五)民族事务(一)行政法规1.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组织法(1928年3月21日)2.修正蒙藏委员会组织法(1932年7月25日)3.蒙藏新疆回部来京展觐人员招待规则(1934年1月8日)4.边疆宗教领袖来京展觐办法(1934年1月8日)5.蒙藏回疆各地方长官及各宗教领袖人员来京觐见礼节单(1934年1月8日)6.蒙藏回疆各地方长官及各宗教领袖人员来京展觐赏赉办法(1935年1月14日)7.管理喇嘛寺庙条例(1935年12月9日)8.喇嘛奖惩办法(1936年1月10日)9.修正边疆武职人员叙授官衔暂行条例(1936年2月8日)10.边疆武职人员叙授官衔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36年2月8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馆藏历史档案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资料编辑而成的一套综合性资料汇编,汇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民国政府、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档案,从而为民国史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民国期刊汇编怎么样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伧题写报头)、《苏北日报》、《北平评论》、《北平老百姓日报》、《上海人报》等等;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  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该《汇编》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馆藏历史档案中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资料编辑而成的一套综合性资料汇编,共90册,5000馀万字,汇集了南京临时政府

关于民国时期的报纸: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  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  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崽庑幢ㄍ罚ⅰ端毡比毡ā贰ⅰ侗逼狡缆邸贰ⅰ侗逼嚼习傩杖毡ā贰ⅰ渡虾H吮ā返鹊龋?  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  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  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  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  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  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  《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  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  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  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  《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1)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编:《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高等考试试题汇刊》,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印行;(2)北平师大附中编:《二十四年度全国各大学入学试题解答》,北京出版社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印行;(3)徐咏平编著:《到大学之路》,列为《学生之友丛刊》第一种,学生之友出版社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再版;(4)王省吾主编:《大学投考指南》,新文化出版社民国三十年印行;(5)于澄编著:《大学投考指南》,上海新生书局印行,出版年不详;(6)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所编印之历届公费留英生考试试题册;(7)《清华周刊》、《北京大学日刊》等期刊。民国时期大学考试试题,特别是入学考试试题,在今天能基本比较完整地看到。不仅当时有大量公开出版发行的试题册、试题解答,各校的档案内也极有可能存有极为丰富的资料,流散於民间的恐亦不在少数。这批材料很可以作为研究民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角度,可惜今人尚没有系统地整理利用。又,“国学常识”一科,就个人浏览所及,在当时入学考试中只有少数学校考到,且皆附於国文试题之後,并无像闻先生所出试题那样全面的考察。各院校“国学常识”试题之分类汇编,可参看姚蕴、储禕:《国学试题总解》,上海东方书店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印行。此书可以稍见当时国故学教育的总体水平。由於个人兴趣所在,所搜集的仅限於国文、国史题目,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61敦煌学研究(全四册) 编著者: 孙彦 萨仁高娃等选编 精装/ 16 开/ 2620 页/ 千字 丛书名: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 出版时间: 2009-04 定价: ¥1,00 元 綜述莫高窟石室秘録羅振玉 敦煌石室真蹟録乙王仁俊 敦煌掇瑣敍目刘复 中亞細亞考古探險者斯坦因哲生 敦煌劫餘録序陳寅恪 敦煌取經記(英)斯坦因著賀昌羣譯 敦煌叢抄向達 戈壁大沙漠的秘密葮水 流沙墜簡校補賀昌羣 巴黎圖書館敦煌寫本書目序陸翔 不列顛博物院所藏中國寫本瞥記素癡 斯坦因探險敦煌石室始末(一)呂叔湘譯述 敦煌石室訪書記(法)伯希和著陸翔譯 斯坦因千佛洞取經始末記王竹書譯 金山國墜事零拾王重民 讀《敦煌石室訪書記》及《斯坦因千佛洞取經始末記》後 伊陀倫敦所見斯坦因採集之吾國西北文物傅振倫 斯坦因氏蒐集品中注明日期之漢文寫本 (英)翟理斯著任直譯 兩漢通西域路線之變遷黄文弼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與敦煌雜録》介紹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彙編》序陳寅恪 瀛外訪古劫餘録(敦煌卷子目次敍録)姜亮夫 中國西域探險報告書(法)伯希和著陸翔譯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鄭學稼 大英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卷子S五一二卷 《歸三十字母例》跋姜亮夫 建議設立敦煌藝術學院于右任 三十年來中國之敦煌學傅芸子 敦煌莫高窟現存佛洞概况之調查何正璜 敦煌石室衛聚賢 敦煌紀年董作賓 敦煌經卷在中國學術文化上之價值姜亮夫 伯希和敦煌圖録解説勞貞一 敦煌千佛洞現狀概述史岩 玉門關陽關雜考方囘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近況 敦煌紀遊徐克剛 敦煌縣南湖區(古陽關與古壽昌縣城所在地) 之地理環境王鈞衡 敦煌祕藏運英記(英)史泰英著亞珞摘譯 校經圖序何遂 敦煌藝術研究所發現六朝殘經 西征小記61在此所見到之敦煌寫經向達 敦煌石室稽古録羅福頤 敦煌千佛洞近貌蘧 敦煌石室巡禮羅寄梅 敦煌莫高窟在東方文化上之地位王子雲 古敦煌郡沿革及其遺蹟陳希夷 敦煌莫高窟二日遊賈蘭坡 新獲之敦煌漢簡夏鼐 敦煌寫本雜鈔考周一良一 從敦煌近事説到千佛洞的危機常書鴻 書目敦煌石室書目及發見之原始羅振玉 日本橘氏敦煌將來藏經目録羅振玉 倫敦博物館敦煌書目羅福萇 巴黎圖書館敦煌書目——伯希和氏《敦煌將來目録》 羅福萇譯 巴黎圖書館敦煌寫本書目 (法)伯希和編陸翔譯 敦煌寫本佛經草目(國立北平圖書館庋藏) 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録向達 瀛外訪古劫餘録敦煌卷子目次敍録姜亮夫 《敦煌寫經守殘留影》序目周廷元 國立北平圖書館現藏海外敦煌遺籍照片總目 袁同禮 唐代俗講考61附録二敦煌所出俗講文學作品目録 瀛涯敦煌韻輯總目敍録姜亮夫 語言文字 唐寫本《切韻》殘卷跋丁山 跋唐寫本《切韻》殘卷董作賓 敦煌寫本《守溫韻學》殘卷跋羅常培 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跋方國瑜 敦煌五代刻本唐《廣韻》殘葉跋方國瑜 唐宋兩系韻書體制之演變——敦煌石室存殘 五代刻本韻書跋魏建功 陸法言《切韻》以前的幾種韻書魏建功 敦煌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闕切韻》考厲鼎煃 讀故宮本王仁昫《刊謬補闕切韻》書後厲鼎煃 敦煌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跋蔣經邦 隋唐韻書的源流吳烈 隋唐韻書與《廣韻》之關係彭學選 《十韻彙編》敍例羅常培 論《切韻》系的韻書——《十韻彙編》序魏建功 敦煌舊抄《楚辭音》殘卷跋聞一多 唐鈔本韻書及印本《切韻》之斷片 (日)武内義雄著萬斯年譯 評《十韻彙編》陳志良 唐五代韻書跋陸志韋 唐寫本韻書的聲類凌大珽 論《文選音》殘卷之作者及其音反周祖謨 騫公《楚辭音》之協韻說與楚音周祖謨 王靜安先生録倫敦藏唐寫本《切韻》殘卷斠記 姜亮夫 大英博物院藏敦煌唐寫本陸法言《切韻》考 姜亮夫 敦煌唐寫本晉徐邈《毛詩音》考劉詩孫 隋唐宋韻書體式變遷略說——瀛涯敦煌 韻書輯論部第二十篇姜亮夫 普魯士圖書館諸北宋刊本《切韻》跋姜寅清 唐寫本郭璞注《爾雅》校記諫侯 五代刻本《切韻》之韻目周祖謨 跋唐寫本孫愐《唐韻》殘葉周祖謨 宗教太玄真一本際經殘卷羅振玉 无上祕要殘卷羅振玉 摩尼教殘經陈垣 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陳寅恪 大乘稻芉經隨聽疏跋陳寅恪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陈寅恪 摩尼之二宗三際論許地山 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跋陳寅恪 敦煌出土古經録未著録之比丘尼戒本繆 敦煌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跋 陳寅恪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陳寅恪 敦煌本維摩詰經問疾品演義書後陳寅恪 老子化胡說考證王維誠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許國霖 敦煌本心王投陀經及法句經跋尾陳寅恪 跋隋開皇寫本禪數雜事殘卷周一良 跋敦煌寫本法句經及法句譬喻經殘卷三種 周一良 跋老子化胡經玄歌逯欽立 經史典籍 謹案二十五等人圖(並序)羅振玉 張義潮傳羅振玉 瓜沙曹氏年表羅振玉 唐寫本《尚書舜典釋文》箋吳承仕 唐寫本《世說新書》跋尾劉盼遂 敦煌《左傳》殘卷校記越致 所謂修文殿御覽者洪業 寫本《經典釋文》殘卷書後胡玉縉 巴黎敦煌殘卷敍録(毛詩音殘卷、周易王弼注、周易 王弼注殘卷、春秋穀梁傳殘卷、禮記殘卷、論語殘 卷、爾雅注、前漢書殘卷、沙州都督府圖經、閫外 春秋、莊子殘卷、劉子新論殘卷)王重民 巴黎敦煌殘卷叙録(二)( 春秋經傳集解殘卷、春秋 後語、楚辭音、文選殘卷、鷰子賦、劉子新論、還冤 記殘卷)王重民 敦煌本《尚書》六跋王重民 敦煌本《東臯子集》殘卷跋王重民 唐寫殘本《尚書釋文》攷證龔道耕 唐寫本隸古定《尚書》殘卷跋徐仁甫 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羅振玉輯)容媛 敦煌唐寫本《尚書釋文》殘卷跋潘重規 唐寫本《經典釋文》殘卷四種跋羅常培 敦煌寫本唐天寶官品令考釋金毓黻 燉煌《老子》卷子之時代背景唐文播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本綜考唐文播 敦煌新出寫本《毛詩》《孝經》合考蘇瑩輝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斠記唐文播 跋唐寫本《世說新書》殘卷王利器 巴黎所藏敦煌寫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證 唐文播 敦煌《老子》寫卷《係師定河上真人章句》考 唐文播 倫敦所見敦煌羣書敍録:《禮記音》王重民 倫敦所見敦煌殘卷敍録:《毛詩傳箋》殘卷 王重民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叙録唐文播 敦煌祕籍留真新編的研究許壽裳 敦煌本《孝經義疏》跋王利器 敦煌本《說苑》跋王利器 敦煌本《二十五等人圖》跋王利器 白衣天子試釋唐長孺 文學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詩及通俗小説 靜庵韋莊的《秦婦吟》王國維 唐寫本《文心雕龍》殘卷校記趙萬里 有相夫人生天因緣曲跋陳寅恪 韋莊《秦婦吟》嘉爾司寫定本 Lionel Giles著明石鈔譯 唐寫本《明妃傳》殘卷跋容肇祖 對於敦煌發現佛曲的疑點徐嘉瑞 須達起精舍因緣曲跋陳寅恪 論唐代佛曲覺明 敦煌的俗文學鄭振鐸 韋莊《秦婦吟》箋郝立權 韓憑故事錢南揚 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陳寅恪 詞調的來歷與佛教經唱霍世休 唐代俗講考向達 敦煌本《捉季布傳文》王重民 敦煌寫本《張義潮變文》跋孫楷第 讀《秦婦吟》陈寅恪 敦煌本《王陵變文》王重民校録 敦煌卷季布罵陣詞文考釋吴世昌 敦煌寫本《張淮深變文》跋孫楷第 唐代俗講所給予近代戲曲之影響佟晶心 敦煌本《董永變文》跋王重民 評《秦婦吟》周千蕊 《秦婦吟校箋》一卷(陳寅恪著) 金荃玉屑——讀詞雜記趙叔雍 唐寫文選五臣注本殘卷跋張壽林 疚齋詞論61敦煌舞譜釋詞冒廣生 唐代的民間佛教文學——詩歌梅若 唐代的民間佛教文學——變文梅若 五更調的演變——從敦煌的歎五更到明代 的閙五更傅芸子 敦煌俗文學之發見及其展開傅芸子 關於破魔變文——倫敦足本之發見傅芸子 醜女緣起與賢愚經金剛品傅芸子 敦煌唐詞校釋唐圭璋 《秦婦吟》本事徐嘉瑞 俗講新考傅芸子 敦煌石室所見董永董仲歌與紅河上游擺夷 所傳借錢葬父故事邢慶蘭 跋敦煌寫本《海中有神龜》周一良 講唱文學的遠祖——《八相變文》及其他 徐調孚 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演變陳志良 敦煌本《王陵變文》跋王重民 《秦婦吟》校勘續記劉修業 說五更轉王重民 說十二月王重民 討論誌公十二時的三封信周一良胡適 説十二時王重民 藝術敦煌佛教藝術的系統賀昌羣 唐代式壁畫考略滕固 敦煌的佛教美術震雷 敦煌壁畫的作風——和我底一點感想關山月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所見到的佛教藝術之系統 陳覺玄 偉大的敦煌藝術——中國西域探險記片斷 (法)伯希和 敦煌藝術論略傅振倫 敦煌藝術與今後中國文化建設常書鴻 藏在國外的敦煌美術品蘧 敦煌石室的狀況與其藝術勞貞一 敦煌石室畫像題識(史岩著)容媛 介紹敦煌石窟圖案漆藝呂斯百 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宗白華 敦煌藝術白永 《敦煌石室畫像題識》書評史岩 社會經濟 唐寫本公牘契約考孫毓修 千五百年前之敦煌戶口冊與中國史籍上戶口 數之比率(英)齊爾士著王庸譯 敦煌戶籍殘簡考(日)玉井是博著萬斯年譯 隋唐之均田曾了若 唐代管理水流的法令陶希聖 唐戶籍簿叢輯陶希聖 科技敦煌石室《算書》李儼 伯希和先生關於敦煌建築的一封信梁思成 敦煌石室算經一卷並序李儼 敦煌石室古本草之考察朱中翰 敦煌本曆日之研究王重民 敦煌石室立成算經李儼 敦煌寫本唐大順元年殘曆考董作賓 敦煌本大“曆序”跋嚴敦傑

关于民国时期的报纸: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  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  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崽庑幢ㄍ罚ⅰ端毡比毡ā贰ⅰ侗逼狡缆邸贰ⅰ侗逼嚼习傩杖毡ā贰ⅰ渡虾H吮ā返鹊龋?  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  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  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  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  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  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  《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  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  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  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  《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