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求是杂志历任社长

发布时间:

求是杂志历任社长

《求是》杂志社秘书长 刘彦华

正局

是司局级,人民日报的子刊总编一般是司局级

怎样写好人民日报民生周刊 文章 多了解百姓想什么,深入基层,走入广大职工 多查查资料然后最好找些联系民计民生的话题其中的关键数据要硬最好 与

求是杂志历任社长副社长总编副总编

目前的原因仍未可知,有人是觉得他生活压力太大了,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今人都已经去世了,希望他能够得到安息。

《求是》杂志社刘彦华担任杂志社秘书长,级别为正厅级,相当于副省长或市长级别。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

《求是》杂志社刘彦华担任杂志社秘书长,级别为副厅级。《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

求是杂志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求是理论网编辑部、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

红旗杂志社历任社长是谁

郑季翘(1912—1984),五台县沟南村人。1932年在太原加入了社会科 学家联盟,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35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和1936年2月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北方局的部署,和大批“民先”队员爱国学生一道,转移到太原奔赴前线,参加华北抗战。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干事、组织部科长、干训队政治主任、晋绥边区办事处主任,晋察冀边区救国报社社长、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晋察冀中央局研究室研究员、北平解放三日刊编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西省大同市委宣传部长,察哈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红旗》杂志社编缉常委。吉林省委候补书记、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共吉林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郑季翘是中国共产党第入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郑季翘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在学生时代,却热切地追求革命真理。先后加入“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党直接领导的进步群众组织,编辑《清华周刊》、《台风》等进步刊物,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战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期间,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战、宣传和政策研究等多种工作,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全部精力。建国以后,他长期担负理论宣传统战的领导工作,在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方面成绩显著。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亲自撰写了一些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文章,受到文艺界、理论界的重视。十年动乱期间,郑季翘同志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吉林省的帮派势力作了针锋相对的抵制和斗争,受到“四人帮”的打击。他在粉碎“四人帮”后,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担任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期间,带病坚持工作,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4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祁念曾1963年至1968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

据2010年5月唐人街中国艺术家俱乐部二周年庆典大会对外公布的执行委员会主席:张辉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王炜杨延文于魁智刘戈赵忠祥邰丽华胡宝利于丹王楠秘书长:杨澜常务副秘书长:张尚敏执委会主席特约事务顾问组成员:冯远刘大为李荣海张海赵长青王仲胡博毕建勋杜觉民张忠义

胡绳(1918年1月11日-2000年11月5日),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安徽歙县,籍贯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3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7年后,历任武汉《全民周刊》等刊物编辑,《鄂北日报》社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生活书店编辑,《读书月报》主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香港任《大众生活》编辑。1942年后,在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1946年后,任中共上海市工委文委委员,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1975年后,先在国务院研究室及毛泽东选集工作小组工作,后任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0年11月5日8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著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童稚集》、《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理性与自由》、《历史和现实》、《枣下论丛》、《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出版有《胡绳文集》、《胡绳全书》。

环球杂志社历任社长是谁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以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据《科学》前主编周国臻介绍,在创刊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举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评价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科学人》却比较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科学人》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科学美国人》终止了与《科学》的版权合作。在2005年10月5日出版的第10期《科学》扉页上,刊登出一则公告:宣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与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出版公司的版权合同已于2005年8月31日到期,美方提出停止合作,2005年第10期为该刊最后一期。 《科学》停刊后,《环球科学》现任社长陈宗周与《科学美国人》建立了联系,并取得了新的中文版版权,于2006年1月正式创办了《环球科学》。陈宗周对科普有很深的情结,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搞科学普及一定要记住“深入不容易,浅出更难”。陈宗周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应办成中国品牌的高品质科普刊物,应强调其普及性和高品质,不应定位于“高端刊物”。对《环球科学》的前景,他充满信心。陈宗周分析,《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之初,中美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一份面向大众的科普刊物对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高端刊物;最初接触《科学美国人》的人,很多是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科技精英,他们往往是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科普刊物,由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著名学者并继续阅读该刊,因而给人错误印象,仿佛这本刊物只能供专家学者阅读,在中国,它人为地被“高端化”了。但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科普杂志不应该再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似的高端刊物了。毕竟,高品质的科普刊物和高端科普刊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环球科学》2006年1月创刊后,在经营上确实远胜当年的《科学》,发行量节节攀升,2012年每期的发行量在中国科普杂志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2011年第1期开始,《环球科学》另一个科学期刊巨头《自然》(nature)杂志达成了版权协议,开始翻译出版《自然》杂志中的精彩文章,这是Nature首次与中国内地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除了《自然》杂志,自然出版集团还拥有《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等一系列子刊,以及80余种对应着某一科技领域的期刊,这些杂志中的任何一本在科学界都是声名显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Nature背后的强大实力,以及这本杂志所代表的丰富科学资源。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球科学》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读者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关注科学前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二是《环球科学》本身就一直在与《科学美国人》进行版权合作。从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4年内,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量,《环球科学》都已成长为科学类杂志中的翘楚,这充分说明了环球科学杂志社在运营上的成功以及版权合作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北京环球杂志在新华社,是新华社办的一个世界性刊物。宣武门内。

地球杂志社历任社长

执行主编是姚鹏飞

刘江,《时尚》杂志社创办人、时尚传媒集团总裁。1993年,刘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高档生活消费杂志——《时尚》杂志,开创了中国高端时尚杂志的先河。20年来,带领《时尚》杂志发展成为拥有17本高档期刊,业务涵盖期刊编辑、图书策划、网络传媒、广告、印刷、发行、数字出版、电视电台制作等多项领域的跨媒体多平台的传媒集团,并在上海和广州设立广告、发行分公司、办事处。在与国外版权方的合作中,刘江先生始终坚持“时尚拥有终审权”的合作原则,凭借“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的办刊理念,与包括美国赫斯特传媒集团、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罗黛尔出版集团、科特科传媒集团,以及英国鲍尔集团在内的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强强联手,采取版权合作的形式,把国际前卫、新鲜的流行资讯和国内时尚采编的智慧精华融汇一体,使时尚旗下系列刊物既引领潮流,又贴近生活。时尚传媒集团旗下现拥有17本高档期刊,包括《时尚COSMOPOLITAN》、《时尚先生》、《时尚家居》、《时尚健康》、《时尚健康》(男士版)、《时尚旅游》、《时尚芭莎》、《华夏地理》、《时尚生活》、《时尚时间》、《座驾》、《男人装》、《时尚新娘》、《时尚芭莎》(男士版)、《罗博报告》、《芭莎珠宝》、《芭莎艺术》,以及《奥迪杂志》、《车道》等定制刊物。多年以来,刘江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仍然坚持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刊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他于2000年开创性地引入出版人制的管理模式,取代当时国内普遍的“社长负责制”或“总编辑负责制”,把杂志社、广告公司、发行公司、制版公司、印刷厂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授予每本杂志的出版人全面负责权,更好地整合人才、资金和渠道资源,更清晰地把握品牌定位。2001年,时尚首创省级代理商制度,促进了全国发行网络的结构化和集约化,完成了渠道管理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质的飞跃。此外,刘江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专业、系统的杂志营销体系,包含活动策划、促销推广、媒体宣传和视觉设计等职能,使时尚传媒集团迅速成为中国传媒最擅长市场营销的企业之一。而由他推行的四轮驱动的运营模式和“葡萄理论”的品牌化发展模式是推动中国期刊传媒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理论,深刻影响了众多中国传媒人。刘江一直强调“创新是时尚的DNA”,坚持创新理念,使时尚传媒集团19年来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和突破。2003年,刘江支持和倡导设立3国际男人节,呼唤关爱男性,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2006年,时尚推出第一本针对中国时尚的专业研究报告——《CUTI·2006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市场预测和潮流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研究体系和详实的量化依据;2008年,时尚集团在业内推出自主设计的字体“时尚中黑简体”,在时尚界、出版界开创了企业涉足字体设计的先河;2008年,电影《时尚先生》成为时尚首次与电影的跨界合作,他所创造的由一本杂志全程参与一部电影的策划、制作、宣传、发行各个环节的全新运营模式,给中国期刊市场和电影市场带来了有益的探索和启迪;2010年,时尚传媒集团开创了一系列业内领先的合作,包括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新款智能手机——TRENDS MOTO ME511时尚手机;与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合作,跨界打造了颇受欢迎的音乐剧“三个橘子的爱情”;旗下刊物《芭莎男士》出版了中国第一本3D杂志;《时尚先生》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电子封面杂志;《时尚COSMO》出品了第二部时尚电影《摇摆de婚约》;与北京电视台强强联合,打造极具权威性的时尚大典;举办时尚全产业链参与的“时尚运动会”等等。2010年,刘江提出了全媒体的发展战略,建立集团全媒体事业部,打造时尚数字媒体平台,将原有杂志内容碎片化,实现二次乃至N次应用。在原有的互联网和手机报业务的基础上,时尚还推出了系列期刊的IPAD产品,刚上市就在各大排行榜中取得领先地位。《时尚》IPAD版本,已获得第五届亚洲出版大赛(Asian Publishing Award,APA)“平板电脑平台的最佳应用”类别的优秀奖。未来五年,时尚的数字媒体业务将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新的盈利点。同年,成立了时尚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在电视传媒领域进行业务拓展,专注于搭建高品质的时尚视听内容资源整合运营综合平台。目前制作的多档时尚节目《时尚健康》、《时尚旅游》、《时尚家居》、《挑战名人墙》等先后在国内主流卫视的晚间黄金与次黄金时段播出。2011年,时尚传媒集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全国第一档时尚广播节目《时尚知道》,每周一至周五在文艺之声18:00-19:00和都市之声21:00-22:00播出。《时尚知道》依托于时尚传媒集团旗下强大的内容资源,涉及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听众提供新鲜全面的时尚信息与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打造时尚传媒集团杂志有声载体,致力于成为中国首家时尚声音内容供应商。同时,时尚还将建立时尚研究院、设立时尚博物馆,开发时尚梦工厂,打造时尚产业链,实现“让时尚无处不在”的目标。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刘江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时尚传媒集团旗下各刊在参与业内和社会慈善等各方面的活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前瞻性。《时尚芭莎》杂志社自2003年起,连续十年成功举办“BAZAAR明星慈善夜”,这是国内首家由一本杂志主动发起的慈善活动。2007年成为第一个向国家民政部提出“中国慈善日”申报的平面媒体,并获得民政部颁发的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至今捐款总额超亿元。《时尚健康》(女士)杂志自2003年起连续十年举办粉红丝带——防治乳腺癌活动,关爱女性、关注健康。此外,时尚传媒集团还进行了一系列公益事业:捐建希望小学、非典期间刊登公益广告、长安街认养绿地、支持环保认养古树、向印尼海啸灾区,南方雪灾地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灾区等捐款……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2009年底,时尚传媒集团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份CSR报告是国内期刊行业自觉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梳理、汇报与请求公众监督的一个突破性事件。时尚传媒集团相信,唯有实现了价值链伙伴、社会文化、社区利益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时尚传媒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传媒集团,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的发展愿景。刘江先生多年来还一直坚持不懈地为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发展、推广和走向世界提供平台。时尚传媒集团不但催生和成就了中国第一代时尚摄影师、化妆师和造型师等,还极大地凸显了“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的可见度。时尚是一个年轻、开放、多元化的企业。多年来,刘江一直坚守“以员工为宝”的管理之道,不仅为员工打造美丽舒适的硬件条件,还为员工充分展现个性美的空间和机会。此外,时尚还在北大、清华等全国多所高等学府设立时尚奖学金。目前,国内主流时尚类媒体的主创人员中,超过60%的人才来自时尚,被誉为中国时尚类期刊人才的“黄埔军校”。在媒体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刘江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时尚品牌价值,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把时尚发展成国际领军的传媒集团,将品牌媒体的核心价值延伸到跨媒体跨产业的价值链上,打造出崭新的时尚传媒新纪元。

主编是:刘随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