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5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5000字开头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对中国的外贸经济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连年保持着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使我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存在着各种影响,外贸经济也不例外,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总额及其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赢利状况,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更平衡的发展。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就2004一年,我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影响 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5%。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当然,对于出口依存度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汇改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向均衡方向发展。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并非如此,2005年我国不但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18% ,进出口总额达14 2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 ,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 019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四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和),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消息称,2006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 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6%。这是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单月进口增速连续第7个月超过20%,部分月份接近或超过25%,远远超出去年全年6%的进口增速。同时,单月出口增速也连续两个月再次回升到20%以上,部分月份还接近或超过了30%。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的贸易量不但没出现贸易顺差减少的现象,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我国的贸易现状与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存在着许多别国所不具备的各种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⑴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是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作出巨大贡献。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在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本币保持升值态势,将会使“进料”的成本减少。由于进料加工的产品均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出口竞争力并不会因本币升值而受到过大冲击。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其利润。比如,对于那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如鞋类、纺织品企业,人民币升值不见得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元收入。 ⑵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长期保持出口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因为出口价格的上涨而被完全取消,因此出口价格的上涨并不会使出口下降。中国目前国内的平均工资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1/5,香港的1/10,新加坡的1/10。据郭树清分析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3%,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才相当于美国的6%。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高于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很难抵消这种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对我国贸易顺差贡献较大,就2005年而言,WTO成员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是该年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如果幅度不是很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 ⑶各种优惠措施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的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是刺激出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出口退税这项有利措施,2004年1月份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在汇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200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将近十年没有发生的贸易逆差。所以,虽然人民币发生了升值,出口价格相对来说比以前增长了很多,但是国家对出口企业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使企业降低价格,以达到与升值前相同的兑换价格,使企业的出口总量不受影响,甚至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增加出口总量。 ⑷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出口继续增加的制度保证 我国外贸顺差虽然保持多年,但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许多出口企业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入2003年以来,出口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 4亿美元,增长4%,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4%;进口2 1亿美元,增长7%,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8%。人民币升值以后,虽然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会减少,但通过企业整体策略的调整,整体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对于我国整个外贸经济也是如此,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可以通过其他产业进行弥补,以使我国的总出口量保持不变。 总之,人民币汇率升值既存在着对我国外贸有利的影响,也存在着对我国外贸不利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外贸的顺差额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升值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中国的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对外贸易论文3000字开头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过去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要素禀赋所制约,现在科技优势足以减轻甚至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至同一行业内的各个部门或同一企业内的各个分厂、车间和工艺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实现最优配置。产业内贸易便是上述这种分工的表现形式,这种贸易6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从而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也得到了反映。1975年格鲁伯尔和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的论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提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产业内贸易就是一国同时既出口又进口某一同类产品,所谓同类产品则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分63个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233个组(Group),组以下再分为786个小组(Subgroup),小组以下分为2000个基本项目(Item)。这就是说属于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但也有人采用较为宽松的划分标准,即以同一“部”的产品作同类产品。他们提出的计算公式如下: (Z[,i]+M[,i])-|Z[,i]-M[,i]| B[,i]=—————————————————×100 (Z[,i]+M[,i])上式也可写作 |Z[,i]-M[,i]| B[,i]=(1- ————————————)×100 (Z[,i]+M[,i])在上式中,B[,i]便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之G-L指数,在0-100间变动,愈趋向于10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愈高。i指产业,Z指出口额,M指进口额。他们和其他西方学者的研究都表明:(1)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据经合组织的材料,1991年6个西欧国家的制造业中有60%以上是产业内贸易,另外6个西欧国家这一比重为50%~60%。(2)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远高于初级产品,最高的当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化学工业,科技密集度愈高的部门,其产业内贸易的倾向也愈大。(3)一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根据上述,我们可将世界G-L指数当作反映全球化的生产指标,因为G-L指数愈大,说明各国在生产专业化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愈高。产业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有同一产品不同档次、品质或仅仅是型号、规模不同的专业化,例如大量出口若干品牌的汽车,同时又大量进口另一些品牌的汽车。还有零部件或工艺流程的专业化,由各有关企业参加协作来完成最终产品。我国的加工贸易可说属于后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而又出口来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加工贸易出口额还只有56亿美元,在我国全部出口中也仅占18%,而一般贸易的比重则高达82%,但到1995年其金额增至740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12倍之多,比重也上升为50%,开始超过一般贸易;到1996年加工贸易金额增至7亿美元,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将近18倍,比重约占57%。加工贸易在外资企业出口中的比重更高,而外资企业目前在我国全部出口中已占45%,其增长势头之强劲远胜于国有企业。因此可以说近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地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就业规模,据广东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还带动了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某些制造业部门的成长,有的可说是从零开始的,例如,家用电器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超过初级产品,这是与加工贸易的发展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加工贸易确实为我们参与并利用产业内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加工贸易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和矛盾,这主要与对外贸易中的双重机制有关。为了扶持加工贸易,对其所需的中间品免征进口税,同时各地区还有自己的优惠措施,于是就在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以外,又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平行的加工贸易的促进机制,从而引发了以下矛盾: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主要在于出口退税,实现零税出口,而加工贸易的出口只有在国内创造价值部分才给予退税,从原则上说,二者都是合理的,可以并行不悖。但当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不能全部到位时,有的企业就会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特别是那些需用高关税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企业,将改做加工贸易,减少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这样就影响了国家的关税收入。如果加工过程集中在出口加工区或保税区进行,海关就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并无地域限制,从沿海到内陆,可谓星罗棋布,确实不易监管。再加外贸企业有经营权而缺乏加工能力,生产企业有加工能力而没有经营权,工贸脱节,漏洞不少,以致不法之徒有隙可乘,将保税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品在国内倒卖以谋取厚利。例如,1997年海关查获的走私大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金额是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行的。必须指出,以上的矛盾不是由加工贸易这个利用国际分工的形式本身所产生的,对于两种平行机制只要不断协调,统筹兼顾,使之保持恰当的平衡,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对于走私,中央已下定决心,全面进行打击,同时1997年银行建立了加工贸易台帐制度,海关和外汇管理局也进一步加强了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核销措施。因此,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的非法活动正在受到遏制。当前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户供应或自行从海外进口,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又通过客户所掌握的销售渠道进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只是发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收取有限的工缴费,而要创收更多的外汇,就只有大进大出。为了进一步利用产业内分工的潜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须加快加工贸易的升级,其关键是抓好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国产成份取代外来的中间品,使产品的国际价值链中有更多的环节转移到国内,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增加创汇,也能扩大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使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发生更大的拉动作用。回顾70年代初期和末期的两次能源危机,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一系列产业向外进行梯度转移,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大陆移植。我国的加工贸易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兴起的,其中较成功的便是家用电器,从加工组装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并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上出现了新的机遇,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我国的加工贸易就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国际贸易论文5000字开头

说明好要求,可以帮你

国际贸易实习报告  在XXXXX的实习报告  我于X年XX日至X月X日在X进行实习,该公司是以冶金和化工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公司,主要产销国是北美的美国、东南亚地区、欧洲的英国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该公司有业务部和单证部,财务部组成了贸易主体,我就是在其中业务部门进行实习,我们公司业务部主要负责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出口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基本的贸易业务知识,学会了电脑制作外贸销售合同,以及按信用证和T/T要求制作装运及收汇单据,熟悉了通过电子邮件、MSN 、雅虎通与客户进行联系交流和业务人员按工厂要求对外报价,了解了专业外贸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由于今年受到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对商业的影响尤其是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是以冶金和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所以对冶金和化工产品要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就对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进行了学习,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名称主要用英语来表示,如:Ferro silicon, Ferro manganese, Ferro chrome, Silicon manganese, Silicon Metal, Electrolytic manganese flake, Manganese Metal lump, Calcium silicon, Calcium carbide等,了解了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成分和规格,因为在贸易中产品的成分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是一项重要依据,不光要了解产品的学名,还要了解产品的代号,因为合同中往往出现的是冶金和化工产品的代号,同时各种产品的规格也一样重要,因为客户一般都是要先看样品的,在寄送样品之前一定要有符合其要求规格的产品给其看,这样才能进行下面的交易协商的步骤。所以对冶金和化工产品的熟悉程度,是检查一个外贸业务员是否符合要求的基本指标。可以说,我们公司的所有贸易都是建立在对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熟悉程度之上的。  通过几天的学习,把公司要出口的主要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名称、英文名称、成分、用途等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就开始做基本的业务了。首先是通过整理客户资料,把有用的资料筛选出来,通过把有用的外国客户的公司名称、联系人、电子邮箱等收集好后,就开始通过写电子邮件发送希望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通过邮件、MSN、雅虎通等方式与国外的客户进行沟通。这时主要通过英语进行交流,对英语的要求很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英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邮件、书信等。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展开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习中要求我们加强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通过与国外客户的交流,确定基本的订单意向,通常在客户下订单之前会给我们业务部相关的order/inquiry,主要针对产品的物理性及化学性,价格及价格条款进行初步确认。目前,由于贸易国际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影响,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买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货比三家的原始状态上。因此,客户询盘往往是几个循环才能达到最终共识。而在这期间,业务员通常是面对很多客户询盘,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作为一个业务员如何筛选何为目标客户,何为流动客户,以达到优化业务,能否和客户以后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就显得的至关重要了。经过反复洽谈后,得到客户确认的OFFICAL ORER/PURCHSE。接到客户订单,说明开始进入实际的业务操作领域。可以签订对外贸易合同了,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和客户的谈判确定具体的合同细节,如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收汇(付款方式)、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尤其像我们出口冶金和化工产品的企业而言就更重要了,每次出口的交易量都在100吨左右,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我们还要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以冶金和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为基础,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的一个考验。  另外,通过与国外客户确定订单之后,就要处理好订单签订以后的生产、检查货物、租船订舱、装运、报检通关等工作,做好海运提单、装箱单、商检证、保险单、发票、产品质量证明书等一系列与国际贸易流程有关的单据。之前,这些单据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有学习过,但是,我们都觉得书上讲的东西理论性太强,实践中一定用不到。但当真正看过这些单据后,才发现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此时我们看到的、用到的、正是书上所讲、我们所学的。这些单据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让我们对如何填写这类单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所以我们要想做好外贸工作必须处理好外贸方面的各种关系。  在此次的外贸业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觉到了要想做好外贸工作,必须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学习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根据“学以至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这样我们在做国际业务时就能减少麻烦,能更顺利的完成订单。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客户的交往方面。对于一个成功的业务员来说,先和客户当朋友再谈生意。开始的一段时间我都主动在MSN里以及网上和客户打招呼问好,后来慢慢的我的客户都会开始主动跟我打招呼。有时还会有客户主动打电话过来问候聊天,这样就增进了我与客户之间的交谈及友谊,让客户对我有个好的印象,对业务员来说,这些客户资源是日后最大的潜在力。棘手的客户是业务员最好的老师。客户的抱怨应当被视为神圣的语言,任何批评意见都应当乐于接受。正确处理客户的抱怨:一、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二、增加客户认牌购买倾向,三、丰厚的利润。成交并非是销售工作的结束,而是下次销售活动的开始。销售工作不会有完结篇,它只会一再“从头开始”。成功的人是那些从失败上汲取教训,而不为失败所吓倒的人,有一点身为业务员都不可忘记的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教训,远比从成功中获得的经验更容易牢记在心。不能命中靶子决不归咎于靶子。买卖不成也决不是客户的过错。问一问任何一个专业业务员成功的秘诀,他一定回答:坚持到底。世界上什么也不能代替执着。天分不能——有天分但一事无成的人到处都是:聪明不能——人们对一贫如洗的聪明人司空见惯,教育不能——世界上有教养但到处碰壁的人多的是。唯有执着和决心才是最重要的。记住:最先亮的灯最先灭。不要做一日之星。执着才能长久。一个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又穷又苦,那并不是那个人以前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什么都没有做。业务员一定要有强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被客户无理轰骂,无理挂掉电话是常有的事情。有次和一客户明明一直谈的好好的,突然就来一句,那就不要谈了,对方就下线了。但是下次再和他谈时,一样要记住保持满脸笑容,声音愉快,好像上次不愉快的事情根本没发生一样。要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也许他就是在考验你,所以要想做好业务员,尤其是像外贸业务员,我们根本见不到客户,更要细心谨慎。  在此次实习中,也使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作用。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随时处于一个团队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习,与我们这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协作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了团队精神,我们将是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也就完成不了订单,业务量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不仅从个人能力,业务知识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相信,有了这一次实习的经历,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都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相信,此次实习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以后在工作中更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做好外贸业务。  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待了十几年,一夕之间身份由学生变成了社会人,刚开始真的很难适应,所有的角色和职责都转变了,出来工作,不再有人告诉你,什么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没有老师在旁教你错误如何改正,一旦犯了,就要去承担,这就是社会人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我觉得纵然有再多的无奈,也要学着去适应去克服。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工作,让我能够对外贸业务有初步的了解,很庆幸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客户,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外贸看中的还是经验,经验的累积对以后是一笔丰富的财富。虽然开始很辛苦,但是前景很好。实习中同事和经理的对我的帮助很大,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如何做好业务,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学的还很多,我希望能够走好每一步。  在我的实习期中,有开心也有难过的时候,有难忘的事情,也有碰到困难问题的时候,这一切我都一直努力地去克服,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相信,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而我在未来的人生和工作道路上了,我会更加努力用心的走下去!  XXXXXXX  XXXXXXX希望采纳

国贸方面,最近有很多比较热门的问题,可以研究下。。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5000字

好。z好喔。。帮你。。是的额。 给你。。那行呵。

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求采纳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对中国的外贸经济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连年保持着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使我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存在着各种影响,外贸经济也不例外,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总额及其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赢利状况,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更平衡的发展。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就2004一年,我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影响 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5%。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当然,对于出口依存度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汇改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向均衡方向发展。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并非如此,2005年我国不但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18% ,进出口总额达14 2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 ,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 019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四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和),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消息称,2006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 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6%。这是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单月进口增速连续第7个月超过20%,部分月份接近或超过25%,远远超出去年全年6%的进口增速。同时,单月出口增速也连续两个月再次回升到20%以上,部分月份还接近或超过了30%。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的贸易量不但没出现贸易顺差减少的现象,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我国的贸易现状与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存在着许多别国所不具备的各种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⑴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是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作出巨大贡献。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在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本币保持升值态势,将会使“进料”的成本减少。由于进料加工的产品均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出口竞争力并不会因本币升值而受到过大冲击。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其利润。比如,对于那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如鞋类、纺织品企业,人民币升值不见得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元收入。 ⑵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长期保持出口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因为出口价格的上涨而被完全取消,因此出口价格的上涨并不会使出口下降。中国目前国内的平均工资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1/5,香港的1/10,新加坡的1/10。据郭树清分析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3%,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才相当于美国的6%。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高于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很难抵消这种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对我国贸易顺差贡献较大,就2005年而言,WTO成员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是该年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如果幅度不是很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 ⑶各种优惠措施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的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是刺激出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出口退税这项有利措施,2004年1月份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在汇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200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将近十年没有发生的贸易逆差。所以,虽然人民币发生了升值,出口价格相对来说比以前增长了很多,但是国家对出口企业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使企业降低价格,以达到与升值前相同的兑换价格,使企业的出口总量不受影响,甚至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增加出口总量。 ⑷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出口继续增加的制度保证 我国外贸顺差虽然保持多年,但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许多出口企业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入2003年以来,出口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 4亿美元,增长4%,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4%;进口2 1亿美元,增长7%,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8%。人民币升值以后,虽然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会减少,但通过企业整体策略的调整,整体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对于我国整个外贸经济也是如此,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可以通过其他产业进行弥补,以使我国的总出口量保持不变。 总之,人民币汇率升值既存在着对我国外贸有利的影响,也存在着对我国外贸不利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外贸的顺差额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升值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中国的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800字开头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