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查询

发布时间:

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查询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1950年4月,皖北行署决定筹办“皖北滁州师范学校”。9月,新创办的滁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首次招生计划100人。开办中师班、初师班,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两次参加各类招工考试、参军入伍,到1953年首届学生毕业时,剩下56人。1951年暑期,学校迁至定远炉桥办学,开设了师资轮训班,招收了一个初师班、两个中师班。1952年初,学校回迁到滁县园艺场处(今滁州学院北校区)办学;皖北区滁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校。“文革”期间,1966年到1969年三年停止招生。从1970年秋始,恢复招生,连续招收两届一年制师范类速成班学生。1973年开始恢复考试入学,学制两年。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978-967-5733-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8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

晕,学报一般不对外发售,基本不接稿即使想发表也要交版面费。除非你的稿子是专家级的

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8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1950年4月,皖北行署决定筹办“皖北滁州师范学校”。9月,新创办的滁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首次招生计划100人。开办中师班、初师班,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两次参加各类招工考试、参军入伍,到1953年首届学生毕业时,剩下56人。1951年暑期,学校迁至定远炉桥办学,开设了师资轮训班,招收了一个初师班、两个中师班。1952年初,学校回迁到滁县园艺场处(今滁州学院北校区)办学;皖北区滁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校。“文革”期间,1966年到1969年三年停止招生。从1970年秋始,恢复招生,连续招收两届一年制师范类速成班学生。1973年开始恢复考试入学,学制两年。

简介: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8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注册资本:23879万人民币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滁州学院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多少

该学报编辑部邮箱:

打114查询一下,或者听114告诉你总机,然后你直接打总机问,估计总机应该有值班的会告诉你号码的

想投稿可以直接投到稿件箱啊~~我大1的时候就天天从稿件箱拿稿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40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大学学报(社科)40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6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0景德镇高专学报70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45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60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50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40孝感学院学报(社科)60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70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70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社科)6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40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70长春理工大学学报90邢台学院学报70滁州学院学报40安阳师范学院学报40咸宁学院学报70琼州学院学报50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鸡西大学学报70绥化学院学报70新乡学院学报60贺州学院学报40牡丹江大学学报60西昌学院学报(社科)60辽宁师专学报(社科)70新余学院学报45焦作大学学报45宿州学院学报40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50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70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科)45辽宁科技学院学报40长江大学(社科)90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40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50许昌学院学报40凯里学院学报50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电话号码

滁州学院老校区绿化比较好但是教学楼比较老在琅琊山脚下!新校区还好啦艺术系在老校区!

你什么联系方式也没留,我怎么传给你材料啊?下面给你列了几个题录和文摘,你选几个匹配度高的,我把全文传给你。联系QQ:569613081或E-mail:1/51【题 名】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相位个数的优化设计【作 者】尹丽子 张苏梅【机 构】济南大学数理学院,济南250022【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37-39【ISSN号】1001-4748【C N 号】37-1166【馆藏号】94155X【关键词】相位优化 圆色数 五交叉路口【分类号】O224【文 摘】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常见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确定这些图的圆色数.2/51【题 名】基于PLC的交通灯智能控制【作 者】洪清辉 何燕阳【机 构】漳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66-70【ISSN号】1008-7826【C N 号】35-1223【馆藏号】98247A【关键词】智能交通 车流量 PLC控制【分类号】TP273【文 摘】本文运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并实现智能控制,即采用电感式传感器来探测车辆的通过,然后用PLC内高速计数器对车辆数量进行计数,运用一定的智能控制原则,PLC就能依据车流量的情况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长度以提高交通控制效率、缓解交通拥挤、达到最优控制3/51【题 名】PLC控制十字交通灯的设计【作 者】张力胜【机 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刊 名】矿业科学技术2005,33(2)-4-8【ISSN号】【C N 号】【馆藏号】94771A【关键词】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梯形图 指令 顺序功能图 交通灯 PLC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 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 工业自动化【分类号】TM61 TU857【文 摘】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日苴完善,加上小型化、价格低、可靠性高,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4/51【题 名】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作 者】任中民【机 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刊 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3)-54-55【ISSN号】1008-3812【C N 号】21-1397【馆藏号】90077X【关键词】交通灯 数字控制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 触发器 译码【分类号】TM2【文 摘】本文分析了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5/51【题 名】基于DEA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谢海鸿 李萍 林德斌【机 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8-10,46【ISSN号】1008-0171【C N 号】44-5033【馆藏号】90032A【关键词】FPGA EDA VHDL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分类号】U51【文 摘】本文介绍一种适合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EDA软件MAX+PLUSⅡ,阐述使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交通信号灯自动定时控制系统的过程本设计在GW48-CK实验箱上进行了下载,验证了整个设计的正确性6/51【题 名】交通信号灯PLC控制【作 者】殷兴光【机 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2【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34-134【ISSN号】【C N 号】【馆藏号】81948A【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信号灯 PLC 日本松下公司 自动控制 软件编程 硬件设计 控制过程 系统调试【分类号】TP273 TM61【文 摘】本文采用日本松下公司FPO系列C16T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过程具体完成了PLC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并通过系统调试,达到交通灯自动控制的目的7/51【题 名】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及优化设计【作 者】陈传明[1] 张铃[2] 赵姝[1] 张媛[1] 万忠[1]【机 构】[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刊 名】微机发展2005,15(3)-4-6,75【ISSN号】1005-3751【C N 号】61-1204【馆藏号】97969X【关键词】交通流量 饱和流量 信号灯配时 信号灯周期 相位【分类号】TP18 U51【文 摘】随着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道路面积只是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合理地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将高峰期和平峰期分开对待,设置合理的配时,对于改善交通流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实现交通流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文中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及饱和流量结合所提出的双周期算法对单交叉口设计出一种较优的配时方案(所有算法已编成应用软件),并在德国PTV公司的Vissim交通模拟仿真软件上测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8/51【题 名】基于Verilog HDL设计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何峰【机 构】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上海200062【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5,28(8)-103-104,107【ISSN号】1004-373X【C N 号】61-1224【馆藏号】97360A【关键词】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 状态 FPGA【分类号】TP312【文 摘】Verilog HDL作为一种规范的硬件描述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电路的设计中。他的设计描述可被不同的工具所支持,可用不同器件来实现。利用Verilog HDL语言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实现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突出了其作为硬件描述语言的良好的可读性、可移植性和易理解等优点,并通过Xilinx ISE6.02和ModelSim 5.6完成综合、仿真。此程序通过下栽到FPGA芯片后,可应用于实际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中。9/51【题 名】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作 者】陈叙【机 构】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刊 名】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45-48【ISSN号】1000-2073【C N 号】32-5039【馆藏号】9617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动态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 控制模式 工作原理 信号采集 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信号处理 系统结构 投资成本 适应能力 调节范围 控制领域 PLC【分类号】TP273 U51【文 摘】交通信号灯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是近年来得到关注并广为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引入动态控制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模式,给出了一种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方法.该系统以地感线圈为信号采集元件,以PLC为信号处理和控制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投资成本较小、现场适应能力强、时间调节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在实际的交通信号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0/51【题 名】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作 者】齐向东[1] 许志强[2] 于少娟[1] 韩如成[1]【机 构】[1]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2]太原铁路局车辆段,太原030001【刊 名】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5,26(2)-131-135【ISSN号】1673-2057【C N 号】14-1330【馆藏号】95374A【关键词】智能控制系统 设计与实现 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原理 PLC技术 链接技术 复杂控制 自动控制 推理过程 车辆行驶 智能化 软硬件 计算机 通讯 对象【分类号】TP5 TP01【文 摘】研究了运用PLC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简洁的软硬件使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技术,完成交通对象的复杂控制。并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系统自动控制当中,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11/51【题 名】基于常规交通灯控制PLC的时间顺序控制编程方法【作 者】张君霞【机 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450052【刊 名】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4)-71-71,79【ISSN号】1001-182X【C N 号】32-1216【馆藏号】92874X【关键词】时间顺序控制 交通灯控制 编程方法 信号灯控制 小型PLC 程序设计 控制系统 松下电工 FPO C3【分类号】TP11 TN931【文 摘】交通信号灯控制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控制,利用PLC可以简便、准确地实现该类控制,构建该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本文以日本松下电工FPO—C32型小型PLC为例,介绍了实现常规交通灯控制的四种编程方法。12/51【题 名】FPGA/CPLD设计软件Active—HDL的特点与应用实例【作 者】张宪起【机 构】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蚌埠233042【刊 名】集成电路通讯2005,23(2)-45-52【ISSN号】【C N 号】【馆藏号】93193X【关键词】Active FPGA/CPLD HDL 应用实例 设计软件 特点 交通灯控制器 动态扫描显示 设计过程 设计流程 仿真方法 描述方法 编写方法 显示功能 模拟波形 RAM 状态机 数码管 计数器 内存 文件【分类号】TP311 TS74【文 摘】介绍了Active—HDL软件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过程中的有关仿真,以RAM实例说明该软件的特点及内存的描述和仿真方法,以交通灯控制器为例介绍状态机的描述方法,以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为例介绍测试文件(testbench)的编写方法,以计数器为例介绍模拟波形显示功能。13/51【题 名】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陈宗梅【机 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124-125【ISSN号】【C N 号】【馆藏号】87730X【关键词】控制系统 交通灯 电路设计 城市交通控制 管理问题 工作原理 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分类号】TP273 U51【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4/51【题 名】基于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设计【作 者】周名侦 张少明【机 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61-63【ISSN号】【C N 号】44-1555【馆藏号】87089X【关键词】交通灯 PLC控制 系统设计方案 控制要求 十字路口 控制系统 运行效果 可靠性【分类号】U51 TU857【文 摘】文中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介绍了应用PLC实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靠性高,达到预期目标,运行效果好。15/51【题 名】离线交通灯信号优化方法:回顾与前瞻【作 者】黄志光 黄仕进 唐松安【机 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薄扶林道、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刊 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2)-36-54【ISSN号】1009-6744【C N 号】11-4520【馆藏号】85358X【关键词】优化方法 回顾 离线 交通灯 联动控制系统 前瞻 设计方法 孤立交叉口 交通信号灯 交通数据 优化设计 设计基础 指示标志 信号配时 设计依据 优化过程 交通流量 英文名称 基本单位 研究发展 配时设计 区域性 相位法 线方法【分类号】U51 TM933【文 摘】概括地回顾了一些关于离线(或脱机)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用于在孤立交叉口的单点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离线方法在设计时一般利用已有调查出来的交通数据作为固定的输入资料,这个跟实时设计方法所要求的从感应器即时检测出来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一般沿用的信号配时设计方法都需要依靠已刻在行车线道上(允许通行)的方向指示标志为设计基础,但这个方向指示在确定后在整个优化过程中是维持不变的,这就限制了交通流量在线道上的分布,从而大大减低配时的灵活性,在这样情况下优化出来的结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直至近期,以行车线道为基本单位的配时设计方法(英文名称为Lane-based method;中文可称为线道法)发展起来.这个方法是由传统的Phase-based method(相位法)所演变出来的.线道法不但包含所有相位法的特点,而且更能为原本受约束的线道和配时设计进行全面优化.线道法可在单点交叉口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上应用.文末提出一些未来研究发展的新方向.16/51【题 名】具有自组织能力的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段青【机 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武汉430074【刊 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64-67【ISSN号】1672-4321【C N 号】42-1705/N【馆藏号】98593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区域协调控制 自学习 自组织 道路交通【分类号】U49 TP273【文 摘】在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学习和自组织功能,实现了一种人工智能化的控制模式.该模式根据历史流量和实时检测到的交通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并利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交通仿真分析和交通预测模型对未来交通流的发展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到更适合的子区域划分,并自组织实现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的自适应调节.其使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信息也越多,分配的方案就越合理,具有良性化发展的特点.17/51【题 名】城乡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章家岩 谢富春【机 构】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刊 名】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1)-7-9【ISSN号】1006-6977【C N 号】61-1281/TN【馆藏号】98233X【关键词】交通控制 交通灯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分类号】TP273【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8/51【题 名】用multiSIM2001调试设计的交通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陆运华【机 构】不详【刊 名】电子制作2004(11)-36-39【ISSN号】1006-5059【C N 号】11-3571/TN【馆藏号】97913X【关键词】multiSIM2001 EWB6.0 电路仿真软件 定时控制 电子线路 调试 电子技术 图像交互 设计 系统【分类号】TN702 TP393【文 摘】multiSIM2001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继EWB5.0之后电路仿真功能更强的电路仿真软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EWB5.0已远远不能满足于新的电子线路的仿真与设计的要求。因此IIT公司从EWB6.0版本开始,将专用于电路级仿真与设计的模块干脆更名为19/51【题 名】实现交通灯管制的单片机控制系统【作 者】赵建华[1] 朱少祖[2] 贺为婷[1]【机 构】[1]西安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32 [2]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刊 名】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178-180【ISSN号】1000-5714【C N 号】61-1079/T【馆藏号】97628X【关键词】单片机 指令系统 MPLAB软件【分类号】TP1【文 摘】为了实现交通道路的管理,力求交通管理先进性、科学化.分析应用了PIC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管制的控制系统,以及该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该系统实现简单、经济,能够有效地疏导交通,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20/51【题 名】基于CPLD的交通灯系统【作 者】方磊 马善农【机 构】东华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系,抚州344000【刊 名】科技广场2004(10)-31-32【ISSN号】1671-4792【C N 号】36-1253/N【馆藏号】97497A【关键词】交通灯 灯控 十字路口 通用性 控制器 控制程序 VHDL语言 CPLD 编程 主控芯片【分类号】N945 U491【文 摘】本文主要介绍以CPLD芯片进行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的设计,用CPLD作为交通灯控制器的主控芯片,采用VHDL语言编写控制程序,利用CPLD的可重复编程和在动态系统重构的特性,大大地提高了数字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21/51【题 名】基于VHDL语言的交通灯控制器设计【作 者】邱磊 肖兵【机 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刊 名】福建电脑2004(12)-76-77【ISSN号】1673-2782【C N 号】35-1115/TP【馆藏号】96621X【关键词】灯控 交通灯 控制器设计 公路 VHDL语言 CPLD/FPGA 功能 VHDL硬件描述语言 开发【分类号】TP273 U491【文 摘】本文通过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阐明了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CPLD/FPGA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作出了针对现代公路要求,采用语言描述实现交通灯控制器功能的一种新的尝试,并对其普通功能作了进一步完善。22/51【题 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蔡军 曹慧英【机 构】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刊 名】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3)-129-132【ISSN号】1004-5694【C N 号】50-1050/TN【馆藏号】96514X【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 正常时序控制 梯形图 急车强通控制【分类号】TP319 U51【文 摘】解决好公路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将是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快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都是单一的固定时序控制,不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节控制。利用罗克韦尔公司的MicroLogix 1500系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交通灯的智能信号控制,在交通灯控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软件实现。23/51【题 名】单片机实验教学中交通灯控制的方法研究【作 者】陈淑洁 陈小林【机 构】温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温州325027【刊 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9-21【ISSN号】1004-8332【C N 号】36-1037/C【馆藏号】97055X【关键词】8051单片机 外部中断 定时器 延时【分类号】U121【文 摘】根据8051单片机的特点,讨论在实验教学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以及I/O输入输出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并列出了部分汇编源程序.24/51【题 名】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作 者】彭麟 谭惠丽 吴大艳 刘慕仁 孔令江【机 构】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桂林541004【刊 名】物理学报2004,53(9)-2899-2904【ISSN号】1000-3290【C N 号】11-1958/O4【馆藏号】94684X【关键词】交通流 道路交通 元胞自动机模型 双车道 车流量【分类号】U14【文 摘】提出一个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此模型采用开放性边界条件,在考虑诸多实际因素影响情况下,研究了主干道中车站的设置、交通灯绿信比对车流量和车流速度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基本图(流量-速度图)能较好地反映在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真实状况.25/51【题 名】能自动记录的交通信号灯【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知识就是力量2004(7)-72-72【ISSN号】0529-150X【C N 号】11-1647/N【馆藏号】9429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汽车检查 自动记录 交通规则 车辆 中心控制 发送 制成 信息【分类号】U491 U471【文 摘】乌克兰的专家研制成一种独特的交通信号灯,它能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并将记录信息全部发送到国家汽车检查局中心控制台。26/51【题 名】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刘云仙【机 构】浙江科技学院,杭州310012【刊 名】光电子.激光2004,15(6)-756-758【ISSN号】1005-0086【C N 号】12-1182/TN【馆藏号】92586A【关键词】VHD 有限状态机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 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 交通资源【分类号】U5【文 摘】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的方法设计了主干道与支干道的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无人自动管理的控制系统。将路口红绿灯的各种亮灯情况定义不同的状态,路口状况定义为触发条件,组成有限状态机。基于此模型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27/51【题 名】单片机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设计【作 者】林捷 张联超 姚俊【机 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刊 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4(1)-71-73【ISSN号】1006-009X【C N 号】22-1135/TH【馆藏号】91436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实时控制系统 接口技术 控制方式字 命令字 中断技术 单片机【分类号】U51 TP273【文 摘】介绍了使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中断控制器8259A,结合8088CPU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过程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两大步骤,对在单片机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重要技术问题都有涉足;另外,还比较了硬件和软件两种实现方式的性能。28/51【题 名】基于HDPLD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作 者】张瑾 曾磊 马晨欣【机 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40-41,i002【ISSN号】1673-1409【C N 号】42-1741/N【馆藏号】88143X【关键词】HDPLD VHDL 数字系统设计【分类号】TN791【文 摘】EDA技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电子系统的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系统设计的主要表达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合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讨论了基于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HDPLD及其开发软件MAX+PLUSM的系统设计方法。29/51【题 名】简易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作 者】张德树【机 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刊 名】滁州学院学报2004,6(4)-124-125【ISSN号】1009-1556【C N 号】34-1177/G4【馆藏号】87688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数字电路 自动控制【分类号】TN710【文 摘】控制电路主要由数字集成电路组成,实现了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30/51【题 名】Micrologix1000PLC在交通灯控制上的应用【作 者】李秀华 姜庆文 吴乃优【机 构】广东工业大学【刊 名】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2004(8)-53-55【ISSN号】1606-5123【C N 号】【馆藏号】87160X【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控制【分类号】U491【文 摘】城市交通灯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使用简单、通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用Micrologix 1000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例子来说明可编程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手持编程器的使用方法。31/51【题 名】基于组态技术的PLC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吴国强【机 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分院,浙江湖州313000【刊 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88-91【ISSN号】1672-2388【C N 号】33-1314/Z【馆藏号】87879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计算机控制系统 组态技术 PLC 流程图 MAGS【分类号】U51【文 摘】设汁了一种用FX2x—48MR的PLC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线和PLC软件流程图;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经试验效果良好。32/51【题 名】从信号控制的设置依据谈起【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1)-32-35【ISSN号】1008-2522【C N 号】11-3911/U【馆藏号】86786X【关键词】信号控制 道路交通 人流分配通行权 交通信号灯 车流分配通行权【分类号】U51【文 摘】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通过交通信号的作用.利用红、黄、绿灯色(以及箭头、人形等)为相互冲突的车流、人流分配通行权,以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这种交通信号的控制,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我市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对信号灯应用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本文试从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依据来作个大致的说明和澄清。33/51【题 名】基于CPLD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作 者】杜玉远【机 构】东北大学【刊 名】电子世界2004(2)-30-31【ISSN号】1003-0522【C N 号】11-2086/TN【馆藏号】94357X【关键词】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工作原理 交通信号灯 智能控制器【分类号】U51 TN791【文 摘】CPID是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高集成度、高密度、高速度的特点。将原有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LSI)设计的电路改造为由CPLD实现,既可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CPLD具有在系统编程的功能,可在不改变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改变电路功能,这样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冗余功能。本文介绍一种采用CPLD设计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方法,改变了原有控制器的体积较大、故障率高的缺点,并且增加了智能控制功能,使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34/51【题 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作 者】沈鸿星【机 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北省襄樊市441021【刊 名】电子工程师2004,30(3)-75-77【ISSN号】1006-7787【C N 号】32-1237/TN【馆藏号】91231X【关键词】LED 交通信号灯 电流环 远程弱电控制 单片机 硬件设计【分类号】U51【文 摘】LED交通信号灯是传统交通信号灯的理想换代产品,文中介绍了一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福雷·加布里埃尔·于尔班,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教师,是当时最有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起初为浪漫派作曲家,其音乐语言纯洁洗炼,有典型的法国特色。他的和声经常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作为教师,他对年轻一代有巨大的影响,学生中有弗洛朗·施米特、路易·奥贝尔、娜迪娅·布朗热、莫里斯·拉威尔等。福雷创作的主要作品包括歌剧、戏剧配乐、管弦乐曲、室内乐、教堂音乐、歌曲及钢琴作品等。其中钢琴曲包括即兴曲5首、夜曲13首、船歌13首、前奏曲9首等。有几篇比较相关的论文:浅析福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及对演唱的意义——以《情歌》为例 [学位论文] 孔群, 2008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声乐 论法国作曲家福雷钢琴作品——夜曲及其创作风格特征 [期刊论文] 《音乐探索》 CSSCI -2007年3期匡锐,Kuang Rui 福雷五首即兴曲探究 [学位论文] 陈琛, 2007 -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 福雷艺术歌曲在法国艺术歌曲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位论文] 郎朗, 2007 -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 浅析福雷钢琴作品的主要技法 [学位论文] 李天一, 2007 -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纯正的法国风味——福雷五首钢琴即兴曲演奏及教学 [期刊论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2期陈琛 法国的舒曼——加布里埃尔·福雷 [期刊论文] 《乐器》 -2007年1期李天一

同学,那你现在上哪去了?是在滁州么?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查询

我是宿州学院大二学生,10年超二本线10分进的学校,选择的是化学专业。其实我们学校虽说的二本,但招生的分数也就是将将在二本线左右徘徊,我的分数当初在学校都算高的。不过,对于省内的一系列XX 学院来说,其实各学校间差别不是太大。所有觉得学校还可以,毕竟自己的分数就在那里专业的话,如果你想考研的话建议首选 化学专业 地质测绘专业等。当然了,学什么还是自己兴趣为主。作为南方人,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宿州的天气,不太适应,夏冬太长,春秋太短,长起风,有沙尘。另外学校新校区周围每年都有农民焚烧麦秸秆,每当这个时候,空气里飘得都是炭灰。

在宿州最好但是你看得怎么比了

生活方面:物价较其它地方稍高,购物集中地较少,公交车还算方便,尤其是学生卡

你可以上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网站上溜溜,上面会有你想要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