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隶属哪里

发布时间: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隶属哪里

企业。

含金量一般。中国儿童中心(The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CNCC)是国务院于1982年创建的一个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机构。一个群众团体,不是政府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主要是考级用的,所以一般。中国儿童中心简介:中国儿童中心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地理位置优越,园内环境优雅,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园内有功能齐全的儿童活动设施,在南戴河黄金海岸设有夏令营基地。它是集科学研究、兴趣培养、教育活动、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校外教育机构,是我国儿童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它还是全国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儿童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校外教育机构一支绚丽夺目的奇葩。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儿童中心官网--中心简介

画生物界的图景,要联系到保护环境就行,创新!

你好,你所说的似乎一般学校就有。中国儿童中心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一个国家级的综合性儿童少年校外教育和儿童发展应用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是中国儿童事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中国儿童中心The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CNCC)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82年赠送给全国儿童少年的一份厚礼。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前身是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60平方米,包括科学宫、艺术宫、体育馆、教学楼 中国儿童中心、影剧厅和多种儿童游艺设施。园内建筑雄伟,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蝶舞鸟鸣,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儿童少年学习科学、艺术知识的理想场所和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美好园地,也是全国儿童工作者学习交流经验的基地。 主题是为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机构,"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项目合作,开展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调查分析中国儿童状况。作为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机构,"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项目合作,开展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调查分析中国儿童状况。作为校外教育基地,中国儿童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艺术、体育、科技、语言等各类兴趣技能技巧的培训,帮助广大儿童少年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看起来很牛啊,看来北京儿童真幸福,更多的中国儿童没有接受过这些教育。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

回答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成 绩 通 报 各市(州、地)教育局基教处、团委少年部、妇联儿童部: 以“祖国·校园”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评比工作已圆满结束。今年3至7月,贵州省“双有”活动组委会认真组织全省6574名中小学生、幼儿踊跃参赛,经贵州赛区组委会初评后,选送出1199幅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经全国评委会评选,评出一等奖72名,二等奖179名,三等奖289名,优秀奖479名,指导老师奖145名,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12名,现将获奖成绩进行通报。希望各参赛单位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件1:《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附件2:《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评委会名单》 附件3:《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名单》 附件4:《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二等奖名单》 附件5:《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三等奖名单》 附件6:《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名单》 附件7:《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指导老师奖名单》 附件8:《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名单》 附件9:《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新芽奖名单》 贵州省少年儿童“双有”活动活动组委会 二00九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1: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组织委员会名单 组委会主任:靳尚谊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组委会副主任:杨瑞敏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周玉兴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丛中笑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 组委会委员:谷公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苑立新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社长 龙念南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主编 组委会办公室:韩 东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办公室主任 艺术顾问:韩美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更多27条 

企业。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承办,多家权威教育部门联合协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教育类核心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你问一下你的美术老师、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社长

回答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成 绩 通 报 各市(州、地)教育局基教处、团委少年部、妇联儿童部: 以“祖国·校园”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评比工作已圆满结束。今年3至7月,贵州省“双有”活动组委会认真组织全省6574名中小学生、幼儿踊跃参赛,经贵州赛区组委会初评后,选送出1199幅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经全国评委会评选,评出一等奖72名,二等奖179名,三等奖289名,优秀奖479名,指导老师奖145名,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12名,现将获奖成绩进行通报。希望各参赛单位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件1:《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附件2:《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评委会名单》 附件3:《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名单》 附件4:《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二等奖名单》 附件5:《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三等奖名单》 附件6:《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名单》 附件7:《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指导老师奖名单》 附件8:《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名单》 附件9:《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新芽奖名单》 贵州省少年儿童“双有”活动活动组委会 二00九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1: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组织委员会名单 组委会主任:靳尚谊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组委会副主任:杨瑞敏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周玉兴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丛中笑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 组委会委员:谷公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苑立新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社长 龙念南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主编 组委会办公室:韩 东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办公室主任 艺术顾问:韩美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更多27条 

何玲,女,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教育背景:1990-1995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士 医学),1999-2002年 北京体育大学,2004-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2008-2009年 瑞典Linköping 大学儿童研究系。工作经历:2002-2010年 中国儿童中心 从事儿童研究,2010年-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扩展资料:承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研究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课题和国际项目多个。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2007-200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北京市西城区流动人口现状区域分布与发展趋势研究。身体锻炼与自我观念:健身与健心的有机连结(2003-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基础课题);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2002-200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等课题的研究,获“中国体育科学技术奖”“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玲

六月份已经结束,获奖名单揭晓,已经通知了各地组织单位。7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在人民大会堂颁奖颁奖。媒体未公布名单。没得到通知的估计是落选。不要失望,入选、获奖是次要的,重在参与,获取动力,继续努力,学习知识,这是重要的。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是

呵呵,小弟。你在学校读书上学,可有没有想过灾区的孩子没法上学呢,你画这个也可以吧。画一个放养的孩子渴望上学那种。

回答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成 绩 通 报 各市(州、地)教育局基教处、团委少年部、妇联儿童部: 以“祖国·校园”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评比工作已圆满结束。今年3至7月,贵州省“双有”活动组委会认真组织全省6574名中小学生、幼儿踊跃参赛,经贵州赛区组委会初评后,选送出1199幅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经全国评委会评选,评出一等奖72名,二等奖179名,三等奖289名,优秀奖479名,指导老师奖145名,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12名,现将获奖成绩进行通报。希望各参赛单位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件1:《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附件2:《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评委会名单》 附件3:《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名单》 附件4:《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二等奖名单》 附件5:《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三等奖名单》 附件6:《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名单》 附件7:《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指导老师奖名单》 附件8:《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名单》 附件9:《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新芽奖名单》 贵州省少年儿童“双有”活动活动组委会 二00九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1: 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组织委员会名单 组委会主任:靳尚谊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组委会副主任:杨瑞敏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周玉兴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丛中笑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 组委会委员:谷公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苑立新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社长 龙念南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主编 组委会办公室:韩 东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办公室主任 艺术顾问:韩美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更多27条 

你可以画这种类型的画,这个创意就不错,最好用蜡笔

一、主办单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三、比赛主题:2010年的感动 四、参赛对象 全国中小学生美术爱好者。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大组:幼儿组、小学中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高中。 五、比赛形式 以绘画和书法作品比赛为主赛,以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制作等)和摄影作品比赛为附赛。 六、作品要求 内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以2010年的感动为主题表现少年儿童在2010年的生活与感悟,表现祖国的发展变化,描绘身边的美好生活。参赛作品必须是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以后的原创作品。 规格 ①绘画作品不超过40×60厘米(四开大小),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不限,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②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作品不超过四尺对开,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③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创作、纸工及其他类型的工艺设计作品)以照片或电子文件形式参赛,立体制作需选送同一作品不同角度的照片至少三幅参赛,同时需附送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简介,如有图片最佳。 ④摄影作品需送5吋以上扩印片或电子文件,并附送作品拍摄过程的相关技术介绍。 参赛作品版权归属主办单位所有,作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有权保留作品且在相关活动中使用(包括展出,在媒体及宣传资料上使用,如网站,海报,出版物等),不另付稿酬。 七、评选原则 在本次比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书画家、美术教育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组成作品评选委员会负责全部作品的评选工作。 根据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表现形式为基本原则进行评选,鼓励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表现形式具有创意的作品。 八、奖励办法 分组设立绘画、书法、设计和摄影作品的一、二、三等奖;设评选委员会特别推荐奖若干;设指导教师一、二等奖;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荣誉证书;向优秀组织者颁发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九、比赛程序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报名表”刊登在《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0年第2-3期合刊(比赛辅导专刊)上,合刊每册12元。凡参赛作者需填写“报名表”(复印无效)并剪下贴在作品背后左下角。作品背后没有贴附有效“报名表”的无参赛资格。 寄送作品时间:2010年4月30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 作品评奖时间:2010年5月-6月。本届比赛将在适当范围内通过现场作书画评出一等奖作品。现场作书画实施方案另行通知。 参赛作品一律不退,未获奖者不另发通知。 颁奖活动拟于2010年8月在北京或上海举行。颁奖活动结束后,拟于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全国各地举办本次比赛优秀作品的巡回展出。 十、作品寄送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委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160277 (010)66160150 传真:(010)66160277 联 系 人:韩东 赵军 赵蕾 孙婷 大赛组委会官方网站:中国儿童网

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陈光

通过调查了解到: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也没有。大部分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多数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父亲学历多为初中,母亲学历多为小学和初中。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当流动儿童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流动儿童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少部分流动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学习问题,遇到困难能虚心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成绩优良。但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欠佳,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流动儿童随父母的流动经常转学,受各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及升学制度制约,部分流动儿童难以适应城市教育,跟不上本地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自卑,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的只能变成留级生。调查数据显示,26%的流动儿童经常逃学,有32%的流动儿童留过级,58%的流动儿童转过一次学,97%的流动儿童转过2次以上学。有48%的流动儿童担心父母带自己到别的城市。然而对未来的城市生活,流动儿童普遍期待较高。因为从小就在城市,83%的流动儿童喜欢城市的生活,并希望继续留在城市,他们比父辈更适应和向往城市生活。流动儿童失学率偏高,存在学习间断现象。流动儿童在“流出”——跟随父母到城市上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学习间断性问题,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虽然大部分家长在带孩子到城市前就为孩子落实好了学校,但有些孩子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匆忙跟随父母到达城市后,由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学校而辍学一段时间。还有一部分“回流”的学生回到家乡后也不及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中国儿童中心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达到3%;适龄流动儿童不能入学表现尤为突出,6周岁儿童中有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上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失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基本权益。流动儿童卫生状况较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流动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的问题。由于流动儿童父母自身的卫生习惯和观念就不是很好,又忙于生计,居住环境恶劣,致使一些流动儿童常时间不洗澡、不换洗衣服;经常不洗脸、不刷牙;放学回来饿了,手也不洗,抓起东西就吃,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调查显示有10%以上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牙洗脸。调查中有一个特殊案例,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接收了4名来自瓦房店同一个家庭的流动儿童姐妹,老大13岁,老四9岁,同时入学上小学一年级,姐妹4个从小到大从未洗过澡,学校老师领孩子去洗澡,孩子们很好奇、很害怕,怎么也不洗,老师满澡堂追着几个孩子洗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隐忧颇多。由于受经济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生活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在严重威胁着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许多流动儿童只能满足温饱,根本谈不上全面、均衡的营养,父母也缺乏合理搭配营养的意识。调查显示,有18%的流动儿童有吃不饱饭的情况,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或喝一杯牛奶的只占3%,患病自行买药的流动儿童占56%,到个体诊所就诊的占88%。 流动儿童居住条件狭小。多数流动儿童生活在“城中村”,在经济条件、公共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中心区有很大差距。他们大多生活在城郊接合部,居住的房子多是本地居民专门为出租而建造的简易平房,屋里冬冷夏热,四周住满外地人,垃圾成堆,卫生条件极差。数据显示,流动儿童家庭住房面积多为30-60平方米,其中8%的住房来源是租借,有26%的流动儿童家庭住房面积只有10-30平方米,59%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房间。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因居住空间狭小,多数流动儿童写作业时,用的是矮小的饭桌和窄小的椅子,或是把一块木板放在床上临时当成桌子用。家里做饭时,孩子只能搬到屋外写作业,有的甚至只能一直蹲着。调查数据显示,有94%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小椅子上学习,或在床上写作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学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写作业的地方,有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已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挣钱。像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工、打杂,晚睡早起。流动儿童课余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与城市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数据显示,只有08%的流动儿童参加过特长班的学习。流动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流动人口在城市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城里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中,只要孩子稍有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不打不成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打骂。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在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中,心理健康状况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其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龄的非流动儿童。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差较大,两者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另外,进入城市学校后,城区人的歧视使他们心理压力剧增,以至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障碍。通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学习障碍五方面,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最为突出。而普遍被社会关注的流动儿童品德缺陷问题却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也说明城区人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是没有根据的。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流动儿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流动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已经越过了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教育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问题转向以内部问题为主,由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各种教育自身的问题开始显露。而其中,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最为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尽管国家已经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难以进入公办学校。2005年底,北京市打工子弟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为62%。上海市的这一比例2006年为7%。武汉市的这一比例2006年已达5%,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同时,打工子弟初中后的教育问题也已经出现。由于初中后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政府没有保障的责任;而且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更大,费用更多,如何应对、解决已成为重大问题和难题。 流动儿童工作资金不足。虽然各地政府专门拨付了关爱流动儿童专项资金,但经过调研发现,流动儿童之家财力有限,不少流动儿童之家缺乏必要物力、财力,有些儿童之家虽然设立了图书阅览室,但是儿童书籍却只有寥寥数本,儿童活动器材、设备也相当有限,无活动经费。流动儿童教育条件有待提高。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定点学校还相对不足,流动儿童就近入学还有一定难度,少数定点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还较高,仍存在少数缴费入学情况。

企业。

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来到中心,视察、指导、参加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在这里留下了珍贵墨宝,是无声的谆谆教诲,也寄托着他们对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儿童事业的殷殷期望。从录像机、音响等录放设备、到光荣退役的飞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图书……在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转赠、赠送的礼品、捐款,都蕴涵着全社会为孩子们缔造乐园的深深期待。

中心日益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儿童工作的窗口。3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共接待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人上千批次,共几万人次;接待五大洲100多个国家代表团来访。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在访问中心后,特意写信说:北京儿童十分幸运,他们有如此好的一个活动中心。你们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