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投稿

杨逸畴,地理学家,研究员。男,江苏武进县人。1957年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毕业分配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原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副队长,曾20余次进入西藏雪域,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者与论证者之一。科考足迹涉及我国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北极等地,近年也参加了大渡河大峡谷与滇西北香格里拉等地的科学探险考察工作。因长期从事青藏高原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研究,贡献突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科院科学进步特等奖,为中科院野外先进工作者和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章获得者。

杨逸畴,男,68岁,江苏人,水资源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登山科学考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科考探险活动,前后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图库江大拐弯峡谷,5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探险。 他在我国特殊、边疆、空白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特别在发现论证推出雅鲁藏布(图库)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之最,为发现雅鲁臧布江大峡谷为世界之最的第一人;发现和解释福建平潭石人碑、船帆石、花岗岩海蚀造型地貌为世界之最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地理发现和贡献。 从温婉的江南到粗犷的青藏,杨逸畴先生走了一条常人认为不常规的路。如果让他回忆起江苏(图库)常州那方鱼米之乡的故土,高大结实的身材,黝黑的肤色,却在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是一个老青藏。确实,自打1959年第一次上青藏高原,杨逸畴先生就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浇灌在了这片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这片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书写了自己硕果累累的科学旅程。 1935年,杨逸畴先生出身于江苏常州武进县鸣凰镇南周乡巷上村。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砺了杨逸畴先生坚毅的性格,一直坚持的体育锻炼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徐霞客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则让少年杨逸畴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渴望。1953年跨入南京(图库)大学地理系的大门,把青年杨逸畴带进了他一直梦想的科学殿堂。 四年之后,杨逸畴先生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工作,这里是中国地理学界的最高学术机构。都是一幅好身板惹的祸,杨逸畴被领导“指”到了青藏高原,当时条件极度艰苦,科学上还是空白的青藏高原却给了年轻的杨逸畴一个极佳的舞台。从1959年开始,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5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杨逸畴先生用他每一步的丈量,实现着他作为一个科学实践者的准则。 在那样一个火热的年代,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听从祖国的召唤,聚集到了青藏高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杨逸畴先生作为其中的一员从事区域地貌研究,在填补青藏高原地貌科学研究的空白,对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高原区域环境的演变(湖泊、冰川、喀斯特、风沙、雅鲁藏布江河流方面)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包括杨逸畴先生在内的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对这块占我国国土面积1/4的土地有了基础的科学的了解。 而前后20次进入青藏高原,数不清的高原反应,多少次穿越鬼门关,最后给了杨逸畴先生最丰厚的回报。1973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他是八人中的一个;1998年,杨逸畴先生徒步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后的90公里无人区;而作为论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第一人,杨逸畴这个平凡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也被永久篆刻在中国世纪坛的白色大理石壁面上。 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号称“生命的禁区”,一个被称作“死亡之海”,但恰恰是这两个常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构成了杨逸畴先生科学之旅完整的舞台。从1988年开始,杨逸畴先生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变化,沙漠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文明兴衰等研究方面,以及沙漠腹地的探险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曾有一位科考队员说,他几次去西藏,都会被问道“是杨逸畴带人来了吗?”是啊!前后40年沫浴着高原的风,杨逸畴先生从青年走到了老年,青藏高原也成了他心中一个深深的情结。如果你问他下一次考察去哪里,看不出老的杨逸畴先生会用他响亮的声音告诉你,“古稀之年前希望去北极看看。”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杨逸畴先生主要科学成就及荣誉: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83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奖、1992年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 《西藏(图库)地貌》,198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藏第四纪地质》,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从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学术专著10本,论文80余篇,科普文章50余篇。其中主要有,《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塔里木盆地环境的演变》《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初探》等诸方面的学术论著,以及《西藏地貌》《西藏第四纪地质》《南迦巴瓦峰图库登山综合科学考察》《西北干旱地区全新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秘境青藏》《沙漠探险》《南迦巴瓦峰(图库)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中国地理博览》《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获1997年度河南图库省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专著和文集。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首先,到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在首页点击“投稿”注意事项:1投在这里的稿件,是向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我们审核通过并录用后,将呈现在您的个人专栏里,也可能将推荐到中国国家地理网的相关页面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会注明来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费。2对于投稿,我们若要对标题、内容、说明等进行编辑和修改,将会与您取得联系,并且征得您的同意和认可。所以请在下面留下姓名、电话、QQ等联系方式,便于中国国家地理网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您,和您沟通稿件情况。投稿稿件一般会在10天内完成收录,并通知且认证该稿件作者。对于没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网收录的稿件,我们不一一通知作者。3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三本纸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和《博物》对您的选题感兴趣,相关编辑人员会主动联系您。4我们会定期对部分优秀稿件予以奖励(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档),并会不时对优秀作者提供各种赞助奖品。需要说明的是,能获得奖励的投稿毕竟是少部分。5没有体裁限制,但要求原创,抄袭、转载、软文一律绕道。我们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欢迎独家首发稿件。6如果需要就文章、图片等被忽略、被编删事宜需要与中国国家地理网编辑直接交流,邮件: 或致电:010-64865566-209/230。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我觉得这位老弟应该还没开始从事科学研究,所以问的问题很宽泛。呵呵,先说一下无伤大雅的,SCI只是收录高水平科学期刊的索引数据库,不是具体的科学期刊;而且一般我们都叫科学期刊,不叫科学杂志。至于怎么投稿,首先你要查阅相关主题的文献,确定你的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水平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然后酌情进行研究,并确定你的研究能够发的期刊的水准。之后根据期刊的要求撰写论文,这一步很复杂,要自己弄。投稿相对简单,大部分期刊只要网上上传即可。之后就是等编辑的邮件,跟踪文章审稿的情况;文章修改;接收。当然,说着简单,但实际上要想发一篇SCI论文,每一步都要花费很多精力,白杜上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仑文发表机构自己考虑。

医学论文是传播精神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医学科研和临床的书面总结、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医学论文是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科学思维运用书面语言,准确概括医学科研过程,客观表达科学实验或临床观测结果的论证文章。医学论文写作时作者对其学术成果与科技信息运用文字、数据、符号、图表等加以表达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同时对其进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性的文章。医学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也是科研工作者能力和作风的具体反应,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医学科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医学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论文写作有其惯用格式和特点。文章将就常见的医学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一、准备资料 资料的准备包括直接和间接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资料的评价与取舍等方面。直接资料的来源主要有①现有的医药卫生工作记录文件,如病案、健康查体记录、专业防治机构的记录;②经常性的统计报表如疫情报告表、医院工作年报表、职业病报告卡、出生与死亡登记;③专门试验研究或进行特殊检查所得的资料;④实际调查所得的资料如流行病、地方病、职业病的调查等。间接资料的来源有①参考书包括各种医学教科书、专注学术会议论文集;②期刊;③工具书医学辞典、医学百科全书、年鉴、文献索引、主题索引等。而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进行相关的调查;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客观的观察;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及④文献检索扥更,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检索部分,因为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及相关资料由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论文的撰写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查阅原始文献,检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研究结论与已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综合以及加工过程,整理原始资料时,要重点保存那些能阐明正式研究涉及中提出的假设或观点部分, 是原始资料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其中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分组涉及,归纳汇总,以及图表的应用等。在科研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收集到的资料难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对于资料的评价和取舍,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资料可以说明说明研究结果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不够充分的;与原研究结果基本相悖的。对于最后一种情况需认真对待,应仔细寻找原因,检查设计是否考虑周详,实验方法是否妥当,数据是否可靠,若都不存在,则需要改变思路,建立新的假设,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符合研究结果而随意丢弃原始数据,主观臆造,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可能有新的发现孕育其中。二、文章布局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结构思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文章从何处说起才能切题,有吸引力;阐述推理等实质性文题如何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具有说服力;文章在何处以何种方式的语言表达最为适宜。三、制定提纲 提纲是全文的骨架,拟定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将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规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因此提纲的拟定要尽可能详细。一般多采用标题式和摘要式两种写法。标题式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标出某部分和段落的主要内容,引出所要讨论的内容,这种写法简洁扼要,便于记忆。摘要式提纲是把标题或提纲中每一内容的要点展开,对论文内容进行大致描述,这种写法具体明确,实际上是文章的缩写。提纲的写法并无定则,选用哪种提纲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拟定,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四、拟写初稿 拟写初稿方法有多种,食盐研究论文的拟定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这种写作法多时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而对于某一层次内容病区把握而采取分段写作的方法,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过程中不要作过多的修改,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多,不要急于山区被认为不重要俄材料,可以在清稿之后一并再作修改。同时注意你好标题和分标题,注清饮用文献资料,便于定稿时形成刊物中规定的格式。五、进一步修改 修改是对初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使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无论是初写着还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在初稿完成后都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共同工作和指导者的意见,然后加以反复推敲,作全面细致的修改。修改时一般先着重于修改内容、结构,等文稿基本成形后,再修改文字、语句等细节,最后修改写作格式和风格。修改时须注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自己修改与他人修改相结合,有时论文可在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行修改,这样可以发现钻写过程中不易察觉的错误。修改的重点主要是①篇幅的压缩:一般需压缩到符合期刊要求的篇幅,对于与主题无关,前后重复的尽可能删除;②结构调整:结构的调整一般需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另外对于要投稿的期刊所要求的格式需心中有数;③语言修改:应具有准确性与可读性。尽量避免使用“国内首创”、“国内空白”“大约”“可能”等字眼,避免应用非专业术语;④内容修改:根据写作意图或要论证的内容材料,使内容修改翔实,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应尽量选用权威期刊的他人的观点支持己文,少用自己已发表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以防止文章局限性。有时,由于作者自身的思路和水平的限制,可能对论文的某问题认识不够全面或对初稿过于偏爱,为保证质量,须请内行专家修改或提出意见,方能避免较大的失误,使文章的质量提高。

有自己的文章吗?需要高效发表可以去中国论文榜。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近阶段的主要科研任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模式,经院党组决定,新组建的研究单元之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 。青藏所实行“一所三地”的特殊运作方式,分别在拉萨、北京、昆明设“部”。其中,拉萨部主要负责野外实验研究和支撑系统台站的运行与管理;北京部主要负责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室和开展室内科研工作,以及提供便利的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吸引国际一流研究人才,组建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等工作;昆明部主要负责开展极端环境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工作。2003年10月,。随后,批复了青藏所《关于上报创新人员编制组成的报告》。为搭建一支与国际化研究机构相适应的队伍,研究所本着“立足高原,研究高原”的宗旨,在人员招聘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组建了管理队伍,并招聘了第一批研究员、副研究员来所工作。研究所计划面向社会,持续、公开招聘优秀研究人员来所工作,不断的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工作。2004年,计划招生18位博士生、12位硕士生,并已经完成了博士、硕士点的申报工作。200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了科发人教字〔2003〕374号文件《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四个单位的通知》文件,确定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遗传资源等若干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做出独创性的、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成果,为适应和改善东亚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站在国家青藏高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需求的高度,组织围绕青藏高原研究的综合项目和计划,协调有关青藏高原研究的长期科研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各部门(单位)间优势力量的联合。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力地推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支撑平台方面,加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将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成为开放型的、组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逐步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中心。科学目标是:通过第一手原始数据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手段,在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演化、青藏高原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青藏高原地表与大气过程、生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形成原创性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持续产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形成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建成国际青藏高原研究中心。研究所还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科研任务。建所以来,我所获得了院重要方向项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陆内俯冲与造山作用”等重大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及中科院院长基金的资助,获准5位“百人计划”名额,具体申报工作正在进行。研究所继续在积极组织申请97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院外经费的支持。我所成功承办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西藏考察活动”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30年”“第四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树立了研究所开展青藏高原研究学术活动的地位。青藏高原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院制定的办所方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所瞄准国际化研究所的办所思路,定期策划、筹备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路甬祥院长就与德国马普学会Markl主席达成共识,并提议由我院(CAS)、马普学会(MPG)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共同成立一个伙伴计划(Partner Program),筹划青藏所建所方案等问题,并在将来共同开展纯科学的合作研究。我所将积极推动“2+2”方案,加快国际化研究所建设进程;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联系与合作,进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论证,共同开展青藏高原研究,不断推进我所的国际化进程。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投稿经验

自己多用用心,写一篇好的论文。可以在sci的杂志上投稿,然后经过审稿,等环节就可以了a

医学论文是传播精神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医学科研和临床的书面总结、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医学论文是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科学思维运用书面语言,准确概括医学科研过程,客观表达科学实验或临床观测结果的论证文章。医学论文写作时作者对其学术成果与科技信息运用文字、数据、符号、图表等加以表达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同时对其进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性的文章。医学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也是科研工作者能力和作风的具体反应,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医学科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医学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论文写作有其惯用格式和特点。文章将就常见的医学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一、准备资料 资料的准备包括直接和间接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资料的评价与取舍等方面。直接资料的来源主要有①现有的医药卫生工作记录文件,如病案、健康查体记录、专业防治机构的记录;②经常性的统计报表如疫情报告表、医院工作年报表、职业病报告卡、出生与死亡登记;③专门试验研究或进行特殊检查所得的资料;④实际调查所得的资料如流行病、地方病、职业病的调查等。间接资料的来源有①参考书包括各种医学教科书、专注学术会议论文集;②期刊;③工具书医学辞典、医学百科全书、年鉴、文献索引、主题索引等。而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进行相关的调查;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客观的观察;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及④文献检索扥更,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检索部分,因为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及相关资料由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论文的撰写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查阅原始文献,检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研究结论与已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综合以及加工过程,整理原始资料时,要重点保存那些能阐明正式研究涉及中提出的假设或观点部分, 是原始资料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其中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分组涉及,归纳汇总,以及图表的应用等。在科研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收集到的资料难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对于资料的评价和取舍,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资料可以说明说明研究结果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不够充分的;与原研究结果基本相悖的。对于最后一种情况需认真对待,应仔细寻找原因,检查设计是否考虑周详,实验方法是否妥当,数据是否可靠,若都不存在,则需要改变思路,建立新的假设,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符合研究结果而随意丢弃原始数据,主观臆造,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可能有新的发现孕育其中。二、文章布局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结构思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文章从何处说起才能切题,有吸引力;阐述推理等实质性文题如何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具有说服力;文章在何处以何种方式的语言表达最为适宜。三、制定提纲 提纲是全文的骨架,拟定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将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规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因此提纲的拟定要尽可能详细。一般多采用标题式和摘要式两种写法。标题式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标出某部分和段落的主要内容,引出所要讨论的内容,这种写法简洁扼要,便于记忆。摘要式提纲是把标题或提纲中每一内容的要点展开,对论文内容进行大致描述,这种写法具体明确,实际上是文章的缩写。提纲的写法并无定则,选用哪种提纲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拟定,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四、拟写初稿 拟写初稿方法有多种,食盐研究论文的拟定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这种写作法多时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而对于某一层次内容病区把握而采取分段写作的方法,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过程中不要作过多的修改,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多,不要急于山区被认为不重要俄材料,可以在清稿之后一并再作修改。同时注意你好标题和分标题,注清饮用文献资料,便于定稿时形成刊物中规定的格式。五、进一步修改 修改是对初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使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无论是初写着还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在初稿完成后都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共同工作和指导者的意见,然后加以反复推敲,作全面细致的修改。修改时一般先着重于修改内容、结构,等文稿基本成形后,再修改文字、语句等细节,最后修改写作格式和风格。修改时须注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自己修改与他人修改相结合,有时论文可在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行修改,这样可以发现钻写过程中不易察觉的错误。修改的重点主要是①篇幅的压缩:一般需压缩到符合期刊要求的篇幅,对于与主题无关,前后重复的尽可能删除;②结构调整:结构的调整一般需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另外对于要投稿的期刊所要求的格式需心中有数;③语言修改:应具有准确性与可读性。尽量避免使用“国内首创”、“国内空白”“大约”“可能”等字眼,避免应用非专业术语;④内容修改:根据写作意图或要论证的内容材料,使内容修改翔实,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应尽量选用权威期刊的他人的观点支持己文,少用自己已发表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以防止文章局限性。有时,由于作者自身的思路和水平的限制,可能对论文的某问题认识不够全面或对初稿过于偏爱,为保证质量,须请内行专家修改或提出意见,方能避免较大的失误,使文章的质量提高。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43米,高程测量精度±21米,峰顶冰雪深度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1%,丙烯选择性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0GHz,实测性能超过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孙德勤老师推荐书目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王栋生《致青年教师》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刘庆昌《教育思维论》施良方《学习论》2014年中国国家地理员工特别书单《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DKaplan)《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美]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 《改变世界的10大地理思想》 苏珊·汉森编《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 (日)松浦弥太郎 《如何培养美感》 汉宝德 《刀与星辰:徐皓峰影评集》 徐皓峰《游牧民的世界史》 杉山正明《故宫日历•2015年》美意延祥年 华胥《雪山之书》 郭净《洗澡之后》 杨绛《美好百科:这个知识点超纲了》 王欢欢《微信思维》 谢晓萍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显示“大气科学”学科期刊排名情况为大气科学 1/10 气象学报 2/10 高原气象 3/10 气象 4/10 应用气象学报 5/10 大气科学学报 6/10 气候与环境研究 7/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8/10 热带气象学报 9/10 气象科学 10/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