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官网入口

(1)著作类:作者(译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页码(直接引文时注释);(2)论文类:作者姓名、年份、文章名、所载报刊名称、期号;(3)引用外国文献时,请参照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格式注释。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如果名用缩写,则须用实心点标明),其他作者的名姓次序不变。(4)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每页重新编号;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为序统一编号,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4.切勿一稿多投。如发现一稿多投,本刊将在必要时公布一稿多投者名单,不再发表其论文,并要求这些作者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5.为倡导公正、严谨、规范的学术评论,本刊“新书评介”栏目一般不接受作者自行投稿,而采取“同行推荐新书、编辑遴选约稿、专家匿名评审”的方式,刊发融导读性、评论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优秀书评文章。 文责自负。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并不代表编辑部观点。若发表的论文引起著作权纠纷,由作者自己负责,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投稿时特别声明。 自2008年第3期开始,本刊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而将稿酬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著作权使用费一并转作匿名专家评审费之补充,以促进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作者向本刊投稿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1)多样性。充分体现以财经类为主,经、管、文、法兼容的综合性学术研究的特点,全面反映综合社会学科的科研成果。  (2)服务性。学报力图为培育科研新生力量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为社会人文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服务。  (3)应用性。着重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上海经贸大学学报官网入口

上海经济贸易大学是个野鸡大学,无证办学,国家也不认可。只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才是正牌。

《资本论(第1卷)》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十三卷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1年历史考证版第二部分第十卷重新校订的。其中有插图卡尔?马克思像(1867年);马克思1867年8月16日给恩格斯的信;《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扉页;马克思给《资本论》第一卷法文本出版者拉沙特尔的信。

《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历史发生学作者许光伟摘要摘 要: 《资本论》第1卷实践的逻辑是:第1篇——商品(货币)跃身为货币(商品)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前史;第2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转化史;3~6篇——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正在进行史;第7篇——资本积累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整体运动史。资本(历史)发生学提炼资本主义的生成和发展原则,使《资本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有机结构的系统逻辑学。该特殊逻辑旨在统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凸显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方法论。出版源《当代经济研究》, 2011(7):7-14关键词《资本论》第1卷 / 历史 / 逻辑 / 资本 / 发生学 / 学科方法论【正文快照】:一、导论:问题性质及发生学界定每一科学都有使自身成立的特殊逻辑。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特殊之处在于使历史化为逻辑。实践文本是《资本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的全部特点表现得最清楚和最纯粹的地方,正好是在《资本论》。……,正因为这样列宁才指出,研究马克思主。。。。。发生学是中华的辩证法用语。以最简洁方式概括:《道德经》和《资本论》具有结构的“巧合”:道和德规定的相互推动和彼此间的有机交融。《资本论》在成书结构上分成四个层次:历史发生学(道,历史生产→再生产过程);系统发生学(德,再生产→流通过程);现象发生学(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过程);认识发生学(道和德的认识形式,生活→认识过程)。这其实是逻辑发展的必然,摹写的是“以历史生产为基础的时间过程”、“以社会再生产为基础的空间过程”、“以流通为基础的现象过程”和“以经济生活批判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辩证法的“四肢结构”完成了对社会历史有机体的整体刻画,书写了一部商品经济形态的“整史”。历史的理论概念、批判=发展的方法论概念得以发掘出来;进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据亦可以从中得到锁定。整体看,这是“保卫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工作意义和建设路径。 该著 ,在成书前分别发表了四篇《资本论》“发生学文章”。《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历史发生学》《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摘要】概括起来说,《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践的逻辑是:第1篇——商品(货币)跃身为货币(商品)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前史;第2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转化史;3~6篇——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正在进行史;第7篇——资本积累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整体运动史。资本(历史)发生学提炼资本主义的生成和发展原则,使《资本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有机结构的系统逻辑学。该特殊逻辑旨在统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凸显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方法论。 《资本论第二卷的逻辑:系统发生学》《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摘要】《资本的流通过程》即《资本论》第二卷,是对“阶级科学”的具体实践、对“阶级结构”的具象化。第1篇刻画资本循环运动条件,说明资本结构一次系统的生成过程;第2篇刻画资本周转运动条件,说明资本结构多次系统的生成过程;第3篇以资本结构的活的层级递进运动为基础和依托,刻画并说明社会再生产整体系统的生成过程。实践行程内在化了历史和存在的结合,将其构造为特殊科学和特殊方法。系统发生学的方法论意蕴在于达成对“辩证法主义”、“科学主义”的内在抵制,从根本上拒绝一切非历史的现象主义和解释学的分析进路。 《资本论第三卷的逻辑:现象发生学》《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摘要】《资本论》作为总体逻辑,是对统一历史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运动形式的概括。第三卷作为现象发生学与第一卷和第二卷共生,揭明资本存在的“秘密”:1-3篇以价值具体地生长为资本主义价格的过程,说明经济利润的一态系统;4-6篇以“阶级斗争Ⅰ”的社会生长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现实展开机制,说明经济利润的多态系统;以“阶级斗争Ⅱ”的社会生长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深化形式,说明经济利润的虚拟运动系统;终篇以阶级生活图像的定格化过程——“分配假象”及其破除,揭明资产阶级认识论的规定性。研究表明: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阶级分析是等同的方法论范畴,旨在根除“伪科学”对经济理论建构的影响,终结“庸俗”,使科学还原为推动历史生长的革命性力量。 《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摘要】《资本论》第四卷实践的逻辑是:范畴发生的认识机理。在这种意义上,它使范畴的“生产”实践化,首要性地贯彻了“认识”由“历史”生产的原则。历史部分和理论部分的相互构成形成总的写作逻辑,历史部分确立了后续研究的理论指针。方法论意蕴是:(1)根据历史生产方式的“自然生长”,显露范畴的内核的生理结构———(剩余)价值;(2)由范畴生产上的层级运动,揭示“结构生长”的历史性;(3)通过“理论”的总体生产,最大程度地彰显方法论批判和认识论批判的内在结合性,具象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践工作路线。因此,它否决了考茨基非法编纂《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错误要求。《资本论》整体上也就统一了“两种认识发生学”,即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认识(发展)的逻辑,统一了历史的方法与范畴的方法。这种整体性研究树立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构造典范。 让我们荡起“国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经济学”双桨。马克思的航程乃是“历史”到“逻辑”,再到“历史”。它的内在的方法、逻辑和工作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这是中华条件下的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工作语境,由此,我们可以在历史探究方面合并叙述“农业史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工业史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的生产过程》可以说明为历史发生学的“逻辑”;《资本的流通过程》可以说明为系统发生学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可以说明为现象发生学的“逻辑”;《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说明为认识发生学的“逻辑”。将历史发展过程说明为由这些“史”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规定所构筑,乃是升华了《资本论》的工作逻辑。 《资本论》的艺术高度:社会客观批判。总体看,《资本论》对历史发展进行“无缝对接”的研究方式与黑格尔方式的区别的一个紧要之处在于接纳辩证法工作批判规定的同时,驱散了笼罩在它的头上的“结构主义”迷雾,其结果是驱除了一切的资产阶级的“认识迷雾”——形式主义、科学主义以及知识生产的唯心主义。《资本论》逻辑唯其“艰深”,因此难以为普通的读者所清晰地理解,以致在“通俗化”的道路上难以避免充满着“各种误读”!有鉴于此,我们需要走出纯粹的文本研究,在把文本还原到“历史语境”中求其“逻辑精义”。这是所谓的“唯物史观在文本中的阐释和运用”(许光伟,2015),以及实现“科学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张志丹、侯惠勤,2007)。本文是对拙著《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2014a)写作主旨进行工作介绍的专题论文。该著追求研究工作的实践化和叙事风格的中华化。主旨是揭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以下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严格区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上界分“物”和“事”,相应严格区分“物的科学”和“事的科学”;第三,实现工作逻辑上的“回家·回历史·回中国”意义的历史过程研究以及辩证叙事和批判叙述的统一。由此可见,《资本论》既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之道”、“价值之德”以及“资本之道”、“资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学”基础。这种研究使历史建立为“实践的对象”,产生认识,又进一步使逻辑建立为“认识的对象”,产生理论,从而完成了对于“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真正走出。《资本论》的艺术高度:社会客观批判——关于“商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历史辩证法2016 年1 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J 2016第23 卷第1 期 Journal of SUIBE V23 N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出版周期:双月CN:31-2089/F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官网

3天左右

(1)著作类:作者(译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页码(直接引文时注释);(2)论文类:作者姓名、年份、文章名、所载报刊名称、期号;(3)引用外国文献时,请参照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格式注释。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如果名用缩写,则须用实心点标明),其他作者的名姓次序不变。(4)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每页重新编号;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为序统一编号,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4.切勿一稿多投。如发现一稿多投,本刊将在必要时公布一稿多投者名单,不再发表其论文,并要求这些作者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5.为倡导公正、严谨、规范的学术评论,本刊“新书评介”栏目一般不接受作者自行投稿,而采取“同行推荐新书、编辑遴选约稿、专家匿名评审”的方式,刊发融导读性、评论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优秀书评文章。 文责自负。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并不代表编辑部观点。若发表的论文引起著作权纠纷,由作者自己负责,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投稿时特别声明。 自2008年第3期开始,本刊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而将稿酬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著作权使用费一并转作匿名专家评审费之补充,以促进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作者向本刊投稿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官网入口

黄有方,男,汉族,1959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新昌,博士,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任教,2002年美国德州大学EMBA课程学习,现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主编。

船舶工程 船舶力学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船舶报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官网网址

地址:中国上海武东路321号乙邮政编码:200434

(1)著作类:作者(译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页码(直接引文时注释);(2)论文类:作者姓名、年份、文章名、所载报刊名称、期号;(3)引用外国文献时,请参照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格式注释。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如果名用缩写,则须用实心点标明),其他作者的名姓次序不变。(4)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每页重新编号;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为序统一编号,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4.切勿一稿多投。如发现一稿多投,本刊将在必要时公布一稿多投者名单,不再发表其论文,并要求这些作者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5.为倡导公正、严谨、规范的学术评论,本刊“新书评介”栏目一般不接受作者自行投稿,而采取“同行推荐新书、编辑遴选约稿、专家匿名评审”的方式,刊发融导读性、评论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优秀书评文章。 文责自负。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并不代表编辑部观点。若发表的论文引起著作权纠纷,由作者自己负责,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投稿时特别声明。 自2008年第3期开始,本刊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而将稿酬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著作权使用费一并转作匿名专家评审费之补充,以促进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作者向本刊投稿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