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国际儒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

发布时间:

国际儒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

1 徽商的“贾而好儒”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0-08-25 报纸2 徽人“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1-06-05 报纸3 儒家“定性”学说与道德修养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2-12-21 报纸4 新安理学与心学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3-05-27 报纸5 安徽省 《徽州文化全书》出版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 安徽省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7 做“徽文章”:安徽形象塑造的重头戏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9-09-01 期刊8 论新安理学家程洵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8-20 期刊9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价值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30 期刊10 论新安理学家程先、程永奇父子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2-20 期刊11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特质——兼论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15 期刊12 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中国哲学史 2003-02-25 期刊13 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 孙以楷、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4-04-15 期刊14 也谈“老子是殷商派老儒”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4-07-25 期刊15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惠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16安徽大学涡阳县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安徽史学 1999-07-15 期刊17 鹅湖之会:心学与理学分野 解光宇 孔子研究 1999-06-25 期刊18 安徽大学涡阳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哲学动态 1999-08-26 期刊19 阴阳学说与《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实践的典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2-15 期刊20 安徽省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21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30 期刊22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0-30 期刊23 论徽商“贾而好儒”及其现代价值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2-02-15 期刊24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解光宇 学术界 1999-10-05 期刊25 关于儒教的思考 解光宇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3-30 期刊26 “2000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0-15 期刊27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0-02-15 期刊28 应辩证地看待儒学的功能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09-25 期刊29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综述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11-25 期刊30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28 期刊31 徽人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2-05-25 期刊32 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2-03-25 期刊33 论公共关系与组织的生态平衡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15 期刊34 老子与《尚书》 孙以楷、解光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1-25 期刊35 综合创新是程颢人性学说的内在逻辑轨迹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15 期刊36 论系统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解光宇 学术界 1996-04-05 期刊37 老子与《周易》 解光宇、孙以楷 孔子研究 1997-06-25 期刊38 圆点哲学:表述辩证法的新形式 解光宇 人文杂志 1997-01-05 期刊39 “系统”范畴论纲 解光宇 现代哲学 1997-05-15 期刊40 “太极”到“道”:对宇宙演化认识的飞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15 期刊41 儒家性情学说历程及其终结──戴震人性学说在终结中的作用 解光宇 学术界 1997-02-05 期刊42 公共关系是研究组织的生态平衡——谈公共关系学科定位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7-01-15 期刊43 从黄帝到王冰:《黄帝内经》成书历程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7-25 期刊44 试论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5-01 期刊45 略论程颢人性学说的地位 解光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1-04-02 期刊46 论朱升实学思想对宋儒的超越 解光宇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08-01 会议47 张载“气本论”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解光宇 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7-10-01 会议48 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 解光宇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08-01 会议49 《道一编》“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10-0150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2002-08-0151 “老子是殷商派老儒”可以成立 解光宇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10-0152 程洵的武夷山情结 解光宇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2006-06-0153 儒学学术动态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54 安徽省 安徽儒学研究活动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55 安徽省 儒学活动概况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56 朱子学术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7 儒家节庆 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8 安徽省儒学研究活动综述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9 儒学前沿 “协和万邦”与儒学大一统思想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0 安徽省 安徽省儒学研究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1 论朱熹与田愚的宗法思想 解光宇、 解立 合肥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2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评价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期刊63 论新安理学家汪莘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4 朱子与艮斋的理学思想 解光宇 艮斋学论丛(韩国) 2008-02

应该不是。截至2022年4月1日,网上并无关于国际儒学是c刊的消息。C刊有多种含义,多指CSSCI,出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缩写为CSSCI。说法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我们常说的“C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说法二:指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说法三: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分为A类、B类、C类,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会称作C刊。《国际儒学论丛》杂志创刊于2016年,是由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省级期刊(半年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没有划分,可有些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期刊的级别高,适合晋升的级别也是相对较高。

国际儒学杂志官网订购

有好多机构研究儒家。世界儒学大会是在孔子诞辰之际在孔子故里(中国孔子研究院)举办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性儒学盛会,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推动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探讨儒学的价值与意义,鼓励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儒学研究,加强海内外专家学者、儒学研究机构(团体)的密切往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和谐、发展。世界儒学大会融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和权威性的政府行为于一体,倾力创建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这是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领域中一大盛事。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海内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名流担任我院特聘名誉顾问及顾问等。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院教授、客座研究员。另外还向社会招聘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以上各类人员名单发布如下: 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叶选平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家正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衡高 国防科工委原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士向守志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韩培信 江苏省委原书记梁步庭 山东省委原书记刘忠德 中国文化部原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高占祥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连珍 江苏省政协主席韩喜凯 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士张存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科院士虞兆中 台湾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王赓武 香港大学原校长、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南怀瑾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 董光壁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汝信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教授邢贲思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实》杂志原总编王治国 全国工商联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理事长朱高正 国际易联副会长、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会长杜维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新儒家学者吴爱莲 国际易联顾问、澳大利亚易玄信息生命科学研究会主席苏新銮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予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秘书长贺兴桐 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 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项 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司元忠 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原校长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姜建中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张际春 国防大学将军盛昭瀚 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冯致光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董健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丁莹如 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夫人王斌泰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温希凡 天津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恒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加州苏浙沪同乡会会长李惠国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协研究员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孙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联秘书长刘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徐宁 南京市物价局局长毛卫华 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马和欣 南京市工商局局长赵忠令 南京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许敖敖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龙安定 浙江省原政协主席罗一民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兼省委统战部部长刘金美 福建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王助安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国敏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继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孙永春 贵州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沈先启 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李宏鸣 安徽省黄山市原市长、宿州市委书记辛冠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原副理事长任法融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弓克 吉林孔子学院院长、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马灿荣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中国驻德国大使沈善洪 杭州大学原校长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近东 江苏苏宁集团董事长薛乐群 江苏中江集团董事长祝义才 江苏雨润集团董事长刘积仁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宏基 台湾新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崔波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原书记处书记耿乃凡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惠荣 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总裁黄宏亮 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总裁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金毅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行长胡庆华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泳伦 无锡天仁集团董事长 院务委员会为本院最高领导、权利、决策机构。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特聘请海内外有关人员组成。组成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石连同 中国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创始人、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常务所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原总秘书长阎韬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原主任卢央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司元忠 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校长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局局长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北京大学教授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颜石安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赖永海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杨向群 国家发改委司长韩爱兴 国家住房建设部司长杨伯强 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毛卫华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委书记高以俭 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苏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薛乐群 江苏中江国际集团董事长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其成 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小梅 江苏省演艺集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刘康 山东省泰安市政府秘书长郑武樾 泰国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杨世华 江苏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院住持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隆相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南京栖霞山寺方丈沈长明 江苏天一集团董事长、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宗义 江苏福中信息集团董事长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刘茂富 江苏镇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马士俊 江苏明城集团董事长辛长宝 常州宝盛集团董事长顾小荣 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姚兵 南京大学产业集团副总裁程朝晖 香港美容学院院长孙玉 南京金陵饭店党委书记 院长:石连同 副院长:阎韬 卢央 秘书长1人(待定)副秘书长3—5人(待定) 阎韬 卢央 余敦康 唐明邦 周继旨 洪家义石连同 颜石安 赖永海 刘长林 刘大钧 张其成丘亮辉 刘蔚华 吉文辉 曾仕强 周齐 管 峻丁莹如 楼宇烈 钱逊(以上名单职务、职称见前已标注) 周加才 曹传仁 毛卫华 高以俭 石连同 石小梅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就业办主任) 刘康 刘茂富 朱建进薛乐群 马士俊 杨宗义 杨世华 沈成明 刘学忠彭慧(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长) 张晓平(山东济宁市中区人大主任)孔德墉(香港) 崔百强 郑武彬(台湾) 顾小荣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程朝晖 孙玉 周继旨南京大学教授阎韬南京大学教授卢央南京大学教授洪家义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南京大学教授石连同南京大学教授朱剑南京大学教授颜世安南京大学教授赖永海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南京大学教授辛冠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修平南京大学教授张连珍江苏省政协主席余敦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高占祥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唐明邦武汉大学教授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钱逊清华大学教授刘大钧山东大学教授朱维铮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长江原《中国科技报》主编沈善洪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大学校长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长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绍纲吉林大学教授陈乃蔚复旦大学教授吉文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阮荣春上海大学教授齐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蔚华山东省社联主席、教授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志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丘亮辉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会长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许敖敖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唐庆铭新加坡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成中英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唐亦男台湾大学教授于希贤北京大学教授吴星莹马来西亚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尉天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乐桑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施寒微德国哥延根大学教授孙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雪天津大学教授刘笑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赓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教授山田利明日本东洋大学副校长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教授赵荣澄台湾大学教授亢亮天津大学教授丁冠之山东大学《文史哲》教授钱志新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大教授 赵骏河韩国儒学研究专家石川忠久日本儒学研究专家苏新鋈新加坡儒学研究专家顾彬德国儒学研究专家汪忠长美国美西易经学会理事长邹宏基台湾光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傅淑芳山东《老年杂志》原社长郭次仪香港“百草堂”董事长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博士姚伟彬澳门儒学研究专家孔德墉香港世界孔氏续谱协会会长程艾兰法国儒学研究专家吕武吉澳大利亚儒学研究专家陈启生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秘书长郑彝元泰国儒学研究专家斐文波越南儒学研究专家郑武樾正大集团资深总裁陈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徐宁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乃凡江苏省广电厅厅长喻继高江苏省国画院管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郭贻贤印度尼西亚儒学研究专家高以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会长曹凤泉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杨丽丽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王策《环境易术》杂志主编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韩爱兴国家建设部科技司长杨向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 石小梅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孔爱萍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杨世华茅山道院住持、江苏道教协会会长邵伟华广东易学专家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霍斐然四川易学专家李仕澄东南大学教授王远林广西桂林陆军学院教授释宽容安徽天柱山三祖寺方丈莲花江苏省南京鸡鸣寺方丈妙湛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方丈心平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方丈释永信河南少林寺方丈戒忍浙江普陀寺全山方丈隆相南京栖霞寺方丈传义南京毗卢寺方丈曹传仁江苏省纪委原副书记级张树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杨伯强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沈长明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邓千建设部《中华建筑报》社长刘学忠江苏中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宗义江苏福中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洪万康台湾大润发超市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士俊南京明城集团董事长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蒋义海江苏省文联一级画师李秋宝南京火车站原副站长韩景增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原政委詹永清安徽黄山旅游集团总经理陈大文南京金盛集团副总裁傅斌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毛利人江苏出版集团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王振义南京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李娓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黄正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杨小琳香港知名歌手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续文利香港中旅投资集团公司黄贤安江苏南京画家慧闻湖南省汨罗佛果寺崔百强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发展总监谛如南京栖霞寺杨淑琴江苏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宝世宜北京文化名人俱乐部秘书长温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曾建平江苏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江雅琦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胡正良南京海关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王锴香港开益出版社社长阮国安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院长邢东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淦波广东东莞市观音山集团董事长刘金斌江苏省南京市张清渊台湾“五术”总会名誉会长张树淮江苏淮安市马文章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张兴利江苏省经协委原总经理陈全仁西安新加坡益禾保健有限公司总裁陈广德江苏新沂市政府协副主席傅亚超海南省海口市刘开文贵州省贵阳市赵岩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院副教授施炳煌上海市彭松桦新加坡程中山东省巨野邓海一北京市许兵(永昌)南京宝华山隆昌寺茅懿鑫泰国一统公司 张代祥山东省济南骆家清江苏南京 卞长华江苏省南京韩元茗北京张开新福建莆田刘东雳海南海口张正亚江苏省淮安张瀚之海南海口金竺雨南京书法协会陈国华浙江温州黎沛泓江苏省南京张一指甘肃省兰州市 范文举河南省国学促进会张西川北京沈峰江苏省昆山市黄恒堉台湾荣柱台湾郭仁德福建厦门市 孔强卫南京孔子后裔联合会余扬元南京金守平云南省楚雄州

国际儒学杂志官网订购网

有好多机构研究儒家。世界儒学大会是在孔子诞辰之际在孔子故里(中国孔子研究院)举办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性儒学盛会,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推动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探讨儒学的价值与意义,鼓励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儒学研究,加强海内外专家学者、儒学研究机构(团体)的密切往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和谐、发展。世界儒学大会融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和权威性的政府行为于一体,倾力创建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这是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领域中一大盛事。

1 徽商的“贾而好儒”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0-08-25 报纸2 徽人“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1-06-05 报纸3 儒家“定性”学说与道德修养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2-12-21 报纸4 新安理学与心学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3-05-27 报纸5 安徽省 《徽州文化全书》出版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 安徽省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7 做“徽文章”:安徽形象塑造的重头戏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9-09-01 期刊8 论新安理学家程洵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8-20 期刊9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价值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30 期刊10 论新安理学家程先、程永奇父子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2-20 期刊11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特质——兼论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15 期刊12 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中国哲学史 2003-02-25 期刊13 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 孙以楷、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4-04-15 期刊14 也谈“老子是殷商派老儒”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4-07-25 期刊15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惠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16安徽大学涡阳县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安徽史学 1999-07-15 期刊17 鹅湖之会:心学与理学分野 解光宇 孔子研究 1999-06-25 期刊18 安徽大学涡阳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哲学动态 1999-08-26 期刊19 阴阳学说与《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实践的典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2-15 期刊20 安徽省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21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30 期刊22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0-30 期刊23 论徽商“贾而好儒”及其现代价值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2-02-15 期刊24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解光宇 学术界 1999-10-05 期刊25 关于儒教的思考 解光宇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3-30 期刊26 “2000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0-15 期刊27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0-02-15 期刊28 应辩证地看待儒学的功能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09-25 期刊29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综述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11-25 期刊30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28 期刊31 徽人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2-05-25 期刊32 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2-03-25 期刊33 论公共关系与组织的生态平衡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15 期刊34 老子与《尚书》 孙以楷、解光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1-25 期刊35 综合创新是程颢人性学说的内在逻辑轨迹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15 期刊36 论系统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解光宇 学术界 1996-04-05 期刊37 老子与《周易》 解光宇、孙以楷 孔子研究 1997-06-25 期刊38 圆点哲学:表述辩证法的新形式 解光宇 人文杂志 1997-01-05 期刊39 “系统”范畴论纲 解光宇 现代哲学 1997-05-15 期刊40 “太极”到“道”:对宇宙演化认识的飞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15 期刊41 儒家性情学说历程及其终结──戴震人性学说在终结中的作用 解光宇 学术界 1997-02-05 期刊42 公共关系是研究组织的生态平衡——谈公共关系学科定位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7-01-15 期刊43 从黄帝到王冰:《黄帝内经》成书历程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7-25 期刊44 试论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5-01 期刊45 略论程颢人性学说的地位 解光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1-04-02 期刊46 论朱升实学思想对宋儒的超越 解光宇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08-01 会议47 张载“气本论”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解光宇 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7-10-01 会议48 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 解光宇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08-01 会议49 《道一编》“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10-0150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2002-08-0151 “老子是殷商派老儒”可以成立 解光宇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10-0152 程洵的武夷山情结 解光宇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2006-06-0153 儒学学术动态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54 安徽省 安徽儒学研究活动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55 安徽省 儒学活动概况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56 朱子学术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7 儒家节庆 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8 安徽省儒学研究活动综述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9 儒学前沿 “协和万邦”与儒学大一统思想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0 安徽省 安徽省儒学研究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1 论朱熹与田愚的宗法思想 解光宇、 解立 合肥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2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评价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期刊63 论新安理学家汪莘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4 朱子与艮斋的理学思想 解光宇 艮斋学论丛(韩国) 2008-02

国际儒学论丛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曾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1 徽商的“贾而好儒”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0-08-25 报纸2 徽人“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1-06-05 报纸3 儒家“定性”学说与道德修养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2-12-21 报纸4 新安理学与心学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3-05-27 报纸5 安徽省 《徽州文化全书》出版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 安徽省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7 做“徽文章”:安徽形象塑造的重头戏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9-09-01 期刊8 论新安理学家程洵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8-20 期刊9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价值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30 期刊10 论新安理学家程先、程永奇父子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2-20 期刊11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特质——兼论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15 期刊12 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中国哲学史 2003-02-25 期刊13 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 孙以楷、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4-04-15 期刊14 也谈“老子是殷商派老儒”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4-07-25 期刊15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惠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16安徽大学涡阳县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安徽史学 1999-07-15 期刊17 鹅湖之会:心学与理学分野 解光宇 孔子研究 1999-06-25 期刊18 安徽大学涡阳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哲学动态 1999-08-26 期刊19 阴阳学说与《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实践的典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2-15 期刊20 安徽省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21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30 期刊22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0-30 期刊23 论徽商“贾而好儒”及其现代价值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2-02-15 期刊24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解光宇 学术界 1999-10-05 期刊25 关于儒教的思考 解光宇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3-30 期刊26 “2000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0-15 期刊27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0-02-15 期刊28 应辩证地看待儒学的功能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09-25 期刊29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综述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11-25 期刊30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28 期刊31 徽人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2-05-25 期刊32 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2-03-25 期刊33 论公共关系与组织的生态平衡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15 期刊34 老子与《尚书》 孙以楷、解光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1-25 期刊35 综合创新是程颢人性学说的内在逻辑轨迹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15 期刊36 论系统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解光宇 学术界 1996-04-05 期刊37 老子与《周易》 解光宇、孙以楷 孔子研究 1997-06-25 期刊38 圆点哲学:表述辩证法的新形式 解光宇 人文杂志 1997-01-05 期刊39 “系统”范畴论纲 解光宇 现代哲学 1997-05-15 期刊40 “太极”到“道”:对宇宙演化认识的飞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15 期刊41 儒家性情学说历程及其终结──戴震人性学说在终结中的作用 解光宇 学术界 1997-02-05 期刊42 公共关系是研究组织的生态平衡——谈公共关系学科定位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7-01-15 期刊43 从黄帝到王冰:《黄帝内经》成书历程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7-25 期刊44 试论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5-01 期刊45 略论程颢人性学说的地位 解光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1-04-02 期刊46 论朱升实学思想对宋儒的超越 解光宇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08-01 会议47 张载“气本论”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解光宇 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7-10-01 会议48 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 解光宇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08-01 会议49 《道一编》“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10-0150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2002-08-0151 “老子是殷商派老儒”可以成立 解光宇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10-0152 程洵的武夷山情结 解光宇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2006-06-0153 儒学学术动态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54 安徽省 安徽儒学研究活动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55 安徽省 儒学活动概况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56 朱子学术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7 儒家节庆 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8 安徽省儒学研究活动综述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9 儒学前沿 “协和万邦”与儒学大一统思想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0 安徽省 安徽省儒学研究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1 论朱熹与田愚的宗法思想 解光宇、 解立 合肥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2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评价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期刊63 论新安理学家汪莘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4 朱子与艮斋的理学思想 解光宇 艮斋学论丛(韩国) 2008-02

应该不是。截至2022年4月1日,网上并无关于国际儒学是c刊的消息。C刊有多种含义,多指CSSCI,出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缩写为CSSCI。说法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我们常说的“C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说法二:指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说法三: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分为A类、B类、C类,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会称作C刊。《国际儒学论丛》杂志创刊于2016年,是由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省级期刊(半年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没有划分,可有些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期刊的级别高,适合晋升的级别也是相对较高。

国际儒学论丛杂志官网订购电话是多少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应该不是。截至2022年4月1日,网上并无关于国际儒学是c刊的消息。C刊有多种含义,多指CSSCI,出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缩写为CSSCI。说法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我们常说的“C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说法二:指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说法三: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分为A类、B类、C类,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会称作C刊。《国际儒学论丛》杂志创刊于2016年,是由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省级期刊(半年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没有划分,可有些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期刊的级别高,适合晋升的级别也是相对较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