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铁军杂志社社长简历

发布时间:

铁军杂志社社长简历

莫言(2—),原名管谟业,作家,高密人。中共党员。l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春夜雨霏霏》。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在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工作。198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班,1991年毕业后在总参政部继续搞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食草家族》、《酒国》;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欢乐十三章》、《白棉花》等。潍坊活着的名人很多,就给你说一个现今影响最大的吧 王乐泉同志简历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王乐泉,男,汉族,1944年12月生,山东寿光人,1966年3月入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5—1966年 在山东省胶南县搞“社教”工作 1966—1975年 山东省寿光县侯镇公社副社长、公社革委会常委、公社党委常委、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5—1978年 山东省寿光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2年 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1982—1986年 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其间:1983—1986年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 1986—1988年 山东省聊城地委副书记 1988—1989年 山东省聊城地委书记 1989—1991年 山东省副省长 1991—1992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2—1994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4—199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代理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5—2002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2002—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人民网资料 2007年10月) 回答者:sun2088 - 经理 四级 12-1 19:28 王乐义,1941年生,1965年入党。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任村党支部书记28年,发明和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创造了事业的奇迹———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978年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至今,65岁的他身体依然健壮硬朗;他的胸怀装着全中国———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回答者:蓝琳轻灵 - 魔法学徒 一级 12-2 12:41 许其亮上将,男,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0年3月生,潍坊临朐人,196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7月参加工作,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 1966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6年7月至1967年12月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员; 1967年12月至1968年8月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员; 1968年8月至1969年8月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学员; 1969年8月至1983年5月空军航空兵师飞行员、独立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副师长(期间:1982年3月至10月在空军学院军事高级班学习);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空军航空兵师长; 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空军副军长; 1985年8月至1988年7月空军上海指挥所参谋长(期间: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 1988年7月至1989年7月空军军代理副军长; 1989年7月至1993年1月空军军参谋长、军长; 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空军副参谋长(期间:1994年9月至11月在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班学习); 1994年10月至1999年2月空军参谋长; 1999年2月至2004年7月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期间:2001年3月至7月在国防大学正军职以上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4年7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2007年9月任空军司令员。 1991年6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2007年 6月20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楹联、诗词作品 心连祖国,再筑长城,铁军担大任;血染家园,堪为砥柱,浩气壮中华。(黑龙江 张德新)勒石令往鉴长铭,耻励后昆,助国焕彩;抗战催眠狮猛醒,志承先烈,让梦成真。(山东 冯衍斌)不怕鬼,不信邪,不称霸;有担当,有毅力,有作为。(湖南 吴贤迈)凝聚民心,凝聚军心,反腐倡廉强国力;守成东海,守成南海,兴中御外铸功勋。(江西 邓盛滋)大展宏图,华夏飞歌圆梦想;中兴时代,小康闪彩荡诗潮。

《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02-01-07在江苏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龙蟠中路97号1102室。《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000732253097J,企业法人王清葆,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铁军》杂志出版,设计、制作印刷品广告,图文设计与制作,影视策划咨询,会议、会展服务,培训(不含国家统一认可的职业证书类培训),工艺品、百货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1528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24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清风苑杂志社电话:025-83798302地址:南京市宁海路73号清风苑杂志社《铁军》杂志社电话:025-83385440地址:南京市龙蟠中路69号29号楼2楼《群众》杂志社电话:025-83246704地址:南京市西康路33号《银潮》杂志社电话:025-83308456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健报杂志社电话:025-52241057地址:南京市中华路432号3楼《钓鱼》杂志社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12楼治安杂志社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1号文荟大厦5楼锺山杂志社地址:南京市颐和路2《董事会》杂志社地址:南京市高云岭56号《青春》杂志社地址:南京市成贤街43号1号楼

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王胜军简历

主办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 陈昌智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张怀西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乔晓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厉以宁 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陈锡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建民 外交学院原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孟晓苏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孙晓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仇 和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胡鞍钢 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陈昌智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蒋正华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厉以宁 全国政协常委、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高占祥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创推委主席文怀沙 国学大师乔晓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锡文 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陈抗甫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孙晓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成信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艾 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经济日报原总编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沈志群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汤 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徐绍史 国土资源部部长宋树友 农业部原副部长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吴建民 外交学院原院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李君如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胥和平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光斗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翟鸿燊 国学应用大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 扬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礼恒 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院士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陈东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俊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赵景柱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广正 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曙光 社科院经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福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崔立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范 曾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导、文学院博导解思忠 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樊 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郎咸平 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曹远征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汪同三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余秋雨 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赵本山 本山传媒宋祖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杨利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李开复 谷歌中国区原总裁徐逸真 怡东集团总经理袁隆平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 石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杨 澜 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陈先楚 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阮次山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时事评论员刘东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宋 军 清华控股董事长刘志雄 三诺数码集团董事长高宇州 香港伟来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彦宏 百度董事长陈金城 天津德芃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 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赵 明 山西普大煤业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 琛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赵建坤 上海金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尹明善 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 阳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书福 吉利汽车董事长陈京雄 域晖办公家具总经理魏 新 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陈志列 研祥集团董事长冯 军 华旗资讯集团总裁林伟贤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马云昆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董事长杨茂明 苏州市华得丰物流总经理张朝阳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 骏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湖北 研讨长江大学英雄集体救人事迹发掘“人梯精神”时代价值和内涵 在肯定及褒扬大学生寒江结梯救人、三位大学生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精神宝贵的同时,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些“冷思考”,如对英雄群体的宣传报道需要回归人性、不能“神话”,把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平常教育中,建立完备的生命保障体系,救人需要理性和技巧等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十多位大学生用他们稚嫩的臂膀连接起了一条通往生命的长梯,把生的希望让给了他人,将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在长江之畔奏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壮歌。他们以青春无畏的人梯精神,诠释着“90后”新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年轻宝贵的生命,传承着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他们不愧为青年的骄傲和榜样。 研讨会上,专家和青年代表围绕10·24湖北省大学生英雄集体“人梯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讨论的成果对于进一步弘扬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大学生英雄集体和“90后”一代,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当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都有积极的意义。 时代的风采酝酿出当代青年的风采 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 丁小强 连日来,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优秀大学生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是荆楚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又一重大典型,是我们又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思想,不惧危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高尚情操。弘扬他们的精神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代的风采酝酿出当代青年人的风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形成的勤劳勇敢、自信善良、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传统美德在每一代青年身上都得到体现。当代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都是由我们的时代所决定的。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90后一代,曾经饱受各方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崩溃的一代”。我们不否认这一代人身上的缺点、不足,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诟病在他们身上的折射。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还是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无论是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还是10·24结梯救人,当代青年一次又一次在人民危难和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10·24大学生英雄救人事件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对于我们下一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宽广的思路。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当代青年,充分相信青年人,宽容青年人,在引导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加宽裕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人梯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系统、全面分析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这既是推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需要,也是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正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传播英雄的事迹是媒体人的光荣和责任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省记协主席 江作苏 我们大家因感动而聚会,因深思而在这里相会,为展望我们青年一代所代表的未来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这次荆州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的出现,不仅用英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更深的思考。这个英雄群体是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他们平凡而又非常伟大的献身精神在多个角度昭示了我们祖国青年一代新的面貌。 他们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绝不是简单地就可以理解和发扬光大的。迫切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掘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为祖国的发展强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次荆州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的出现,通过媒体向社会各地传播,也使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分外的光荣,分外的责任重大,事情出现在长江边上不为人注意的角落,但是我们当地的群体自发地把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迅速地报告给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都市报》迅速判断这件事情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把英雄群体悲壮的事迹向全国传播,非常感谢在座的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对湖北出现的这个群体性新闻敏感性非常强,站得更高,发掘得更深,传播的力度也更大。 我们更不能忘记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对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出现,在一开始就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委书记罗清泉和省长李鸿忠同志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这次英雄群体的宣传给予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 英雄的精神在青年中代代传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 刘俊彦 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90后组成的群体再一次展示了青年一代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在关键时刻,信仰生命的神圣,在献出年轻生命的同时,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内涵,他们创造的“人梯精神”感动了中国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见义勇为、乐于奉献这样的高尚情操实际上一直以来都在青年身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人梯精神”和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山两湖”英雄群体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一山两湖”事迹出现之后,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锦涛同志,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英雄群体与当代青年”,揭示了英雄群体的精神。现在看这种精神被青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另外,总是在出现一代青年的时候,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想法,这就涉及到怎样评价一代青年的问题。正确评价青年或者说正确评价当代青年,必须把握三个要素:一是要看主流,二是看环境,三是看关键时刻的表现。 党和政府历来对青年是信赖肯定的,我们从历届中央领导的讲话,历次团代会,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都得出一个结论,当代青年值得信赖,大有可为。为什么社会上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呢?就是他们没有把支流和主流分开,没有把青年放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下去看,也没有把现在这个社会、生活状态、生活情况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在正确评价青年的第二个层面,我想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结构化的去评价,要把思想、道德、文化加以区分,不能把生活方式、青年文化、流行文化中的问题上升到思想道德层面,也不能把道德问题和思想问题,尤其是政治思想问题混为一谈。 在思想政治上,青年在思想上确实有不成熟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能认识到中国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才能够实现富强,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所有青年都能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必须要坚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我们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角度看,青年需要引导。 在道德层面,我刚才讲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见义勇为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青年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相反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我觉得要营造很好的社会氛围,从成年人自身做起。 在文化层面,在全球化资讯如此发达的环境下,文化层面要给青年宽容的平台,宽容地看他穿什么样的衣服,这跟道德和思想没有直接的关系。穿古怪衣服的不一定在关键时刻就冲不上去。 通过这件事引起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评价青年的讨论。如果社会都能把握正确评价青年的角度,能够把对青年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认识上来,对我们开展工作,引导青年,团结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我想会有很积极的意义。 把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平常教育中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梁必文 很荣幸今天参加湖北省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研讨会,在这之前,我看了电视,也看了报纸,这些孩子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真得很受感动。 我想这种精神无疑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在他们身上的聚集,他们年轻的生命点燃了90后的希望。由此我有三个感动: 一个感动,这18位英雄结成“人梯”救人的精神让我感动,而且他们都是自发的,都是一瞬间爆发出来的,他们深藏在内心深处人性光辉的闪现。英雄和平常人有什么区分?就是在关键时刻他能不能站出来。反过来平常人遇到一些负面东西,你滑下去了,你就会成为历史的反面,这是一样的。 第二个感动在英雄壮举出来之后,荆州万人空巷,自发送别这些英雄。还有很多各界人士捐款,为牺牲的英雄家属捐款,这也让我感动。 第三个感动,就是新闻媒体包括我们政府也作出了迅速反应。 这是我三个感动的地方,同时也引起了我三点思考,第一,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公民包括我在内学习,也值得我们文学界广大文学工作者学习和宣传报道。 第二,怎样把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平常教育中。我们的理想教育有些太空洞,比如跟一些小学生讲一些空洞的教育他也听不懂,我们小时候有一篇课文很好,司马光砸缸,教你应该去救他,同时教给你办法。我们应该怎么去教育,把传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平常教育,要回归到人的行为准则当中,不要脱节,形成两张皮。 我为什么呼唤英雄呢?以前有报道说有五个高中生,同时到山洞里去玩,其中一个人病了,其他四个人都不管他,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不说,最后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这两件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媒体对英雄的报道要实事求是,要把英雄崇高的精神提炼出来,但不要“神话”。典型报道要回归人的本性,回归他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来,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他不是英雄,不是一个神,不是生来就想这些。这样让平常人就能学习,就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也能作出不朽的事情来。 瞬间选择渗透着对生命的理解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康 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事件背后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和不同看法,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救人该不该?第二个大学生救人值不值?第三个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置这个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谈谈大学生救人该不该。该不该,体现了对生命的理解。我们看到在他人畏难面前,有人上去了,有人退下去了,有的人让人崇敬,有的人作出了不齿的行为。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从根本上讲还是产生于对生命价值不同的理解。 一个英雄不是经过反复的理性思考而成为英雄,而往往是在一瞬间作出的选择。这种选择看起来是偶发的,实际上渗透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在关键时刻是冲上去还是退下去,就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点救人值不值。生命成本和代价,这是过去考虑比较少的问题,我的一个博士生写过一本书叫做《代价论》,我们当时就在考虑,到底应该怎样衡量社会的代价,也包括一个生命的代价。可能有人会认为,就直接的生命成本来说,像张华去救一个农民,我们三个大学生去救两个孩子,生命成本太大。 但在谈到人生命价值的时候,还有一些比这些直接的生命价值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等。 一个生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的生命非常宝贵,但他的精神是无限的。中国文化倡导立德、立功、立业,这里强调的就是精神价值。肉体会很快消失,但精神价值非常重要。我想这三位学生和英雄集体所展示的英雄光辉将会永久,只有生命的绝唱才会创造出生命的光辉。 生命还有计时价值和久远价值之分,生命总是暂时的,生命的光辉可能是永恒。把永恒的生命价值和现实行为表现出来,我们可能会对见义勇为群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点关于救人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层面,对待逝去的英雄,他们用生命绝唱奏响了人生的凯歌,从某种意义上,只要能够加强宣传,一定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不能太神话;另外如何善待还活着的英雄群体,应该更多从他们未来长远发展考虑。 另外,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应该考虑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命保障体系。我喜欢游泳,有过差点被淹死的经历。长江天天都吞噬生命,让我们感到很痛心。救人是好,但为什么老是有人落水,这就不好,这说明我们的生命保障体系不完备。 最后,我们到底如何恰当地让其他大学生学习英雄群体的精神。作为一个大学的教授,我很害怕有媒体要他们都去学见义勇为。在没有足够能力救人的情况下,如果要去作出这样的行为,真的需要讨论。遇到这些问题,我强调,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保障别人的安全。我真的害怕倡导人人去做英雄。如果有人问这样的英雄是多好还是少好,我的想法是越少越好。 英雄的精神资源可以再生和共享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久雨 英雄群体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价值,比如说道德层面的价值,还有我们文化层面的价值,比如说我们见义勇为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更高层面的回归,营造了崇高道德的风尚,形成了正义的氛围,它对活着人的影响,对活着人积极的追求,或者自我价值的承认,应该来说促进人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我们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应该有一个间接的生产力属性。 资源性是这个群体壮举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神资源应该是可以再生的,而且精神资源的共享性特点非常清楚。 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碰到类似的事件你会不会救人”我们班28人,其中16人回答说会救人,9人说视当时情况而定,而剩下的人就说要间接救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的学生群体也是90后,从他们的问卷回答来看,我觉得90后学生,从多年历史形成的理想和意识来看,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是好的。 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还有凝聚人心的价值,感召激励价值,社会导向价值,以及软实力的辐射价值。 我们今天研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如说对生命的理解也好,对生命价值的诠释也好,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死者安息! 没有什么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静云 我在思考,大学生英雄集体这样的一种精神,或者说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第一点,他们的这样一种行为或者这样一种品格以及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这是社会的宝贵资源。 至于值不值的问题,我认为等价交换的规则不是万能的,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可以发挥作用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场合,这个规则在这里是不适用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把等价交换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多的混乱。在道德领域不能用等价交换代替道德领域的规则。 第二点,他们这样的行为选择有力地证明了,90后的大学生是勇于担当,有强烈责任感的新一代,由此表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后继有人,大有希望。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所负责任的深刻认知,深刻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一个民族没有什么东西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 他们在瞬间的选择,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刚强正直的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一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我觉得大学生所体现的品德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第三点,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树立了学习榜样,对于营造人心向善的社会主流风气,价值重大。列宁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位哲人说过,善的东西会使人向善,为善必须有好报,但此善必须是真善,是不为己的,是坦坦荡荡的。我觉得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就是坦坦荡荡的,不顾自己生命的真善,他们用自己双手结成的拯救他人生命的生命阶梯,他们行为的真和善所结成的道德阶梯将会以精神生命形式来存在,也就是说物质生命的牺牲换来了精神生命的永生和不朽。 我也要说一下由事件所引发的思考。在生命危难的关头,怎么去救人?这个时候我们讲的舍身取义凭着什么?凭着个人的真善的追求,个人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凭着满腔热血和激情,但在这个时候需要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有技巧。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学应该开设这门课,社会应该组织一些提升现场救护与紧急避难能力等一系列的讲座,要让人们了解,这样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社会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就可以降到最低点。 “人梯精神”展示了齐心协力的品格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冯桂林 我感到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他们非常震撼人心的地方就在于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我谈的集中到一点,关于他们壮举所展示的“人梯精神”。之所以举国上下对我们长江大学英雄群体这样的关注,我想也是这几个因素,第一个他们本身是90后,第二个他们是一个群体,第三个他们的壮举是发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的。由于有了这样一些特殊背景,所以他们的事迹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我所理解的“人梯精神”,一个就是他们展示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个气概平时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做起来是很难的。有很多这样的场景,也有很多这样的情节,我们所看到的是另外的一番景象。通过这样一个正面对比,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作为90后大学生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确实非常难能可贵,在历经磨难的进程当中,发展壮大的民族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靠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我觉得第二个“人梯精神”展示了齐心协力的品格。齐心协力是一种情操,是一种品德,是一个群体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我们现实当中这种情操和品德是没有受到重视,或者是被冷落的,而不适当的放大了自我的力量。当这些自我成功也好,或者充分表现自我也好,他只是顺应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潮流,如果说看不到这一点就容易走向人性反面。现在社会主张个性的彰显,但更加注重团体意识,也就是说注重个体利益,也注重集体利益。齐心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齐心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像动物界沙丁鱼有这样的本能,游到危险地段时候,队形通常是中年鱼群守在危险的路上,等到小的鱼群通过之后一半到前面探路,一半到后面守候。既然沙丁鱼有都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人就应该更加认识到这一点。 另外我觉得“人梯精神”精神展示了舍生忘死的思想境界,表现的无私、无我、利他、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构筑了民族的脊梁和灵魂。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之所以说他们展示了舍生忘死的境地,因为脚下就是大江急流,时刻面临着死的危险,时刻面临着被吞噬生命的危险,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就很难结成这样的一个人梯。 他们用行动阐释了“爱别人”的大爱境界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徐本禹 大学生英雄群体用他们的行动阐述了生命诚可贵,大爱价更高。这个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我的身上,2003年我去贵州执教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讨论我的行为,讨论到一个贵州山区当小学老师值不值得的问题。刚开始,当我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很气愤、很生气,但后来想想很正常。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人的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对每个事情的看法不太一样,这是很正常的。这个大学生英雄群体,我认为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站在道德的教育来思考问题。我认为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英雄群体的壮举告诉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应该计较得失,值不值,而是应该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孔繁森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大学生英雄群体生动地诠释了这个最高境界,诠释了这个大爱。 90后青年个性非常鲜明,敢爱敢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比如说陈及时想以后做一个负责任的工程师,何东旭有一个篮球梦,方招希望成为演艺明星。也许正是因为80后、90后有自己的个性,在前辈们眼中过于张扬,因而被认为是当代青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当代青年也具有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帮助他人、舍身取义的传统美德。 把当代青年看成“冷漠、自我、责任感缺失”的一些人怀疑80后、90后青年无法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但我们从“大学生英雄群体”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在危难时刻90后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80后、90后青年身上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我们会逐渐克服我们身上的缺点。我坚信,我们当代青年一定能够肩负起时代变革的重任,并在社会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英雄群体”和文花枝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已经用行动证明,而且必将进一步用行动证明我们80后、90后青年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一代。

中国知名艺术家——刘波

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简历

1963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1963 年9 月至1971 年7 月在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工作,1971 年8 月至今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曾任研究组组长、室主任、院总工程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常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兼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非煤矿山组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FRAGBLAST 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亚洲区主编,中日韩炸药与爆破技术委员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汪旭光院士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研究开发半乳甘露聚糖胶——田菁 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高威力的田菁10 号浆状炸药并广泛推广;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EL 系列乳化炸药;通过理论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适用于各种不同爆破作业使用的10 个系列、38 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其中乳化炸药、混装车、工程爆破等技术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你好,冶金自动化是2016版科技核心期刊,而很多单位不认可科技核心期刊,建议你咨询单位相关人员。如果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采纳。欢迎 学术资讯网 络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期刊信息:《冶金自动化》是原国家科委批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主办,冶金行业 (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科技刊物,主要报道计量和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电气传动自动化、自动控制理论在国内外冶金过程(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控制与科学管理中应用的新发展(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新成果和新经验,并介绍国内外冶金自动化的新技术和新动态。设有专家论坛、综述与评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控制理论应用、检测与仪表、传动与控制等栏目。《冶金自动化》杂志社社长是夏宁女士、主编是沈黎颖女士,杂志社编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先生、刘玠先生、柴天佑先生、王国栋先生,联合国专家、纽约科学院院士、国际导航与控制科学院院士蔡自兴先生,美籍教授吕勇哉先生等57位专家组成。《冶金自动化》审查稿件程序严格,拥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的专家长期为杂志审查稿件,为稿件质量把关。 主要栏目:综述与评论、前沿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与装置、企业网络技术、检测与仪表、传动与控制、经验交流。

作为一名安大学子,我了解到的从安徽大学走出的名人有很多。在此,我列举两个名人。一、黄德宽要说安徽大学曾出过的鼎鼎有名的人物,前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绝对算其中一个。黄德宽,1954年出生于安徽广德县,先后于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历史学(古文字学)博士学位,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安徽省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他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和合撰有《汉语文字学史》、《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古汉字形声结构论》等论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谱系研究》等多项。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法人代表,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二、李世雄李世雄教授在我校同样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校师生最为尊敬的老师之一。李世雄教授是著名数学家,曾任中国数学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因病于2006年11月2日逝世,享年77岁。他是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8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来安徽大学数学系执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于1986年4月被评为教授。1983年至1997年任安徽省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2000年退休。李世雄教授的一生,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生,是为安徽大学教学、科研奋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学高人为范,品端人敬之”。他培养的众多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他是李群、调和分析、小波分析、辛几何及数学应用方面的专家。李世雄教授于1953年左肺全部切除,1969年胃又切除四分之三。他是凭着一颗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忱之心、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对安徽大学的无私奉献,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为我校的教职员工树立了热爱安大、爱岗敬业的光辉榜样。为纪念李世雄教授,弘扬他“爱教育、爱科学、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安徽大学建立了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李世雄教授纪念馆,内设有“生平简介”、“求学时光”、“情系安大”、 “亲情友情”、“师生情深”、 “师德永传”等版块,充分展示了他致力于教育、科学事业的一生。

群众杂志社社长周锋简历

周峰,生于1921年10月,江西临川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周峰同志历任赣东新四军三支队宣传员、战地服务团团员;中共当涂区委宣传干事、科长、区委委员;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营部书记兼党支部书记,中共苏南宣郎高县委宣传部长、中心区委组织科科长、县委书记;中共宣当芜中心县委青年部长兼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中共苏南路西北特委青年部长、茅山特务营干部便衣队政治指导员;中共茅山特委青年部长、民运委员会书记;中共茅山中心县委委员、苏南茅东县委书记;茅山县警卫团政委;华野八纵队70团副政委;华野第一师教导大队政委;三野23军教导团副政委,政治部政策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浙江干校二部副主任。解放后,周峰同志先后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杭州市委青工部部长、副书记、书记;杭州市企业管理局局长;杭州市政府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主任;中共杭州市委委员、副市长;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杭州市革委会副主任、杭州市市长;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等职。周峰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在历次重大的政治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周峰同志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民主作风,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讲党性、顾大局,淡泊名利、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了共产党人优良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谦虚谨慎、公道正派,生活朴素、严以律己,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周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30日3时10分在浙医一院逝世,享年86岁。

周峰,安徽蚌埠人,1961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7岁起在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17岁时被留选海政文工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1982年,周峰复员后带着几件行李,风尘仆仆来到深圳,后签约于香港文志唱片,成为一名歌手。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一首风格明快、歌唱深圳的歌曲《夜色阑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周峰的声音和他阳光的形象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歌坛偶像,也掀起深圳本土音乐的第一个高峰。198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他更凭一首《赤子心》打动了亿万观众。早在80年代,周锋就以《眼之魅》为题,向全国歌迷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包括《梨花又开放》、《等到明年这一天》、《知音难寻求》等歌,一时间成了最畅销的热门音带。 1985年6月,在武汉举行了的“神州十大歌星”大奖赛上,步入十大歌星行列。而在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演唱的歌曲《赤子心》,几乎在每个音符里,都倾注了这位游子的思恋。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感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后周锋还推出过一盒名为“十亿皇帝”的卡带,里面收录了臧天朔现在还经常演唱的《朋友》一曲,同样受到了歌迷的热烈欢迎。周峰虽然那个年代和他一样走红的男歌手还有张行、吴涤清,三人中周峰成名最早—1984年10月1日就在央视国庆大型电视歌会《九州方圆》中以《与我同行》、《夜色阑珊》二首歌出场,一夜成名。周峰也是三人中唯一上过央视春晚的男歌手(1985年以一曲“游子心”带给亿万观众载歌载舞的记忆)。称周峰为大陆新时期流行歌坛第一位男歌手,还有一层意义:和张行、吴涤清以翻唱港台歌曲出道相比,周峰则始终不乏自己首唱的原创作品,他的《与我同行》、《玛利》、《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都是风行一时的原创作品。这些原创在音乐风格上更多吸收国外流行音乐国际化的方向,这种别具前瞻意义的创作意义和尝试,无疑超前了十几年前。另外,周峰最著名的歌曲《夜色阑珊》、《梨花又开放》虽然旋律来自日本不能算是纯原创,但填词后作品的立意和人文气息都是率风气之先的,而周峰演绎时的二度制作,则一一给这类作品注入自己的魔力,比起原版毫不逊色。以至20年后著名吉它手李延亮等人也翻唱了“梨花又开放”,或许可看作是对拥有周峰的80年代大陆流行歌坛的动情回眸吧。算来,周峰在流行歌坛的生涯是短暂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辑只有《眼之魅》、《十亿皇帝》两张,数字上还不及吴涤清、张行二人,但从80年代走来的歌迷,很多人记得《九州方圆》、《玛利》、《合家欢》这些盒带歌辑,那里边都有周峰独特而经典的演绎。周峰的绝大部分录音都是在香港文志唱片有限公司制作,电子音效和动感节奏的配器在当时国内无疑极具先锋和前卫意义;而录音品质的精湛,在当时国内歌手专辑中堪称首屈一指。1984年下半年,中国旅游声像出版公司出版了周峰的个人专辑《眼之魅》,这张专辑12首歌曲,只有一首是原创歌曲,其余皆为翻唱。专辑当中的《季候风》、《梨花又开放》、《离情》、《心里总有你》、《等到明天这一天》唱响中国乐坛的上空,新中国第一个真正的流行歌手就此诞生。

神州杂志社现任社长简历

毛晓春,笔名雨枫,甘肃天水人,学者、作家,金石书法家。现任中国文联主管《神州》杂志社副社长、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北京分院执行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副秘书长。历任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传媒观察》副主编,卫生部主管《健康大视野》杂志主编;建设部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国际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出版 神州杂志社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友先 王郁昭 巴忠倓 田鹤年李 景 刘精松 刘中一 吕聪敏邵华泽张文台 杨斯德 邹 瑜林宗棠 周玉书 周坤仁 赵宗鼐高 潮崔乃夫 程连昌 翟立功廖廷建编委会主任 楚 水编委会副主任 赵焕军杨国仁编 委 包明德 冯凯文 楚 水 赵焕军刘 墨 张 钧 李泽卿 张云昌胡戎恩 张耀伟 文 蔚 杨鸿岳社长 赵焕军总编辑 王永平常务副社长 刘建文副社长 刘 振常务副总编 孙于泳副总编辑 孙海云编辑部主任 梁俊晓编辑部副主任 邵妙苗记者部主任 李 川记者部副主任 韩 艳 周秀光责任编辑 陈娇利记者关 卉 李 川 李晓倩 杨剑 李向军刘琳玉 付文龙 徐同山 郑丛申孙 旻 郑乐芳美术编辑 刘传锋河南陈力华 郝娇娜浙江 林国云山西张学良广东 麦顺坤 李品锋周志雄法律顾问 贾立华 谢兰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