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电子版官网电话

发布时间: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电子版官网电话

孙浅 金乐(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摘要 本文介绍地质资料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在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江苏省经济社会特点,阐述了地质资料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词 地质资料 形成 特点 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地质资料是记录不同时期地质工作过程与认识的载体,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地质工作投资超过7000亿元,在地质工作中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汇集了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它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必须加强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研究、矿产勘查、地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质资料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 地质资料的形成和特点地质资料分为三种: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最直接认识,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成果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项目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格式编成的,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软件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质工作最终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中直接采集和形成的有采集记录或登记的岩(矿)心、标本、光(薄)片、样品副样等实体。档案是记录人们社会实践的原始信息的各种载体。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在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了物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管理活动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档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可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特征。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原生信息,具有档案属性。地质资料反映了地质工作人员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的过程,反映了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地质资料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地质资料种类多样,包括区调、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勘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其他,共8大类。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确立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为资料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依法汇交地质资料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地质资料汇交范围、馆藏机构、汇交时限、汇交过程等内容。200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2006年,国土资源部颁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制度,提高数字化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2012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为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的服务功能,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制定《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10〕113号),促进地质资料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与管理“五平台一支撑”是推进两化的基础性工程,全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电子阅览室、油气委托管理平台、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内容的“五平台一支撑”建设。会议要求运用汇交监管平台实现地质资料汇交的网上监管;全面建成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加快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地质资料窗口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油气委托管理平台;全面部署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快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江苏省紧紧围绕地质资料“两化”工作,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硬件方面,江苏省地质资料馆除配置计算机、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外,2013年还配置一台新服务器,并安装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方面,2010年资料馆已全面完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地质资料数字化有利于地质资料长期、安全保存,便于利用现代手段开展社会化服务。地质资料数字化完成后,资料馆陆续建成共享平台及电子阅览室,建成目录数据库、涉密库、储量空间库并维护,对馆网站进行升级改版。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方式从之前纸质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和借阅,向提供查询、订单、专题等方式多样的服务转变。用户通过登录江苏省地质资料馆网站,进入目录查询栏目,点击目录检索系统,就可以快捷方便地进行查询。订单服务则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用户可将所需资料的档号或图幅顺序号、格式要求等发送到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收到上述材料后,提供资料加工复制并负责邮寄。专题服务是用户提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地质资料利用服务,如专题咨询、业务培训、对口编研、电子文档制作等。由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同用户协商,以科研专题或课题的形式签订协议,根据用户需求对资料或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提交用户。正是由于服务基础雄厚,资料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力增强,能够进行压矿调查、重要矿产分析评价。目前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已完成句容市九华山铜矿东部地区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将开展宁芜成矿带(江苏区域)地质资料信息集成、苏州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及沿海地质服务体系建设。3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带,总面积26万km2,占全国的06%,常住人口789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经济综合实力在国内一直处于前列,2013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59162亿元,人均GDP达74607元。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逐渐呈现出沿海地质综合调查薄弱及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紧缺的态势,同时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城市规划不合理现象也出现,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合理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来解决。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对地质找矿、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可以减少地质工作重复投入,降低矿产勘查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沿海地质等地质资料,为政府进行农业规划、城市规划、沿海大开发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质资料信息还提供了大量的地质专业信息,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第四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这些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地质概况信息。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江苏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会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努力建成数字资料馆,甚至是智慧型资料馆。力争今后根据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同需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取整合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细致、准确的高效服务。参考文献[1]马兰浅谈地质档案的特点[J]甘肃科技,2012,28(2):86~[2]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1(2):34~[3]陈汉永加大地质勘查力度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J]江苏地质,2007,31(1): 77~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电子版官网

没有077这一类07 住宅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071 城镇住宅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072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0米,北方宽度<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0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0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2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0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02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023 其它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031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032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033 其它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041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043 其它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05 商服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051 批发零售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商店、超市、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052 住宿餐饮用地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等。053 商务金融用地 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054 其它商服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采矿、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061 工业用地 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062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063 仓储用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07 住宅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071 城镇住宅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072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081 机关团体用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082 新闻出版用地 指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083 科教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测、设计、技术推广、科普等的用地。084 医卫慈善用地 指用于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急救康复、医检药检、福利救助等的用地。085 文体娱乐用地 指用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及公共广场等的用地。086 公共设施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087 公园与绿地 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09 特殊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091 军事设施用地 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092 使领馆用地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的用地。093 监教场所用地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094 宗教用地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095 殡葬用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101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102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103 街巷用地 指用于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包括公共停车场、汽车客货运输站点及停车场等用地。104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0米、北方宽度≥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05 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106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107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11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112 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3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4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5 沿海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116内陆滩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117 沟渠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0米、北方宽度≥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118 水工建筑用地 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12 其它土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121 空闲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122 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123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0米、北方宽度≥0米的地坎。124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125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126沙地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127裸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1 辽宁某菱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福建省安溪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浅谈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太原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山西建筑 2005/1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我国金属矿山固废整治任重道远 环境经济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湖南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矿产资源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郴州市矿区生态环境状况与土地复垦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西部矿山环境警报 百姓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云南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议 中国工程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 中国矿业 2004/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信息在线 河南国土资源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现状及其展望 江苏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探讨 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2000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1 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现代测绘技术在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地位与应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有多少? 南方国土资源 2004/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研究与发展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江西省某钽铌钨锡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南岭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甘肃西成铅锌矿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沿河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 贵州地质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矿山地质灾害分析 化工矿产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1 龙门山石灰石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治理保护 露天采矿技术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 四川气象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四川地质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四川环境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世界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广西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南方国土资源 2003/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江苏地质 2002/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浅析煤炭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策 煤炭技术 2002/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山东地质 2002/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开阳县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福建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建议 福建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攸县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湖南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包头市石拐区煤矿矿山地质灾害严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马鞍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上海地质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云浮硫铁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采矿技术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矿山环境问题与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浅议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我们如何远离地质灾害 中国减灾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1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质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2 开创地质灾害防治新局面 中国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3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4 开发与保护同步 资源与环境共举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5 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思路 江西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6 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 辽宁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7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四川地质学报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8 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9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0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资源产业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1 矿山环境当如何 资源产业 2000/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请查收,本人非地质专业,不足之处请包涵

水文地质学基础 王大纯主编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官网电话

教学质量一般,我当初就上的这个学校,原来叫天津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不是很有名,拿着毕业证人家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学校,找工作不是很好用。考虑考虑其他比较有点名的学校,至少以后毕业拿着毕业证人家还知道你毕业的学校。纯属个人意见,最后还是得你自己拿主意!

一般说来,甘蔗的种植大约在二到四月份。春天最好不要超过四月份。秋天可以在八月底播种,时间宜早不宜迟,宜在八月底播种。一般情况下,春天的作物在五、七月份就能成熟,而秋天的作物,则要在十二月才能成熟。在我国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都有大量种植。在选择甘蔗种的时候,要选长势好,个体大的,这样的会出苗多,产量高。通常情况下,甘蔗尾苗都是许多品种的选择,因为它的尾部有大量的新鲜幼苗,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幼苗。要选绿色多芽的幼苗,利润更高,成活率也更高。甘蔗播种之前必须要有足够肥沃的土壤。首先要把土壤翻得很深,用太阳消毒。一星期后,把化肥和泥土混合,并用足够的水浇透,并把它们分开,形成一个成人肩膀宽的带子。两者之间的深度约为20~30公分。

地震既然是巨大能量释放,那么就存在释放能量的物质,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摘要: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前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5]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28]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08年)及锎-25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5]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26]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25]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22]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3]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38]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更因为,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9]九,地震的消减方法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17]十,海啸的形成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结论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甘蔗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其实甘蔗具有补血,清洁口腔的作用。而且甘蔗的味道很甜,所以深受大人和小朋友们的喜爱。甘蔗是一个比较容易种植的植物,所以呢,很多人家里都种上了甘蔗,那么甘蔗到底什么时候成熟呢?甘蔗适合什么时候种植呢?甘蔗什么时候成熟(几月) 甘蔗什么时候种植甘蔗什么时候成熟(几月)1、早熟的甘蔗在九月下旬就有了,而迟熟的甘蔗到12月份才有,甘蔗一般是在10月份左右成熟,一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都可以吃到。甘蔗和很多甜味水果一样,春季播种,晚秋时候成熟收获,越靠近冬天成熟的甘蔗味道越甜。2、在每年阳历的一月插种,十月左右是成熟期,收获期在十二月以上吧,那个时候甘蔗糖份最高,可榨糖!不宜吃未到成熟期的甘蔗,那个时候甘蔗本身带有毒素,等到成熟才消失。3、最好吃的甘蔗是晚秋时节去甘蔗地亲自采摘的。但是,现在大棚种植技术非常发达,可以控制植物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甘蔗。甘蔗什么时候成熟(几月) 甘蔗什么时候种植甘蔗什么时候种植1、甘蔗正常情况适宜在,2月下旬一4月上旬之间种植,甘蔗春播时间为1月底至3月中旬,5月至7月中旬收割,秋播以8底至9月底为宜。12月中旬收割。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2、甘蔗栽培采用深耕的方法。使用旋耕机将整个土地的土壤以及原有的甘蔗头等进行打碎;使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一般情况下深度需要达到50cm;再使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打碎,使得将要进行甘蔗种植的土壤变得足够的梳松、细碎。坡地的平整是根据等高水平线来进行的,以防止土壤以及养分等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流失。甘蔗什么时候成熟(几月) 甘蔗什么时候种植吃甘蔗有什么好处1、补充糖分: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糖分,也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因而非常适合低血糖、感觉疲惫的人食用。2、清热润肺:甘蔗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但能清热润肺,还能够解毒,在大暑天吃一点甘蔗能够有效的缓解中暑的症状。3、滋养润燥:甘蔗含有的纤维能够刺激肠道、润肠通便,帮助肠道排毒,如果觉得燥热、小便不顺畅、发烧口渴等,吃点甘蔗能够滋养润燥、清热解毒。4、健脾利尿:甘蔗是一味能够起到很好健脾作用的食材,其中的纤维能够滋养润燥、解除胃热、帮助消化,还能够生津止渴、滋养脾胃、利于尿液的排出。5、生津解酒:甘蔗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糖分,口渴的时候吃一点甘蔗能够马上缓解干燥,同时还能够解酒,帮助保护肝脏,起到醒酒的作用。清洁口腔:甘蔗能够滋润喉咙、保护嗓子,多嚼甘蔗能够健齿,避免蛀牙的发生。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电子版

孙浅 金乐(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摘要 本文介绍地质资料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在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江苏省经济社会特点,阐述了地质资料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词 地质资料 形成 特点 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地质资料是记录不同时期地质工作过程与认识的载体,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地质工作投资超过7000亿元,在地质工作中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汇集了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它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必须加强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研究、矿产勘查、地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质资料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 地质资料的形成和特点地质资料分为三种: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最直接认识,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成果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项目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格式编成的,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软件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质工作最终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中直接采集和形成的有采集记录或登记的岩(矿)心、标本、光(薄)片、样品副样等实体。档案是记录人们社会实践的原始信息的各种载体。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在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了物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管理活动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档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可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特征。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原生信息,具有档案属性。地质资料反映了地质工作人员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的过程,反映了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地质资料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地质资料种类多样,包括区调、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勘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其他,共8大类。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确立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为资料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依法汇交地质资料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地质资料汇交范围、馆藏机构、汇交时限、汇交过程等内容。200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2006年,国土资源部颁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制度,提高数字化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2012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为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的服务功能,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制定《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10〕113号),促进地质资料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与管理“五平台一支撑”是推进两化的基础性工程,全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电子阅览室、油气委托管理平台、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内容的“五平台一支撑”建设。会议要求运用汇交监管平台实现地质资料汇交的网上监管;全面建成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加快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地质资料窗口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油气委托管理平台;全面部署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快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江苏省紧紧围绕地质资料“两化”工作,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硬件方面,江苏省地质资料馆除配置计算机、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外,2013年还配置一台新服务器,并安装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方面,2010年资料馆已全面完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地质资料数字化有利于地质资料长期、安全保存,便于利用现代手段开展社会化服务。地质资料数字化完成后,资料馆陆续建成共享平台及电子阅览室,建成目录数据库、涉密库、储量空间库并维护,对馆网站进行升级改版。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方式从之前纸质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和借阅,向提供查询、订单、专题等方式多样的服务转变。用户通过登录江苏省地质资料馆网站,进入目录查询栏目,点击目录检索系统,就可以快捷方便地进行查询。订单服务则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用户可将所需资料的档号或图幅顺序号、格式要求等发送到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收到上述材料后,提供资料加工复制并负责邮寄。专题服务是用户提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地质资料利用服务,如专题咨询、业务培训、对口编研、电子文档制作等。由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同用户协商,以科研专题或课题的形式签订协议,根据用户需求对资料或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提交用户。正是由于服务基础雄厚,资料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力增强,能够进行压矿调查、重要矿产分析评价。目前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已完成句容市九华山铜矿东部地区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将开展宁芜成矿带(江苏区域)地质资料信息集成、苏州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及沿海地质服务体系建设。3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带,总面积26万km2,占全国的06%,常住人口789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经济综合实力在国内一直处于前列,2013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59162亿元,人均GDP达74607元。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逐渐呈现出沿海地质综合调查薄弱及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紧缺的态势,同时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城市规划不合理现象也出现,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合理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来解决。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对地质找矿、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可以减少地质工作重复投入,降低矿产勘查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沿海地质等地质资料,为政府进行农业规划、城市规划、沿海大开发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质资料信息还提供了大量的地质专业信息,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第四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这些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地质概况信息。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江苏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会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努力建成数字资料馆,甚至是智慧型资料馆。力争今后根据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同需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取整合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细致、准确的高效服务。参考文献[1]马兰浅谈地质档案的特点[J]甘肃科技,2012,28(2):86~[2]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1(2):34~[3]陈汉永加大地质勘查力度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J]江苏地质,2007,31(1): 77~

何钰(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摘要 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积极主动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是新时期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本文针对服务于找矿突破的需求,阐述了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的背景、条件和内容。对地质资料信息集群的内容、集成方法以及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集群 找矿突破 方法探索1 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中,提出了“充分挖掘国土资源潜力,加大找矿力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接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7号)精神,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国土资源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5号),其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积极主动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地质资料是长期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积累,具有形成成本高、应用范围广、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探讨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方法为找矿突破服务,对落实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科学部署地质找矿,避免重复投入和资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条件据全国地质资料馆统计,目前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达40余万种,原始地质资料数亿件,钻孔实物地质资料数千万米。近年来,地质资料集群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全面或基本完成了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地质资料已达24万余种,部分省(区、市)已经着手对地质资料进行初步矢量化和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建设。随着国土资源部“五平台一支撑”的推广和运用,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地质资料共享服务水平。各馆藏机构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完成为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提供了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MapGIS等专业软件的成熟应用为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提供了分析评价和集成平台。因此,具备了对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区或重点成矿带的地质资料信息集群的工作基础。3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内容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内容取决于地质找矿的工作方法。陈毓川院士从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522找矿模式。其中的5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第一个2是指政府政策与管理、工作区社会环境;第二个2是指科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与团队素质及创造性的工作。共有九大找矿突破因素,9大因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客观因素;第二类是客观的外部环境,第三类是主观因素,加在一起9个因素,构成了整个找矿的模式,只要9个因素充分利用好,肯定可以实现找矿突破。522找矿模式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找矿思想,其中的“5”正是地质资料信息集成需要考虑的内容。5个客观因素是取得找矿成果的基础。因此,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应通过对已经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系统提取工作区地质工作程度、成矿地质背景、采取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经验,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为找矿工作科学部署、经费安排等提供依据。因此信息集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基础地质资料信息。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球化学(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球物理(磁法、重力、电法、放射性等)测量资料,各种比例尺的遥感地质资料。二是矿产勘查资料信息。包括各时期、各阶段、各种工作程度的矿区勘查成果,各种找矿标志及矿山开发利用资料。三是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资料信息。包括基础地质(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矿床地质(矿床类型、成矿条件、成矿模型、找矿标志等)研究资料,各种比例尺的成矿区划和成矿预测资料以及矿产勘查方法等资料。四是包括政府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4 找矿地质资料信息集群1 集群思路以馆藏成果资料为基础,整合工作区所有地质工作成果;以整装勘查区或成矿区带为集群范围,兼顾区域成矿构造背景;以客观信息查询为基础,兼顾分析评价;根据需要综合叠加多种找矿信息,分析评价找矿突破潜力区块,优先(选)部署勘探工作。2 信息整理1 地质资料目录整理依据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筛选出工作区成果地质资料目录,补充收集成果地质资料以外的所有地质工作资料,按目录数据库建设要求,建成独立完善的地质资料目录查询数据库。矿政管理类的各类规划、矿业权、矿产地、矿山等同样进行目录整理,并对其名称、类型、内容、范围等进行表格化登记,建成独立完整的表格式查询系统。2 找矿地质信息整理对工作区1:20万、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科研成果,分别就地层、构造、岩浆岩、第四系、物化遥等资料信息进行表格化分类整理。理清其分布、范围以及与各类矿产的相互关系,为地质找矿提供对比信息。3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信息整理对工作区开展的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方面的地质科研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从已设置的采矿权及已形成的矿产地信息,过滤出工作区的成矿规律以及地质、矿产、物化遥等方面的找矿标志。4 地质图件资料整理(1)基础图件整理基础图件包括:各种比例尺地理图、地质图、基岩地质图、构造图、地球物理图、地球化学图、遥感解译图、第四纪地质图、成矿预测图等。对各类图件进行表格化登记,标明名称、比例尺、介质特点、类型等信息,实现对图件的快速查询。(2)图件数字化以不同比例尺成果图件为基础,对尚未数字化和矢量化的图件进行扫描数字化处理,形成的图形栅格文件在MapGIS等平台上进行配准,并记录配准参数。目的是形成系列的地理、地质、矿产等基础图件库和影像库以及其他可利用的配准图件,以便找矿信息的投影、变换。(3)重要地质矿产图件矢量化在图件配准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地质矿产图进行矢量化。异常区域、重要构造、岩体、火山机构等进行点、线、面矢量化处理。矢量化文件标明资料出处,记录矢量化投影参数,以便于投影变换和分析、评价。5 钻孔资料信息整理以各省的钻孔清查项目工作形成的数据库信息为基础,筛选出工作区重要钻孔,并对新增的钻孔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工作区重要钻孔查询数据库,也可以结合各省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优先建成整装勘查区或重要成矿带的钻孔数据库。为工作区地层、岩体、构造、矿化、异常等提供验证。3 集群方法1 地质资料目录集群以地质资料目录查询为主线,与整理好的各种地质信息表及图件所表达的钻孔、地层、构造、岩浆岩(含火山岩)、物化异常、遥感、矿产地、矿业权、规划区信息等建立关联,形成查询体系,并实现对各类信息和电子文件的管理和调用。目录信息查询形成体系如图1所示。图1 信息集群查询体系图2 找矿地质信息集群按照“一张图”集群理念,将整理好的找矿地质信息,选择适当软件,建立找矿地质资料信息分析评价平台。(1)信息集群平台选择具有扫描仪输入、矢量化、属性编辑,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并存的结构,图像之间及图像与图形的配准,图像的镶嵌、几何校正、几何变换等功能特点的系统软件(如MapGIS系统软件)作为地质找矿资料信息集群平台。(2)集群内容地理、地层、构造、岩浆岩(含火岩)、钻孔、矿产地、矿化点、矿业权、物化异常、遥感、规划区、图件、钻孔及其他可追加的内容。(3)集群方法1)统一比例尺和投影参数。根据工作区所在位置和范围,集成矢量图层可采用(1:50000等)同一比例尺,将坐标系类型、比例尺、坐标单位、椭球参数、投影类型、投影中心点经度、投影带序号等设定为统一的投影参数。其他需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分析的点、线、面矢量化信息要按确定的比例尺和投影参数进行投影变换后使用。2)对重要图层赋予属性。为便于找矿信息对比,将地理、地层、构造、岩浆岩、钻孔、矿产地、矿化点、矿业权、物化异常等分别建立图层,并按整理表格内容进行属性化处理。5 找矿地质资料信息集群的应用找矿地质信息集群的作用,一方面是为整装勘查区或重要成矿带的找矿工作提供快速、便捷和有针对性的地质资料信息查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工作区各种找矿信息进行相关分析、评价,为地质找矿的科学部署、快速突破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支撑。1 找矿信息分析评价运用集群的地质、矿产、物化遥及矿政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分析评价各要素与矿产的相关性,进一步优化找矿标志,可以推测有利的成矿构造位置、岩浆岩成矿区、物化探异常有利背景区;有利的成矿地层层位,从而圈定前景或潜力较大的区块或区段,优先安排地质勘探和勘查工作。2 编制找矿工作系列图件找矿信息基础图件是MapGIS平台配准的反映工作区地质背景和矿化异常的单项成矿信息的系列扫描数字化或矢量化的成果图件。其特点是可进行点、线、面找矿信息的叠加分析。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各种信息进行叠加,编制系列图件。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构造图、岩性岩相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图、矿床(点)分布图、矿产勘查分布图以及通过多种信息(标志)叠加后形成的初步成矿预测图等,对地质找矿和综合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和指示作用。6 结语充分开发利用地质资料信息资源,能为地质找矿战略突破发挥重要作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需根据地质矿产勘查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成矿带或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信息的特点,研究探索针对性的地质资料信息集成集群方法,开发专题服务产品,才能不断提高地质资料利用水平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参考文献[1]陈毓川实现找矿突破的探索[J]矿床地质,2011,30(5):767~[2]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1(2):34~[3]朱卫红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的技术和应用课题[J]情报杂志,2011,30(4):172~[4]王黔驹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J]中国矿业,2011,20(12):20~[5]姚华军,等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4):

可以访问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 或者看中国地质(2002年--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电子版官网网址

【题 名】塔式起重机事故树结构分析【作 者】刘俊厚 蒋剑 等【机 构】江苏邗建集团,江苏扬州225002【刊 名】建筑机械化2002,23(3)-20-22【ISSN号】1001-1366【C N 号】11-1919【馆藏号】95749X【关键词】塔式起重机 人机工程 系统工程 事故树【分类号】TH3【文 摘】试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以折臂事故为例绘制其事故树,给出求解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方法,指出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并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提出试探性的改进方法。【题 名】WebGIS应用中Maplnfo文件到SVG的转换【作 者】李东[1] 谢芳勇[2] 叶友[1]【机 构】[1]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2]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广州510006【刊 名】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175-178【ISSN号】1001-3695【C N 号】51-1196/TP【馆藏号】93231X【关键词】MapInfo WebGIS 可缩放矢量图形 矢量图形【分类号】TP391【文 摘】首先介绍了Maplnfo的数据交换格式MIF/MID文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SVG的特点及其文档结构,建立了Maplnfo地图对象到SVG中元素的转换模型表,详细讨论了转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Maplnfo格式的广州市区地图为例用Java程序实现了到SVG格式的转换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分析,从而验证了MapInf02SVG转换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题 名】Dwg文件转入MapInfo系统的方法【作 者】卢晓军【机 构】湖北鄂州广电网络【刊 名】有线电视技术2008,15(12)-34-36,39【ISSN号】1008-5351【C N 号】11-4021/TN【馆藏号】81884X【关键词】GIS 地理信息系统 Maplnfo 坐标【分类号】P208 TP13【文 摘】本文针对GIS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地理数据转入Maplnfo系统的方法问题进行阐述,以供业界各位同行探讨。【题 名】MapGIS与MapInfo的数据文件转换【作 者】张玉杰[1] 张继武[2] 张栋[1] 范俊杰[1] 潘爱军[1] 路彦明[1] 董华芳[3]【机 构】[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2]长春黄金研究院 [3]甘肃省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刊 名】黄金2008,29(11)-32-34【ISSN号】1001-1277【C N 号】22-1110/TF【馆藏号】90449X【关键词】坐标系统 MapGIS MapInfo 数据转换【分类号】TD679【文 摘】结合目前GIS数据在不同软件之间交换以实现共享的需求,以地质勘查领域应用较多的MapGIS与MapInfo软件为对象,从坐标系、文件存放格式及数据转换流程等3个方面,介绍如何实现MapGIS数据与MapInfo之间的数据转换。【题 名】MapInfo到AutoCAD的数据转换研究【作 者】张怡 何政伟 吴柏清【机 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刊 名】地理空间信息2008,6(5)-48-50【ISSN号】1672-4623【C N 号】42-1692/P【馆藏号】88098X【关键词】GIS Maplnfo AutoCAD 点文件 数据转换【分类号】P208【文 摘】对通过数据转换实现不同的数据软件之间数据共享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实例具体探讨了AKMaplnfo到AutoCAD数据转换的实现过程,以及点文件的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提高数据转换的精度和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题 名】清华山维mdb与Mapinfo mif数据格式转换——VBS脚本模块【作 者】张勇【机 构】广西国土测绘院,广西南宁530023【刊 名】南方国土资源2008(9)-69-71【ISSN号】1672-321X【C N 号】45-1313/P【馆藏号】90174A【关键词】清华山维 Mapinfo mif VBScript【分类号】TP56 P208【文 摘】文章介绍了在清华山维中使用VBScript编译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输出Mapinfo软件的mif格式,具有高效和易用的特点,是清华山维软件数据处理的一个实用方法。【题 名】基于R树的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的探索【作 者】蔡浴泓 孙蕾【机 构】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上海200062【刊 名】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2)-169-171,179【ISSN号】1000-386X【C N 号】31-1260/TP【馆藏号】90976X【关键词】空间数据库 R^*-树索引 R^*Q-树索引【分类号】TP13 TP132【文 摘】目前,基于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不断地兴起,且日趋成熟。分析经典的空间数据索引技术R-树和R^*-树的优势与特点,在R^*-树索引结构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的四叉树索引方法的精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树索引技术一即R^*Q-树索引方法。设计并实现了R^*Q-树索引方法中索引构造算法的主要改进部分,并采用大量的随机实验数据验证了改进算法对提高空间数据索引效率的有效贡献。【题 名】P2P环境中的空间数据索引模型研究【作 者】刘德刚[1,2] 陈传波[1] 曾文[2]【机 构】[1]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29(10)-1885-1888【ISSN号】1000-1220【C N 号】21-1106/TP【馆藏号】95659X【关键词】对等计算 空间数据 四叉树 R*树【分类号】TP393【文 摘】在Peer—to—Peer(P2P)环境中管理复杂的空间数据,首先需要建立空间数据索引.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设计出了一种分布式四叉树与本地R*树相结合的新型索引模型P2PQR—tree.P2PQR—tree将四叉树技术应用于P2P环境,并利用复制策略实现了负载均衡.给出了索引生成算法,并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P2PQR—tree数据组织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支持元数据管理、易于实现权限控制、减少了分布式索引变化,更好地适应了对等网络的动态特性.【题 名】嵌入式环境下基于PDB的空间数据索引技术【作 者】陈建斌[1,2] 马延敏[3] 韩文娟[4] 姬渊[1]【机 构】[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2]69028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6 [3]68011部队,甘肃兰州730020 [4]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刊 名】海洋测绘2008,28(5)-17-19【ISSN号】1671-3044【C N 号】12-1343/P【馆藏号】87147X【关键词】嵌入式环境 PDB文件 空间数据 哈希 索引【分类号】P208【文 摘】讨论了PDA环境下空间数据索引技术,针对RAM存储卡特点,提出了一个格网索引思想的空间数据索引方案——“类哈希”索引,并设计了基于PDB(palm OS database)的一个实现。实验表明,在PDA环境下,基于PDB的“类哈希”索引技术,能显著加快空间数据的加载速度。【题 名】PATRICIA-TRIES结构的XML数据索引技术【作 者】龚成清【机 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450【刊 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60-64【ISSN号】1671-2153【C N 号】33-1263/Z【馆藏号】85420X【关键词】XML 数据 索引 PATRICIA-TRIES【分类号】TP31【文 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XM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Internet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新标准,为了提高XML数据的查询效率,为XML数据建立索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压缩存储的思想下提出了基于Trie树结构的PATRICIA-TRIES索引结构。具体介绍了PATRICIA-TRIES索引结构建立的4个步骤:编码元素标签、编码元素值、建立索引树、设立头结点。该索引具有容量小、速度快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题 名】多尺度空间数据索引方法研究【作 者】赵芳芳[1] 张军[2]【机 构】[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刊 名】测绘工程2008,17(2)-26-29【ISSN号】1006-7949【C N 号】23-1394/TF【馆藏号】98521X【关键词】多尺度空间数据 多层次网格索引 R+树【分类号】TP311【文 摘】以多尺度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讨论其混合索引结构的建立方法。对于多尺度矢量空间数据提出基于多层次网格与R+树混合索引结构,栅格数据进行分块并建立四叉树索引结构。利用双向链表结构连接同尺度下的矢栅空间数据,实现矢栅之间的无缝转化;并用地理数据编码及双向链表结构连接不同尺度下的同一空间对象,实现多尺度空间对象的纵向无缝连接。进而实现多尺度空间数据的快速可视化及空间对象的纵向无缝查询。

今年世界的主题是:THE GREEN GENERATION,而中国的主题为: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主旨是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对地学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绿色世纪》 (The Green Generation)

可以访问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 或者看中国地质(2002年--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