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官网入口查询

发布时间: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官网入口查询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版;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编号:98EKG0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变化:98JD780002)。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项目编号:02JAZD780003)。4.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朝历史、考古、边界与政治”(参加者,时间2001~2004年,项目编号:01JBZ810001)。5.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工程专项研究基金项目——“中国与朝鲜半岛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6.吉林大学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项目负责人,时间1995~1998年)。7.吉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东北石器时代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2001~2003年,项目编号:2001XX009)8.重庆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横向委托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整理”(项目负责人,时间1997~2000年)。9.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10.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头堂包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11.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和尚坪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 1.《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2.《中国东北旧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3.《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1996年4月。4.《中国东北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1.《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考古》1990年3期(合作)。2.《1988—1989年辽宁阜新、彰武青铜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6期(合作)。3.《半坡文化研究》,《华夏考古》,1992年2期。4.《老官台文化再研究》,《江汉考古》,1992年2期。5.《关于高台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青果集·第1辑》,知识出版社,1993年。6.《论半坡文化的村落布局及社会制度》,《韩中考古学研究》(韩国),1995年第2辑。7.《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8.《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获成果》,《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24日。9.《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泛论考古学分期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青年论文专辑》,1996年3期。11.《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东亚玉器》第1册,香港中文大学,邓聪编,1998年。12.《奉节县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辑》,知识出版社,1999年。13.《吉林省新石器时代玉器初探》,《博物馆研究》2001年1期。14.《史前经济形态的转化与突变——来自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个例证》,《博物馆研究》2002年4期(合作)。15.《中国东北地区の新石器文化构造及びその周边文化との关系》,《东北ァジァにおける先史文化の比较考古学的研究》,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考古学研究室编著,2002年2月,日本。16.《松嫩平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认识》,《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7.《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2月。18.《重庆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认识》,《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19.《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3年。20.《重庆奉节先秦时期考古的主要收获——来自长江三峡库区的两个考古学个案研究》,《史学集刊》2004年3期。21.《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文物》2004年8期。22.《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4期。23.《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求是学刊》2004年4期。2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与“易名”——以“老关庙下层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概念为例》,《东南文化》2004年4期。25.《考古发掘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容怀疑——与北京大学孙华先生商榷》,《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26.《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合作,第2作者)。27.《白金宝遗址四期说与白金宝文化遗存三段论》,《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28.《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4期。29.《关于小河沿文化的几点认识》,《文物》2005年7期。30.《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考古与文物》2006年1期。31.《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学习与探索》2006年2期。32.《从中坝和大溪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2006年6期。33.《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2期。34.《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1.《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2.《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3.《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4.《彰武县平安堡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5.《阜新县平顶山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6.《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4期。7.《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5期。8.《肇源县拉哈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文物出版社,1995年6月。9.《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1997年1期。10.《奉节县老关庙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11.《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12.《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1期。13.《四川省奉节县营盘包东汉土坑墓清理简报》,《江汉考古》,1999年1期。14.《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江汉考古》1999年3期。15.《四川奉节老油坊遗址试掘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16.《四川奉节三峡工程库区砖室墓清理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17.《奉节县新铺商周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18.《奉节新铺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19.《奉节县头堂包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20.《奉节县刘家院坝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21.《奉节县和尚坪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22.《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合作)23.《重庆奉节老关庙遗址土坑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8期。24.《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25.《奉节县和尚坪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26《奉节县头堂包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官网查询入口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还可以的 内蒙古大学学报也不好发表 也花不少钱呢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官网入口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方日报 北方的量大,不错的。

是核心的 还挺贵 不好发表

1、《人与恶疾的悲壮抗争:卢照邻之死发微》,《河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1期。2、《论毛滂的词风及其文化意蕴》,《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3、《晁迥与宋初文学》,《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4、《论北宋晚期的晁氏家族文学》,《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第4期,为《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5、《古诗今译在大学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初探》,《中国大学教学》,2008第3期。6、《家族文学史建构与文学世家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3期转载(有删节)。7、《叶燮思想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查询入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9年,初期为不定期刊物;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2年以《新内大》出版,1973年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校刊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1977年正式复刊,以季刊出版发行。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设有政治学、哲学、蒙古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编辑学、社会学等栏目。创刊以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双为”方向,以“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学研究、服务教学科研、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为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严格的学术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高度重视稿件质量和学术水平,强调论文的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提倡新见解、新资料、新方法、新领域,保证了刊物的学术质量。作为内蒙古大学重要的学术窗口,《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在全面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发表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与探索的论文,优先发表有关蒙古学、北方民族和内蒙古地区等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向国内外展示了学校科研成果、科研成就和学术水平及学术风貌,并且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在蒙古学和北方民族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引起国内外同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编辑部几代领导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刊物影响力不断扩大。1999年、2002年、2006年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被确定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荣誉;2005年“蒙古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成为首批入选的十六家名栏目之一; 同年学报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建设工程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成为500家精品社科期刊之一。学报发表的许多论文被包括诸如《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民族研究》、《年鉴》、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一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载或摘登,扩大了内蒙古大学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刊物1994年以来被收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名单编委会主任: 张吉维编 委: (按姓氏笔划为序)丁文英、于默颖、王 岩、任玉凤、任维德、刘银良、齐木德道尔吉、那顺巴依尔、李树新、张久和、张吉维、周宝峰、宝音德力根、高·照日格图、高建新、雷立均、甄修钰。主 编: 张吉维副主编: 于默颖

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民族区域与经济心理学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入口查询

《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学术期刊。初期为不定期刊物;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3年,《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1977年正式复刊,其时为半年刊。《内蒙古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共3种出版。

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民族区域与经济心理学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