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审稿3-6个月 发行周期:季刊先等着吧,估计还得等个两三个月

学校代码:国标代码11276,江苏省招生代码为1114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工程学院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采取“3+1”的培养方式,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芬兰奥卢大学采取“4+0”的培养方式,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是一所源于机械、电力、核工业等行业,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校。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官网

南京工程学院不是211院校

南京工程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具体如下:1、南京工程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2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905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8分, 最低录取位次为43656名。2、南京工程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科批55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74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科批54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0491名。3、南京工程学院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53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722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76145名。4、南京工程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6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96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0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8656名。5、南京工程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148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8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1467名。6、南京工程学院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9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914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03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6123名。7、南京工程学院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5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019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2706名。8、南京工程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4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1887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9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0417名。9、南京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一批33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5887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一批33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4881名。10、南京大学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一批63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8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一批64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41名。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12月,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93万册,中文现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51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6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2个。学术刊物: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工程学院

肯定是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1999—2003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发表日期 作者 1 《砖砌体梁端局压荷载的偏心距》 《建筑结构学报》 1999 孙伟民 2 《外套框架加层结构方案及关键问题》 《建筑技术》 1999 孙伟民 3 《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梁栓钉连接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东南大学学报》 1999 胡夏闽 4 《斜交柱网无梁楼盖楼板配筋方式的探讨》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 王怡蓓 5 《现场监测实时分析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 《土木工程学报》 2000 宰金珉 6 《成长曲线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 宰金珉 7 《梁端砌体局压应力的研究》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 孙伟民 8 《钢筋混凝土悬壁梁构造问题》 《工业建筑》 2000 孙伟民 9 《钢—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设计承载力》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4 胡夏闽 10 《南京某高层框支剪力强结构转换层设计》 《建筑科学》 5 曾 波 11 《异形柱框—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2 王怡蓓 12 《塑性支承桩——卸荷减沉桩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宰金珉 13 《考虑变形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宰金珉 14 《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的研究》 《工业建筑》 2001 宰金珉 15 《考虑位移影响的土压力近视计算方法》 《岩土力学》 2001 宰金珉 16 《泊板曲线的特性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宰金珉 17 《住宅装修对砌体结构的危害》 《住宅科技》 2001 孙伟民 18 《砖砌体受压构件刚度计算》 《江苏建筑》 2001 孙伟民 19 《砖砌体承重纵墙非线性分析》 《工程力学》 2001 孙伟民 20 《高层螺栓连接的可靠度分析》 《工业建筑》 3 曾 波 21 《荷载平衡法原理简介》 《水泥工业》 2 王怡蓓 22 《采取隔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底框各砖混建筑抗震性能》 《中国土木建筑》 3 葛 卫 23 《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三维Biot固结有限层求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1 宰金珉 24 《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数值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5 宰金珉 25 《有限层求解三维比奥固结问题》 《岩土工程学报》 1 宰金珉 26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及其应用》 《土木工程学报》 2 宰金珉 27 《C++和Matcom混合编程在数值计算编程的应用》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4 宰金珉 28 《考虑位移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 宰金珉 29 《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受弯承载力计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5 胡夏闽 30 《组合结构在欧洲的新进展》(上) 《工业建筑》 5 胡夏闽 31 《组合结构在欧洲的新进展》(下) 《工业建筑》 6 胡夏闽 32 《预弯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 《钢结构》 5 胡夏闽 33 《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物理非线性分析》 《现代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 胡夏闽 34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高等建筑教育》 6 胡夏闽 35 《迈向新世纪的里程碑——安徽省“世纪门”工程投诉方案》 《建筑创作》(第五期) 1 关戈宁 36 《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方案中标后的心得》 《建筑创作》(第九期) 9 关戈宁 37 《采用隔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砌体及底框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 《广西土木建筑》 3 葛 卫 38 《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问题》 《工程建设与设计》 3 葛 卫 39 《某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基础选型分析》 《工程建设与设计》 5 葛 卫 40 《空调机组风量偏差对室内状态点的影响》 《暖通空调》 2 国君杰 1999—2003期间学科专、译、编著及教材发表出版情况 序号 专、译、编著或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日期 作者 1 《组合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胡夏闽 2 《建筑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伟民 3 《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实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伟民、钱文军、黄颖 4 《住宅结构设计资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伟民、任国华、钱文军、黄颖 5 《住宅设计资料集》(第四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戈宁 6 《住宅设备设计资料集》(共五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国君杰、梅 凯 7 《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梅 凯 8 《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梅 凯 近几年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负责人 1 带群房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计算方法 1998—2000 建设部“八五”项目 宰金珉 2 软土地区小高层住宅基础合理性型式的研究 2000—2002 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发展计划 宰金珉 3 深厚软土上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桩基设计新方法(BS99111) 1999—2001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 宰金珉 4 预应力技术在砌体结构房屋中的应用研究(BS2000102) 2000—2002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 孙伟民 5 新型钢管砼柱节点受力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1998—2000 江苏省科委应用基础基金 孙伟民 6 多排孔混凝土砌体内注式保温、抗震性能及其建筑试点研究 2000—2002 江苏省建设厅墙改办科研基金 孙伟民 7 预应力混凝土砌块墙体结构体系及防震措施的研究 2001—2003 南京市建委墙改办科研基金 孙伟民 8 半刚性钢—砼组合框架受力性及其设计方法研究(BJ95089) 1995—2000 江苏省科委应用基金 胡夏闽 9 半刚性钢—砼组合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S200001) 2000—2003 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发展计划 胡夏闽 10 压型钢板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1996—2000 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发展计划 胡夏闽 11 国际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2001-2003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胡夏闽

[1] 陆伟东, 刘伟庆, 吴晓飞等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A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6): 27-(EI)[2] 陆伟东,宋二玮,岳孔,刘伟庆 FRP增强胶合木梁蠕变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3, 16(2):301- (EI)[3] Weidong Lu, Erwei Song, Min He, Kong Yue, Weiqing L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ndingCreep Behavior of Reinforced Glulam Beam [A] In: 12th World Conference onTimber Engineering [C] Auckland, New Zealand, July 16-19, (ISTP)[4] 陆伟东,邓大利,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及其加固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 32(3):109-116[5] 陆伟东,吴晓飞,刘伟庆,基础隔震和非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建筑结构,2012, 42(4),34-[6] 陆伟东, 邓大利, 居兴鹏等 中国木结构建筑分布及其震害[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3(4): 464-[7] 陆伟东,居兴鹏,邓大利,村镇典型木结构榫卯及木构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34(3):82-[8] 陆伟东, 杨会峰, 刘伟庆等 胶合木结构的发展应用、及展望[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33(5): 105~[9] 陆伟东, 蓝宗建, 刘伟庆 采用消能支撑减小结构扭转效应的参数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32(2):62- [10] 陆伟东, 蓝宗建, 刘伟庆 阻尼支撑控制结构薄弱层的设计方法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33(2):60-[11] 陆伟东, 蓝宗建, 刘伟庆, 吕德鹏 某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测试与抗震性能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09,26(3):173-[12] 陆伟东,刘学晨, 文建国等,基于振动舒适度的建筑物楼板设计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 30(1):16-[13] 陆伟东, 吕西林 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变形过程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02,18(1):150-[14] 陆伟东,基于MATLAB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数据处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3(6):1-4[15] 陆伟东、刘伟庆、陈瑜,宿迁市建设大厦消能减震设计[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24(5):92-[16] 陆伟东, 刘伟庆, 汪涛 消能减震结构附加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31(1):97-[17] 陆伟东,吕西林,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2000年第4期:11-16[18] 陆伟东,吕西林,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变形过程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2,(18)4:150-154[19] 陆伟东,韩晓健,杨放,强夯施工环境振动影响的评价方法,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8 [20] 陆伟东,杨放,陈瑜,住宅结构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4:20-23[21] 陆伟东,刘伟庆,汪涛,消能减震结构附加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1)1:97-100[22] 陆伟东、刘金龙、董军、刘学晨、刘春光,输电塔抱杆整体性试验应力状态分析,钢结构,2009,(24)2:31-33[23] 陆伟东、刘金龙、路宏伟、杨放,混凝土结构厚度的雷达检测,无损检测,2009,(31)5:333-366[24] 王曙光, 陆伟东, 刘伟庆, 孙臻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1,30(11): 260-(EI)[25] 吕西林, 陆伟东 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0,21(2):2-(《建筑结构学报》30周年最优论文)(EI)[26] Xilin Lu and WeidongL SEIS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AND STEEL COMPOSITE COLUMNS UNDER CYCLICLOADING[C], 12th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0, paper: [27] Weidong Lu,Weiqing L Design of the RC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Energy-dissipated Braces in Suqian Construction Building[C],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ISTP)[28] 吴晓飞, 陆伟东,基于偏心率的隔震层布置及优化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7(3):135-[29] 刘伟庆, 陆伟东, 胡夏闽, 王滋军等 12汶川地震绵竹市房屋震灾评估与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31(1):9- [30] 汪涛, 陆伟东 粘滞阻尼支撑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8,38(3):303-[31] 刘杏杏,陆伟东,郑维,胶合木框架-剪力墙结构性能有限元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2,28(6):32-35[32] 何敏,陆伟东,岳孔, 宋二玮,FRP增强胶合木拱的蠕变性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35(2):107-110[33] 杨放,陆伟东等,某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002)3:72-79[34] 孙卫明,陆伟东,杨放,李宁,焊接空心球网架节点的焊接检测和节点试验,江苏建筑,2003,(2003)1:49-50[35] 陈瑜,陆伟东,杨放,预制楼板挠度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4:24-27[36] 杨放、陆伟东、赵斌、王赫、张文彬,某市麻纺小区5号住宅楼结构可靠性检测和鉴定,江苏建筑,2004,(2004)3:29-32[37] 华志明,陆伟东,消能支撑在框架-抗震墙结构减震中的应用,江苏建筑,2007,(2007)2:23-26[38] 吕德鹏,陆伟东,徐秀丽等,高架道路交通荷载对环境影响的功率谱方法,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1)2:57-60[39] 陆伟东、路宏伟、刘金龙等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DGJ32/TJ79-2009)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 2009年[40] 陆伟东、吕德鹏、韩晓健等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0-2010)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 2010年[41] 陆伟东、龚红卫、缪汉良等地源热泵系统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30-2011),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 2011年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近200人。全校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5%。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333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0人,省级学术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37人。 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占比达42%,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已成为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省部级精品教材13部,主编出版特色系列教材318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85部,入选数量在江苏省高校(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排名第三,在全国同类高校排名第一;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2007 年,学校连续8年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16个):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所在单位 立项时间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系 2012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2年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系 2012年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工程学院 2012年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力工程学院 2012年 自动化类 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2012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学院 2012年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软件工程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网络工程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6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2个):机械类、电气类专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南京工程学院—中软国际“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电子技术基础(耿苏燕,2004年) 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 部 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级 别 获奖时间 材料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贾俐俐 省级优秀课程群 2002年 材料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 王章忠 省级一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计算机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 韩志军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计算机工程学院 C 语言 廖 雷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丁轲轲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技术基础 耿苏燕 省级一级优秀课程 2004年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 张 杰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自动化学院 数控原理与系统 朱晓春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刘秋华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自动化学院 微机原理及应用 朱晓春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黄 坚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国家级精品教材(6部):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 别 获奖时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建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C 语言程序设计 廖 雷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2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第三版) 杨志忠 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9年 省级及国家级精品教材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 别 获奖时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建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C 语言程序设计 廖 雷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2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杨志忠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数控原理与系统 汪木兰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胡宴如/耿苏燕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郁汉琪 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5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刘极峰 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电机学(第二版) 牛维扬/李祖明 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二版) 廖 雷 省级精品立项教材 2009年 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主持人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电网监控技术专业“两条线”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沈金官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健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 眭法川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 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陈小虎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陈小虎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惠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 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 胡汉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火电厂生产过程CAI教学软件 丁轲轲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 工业自动化系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0年 普通高工专机制工艺及设备专业“小范围、大幅度”改革试点 徐锦康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芙蓉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陈小虎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 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熊志卿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动适用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陈蓉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热能动力类认识实习改革的研究与应用 丁轲轲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建设(教材) 朱晓春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走多元化多样式校企融合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陈小虎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贾俐俐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韩念杭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联合行业办专业,率先培养电力营销本科人才 刘秋华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坚持大学物理实验“六化”建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 林长圣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校企合作,创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 郁汉琪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电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全程参与、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首批江苏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首批江苏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南京工程学院“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江苏省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电力仿真技术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数控技术实验室、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2005-2007年,学校共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495 项,科研经费到款 63 亿元,2007 年,实现科研经费到款 5896 万元。2007 年,产业销售总额达到 5 亿元。“十五”以来,产业依靠学校的支撑,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请并获批准专利项目61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3 项,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 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科技产业 7 个,其中,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康尼新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另有两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校办产业销售总额已超过10亿。2012年,校办产业销售总额近12亿元,名列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前15位。 馆藏资源截止2014年6月,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2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41万册,中文现刊1200多种,外文现刊7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64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各类数据库21个,数字资源量20835GB。 学术刊物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实验中心或培训中心,以“学以致用”为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不断探索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是学校的直属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中心。截止2008年,学校先后与八家企业进行九个项目的合作,合作协议总计20万元。已建成的实验室有:GE-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验中心、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三菱电机激光加工机实验室、威诺斯汉数控机床实习中心、斯沃数控仿真实验室等,硬软件设备资产总值约为05万元。

审稿3-6个月 发行周期:季刊先等着吧,估计还得等个两三个月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官网投稿要求

审稿3-6个月 发行周期:季刊先等着吧,估计还得等个两三个月

南京工程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具体如下:1、南京工程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2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905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8分, 最低录取位次为43656名。2、南京工程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科批55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74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科批54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0491名。3、南京工程学院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53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722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76145名。4、南京工程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6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963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0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8656名。5、南京工程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148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8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1467名。6、南京工程学院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9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914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03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6123名。7、南京工程学院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5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019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1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2706名。8、南京工程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二批54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1887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二批49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0417名。9、南京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一批33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5887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一批33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4881名。10、南京大学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本一批63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8名、理科录取批次本一批64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41名。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12月,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93万册,中文现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51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6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2个。学术刊物: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工程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