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

发布时间: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

1999-2000年在中科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在英国Cranfield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受聘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领衔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编、《工程勘察》编委,受聘湖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地震地下流体等方面教学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及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主流刊物《水利学报》、《土壤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和英文刊物《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Soil Science》、《Pedosphere》等发表论文60多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工程勘察》上发表“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学术讲座4讲(1995);出版专著《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优化模型》(中南大学出版社,1995)和大学教材2部;主编全国高中实验教材《环境保护》(2004);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地理学会、水利学会等多项奖励。现参与科技部支撑项目、主持科技部行业专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于2013年2月1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教授当选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4年5月获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主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曾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第二届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2013年5月,中国工程院在其网站公布增选院士候选名单,陈生水在列。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公示

卢文喜,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吉林省政府参事,《水利学报》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岩溶》学术期刊编委。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主编和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河海大学学报、水资源保护、灌溉排水学报等期刊编委。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是什么

编委会主任,一般由统领整体工作的领导担任(不一定承担具体工作)主编,编写书稿的负责人,有可能是著作权人责编,某本书的责任编辑,负责图书编辑和出版工作

编委会成员需要放在书籍第三页(包含封面),即按封皮、书名页、编委会成员的顺序排版。

编辑大型的或重要的出版物,如报刊、丛书、全集、文集、词典、工具书、成套教科书等,为集思广益,都成立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编委会通常由主编、副主编和若干编辑委员组成。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编委会成员的产生,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也有由出版单位聘任的。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纂)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在编委会领导下,还设置编辑部,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纂)事宜。  某些报刊、丛书、全集、文集、词典、工具书、成套教科书等,为集思广益,都成立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通常由主编、副主编和若干编辑委员组成。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编委会成员的产生,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也有由出版单位聘任的。  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纂)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  在编委会领导下,还设置编辑部,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纂)事宜。  编辑委员会的名称源于近代的委员制。中国古代校修官书,一般由朝廷派有关大臣及文学侍臣主持,虽也设置专门机构,延揽专人从事,但它们和近代出现的委员制的编委会不同。至20世纪初叶,中国出版界尚未见有编委会的名称。例如,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辞海>,经历20年,先后参与其事的有一至几十人。到1936年出版时, 并未用编委会的名义。 1915年由陈独秀编辑的<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到1919年才正式成立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组成的编委会。五四运动以后,编委会的名称才逐渐多起来。197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前言”中叙述了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的经过和它的工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编委会的组织、性质、作用等概况,还表明编委会在征得出版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有权确定编辑成果的出版时间,改换出版的单位。并在书后刊印了编辑委员会主编、副主编、编辑委员、分科主编等人的详细名单。  编委会的称谓有时要按照出版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1938年由蔡元培主持出版的《鲁迅全集》,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1951年开始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署名为“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近年来出版的《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及《毛泽东著作选读》等,署名为“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上述几种不同称呼的委员会,实质上就是编委会。  书籍的编委会一般为业务性组合,主编和编委来自各方面各单位,任务完成后即解体。报纸、期刊的编委会则是长期的。有的出版社也设立主持全社编辑方针和重要图书规划的长期性的编委会。至于编辑、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则为常设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编委会。在通常情况下,由编委会主持编纂的书籍上,都附有编委会成员的名单。  在新闻机构中,编辑委员会是掌握编务、行政的集体领导机构 (在设有社务委员会的新闻机构中,编辑委员会只主管编辑业务 )。编辑委员会通常由社长、副社长(设有社委会的新闻机构)、总编辑、副总编辑、秘书长和若干委员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的编辑委员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和管理。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新闻机构也设有编委会,负责新闻采访、编辑和传播;编辑委员会成员和总编辑、主编,由财团、董事会委任。  中国新闻机构编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有:学习并研究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各项新闻报道任务;审议和制定编辑部定期的或专题的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审议和制定本单位经营管理、基本建设、技术设置、职工培训、生活福利、公共关系和外事往来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领导业务研究、专业职称评定及干部聘任工作;培养和挑选各种专门人才,任免、奖惩所属干部。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怎么查

其实很好查的,打开百度,找相关字眼便可。

一般书籍的编委会名单,不都是分主编和成员么,成员也都标着名字不分先后顺序什么的,撑死了再来个副主编,名誉主编之类的,没见过特意体现设计者的,有的书会在封底或者勒口里标出封面设计是谁,格式大概就是封面设计:XXX,当然你要是想特别体现在编委会名单里,可以在成员下面加一行封面:XXX之类的。另外你说的两次封面设计体现两个设计者,不都是谁的设计定稿,体现出谁么?难道是A设计了原稿,B做的修改么,如果这样,那体现顺序可以按主要的A在前,次要的B在后,如果是两人合作,不分顺序,你也可以小括号里标上名字不分先后顺序。

中国专家大辞典 5》中国专家大辞典编委会名单、高等学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温州人著述(446) 温州文革书刊资料(38) 温州旧期刊(55) 温州编印(215) 手稿

水利学报编委

在结构工程方面成就杰出1931—1933年,黄文熙在上海慎昌洋行建筑部任结构设计员,参加了几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设计一座17层刚架结构时,他创造了设计这种框架结构的“框架力矩直接分配法”,深得当时建筑部主任的赞赏。用这种方法进行力矩分配,计算工作量也比克劳斯的力矩分配法少。其论文载于1934年10月1日出版的《工程》杂志第9卷第5号,这比其他学者就同一课题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早两个月。1935年,他着手研究拱坝结构分析的新方法——格栅法,经多年的艰苦工作才告完成。此法是把拱坝(或壳体)当成由许多水平拱段和垂直梁段所组成的格栅,它们都刚性地连接在格栅的结点上。这种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实开目前广泛应用的有限元法的先河。与三向弹性理论、薄壳理论和试荷载法比较,它能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求解,也可用于研究各向异性的板壳和对板壳的动力反应分析。反应这一成果的博士论文《格栅法在拱坝、壳体和平板分析中的应用》完成后,受到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极力赞誉。新中国水利水电科研工作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文熙除在一些大学水利专业任教外,还担任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负责这一国内成立最早、有一定规模的水利水电科研机构的工作。他积极筹划,使其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开创了泥沙、潮浪、结构材料等新的研究领域。承担了治黄、治淮、华东地区水电工程等试验研究任务,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工程问题。研制了许多水工、土工试验仪器,编制了试验手册,培训试验技术人员,开设了三期水工试验学习班。上述工作使南京水利实验处成为当时全国规划最大、水平最高的水利水电科研机构,为新中国早期的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56年以后,黄文熙就任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学术领导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经过10年的辛苦努力,水利科学院已拥有9个研究室、所及完整的技术后勤系统,具备了担任各种重大水利水电科研课题的能力,研制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疑难问题,这使其在国内外均居重要的地位。黄文熙本人也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许多带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黄文熙不仅是一个在岩土力学和结构理论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学者,也是一个思想敏锐、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手。他参加了一大批闸、土石坝、混凝土坝及地基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他引进和推广了许多先进技术,如砂井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用反滤法和减压井防止渗透破坏,用补偿基础原理建造不用桩基的水闸,用就地浇筑混凝土防渗墙阻止砂砾地基的地下渗漏等。结合我国水中填土坝和水坠坝的大量兴建,他对坝体填土的特性、坝体孔隙水压力的估算及施工特点,从理论和试验上予以分析验证,丰富和推广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筑坝技术。他也积极参与了黄、淮、海和大西南、三峡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咨询工作。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1925年,太沙基(Terzaghi)出版了他的《土力学》一书,土力学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早在美国留学期间,黄文熙就对当时尚属新兴学科的土力学敏感地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归国后,他在国内第一个开设土力学课程,建立了国内大学中的第一个土工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他担任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期间,他组织研制了不少土质勘探设备和土工试验仪器,组织编写了《土工试验手册》和现场标准贯入、触探、取样等讲义和资料,开办了四期土工试验学习班,为新中国的土工试验工作开拓了道路。他在北京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期间,还兼任土工研究所所长,对土工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黄文熙是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几十年来,他始终站在这一学科的最前沿,在不同的研究课题方面都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942一1957年,他创建了地基沉降与地基中应力分布新的计算方法。通用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假设地基土不发生侧向变形,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有些考虑地基土侧向变形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两个水平正应力和确定土的泊松比,使计算复杂而困难。他建议用三个正应力之和来进行计算,这既考虑了地基土的侧向变形,也简化了计算和减少了编制计算图表的工作量。他还建议用三轴压缩仪进行试验,研究土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与土体的应力值及其比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70年代国际上所流行的应力路线法的先驱。饱和松砂土在地震、爆破和其他动力作用下引起的液化对建筑物危害极大,因而,砂土液化的机理、鉴定和防渗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对象。但直到50年代中期,一般仍用装砂圆筒在振动台上作试验,用以研究地基的液化问题。这在理论上有缺陷,不能用以进行动力分析。黄文熙建议用振动三轴仪进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测定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由不同振动强度引起的主应力的变值的作用下,不排水条件和不同密度试样的孔隙水压力u的变化规律和绝对值。他首先提出用有效应力原理阐述液化机理,即用上述试验成果,确定一定条件下砂基或砂坡中任何一点可能产生的最大孔隙水压力,并据此用有效应力法进行动力稳定分析。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极大重视。他所创议的振动三轴仪及其试验方法,已为国内外广泛采用,并已成为常规的动力试验手段。70年代,他注意到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针对当时已经建立的土的弹塑性模型对屈服面和硬化参数人为假设过多的缺点,他提出了从试验资料直接确定土的弹塑性模型的理论。他所领导的清华大学研究组经过10年艰苦工作,建立了“清华弹塑性模型”,做了大量的验证工作,也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这一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他年过80以后,还发表了论文《土坝的弹塑性应力简捷法》,对饱和土体承载后发生的起始孔隙水压力、瞬时变形和最终变形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新建议。80年代以来,随着土的本构关系和土工计算的发展,他看到各种模型试验,尤其是土工模型试验对于验证理论和计算及模拟实际工程的重要作用,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间在水工模型试验方面的巨大差距,于1984年亲自率团到西欧、日本、美国考察。归国后他又多方奔走呼吁,终于在我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这对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他还组织专人进行渗水力模型试验,支持对旁压仪试验的理论研究,大力开展水力劈裂试验和机理研究,对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和研究工作寄以极大的热忱,力促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这些项目有的在国外尚处于摸索阶段,有的具有巨大的工程意义和潜力。培养了大量的水利水电科学技术人才黄文熙从事教育事业半个多世纪,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向学生们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以自身的表率作用给他们以良好的启迪。他工作勤奋,效率极高。他常常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他的广博精深的知识和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勤奋而来。在任教时,每次讲课他都要花很多精力认真备课。在他年逾古稀时,仍亲自给学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讲授结构力学和高等土力学,其中繁难的数学公式,全凭记忆在黑板上行云流水般推导下来,令弟子们叹为观止。在他年过80以后,仍每日处理大量的文稿,一如既往,准确迅速。撰写论文时,公式的推导、插图绘制和文献检索均亲自动手。他提倡启发式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一贯主张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技能训练并重,强调试验在土力学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他要求他的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文献和尽可能多做试验。他主张从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中招收工科研究生,主张从实际工程中的迫切问题中选科研题。他治学严谨,对论文和报告审查极严,修改很细。要求对理论推导反复校核,试验结果必须有多次重复试验。他的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的试验常在百组以上。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在他工作的单位,他都注意组织和培养一支多层次的过硬的队伍。在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时,他以古稀之年出任清华大学土力学教研组主任。他调整科研项目,确定科研方向,组织和调配人员,选派教师和研究生出国学习,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硕士和博士。他执教50多年,大江南北,国内海外,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和专家。还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骨干人才,活跃在我国水利水电战线和其他行业。他主编有《土的工程性质》,并于1984年出版了《水工建设中的结构力学与岩土力学问题,黄文熙论 [文选集》。   黄文熙为我国的水利水电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几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的表率的楷模。1955年,黄文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江苏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他参加制定了我国第一个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等。他还担任过《水利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清华大学学报》编委等职。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曾赴西欧、日本、美国进行学术考察,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是国际知名的专家。1955年,黄文熙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先后担任过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并兼任所属的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他 还担任过《水利学报》编委会主任,《岩土工程 学报》编委会主]任。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曾率团或参加赴西欧、日本和美国考察,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为之撰写论文。

卢文喜,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吉林省政府参事,《水利学报》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岩溶》学术期刊编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