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期刊编辑部主任说的算吗

发布时间:

期刊编辑部主任说的算吗

编辑部部长 官大

社长和总编最牛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没有编辑职称,也不会有机会成为编辑部主任,主编,总编。有了编辑职称就有机会成为编辑部主任,主编,总编。

小说月刊编辑部主任

小说月刊不知道 我知道有本杂志叫做《小小说月刊》 稿费大概是50元/千字并且不收长篇 只收短篇

当代小说编辑部主任

姜孟之的简介:1、姜孟之出生于1938年,男,汉族,笔名马齿苋,山东乳山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马齿苋苦斗记》、小说集《黄牌警告》、中篇小说集《飞龙飞飞》、散文报告文学集《绿色的摇篮》等。2、主要经历: 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函授广播大学中文系。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乌马河小学教师,文教科科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宣传部干事,伊春市文联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副主席、党组书记、主席,《绿地》编辑部主编,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伊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国林业文协第一届副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评论《散文的前途》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首届二等奖,《文学投入经济怀抱以后》获1993年菊花奖,小说《老跟浆汁馆》获1982年《小说林》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放下大斧也能生存》获1989年全军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绿叶二等奖。被评为伊春市劳模、市自学成才标兵、市十大文化名人。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网络文学词典》词条:马季(1964—),男,回族,江苏镇江人。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助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情报告》编委,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主持人。出版专著有《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等,其中《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一书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奖。代表论文包括《网络文学的早期历程》(《红豆》2006年第3期),《网络文学的三次冲击波》(《红豆》2006年第5期),《文学网站和博客现象》(《红豆》2006年第7 期),《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网络文学的此在和未来》(《创作评谭》2009年第5期),《网络上的文学新景观》(《文艺报》2009年8月27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广州文艺》2009年第12期),《网络文学:与传统逐渐融合,生产消费机制成型——2009年中国网络文学述略》(《文艺争鸣》2010年第1期),《网络文学:直逼文学价值认同断裂的现实》(《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话语方式转变中的网络写作——兼评网络小说十年十部佳作》(《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数字化阅读中的网络文学》《光明日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写作:意义超越任何一次文学革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人民日报》2011年4月19 日),《穿越文学热潮背后的思考》(《人民日报》2011年8月9日),《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南方文坛》2011年第5期),《类型文学的旨归及其重要形态简析》(《创作评谭》2011年第5期)等。《回族文学史》词条:马季,男,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创作一级。中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国家数字出版专家组成员。曾任江苏省镇江市文联《金山》杂志副主编、主编,吉林省作协任《作家》杂志编辑。1980年代主要从事诗歌创作,2000年以后在长春期间主要写作短篇小说,并涉猎文学理论研究。2005年调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后任主编助理。2009年调中国作家网任副主编。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马季诗选》《月光奏鸣曲》(小说集)、《夏娃的花环》(散文随笔集)、《冷锋》(长篇纪实),以及历史文化专著《消失的王城》《消失的宝藏》《消失的文化遗产》等。2001年,马季开始研究网络文学,成为国内较早从事新媒体文学研究的理论专家。2005年起至今,马季陆续在国内核心报刊《中国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南方文坛》《作品与争鸣》《文艺争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文学理论评文章300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并被译介到国外。作品入选《文艺报》2002-2007年、2009年优秀作品集,以及《建国60周年少数民族优秀作品选?理论卷》。同时,马季还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网络创作,撰写了《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作家队伍中的网络星辰》《在虚实之间穿越与流浪――回族网络作家夜有轻寒、兰喜喜创作简论》等多篇论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涌现。尽管目前网络文学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它和传统文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学术界关于网络文学的成熟的理论表述也是相当少的。在国内网络文学研究者当中,马季是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位专家。他除了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外,还出版《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2008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本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对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不但从时间上追溯了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演化的历程,而且紧扣住它的特征、生产与传播方式,从作者、网站、作品等方面给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它的种种形态。不仅全面介绍、评述了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对欧美、韩日、台湾地区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了综述。该书出版后产生重要反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贺绍俊、白烨、汪政和网络评论家元辰、桫椤分别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读书周报》《出版商务周报》撰写评论文章,认为《读屏时代》一书是填补网络文学学术研究空白的重要著作,该书当年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十一届优秀成果奖。2010年出版的《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是一本论文集,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他还主编了《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2010年9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及三卷本网络短篇小说集《我的聊斋故事》等。2006年以来,马季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蓝皮书”编委,连续六年撰写《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报告》。多次为社会科学院国情咨询项目做“网络文学发展状况”专题演讲;受邀担任“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与研讨峰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的演讲;受邀担任第18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主讲嘉宾,做题为《在网络中成长,与网络共生》的演讲;受邀担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话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文学期刊的关系》的演讲。2007年10月以来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报》《商务出版周报》和《大家》杂志评论专家。2008年11月主持由中国作协组织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他个人申报的学术选题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中国作协重点项目扶持。2009年调入中国作家网,担任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联系会议联络人,主要承担全国网络文学的组织和创作研究工作。并应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班,马季担任授课老师和教学辅导员工作,与来自全国的网络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为他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他扶持培养新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相信在马季的带动下,不久的以后一定会有网络文学学与网络批评家的诞生,网络文学的研究领域前景光明。除了个人研究之外,马季还承担了集体组织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中国作协的一系列调研活动,如“关于新文艺思潮的调研”( 2009年);“关于网络文学维权状况的调研”(2010年),报告被中宣部内刊全文转载;“关于网络文学编辑职称的调研”(2012年)等。马季先后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新京报》《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提出“网络文学十年三代”、“网络文学或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拐点”、“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网络文学对中国未来新的文学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网络文学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契机”等学术观点,被专业和大众媒体广泛采用。在2005年至2009年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期间,马季在传统文学评论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发表多篇小说评论和理论文章。并在《大家》杂志开辟“大家雅座?马季设座”专栏;在《文艺报》主持“书香茶座”文艺理论栏目;在《作家》《出版人》等刊物开辟文学评论与对话专栏,与新生代作家东西、李洱、范稳、红柯、艾伟、北北、邱华栋、石舒清、姚鄂梅、徐坤、魏微、戴来、朱文颖、徐则臣、温亚军、盛可以、李浩、葛亮等一批作家进行文学对话,文章发表后在文学界产生反响,被认为是对新生代作家研究的重要成果。

期刊编辑部主任和编辑室主任

是的,编辑部主任是通常的叫法,行业法规里也是用编辑部主任。

李春德,男,01出生,编审, 硕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研究方向:医学编辑学。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指导者发表论文共 4 篇,1998年以来,共主编出版专著(译著等) 2 部,获奖成果 10 项。李春德,男,1951年4月生,1974年1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86年毕业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学专业(硕士)。现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军优秀医学编辑、科技开发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立三等功1次。兼任第三届、第五届全军医学编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新闻出版专业高评委,第三届、第四届《军事医学科学院刊》常务副主编及其他杂志编委。曾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10多年,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在20多年编辑工作中,历任期刊编辑部主任、期刊编辑室主任和图书编辑室主任、期刊副主编和出版社副总编、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等职。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期刊编辑部主任

要看什么杂志编辑部主任 不是什么大官 就是个重要的基层干部吧!小一点的杂志3000一般的4000---5000吧!我现在也就是3000的样子 很小的杂志 w文化传媒公司 做得一定是dm

丁志健,男,《阿阿熊》编辑部主任。生于1978年,常州新北区罗溪镇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分配到科学出版社,从事营销工作。2011年上半年,因丁志健业务能力强,被单位调到旗下儿童期刊《阿阿熊》期刊担任编辑部主任一职,全面负责《阿阿熊》期刊各项工作。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致广渠门桥下积水4米,丁志健驾车被困水中,据其妻子介绍丁志健头部的伤是在救援的时候的误伤,被救时已经奄奄一息,最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无效身亡。

是的,编辑部主任是通常的叫法,行业法规里也是用编辑部主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