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发布时间: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消失的微生物》([美]马丁•布莱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mbtf    书名:消失的微生物作者:[美]马丁•布莱泽译者:傅贺豆瓣评分:7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7-1页数:348内容简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申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 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从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或可从中有所借鉴。作者简介:马丁·布莱泽1948年生于纽约,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自1973年起,历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疫情专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医学教授和该校感染性疾病系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主席,国 立卫生研究院的评审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微生物学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布莱泽多次在报刊媒体上撰文、露面、发声,提醒公众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带来的危险。《消失的微生物》一书系统地总结了他的论点。2015年4月,他入选《时代》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同年9月,他受命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任期四年。马丁·布莱泽现居纽约。

上册第一篇 绪论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第一章 现代分子生物学关键技术第一节 重组DNA技术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第三节 几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四节 RNA干扰技术第二章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第三章 表观遗传学与临床第三篇 医学遗传学概论第一章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础第二章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第三章 基因治疗第四章 遗传类型与相关疾病第五章 临床染色体异常第六章 遗传咨询第四篇 疾病的免疫学基础第一章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第二节 固有免疫系统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系统第二章 免疫损伤与疾病第三章 移植免疫第四章 常用免疫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第五章 疾病的免疫治疗基础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第一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查第三章 与抗菌药物治疗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第四章 细菌耐药机制和耐药性变迁第五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概论第一章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和任务第二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第四章 药物不良反应及上市后监测第七篇 循证医学概论第一章 循证医学的任务和发展简史第二章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和分级第三章 循证诊断第四章 循证治疗第五章 临床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第八篇 肿瘤学概论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附:常用抗肿瘤药物、激素及其类似物、新靶点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适应证与毒性检索表第九篇 老年医学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老年人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增龄改变第三章 老年病的特点和老年人主要的内科疾病谱第四章 老年病的诊断第五章 老年患者的治疗第十篇 危重病与危重患者监护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感染性休克第三章 心源性休克第四章 低血容量性休克第五章 过敏性休克第六章 多脏器功能衰竭第七章 高温与低温综合征第一节 高温综合征第二节 低温综合征第八章 危重患者监护第一节 心血管功能监测第二节 呼吸功能监测第三节 中枢神经功能监护第四节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第五节 肾脏功能监测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理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第五节 各类抗感染药物简介第六节 抗蠕虫药物第三章 医院感染第四章 免疫缺陷者感染第五章 发热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第三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第四节 禽流感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九节 森林脑炎第十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第十一节 狂犬病第十二节 脊髓灰质炎第十三节 麻疹第四节 风疹第五节 天花第十六节 水痘第十七节 单纯疱疹第十八节 带状疱疹第十九节 流行性出血热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第二十节 新疆出血热第二十一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第二十二节黄热病第二十三节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第二十四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二十五节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二十六节艾滋病第七章 立克次体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第三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第四节 恙虫病第五节 Q热第六节 猫抓病第七节 其他立克次体病第八章 衣原体感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第三节 其他衣原体感染第四节 衣原体与各种内科疾病的关系第九章 支原体感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感染第三节 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感染第十章 细菌性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白喉第三节 百日咳第四节 伤寒和副伤寒第五节 其他沙门菌属感染第六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第八节 霍乱第九节 化脓性脑膜炎第十节 鼠疫第十一节 布鲁菌病第十二节 兔热病第十三节 炭疽病第四节 鼻疽第五节 类鼻疽第十六节 链球菌感染第十七节 肺炎链球菌感染第十八节 肠球菌感染第十九节 葡萄球菌感染第二十节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第二十一节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第二十二节 李斯特菌感染第二十三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第二十四节 不动杆菌属感染第二十五节 其余非发酵菌感染第二十六节 结核分枝杆菌病第二十七节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第二十八节 麻风第二十九节 厌氧菌感染第三十节 败血症第三十一节 破伤风第十一章 真菌性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念珠菌病第三节 隐球菌病第四节 曲霉病第五节 毛霉病第六节 组织胞浆菌病第七节 马尔尼菲青霉病第八节 芽生菌病第九节 球孢子菌病第十节 副球孢子菌病第十一节 孢子丝菌病第十二节 暗色丝孢霉病第十三节 无色丝孢霉病第四节 诺卡菌病第五节 放线菌病第十六节 真菌毒素中毒症第十七节 肺孢子菌肺炎第十二章 螺旋体病第一节 梅毒第二节 雅司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第四节 莱姆病第五节 回归热第六节 鼠咬热第十三章 寄生虫性疾病第一节 阿米巴病第二节 疟疾附:黑尿热第三节 黑热病第四节 贾第虫病第五节 弓形虫病第六节 非洲锥虫病第七节 隐孢子虫病第八节 血吸虫病第九节 华支睾吸虫病第十节 肺吸虫病第十一节 姜片虫病第十二节 绦虫病第十三节 囊虫病第四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第五节 钩虫病第十六节 蛔虫病第十七节 蛲虫病第十八节 鞭虫病第十九节 类圆线虫病第二十节 旋毛虫病第二十一节丝虫病第二十二节蠕虫蚴移行症第十四章 感染性腹泻第一节 人杯状病毒肠炎第二节 轮状病毒肠炎第三节 腺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性胃肠炎第四节 各种大肠杆菌所致腹泻第五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第六节 弧菌、耶氏菌及单胞菌所致腹泻第十二篇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第一章 急性中毒的处理第二章 药物中毒第一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第二节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第三节 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中毒第四节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第五节 三环类抗忧郁药中毒第六节 苯丙胺中毒第七节 阿托品、颠茄、曼陀罗及莨菪中毒第八节 瘦肉精中毒第三章 农药中毒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第二节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第四节 沙蚕毒类农药中毒第五节 百草枯中毒第六节 杀鼠剂中毒第四章 有害气体中毒第一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第二节 氰化物中毒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第四节 急性硫化氢中毒第五节 氧中毒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毒第一节 苯中毒第二节 汽油中毒第三节 氯代烃类化合物中毒第四节 二硫化碳中毒第五节 甲醇中毒第六节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第六章 金属中毒第一节 铅中毒第二节 汞中毒第三节 锰中毒第四节 镉中毒第五节 铍中毒第六节 镍及羰基镍中毒第七节 砷和砷化氢中毒第八节 其他常见元素中毒第七章 强酸类中毒第八章 强碱类中毒第九章 急性酒精中毒第十章 动物毒中毒第一节 毒蛇咬伤第二节 毒虫咬伤第三节 蟾蜍毒中毒第四节 河豚毒素中毒第五节 鱼胆中毒第十一章 植物中毒第一节 毒蕈中毒第二节 木薯中毒第三节 白果中毒第四节 发芽马铃薯中毒第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第十二章 高原病和减压病第一节 高原病第二节 减压病第十三章 放射病第一节 急性放射病第二节 慢性放射病第十四章 尘肺第一节 矽肺第二节 石棉肺第三节 煤工尘肺第十五章 淹溺第十六章 电击伤第十七章 噪声病第十八章 晕动病第十九章 职业医学概论第十三篇 营养性疾病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代谢第二节 营养状态检测与评价附:蛋白质一热量测定方面比较常用的实验室测定指标第三节 平衡膳食安排第四节 营养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处理第二章 营养不良第一节 干瘦型营养不良第二节 恶性营养不良第三节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第三章 肥胖症第四章 维生素缺乏与过多第一节 维生素A缺乏症附:维生素A过多症和胡萝卜素血症第二节 维生素Bl缺乏症第三节 维生素B2缺乏症第四节 烟酸缺乏症附:尼克酸过剩和毒性第五节 叶酸缺乏症第六节 维生素B6缺乏症附:维生素B6毒性第七节 维生素C缺乏症附:维生素C过多第八节 维生素D缺乏症附:维生素D中毒第九节 维生素E缺乏症第十节 维生素K缺乏症第五章 微量元素缺乏与过多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铁和铁缺乏与过多第三节 锌和锌缺乏与过多第四节 铜和铜缺乏与过多第五节 碘和碘缺乏与过多……第十四篇 新陈代谢疾病第十五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下册第十六篇 循环系统疾病第十七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十八篇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九篇 泌尿系统疾病第二十篇 造血系统疾病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第二十四篇 精神疾病附录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中英文索引彩插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杂志电子版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现代医生》: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乡村医药》: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中国医药导报》: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3、《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4、《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5、《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您到中国知网 里面有全部的论文库,全文的,可直接注册后下载,祝您愉快!  我帮您下载了一篇很短的,不知道是否对您有用,其他的可看参考资料后自行下载哦。科技传播杂志吴卓颖编辑,有其他需要咨询的可直接加我。祝您好运哦!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生物 来源: CHKD期刊全文库《当代医学》2099年第16期  (本文作者: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李苏利)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随着新发和突发感染性疾病的涌现,曾已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的卷土重来,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日益复杂,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出现了大量耐药菌株,加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峻的现实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尽可能把目标集中在快速诊断方面。利用一切手段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  1 自动化鉴定技术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尤其是分离培养,目前仍然是许多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但是,由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使检测周期难以缩短。此外,很多病原体的培养受营养要求、抗生素应用及病原体含量等因素的影响,用传统人工方法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敏感性与特异性也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自动化培养和鉴定系统不断产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先后出现了许多自动与半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统称为“微生物鉴定专家系统”,这些系统大大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测的准确性,传统鉴定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并在一定程度内加快了检测速度。  2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病原微生物,简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步骤,备受关注。各大文献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几乎建立了所有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表明该方法已成为一种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成熟的检测技术。  1 凝集技术 常用的凝集技术有乳胶凝集技术和血清凝集技术。用于微生物的初步诊断、分型、鉴定,例如霍乱弧菌和志贺菌的分型,大肠杆菌O57:H7、脑膜炎球菌等,短时间内就可完成鉴定。该诊断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特异性强、阳性率高等特点。  2 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把荧光素作为抗原标记物,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呈现荧光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速度快。吕治林等报道由美国同行所作的用炭疽杆菌细胞壁(CW-DFA)和荚膜抗原(CAP-DFA)特异的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鉴别炭疽杆菌。  3 酶免疫技术 酶联免疫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可检测样本中病原体抗原,也可检测机体中的抗体成分。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硝酸纤维膜上的斑点ELISA技术,已成功地自患者的咽拭标本中同时检出可能存在的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Gehring等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ELIMCL)测定大肠杆菌O57:H7。许多疾病的检测都已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出现。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从外部表型逐渐转向内部基因结构特征,微生物的检测也从生化、免疫方法转向基因水平检测,对于那些难培养和不可能培养的微生物,可直接通过获得基因信息,给微生物学的检测带来崭新的领域,为科学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 PCR技术 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病原体检测上,对形态和生化反应不典型的微生物鉴定,常规方法常难以准确检测,即使出现大量死菌PCR也能做出准确的鉴定;不受混合标本的影响,可轻易从含有大量正常菌群的标本中鉴定病原菌;对于生长缓慢或难于培养的微生物鉴定,如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目前其他方法阳性检出率很低,PCR技术对这类菌株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但是常规PCR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现假阳性、形成引物二聚体,检测操作也比较繁琐,中间污染环节多,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一些新的PCR技术渐衍生出来并被用于实践,如巢式PCR、逆转录PCR、多重PCR、通用引物PCR(UP-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随机引物DNA多态性扩增(RAPD)、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2 基于16S rRNA与GyaB的检测技术  1 以16S rRNA为靶基因进行检测 16S rRNA存在于所有原核生物细胞中,它们相对稳定且有较高的拷贝数,其序列中含可变区及高度保守区,因此可设计群、属、种特异性的探针。现阶段各种常见细菌的16S rRNA基因几乎全部测序完成,16SrRNA编码基因的这些特点使之成为较理想的细菌基因分类的靶序列,逐渐成为细菌鉴定、分类的“金标准”。  2 以促旋酶(g yras e)B亚单位基因靶基因进行检测GyaB除了具有16S rRNA所具有的优点外,其基因进化率高于核糖体基因,还有GyaB在近乎全部细菌中呈单拷贝形式。有研究表明,基于GyaB序列构建的进化图谱与基于DNA-DNA杂交的相一致。因此,GyaB的分析特别适合于菌株的区别和鉴定。Fukushima等以Gya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基因芯片来检测分枝杆菌属,实验结果显示此芯片鉴别分枝杆菌达到种水平,并且能区别密切相关的菌种,这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分析GyaB基因序列对于在菌种水平鉴别细菌是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3 多位点序列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既适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可用于分子进化学的研究。MLST越来越多地被作为能进行国际间菌株比较的常用工具,建立一种更为准确的分析系统方法,并且用于研究出现的不同的抗生素抵抗株,相关特殊基因型及新的变异株引起的疾病流行病学分析和种群结构的研究。  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敏感、特异、方便快捷的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需要热循环为等温扩增,且由于反应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镁沉淀,扩增产物可不经过电泳,通过肉眼观察或浊度计即可判定结果。因此LAMP是一种不需要热循环仪、肉眼即可判定结果的高度特异和敏感的DNA扩增方法。该法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聚合酶在恒温条件(65℃左右)保温约60min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扩增出特征性梯状条带。还可通过设计两条环引物可使反应速度提升1/2~1/3。LAMP技术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战时野外及基层普及应用。  4 分子生物传感器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将新兴的传感器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技术,是现代临床诊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由于生物传感器检测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近年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感染类疾病诊断、药物筛选、未来战争生物战剂监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临床中用于病原体检测的以DNA生物传感器最为常见。华裔科学家陈建柱最新制成的生物传感器,仅需20s时间即可检测出微量SARS病毒、天花病毒及炭疽杆菌等的存在,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5 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是高通量的群体指标分析系统,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以一次性检查上万个基因的优势,被誉为是基因功能研究中最伟大的一项发明。它以许多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断或基因片断作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在诸如硅片、 玻璃片、尼龙膜等固相介质上形成生物分子点阵,以达到一次试验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或多种样品的目的。基于高通量、微型化和平行分析的特点,基因芯片在微生物病原体检测、种类鉴定、功能基因检测、基因分型、突变检测和基因组监测等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将许多代表各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1张芯片,经反转录就可检测样本中有无病原体基因的表达及表达水平,由此判断病人感染病原、感染进程以及宿主反应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6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是随着蛋白质组学兴起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有必要从蛋白质水平来研究微生物。蛋白质是细菌功能的执行者,细菌种类繁多,不同的蛋白种类决定细菌千变万化的功能和特征。1996年,Clayin等采用MALDITOF MS质谱成功鉴定了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表明不同属种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蛋白指纹图谱,同一种细菌具有相似的蛋白指纹图谱,根据细菌蛋白指纹图谱可对细菌进行快速鉴定。中科院微生物所唐宏研究员等利用“蛋白质质谱指纹图谱”最新技术及其检测办法,可以分析得出SARS与非SARS病人血清中的蛋白质成分变化。这种检测SARS病毒方法经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证实,阳性率接近95%,特异性将近96%,能在病人发烧的第一天即可以得出满意的检测结果。有专家称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标志着一种划时代的诊断模式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病原菌检测将向着高度自动化和开发简便的快速检测技术两个方向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将在病原菌诊断、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方面发挥巨大的的作用。随着多学科交叉时代的到来,最终将彻底改变临床病原菌检测的现状和传统观念,实现高效高质、快速统一。

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正好我这里有《寄生虫》资源1080P我刚看完非常精彩真实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v3jd

这里是《寄生虫》资源1080P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3k6w

《医学寄生虫学应试指南第三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hj89简介:医学寄生虫学应试指南(第3版)将以近期新的教材为基础,汇集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各附属医院一线教师和临床专家进行编写,以习题为主,题型涵盖选择题(A1/A2型、A3/A4型、B型、X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案例题,名词解释以英文为主。

链接:  提取码: jcae 《寄生虫》是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李善均、赵茹珍、崔宇植、朴素丹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5月30日在韩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家四口全是无业游民的爸爸金基泽成天游手好闲,直到积极向上的长子金基宇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富豪朴社长的家应征家教,两个天差地别的家庭因而被卷入一连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2019年,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2020年,该片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杂志

复审就是初审过后,就是二审或三审制。小编会把初步觉得不错的稿子留下来交给主编再审,有的还会有三审,最终才能定稿。就是说你的稿子过初审了,等二审吧,最后定稿了才能知道稿子结果,现在猜也没什么用。期刊介绍  《免疫学杂志》是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  免疫学进展、专家论坛、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办刊宗旨  本刊坚持以交流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园地为其办刊办刊宗旨;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读者充实理论、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服务为其目的。

第一编 感染病学基础第一章 概论/003第一节 感染、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概念/003一、感染/003二、感染性疾病/003三、传染病/004第二节 感染发生三要素/004一、生物源性病原体/004:二、宿主状态/008三、环境、生态与感染/008第三节 人体的正常菌群生态/009一、人体微生态构成概况/009二、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010三、肠道茵群在肠道屏障构建中的作用/013四、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物拮抗作用/014第四节 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微生态防治/014一、微生态失衡/015二、感染微生态防治/016第二章 抗感染免疫/019第一节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019一、固有免疫应答/019二、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021三、适应性免疫应答/022四、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025第二节 抗感染的免疫遗传学/026一、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概念/026二、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方法学/026三、主要感染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028四、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意义/031第三节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与抗感染免疫/031一、ms启动的炎性信号通路/031二、各种感染与n求s/032三、TLRS作为免疫治疗的靶位/033第四节 免疫与细胞因子/035一、细胞因子的特性和种类/035二、细胞因子受体/036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036第五节 补体系统/038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038二、补体的激活/038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039第六节 宿主清除病原体的免疫机制/040一、抗病毒免疫应答/040二、抗细菌免疫应答/043三、抗真菌免疫应答/044四、抗寄生虫免疫应答/044第三章 感染的发病机制/047第一节 病原体致病性相关机制/047一、细菌的致病性/047二、各类病原体的毒力因子及其综合致病过程/052三、扳机致病学说/054第二节 感染宿主的炎症反应/056一、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056二、炎症介质的种类和作用/058三、急性炎症和急性期反应蛋白/061第三节 异常免疫致病机制/064一、超敏反应/064二、超抗原免疫反应/066三、感染诱发自身免疫/068第四节 感染慢性化和再燃复发机制/071一、慢性持续性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071二、慢性炎症和感染的再燃复发/074第四章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078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过去和现在/078一、感染性疾病危害的严重性和已取得对感染病控制的成就/078二、我们正处在感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079三、感染病流行病学的任务/080第二节 传染源与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081一、传染源与感染源/081二、传播途径/081三、易感宿主和人群易感性/084四、感染的自然过程/084.第三节 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085一、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意义和特征/085二、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086三、宠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088四、非宠物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090五、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处置/092六、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防制对策/093第四节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感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093一、全球气候变暖/093二、经济全球化/094三、生物入侵/094四、病原体变异/095第五节 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095一、社区感染/095二、医院感染/095第六节 临床流行病学在感染病防治中的应用/097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097二、感染性疾病的自然史及临床试验/098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探讨/099四、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100第七节 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防制原则/101一、感染性疾病监测的概念及其内容/101二、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国际检测传染病/101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和预防措施/102第八节 消毒与灭菌/103一、消毒与灭菌和使用原则/103二、物理消毒灭菌法/103三、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106四、消毒、灭茵效果的监测和影响效果的因素/109第九节 免疫预防/110一、免疫预防的历史与贡献/111二、常用生物制品的接种操作方法/111三、细菌类菌苗/112四、病毒类疫苗/113五、基因重组疫苗/115六、核酸疫苗/116七、联合疫苗/116八、治疗用生物制品——抗毒素及抗血清/117九、计划免疫及其接种程序/118十、预防接种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119第十节 化学药物预防/120一、化学药物预防的优缺点/121二、化学药物预防的应用/121第二编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30第一节 临床诊断/130一、临床表现/130二、流行病学资料/131第二节 病原学诊断/132一、病原微生物检查/132二、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查/134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135四、克隆技术等/137第六章 抗病毒治疗/138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和治疗策略/138一、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138二、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140第二节 抗病毒化学药物/141一、三环胺类抗病毒药物/142二、核苷类似物/142三、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147四、非核苷类RT抑制剂抗病毒药物/147五、焦磷酸类抗病毒药物/147六、神经氨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148七、融合抑制剂/149第三节 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的治疗/149一、抗病毒治疗/149二、免疫应答干预治疗/150第七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153第一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性/153一、抗茵药物作用机制/153二、细菌耐药性/155第二节 抗菌药物种类、作用和不良反应/159一、β内酰胺类/159二、氨基糖苷类/163三、大环内酯类/163四、喹诺酮类/164五、四环素类/165六、糖肽类/165七、林可霉素类/165八、磷霉素/166九、链阳性菌素类/166十、磺胺类/166十一、呋喃类/166十二、唑烷酮类/166第三节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167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167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67三、肺脓肿/170四、脓胸/170五、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171六、细菌性前列腺炎/171七、急性感染性腹泻/172八、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173九、败血症/173十、感染性心内膜炎/175十一、腹腔感染/176十二、骨、关节感染/176十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77十四、口腔、颌面部感染/178十五、眼部感染/179十六、妇科感染/180十七、性传播疾病/181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82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82二、药动学、药效学与合理应用药物/184三、关注宿主状态和安全用药/189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92一、内科、儿科领域中的预防用药/192二、外科预防性用药/192第六节 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选择/194第八章 抗真菌感染治疗/200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和不良反应/200一、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基制剂/200二、氟康唑/201三、伊曲康唑/202四、伏立康唑/203五、卡泊芬净/203六、米卡芬净/203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的系统和局部用药原则/204一、浅部真菌病的用药原则/204二、深部真菌病的用药原则/204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特殊宿主/206一、一般预防/206二、靶向预防/206三、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207第九章 生物反应调整治疗/209第一节 输液、营养、维持脏器功能/209一、补液疗法/209二、营养支持/213三、维持脏器功能/214第二节 抗炎症反应/216一、糖皮质激素/216二、拮抗炎症介质/219第三节 细胞因子制剂/219一、干扰素/219二、胸腺肽制剂/222三、白介素一2/224.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25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制剂/225一、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制剂性状/226二、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药理和临床应用/226第五节 其他免疫调节剂/228一、生物制剂/228二、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229三、植物药和多糖类药物/230第六节 新创免疫学治疗/230一、单克隆抗体/230二、干扰素刺激基因/231三、基因治疗/232四、治疗性疫苗/234第十章 感染相关的器官功能衰竭/240第一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40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241第三节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46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49第五节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6第六节 急性肾衰竭/262第七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268第八节 肝衰竭/271第九节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274第十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78第三编 各类病原体感染第十一章 病毒感染/287第一节 概述/287一、相关概念/287二、病毒的结构、形态和分类/288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300一、疱疹病毒科病毒感染/300单纯疱疹/300水痘一带状疱疹/305EB病毒感染/309巨细胞病毒/314人疱疹病毒6型、7型和8型感染/319乙型疱疹病毒感染/322二、痘病毒科病毒感染/323天花/323附:种痘/326猴痘/326三、腺病毒科病毒感染/328人腺病毒感染/328四、人乳头瘤病毒科病毒感染/33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30五、细小病毒科病毒感染/333细小病毒感染/333附:博卡病毒——新型人类细小病毒/335六、呼肠病毒科病毒感染/335正呼肠病毒感染/335轮状病毒感染/337环状病毒感染/342科罗拉多蜱传热/343七、披膜病毒科病毒感染/344风疹/344甲病毒感染/346八、黄病毒科病毒感染/350流行性乙型脑炎/350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354黄热病/359九、冠状病毒科病毒感染/361冠状病毒感染/362十、正黏病毒科病毒感染/363流行性感冒/363十一、副黏病毒科病毒感染/369麻疹/369流行性腮腺炎/375副流感病毒感染/377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78十二、弹状病毒科病毒感染/380狂犬病/380附:犬狂犬病/384肾综合征出血热/385附:汉坦病毒肺综合/394新疆一克里米亚出血热/395十三、沙粒病毒科病毒性感染/397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397拉沙热病毒感染/399南美洲出血热病毒感染/400阿根廷出血热/400玻利维亚出血热/401十四、丝状病毒科病毒性感染/402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感染/402十五、反转录病毒科病毒感染/404艾滋病/404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一I型、Ⅱ型病毒感染/411十六、小RNA病毒科病毒感染/412脊髓灰质炎/412口蹄疫/414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415十七、星状病毒科病毒感染/416星状病毒感染/416十八、杯状病毒科病毒感染/418杯状病毒感染/418第十二章 朊毒体感染/429第一节 概述/429第二节 朊毒体感染性疾病/429附:2000年英国制定的诊断标准/433……第四编 各器官系统微生物感染第五编 特定人群的感染

怎么给你发呀 我有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一、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这个知识点书上没有专门讲的章节,我只是总结了一下,仅供参考抑制性应该就是有抑制作用的意思吧,本人是这么认为的哈Th1细胞、Th2细胞、Th3细胞、Tr1细胞、这几种细胞的功能这版书上都讲的很详细了,这里我就只把抑制作用的功能列一下:Th1和Th2两个亚群相互以对方作为靶目标发挥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Th1和Th2是一组和临床疾病关系密切的效应细胞两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谱不同,其中关键性细胞因子,Th1是IFN-γ,Th2是IL-4。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细胞因子发挥作用时的相互拮抗,使得Th1和Th2也成为功能上相互抑制的适应性调节T细胞亚群。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可以利用IFN-r和IL-4相互拮抗的特点,对相关的临床疾病进行免疫干预。例如,麻风杆菌感染者体内Th2细胞往往大量增殖,产生的IL-4(以及IL-10)可阻止巨噬细胞活化,使其中的麻风杆菌长期滞留,病情难以控制。应用IFN-γ,可抑制Th2而上扬Th1,使患者中两种细胞的比例(称极化格局)发生逆转,促使主宰细胞免疫的Th1发挥功能。结果巨噬细胞内溶酶体酶被有效地激活,杀伤寄生于胞内的麻风杆菌。瘤型麻风(重型)有希望向结核性麻风(轻型)转化。 Th3细胞分泌的TGF-β主要效应功能是抑制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TGF-β抑制B细胞、CTL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以及拮抗TNF的生物学作用。 Tr1细胞分泌的IL-10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间接地抑制Th1细胞分泌IL-2和IFN-γ。例如,IL-2可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和合成IL-1,IL-6,IL-8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经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而抑制Th1细胞的活化。 Th3通常在口服耐受和粘膜免疫中发挥作用,而Tr1则是近年来发现可调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和诱导移植耐受的一类抑制性T细胞。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88。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924。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760。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82。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069。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49。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888,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