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1 翟妹华一案之法律反思 刘作翔 检察风云 2006/012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刘作翔 人民论坛 2005/113 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 刘作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4 研讨会发言摘要 万鄂湘 团结 2004/065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以新闻采访中的“暗拍”为案例而展开分析 刘作翔 学习与探索 2004/046 奥斯丁、凯尔森、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根据拉兹的《法律体系的概念》一书 刘作翔 金陵法律评论 2004/017 法律与“原罪”问题座谈会 吴玉章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28 反恐与个人权利保护——以“9·11”后美国反恐法案和措施为例 刘作翔 法学 2004/039 寻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关于“非典”的一点思考 刘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0410 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刘作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411 中国法制: 回望方知行渐远 信春鹰 时事报告 2003/0312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 刘作翔 求是 2003/1213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刘作翔 法学研究 2003/0114 权利冲突:一个值得重视的法律问题——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研究 刘作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315 入世与改变观念 刘作翔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002/0416 刑讯逼供·沉默权·实验取证——一起“实验取证”与“刑讯逼供”交锋的案例及其分析和思考 刘作翔 学海 2002/0617 法理学视野中的法的适用 刘作翔 法律适用 2002/0718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作翔 中国法学 2002/0219 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 刘作翔 法学 2002/0320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思考 刘作翔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521 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的设想 刘作翔 法学杂志 2001/0622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下) 刘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323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上) 刘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224 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道路 刘作翔 西江大学学报 1999/0225 法制现代化概念、释义和实现目标 刘作翔 宁夏社会科学 1999/0326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9/0427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328 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 刘作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0129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关于“法律文化”的一个释义 刘作翔 法学 1998/0630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 刘作翔 法学评论 1998/0531 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释义之一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432 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法律文化”:一个新文化概念的取得及其“合法性”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233 法治化: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中国企业集团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刘作翔 当代经济科学 1998/0334 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陈金钊 学习与探索 1997/0335 法律责任的概念分析 刘作翔 法学 1997/1036 论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刘作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0237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6/0538 现代化外向型城市法制建设环境要素分析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6/0539 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6/0440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应当重视法学学问题的研究——兼论法学学科的功能 刘作翔 法学 1996/0441 神圣的宪法权利与“社会公德”的冲突——对浙江医大一则决定的法律思考 刘作翔 法学 1996/0342 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643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与特征 刘作翔 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6/0144 公平:法律追求的永恒价值──法与公平研究论纲 刘作翔 天津社会科学 1995/0545 多元化发展是法理学的必由之路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5/0646 法律的理想与理想的法律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5/0147 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 刘作翔 中国法学 1995/0648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刘作翔 中国法学 1995/0249 试论司法公平的实现 刘作翔 政法论坛 1995/0350 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 刘作翔 学习与探索 1995/0351 法学的意义探究——《法制及其意义》读后 刘作翔 法学 1995/1152 行政执法公平实现的基本条件 刘作翔 法学 1995/0653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形式要件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254 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355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内容要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25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兼议政府职能的法制化 刘作翔 政法论坛 1994/0157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 刘作翔 中外法学 1994/0558 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4/0659 法律的理想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4/066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比较·借鉴·革新 刘作翔 法学 1994/0861 理想的法律模式之建构原则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662 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463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及其转换机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3/0364 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和形式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2/0465 关于建立责任制约机制的思考 刘作翔 人文杂志 1991/0266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法制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1/0367 怎样认识民主问题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0/Z168 民主乎?集权乎?——理论界关于“新权威主义”的论争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89/04 法理学是一门关于法的一般理论的思维性科学和学科,法理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法理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学科特征: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普遍性,理论性。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应深刻把握法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并在此方面作出自身的努力,反对对法理学一味的实用功利之要求,是法理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知识内涵和思维的理性之学。 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之中。法律文化论体现作为隐性的法律意识形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法律秩序结构之中。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遗留,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过去人们创造了法律文化,今天人们仍在发展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上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宏观整体性文化。 20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体现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一元向多元的历史转型和发展时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21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将在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多元并存的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具有光彩的一支重要文化。 法律作为一种人造物,是有自身的理想的。法律的思想就是指作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最终目标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法律的理想不是停留在理念之中,而是体现在人类所创制的实在法体系之中。法律的理想的具体内容有,追求正义的实现,追求秩序的实现,诛求人类生活的幸福,追求法治的实现。法律有自身的理想,法学有自身的理想,法学家更应有自身的理想。理想有多种多样,但追求法治应成为法学家所有的理想中之最高的理想。 法治社会应对公权利和私权利确立两个法治原则,这两个法治原则是:对公权利,法无明文规定(授权),不得行之;对私权利,法无明文禁止(限制),不得恕之。这两个原则应作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渗入到我国的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的诸环节中去,并将它们作为判断公权利行为和私权利行为的重要依据。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适应,相互吻合,又相互冲突,相对保持距离的特性。法律在总体上同道德相适应,但在某些方面它又相对独立于道德要求,在法治领域,道德问题应主要在立法环节加以解决,立法是对公认的社会道德因素的法定化过程。立法一旦确立,司法环节就应以法律为标准,尽量排除道德因素的介入,因为一旦引入道德因素,就会破坏立法中已经确认的道德因素,对法治带来破坏和冲击。这正是司法中坚持法律标准的实质所在。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形态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的情况,我将之概括为由'法治秩?quot;与'礼治秩序','道治秩序','人治秩序','宗法秩序'等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这是一种'实质社会秩序',它同国家所确立的'法治秩序'这一'应然社会秩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实现由'实质社会秩序'向'应然社会秩序'结构的转变,是中国在实现法治国家目标和进程中要面临的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这是在在分析和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民主思想上的异同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一结论内含了民主和法治之间的难以分割的'孪生'关系,也是在分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理论观点。 刘作翔教授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执政能力建设和依法执政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课题《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防治》等10余项课题。现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课题“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立法司法解决机制研究”。1985年以来,刘作翔教授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求是》、《法律科学》、《法学》、《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1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摘登2篇,目录索引16条。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中国政治》、《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研究》等全文复印转载40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杂志转摘5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摘登2篇,被其他报刊转摘10多篇。?刘作翔教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7部,代表著作是:《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法治的路径——项目研究报告(2001-2006)》(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主编学术专著《法与公平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多向度的法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主编法律硕士教材《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参编教育部、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法理学》统编教材6部,参编其他法学著作、教材、工具书、论文集等60多项。 1992年至2000年2月,刘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期间,担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给法理学专业、刑法专业、法律史专业等研究生讲授过法理学、法律文化理论、西方法学原著选读等课程。在导师组共同指导过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负责指导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这8位研究生已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9年期间,刘作翔教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学院等院校约100多位法学博士生评议审阅博士论文和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等。受邀参加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吉林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管理学院3名博士后出站答辩。指导访问学者3名。2002年5月,刘作翔教授被批准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8名,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间,指导9名法律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的5名,正在指导的法律硕士研究生4名。 2002年至2009年,刘作翔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指导1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现已有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正在指导的有4名。1992年至2000年2月,刘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期间,担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给法理学专业、刑法专业、法律史专业等研究生讲授过法理学、法律文化理论、西方法学原著选读等课程。在导师组共同指导过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负责指导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这8位研究生已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9年期间,刘作翔教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学院等院校约100多位法学博士生评议审阅博士论文和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等。受邀参加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吉林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管理学院3名博士后出站答辩。指导访问学者3名。2002年5月,刘作翔教授被批准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8名,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间,指导9名法律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的5名,正在指导的法律硕士研究生4名。2002年至2009年,刘作翔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指导1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现已有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正在指导的有4名。

按照排名01 法学 02 法商研究 03 法学家 04 现代法学 05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06 河北法学 07 环球法律评论 08 比较法研究 09 法学评论 1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1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12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3 中国刑事法杂志 14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5 人民司法 16 法制与社会发展 17 法律适用 18 中外法学 19 时代法学 20 法学杂志 21 当代法学 22 知识产权 23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最厉害的是法学研究,法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转引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学研究 法学评论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 中国版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学家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外法学 比较法研究 法制与社会发展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北法学 电子知识产权 现代法学 知识产权 法商研究 政治与法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官网首页网址

中国法学不错。

建议您在百度网页上直接搜索。

最厉害的是法学研究,法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转引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学研究 法学评论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 中国版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学家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外法学 比较法研究 法制与社会发展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北法学 电子知识产权 现代法学 知识产权 法商研究 政治与法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查询

中国法学不错。

<河北法学>您可以来找我 名字就是QQ号码

医药营销合规,是指药品在流通、销售、推广、处方使用全过程和财税处理上的全面“合规”!药销通,一套医药合规转型的系统+方案。通过记录日常服务行为,并系统自动汇总生成真实、合规的业务证据链文件,让你的业务合法合规合理。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

经济法律冲突及对策论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4 01产业结构调节法初探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4 06论经济法的边缘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4论企业兼并过程中公开收购股权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对策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6 0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的重新定位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1论独立的中国经济法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4论环境法的本质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6经济法律责任论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4关于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法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 04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5论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政法论坛 2000 04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 中国法学 2000 05论经济法律行为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01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6再论公民环境权 法学研究 2000 06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2002年荣获全国百强人文社科学报,列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类核心期刊。2002年在全国人文社科类学报转载率排名中排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第5名。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创刊于1983年10月,距今已有23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法律科学》高品位的学术性与现实性密切结合,凝重厚实、质朴实无华的风格特色。凝重厚实强调理论观点根基深厚,论证深入,资料翔实;质朴无华,则要求踏踏实实研究问题,老老实实做学问,力戒浮躁虚夸。《法律科学》这一特色已经得到法学界的认可。徐国栋教授在给《法律科学》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该刊在栏目设计、选题策划、内容选择上相当精心,辟有学术论坛、立法研究、司法实践、国外法学评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栏目。既有各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化研究,又有根据法学研究动态开设的前沿性专题,努力做到将基本理论研究与热点研究相结合,让期刊与法学发展与时俱进。每期都有知名法学学者的鼎力之作,又有中青年专家的精彩论述;既有对国外先进学说和制度的介绍评述,又有对国内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尽力在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法制建设之间建立起经常的联系,促进三方的互动沟通,弥合纯理论与纯实践两个极端之间的鸿沟,使法学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同时使立法与司法实践双方促进法学的发展。《法律科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选编精致,兼收并蓄,紧扣时代。”陈兴良教授指出:“《法律科学》作为法学杂志中的重镇,以其法理性自立于法学杂志之林,对于我国法理学以及部门法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郝铁川教授评价《法律科学》杂志时指出:“20年来,她清纯的学术特色、不变的法律理想追求、严格的学术规范,在法学界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周国均教授指出:“据十年的阅读和考察,我认为,《法律科学》是一份与时俱进、不断攀高、质高饰美的高校法学学术期刊。”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录取结果的话应该是在16号以后查询,因为你们老师应该会告诉你的呀,关于这个怎样查询的话,到时候你们老师会给你一个网站查询的,或者说就是以前那个管网还有问题可以私我或者在回。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网站 今年各专业的分数线你最好上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网站咨询一下

这个学校太垃圾了。我就是那里毕业的。学习法律,只有参加司法考试才是出路。混个法律专业的文凭真是半点作用没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