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精神科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精神科参考文献

精神疾病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效果研究:/=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由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精神病护理也呈现出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在精神疾病的稳定期,药物、心理治疗和护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对疾病的治愈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我院在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病人,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精心护理,取得的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55-90岁,平均1岁;其中老年前期(55-59岁)8人,老年期(60-79岁)40人,长寿期(80岁以上)12人。职业:干部28人,高级知识分子12人,工人11人农民9人。住院时间为7-369天,平均8天。老年痴呆患者具有同时罹患多种疾病的特点,本组病人中患有脑血管疾病26人,高血压病28人冠心病12人,糖尿病11人,颈椎病6人,神经性癔症的5人;同时患有5种疾病的2人,4种疾病的5人,3种疾病的8人,2种疾病的16人。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本组病例治疗方法分别采用维脑路通、消栓灵、脑活素、西比林、都可喜等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以及相应的康复治疗以缓和病人症状。但老年痴呆病人一般病因不明,尚无特殊病因治疗方法[2],目前主要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促进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延缓其精神衰退。护理重点是保障安全防止意外,帮助患者利用残留机能过日常生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生活自理能力。2 结果全组病人经过全面的评估和精心的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痴呆症状有明显改善的28例(占67% ),有一般改善的20例(占33%),无变化10例(占67% ),因再发脑溢血死亡2例(33% )。3 讨论1 护理措施和要点1 正确全面评估 我们通过与患者变谈,观察病人的行为举止,询问家属等方式详细了解掌握病情。对病人的病态行为后归纳分析拽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并订出护理措施。2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体现人文关怀 老年痴呆病人在语言和情感表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我们在与病人交流时,不仅对病人关心同情,还要求具有高度的耐心与恒心,采取适合的方式和技巧[3],有意识地排除妨碍交流的因素,并体现人文关怀。例如:交谈时护士所取的位置是与病人保持视线平行,避免护士居高临下俯视病人,使病人产生心理压力;交谈中护士始终保持目光紊切,态度温和,主动与病人打招呼,以增加交流的次数;说话语言要简单通俗、语调适中语速稍慢、吐词清晰,一次只说一件事,必要时重复几次,直到病人完全听懂;尊重病人,病人说话时注意耐心倾听,对其语言表达不嘲笑,不否定。3 强化记忆,预防病人躯体损伤患者因严重的记忆减退,易忘记物品的放置地点或把物品与脏破物件包在一起,事后又忘记,护理人员应耐心帮助整理,将病人常用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注意保持清洁,对找不到房间床位和厕所者,应多次强化其识认自己的房间及床位的特征。老年痴呆病人多数站立不稳,穿脱衣服时最好采取坐位或卧位,宜穿合身长袖和长裤衣服预防摔伤。2 护理体会精神疾病护理是整个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对象是各种类型的精神病人,护理人员除掌握患者疾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医疗护理外,还须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状况[3]。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所以护士除具备医疗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适当的人文关怀,提高护理工作的实际效益。1 心理护理 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心理不平衡,对疾病认识不够往往否认自己有病,不愿主动配合治疗。病人一般情绪比较低落,有悲观厌世心理,护理人员要关心和尊重病人,教育病人正确对待疾病,讲述此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正确处理与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的社会舆论,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接待每一个患者,详细介绍注意事项,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安排病人住院治疗,语言要亲切文明,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2 药物治疗的护理 精神障碍的病人大部分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4],服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定期查血象、肝功能、尿常规,如常用的抗躁狂药碳酸锂,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服药期间应经常监测血锂浓度,如发现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在家庭治疗期间,家属要对药品管理好,以免误服、漏服、自伤等,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以防复发。参考文献 [1] 沈渔邮 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丁佐梅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7(8):[3] 陈玮浅谈精神科护患关系交往沟通艺术[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6,(7):[4] 刘斌精神病房言语环境与护理效应的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2):26

单纯的这个应该不算啦。  【神经衰弱简介】  1、定义及诊断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素质或不良个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在《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重写了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指一组精神障碍,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其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基础;患者力图摆脱,却无能为力。”神经衰弱也符合上述特点,病人无器质性病变,常为失眠、脑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但是神经衰弱的病人,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这与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是有区别的。  我国新近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4]:  A:至少具备下列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a 衰弱症状: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久。  b 兴奋症状:工作学习、用脑均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制不住,可对声光敏感,并且语言增多。  c 情绪症状:紧张、易激动、烦恼。  d 心理症状:紧张性疼痛(头痛、腰背或肢体痛),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乏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多汗)。  B:病程迁延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常有波动。休息后减轻,工作学习紧张则加重。  C:如伴有焦虑情绪往往是短暂的、轻微的,在整个病程中不占主导地位。  另外,在诊断时还应注意与其它疾病的鉴别,应排除疲劳综合征、应激综合征、躯体疼痛、药物中毒、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等类似疾病。  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的病,多由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引起,症状是头疼、耳鸣、健忘、失眠、容易激动或疲劳等。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有:①容易疲劳。②容易兴奋。③睡眠障碍。④情绪障碍。⑤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衰弱的典型症状  神经衰弱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同时有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归纳起来可分为六大类症状:  (1)脑力不足、精神倦怠  由于内抑制过程减弱,当受到内外刺激时,神经衰弱病人的神经细胞易兴奋,能量消耗过多,长期如此,病人就表现为一系列衰弱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  (2)对内外刺激的敏感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般的活动如读书看报、收看电视等活动,往往可作为一种娱乐放松活动,但此时本病患者非但不能放松神经,消除疲劳,反而精神特别兴奋,不由自主地会浮想联翩,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眼睛在看电视,自己脑子常也在“放电影”。尤其是睡觉以前本应该静心入睡,而病人不由自主地回忆、联想往事,神经兴奋无法入睡,深为苦恼。此外还有的病人,对周围的声音、光线特敏感,对其强弱的变化“斤斤计较”,引以苦恼。  有的医生认为,此时是因病人的“感觉阈”下降。所谓“感觉阈”就是我们身体所能感觉到的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体内部,时时有不同的刺激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我们的感觉器都能感受到。如刺激强度太弱,我们就无法感知。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我们的感受器感知,这种能使我们感受到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人与某些动物之间就存在不同的感觉阈,比如对气味的辨别,狗就比人类鼻子灵敏得多,某种气味弱时,狗能辨出,人却无法感知,说明狗对气味的感觉阈要比人低得多,所以狗可当警察——警犬,是警务人员侦破案子的得力助手。  人与人之间对不同的刺激的感觉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神经衰弱患者的感觉阈下降,从而比正常人对刺激更为敏感。这是因为本病患者因神经内抑制减弱、兴奋亢进,从而感觉阈下降,对体内、外的刺激,正常人感受不到的,他常感觉到了。如身体内部的胃肠蠕动、血管舒缩稍有变化,正常人是感觉不到的,神经衰弱病人能“准确”感知,“生动”描述,所以病人的临床症状很多,繁杂无章。病人就诊时往往是滔滔不绝,症状表现也可以是“百花齐放”,多种多样,甚至是奇怪的。有的病人讲“肠内有一股气在上冲”,背心如有气上冲,甚至还可描述气走的线路,似肉内有虫子行走等,此时若能排除器质性病变,则都属于感觉阈下降,神经过敏所引起的。  综合诸多病’人的症状,可归纳出神经过敏的特点:  ①没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②病人对某个部位、某个症状越注意,痛苦就越明显,倘若转移其注意力,则明显减轻甚至消除;  ③病痛部位的分布不一定符合解剖部位,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或会变动;  ④病人叙述的症状多而杂,使人不得要领,讲了大半天,最后还搞不懂他哪里不舒服。  (3)情绪波动、易烦易怒、缺乏忍耐性  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无疑是引起和影响人的情绪活动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的反应却不一样?这是由于人是自然界中的最高级动物,对精神生活有自觉性,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当然这种制约作用因人而异,主要是由神经的内抑制所决定的。神经衰弱的病人,由于内抑制减弱,遇事(刺激)易兴奋,从而缺乏正常人的耐心和必要的等待。往往表现为:  ①易烦多忧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即使是容易解决的矛盾,正常人来说可能是“不屑一顾”的事,他总觉得困难重重,无法解决,以至唉声叹气,终日愁眉苦脸。倘若身体有些不适,更是担心和紧张不安,如患者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其他不治之症,这是一种疑病心理。有的医生认为,40%的神经衰弱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的抑郁心境。病人对已发生的事,过多地自责或怨恨别人,但本人不会有自杀的企图或意念。  ②易喜善怒  内抑制帮助我们冷静地处理问题。神经衰弱病人,由于内抑制下降,从而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对各种刺激在未做出细致的分析和鉴别之前就大怒或大喜,缺乏正常人所具备的忍耐性。表现情绪急躁,喜与别人争吵,工作稍不顺心,就对别人发脾气。若碰到好消息,马上就大喜过望、热泪盈眶不能自制。  (4)紧张性疼痛  通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还表现为腰背、四肢肌肉痛。这种疼痛的程度与劳累无明显关系,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疼痛的表现也往往很复杂,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有的病人还表现为钝痛或刺痛。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病人紧张性疼痛表现繁多,但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  (5)失眠、多梦  睡眠是人脑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一般来说,人生中有l/3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时,大脑皮质的皮质下部处于广泛地抑制状态,由脑干中特定的中枢进行调节,使大脑进行内部的重组、整顿和恢复。  神经衰弱病人,由于大脑皮质的内抑制下降,神经易兴奋,睡眠时不易引起广泛的抑制扩散,难以入睡或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长期如此,势必形成顽固性失眠。失眠后白天头昏脑胀,精神萎靡,使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病人深感痛苦。到了晚上又担心失眠。从而,因焦虑而失眠,由失眠而焦虑,互为因果,反复影响,终为神经衰弱的失眠症。  神经衰弱的病人常诉“睡不着”,典型经过是:上床以前似乎头昏欲睡,上床以后脑子静不下来,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因此心里很焦急,愈急就愈睡不着,病人可能会试用各种方法使自己静下来,或做其它放松试验,但往往无效。此时,病人对周围的各类声、光刺激特别敏感,时钟的嘀塔声、汽车的喇叭声、脚步声、别人的鼾声、室外的灯光、音乐声等,都会成为其失眠的理由,病人恨不得周围不得有任何光线和声音。但即使在十分安静的环境里,病人也会有“理由”失眠,如自己的心跳也会烦得无法入睡,这样折腾数小时才能入睡,不久,鸡鸣天亮又该起床了。  本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梦的研究渐渐深入。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睡眠分为二种,即正相睡眠期和异相睡眠期。人在睡觉时,这两种时期互相交替,每个周期约90—120分钟,正相睡眠期又叫慢波睡眠期,是不会做梦的,异相睡眠期又叫快波睡眠期,只有异相睡眠期才会做梦。如果按成人每晚睡眠8小时计算,最多只能做5—6次短时间的梦,总的做梦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不可能整夜都做梦。既然每个人每晚睡眠时都会做梦,但为什么醒后,有时能够回忆“梦”,有时却不能呢?如果此人在异相睡眠时,即在做梦时被惊醒,他就能够回忆自己的梦境,如果做梦当时不被惊醒,逐渐进入正相睡眠,梦境也就被遗忘,醒来也就记不起来了。  (6)心理生理障碍  有些神经衰弱的病人,求治的主诉(病人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状)可能不是上述的五种,而是一组心理障碍的症状,如头昏、眼花、心慌、胸闷、气短、尿频、多汗、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很容易把本病的基本症状掩盖起来。  焦虑是许多病人的基本症状之一。焦虑可能是易于疲劳、记忆障碍、失眠的继发症状。病人经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也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些危险而担心烦恼。  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通常认为最主要的表现是脑力不足、失眠、敏感、情绪波动等。  【神经衰弱的食疗方法】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神经衰弱的患者可依照不同情况,选用以下食疗方法调理。  肝火上升型症状心悸而烦、急躁易怒、失眠梦、脉弦细数。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荠菜、冬瓜、苦瓜、竹笋、鲜藕、芹菜、雍菜、黄花菜、小麦、桑椹、梨、桃、葵花子、绿豆、桂圆、鸡蛋、羊肉、鸭肉、乌骨鸡、蜂蜜等。  气血两虚型症状心悸失眠、梦多易醒、头晕健忘、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脉沉细弱。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黄豆及制品、大麦、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奶类、人参、鲤鱼、桂鱼、猪肝、猪肚、牛肉、羊心、兔肉、鸽蛋等。  心肾不交型症状心悸不宁、虚烦不眠、健忘、盗汗、腰酸膝软、遗精、脉弦细数。此类患者可选用滋阴清热、通交心肾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百合、酸枣仁、枸杞、银耳、鹅肉、猪肺、猪胰、冬瓜、苦瓜、茄子、鲫鱼等。  神经衰弱之成因众多,病程较长,患者应解除烦恼,树立信心,并根据各自体质积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应选用必要的药物,对症治疗。  此外,还可选用以下食疗保健验方:  花生叶汤  取鲜花生叶适量,煎水取汗睡前服。7天为1疗程,多见效于第2-3个疗程中。适用于肝火上炎型及心肾不交型患者。  莲心汤  取莲子心30枚,放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连服10天。适用于肝火上炎型、心肾不交型患者。  酸枣仁汤  取酸枣50克,水煎。睡前服,7-10天为1疗程。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薏仁红枣粥  取糯米、薏苡仁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连服10天。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合欢叶汤  取合欢叶100克,每晚水煎。睡前服,7-10天为1疗程。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杞叶炒猪心  取猪心1个,洗净切丁,枸杞叶150-2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适用于加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以及癫狂、精神分裂症等。  五味子汤  取五味子15-20克,水煎服。适用于神经衰弱。  二味猪脑汤  取猪脑1个,怀山药50克,枸杞15克,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适用于神经衰弱。  拌猪脑  将猪脑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沥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入屉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克,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成。适用于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  莲子百合猪肉汤  取莲子、百合各30克,与瘦猪肉丝250克加水共煨汤,肉熟后调味即成。适用于神经衰弱。症见心悸、失眠、头昏、遗精等。  有此一说:吃猪蹄可治神经衰弱  猪蹄中的胶原蛋白由众多的氨基酸组成,而其中每三个氨基酸中就有一个甘氨酸。食入猪蹄后,胶原蛋白在人体小肠中可被转化为大量的甘氨酸,这些氨基酸不仅能在体内参与合成胶原,而且它在大脑细胞中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因此食用猪蹄有利于减轻中枢神经的过度兴奋,对焦虑及神经衰弱、失眠等有改善作用。人们还发现,有的人小腿麻木,还有某些药物引起痉挛现象,常喝猪蹄汤也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但应注意,因猪蹄油脂过多,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患者少食为宜,如素有痰湿阴滞、消化不良者也应慎用。  【临床治疗】  神经衰弱症状繁多,且病程迁延,得病后短期内能药到病除者甚少,虽现有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不少,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等,每种治疗方法都各有所长,很难说其中的哪种方法效果最好。选择治疗方法一般都因人而异。有些病人听人介绍说某药物或某种方法治神经衰弱有神奇效果,便放弃了原本已取得一定疗效的方法,盲目地更换成他人的方法,结果不仅不见有效,原先的疗效可能也因此一并丢失了。  因此,治疗神经衰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一旦方案既定,不宜随意更动,见效后仍需作适当巩固。以下是目前临床上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较常使用的有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对稳定病人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有明显效果,其中抗焦虑药又多有改善睡眠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黛力新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若部分病人自觉脑力迟钝、记忆减退,可予服用小剂量脑代谢改善剂,如吡拉西坦、银杏叶片等。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系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所致,治疗时应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不同的处方。此外,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对部分神经衰经也有一定疗效,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解释、疏导等向病人介绍神经衰弱的性质,让其明确本病并非治愈无望,并引导其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症状之上,支持其增加治疗的信心。另外还可采用自我松弛训练法,也有心理医生采用催眠疗法治疗。  物理治疗:有经络导平治疗、电磁场治疗、脑功能保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  总之,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不少,最好能综合使用,若能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更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配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主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5~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224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01例,有效10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4%。病程短者疗效好,病程长者疗效差[2,3]。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缘中、神门。  配穴:肾、皮质下、阳性反应物、内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时加选配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双侧穴上。然后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8例,结果临床痊愈120例,显效167例,有效9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4~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心、肾、神门、枕、皮质下。  配穴:胃、肝、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配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5~7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埋针法治疗191例,结果临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临床对比观察发现,其疗效优于服西药者,且单侧埋针与双侧同时埋针疗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54例,显效150例,有效8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9]。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百会、四神聪。  配穴:涌泉。  (二)治法  主穴针剌 。先针百会,向前横剌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剌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配穴,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重症失眠患者168例,痊愈85例,有效6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10]。  【主要参考文献】  [1]韦有根。神经衰弱症和针灸疗法。大众针灸,1955;(2):13。  [2]王步云,等。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128例。中国针灸 1988;8(6):19。  [3]钟梅泉。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96 例探讨。中医杂志 1983;24(6):48。  [4]贺亚红。耳穴贴压治疗失眠200例。中国针灸 1989;9(2):38。  [5]吴锡强,等。耳压冰片治疗失眠92例。中国针灸 1987;7(4):54。  [6]杨 枫,等。耳穴压丸治疗不寐100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1986;(6):42。  [7]肖彬秀。耳针埋藏治疗失眠91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7;(1):6。  [8]王如萍。耳针包埋治疗失眠100例初步分析。新中医 1982;(6):28。  [9]曹会卿。针刺耳根敏感点治疗失眠症254例。中医杂志 1982;23(9):22。  [10]李汉友,等。针剌配合涌泉贴敷治疗重症失眠168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9):541。

精神科论文参考文献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抑郁症,去了解抑郁症,让人们正视它,明白它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可以去克服它。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抑郁情绪,导致加重。可能身边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人的情绪,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能正视自己抑郁症的人很少,很多人不去认同抑郁症,所以希望更多人能重视抑郁症,去关心身边负面情绪很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一些最普通不过的话语可能就会改变他的情绪。很多人说对于抑郁症并没有什么偏见,但是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很多人因为遇到一点点的负面情绪就说自己抑郁的。也有人说很多人因为一点点负面情绪的影响,开始装抑郁,抑郁本没有错,只是装的人多了就成了过错。对此我特意去查了关于抑郁症的解释。对于抑郁症的解释:在临床上关于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缺乏兴趣乐趣为主的一组心境障碍在临床上患者往往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大脑反应迟钝,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兴趣和快感。所以说,患者往往感受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一无是处,无能无用,患者常常自罪自责,严重的出现了,活着没有意思,自杀的行为或想法。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自杀危险因素探讨作者:宋瑞芹 王芬 杜延涛 张玉敏 陶春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及家庭安全护理要点。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144例患者,进行为期2~6年的护理随访,对自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25%)患者发生过自杀,其中自杀未遂30例(83%),自杀死亡6例(17%)。自杀危险因素:为双方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生和自杀未遂史,保护因数为多次住院。结论 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防范,家庭安全护理非常重要,住院治疗为有效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情感性精神障碍;自杀;危险因素;家庭护理;保护因素;护理随访 目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多为病例对照研究,我们采用队列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随访研究,探讨其自杀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防范提供依据,降低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44例病人为我院200301~200601的出院病人,符合中国精神病学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并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男60例 ,女84例,平均年龄(6±8)岁,病程1~16年,平均(8±6)年。根据首发病至随访时的发作过程将临床类型分为单项抑郁症(简称抑郁症)42例,双相非混合或快速循环型(简称双相)58例,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简称混合循环)32例和单项躁狂症(简称躁狂症)12例。  2 方法  1 调查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学特征,即往病情、诊断、治疗、出院后就医、服药和病情演变的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BSS)。  2 研究方法:采用对列内对照研究方法,将出院到随访时发生自杀(含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36例病人为研究组,其余108例作为对照组。  3 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间是否自杀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婚姻、文化、职业、性格、自杀家族史、发病年龄、起病形式、发病诱因、总病程、诊断亚型、发病次数、即往自杀未遂史、临床症状、SSRS评分、LES评分、GAS评分、SDSS总分、治疗情况和住院次数等变量为暴露因素,以比值比(OR)作为相当危险度(RR)的估计值,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资料量化后输入联想586计算机,用STATA(1版)统计软件包进行各种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 自杀发生率 144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自杀36例(25%),其中30例(83%)自杀未遂,6例自杀死亡(17%)。  2 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1 单因素分析:女性、自杀家族史、诊断亚型、发作频率(≥5次/年)自杀未遂史和多次住院(≥1次)6个因素与自杀显著相关(P<05),其他因素与自杀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自杀危险因素(略)  注:*P<05,**P<01  2 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作、自杀未遂史为危险因素,而多次住院为保护因素,见表2。表2 自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略)  3 剂量反应分析 病情发作频繁和自杀未随史次数越多,则发生自杀的危险性越大(P<01),而住院次数越大,自杀的危险性越小(P<05)。见表3 。  4 交互作用分析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多次住院与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频繁发作有负交互作用(P<01),而 多次住院与自杀未随史无交互作用(P>05)。见表4。  表3 自杀危险因素的剂量反应分析(略)  注意:趋势χ2检验,**P<01  表4 自杀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略)  注 :(1)--为因素均暴露,-+为危险因素非暴露,+ -为危险因素暴露、保护因素非暴露++为2组因素均暴露;(2)趋势χ2检验,**P<01;(3)S为交互指数,RERI为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无交互作用  3 讨论  1 危险因素 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情绪不稳定,在临床上易发生激越自杀现象,特别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以及双向快速循环型,更容易发生自杀。本文对出院后的14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有25%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其中自杀未遂者占83%。重性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未遂的病例占50%~70%,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自杀发生率最高,有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死于自杀。因此,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应广泛重视,加强防范。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语言和情绪反应。对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重点防范,其自杀危险性是无自杀未遂史的35倍[1]。自杀未遂史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一项高危因素,以被不少研究所证实。因此,自杀未遂史也是预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高危指标,对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显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亚型中,双相混合和快速循环型的自杀危险性最高。有研究指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最危险的阶段是混合状态[2],快速循环型也是自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说明双相混合型或快速循环型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危险性较高的一个临床亚型,临床上对此型也要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和重视预防。同时,我们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了护理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预后不良与发作频率、住院频率呈显著相关。发作频率(频繁发作)是自杀的高危因素,住院治疗控制疾病是预防自杀的有效的保护因素,稳定情绪可以减少自杀的危险性。因此对于有潜在自杀危险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早住院治疗。发作频繁也是自杀的一项预测指标,家属应高度重视,加强看护,减少自杀的发生。  2 家庭安全护理  1 居所安排:家属应与病人同居一室,室内要简单,禁止存放危险物品,对有自杀迹象的病人应整天有人陪伴,注意观察病人的动向,夜间不让病人蒙头睡觉。  2 病情观察:掌握病人情绪变化规律,有些病人自杀的计划周密,致死的危险性交大,但大部分有自杀企图病人在语言、情感、行为表现中都会有些流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病人不能离开家属的视线。病人常睡眠不好,容易早醒,在清晨最易发生自杀。深夜和凌晨更要加强看护,切勿被病人的假象所迷惑,有的病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一反常态,如:主动热情帮助别人,取得信任后易发生不测,不可以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给病人造成可乘之机。  3 安全护理:掌握病人的病情特点几思想情况,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危险品的保管,不要让病人单独外出,经常检查病人身上及床铺上有无存留危险品或病人书写的遗书和字条,去厕所也要有人陪伴,注意检查口腔,严防病人积存大量药物一次吞服而造成自杀。  4 心理护理: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出院时应给予家属充分的指导,家属不要嫌弃病人,要多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打消病人的消极念头,对周围人应保持正常接触,避免孤独感,多关心体贴病人,转移其注意力,不要整天沉侵疾病中,让病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参考文献】 1] 翟书涛自杀学的精神病学侧面[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1  [2]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6149;162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摘要】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访谈式方法,对40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探索性调查。 结果 就业、经济状况、家庭监护、医疗保障是精神疾病患者突出的生活问题。 结论 应当尝试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建立精神疾病的自我管理模式。 【关键词】 精神疾病 基本生活状况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自我管理模式 The essential life condition survey of the400cases of mental dise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if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Methods It was a adopt way of the randomised block interview,to400cases make a grouping Results The employ-ment,economic condition,family wardship and medical safeguard are outstanding life problem of the Conclu-sion It should try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ng on constitute a self-supervise mode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Key words】 mental diseases basic life conditio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elf-supervise 精神疾病危害着人民的健康,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显现,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严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终身患病的患者在不断上升 [1] 。本文拟从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的切身状况:就业、收入来源、家庭监护、医疗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旨在阐述:尝试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建立精神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入组对象为2003年4月~200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400例患者,均符合CCMD-2及CCMD-3诊断标准。男240例,女160例;年龄6~72岁,平均(65±34)岁。精神分裂症255例,心境障碍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1例,分裂样精神病11例,其他35例。 2 方法 采用随机访谈方法,对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或基本缓解,能够做相关检查治疗的患者357例和有家属陪护开放治疗的患者43例,进行就业、经济来源、住院状况、家庭监护、医疗状况调查,并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1 就业状况 见表1。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就业困难。400例患者中就业困难人员92例(分流人员61例,无业31例),占00%。 表1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状况调查略 2 收入及收入来源 见表2。精神疾病患者收入偏低,家庭生活负担重者偏多。400例患者中个人收入低于300元/月或无业人员,家庭生活困难,低保人员共140例,占00%。 表2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收入和收入来源调查 (略) 3 患者收入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 见表3。精神疾病患者个人收入对家庭生活具有一定影响。400例患者中分别有96例(00%)和253例(25%)患者的收入是家庭生活的唯一和主要经济来源。这无疑加大了患者的生活压力,患者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状况。 4 住院状况 见表4。精神疾病患者再次住院率偏高。400例患者中因病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的有170例,占 50%。 表3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经济收入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 略 表4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状况 略 5 家庭人数组成状况 见表5。400例患者中有61例(25%)是独居,这对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和监护是十分不利的,这也是一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 6 医疗状况 见表6。精神疾病中自费治疗者偏多。400例患者中有186例自费,占50%。 表5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庭人数组成状况 略 表6 400例精神疾病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状况 略 3 讨论 长期以来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问题和防止疾病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精神卫生工作者,患者家庭、单位和国家医疗保障部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所支付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加。通过对本文调查不难看出精神医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业,经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维持治疗,预防,监护,医疗保障每一方面的压力都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巨大影响。是否有患者同时具有上述压力本文未做分析,但防止疾病复发,降低医疗支出是改善患者生活状况不争的事实。目前许多国家已在开展和循证研究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CDSMP),这是一种新型的自我管理模式,它和传统的单纯的疾病治疗和病人收容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在社区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使患者通过系统地学习后能够明确其行为方向,增强对健康的信心,监控疾病症状,情感变化,提高自己对疾病状况的适应能力。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建立了一种经科学验证的适应慢性病管理的保健模式,它强调真正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医患协作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从我国上海开展的CDSMP随机调查试验证实:这一新型的教育干预模式是一种较好的社区保健模式 [2]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非常重要,反复发病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家庭致贫,返贫的因素之一。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是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努力的方向。因此应当尝试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自我管理模式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形成以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的工作体系,延续巩固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承接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和康复训练,并把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传授给患者、患者家属、社区人群,通过家庭、社区的力量关心、关爱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疾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医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骆宏,谢斌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117-

精神病论文参考文献

_BlogLogKaspx?cBlogLog=1002184629自己看,

那就去找下别人的论文里的参考文献呗,看下(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啊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自杀危险因素探讨作者:宋瑞芹 王芬 杜延涛 张玉敏 陶春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及家庭安全护理要点。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144例患者,进行为期2~6年的护理随访,对自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25%)患者发生过自杀,其中自杀未遂30例(83%),自杀死亡6例(17%)。自杀危险因素:为双方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生和自杀未遂史,保护因数为多次住院。结论 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防范,家庭安全护理非常重要,住院治疗为有效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情感性精神障碍;自杀;危险因素;家庭护理;保护因素;护理随访 目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多为病例对照研究,我们采用队列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随访研究,探讨其自杀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防范提供依据,降低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44例病人为我院200301~200601的出院病人,符合中国精神病学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并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男60例 ,女84例,平均年龄(6±8)岁,病程1~16年,平均(8±6)年。根据首发病至随访时的发作过程将临床类型分为单项抑郁症(简称抑郁症)42例,双相非混合或快速循环型(简称双相)58例,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简称混合循环)32例和单项躁狂症(简称躁狂症)12例。  2 方法  1 调查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学特征,即往病情、诊断、治疗、出院后就医、服药和病情演变的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BSS)。  2 研究方法:采用对列内对照研究方法,将出院到随访时发生自杀(含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36例病人为研究组,其余108例作为对照组。  3 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间是否自杀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婚姻、文化、职业、性格、自杀家族史、发病年龄、起病形式、发病诱因、总病程、诊断亚型、发病次数、即往自杀未遂史、临床症状、SSRS评分、LES评分、GAS评分、SDSS总分、治疗情况和住院次数等变量为暴露因素,以比值比(OR)作为相当危险度(RR)的估计值,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资料量化后输入联想586计算机,用STATA(1版)统计软件包进行各种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 自杀发生率 144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自杀36例(25%),其中30例(83%)自杀未遂,6例自杀死亡(17%)。  2 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1 单因素分析:女性、自杀家族史、诊断亚型、发作频率(≥5次/年)自杀未遂史和多次住院(≥1次)6个因素与自杀显著相关(P<05),其他因素与自杀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自杀危险因素(略)  注:*P<05,**P<01  2 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作、自杀未遂史为危险因素,而多次住院为保护因素,见表2。表2 自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略)  3 剂量反应分析 病情发作频繁和自杀未随史次数越多,则发生自杀的危险性越大(P<01),而住院次数越大,自杀的危险性越小(P<05)。见表3 。  4 交互作用分析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多次住院与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频繁发作有负交互作用(P<01),而 多次住院与自杀未随史无交互作用(P>05)。见表4。  表3 自杀危险因素的剂量反应分析(略)  注意:趋势χ2检验,**P<01  表4 自杀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略)  注 :(1)--为因素均暴露,-+为危险因素非暴露,+ -为危险因素暴露、保护因素非暴露++为2组因素均暴露;(2)趋势χ2检验,**P<01;(3)S为交互指数,RERI为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无交互作用  3 讨论  1 危险因素 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情绪不稳定,在临床上易发生激越自杀现象,特别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以及双向快速循环型,更容易发生自杀。本文对出院后的14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有25%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其中自杀未遂者占83%。重性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未遂的病例占50%~70%,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自杀发生率最高,有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死于自杀。因此,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应广泛重视,加强防范。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语言和情绪反应。对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重点防范,其自杀危险性是无自杀未遂史的35倍[1]。自杀未遂史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一项高危因素,以被不少研究所证实。因此,自杀未遂史也是预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高危指标,对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显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亚型中,双相混合和快速循环型的自杀危险性最高。有研究指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最危险的阶段是混合状态[2],快速循环型也是自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说明双相混合型或快速循环型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危险性较高的一个临床亚型,临床上对此型也要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和重视预防。同时,我们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了护理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预后不良与发作频率、住院频率呈显著相关。发作频率(频繁发作)是自杀的高危因素,住院治疗控制疾病是预防自杀的有效的保护因素,稳定情绪可以减少自杀的危险性。因此对于有潜在自杀危险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早住院治疗。发作频繁也是自杀的一项预测指标,家属应高度重视,加强看护,减少自杀的发生。  2 家庭安全护理  1 居所安排:家属应与病人同居一室,室内要简单,禁止存放危险物品,对有自杀迹象的病人应整天有人陪伴,注意观察病人的动向,夜间不让病人蒙头睡觉。  2 病情观察:掌握病人情绪变化规律,有些病人自杀的计划周密,致死的危险性交大,但大部分有自杀企图病人在语言、情感、行为表现中都会有些流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病人不能离开家属的视线。病人常睡眠不好,容易早醒,在清晨最易发生自杀。深夜和凌晨更要加强看护,切勿被病人的假象所迷惑,有的病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一反常态,如:主动热情帮助别人,取得信任后易发生不测,不可以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给病人造成可乘之机。  3 安全护理:掌握病人的病情特点几思想情况,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危险品的保管,不要让病人单独外出,经常检查病人身上及床铺上有无存留危险品或病人书写的遗书和字条,去厕所也要有人陪伴,注意检查口腔,严防病人积存大量药物一次吞服而造成自杀。  4 心理护理: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出院时应给予家属充分的指导,家属不要嫌弃病人,要多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打消病人的消极念头,对周围人应保持正常接触,避免孤独感,多关心体贴病人,转移其注意力,不要整天沉侵疾病中,让病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参考文献】 1] 翟书涛自杀学的精神病学侧面[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1  [2]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6149;162

精神病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一、精神障碍的概念二、临床精神病学发展史三、精神医学的特点四、精神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展望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和分类一、精神疾病的病因二、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评定一、精神疾病病史和精神检查的特点二、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及技巧三、病史采集四、精神状况检查五、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六、精神科诊断过程七、标准化精神检查和评定量表的应用八、精神科病历书写第二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常见临床综合征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一、阿尔茨海默病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五、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六、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第三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一、概述二、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三、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四、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第四节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一、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二、心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三、肝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四、肾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节 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一、概述二、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三、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第三章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三、物质滥用的原因第二节 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一、酒精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二、酒滥用及酒依赖的病因三、酒依赖的特点四、酒中毒临床表现五、酒依赖的治疗及康复六、酒滥用及酒依赖的预防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一、药理作用二、戒断反应三、治疗第四节 烟草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一、药理作用二、危害三、处理方式四、预防第五节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一、镇静催眠类和抗焦虑类药物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三、可卡因四、致幻剂五、苯环已哌啶六、大麻类物质七、吸入剂……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五章 心境障碍第六章 神经症第七章 分立(转换)性障碍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九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第十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第十一章 精神科急症与处理中英文对照索引参考文献

《变态心理学》刘新民 主编  原价:00元  作者:刘新民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87650  页码:4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出版时间:2007-7-1  印刷时间:2007-7-1  字 数:629000  商品标识:9352079  图书封面大图  --------------------------------------------------------------------------------  内容简介  本书共18章,前5章主要阐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判别标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分类和诊断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相当于总论部分;接下来的12章讨论各种心理障碍,是变态心理学的各论部分;最后1章论述与心理健康行业有关的重要问题。  本书在第一章绪论中,除了介绍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任务和判别标准等基本概念外,以较大的篇幅系统地回顾了变态心理学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通过对变态行为处理的许多截然不同的思想和方法的透视,促进我们对异常心理复杂性的理解。  变态心理的发生原因与机制是另一重点内容。本书第二、三章对影响异常心理形成的具体因素以及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专门介绍。每一种模型都是通过多年对人类行为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观点,它反映了有关心理障碍认识与处理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对于解释和处理异常行为有重要意义。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是变态心理学的重要工具。本书遵循当前国内外有关心理障碍分类的主流趋势,以中国的分类(CCMI-13)为基础,重视比较WHO和美国最新分类系统的各自特点。  异常心理如同正常心理一样是人类的主观体验,以科学方法和思维予以对待十分重要。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专业人员在提出理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和变量、选择方法、检验假设、解释结果和推论以及发表论文等过程中,能够始终遵循客观和科学的基本原则,防止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本书用最多的篇幅讨论了各种具体的心理障碍,即将变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异常心理的描述、解释、诊断、预测和防治中,以获得对异常心理的认识和处理的基本能力。,但由于篇幅所限,还有很多内容未能收入,如心理生理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读者可进一步参阅有关资料。  最后一章讨论心理健康职业活动中必然涉及的伦理、道德和法律关系问题,使专业人员在变态心理的临床工作中,具有必要的职业规范意识并始终遵循行业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史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小结  第二章 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  第一节 生物因素  第二节 心理因素  第三节 社会因素  第四节 病因的相互作用  小结  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行为模型  第四节 认知模型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  第六节 社会文化模型  第七节 家庭模型  第八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参考 中国传统医学模型  小结  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第三节 美国的分类  第四节 中国的分类  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参考1 定量分类系统  参考2 美德与性格力量分类  小结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步骤  第二节 观察法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  第四节 相关研究  第五节 实验研究  第六节 单被试研究  第七节 研究与伦理  参考1 疗效研究的方法  参考2 疗效研究的质量  参考3 APA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准则  小结  第六章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认知障碍  第三节 情感障碍  第四节 意志与行为障碍  第五节 意识障碍  第六节 综合征  小结  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四节 适应障碍  参考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小结  第八章 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癔症  第三节 恐惧症  第四节 焦虑症  第五节 强迫症  第六节 神经衰弱  第七节 躯体形式障碍  参考 慢性疲劳综合征  小结  第九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原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防治  参考1 经前综合征  参考2 产后抑郁症  小结  第十章 自杀与自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杀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自杀的原因和机制  第四节 自杀的预测和防治  第五节 自伤  参考1 怎样对自杀者做心理检查  参考2 怎样询问自杀  参考3 如何接听求助电话  小结  第十一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进食障碍及其类型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原因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原则  参考 肥胖症  小结  第十二章 睡眠障碍  第一节 睡眠概述  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分类  第三节 常见的睡眠障碍  第四节 睡眠障碍的原因  第五节 失眠症的防治  参考1 “健康睡眠”知识  参考2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  小结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人格特质  第二节 人格障碍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表现  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治疗  参考 Cleckley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描述  小结  第十四章 性心理障碍与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 性心理障碍概述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分类  第三节 性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性功能障碍  参考1 色情杀人狂  参考2 性骚扰  参考3 强奸  参考4 乱伦  小结  第十五章 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质滥用的心身危害  第三节 物质滥用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参考1 新型毒品  参考2 网络成瘾障碍  小结  第十六章 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 分裂症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第三节 感应性精神障碍  参考1 分裂样精神病  参考2 旅途性精神病  小结  第十七章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节 学习障碍  第四节 儿童多动症  第五节 品行障碍  第六节 儿童孤独症  第七节 抽动障碍  第八节 排泄障碍  参考 青少年违法与犯罪  小结  第十八章 相关的行业、法律和伦理问题  第一节 心理健康行业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患者的权利  第三节 心理障碍与法律相关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索引

民族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中华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中华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现代化与中国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继承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物质文明和相对落后的道德文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呈现道德水平严重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更令人担忧。 因此,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伦理道德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中国古代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现代价值。 伦理道德做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仅有阶级性,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共同性。在反映统治阶级意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类共同肯具有的某些社会生活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具有历只的继承性,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同时,是可以吸取其许多宝贵的精华,具有重大的现代价值的如:1、整体主义和爱国精神。2。“仁爱”精神。3、重视家庭的地位和家庭伦理。4、积极的人生哲理。5、“天人合一”的环境道德观。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继承优秀伦理道德传统。 1、在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2、在加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等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哲学,培养育少年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3、在加强爱人民的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4、在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中继承和发扬“重氛庭伦理”的道德风尚。5、在加强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总之,在贯彻实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例,围绕着我们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应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大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大胆借鉴、选取我国古圣先贤阐述的许多深刻的伦理、格言和人格典范,特别是那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美国,林肯步行三英里退还人家六分钱的故事可以家喻户晓,为什么我们的孔夫子、孟夫予以及成千上万的古代先贤的那么多崇高的道德言行,不可以向儿童青少年广为宣传呢?参考资料:

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人在难处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这场大灾难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场大灾中,有多少无名的英雄;在这次大灾中,我们向一切以给人民谋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好总理、向奋斗在抗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千千万万在这次地震灾难中的无名英雄致敬!向我们的无畏的灾区各族人民的不怕困难、积极互救、自救的群众致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