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

《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0年5月第二版)《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订重排第二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李商隐》(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0年11月版)《李商隐诗选》(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订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李商隐研究资料汇编》(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王安石文选译》(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杜甫诗选读》(活页文选,上、下两辑,中华书局,1999年8月~12月版) 《历代名人传记选》(与叶孟明、张先觉合著)(黄山书社,1985年版)《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卷》(与刘学锴、陶敏共同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中国文学史》(合著,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唐宋词概论》(与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第一卷)》(与叶帮义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诗情画意的安徽》(与周啸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编 中学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唐诗风貌》(中华书局,2010年4月版)《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与吴怀东合著)(中华书局,2012年1月版) 《李白与长江》(《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4年5期)《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与精神风貌》(《文学遗产》,1982年2期)《战士之歌与军幕文士之歌》(《文学遗产》,1985年1期)《杜甫在肃代之际的政治心理变化》(《文学遗产》,1992年4期)《韩白诗风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分野》(《文学遗产》,1993年5期)《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文学遗产》,1996年5期)《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文学遗产》,1997年2期)《强韵考论》(与张柏青合作)(《国学研究》,2000年7期)《樊南文集旧笺补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创刊号)《论唐代叙情长篇》(《文史哲》,1991年4期)《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江淮论坛》,1995年3期)《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樊南文与玉溪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诗家三李”说考论》(《文艺研究》,2003第4期)《李商隐开成末南游江乡说再辨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文学遗产》,1980年第3期)《古代散文欣赏的三个角度》(《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文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2005年5月27日《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文学遗产》,2006年2期)《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中国诗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0期)

青岛大学考研古代汉语(1)和(2)是根据报考专业不同,初试专业课的不同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考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1现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④840古代汉语(1)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考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③655中国古代文学④841古代汉语(2) 你如果需要专业课真题也可以私信我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代码:050103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创建于1986年。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于1987年调入青岛大学,为本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个春秋,现今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已形成规模,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为学界瞩目的成绩。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8人。学科成员以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博士为主体,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充满了勃勃生机。著名语言学家李行杰教授虽已退休青岛大学,但他一直关心青大语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坚强而有力的学术后盾。近年来,本学科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省级研究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2项,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语委、青岛市、青岛大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其他奖励多项。在教学方面,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如下三个研究方向。 一、语法修辞研究本方向特色有三。一是重视方言语法研究。方言是语言研究的活化石,方言语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由黄伯荣教授带领我们汉语研究室撰写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今学界广泛引用。二是注重语法研究打通古今,由此避免主观武断,发见汉语语法的本真面貌。戚晓杰教授撰写的《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一书,研究近代汉语特殊句式,找寻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特征,并由此梳理现代汉语纷争问题,因而更具说服力。书中很多内容都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等有影响的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引起学界关注。三是是重视语法修辞相结合研究。汉语语法修辞关系密切,戚晓杰、史冠新教授等在进行汉语语法研究时,常常从修辞角度揭示语法成因,问题阐释深刻、独到,很多论文发表于《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专业核心期刊,有的还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汉语超常表达论》,获得很高评价,黄伯荣教授撰写的书评《修辞学研究的新视角》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二、汉语史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有两点。一是注重文字学与书法学研究。朱葆华教授长期从事汉字学研究,成就卓著。目前正从事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学术界至今很少有人问津,有人只谈汉字形体,有人只谈书法,因为搞文字学的人很少懂书法,搞书法的人又缺少文字学的修养。朱葆华教授长期从事文字学研究,又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多年,于文字与书法皆有所涉猎,他从文字学和书法两方面对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其前期成果《图示汉字书体演变史》已由齐鲁书社出版。此研究领域前景非常广阔,《汉字书体演变史》一书也在写作之中。朱葆华教授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二是重视汉语文献学研究。窦秀艳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尔雅》及仿雅著作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中国雅学史》一书,划分了雅学发展阶段,对先秦至民国近三百部雅学著作进行了分级分类,辨章学术,考竟源流,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窦秀艳教授在雅学文献研究和山东及青岛地区古代语言文学文献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历代雅学著述考》、《中国雅学文献学》对历代雅学文献的篇目、作者、内容真伪、版本流传、目录著录等情况做了详实地考订,为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颇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特色主要体现于,在中外语言对比研究中,突现现代汉语特点的挖掘。汉字是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表现形式。从汉字入手,找寻汉语特点,可以发见汉语诸多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本质特性。汉语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很多尚未发见的特点的逐渐得以揭示,对世界语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史冠新教授等撰写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发表于《世界汉语教学》、《华文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习》等语言学核心期刊,受到学界好评。史冠新教授等编写的对外汉语读本《感受中国》,也深受留学生的欢迎,是一本贴近现实的好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代码:050105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本学科是我校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以培养通晓中国文学与文化,人文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现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研究方向。在先秦两汉诸子、魏晋南北朝唐代诗歌、中国诗学与文学思想、宗教与文学关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科成员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为主体。学科带头人为刘怀荣教授,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专家1人。队伍精干,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科教师近五年来主持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3项、山东省规划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晚唐骈文研究》等。学科成员的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山东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校一等奖3项,青岛市社科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5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学科成员教学成果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本学科是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曾主持完成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挂靠文学院的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校级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多方面的合作,为学科的国际性交流及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科成员是两个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师曾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学从事教学、研究或学习,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学科毕业生有多人考取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学就业状况良好,多在高校、报社、出版社、电视台、政府机关、企业等行业和部门工作。2014届研究生在7月毕业离校时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中国古代文学代码:050105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本学科是我校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以培养通晓中国文学与文化,人文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现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研究方向。在先秦两汉诸子、魏晋南北朝唐代诗歌、中国诗学与文学思想、宗教与文学关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科成员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为主体。学科带头人为刘怀荣教授,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专家1人。队伍精干,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科教师近五年来主持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3项、山东省规划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晚唐骈文研究》等。学科成员的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山东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校一等奖3项,青岛市社科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5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学科成员教学成果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本学科是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曾主持完成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挂靠文学院的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校级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多方面的合作,为学科的国际性交流及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科成员是两个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师曾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学从事教学、研究或学习,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学科毕业生有多人考取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学就业状况良好,多在高校、报社、出版社、电视台、政府机关、企业等行业和部门工作。2014届研究生在7月毕业离校时就业率达到85%以上。

期刊名称:中国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CN号:43-1084/I国际刊号:1003-7535国内刊号:43-1084/I邮发代号:42-154发行范围:公开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创刊时间:1985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社长:凌宇教授主编:谭桂林教授 2010第4期目录1 论《西厢记》曲语题八股文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龚笃清;2 晚明四六文流行下的《四六法海》 吕双伟;3 李渔放弃科举考试成因说辨 钟明奇;4 论冯子振的散曲艺术 王毅;5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的诗社 李玉栓;6 论李昌祺的词 李华;陈文新;7 中国诬蔑小说简论 汤克勤;8 汪然明与晚明才姝交游考论 吴建国;傅湘龙;9 新闻意识与商业行为——报刊连载对清末民初章回小说文体的影响 刘晓军;谭帆;10 构建独特的“左翼”话语谱系——重读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黄健;11 鲁迅与沈从文民族观之比较 吴正锋;舒小红;12 废名的归乡叙事——论《桥》 陈丽红;宋剑华;13 中国化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营构 方汉文;14 谢冰莹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和超越 罗婷;蒋永国;15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反讽诗学 龚敏律;16 “中国诗学”与考据 项念东;17 启蒙视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 蒋述卓;郑焕钊;18 丁玲的政治化文艺思想辨析 陈娇华;19 叙事视野下的金圣叹故事观 赵炎秋;20 唐传奇的时间叙述 李作霖;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嘛

考到了吗?我今年大三准备考研文学史,有点迷茫

西南大学的心理学是最好的。我有同学是在那里读中文貌似还不错

首先,是非211学校,应该不难的。其次,这是文学线吧。文学线分数一直都比较高。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以发表当代诗人诗歌作品为主《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中国社科院评定的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诗选刊》杂志于2000年创刊,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协主办,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吗吗

1、组织评价的单位不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2、评选方法不同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60余种,统计文献量达221177余万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余种。3、领域不同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包括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文核心期刊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只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问 中国A这本杂志是科技核心吗 回答 不是 提问 那是啥刊物 回答 全名就是中国A? 提问 工业A 工业A是不是科技核心 回答 不是 提问 是啥刊物? 回答 就是普通刊期 提问 不是科技期刊吗? 回答 不是,就是普通的 更多10条 

是的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

1、《从“文学之死”到“理论之死”》,《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在中国诗学、历史、文化之间穿行》,《人民政协报》2005年4月4日“学术园地”。  3、《婴宁:士人文化心态与互文叙事》,《文学前沿》2005年12月第11辑。  4、《由文字贯通到文学贯通》,《文景》2005年12月总第17期。  5、《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设的尝试》,《东岳论丛》2006年第1期。  6、《巴赫金的对话分析与〈地下室手记〉中的现代性问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钱穆的文言世界及其现代视域》,《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8、《语言分析与批评的中国诗学研究》,《华中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9、《跨越中西与双向反观——海外中国文论研究反思》,《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10、《内部“语言”模式的运用及其突破》,《东方丛刊》2008年第2辑。  11、《中西比较与古典审美文化的现代接通》,《励耘学刊》2009年第1辑。  12、《中西比较与古今接通》,《人民日报》2009年2月22日。  13、《语言问题与比较视域下的中国诗学研究》,《文化与诗学》2009年第1辑。  14、《动画要用好经典》,《人民日报》2009年8月28日。合著两部:《黄河三角洲古风物诗整理研究》(个人承担20万字,齐鲁书社,2003),获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参与撰写“海外汉学卷”部分(个人承担10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独著一部:《跨语际语境下的中国诗学研究》(22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0年5月第二版)《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订重排第二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李商隐》(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0年11月版)《李商隐诗选》(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订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李商隐研究资料汇编》(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王安石文选译》(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杜甫诗选读》(活页文选,上、下两辑,中华书局,1999年8月~12月版) 《历代名人传记选》(与叶孟明、张先觉合著)(黄山书社,1985年版)《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卷》(与刘学锴、陶敏共同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中国文学史》(合著,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唐宋词概论》(与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第一卷)》(与叶帮义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诗情画意的安徽》(与周啸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编 中学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唐诗风貌》(中华书局,2010年4月版)《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与吴怀东合著)(中华书局,2012年1月版) 《李白与长江》(《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4年5期)《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与精神风貌》(《文学遗产》,1982年2期)《战士之歌与军幕文士之歌》(《文学遗产》,1985年1期)《杜甫在肃代之际的政治心理变化》(《文学遗产》,1992年4期)《韩白诗风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分野》(《文学遗产》,1993年5期)《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文学遗产》,1996年5期)《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文学遗产》,1997年2期)《强韵考论》(与张柏青合作)(《国学研究》,2000年7期)《樊南文集旧笺补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创刊号)《论唐代叙情长篇》(《文史哲》,1991年4期)《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江淮论坛》,1995年3期)《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樊南文与玉溪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诗家三李”说考论》(《文艺研究》,2003第4期)《李商隐开成末南游江乡说再辨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文学遗产》,1980年第3期)《古代散文欣赏的三个角度》(《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文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2005年5月27日《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文学遗产》,2006年2期)《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中国诗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0期)

1934年1月生,浙江宁波人,大学文化,红学家、学者、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团结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团结》杂志主编。曾兼教于清华大学、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筹创中国红楼梦学会、《红楼梦学刊》。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