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沈阳城市发展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沈阳城市发展论文摘要

家乡的变化 文章所属类别:假期征文---2009寒假征文 投稿人: 童言无忌 文章作者:吴俊筱育源中学八年十二班 -------------------------------------------------------------------------------- 细细品味茗茶,茶香飘满居室。倚坐椅上,思绪万千。千丝万缕的情丝,随着外界风云的变化,飞向四面八方。用情丝捕捉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十四年的清纯日月已匆忙流过,每一分每一秒,我无不感到沈阳这个小世界的面庞都在发生惊人的变化。 从前的沈阳,没有庞大的车流,没有亮丽的灯火。现在,被誉为“夜廊工程”的沈阳夜景,犹如童话中的世界,不仅点亮了大大小小的街道,而且用自己梦幻般的色彩,彰显着沈阳所特有的魅力。 而今天,家乡的交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要说那挥手即停的出租汽车川流不息,轻巧方便的摩托车疾驶如飞,单看那宽敞的马路和过街天桥,还有那等车人日渐稀少的公交车站点儿,就知道家乡的交通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路宽了,人们的心也宽了;速度快了,人们的干劲也足了。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家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个远离重工业基地的原始定位的新形象,开始被沈阳人在各种场合进行推广。活力工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活力经济——全国十个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活力文化——拥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活力体育——五里河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福地,沈阳成为2008年奥运足球得分赛场;活力展会——韩国周制博会等大型经贸会展活动接连不断;活力环保——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的成功,为沈阳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活力旅游——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首次在北方城市主办,将再次让人们对沈阳刮目相看。 茶杯渐渐见底,茶香慢慢散去。没有了茗的陪伴,我的思绪也不在活跃。可沈阳还是一个精力旺盛的青年,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他永不放弃,执著尝试。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明天的辉煌战绩!家乡——沈阳,我期待你的明天。

自己学呗当今学生 都不好好练练文笔自己的家乡变化 都不知道!

这几年沈阳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真实辞旧迎新啊 ! 在我自己很小的时候,对沈阳的印象不清楚。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对沈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现在沈阳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四通八达。有一环,二环,高速公路。马路两旁的树非常繁多,空地也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坪,不久的将来沈阳变成了身森林城市,城市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好。沈阳还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再城市建设改造方面达到了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原来沈阳市里有许多平房,这几年来高楼林立,淘汰棚户区,这使得许多人们告别了平方,搬进了新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使广大市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沈阳也光荣的获得了“国际安居奖”这个荣誉称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收入也渐渐增加了,天天吃的是大米白面,穿的是新衣服,文化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在城市的夜景更美了,到处都是光明,到处都灯火璀璨,金碧辉煌。商店里的商品玲琅满目,应有尽有,购物的人摩肩接踵,一派繁荣景象。

沈阳城市发展论文

会展业创造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广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各地的会展业也迅速崛起。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清文化旅游城市,有着巨大的会展旅游市场前景。本文将重点探讨沈阳展会现状、发展会展旅游优势、存在问题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会展 会展业 会展旅游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涉足旅游业的相关行业,预示着会展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以其兼容性强、辐射面广、消费档次高和文化含量高等特性,得到各地的普遍重视。 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清文化旅游城市,有着巨大的会展旅游市场份额。会展业更加受到政府重视,本文将重点探讨沈阳展会现状、发展会展旅游优势、存在问题及具体对策。 沈阳展会经济发展现状 展会已成为沈阳的标志,展会经济已经在沈阳的经济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2004年沈阳计划办展90个,其中全国性大型展会和国际性展会占15%,实现交易额4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8000个,增加流动人口90万人次,相关产业增加收益9亿元。2005年,沈阳市计划办展100个,其中全国性大型展会和国际性展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万个,增加流动人口150万人次,其它相关产业增加收益突破12亿元。有数字表明,会展业对旅游、宾馆、商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力是1:10,甚至1:12。但是,我国会展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会展旅游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会展旅游的总体情况难以把握。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沈阳市旅游局规划,今后将观光、商务、会展作为沈阳发展旅游城市的三大王牌。即沈阳市要在5年内成为东北地区旅游业增长速度最快、产业规模最大、旅游环境最好、服务功能最全的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到2010年,全市计划接待旅游者总人数9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640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目标,沈阳市确定了“一个旅游圈”、“两条观光带”、“三张促销王牌”、“五项重点工程”、“八组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功举办了几次特色鲜明的展会。沈阳这几年举办了不少精品展会,“中国国际制造业装备博览会”、“中国沈阳商品交易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博会期间约有732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234家,展位663个,占展位总数36%;国内企业498家,展位1190个,占展位总数64%;参展的外展企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21家;沈阳市参展企业211家,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展位共计429个。 优越的区位条件,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沈阳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等许多重要城市均处于等距地理半径之内。沈阳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科技和信息中心,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国长城以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是辽宁省的中心城市。以它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有7个城市,形成沈阳八城市群。近年来,沈阳交通通讯业发展迅猛,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沈阳铁路客运量居全国之首,电讯、电话通达全国各地。便捷的交通通讯,对发展会展旅游业来说,比良好的自然赋存资源更加重要。 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较好资源条件。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有7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遗址;明朝末年,清王朝在这里兴起;近代则是张作霖统治东北的中心地,为东北最大的工商都会;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沈阳故宫是中国除北京故宫外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特色是纯正的清代王宫建筑。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帅府,“九•一八”事变遗址以及众多的塔寺建筑等。 具备相当规模的会展设施。目前沈阳市有专业展览馆3处(即沈阳国际会展中心、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000余个。随着展览业的发展,全市已出现30多家专业展览公司,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可以独立办展会,展会规模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沈阳市还将在金廊附近建设一座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以提升沈阳市会展业的规模和档次。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存在问题 对会展旅游认识不足。多数人把会展活动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或者政治接待,因而常常只重视会议或展览活动本身,而没有将其与旅游活动相联系,这与国际上会展业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合。至于将会展旅游作为高品质专项旅游产品看待,那更是专家和极少数行内人士才做的事情。对会展旅游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根本性障碍。 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过低。在沈阳会展旅游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分工体系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沈阳目前无论是会展旅游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接待者,对于会展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缺乏认识。会展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在什么层次上主导,参与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沈阳的周边城市中,许多城市的会展旅游发展比较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首先,北京一直是中国会展城市中的老大,展会规模、档次居全国之首。其次,天津、大连也是会展旅游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地域接近的大连,早在1992年就开始深入研究展览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并于1994年将会展业列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1996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展览业作为大连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重要举措,确立了展览业在大连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对策 加强宣传促销,树立会展旅游产品形象。国际会展旅游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市场的宣传促销,沈阳也应加强会展旅游调研和宣传促销工作,以与其它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会展旅游核心市场。同时沈阳市旅游局应致力于沈阳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去赢得一些有影响力的会展举办权。 建立会展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管理。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形成市场运作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会展旅游。会展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牵扯许多环节,会展商不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场外服务。沈阳应成立专门的、权威性的会展管理机构,有效协调、引导会展旅游的开展,整合沈阳的会展旅游资源。只有为会展旅游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和规范化管理的竞争氛围,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培养会展人才,建立专业队伍。在现代会展旅游业中,会展专业人员素质的好坏、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展旅游的成败,而且会展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因此,要求会展专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最新信息、跟踪市场变化。沈阳会展市场起步晚,专业程度不高,要成为我国甚至国际会展旅游中心,必须加大投入,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会展队伍。 创造沈阳会展品牌,提升经营服务理念。沈阳会展一旦有了品牌,就可以吸引有关人员参会、参展。近年来,跨国展览公司通过移植品牌大展对中国会展市场进行渗透。我们也应建立展览等级认证制度,对品牌展会的名称、标识等知识产权实行登记注册,予以保护。 参考资料: 李云霞,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学术探索[J],2003 许风,中国会展旅游发展,旅游学刊[J],2002 张新,沈阳欲创观光、商务、会展三大旅游王牌[N],沈阳晚报,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这是一篇关于长春和吉林未来的发展的论文。。关于长吉两市未来发展规模预测与加强两市一体化同城化建设的研究王劲松 纪明辉 徐 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城市发展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33)长春、吉林两市分别是我省规模排名第1、第2 的城市。长吉两市, 可谓“比邻而居, 双雄并峙”。从历史渊源角度看, 长吉两市分别是我省目前和原先的省会; 从地理角度看, 两市山水相连, 唇齿相依。以长吉两市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城市群, 是我省现有中部、西部、东北、东南四大城市群之首。长吉两市又是我省“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长、吉两市的规模发展和一体化建设对全省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对我国及我省城市化道路选择、城市规模、城市群一体化与城市同城化的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形成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 以城促乡,城乡统筹,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理论研究证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 也面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升中心城市影响力, 加快城市群融合、城市圈形成的任务。当前在国内一些较发达地区, 出现了城市一体化、同城化的趋势。所谓同城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临近城市在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方面, 逐步实行一致无差别的政策; 同城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一体化的更高级层次。比较著名的城市一体化, 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深港一体化; 在一些地区, 则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思想的解放, 进一步出现了同城化的趋势, 如广州佛山、长沙湘潭株洲、沈阳抚顺同城化。当前在对我省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中, 存在两方面的认识: (1) 简单地从城市化率单项统计指标看, 我省城市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城市规模不断发展,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城镇体系格局;(2) 我省城市化水平存在“虚高”的成分,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城市竞争力不高, 城市生活质量不高。本文的基本立场是, 必须承认, 在加快城市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 作为中部地区的我省与发达地区的省份相比较, 存在不小的现实差距, 尚有不少可为空间。在我省城市体系发展研究中, 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长春城市在全省城市所占的比例是否过大,还是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在城市发展道路上,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 还是优先发展小城镇? 还是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回答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我省城市体系研究中, 对长春、吉林两市未来发展规模、最佳规模的预测分析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对长春、吉林两市规模发展的分析预测与加快一体化、同城化的研究 本文从人口与土地、经济、贸易物流、教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长春、吉林两市城市规模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本文的研究和预测说明, 长春城市的发展, 从总体来看, 仍然处于规模经济的阶段, 尚未达到规模不经济的阶段。在将来20 年的时间里, 长春、吉林两市的发展在城市规模上, 将完全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做大做强长春, 对全省经济的总量增长和总体布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将起促进作用。以长春为核心的长春都市经济圈,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11 从当前形势看, 长春、吉林两市都有扩大规模的要求 比如, 长春提出了5 年内, 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春”的目标。在东北的城市体系中, 长春在东北4 个副省级城市中, 市区人口、经济规模最小; 房地产的价格, 也相对较低。因此, 在更大的范围看, 长春有进一步扩大规模, 提升其在东北乃至全国城市地位、影响的需要。同时, 本文的研究表明, 从近期的发展看, 长春和吉林之间的城市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明显差异。虽然, 吉林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吉林市与长春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长春相比, 吉林市资源枯竭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负担较重, 基础设施投资欠账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吉林市的发展也面临省内其他城市的追赶压力,吉林有融入长春都市圈的要求。212 城市的增长, 有内涵的增长, 也有外延的增长相邻城市之间的交互、融合, 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 更快、更好地实现城市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 早在吉林省“十五”规划中, 就提出长吉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从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看,“长吉一体化”很有必要, 符合“1 + 1 > 2”的规律, 符合规模经济发展的方向。“长吉一体化”, “分则两伤, 合则双赢”。长吉两市的发展,应该形成差异化的选择, 但是, 应该是一体化开放市场内的差异化自主选择, 而不是封闭、对立的差异化选择。213 实现长吉同城化, 是当前两市开放融合的最佳选择 针对当前国内外的竞争形势, 我们完全可以说“全省发展看长吉, 长吉发展看一体化”, “长吉同城化”是对“长吉一体化”的继承和超越。要用市场、政府两个轮子, 动员各种力量, 全面推动长吉一体化、同城化的发展。214 长春、吉林城市规模发展与一体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从全国范围内看, 长吉两市城市规模对全省、东北的经济带动作用仍显不足, 长吉两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长吉两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仍然有待推进。长、吉整合经济合作层次低, 区域之间壁垒严重, 行政管理协调难度大。长吉两市城市一体化、同城化, 尚未完全提到省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长春、吉林城市规模发展与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311 继续推进长春城市圈层建设, 着力打造长春大都市圈 长春应该重点建设九台、双阳两个副城。要进一步处理好主城与副城的关系, 实行城市功能的集聚、扩散。辽源、四平、公主岭、梅河口等城市要加强与长春的联系, 向长春的卫星城功能定位发展。城市的基础是城镇和郊区, 通过城乡统筹,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长春市城市化与城乡统筹的整体推进。312 按照长吉“双核推动”的总体构想, 实现我省经济中部突破, 进而带动我省东西两翼的发展 进一步明晰长春、吉林两市在全省率先加快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强化吉长两市的互补优势,合理引导长春、吉林两市经济要素向吉长走廊聚集, 在长春、吉林两市中心区之间, 可以考虑设立吸纳更多人口的新城区。多层次、多领域推进合作, 积极打造区域经济竞争合力。长春、吉林要以各自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品牌、技术、市场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为依托, 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垂直式或水平式企业集团。313 根据城市联盟的战略构想, 协调政府间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 争取早日制定实现“同城化”的规划和时间表要根据先易后难的发展路径, 争取早日签订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环保、社保等方面的同城化协议; 努力在居民的各项权利待遇、企业的登记注册、市场进入、质量技术检查、金融信贷、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实现“同城化”。鼓励人才、资本、企业家的双向流动, 形成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市场开放的一体化双赢格局。在民生建设上, 要实现两市居民在社保、住房公积金使用、就业、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化。长吉城际快速铁路的即将开通, 必将促进两市居民到对方城市的旅游、异地置业和创业。314 注重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加强对内对外的思想交流 长春、吉林都应该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区域合作, 发挥地缘优势, 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贸易; 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 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并融入哈大经济带。积极配合中部崛起,发挥基础产业优势, 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东部地区交流合作, 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吸引发达地区资本。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城市一体化、同城化方面, 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东北“4 + 3”城市市长峰会,今年已经是第4 届了, 但是在规模、水平上与长三角的一体化合作相比, 我们还不可同日而语。在同城化方面, 我们要认真学习北京天津、广州佛山同城化的先进经验; 还要学习临近的沈阳抚顺同城化的经验。我们清楚地看到, 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的沈阳, 已经开始尝到城市一体化、同城化的甜头了。作者简介: 王劲松, 副所长, 经济学博士和博士后。纪明辉, 徐嘉, 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沈阳城市发展论文选题

城市化的一个方面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运价和运距的规范 什么地方货源比较多 哪个停车厂比较方便 司机都是哪里人?本地交通如何?本地油价和养路费,查车情况如何?

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沈阳城市发展论文题目

会展业创造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广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各地的会展业也迅速崛起。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清文化旅游城市,有着巨大的会展旅游市场前景。本文将重点探讨沈阳展会现状、发展会展旅游优势、存在问题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会展 会展业 会展旅游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涉足旅游业的相关行业,预示着会展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以其兼容性强、辐射面广、消费档次高和文化含量高等特性,得到各地的普遍重视。 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清文化旅游城市,有着巨大的会展旅游市场份额。会展业更加受到政府重视,本文将重点探讨沈阳展会现状、发展会展旅游优势、存在问题及具体对策。 沈阳展会经济发展现状 展会已成为沈阳的标志,展会经济已经在沈阳的经济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2004年沈阳计划办展90个,其中全国性大型展会和国际性展会占15%,实现交易额4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8000个,增加流动人口90万人次,相关产业增加收益9亿元。2005年,沈阳市计划办展100个,其中全国性大型展会和国际性展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万个,增加流动人口150万人次,其它相关产业增加收益突破12亿元。有数字表明,会展业对旅游、宾馆、商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力是1:10,甚至1:12。但是,我国会展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会展旅游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会展旅游的总体情况难以把握。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沈阳市旅游局规划,今后将观光、商务、会展作为沈阳发展旅游城市的三大王牌。即沈阳市要在5年内成为东北地区旅游业增长速度最快、产业规模最大、旅游环境最好、服务功能最全的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到2010年,全市计划接待旅游者总人数9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640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目标,沈阳市确定了“一个旅游圈”、“两条观光带”、“三张促销王牌”、“五项重点工程”、“八组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功举办了几次特色鲜明的展会。沈阳这几年举办了不少精品展会,“中国国际制造业装备博览会”、“中国沈阳商品交易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博会期间约有732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234家,展位663个,占展位总数36%;国内企业498家,展位1190个,占展位总数64%;参展的外展企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21家;沈阳市参展企业211家,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展位共计429个。 优越的区位条件,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沈阳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等许多重要城市均处于等距地理半径之内。沈阳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科技和信息中心,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国长城以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是辽宁省的中心城市。以它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有7个城市,形成沈阳八城市群。近年来,沈阳交通通讯业发展迅猛,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沈阳铁路客运量居全国之首,电讯、电话通达全国各地。便捷的交通通讯,对发展会展旅游业来说,比良好的自然赋存资源更加重要。 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较好资源条件。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有7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遗址;明朝末年,清王朝在这里兴起;近代则是张作霖统治东北的中心地,为东北最大的工商都会;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沈阳故宫是中国除北京故宫外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特色是纯正的清代王宫建筑。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帅府,“九•一八”事变遗址以及众多的塔寺建筑等。 具备相当规模的会展设施。目前沈阳市有专业展览馆3处(即沈阳国际会展中心、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000余个。随着展览业的发展,全市已出现30多家专业展览公司,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可以独立办展会,展会规模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沈阳市还将在金廊附近建设一座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以提升沈阳市会展业的规模和档次。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存在问题 对会展旅游认识不足。多数人把会展活动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或者政治接待,因而常常只重视会议或展览活动本身,而没有将其与旅游活动相联系,这与国际上会展业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合。至于将会展旅游作为高品质专项旅游产品看待,那更是专家和极少数行内人士才做的事情。对会展旅游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根本性障碍。 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过低。在沈阳会展旅游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分工体系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沈阳目前无论是会展旅游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接待者,对于会展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缺乏认识。会展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在什么层次上主导,参与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沈阳的周边城市中,许多城市的会展旅游发展比较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首先,北京一直是中国会展城市中的老大,展会规模、档次居全国之首。其次,天津、大连也是会展旅游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地域接近的大连,早在1992年就开始深入研究展览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并于1994年将会展业列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1996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展览业作为大连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重要举措,确立了展览业在大连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沈阳发展会展旅游的对策 加强宣传促销,树立会展旅游产品形象。国际会展旅游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市场的宣传促销,沈阳也应加强会展旅游调研和宣传促销工作,以与其它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会展旅游核心市场。同时沈阳市旅游局应致力于沈阳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去赢得一些有影响力的会展举办权。 建立会展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管理。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形成市场运作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会展旅游。会展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牵扯许多环节,会展商不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场外服务。沈阳应成立专门的、权威性的会展管理机构,有效协调、引导会展旅游的开展,整合沈阳的会展旅游资源。只有为会展旅游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和规范化管理的竞争氛围,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培养会展人才,建立专业队伍。在现代会展旅游业中,会展专业人员素质的好坏、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展旅游的成败,而且会展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因此,要求会展专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最新信息、跟踪市场变化。沈阳会展市场起步晚,专业程度不高,要成为我国甚至国际会展旅游中心,必须加大投入,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会展队伍。 创造沈阳会展品牌,提升经营服务理念。沈阳会展一旦有了品牌,就可以吸引有关人员参会、参展。近年来,跨国展览公司通过移植品牌大展对中国会展市场进行渗透。我们也应建立展览等级认证制度,对品牌展会的名称、标识等知识产权实行登记注册,予以保护。 参考资料: 李云霞,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学术探索[J],2003 许风,中国会展旅游发展,旅游学刊[J],2002 张新,沈阳欲创观光、商务、会展三大旅游王牌[N],沈阳晚报,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这是一篇关于长春和吉林未来的发展的论文。。关于长吉两市未来发展规模预测与加强两市一体化同城化建设的研究王劲松 纪明辉 徐 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城市发展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33)长春、吉林两市分别是我省规模排名第1、第2 的城市。长吉两市, 可谓“比邻而居, 双雄并峙”。从历史渊源角度看, 长吉两市分别是我省目前和原先的省会; 从地理角度看, 两市山水相连, 唇齿相依。以长吉两市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城市群, 是我省现有中部、西部、东北、东南四大城市群之首。长吉两市又是我省“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长、吉两市的规模发展和一体化建设对全省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对我国及我省城市化道路选择、城市规模、城市群一体化与城市同城化的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形成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 以城促乡,城乡统筹,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理论研究证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 也面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升中心城市影响力, 加快城市群融合、城市圈形成的任务。当前在国内一些较发达地区, 出现了城市一体化、同城化的趋势。所谓同城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临近城市在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方面, 逐步实行一致无差别的政策; 同城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一体化的更高级层次。比较著名的城市一体化, 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深港一体化; 在一些地区, 则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思想的解放, 进一步出现了同城化的趋势, 如广州佛山、长沙湘潭株洲、沈阳抚顺同城化。当前在对我省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中, 存在两方面的认识: (1) 简单地从城市化率单项统计指标看, 我省城市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城市规模不断发展,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城镇体系格局;(2) 我省城市化水平存在“虚高”的成分,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城市竞争力不高, 城市生活质量不高。本文的基本立场是, 必须承认, 在加快城市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 作为中部地区的我省与发达地区的省份相比较, 存在不小的现实差距, 尚有不少可为空间。在我省城市体系发展研究中, 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长春城市在全省城市所占的比例是否过大,还是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在城市发展道路上,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 还是优先发展小城镇? 还是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回答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我省城市体系研究中, 对长春、吉林两市未来发展规模、最佳规模的预测分析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对长春、吉林两市规模发展的分析预测与加快一体化、同城化的研究 本文从人口与土地、经济、贸易物流、教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长春、吉林两市城市规模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本文的研究和预测说明, 长春城市的发展, 从总体来看, 仍然处于规模经济的阶段, 尚未达到规模不经济的阶段。在将来20 年的时间里, 长春、吉林两市的发展在城市规模上, 将完全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做大做强长春, 对全省经济的总量增长和总体布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将起促进作用。以长春为核心的长春都市经济圈,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11 从当前形势看, 长春、吉林两市都有扩大规模的要求 比如, 长春提出了5 年内, 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春”的目标。在东北的城市体系中, 长春在东北4 个副省级城市中, 市区人口、经济规模最小; 房地产的价格, 也相对较低。因此, 在更大的范围看, 长春有进一步扩大规模, 提升其在东北乃至全国城市地位、影响的需要。同时, 本文的研究表明, 从近期的发展看, 长春和吉林之间的城市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明显差异。虽然, 吉林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吉林市与长春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长春相比, 吉林市资源枯竭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负担较重, 基础设施投资欠账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吉林市的发展也面临省内其他城市的追赶压力,吉林有融入长春都市圈的要求。212 城市的增长, 有内涵的增长, 也有外延的增长相邻城市之间的交互、融合, 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 更快、更好地实现城市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 早在吉林省“十五”规划中, 就提出长吉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从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看,“长吉一体化”很有必要, 符合“1 + 1 > 2”的规律, 符合规模经济发展的方向。“长吉一体化”, “分则两伤, 合则双赢”。长吉两市的发展,应该形成差异化的选择, 但是, 应该是一体化开放市场内的差异化自主选择, 而不是封闭、对立的差异化选择。213 实现长吉同城化, 是当前两市开放融合的最佳选择 针对当前国内外的竞争形势, 我们完全可以说“全省发展看长吉, 长吉发展看一体化”, “长吉同城化”是对“长吉一体化”的继承和超越。要用市场、政府两个轮子, 动员各种力量, 全面推动长吉一体化、同城化的发展。214 长春、吉林城市规模发展与一体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从全国范围内看, 长吉两市城市规模对全省、东北的经济带动作用仍显不足, 长吉两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长吉两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仍然有待推进。长、吉整合经济合作层次低, 区域之间壁垒严重, 行政管理协调难度大。长吉两市城市一体化、同城化, 尚未完全提到省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长春、吉林城市规模发展与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311 继续推进长春城市圈层建设, 着力打造长春大都市圈 长春应该重点建设九台、双阳两个副城。要进一步处理好主城与副城的关系, 实行城市功能的集聚、扩散。辽源、四平、公主岭、梅河口等城市要加强与长春的联系, 向长春的卫星城功能定位发展。城市的基础是城镇和郊区, 通过城乡统筹,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长春市城市化与城乡统筹的整体推进。312 按照长吉“双核推动”的总体构想, 实现我省经济中部突破, 进而带动我省东西两翼的发展 进一步明晰长春、吉林两市在全省率先加快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强化吉长两市的互补优势,合理引导长春、吉林两市经济要素向吉长走廊聚集, 在长春、吉林两市中心区之间, 可以考虑设立吸纳更多人口的新城区。多层次、多领域推进合作, 积极打造区域经济竞争合力。长春、吉林要以各自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品牌、技术、市场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为依托, 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垂直式或水平式企业集团。313 根据城市联盟的战略构想, 协调政府间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 争取早日制定实现“同城化”的规划和时间表要根据先易后难的发展路径, 争取早日签订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环保、社保等方面的同城化协议; 努力在居民的各项权利待遇、企业的登记注册、市场进入、质量技术检查、金融信贷、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实现“同城化”。鼓励人才、资本、企业家的双向流动, 形成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市场开放的一体化双赢格局。在民生建设上, 要实现两市居民在社保、住房公积金使用、就业、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化。长吉城际快速铁路的即将开通, 必将促进两市居民到对方城市的旅游、异地置业和创业。314 注重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加强对内对外的思想交流 长春、吉林都应该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区域合作, 发挥地缘优势, 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贸易; 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 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并融入哈大经济带。积极配合中部崛起,发挥基础产业优势, 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东部地区交流合作, 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吸引发达地区资本。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城市一体化、同城化方面, 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东北“4 + 3”城市市长峰会,今年已经是第4 届了, 但是在规模、水平上与长三角的一体化合作相比, 我们还不可同日而语。在同城化方面, 我们要认真学习北京天津、广州佛山同城化的先进经验; 还要学习临近的沈阳抚顺同城化的经验。我们清楚地看到, 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的沈阳, 已经开始尝到城市一体化、同城化的甜头了。作者简介: 王劲松, 副所长, 经济学博士和博士后。纪明辉, 徐嘉, 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

城市发展论文摘要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化 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的论述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农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民成为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应该包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   实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业化、企业化,最终结果是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要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吸纳。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脱胎换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市场化的农业。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劳动者,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业和其它产业的经营者、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现代城镇居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这也正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套、城市功能的健全、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人口、用地规模扩张,城市化需要坚实的经济作基础,兴旺的产业作支撑。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过程,更是逐步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推进城市化要积极稳妥,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基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我国建国至今,在不同的时期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57年。这是我国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的时期。围绕着156项重点工业项目进行的工业基本建设,吸引了较多农民进城镇和工矿就业,一批重点城市扩建,城镇人口增长极快,从1949年的5765万增加到1957年的9949万,平均每年增加523万人,城市化水平从建国时的6%增至4%,平均每年提高6%。   剧烈波动动荡阶段1958—1965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工业项目上上下下,这种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极大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动荡起伏的特征。   停滞阶段1966—1978年。这一阶段正处于政治动荡,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时期。由于有效需求缺乏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城市停工停产,工业扩张无力,无法吸收城市自身的就业人口,非城市化的思潮达到登峰造极。   稳定发展阶段1979年-2002年。1979年至2002年,是我国城市化稳定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开始,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人口增加较快。此外,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重新认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巨大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打工、经商,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2002年的十月,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向高潮。笔者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明确写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独特的高速发展时期。   十六大之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眼光仅仅集中在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方面,忽视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推力更是不容忽视。十六大确定了大力发展农业、极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从而把城市化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方面。这首先从理论上符合了城市化的定义:即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不断膨胀,城镇数目不断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性地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得以改善并逐步实现现代化。   因此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一致的,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质量的显著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城市化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第二、三产业就业,从而提高城乡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加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容量和辐射力;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的各种差距……而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既有来自于城市二、三产业的拉力,也有来自农村的推力,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忽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将给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使我国的城市化顺利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的建设。目前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正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这一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由不平衡发展趋于平衡的规律。在某种形态的城市化开始时,是在首先实现突破的地方取得发展,然后再向更多的地方铺开。当一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时,也是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迅速发展,再逐步向经济后进地区铺开。例如英国于18世纪后半期首先实现工业革命,到1850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0%。1900年,当世界城市水平为3%时,英国则激增至78%。直到20世纪后半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才发展到与此相当的水平。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如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的全面实施,,这种东西部城市化水平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城市化也必将进入一个高速的、趋于平衡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就必须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城市中来,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比例。而目前我国城市现有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岗位根本不能满足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即通过推动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就地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并改变这些农村地区的面貌,使之成为城市地区;我国城市化的质量要提高,不仅要注重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必须保证农村地域在向城市地域转变过程中的质量,以及新转化为城市居民的那部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而这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要靠进入城市之后去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必须在进入城市之前就得到培训。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N]学习时报,2006   颜昌成推进城镇化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3   余戎,罗清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偏离以农民为本的表现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是要现实理论的   还是可以进行架空构想?

摘要:绿色是“金”,是大自然的基调,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象征城市美好的未来,充满勃勃生机。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崇尚自然,已成为国际大都市走可持续之路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城市绿化又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事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环境问题,更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功载千秋后世的事业,其长远的总效益,即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换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也是无法估量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据此目标,笔者提出构筑绿色太原城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太原城市;城市绿色;影响因素Abstract: The green is “the gold”, is the nature main key, is weighs a city civilization degree and the modern level important symbol, will symbolize the urban glorious future, will fill with the full of The afforestation, the beautified environment, the advocation nature, has become the cosmopolis to walk the sustainable road's mutual recognition and the practical The city afforests is also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fundamentally solves the central city environment problem, is one item benefits the posterity, the merit carries the century later generation the enterprise, its long-term total benefit, namely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hich trades by the ecological benefit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is huge, is also unable to "the State Council about Strengthens Urban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Notice" pointed out: “to 2010, th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s the city green areas coverage rate to achieve above 35%, the afforested coverage fraction achieves above 40%, the average per person public green area amounts to above 10 square meters, the urban central area average per person public green area amounts to above 6 squar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goal,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green Taiyuan city basic key word: Taiyuan city; Urban green; Influencing factor   城市绿色影响因素分析  我市绿地被蚕食,已不成其为体系。用行政手段干预历次《太原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变更规划用途,挤占公共绿地,私搭乱建和超强度开发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府东街以北到东缉虎营,规划绿地一公顷,已被全部营造了房屋;南海街小区20米×20米绿地被占用;河西中部及平阳路的防护绿地被大量侵占,修建住宅。滨河东路南内环北侧规划的50米绿化带,已被数幢高层建筑侵占。长风大街规划的王村公园,其土地已被拍卖,改作了住宅。长风小区的绿化带已被列入建房之列。《总体规划》控制的滨河东、西路两则的50米宽的绿化带已被断断续续的切断,改变了用途。这都是规划管理不力,执法随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城市形象。  影响城市绿色问题的成因  其一,绿化环保意识淡薄,对城市绿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实,城市绿化,并非只是单纯的栽花种树,而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二,“老板规划”。其本质——项目背后有钱权交易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腐败问题,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浪费,殃及子孙后代。“十年浩劫”以后,到1986年末,全国各地完成了总体规划。随着改革开放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纷繁的建设实践和随之而来的复杂矛盾,迫切要求修改完成不久的总体规划。当时,市场经济大发展,外商纷纷来华投资,城市政府把城市发展寄托于外商,外商指到哪里,城市规划就做到哪里,这种规划,只重视物质设计,失去了社会发展依据,只听从老板摆布,由此就出现了“老板规划”。其三,急功近利。改革开放,“西风”吹来,盲目追求,简单抄袭,生搬硬套,互相“克隆”,不结合本地的经济承受力,只致力高水平成果,弄得现在“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其结果占用了大片土地,浪费了资金,损害了城市形象,丢掉了城市特色。其四,在实施《总体规划》过程中,规划管理不善,执法不严,未按我国《城市规划法》严处违反规划的重大项目负责人,并以此进行教育。  城市绿色格局的构建  (一)城市“森林”建设。  森林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成片的林带,其环境、生态效益是其它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把“树木”引入太原中心城,是提高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将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包含公园、街头绿地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绿地、垂直绿化、行道树、疏林草坪、片林带、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草地、水域、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等。其范围重点在中心城,扩展到市区,考虑到市域。从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出发,全面规划设计林种、景区、景点及各种植物群,以改变城市的生态系统。第一,城市道路是首选的绿化线。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吸尘防噪、消纳污染物和提供绿荫。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精心绿化迎泽大街、水西门街、府东街、府西街、北大街及五一路、解放路和新建路。同时,建设绿色生态保护环,外环两侧各设置30~50米的林带,为抵御西北风,在西北方向要适当加宽。规划将单行树改为双行或多行,达到纵横向都郁闭成林。按树种进行搭配栽植,注意落叶树、常绿树的搭配。靠建筑物一侧栽种落叶树,夏凉冬暖,多姿多彩;靠车行道一侧,种常绿树,对噪声、灰尘、污物有降低和阻隔作用。对影响视野和通行的枝条要及时修剪,以形成分枝高、枝条粗壮的树林。第二,培植防护林带和隔离林带。汾河中轴线和贯穿东西沟河绿化建设。在汾河城市段筑坝蓄水,绿化美化,结合现状在汾河两岸各设50米宽的绿化带。以保证城市绿色空间及其通气走廊;加强东西沟河的绿化建设,河西六条沟是:北排洪沟、玉门沟、虎峪沟、九院沙河、开化沟、风峪沟,河东五条河是:小返河、阳兴河、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每条沟河两岸留设30米的林带。两岸防护林,则宜选择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林种,可植欧美杨,几年则可成林,既可抵御洪水、在中心城各分区之间和外围新区之间,以及住区与喧闹的道路、市场、工厂之间,要设防护林分隔带,适当加大面积,使人有闹中取静的感受,力求形成城市的消毒站,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第三,水系绿化建设。城西水系,将汾河水引入森林公园——动物园——饮马河——西海子——南海子——迎泽公园,使湖面变成活水,经南沙河排放汾河,对沿河岸进行绿化美化。  (二)公园绿色建设。  中心城的公园特别是位于市中心区的大型公园,具有吐故纳新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化城市大气质量,并能吸纳噪音和部分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其功能犹如肺脏,因此被称为“绿肺”。而我们长期受噪声和有毒气体污染的太原人,见到的却是满目高楼大厦(有人赞它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商业社会的偶像;但也有人说它是愚昧落后的表现,是对环境的损害),缺乏的正是公园和绿地。因此,强化“绿肺”建设是非常之重要的。1998年初,太原市公园(公共绿地)面积约06公顷,从城市可持续的角度规划公园面积约1505公顷,新增769公顷,提高48%,按等级分为五类。  第一类一般性公园(即综合公园)。指供城市居民作良好的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功能为主的有一定用地规模的绿地。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如设有露天剧场、音乐台、俱乐部、陈列馆、游艺室、溜冰场、茶室、餐馆等。园内一般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游戏区、安静休息区、动植物展览区、园务管理区等,规划面积4公顷。  第二类专类公园。指性质比较单一,以某一项功能为主的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等,规划面积4公顷。  第三类纪念性公园。指以革命活动故址、烈士陵园、历史名人活动旧址及墓地为中心,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革命烈士而建置的公园。园内除纪念用场地或建筑外,尚可利用周围自然条件扩建若干休息游览区、寓革命传统教育、纪念性于娱乐之中。规划面积08公顷。  第四类小游园。建置在林荫道或居住区道路的一侧或尽端,规模不大,可视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扩大部分。规划面积12公顷。  第五类居住区级公园。建置在居住区内部,主要为该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公园。规划面积215公顷。  (三)立体绿色建设。  中心城绿化不仅仅在平面上做文章,达到较高的“绿地率”,而且应开拓绿色空间,增强绿化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追求较高的“绿视率”。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立体绿化不仅是增加绿量的现实途径,也是美化市容的有效措施。据专家论证,向建筑索取绿化空间,可使城市绿化覆盖程度增加20%以上。我市城区的楼顶面积至少10万平方米,再加上阳台、墙面,立体绿化的潜力很大,但要设计“种植槽”,并制定有关政策加以推广和保护,这也是世界规划建筑面临的一场革命。因此,目前应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彩化等,并搞好花、草、树木品种之间的立体搭配,使之形成一个超于自然的植物垂直分布生态系统,创造更多的生态建筑。今后,新建居民住宅和单位办公楼,都应预留绿化槽和设置花台,为立体绿化创造条件。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墙面垂直绿化,就是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来砌墙,是城市的“立体草坪”。这种墙有绿化、美化城市、减少光污染、制氧、除尘、杀菌和消音的功能与作用。对道路狭窄的地段,可建设“生态墙”,建筑物墙或杆柱以藤木爬绕,形成绿色墙,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从而形成“墙面攀藤蔓,窗前花满台,楼顶长花草”的多层次绿色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