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韩国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

发布时间:

韩国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

朝鲜半岛自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起就为中原王朝的领土,战国时燕将卫满征朝鲜,成为朝鲜统治者,后汉朝立,至武帝,伐朝鲜,灭卫满朝鲜,完成领土统一,置乐浪等4郡,至晋皆为领土,后五胡乱华,中原王朝势力不能达到朝鲜,至隋,隋炀帝伐高丽失败,未能完成统一,至唐,太宗高宗伐高丽,封为诸侯国,至此成为藩国,先后向唐,宋,清称臣,一度并入元朝。2000年来皆为中华文化熏陶,故文字皆为汉字,至朝鲜战争结束,南北朝鲜先后废除汉字,改为表音文字,80年代后的人基本上只会认,不会读。汉字从朝鲜半岛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的古代文献,历史都是用汉字写的

韩国和朝鲜在古代是一个国家,抗美援朝中被一分为南朝鲜和北朝鲜,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称高丽国,高丽历代都是我国的属附国,受我国文化影响最大,官方用的语言也是汉语,只是到我国宋朝时期高丽出了个什么大王,名字不记得了,他创造了朝鲜文字和历史,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是一个只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民族文字的国家。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后来又采用汉字的音和意来记录朝鲜语,即“吏读文”。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而且结合汉字创制的“吏读文”有些也不适合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因而有时很难准确地标记朝鲜语言。因此当时人们非常希望能有一种既适合朝鲜语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又容易学会的文字。从统治阶级来看,为了便于老百姓贯彻自己的统治政策,也有必要发明一种易于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这样在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的积极倡导下,由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于1444年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确字音。新文字发明后,世宗国王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创作《龙飞御天歌》。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训民正音”的创制为朝鲜语书面语的发展以及朝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谁、具体在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韩国指定为国宝第70号,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训民正音”是一种表音文字,由17个子音和11个母音组成。17个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发音器官的样子创造,按发音不同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等,这同现代语音学分类基本一致。又根据声音的清浊,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浊、不清不浊;11个母音中有3个基本母音,它们是按照古人认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创造的,其他母音则根据这3个基本母音创造。这28个字母经过56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3个子音和1个母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鲜和韩国只使用24个子音和母音。用24个子音和母音,可以组成7万个朝鲜字,而这些字又可以组成7亿多个词汇,如此浩如烟海的文字是用之不尽的。 传统的朝鲜语词汇包括固有词和外来词两大类。固有词是指朝鲜语里原来就有的本国词;外来词则是指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这其中有近70%源于中国的汉字词,这些词汇在朝鲜文中是可以用汉字书写的。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后,曾大肆封杀朝鲜语文,到20世纪40年代更是变本加厉,他们大搞所谓“创氏改名”,这个时期出生的朝鲜人不准使用朝鲜语,姓氏也必须改用日本姓氏。 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光复后,分裂为半岛北方和南方,即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为了规范文字的使用,朝韩双方在建立政权后分别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对待汉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即使在“训民正音”发明以后,汉字仍在使用。朝鲜王朝宫廷文书的书写、历史典籍的记录等都有汉字夹在其中(类似于今天的日文)。对此,朝鲜采取了全面废止汉字的改革措施,即所有文字书写全部使用朝鲜字母,不再夹杂汉字。在词汇上,朝鲜也严格限制汉字词的使用,尽可能多地用朝鲜固有词汇创造新词。 而韩国则没有那样彻底。 尽管韩国在1948年颁布了《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但汉字的使用却一直没有完全停止,无论是学校的语文教育还是国民的文字书写,夹杂使用汉字是长期存在的。韩国教科书中使用汉字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如1968年的总统令曾要求删除中小学课本中的汉字,但1972年汉字又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课程。1973年中学教科书规定重新使用汉字,1995年又将其改为选修课程。1999年2月,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汉字。这个总统令的颁布,打破了韩国政府50多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现在韩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用“新订通用汉字”为1800个,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汉字”为1300个。 其实,废除汉字还是使用汉字,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来看。废除汉字的弊端是使朝鲜人无法对古代历史典籍原著进行学习,因为朝鲜的绝大多数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因为朝鲜词汇中有很多同形同音异意字,光看这些字型有时很难正确理解它所要表示的意思,容易产生误解,而在废除汉字以前,这些文字却可以用汉字加以表示。废除汉字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便于朝鲜文字的普及,有利于文化传播。

朝鲜在古代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同时又存在新罗,高句丽和百济等不同部族,其早期语言中有很多概念无法表述清楚,部族间交流和官方文书就必须使用中文来记录。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朝鲜族,中文很多概念都被朝鲜语吸收,然后根据中文偏旁创制了朝鲜文字,但很多词汇的发音仍然是古汉语形式。

韩国的历史文献

韩国或者朝鲜古代的书,都是用汉文古文写成的,韩国的古代史资料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部。金富轼《三国史记》,50卷,网上有电子版。电视剧《善德女王》取材于本书。郑麟趾《高丽史》,139卷,高丽王氏王朝起自918年,迄于1392年。新浪资料上有下载,电视剧《信义》取材于本书。徐居正《东国通鉴》。56卷,外纪一卷。本书,国内不好搞。最大部头的是《李朝实录》,那包含总共27代519年(1392年-1910年),共1893卷,888册,总共约6400万字,是最古老且庞大的史书(另外还有60册不算古代史)。国内有售,要20000多元。几乎为朝鲜的古代的大百科全书,方方面面的材料都有。《大长今》《一枝梅》《燕山君》《世宗大王》《明成皇后》等几乎绝大多数韩国古代剧都取材与本资料。上面那个兄台写的答案,也是我以前写的。经常被人抄袭,却很难被人超越。。

清代的《李朝实录》;也可以看清朝的官方史《实录》

韩国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韩国的历史是2000多年。先梳理一下韩国的历史。从文献上,韩国的历史是这样的序列:古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大韩帝国---日韩合并---南北分治。其中,朝韩学者一般称古朝鲜为“檀君朝鲜”,中国学者一般称为“箕子朝鲜”。(因为韩国古代的序列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中,韩国和朝鲜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只承认檀君朝鲜---卫满朝鲜的序列,而中国方面不认可檀君朝鲜的史实地位,认为正确的世系是箕子朝鲜---卫满朝鲜,而日本到现在为止还非常保守地仅仅是给了卫满朝鲜信史的地位)首先,汉四郡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征服朝鲜北部而设立的,其中乐浪郡首县朝鲜县的遗址就是平壤附近大同江南岸的乐浪土城遗址,出土了两汉时期的很多文物,如王莽新朝时期的“乐浪太尹章”和乐浪郡人口统计木牍,所以汉四郡的信史地位是板上钉钉的。而根据《史记》记载,乐浪郡朝鲜县原是卫满朝鲜的都城,而《史记》中也有卫满朝鲜建国的记载,所以虽然没有卫满朝鲜时期的文字出土,但是把卫满朝鲜归入信史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卫满朝鲜是西汉时燕国(汉朝的一个诸侯国,大体在今北京附近)人卫满于公元前195年篡夺原朝鲜准王的王位而得以创立的,所以,卫满朝鲜之前还有一个国名为“朝鲜”的国家也肯定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朝鲜”(一般称为古朝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朝鲜”这个词语出现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应该是《管子》和《山海经》,这两本书通常认为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编撰的,所以,可以认为公元前5世纪,已经有“朝鲜”的称谓出现。其次,文献还记载了燕国称王,朝鲜也跟着称王,燕国是公元前323年称王的,所以,公元前4世纪,朝鲜已经成为有一定实力的政权也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如果认为古朝鲜具有国家性质是从这里开始的话,韩国的历史就有2400年左右。后来,燕将秦开(就是刺杀秦王的荆轲的同伴秦武阳的爷爷)北破东胡1000里,东击朝鲜2000里,朝鲜遂弱(一般认为,此后古朝鲜才定都今平壤附近)。到卫满执政,吞并了周边的很多小国,国力强盛,国家结构基本定型。若不承认公元前5世纪朝鲜形成国家,则最迟在这个时候,朝鲜肯定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这样的话,韩国的历史就是2200年。

韩国距今(2020)有1913年的历史。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临屯郡(临屯),以高句丽为县,也就说明高句丽是早于汉四郡之前就建立的,也就否定了朝鲜半岛/韩半岛国家的史书《三国史记》中关于高句丽的建国传说。公元前107年,卫氏朝鲜灭亡。其中,玄菟郡设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设于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临屯郡以及玄菟郡的东部被并入乐浪郡,分别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迁至高句丽县,后又移居高丽西北。汉代时韩国归属乐浪郡,每年四个季节都要朝拜。建安中(196~220),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秽,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其后倭、韩归属带方郡。扩展资料韩国由来韩国国名源于古时朝鲜半岛南部的部落联盟“三韩”(辰韩、马韩、弁韩),在中国东汉、三国时代,三韩的政权即被中原称为“韩国”,如《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这是朝鲜半岛政权被称为“韩国”的最早记录。此后朝鲜半岛的许多政权虽然不以“韩”为国号,但仍以“韩”或“三韩”作为其别称而沿袭下来。至1897年10月,朝鲜高宗建立大韩帝国,使“韩国”作为朝鲜半岛国家的正式国名而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中国上海,虽然改变政体,但仍沿用“韩国”的国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名就被定为“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经人类学研究发现, 在70万年前, 韩半岛就有人类居住。 古朝鲜( BC 2333~BC 108) 据传, 神话人物 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一个王国- 古朝鲜。此后, 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韩半岛。 三国时代( BC 57~AD 676) 高句丽, 百济, 新罗建于一世纪。 这期间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 宗教(佛教和儒教) 文化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代( AD 676~AD 935) 新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统一新罗因贵族的霸权争斗而衰退, 935年归属高丽。 高丽王朝(AD 918~1392) 高丽建于918年。 佛教在这一时期被定为国教, 给政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著名文物有高丽青瓷和《高丽大藏经》。高丽时代发明了直指。直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本,比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纪中期后,高丽衰退。 朝鲜王朝(1392~1910) 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 儒教成为国教, 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 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 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876年朝鲜王朝被日本强迫打开了门户。 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 大韩民国(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联军投降后撤离韩国。其后韩半岛分为韩国与北韩。韩国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 1953年6月27日签定停战协定。 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

就是一个小棒子成长为大棒子的过程而已!

韩国历史文献

大韩民国历史开始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正式建国。韩国历史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其建立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半岛在日韩合并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国并建立流亡政府。该临时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国家的认可。而中国国民政府当时虽然没有正式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帮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帮助其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于1940年9月17日在重庆成立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李青天将军出任总司令,李范奭将军出任参谋长。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书,正式对轴心国宣战。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中3国共同托管。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和美国就朝鲜半岛的共管无法达成共识,1948年,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韩民国(简称韩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当时由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决议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分界而治。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并以尹潽善为总统,却在不久后被朴正熙军队推翻。之后从第三到第五共和国,韩国都处于朴正熙及全斗焕军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1987年之后,第六共和国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是经过考古学和文献资料研究后被世界各国所推选且认可的,如西亚的古巴比伦、北非的古埃及、南亚的古印度和东亚的中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续至今达5000年文明史,这也被考古和文献所印证。然而, 在世界上还有一个文明更“悠久”的国家——韩国,其自称本国历史绵延至今达9200年以上,是中国的近2倍。那么,韩国为何由此自信?他们的历史超过9200年的说法又来源于何处?是否有考古或历史文献的佐证?一本被韩国名人和学者神话了的伪书——《桓檀古记》韩国超过9200年历史的说法来源何处?如果说世界上最久远的文明只存在于韩国,那么这个结论最早的源头恐怕只存在于韩国的近现代书籍《桓檀古记》中。之所以说其是近现代书籍,是因为这部被各国学者否认的伪书,成书年代存在争议,更多的认为是1911年所著,而另一说则是1979年所著。但不论是韩国近代所书还是现代人假手作之,这本书都不是什么官方正史或古书典籍。韩国描绘的朝鲜三国时期的历史版图《桓檀古记》不被“待见”,韩国为何奉为经典?在《桓檀古记》中,韩国历史的确有9200年以上,很多历史记载,与各国典籍文献出入很大。对很多人而言,韩国的《桓檀古记》本质就是韩民族优越主义历史观的集中表现。但凡知道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也就能理解书中为何如此“瞎编”人类史了,不光是韩国史。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朝鲜存在千年的宗藩关系彻底被日本终结。十余年后,日本吞并朝鲜,朝鲜国民进一步遭受欺凌、压迫和奴役。在亡国的岁月,相传一位叫桂延寿的韩国太白教教徒,面对日本侵略极度自卑和朝鲜从没有强大过的历史现实,便决心要写一本YY史书。基于这种不正常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从1911年起开始编撰这本尤为出名伪书《桓檀古记》。《桓檀古记》将韩国的历史直接推进到公元前7197年的桓国。实际上,到中国汉朝时,朝鲜半岛南部都还是原始土著部落。根据书中描述,桓国是由太阳神桓因率八百童男童女降于天海以东的白山黑水建立的由12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国家,国土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包括中国、日本、伊朗等)和欧洲(俄罗斯等),即所谓的南北五万里,东西两万里,其王朝历史达3301年,共有7个国王。这是韩国先祖创立的第一个庞大国家,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桓国的国王平均需要活400多年才能凑够3300多年!每人平均要活400多年!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估计写书的小桂子光顾着快感了)。桓国灭亡后,太阳神桓因的“小妾”或“情妇”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桓雄,他又率3000人建立了另一个王国,叫达倍国。据称,这个达倍国就是中国史书上称的九黎,蚩尤的部落。韩国人对中国的这个反面角色还是“情有独钟”的,《桓檀古记》将蚩尤“封”为倍达国的首任国王(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过韩国人拜蚩尤为祖先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后,轩辕(黄帝)和榆罔(中国的最后一位炎帝)带领的汉族部落崛起,逐渐吞噬蚩尤统治下的达倍国的国土。蚩尤与轩辕在涿鹿大战,这是中韩历史上的第一战。蚩尤大胜后收复不少“失地”。之后,蚩尤又与轩辕发生了70余次战争,结果蚩尤是“清一色”的大胜。到此,让人意外的是写书的小桂子不知是逻辑混乱还是什么,把蚩尤写死后,也没说原因,大韩先祖便主动让出了中国给轩辕,让大汉民族繁衍,而留下来的“达倍国人”则被中国人称为“淮夷”、“嵎夷”、“莱夷”、“岛夷”和“九夷”。《桓檀古记》中记载,蚩尤天皇曾70多次战胜轩辕。另外,小桂子对生命的确是没有概念,老毛病又犯了。众所周知,古人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极度低下,平均寿命在二三十岁左右,五六十岁绝对算是高寿了!然而,在《桓檀古记》中,这个由中国蚩尤建立的倍达国,历1500余年,18个君王,也就是每个国君平均寿命需要达到现代发达国家80多岁的水平,才能撑足1500多年。韩国倍达国的历史中,还有一段十分可笑的事情便是把中国的伏羲写成是国王最小的儿子,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啊。接着,到公元前2333年时,古朝鲜国诞生,即所谓的檀君朝鲜时代。此时,中国的夏建都还没有建立。古朝鲜国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38年时,相当于到秦始皇干掉嫪毐,拔除吕不韦时,这个领土广袤的国家被灭亡。那么中国大地上的那些诸侯国家都去了哪里了呢?对此,不知韩国是否能给个完美的解释?还有古朝鲜国存在的时间里,只字未提被史学家所认可的“箕子朝鲜”时期。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箕子朝鲜是中国人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国家,即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被周武王分封于朝鲜,建立的箕氏侯国。这是朝鲜半岛上存在的第一个国家。古朝鲜国存在了2095年后被扶余所灭。之后,扶余又被高句丽所灭。越是接近近代,历史越不好瞎编,毕竟考古遗存和文献史书站在那里看着一切。为此,《桓檀古记》编写的历史,从扶余国和高句丽开始,渐渐衔接上中国正史记载的一部分历史。正史显示,扶余是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家,首都在今吉林境内。历经600年多年,最后被中国的另一边疆少数民族高句丽所灭。而在《桓檀古记》中,扶余和高句丽以及大震国(即渤海国)都被当成是朝鲜先祖创建的政权挨个写了一遍,直到编到高丽,总算是写到自己的直系祖先,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韩国“万年历”。中国学者研究《桓檀古记》后发现,书中描写的一系列历史,毫无根据,如桓国领土包括亚欧大陆大部,但这些地方至今并未发现有关桓国的任何考古遗迹,并且桓国和倍达国存在的历史时期是人类新石器时代,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国家存在。还有就是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是1979年版,很可能是现代人假手写作的伪书,书中使用的很多词如“男女平等”、“黑水”、“文化”等都不是那个年代应有的词语。韩国历史纪录片称韩国历史长达一万年以上不过,这样一本矛盾重重、毫无历史文献价值的史书,却被韩国不少政界人士、学者、名人和大众奉为经典大肆炒作和渲染。《桓檀古记》俨然成为韩国脆弱历史的“救命稻草”。韩国民族优越主义论泛滥成灾,与这本书怕是有莫大的撇不清的关系。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人种或技术都渐渐沦为韩国发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对此,包括日本在内的汉文化圈国家,也对韩国这种杜撰、歪曲、篡改他国历史的行为感到无奈。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总统。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此后长期执政。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此后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后当选第14届至19届总统。扩展资料:韩国的文化传统:1、语言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正式文字。2、宗教韩国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3、服饰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看上去很宽松;男性以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风情。白色为基本色,根据季节、身份,所选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4、饮食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韩国的历史文献综述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华夏区域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施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停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暴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祖先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供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树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子孙,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来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因为地处华夏,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围住,所以彻底没有开展的空间,疆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消亡。  韩国最闻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维却为秦国所用。  历史沿革  来源  韩国来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闻名的武器--弩,为各国所害怕。所谓“全国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反常尖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华夏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韩国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66年左右吧如有帮助,请采纳!如有需要请追问!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