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铸造工程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铸造工程期刊投稿经验

初级申请条件  (1) 中专毕业1年见习期满,认定"员"级;  (2) 大学专科毕业1年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认定"助理"级;  (3) 大学本科毕业1年见习期满,认定"助理"级;  (4) 获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取得硕士学位前,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的,可减1年),认定"中级";  (5) 获博士学位后,认定"中级";  (6)获博士学位后,认定“中级”;  (7)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满2年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可以认定“副高级”。  中高级职称申请条件:申报中级职称的,必须获得初级职务资格后任职满四年;申报高级职称的,必须获得中级职务资格后任职满五年。  初级职称提供以下材料:  1、学历证复印件  2、身份证复印件二张  3、照片四张(表上贴二张交二张一寸照)  4、初任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  5、单位年度考核  6、单位工作证明或者劳动合同  中高级职称提供以下材料:  (1)《参评人员资格审查意见表》1份  (2)《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其中高级职称需填写近五年考核表每年一份,中级职称需填写近四年考核表每年1份;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2份  (4)《个人述职评议情况表》1份;  (5)《送审材料审核责任卡》1份  (6)《个人述职报告》5份,主要内容为本人基本情况、政治表现、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主要业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7)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专业论文1篇,

铸造 铸造技术热加工工艺以上核心期刊

了解客户需求并制定和改进铸造工艺文件;进行新产品铸造工艺开发工作,解决铸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负责铸造模具设计、设备的选型、生产线建立、原料选型及性能验证等;负责对现场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分析,协助质量部解决相关质量问题;配合质控部、生产部门,检查、督促生产人员按有关标准、工艺、规范进行生产操作;开展新工艺、新技术试验,不断提高铸件质量,减少废品损失,降低制造成本。

铸件, 铸造anycasting不知道了

铸造期刊投稿经验

《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

《铸造》杂志自2000年第1期以来开设的文献速报栏目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际铸造行业最新的期刊文献出版动态和相关信息,紧跟世界铸造科技的前沿,起到了信息窗口作用,成为读者喜爱的特色栏目。  《铸造》杂志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众多权威文摘和期刊数据库源期刊。铸造杂志社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经过50余年的发展,《铸造》杂志已成为国内铸造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铸造杂志社全体员工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开拓办刊思路,面向全行业广泛征集文章及广告,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士与我们合作。

国外的固然好,但是徒有技术没有条件还是不行啊,建议从国内出发,以管窥豹,东风的资料有很多

铸造 铸造技术 特种铸造 有色合金几个是比较权威的

铸造工程期刊投稿

不是

大田作物研究,

这个不需要考的 每个行业都有主管单位每年进行一次评选的 行业的规定也不同经济师国家有统考

调查显示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2009-10-22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核心提示:据媒体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调查中,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 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报道 任职期年度考核表、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民主测评汇总表、送审代表作原件……厦门市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最麻烦是一学年的教案,全部要手写!”刘飞现在每天抄写教案就要熬到晚上十一点多,连备课都顾不上了。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为了评职称,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关系找人情,有人憋着不评职称,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教师成为最受职称之“累”的职业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调查中“教师”排在首位,2%的人选择此项。紧随其后的是“医生”(6%)。接下来还有:学者(4%)、工程师(5%)、作家(2%)、技术人员(1%)、媒体从业者(5%)等。 “评审团到底怎么衡量我们的水平?通过论文还是看谁把教案抄得更工整?”刘飞现在只能把疑问搁在一边,老老实实准备。活生生的教训摆在眼前:有个历史老师,教课的班中考成绩每年都是第一名。可他的职称评审就没过关,因为论文不够,学校一点办法都没有。 调查中,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职称评审甚至催生了一个“论文代理”产业:承诺可以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甚至可以代写论文,这些都是明码标价。中国青年报记者以普通客户的名义致电一家论文代理公司,负责人徐某表示,如果是普通杂志,发表费用600~1000元。但现在杂志版面都排到12月了,要着急发,只能多交钱,一篇加急费是400~500元,保证发出来。“我们是和杂志社长期合作的,省级的、国家级的都有,核心期刊也有。” 徐某强调,“肯定查不出来。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做,从来没有被查出问题。”每天都有很多老师、医生、国家机关人员找过来,他们都是需要评职称的。以中小学老师最多,大学教师主要联系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 对愈演愈烈的论文代理现象,一些高校已有所应对。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商学院董福荣教授告诉记者,广东不少高校都列出了自己认可刊物的名单,一般都比较有公信力。还有一些杂志则上了“黑名单”,不管评什么职称,看到这些杂志就不会通过,因为肯定是花钱买来的。 “堵住花钱发论文的路子,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董教授指出,“职称评定表面上会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这仅仅是形式而已,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行政权力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寻租和腐败。” 董教授说,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题基本上被有权、有名的人垄断了。特别是一些重大招标课题和各个省里的课题,有的是因人而设,有的是没有任何前期成果也没有科学论证,就能拿到课题。而职称评审和各种课题是互为因果的—评上职称就意味着有权力可以寻租,能寻租就能搞到课题,搞课题又是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出成果,而是找不到关系。除非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那几个人。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已经让人们感到司空见惯。”他说。 调查中3%的人表示,人们为职称耗尽心力,不利于出真正的成果。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她也没发表几篇文章。可如果整天操心职称,她也做不成名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说,大家都很反感这种职称评定。“医生又要做临床又要做研究,怎么可能呢?现在全职去做研究时间都不够,明显削弱了医生的功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咨询中心主任甄源泰指出,职称评审原本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分工合作的管理工程,如今变成“一锅粥”。由政府主导评议,为体现“社会公平”,势必突破用人单位的界限,将鉴定工作标准作大范围的、甚至是跨行业的横向比较。这样一来,诸如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权威报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容易被统一标准的“硬指标”,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单位业绩、实际能力、工作态度等不好统一标准的“软指标”,自然挤不上职称评议的台面。 2%的人赞同“职称评定应该真正体现业务能力” 调查中,7%的人希望职称评审不要“一刀切”,应从各行业的专业特点改革职称评定体制;8%的人表示,职称评审不要行政化色彩太浓,不要和岗位、待遇等挂钩。“大家都挤破头去评职称,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评上才能聘上,工资才会跟着上。很多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职称都是基本条件。”刘飞说。 陕西一家民企人资部负责人陈博,最近报考了“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上培训班时他发现几位国企人事处老员工,都快退休了,还在拼职称,就是为了更好的退休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春波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职称问题,必须反思几个最基本的、也是常识性的问题:建立职称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现行职称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是什么?他指出,问题不在于指标,指标只是评价工具。如果少了现在的这些指标,换一些“德能勤绩”,职称评定会更腐败。 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人才?调查中,“业务能力和成果”成为首选指标,5%的人对此表示认同。8%的人认为是“理论水平”,选择“考试分数”的占9%,还有4%的人选择了“英语或计算机等技能”。 调查中,2%的人赞同职称评定应该真正体现业务能力;8%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化的评价体系。 甄源泰指出,职称问题不完全是评价标准的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有经济压力的用人单位,必然会用客观标准来要求人才。而现在一些国企等用人单位,没有要用能人的压力,变成了想给谁就给谁,这跟市场基本规律不相符。 “为了职称评定,浪费了多少本应全心投入工作的精力啊?”刘飞说,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完全同职称挂钩,跟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毫无关系,这无疑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称,已成中国之‘累’。我希望取消职称评审制度,重新建立一套社会和业内都认可的职称评价标准,真正使职称反映实际能力。” 甄源泰却表示,每个人都有社会身份,根据社会身份分配各种利益,职称是社会身份的主要标准。在这一点没有改变之前,职称就不可能取消。因为这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一种适应。单单废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以局部改革来完善职称管理体制,完全行不通。 调查中,7%的人认为需重新建立一套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标准;但也有2%的人表示,目前还找不到合适的评价标准取代职称。

特种铸造期刊投稿经验

机械工程与技术也可以

本刊主要报道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包括黑色和有色合金),如:熔模铸造,压铸,低压铸造,挤压铸造,差压铸造,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壳型铸造及消失模实型铸造等方面的理论、工艺、设备、造型材料、测试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各种有色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熔炼和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凝固理论、测试与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生产经验,并介绍上述内容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和学术活动消息等。2012年初《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联合iebook超级精灵推出网络版《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电子杂志。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是1991-01-01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主街49号。《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3177743109L,企业法人张正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的经营范围是:;《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的出版、发行(经营期限与许可证核定的一致);《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的编辑;承办《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国内广告、代理国内杂志广告;提供铸造行业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服务(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项目经审批后或凭有效的许可证方可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更多信息和资讯。

靠谱的话, 冶金工程或者机械工程与技术 这样的你看行不行

铸造工程期刊

只有《铸造技术》及《压铸世界》杂志,都是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铸造分会旗下的出版物,其实《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专业性更强,特别推荐。该协会旗下一共有7种出版物。你可以上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铸造分会的网址查看如何订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