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是谁评的

发布时间: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是谁评的

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李泽彧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楼上那位在网上随便一搜多的是。。。龙岩学院貌似不是很好,来到这儿的,好像没有满意的呢,不过大学也重在看自己怎么过了,学校也只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而已,现在的大学生好像对自己的学校都不是很满意,但客观的评价龙岩学院吧,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因为它升本没有几年,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如果是现在的学生可能赶不上了吧,如果成绩还可以就走更好一点的学校吧,我很无奈的告诉你,祝你好运了~~~

我是龙岩人,虽然不在龙岩读大学,但现在有点后悔,其实外面的学院不会比他好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是谁

《霍华德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论象征主义手法在《霍华德庄园》中的运用《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体验人生瞬间与遵从传统习惯的困境《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1期解读《时间机器》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道德精神《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4期殖民语境中的理性效用――论《莫罗博士岛》的殖民主义批判《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论《纯真年代》的艺术表现手法《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试论《大雪飘落香杉林》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2006年第5期

李泽彧

辛林,陈清华,戴跃进近世代数北京:当代科学出版社,陈昭木,陈清华,林亚南,王华雄高等代数(上,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992教学论文(2005年以来):叶雪梅,周哲彦,陈清华基础教育改革:高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増刊)冯精华,陈清华对人教版(A)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以数学1为例中学数学教与学,9,2005:44~ 袁智强,陈清华,周哲彦高中数学新课程:思考与行动,福师大学报自),2006,22:5-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三阶幻方”的制作与推广,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45-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福建中学数学,2006,10:18-陈清华:多项式理论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四次研讨会,李云杰, 陈清华 由一道高考题说一次分式递推数列福建中学数学 2:25-陈清华,钟宜福,冯精华 浅谈矩阵的初等应用,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三次研讨会,袁智强,陈清华中学数学专家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获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一等奖2007年高考数学“课标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 10:1-3(排名第二); 余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另一种推广及应用中学数学研究2007,8:18-19(排名第二)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文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 年 12 月(排名第三)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理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 年 11 月(排名第二)湘教版教材《矩阵与变换》简介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年3月(排名第二)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习题设计研究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2 月(排名第二)《矩阵与变换》概观逆矩阵的求法与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3月(排名第二)由一道高考题谈起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3月(排名第二)逆矩阵的求法与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4月(排名第二)计算二阶矩阵 次方幂的公式及其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5月(排名第二)伸缩变换及其在有关面积求解中的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三)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三):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周郑娟,陈清华线性变换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待发)陈怡, 陈清华 球面几何的向量法及其应用(待发)齐虹, 陈清华两种非标准正交基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待发)陈建英, 陈清华也谈欧拉-费马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待发)许珊珊,陈清华矩阵初等理论在Fibonacci数列研究中的应用(待发)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27-2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7— 8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7—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7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7—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 龙岩学院院长   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  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UThe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1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6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2。(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2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1。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1。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2。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6。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1。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2(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5。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1。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2。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6。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6。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2。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2。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3。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3。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2(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3。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3。(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3。(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3。(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3。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3。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4。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5。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3。(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4。(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6。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5。(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11。(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2。(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5。(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6。(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2(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7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8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6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7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8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  《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2。(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9。(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9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6。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2。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2。(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是谁啊

1999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优秀栏目策划学报”;2003年获《CAJ-CD》执行优秀奖;2006年获福建省教育厅“首届福建省特色学报”奖;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统计优秀单位;2010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客家学研究”被评为特色栏目;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3年11月,客家研究栏目获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色栏目金奖。

李泽彧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册,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学校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设有9个二级院(系),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1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3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出版专著18部,编写和参编教材、教参12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31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64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民俗学、采矿工程等3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等12个科研学术机构,其中古田会议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南方不稳定煤层研究、动物医学研究及闽西食品研究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建校5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准确把握“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学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校园和谐,走在同类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是谁呀

李泽彧

论汉语词汇的多元系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词价研究与汉语词汇知识的深度习得(与苏向丽合作)语言文字应用 2011年第2期从方言和地域文化看海峡两岸的文缘(与林天送合作)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学导入 国际汉语学报 2011年3月华语的研究和华语的教学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第1期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于海阔合作)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谈规范意识——兼评两部规范性辞书 辞书研究 2011年第3期量词“片”的语法化(与孟繁杰合作) 语言研究 2011年第3期论混合型方言——兼谈湘粤桂土语群的性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05期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5期繁简字并非两岸语文鸿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09-10关于方言基本词汇的比较和方言语法的比较 汉语学报 2012年第3期论对外汉语的阅读教学 国际汉语学报 2012年第1期闽语的“卜”和“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黄典诚先生对音韵学的重要贡献 古汉语研究 2012年第4期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教材几个问题的探析(与于海阔合作) 民族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新视野——读《全球华语词典》辞书研究 2013年第1期 辞和辞的研究 李如龙 国际汉语学报 2013年第1期 论语言接触的类型、方式和过程 青海民族研究 2013年第4期 关于宾语前置 汉语学报 2013第4期 社会语言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国际汉语学报 2013年第1期 汉语特征研究论纲 语言科学 2013年第5期 略论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官话方言词汇论著读书札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   衡山方言的轻重音及与其有关的变调 (与刘娟合作)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3期 论方言特征词的特征——以闽方言为例 方言 2014年第2期 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光明日报 2014-12-08 略论汉语的字辞构造特征 李如龙 国际汉语学报 2014年第2期 新界客家话百年接触演变的启发 李如龙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 从语音特征出发设计语音教学 李如龙; 陈瑶 学术研究 2015年第3期 汉字的发展脉络和现实走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

《霍华德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论象征主义手法在《霍华德庄园》中的运用《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体验人生瞬间与遵从传统习惯的困境《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1期解读《时间机器》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道德精神《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4期殖民语境中的理性效用――论《莫罗博士岛》的殖民主义批判《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论《纯真年代》的艺术表现手法《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试论《大雪飘落香杉林》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2006年第5期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册,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学校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设有9个二级院(系),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1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3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出版专著18部,编写和参编教材、教参12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31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64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民俗学、采矿工程等3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等12个科研学术机构,其中古田会议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南方不稳定煤层研究、动物医学研究及闽西食品研究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建校5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准确把握“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学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校园和谐,走在同类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楼上那位在网上随便一搜多的是。。。龙岩学院貌似不是很好,来到这儿的,好像没有满意的呢,不过大学也重在看自己怎么过了,学校也只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而已,现在的大学生好像对自己的学校都不是很满意,但客观的评价龙岩学院吧,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因为它升本没有几年,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如果是现在的学生可能赶不上了吧,如果成绩还可以就走更好一点的学校吧,我很无奈的告诉你,祝你好运了~~~

1999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优秀栏目策划学报”;2003年获《CAJ-CD》执行优秀奖;2006年获福建省教育厅“首届福建省特色学报”奖;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统计优秀单位;2010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客家学研究”被评为特色栏目;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3年11月,客家研究栏目获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色栏目金奖。

辛林,陈清华,戴跃进近世代数北京:当代科学出版社,陈昭木,陈清华,林亚南,王华雄高等代数(上,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992教学论文(2005年以来):叶雪梅,周哲彦,陈清华基础教育改革:高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増刊)冯精华,陈清华对人教版(A)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以数学1为例中学数学教与学,9,2005:44~ 袁智强,陈清华,周哲彦高中数学新课程:思考与行动,福师大学报自),2006,22:5-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三阶幻方”的制作与推广,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45-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福建中学数学,2006,10:18-陈清华:多项式理论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四次研讨会,李云杰, 陈清华 由一道高考题说一次分式递推数列福建中学数学 2:25-陈清华,钟宜福,冯精华 浅谈矩阵的初等应用,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三次研讨会,袁智强,陈清华中学数学专家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获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一等奖2007年高考数学“课标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 10:1-3(排名第二); 余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另一种推广及应用中学数学研究2007,8:18-19(排名第二)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文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 年 12 月(排名第三)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理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 年 11 月(排名第二)湘教版教材《矩阵与变换》简介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年3月(排名第二)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习题设计研究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2 月(排名第二)《矩阵与变换》概观逆矩阵的求法与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3月(排名第二)由一道高考题谈起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3月(排名第二)逆矩阵的求法与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4月(排名第二)计算二阶矩阵 次方幂的公式及其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5月(排名第二)伸缩变换及其在有关面积求解中的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三)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三):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 年 6月(排名第二)周郑娟,陈清华线性变换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待发)陈怡, 陈清华 球面几何的向量法及其应用(待发)齐虹, 陈清华两种非标准正交基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待发)陈建英, 陈清华也谈欧拉-费马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待发)许珊珊,陈清华矩阵初等理论在Fibonacci数列研究中的应用(待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