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投稿投稿须知

发布时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投稿投稿须知

垃圾学报不是本校的学生就别发吧,不怎么样。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 第一作者 市场经济研究 1997(2)住房抵押贷款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第二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7(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讨 第一作者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5)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探讨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6(2)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困境与对策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6(6)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法律效力、评估与市场体系 第一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8(1)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中国地产市场 1998(4)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 独著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8(4)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8(3)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换的思考 第一作者 农业经济 1998(8)住房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第一作者 经济与发展 1998(3)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平衡初探 第二作者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1999(1)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建设 第二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9(10)国外农地金融制度考察与借鉴 独著 农村金融研究 1999(12)阻碍农户科技有效需求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作者 科技与管理 2000(1)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业有何影响 第一作者 中国房地产 2000(2)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建设研究 第一作者 国土经济 2000(2)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一作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2)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第二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3)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第二作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1)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通讯作者 水土保持研究 2004(2)推进城市化引发的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通讯作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5)剖析中国农户土地产权残缺 第一作者 经济纵横 2005(6)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4)棉价剧烈波动的背后 通讯作者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6)对当前房地产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第一作者 中国市场 2005 (8)由“汇率报复案”看人民币汇率调整 第一作者 中国物价 2005(8)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 第二作者 理论导刊 2005(10)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化及原因分析 通讯作者 生态经济 2005(10)我国经济适用房顽疾与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当代经济 2005(11)经济适用房去留两难 通讯作者 中国国情国力 2005(12)失地农民贫困现状缘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 第一作者 农村经济 2006(1)“城中村”现象的再剖析 第二作者 生态经济 2006(2)试论政策瑕疵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 第一作者 特区经济 2006(2)均衡理论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目标分析 第一作者 经济理论研究 2006(3)城镇化进程中征地问题探讨 第一作者 经济纵横 2005(1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第二作者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陕西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研究 第一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7(2)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分析 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 2007(2)耕地非农化中的利益动因分析 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 2007(6)农用地转用价格构成及评估思路 通讯作者 价格月刊 2008(2)近30年陕西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其展望 第一作者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质出版社)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二作者 人民日报理论版 2008-7-西北退耕区农村沼气池建设的适宜度分析 通讯作者 调研世界 2008(8)土地一级开发属性分析及其市场集中度实证研究 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 2008(4)土地一级开发绩效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8(5)西北退耕区农户收入水平对沼气消费的影响分析 通讯作者 开发研究 2008(5)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通讯作者 农业技术经济 2008(6)美国城市扩张中的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启示 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8(6)西北地区退耕还林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二重性分析 通讯作者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借鉴 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 2009(1)论耕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补偿 通讯作者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1)农民工薪酬满意度实证调查 通讯作者 调研世界 2009(2)土地一级开发机制优化设计 通讯作者 重庆大学学报 2009(2)激励性规制视角下的土地一级开发政策的比较研究 通讯作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2)基于DEA 方法的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相对效率分析 通讯作者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1)基于产业集聚的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3)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通讯作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9)基于AHP 的陕西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通讯作者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7)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 2009(7)异地歧视对小城镇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 通讯作者 软科学 2009(6)基于自主创新的陕北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通讯作者 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亚中心建设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讯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力区域差异分析第一作者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通讯作者 旅游学刊2010(5)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转载土地征收中农民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462个农户的调查通讯作者 管理现代化2010(2)杨凌示范区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通讯作者 商业研究2010(3)绿色物流意识及个体差异研究通讯作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1)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陕西省耕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通讯作者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宝鸡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稳定性评价通讯作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通讯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2010(3) 基于ELES模型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通讯作者 旅游科学2010(3)基于CVM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探析通讯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城郊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通讯作者长安大学学报2010(3)安全农产品消费动机、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研究通讯作者 软科学2010(11) 近年来我国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初探通讯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6) 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2011(2) 农民被征地的意愿与影响因素:陕西462个样本通讯作者 改革2011(1)兼业农业工人存在及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的实证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人口2011(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探析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2011(9)基于企业竞争理论的我国乡村旅游业战略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2011(1)渭河流域城乡一体化旅游发展研究通讯作者 长安大学学报2011(1)城镇居民农业生态服务认知响应及其政策启示——基于杨凌示范区调查实证第一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通讯作者 管理现代化2011(5)基于灰色—BP 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杨凌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通讯作者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排斥通讯作者 城市问题2011(10)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通讯作者 新疆农垦经济2011(6)应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影响通讯作者 环境保护2011(19)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影响的检验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5)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述评; 临床、药物和实验研究的论著; 基础与临床的短文; 文献综述与知识更新讲座; 临床护理; 病例报道; 学术讨论等。三、文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理通顺、语言精练,数据需有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文稿一般4000字节左右(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短文2000字节左右。四、撰稿规范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责任作者姓名等资料在文章首页左下方脚注。 论著文稿需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注2-5个关键词。中文摘要下需注“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医学名词以1989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药物的中文名称使用199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法定药物》的学名。 一律采用三线表格,表内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线条图请用白纸墨绘或电脑绘制,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照片图要清晰、对比度好。若刊用人像,应征得其本人的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有标尺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本编辑部有权选择作者投稿在《吉林中医药》杂志或《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刊发,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注明。2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3如系各类基金资助项目文稿,请在论文末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首页复印件,本刊将优先发表。4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在10个工作日内发出稿件录用通知,1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通知者,可向编辑部查询或另行处理。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5来稿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如不同意删改请事先声明。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6本编辑部两本杂志均为多家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本刊均视为其同意文稿刊登后可供国内外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不另付稿酬。凡有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注明。7文稿决定录用后,将酌收版面费,杂志社收到汇款后开具收款凭证。2 撰稿1 文字 力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可靠,表达准确。2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用圆括号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3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已被公知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4 文题名 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5 作者署名和单位 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单位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投稿时要确定一名对文稿负责的通讯作者。在论文末列出通迅作者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或传真号。如来稿未特别注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来稿注明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及全部作者单位名称的英译。6 摘要 专家论谈、名医经验、医史文献、实验研究、药物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栏目的文章,均须附中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术语。实验研究、药物研究、临床研究文稿的摘要形式使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结构式摘要。7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 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照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数目一般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8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研究、药物研究类文稿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研究类文稿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各层次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三级,最多不超过四级。9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 或“表1”。1 图 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相应位置。凡要求有英文摘要的文稿的图题、图注均需中英文对照;其它类文稿,图题和图注只用中文。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示,不要标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 表 一律采用“三线表”,其内容不可与文字和图重复。凡要求有英文摘要的文稿,表题用中英文对照。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以简炼文字写在表的下方,表内依次用 *、△、▲、□、■ 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x±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处理结果统一用 *、△、▲、□、■ 表示P<05; * *、△△、▲▲、□□、■■ 表示P<01。10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 =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25)。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11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与符号。12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 时间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宜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2 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 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 或(3~5)×109, 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13 参考文献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的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对其原文核对无误。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为主。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 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中国农学通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 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有中文核心的,还有科技核心的,不知你问那一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中演讲稿700多字

垃圾学报不是本校的学生就别发吧,不怎么样。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不是……出生地:陕西省西安市现居地:北京通晓语言:国、英、各地方言(湖南、四川、江苏徐州、陕西、河南、山东等)

不是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行政责任概念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5年第10期;《公共利益与公共行政责任》,《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5年“第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政治学科分论坛主题发言,政治学科分论坛行政管理学科组优秀论文一等奖;《行政责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深层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理论原则》,《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编:《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论制度惩罚与责任个人化原则》,《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治理范式的信息结构、交易费用和学习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公共管理标准的理论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目录索引;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不确定性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2004年“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科学”分论坛上主题发言论文;《行政责任:概念、性质及其视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公民问责制:理论意义与制度设计》,《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与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0期;《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监察学会《研究参考》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权力的恣意与权利的贫困:建构和谐社会的二维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基于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的类型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政府责任场域中的悖论空间》,《长白学刊》2008年第2期;《公共政策方案的结构与逻辑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后“风暴”语境下的政府问责和问责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分析》,《理论导刊》2008年第4期;《行政责任工具的类型学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价值、功能与意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三题》(第二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信任及其建构途径》(第二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建构》(第二作者),《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4期;《公共治理中的责任结构分析》(第二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书评《构建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第二作者),《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探讨》,《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途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政治学分析》,《探索》2009年第2期;《公民问责的行动模式及其要素分析》,《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监督权的制度逻辑、内在贫困和建构维度》,《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1期;《公民问责的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探索》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合作治理的空间建构——评<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学海》2010年第2期;《行动的选择与制度的逻辑——对“闹大”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5期;《街头官僚的空间诠释——基于工作界面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街头官僚及其行动的空间辩证法——对街头官僚概念与理论命题的重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行动者的缺席与制度的虚置——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探索》2011年第4期;《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第二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能力短缺条件下的双边动员博弈——政府维稳与公民闹大及其关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言说的短路与表达的困境——公共行政的话语危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2期;《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公共行政隐喻的后现代转向》,《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治理体系碎片化背景下的“闹大”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年第1期;《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建构》,《光明日报》2012年7月28日第11版;《以公民行动建构政府责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第338期;《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劳工权利的多元博弈及其困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公共行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8日第415期;《象征性行动与制度实施——以公民申请财政信息公开事件为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读<揭开行政之恶>》,《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实践、制度与理念之间的互动及其张力——基于中国行政问责十年历程的理论思考》,《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制度论”与“道德论”——两种行政责任机制的比较分析》,《行政论坛》2013年第2期;《行政之恶的现实经验及治理途径》,《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敬业精神的社会建构》,《光明日报》2013年4月18日07版;《政府责任理念的扩散及再生产——基于行政问责话语演变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街头行政:概念建构、理论维度与现实指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制度扩散与责任理念的再生产——行政问责制十年历程的反思》,载于《行政的价值》,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他们是有的。(我投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