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1980.7.26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

1980.7.26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工农兵服务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中提出的。  社论正式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原来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社论明确写道:“党中央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指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口号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政治服务,但比孤立地提为政治服务更全面,更科学。”

1980年7月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

1980年7月2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向人们传达了党中央的这一精神   “二为”方向 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新的文艺工作的总口号,用以取代沿用多年而过时了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1980年7月2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向人们传达了党中央的这一精神通常简称为“二为”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中提出的。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王钦若仲至 , 仁宗时名儒, 原叔之子,大臣荐文艺,召试学士院。”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晔始传文苑, 隋曰文学, 唐曰文艺。”《新唐书》、《金史》均有“文艺传”,记文艺家事迹。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出处:《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隐於知理者,有隐於文艺者。”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蓺之高,一时莫伦。”明 汪道昆 《洛水悲》:“论君家文艺呵,真箇是人文纪纲。”《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蓺,务在节宣。”

2005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题目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对一件文艺作品而言,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中,第一位的是(思想)性。3、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4、简述文艺作品“三性”的关系。参考答案(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3)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5)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题目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主旋律题目1、主旋律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在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3、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提倡(多样化)。4、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双百方针题目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双百方针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最早由(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3、阐述双百方针的重要文献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4、简述双百方针。参考答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由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此后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进一步系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也重申过这一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切实保障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五、(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为方向题目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3、简述文艺的“二为”方向。参考答案(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针。(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不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的发展规律。(3)“为人民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人民的关系,从服务对象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功能。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题目1、新闻敏感主要表现为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2、简述新闻敏感在实践中的表现。参考答案(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2)它首先表现在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并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从一般事实中突出出来加以报道,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准确地预测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也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才能做到。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题目1、(新闻敏感)指新闻报道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2、新闻敏感具体表现为(快捷)、(准确)、(灵活)等几个特点。八、(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取向题目1、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取向。2、简述新闻价值取向。参考答案(1)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2)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所持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3)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取向。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题目1、在实践中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不但包括其(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2、简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参考答案(1)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2)新闻价值的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十、(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要素题目1、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构成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与(趣味性)。2、(时新性)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所未知的新鲜事。3、(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4、(显著性)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5、(接近性)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新闻接受者十分接近,能够自然地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6、(趣味性)指事实因富有新奇性或戏剧性而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十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含义题目1、新闻价值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2、新闻价值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性)报纸大量流行的时期。3、1918年,新闻价值理论由(徐宝璜)、(邵飘萍)等带进中国。十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题目1、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真实性的要求基本上已形成共识。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2、(准确)就是语言要切合被表现的对象,概念明确,判断确切,推理符合逻辑。3、(公正)指新闻媒介不偏袒、不压制任何一方,给辩论的双方以平等的权利,以平等的申辩机会,不歪曲事实,不强加于人。4、(全面)包括对事件的报道情节详尽,过程完整,有纵向、横向全方位材料,分析和评论考虑各方面的情况。5、简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新闻客观性,包括内容上的客观和形式上的客观,内容上的客观强调报道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强调报道方式是客观陈述。(2)客观和有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倾向性,可以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表述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十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的基本形式——用事实说话题目1、(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2、简述“用事实说话”。参考答案(1)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2)用事实说话,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运用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力量,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3)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接受者,且更具说服力。十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题目1、简述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参考答案(1)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报道内容必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数字、资料和描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2)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是:新闻要全面、完整、深刻、精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相,善于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体中把握事实,善于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十五、(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题目1、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如何理解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参考答案(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青睐,能被他们所欢迎、所接受,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于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可信的。真实的新闻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向导、政策指南、生活助手和知识的百科全书。因此,真实是新闻的一种特有的优势。正是*着这种优势,它才能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失去了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因素,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条件和特有的优势。(2)只有如实地报道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各种真实信息的需要,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那些违背真实性原则,任意搞虚假、失实报道,甚至不惜*造假和欺去达到自己目的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唾弃。从这一意义上说,真实不但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十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题目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2、简述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参考答案(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是第一性的,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是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怎么样。(3)新闻是第二性的,被决定的。新闻工作者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报道和解释,而不应作任何的曲解、增添或减损。同时,这种报道和解释也是对事实的能动的反映。十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题目1、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点。2、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参考答案事实与新闻,谁是源,谁是流?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试金石。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明确提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可能出现新闻;没有事实,就绝没有新闻。由于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就必须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不能以主观的愿望和设想代替或改变事实。十八、(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题目1、新闻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填社会形态)。2、(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的物质手段)。十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题目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2、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3、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两个效益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

1980年7月26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社论

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时提出的。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中提出的。  社论正式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原来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社论明确写道:“党中央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指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口号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政治服务,但比孤立地提为政治服务更全面,更科学。”

2005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题目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对一件文艺作品而言,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中,第一位的是(思想)性。3、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4、简述文艺作品“三性”的关系。参考答案(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3)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5)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题目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主旋律题目1、主旋律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在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3、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提倡(多样化)。4、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双百方针题目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双百方针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最早由(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3、阐述双百方针的重要文献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4、简述双百方针。参考答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由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此后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进一步系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也重申过这一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切实保障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五、(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为方向题目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3、简述文艺的“二为”方向。参考答案(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针。(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不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的发展规律。(3)“为人民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人民的关系,从服务对象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功能。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题目1、新闻敏感主要表现为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2、简述新闻敏感在实践中的表现。参考答案(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2)它首先表现在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并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从一般事实中突出出来加以报道,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准确地预测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也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才能做到。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题目1、(新闻敏感)指新闻报道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2、新闻敏感具体表现为(快捷)、(准确)、(灵活)等几个特点。八、(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取向题目1、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取向。2、简述新闻价值取向。参考答案(1)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2)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所持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3)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取向。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题目1、在实践中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不但包括其(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2、简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参考答案(1)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2)新闻价值的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十、(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要素题目1、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构成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与(趣味性)。2、(时新性)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所未知的新鲜事。3、(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4、(显著性)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5、(接近性)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新闻接受者十分接近,能够自然地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6、(趣味性)指事实因富有新奇性或戏剧性而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十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含义题目1、新闻价值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2、新闻价值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性)报纸大量流行的时期。3、1918年,新闻价值理论由(徐宝璜)、(邵飘萍)等带进中国。十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题目1、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真实性的要求基本上已形成共识。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2、(准确)就是语言要切合被表现的对象,概念明确,判断确切,推理符合逻辑。3、(公正)指新闻媒介不偏袒、不压制任何一方,给辩论的双方以平等的权利,以平等的申辩机会,不歪曲事实,不强加于人。4、(全面)包括对事件的报道情节详尽,过程完整,有纵向、横向全方位材料,分析和评论考虑各方面的情况。5、简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新闻客观性,包括内容上的客观和形式上的客观,内容上的客观强调报道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强调报道方式是客观陈述。(2)客观和有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倾向性,可以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表述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十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的基本形式——用事实说话题目1、(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2、简述“用事实说话”。参考答案(1)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2)用事实说话,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运用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力量,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3)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接受者,且更具说服力。十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题目1、简述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参考答案(1)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报道内容必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数字、资料和描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2)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是:新闻要全面、完整、深刻、精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相,善于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体中把握事实,善于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十五、(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题目1、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如何理解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参考答案(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青睐,能被他们所欢迎、所接受,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于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可信的。真实的新闻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向导、政策指南、生活助手和知识的百科全书。因此,真实是新闻的一种特有的优势。正是*着这种优势,它才能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失去了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因素,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条件和特有的优势。(2)只有如实地报道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各种真实信息的需要,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那些违背真实性原则,任意搞虚假、失实报道,甚至不惜*造假和欺去达到自己目的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唾弃。从这一意义上说,真实不但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十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题目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2、简述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参考答案(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是第一性的,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是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怎么样。(3)新闻是第二性的,被决定的。新闻工作者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报道和解释,而不应作任何的曲解、增添或减损。同时,这种报道和解释也是对事实的能动的反映。十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题目1、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点。2、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参考答案事实与新闻,谁是源,谁是流?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试金石。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明确提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可能出现新闻;没有事实,就绝没有新闻。由于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就必须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不能以主观的愿望和设想代替或改变事实。十八、(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题目1、新闻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填社会形态)。2、(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的物质手段)。十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题目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2、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3、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两个效益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

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人民服务

管理的核心是:1、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的核心是现代财务管理。3、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组织的效率。4、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团队。5、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的制订。6、管理的核心是战术的实施。7、经济学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管理核心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拓展资料一、简介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是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二、分类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万变不离其中:尽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创造发挥人-财-物的最大价值!

回答 亲~您好 决策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 更多1条 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包括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公德、平等、平和。弘扬中国精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只有坚持原则,把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少年学习中国精神的精髓,弘扬中国精神。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中国坚持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力量的强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体现。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