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住建部核心期刊查询

发布时间:

住建部核心期刊查询

住建部核心期刊

不太了解,本人专业发表各类教育类期刊论文。

杨一伟,1970年出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专家,最受欢迎的实战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培训师,山东大学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总工程师。 参与了住建部以下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实验、宣贯: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GB50656-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20081201  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2011   6、《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 196-2010          7、《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 215-2010    其主要著作有:  (一)2004年,主编了《登高架设作业》(ISBN 7—5020—2492—1),该书共计15万字。该书成为山东省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培训教材。  (二)2005年12月,主编了《建筑工人安全常识问答》(ISBN 7—5020—2815—3/TU714-44),该书共5万字。  (三)2007年,主编了《建筑安全文明施工图集》(上、下),该图集(ISBN 978—7—5607—3354-8),20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规范了企业行为,该书发行以后,济南市的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全运会的顺利召开和提升济南市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2009年,主编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警示录》,该书57万字,420页,总结了近年来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书中每起事故几乎都配有图片,这些血淋淋的现场照片,能使建筑从业人员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对降低事故率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该书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2010年,主编了《建筑工人安全文明施工知识手册》。  (六)2011年6月,主编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警示挂图》,挂图出版后,受到省建管局、住建部的肯定和推广。      其主要论文:  在《建筑安全》、《建筑》、《中国基层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实务全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在刊物上发表了近20余篇论文。  1、《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浅谈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的选择》  3、《浅谈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安全施工》  4、《建筑施工斜拉式悬挑脚手架的计算》  5、《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目》  6、《发生一起建筑安全事故损失究竟有多少?》  7、《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原因浅析》  8、《专家论证制度与施工安全状况的改进》  9、《高层商住楼改写字楼的结构增层与加固》 曾经给全国近百个城市的单位或团体授课。

住建部核心期刊目录

住建部核心期刊有哪些

1建筑结构学报 2 土木工程学报 3 岩土工程学报 4 岩土力学优先出版 5 空间结构 6 国际城市规划优先出版 7 中国给水排水 8 世界地震工程 9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10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 工业建筑优先出版 12 建筑结构 13 施工技术 14 工程勘察 1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6 城市规划学刊 17 工程地质学报 18 城市规划 19 中国园林 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优先出版 22 建筑材料学报 23 建筑学报 24 规划师 25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6 暖通空调 27 混凝土 28 新型建筑材料 29 给水排水 30 建筑科学 31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32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33 建筑技术

好像没有建设部主管的核心期刊只要是正规公开发行的期刊,发文章都是有价值的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施工技术》是核心期刊。《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半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据中国知网2019年第11期期刊内页显示,《施工技术》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64人、顾问17人、荣誉编委5人、编辑部编委3人,设社长兼主编1人、副社长兼执行主编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1人、副主编1人、名誉主任1人、副主任委员5人。创办宗旨:面向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及时报道中国和住建部有关的施工技术政策,传播和交流中国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和经验,推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反映中国施工学术和施工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改革、推动和加强施工技术交流与发展,为繁荣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施工技术

住建部期刊黑名单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组织策划传销或因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或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工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

就是入了住建部里的黑名单呀,再报都可以会审查得很严格!

资质核查打造有序建筑市场数百家建筑企业被举报投诉住建部重拳打击造假亮罚单建筑工程中不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以及重大安全事故,将许多建筑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建筑市场中,企业资质出卖、挂靠等现象普遍,给建筑市场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对于资质造假,不管是被清出建筑市场还是责令整改、撤销企业资质,对建筑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但从住建部公布的数以百计的被举报投诉企业名单来看,业内资质造假问题依然很严重在众多申请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被住建部全国通报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业绩造假,从而导致已取得的资质被撤销,实在是得不偿失近日,住建部在官方网站上又公布了上百家建筑企业,皆因为涉嫌业绩造假等行为被投诉举报,其中不乏央企的身影。住建部目前正在抓紧落实调查这些企业的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住建部加紧了建筑业资质核查的步伐。从年初公布我国首例被撤销建筑企业特级资质案例,到如今通报数百家建筑企业被投诉举报造假,无不显示出住建部治理建筑业内企业资质的决心。弄虚作假取资质官方开出严厉罚单2019年年初,住建部首次向我国建筑行业内最高等级资质企业“亮剑”。东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公司)是山东一家成立20多年的老牌建筑企业。2017年7月,东海公司在向住建部申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过程中,利用虚假材料,以欺手段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据了解,住建部于2014年11月6日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将建筑企业资质分三部分。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包括12个类别,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包括36个类别,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劳务分包企业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特级资质是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中的最高级别。2018年10月,住建部向东海公司发出《撤销行政许可意见告知书》,决定撤销东海公司已经取得的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以及相应的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建筑行业人防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的行政许可,并且在3年内,东海公司不得再次申请上述项目行政许可。由此,东海公司失去了3项业内顶级的企业资质,住建部的处罚可谓“雷霆万钧”。据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创始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朱树英介绍,根据《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对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的企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行政审批权限依法给予警告,并作如下处理:(一)企业新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二)企业在资质升级、增项申请中弄虚作假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升级、增项;(三)企业在资质延续申请中弄虚作假的,不予延续,企业按低一等级资质或缩小原资质范围重新申请核定资质,并一年内不得申请该项资质升级、增项。此外,对弄虚作假取得资质的企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撤销其相应资质,且自撤销资质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该项资质。除了剑指国内顶级建筑企业资质企业外,时间跨度大的企业资质造假行为,住建部也照查不误。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正源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在2008年申报企业资质时,因为利用制造假业绩的手段取得相关资质。时隔11年后,住建部仍然查处、撤销了上述两个企业的相关资质。“资质是每个公司最起码的标识和特征,有了资质才拥有参与招标的资格,与其说资质是企业实力的认证书,不如说是建筑市场的入场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加强资质动态监管资质审查日趋严格进入2019年,住建部加大了对建筑业内企业资质造假问题的整治力度。根据住建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16家企业的18项资质被撤销,业绩造假数目更是多达58项。从近期住建部通报的“涉嫌造假”的被举报企业名单来看,一旦企业造假行为经调查属实,那么已经取得的相关资质将会被撤销,而且还会面临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相关资质的处罚。2018年5月,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明确提出,将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适时开展对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符合资质标准的动态核查,强化市场清出管理。据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人士介绍,资质动态核查的实质是对建筑企业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是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发起的随机的不定时的抽查,一般很少,企业自己申报奖项或者资质升级、增项时会进行。此外,如果企业出现相关情形,主管部门也会进行动态核查。其中,主要包括在住建厅全省建筑市场诚信平台,本年度内不良行为记录积分达到20分或不良行为记录3次及以上的;发生较大质量和生产安全事故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或突发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被投诉、举报资质条件不符合资质标准的;列入本年度建筑业重点监督企业名单和上年度核查结果为基本合格的;企业3年内未承揽工程的;本年度受到行政处罚的。随着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步入行业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受到核查,动态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会被责令整改或撤销企业资质,并且整改期内不得参与工程招投标,不参加动态考核的企业则会被直接清出建筑市场,不得参加当地的任何招投标工程。一方面是住建部对企业资质造假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资质申请审核批准也日趋严格。今年5月21日,住建部发布最新的《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664家企业共申请资质784项,得到专家同意意见的仅有164项,不同意的有620项,不通过率高达80%。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有50多家企业因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被全国通报,在专家审批结果公示中通过率不足10%。2018年住建部公布的前8个批次《建筑业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综合下来,共计190项资质申请通过审查,1018项不通过,资质申请通过率仅有7%。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介绍说:“建筑企业资质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施工、勘察、设计和监理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资质数量等进行的综合性考察,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之后对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企业资质体现了企业的施工资格以及综合素质。”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有明确规定,任何建筑施工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要想承包施工任务,必须首先取得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利益驱使铤而走险资质造假频频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但建筑工程中不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以及重大安全事故,也将许多建筑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建筑市场中,企业资质出卖、挂靠等现象普遍,给建筑市场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对于资质造假,不管是被清出建筑市场还是责令整改、撤销企业资质,对建筑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但从住建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布的数以百计的被举报投诉企业名单来看,业内资质造假问题依然很严重。那么,企业为何热衷于资质造假呢?对此,刘俊海分析称:“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资质在建筑企业的投标与市场竞争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也成为众多建筑企业,甚至包括国内一流的央企、央企二级单位追求的目标。资质等级越高,代表企业实力越强。”高秦伟认为,这是由中国大的政策环境决定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其实都包含着一种政府为企业资质能力背书的味道,具有建筑业资质的企业,特别是高资质的企业,就相当于获得了政府的特许经营许可,企业就可以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比其他那些没有相关资质或者是资质级别较低的企业更有竞争力。除此之外,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觑。2016年10月,住建部发布《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其中明确,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等的指标考核。取消注册建造师等人员的指标考核后,工程业绩就成为资质标准三项硬性指标(企业资产、技术负责人、工程业绩)中分量较重的一项。通知还明确,对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这也导致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资质,不惜通过弄虚作假,搞假资料、假业绩取得资质。朱树英律师认为,住建部对于企业资质造假问题监管日趋严厉,相关企业应该及时做好应对。同时,从近期主管部门频频动作来看,建筑行业已开始了大整顿,那些空壳公司、皮包公司、靠弄虚作假存在的公司将被清理出去,市场无序的状况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对实实在在干工程的公司或许会有阵痛,但从长远来说是利好。监管手段持续升级打击造假决不手软近年来,住建部对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手段不断升级。除了上面提到的“企业资质动态核查”措施外,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告知承诺系统加强动态核查。从2018年开始,住建部开始探索建立“诚信规范、审批高效、监管完善”的告知承诺审批新模式,具体就是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后监管。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在对企业承诺内容进行重点比对核验的同时,着力强化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实现对企业承诺的业绩现场核查全覆盖。对以虚构、造假等欺手段取得资质的企业,依法撤销其相应资质,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四库一平台监督项目业绩记录。2018年3月住建部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对已入库工程项目信息的监督检查,规范化监督机制,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一步监督信息的真实性,确保项目业绩记录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有效解决工程业绩造假的问题。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2017年,住建部发布了信用管理暂定办法,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了建筑市场主体的黑名单制度,要求各级住房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重点关注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中列出的建筑市场主体,受限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等方面,对于工程业绩造假的建筑企业,各地区的惩罚办法是撤销其相关企业资质,不得在3年内再次申请资质,并列入建筑主体黑名单中。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对于业绩过硬的企业,还是要尽量申报相关的企业等级资质,而那些条件不够的企业建议不要花太多精力来申报。在众多申请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被住建部全国通报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业绩造假,从而导致已取得的资质被撤销,实在是得不偿失。与其这样,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业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造假已变得非常困难,做精做专才是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王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