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海上钢琴师赏析论文

发布时间:

海上钢琴师赏析论文

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在获得能够下船的条件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甚至在船只要被炸毁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下船,他热爱他的音乐,但他没有容入船只以外的世界,整个影片中蕴藏了对物质世界批判,对人性和真爱的赞美,对城市的深深思考,人类的去向,以及生命的意义。觉得切入点很多呀随便挑个就可写了

“1900' Theme”是整部配乐的主轴,同时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两段恋曲“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中,将这个主题做了十分优美的演绎,其中“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的风格与《新天堂乐园》的Love Theme表现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带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乐则铺陈出怀念感伤的感触,至於Track 16是一首细腻抒情的钢琴独奏,充满了深刻动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较特殊且十分抢眼的主题变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将主题由遥远的怀念,变化出开阔飞扬,闪亮兴奋的神采,虽然音乐本身和《铁达尼号》全然不同,不过倒有几分让人联想起《铁达尼号》启航时的高昂情绪,交响编曲的处理展现了一如《铁面无私》的奔放与力量,不过感觉上,《海上钢琴师》有更优美的主题旋律,更丰沛的情感,与更富传奇色彩的悠远美感,这首作品又与最后一首配乐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色调,“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则以深邃收敛的情绪为传奇故事划下休止符,不过其实那并不真正是一种”结束”的感觉,更像另一个开始,毕竟所有的传说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结局。整部配乐藉著脱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绘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际遇与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声带的结尾,莫里克奈与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师,更进一步将1900's Theme改写成真挚深邃,诗意动人的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联手打造出今年电影主题曲的代表作。 答案补充 主题音乐有两个,也就是片头跟片尾,呈双主题前后呼应式。一个代表大海跟般,一个代表1900。也就是影片中凡有出现大海或船的宏伟场面,都会有第一主题音乐,而凡是表达1900的心态的都是第二主题,包括对朋友,对爱情等 两个主题贯穿全片,片中的插曲或背景音乐很多也是经过主题曲做改动而来的。 另外就是1900弹的那些曲子,它们表现了1900的性格特征。例如以音乐来“读”人。需要是表现大厅中各种各样的人,但影片要表现的却是1900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世界里的人的。 对决的场面,第一首只弹个平安夜,第二首听哭了并模仿,表现了他的单纯,童真,没有竞争的,仅仅是对音乐的追求心理。第三首认真起来,是因为黑人惹恼了他,表现他的高超技术。当然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四手连弹的曲子,两只手不可能完成,用在这里也是从侧而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音乐家。 偷吻女孩的音乐。表现他胆怯的心理。因为音乐中有小二度不协合音程。 华尔兹那段,表现他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船长说没有人能像你这么疯狂了。同时,这也是跟他对规矩说FUCK想呼应的。 答案补充 另外还有一首出现在以后情节中的乐曲,相当于全篇配乐主题的核心,标题是《Play in Love》,钢琴独奏同伴们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体验到了孤独和失落。由弦乐演奏的这段感情丰沛、饱含失落与怅惘之情的音乐,与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中最后那段弦乐重奏的德博拉主题(Deborah's Theme)阿玛泊拉之间出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点忧伤的弦乐)1900正拿着话机想和岸上的随便什么人说说话,以排遣心头的孤寂,这时,突然有四个衣冠楚楚的黑人闯了进来。与陆地上的社会隔绝已久的1900吓得在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船体内四处逃窜。(一段紧张的音乐)其实这四个人并非歹徒,他们不过是被派来通知1900,要他准备和当今爵士乐的祖师爷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的。 答案补充 一段爵士小号)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爵士乐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个重要人物:杰里;罗尔;莫顿。影片中的他由曾经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三重奏爵士乐团成员的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新闻界夸夸其谈,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钢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杰里;罗尔;莫顿。音乐的情绪、节奏贴切地和杰里;莫顿神采飞扬的表情及说话的速度保持了同步,这时,得知比赛消息的人们开始集中在弗吉尼亚号的大厅里,好戏就要开场了。

从1990年发生的大事写 还有当时的政治局势 社会动荡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特别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再写意点你的看法

哎,是在太经典了,无话可说,不敢妄评!

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赏析论文800字

哎,是在太经典了,无话可说,不敢妄评!

“1900' Theme”是整部配乐的主轴,同时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两段恋曲“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中,将这个主题做了十分优美的演绎,其中“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的风格与《新天堂乐园》的Love Theme表现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带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乐则铺陈出怀念感伤的感触,至於Track 16是一首细腻抒情的钢琴独奏,充满了深刻动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较特殊且十分抢眼的主题变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将主题由遥远的怀念,变化出开阔飞扬,闪亮兴奋的神采,虽然音乐本身和《铁达尼号》全然不同,不过倒有几分让人联想起《铁达尼号》启航时的高昂情绪,交响编曲的处理展现了一如《铁面无私》的奔放与力量,不过感觉上,《海上钢琴师》有更优美的主题旋律,更丰沛的情感,与更富传奇色彩的悠远美感,这首作品又与最后一首配乐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色调,“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则以深邃收敛的情绪为传奇故事划下休止符,不过其实那并不真正是一种”结束”的感觉,更像另一个开始,毕竟所有的传说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结局。整部配乐藉著脱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绘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际遇与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声带的结尾,莫里克奈与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师,更进一步将1900's Theme改写成真挚深邃,诗意动人的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联手打造出今年电影主题曲的代表作。 答案补充 主题音乐有两个,也就是片头跟片尾,呈双主题前后呼应式。一个代表大海跟般,一个代表1900。也就是影片中凡有出现大海或船的宏伟场面,都会有第一主题音乐,而凡是表达1900的心态的都是第二主题,包括对朋友,对爱情等 两个主题贯穿全片,片中的插曲或背景音乐很多也是经过主题曲做改动而来的。 另外就是1900弹的那些曲子,它们表现了1900的性格特征。例如以音乐来“读”人。需要是表现大厅中各种各样的人,但影片要表现的却是1900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世界里的人的。 对决的场面,第一首只弹个平安夜,第二首听哭了并模仿,表现了他的单纯,童真,没有竞争的,仅仅是对音乐的追求心理。第三首认真起来,是因为黑人惹恼了他,表现他的高超技术。当然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四手连弹的曲子,两只手不可能完成,用在这里也是从侧而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音乐家。 偷吻女孩的音乐。表现他胆怯的心理。因为音乐中有小二度不协合音程。 华尔兹那段,表现他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船长说没有人能像你这么疯狂了。同时,这也是跟他对规矩说FUCK想呼应的。 答案补充 另外还有一首出现在以后情节中的乐曲,相当于全篇配乐主题的核心,标题是《Play in Love》,钢琴独奏同伴们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体验到了孤独和失落。由弦乐演奏的这段感情丰沛、饱含失落与怅惘之情的音乐,与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中最后那段弦乐重奏的德博拉主题(Deborah's Theme)阿玛泊拉之间出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点忧伤的弦乐)1900正拿着话机想和岸上的随便什么人说说话,以排遣心头的孤寂,这时,突然有四个衣冠楚楚的黑人闯了进来。与陆地上的社会隔绝已久的1900吓得在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船体内四处逃窜。(一段紧张的音乐)其实这四个人并非歹徒,他们不过是被派来通知1900,要他准备和当今爵士乐的祖师爷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的。 答案补充 一段爵士小号)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爵士乐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个重要人物:杰里;罗尔;莫顿。影片中的他由曾经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三重奏爵士乐团成员的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新闻界夸夸其谈,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钢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杰里;罗尔;莫顿。音乐的情绪、节奏贴切地和杰里;莫顿神采飞扬的表情及说话的速度保持了同步,这时,得知比赛消息的人们开始集中在弗吉尼亚号的大厅里,好戏就要开场了。

用钢琴完美地绽放出人性的光芒,这便是《海上钢琴师》的灵魂。在我理解下的这首曲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人公的俏皮地甩技能,第二部分是情感的表达。先是展现自己卓越的才华,直到窗外的女子出现,节奏慢了下来。跳动的音符像是在向女子打招呼,敬礼。随后又像是在试探,想彼此深入地了解。最后像是突然萌生了想要离开大海,到陆地去的想法,却又害怕陌生的环境,表达对海上的生活欲罢不能的无奈,对即将失去一见钟情的人的无奈。主人公犹如一个稚嫩的小孩子,在钢琴的世界里为所欲为,想弹什么就弹什么,想怎么弹就怎么弹,但都是用心弹。在弹奏这首曲子时,他根本就不屑身后的经纪人。因为他是在用心弹,只有用心听才会明白曲子的涵义,也像是在讽刺唯利是图的经纪人只在乎金钱,不懂得真正的艺术是无价的。

钢琴曲赏析论文

你看下这个是不是你要的?  赏析德彪西钢琴名曲《水中倒影》  来源: 作者:朱 勇  德彪西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其影响,并自觉地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表现在自己的音乐中,从而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重要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注重和弦本身的、客观的音响价值,用模拟代替陈述,用感觉代替情绪,音乐的造型重于情感,诗意重于情节,直觉重于理性等。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看,旋律在印象主义音乐中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很少以悠长如歌的形式出现,而是变成简短、精炼、零碎的主题动机。和声的丰富色彩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中包括摆脱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引进古老的自然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人为的全音音阶,淡化传统的和声功能体系,扩大和弦的使用范围,用附加音或省略音,四度、五度等不同音程叠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的特殊复合和弦等,和声材料非常多样化,形成独具印象主义特色的色彩性和声。其乐曲结构比较松散自由,段落界线相对模糊,由于音乐中缺少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动力,乐曲呈现出一个个音乐画面的对比并置状态,是绘画性的、意象性的、一块块的色彩的对比,曲式比较自由,通常仅仅在整体上保留了某些再现三段式的特征。音乐的织体异常的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透明、时而丰满,变幻莫测,给人不尽的新奇之感。  德彪西分别在1905年和1907年作有《意象》二集,每集各有三首乐曲。钢琴曲《水中倒影》即是其中第一集的第一首,下面试以这首乐曲为例来看看上述印象主义音乐特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水中倒影》的整体结构具有五段体回旋曲式的特征,第一、三、五段是基本主题的陈述,第二、四段属于两个对比性的插部,主题再现时有较大的变化。1-15小节是乐曲的第一部分,其中前八小节是整首乐曲的基本主题,分为4+4两个乐节(谱例一)。  谱例一:  这八个小节可以分为很明显的三个和声层:上方和声采用柱式和弦的形式以很弱的力度奏出,这些浮动的和弦仿佛描绘出洒满阳光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间和声层是很简短的一个旋律sol-mi-re,它代表着“倒影”的主题,并在时值上有所强调,其位置显得隐蔽、含蓄,宛如微风吹拂的湖面,倒影似有若无,可当你睁大眼睛看时,它却清晰地显现在水中;最下面的和声层是主属音的持续,以一个和谐的纯五度音程在下面作为基础,使得音乐更有种清澈、透明之感。八个小节的主题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画面:湿润的大地承载着一波轻轻摇荡的绿水,水中有一个清晰、悠扬、美丽的倒影……主题陈述完后,和声构成中增加了一些变音(谱例二)。  谱例二:  左手的低音出现半音级进的线条,并用八度加厚。其上是四度、五度等多种音程叠置的柱式和弦,这种和弦结构形式在后面同样使用很多,形成德彪西富有特色的色彩性和声。在这些色彩性和声之上还漂浮着另外两个简短的旋律,其材料正是来源于前面主题陈述的最上方和声层,仿佛是水波浪尖上跳动的阳光一般。第14小节的和弦很有特色(谱例三)。  谱例三:  左手低音是带有增二度特性音程的四音列,右手演奏的和声既有平行三度(大小三度音程交替出现),又在内声部隐含着平行五度的进行,这一个小节就综合了三、四、五、六、七度音程的叠置;高音形成la-sol-fa-mi-re-do的旋律线条,似有结束一个段落的意味,但其下方的和声却是不稳定的、动荡不安的,很好地将情绪引入第二部分。就这一部分来讲,后面的七小节是对前面八小节主题的补充,仿佛作画之时先把物体轮廓勾勒出来,再对其背景色彩进行初步渲染,把浓墨重彩的笔触留在后头进行。  16-19小节似乎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过渡(谱例四)。  谱例四:  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序进,在低音部出现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五声音阶,音区的大跨度移动,形成突兀的音响效果,减三和弦的分解用三连音来表现,造成短促而有动力的音响,是对即将出来的音乐材料和六连音形态的预示。从20小节开始是连续16小节高低音区快速流动的音型,跨越广阔音域的多层次的钢琴织体,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荡漾水波所反射出来的奇幻景象。20-23小节的快速分解音型,交替出现了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和弦和省略音的减小七、减七和弦,不协和的音响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前两小节左手更以饱满的时值奏出分解形式的减七和弦(谱例五)。  谱例五:  22-23小节右手快速流动的高音点被左手点击出一个re-降mi-还原mi-fa的半音级进音列,浮光掠影地描绘出奇幻的水波影像。24-35小节基本上是建立在属音持续基础上的,这是德彪西为避免调式中心音的消失而经常采用的方法,在此曲的后面也常出现。24-30小节的右手是fa-sol-la-si(后变成还原si)四音列的快速分解,衬托着左手位于中音区的柔和而富有表情的旋律线条,附点节奏的使用让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30-35小节快速流动的音型与三连音节奏相互交替,伴随着力度的不断增长又渐渐消退,音乐的速度渐渐放缓,温柔地连向第三部分的主题再现,好像是风的短暂停歇。这里的和弦同样充满色彩,甚至出现了mi、fa、sol、la同时奏响的块状和弦  本篇论文来源于 完全论文网 原文链接:

留邮箱等传

乐曲简介:这首钢琴曲结构纯洁、亲切、温婉、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其委婉的旋律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仿佛是少女对美好幻想的期盼, 它令所有初学钢琴的学生都喜爱和着迷。 巴达捷夫斯卡(1838-1861)是波兰的女钢琴家、作曲家,她一生创作了35首钢琴小品,惟有《少女的祈祷》不胫而走,其它作品都默默无闻。她创作这首《少女的祈祷》时,年仅18岁,她不幸于24岁离开了人世,可是她的这首精致小品却足以使只有短暂生命的她流传百世。 创作背景: 《少女的祈祷》是名副其实的少女所创作。作者巴达捷美斯卡是一位波兰少女,在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里谱写了《少女的祈祷》,二十四岁便夭折了。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钢琴小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 自己的感受: 首先旋律纯洁、亲切、温婉而优美,高起伏分解和弦的应用唤起人们一种巧妙的思维。音乐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感受到无限的憧憬和期待之情,也许是作者心中一种美好情感的抒发。

海上钢琴师议论文

生日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 ——泰戈尔感到自己的渺小,才是巨大收获的开头。 ——歌德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曹雪芹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议论文名言可以 依作文主题而定。

高中议论文常用名人名言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向往成功的桂冠,就别空费每一天。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机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即使在那些因机遇而成功的发现中,机遇也仅仅起到一部分的作用。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事业的成功没有止境,它是一场无终点的追求。如果你具备开始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豪情。

一块真正的“璞玉” 曾经记得吉文斌老师讲过,他认为最有真性情的两个人是:贾宝玉和李煜。他们就像一块人世间少有的璞玉一样。但是在我看来,他们虽然已是少有的璞玉,但并不是真正的璞玉,他们生于尘世间,或多或少会被尘世间的种种所浸染,不能真正地做到晶莹剔透,毫无瑕疵。我认为真正的璞玉应该是: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在这个世界都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没有留下一点印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的名字就叫做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漂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仿佛一生都不在红尘中,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这样的人怎么不让我为之钦佩折服;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块真正的璞玉! 最初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我认为的1900是一块顽石而不是璞玉。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在为梦想奋斗的时候,其实是在发掘自己的价值,不断的思索我到底有怎样的才能?坚信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但同样也有这样的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许多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天赋。而1900十分的幸运,他自己找到了在音乐上有着惊人的天赋,他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旷世奇才。他真的很幸运的拥有着别人梦寐以求的才能,但同时他却没有别人很自然拥有的东西。 那时的我想:1900你有着上帝赐给你的礼物,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为什么甘愿一直留在船上;为什么不下船,你可以拥有很多很多。你没有父母,但你还是可以有妻子,和属于你的孩子,可以建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家!但是,你到死也没有下过船。同时,你也没有鼓起勇气去向你喜欢的女孩子表达你的爱意,在大雨中,你踌躇不前;在黑夜里,你只敢亲亲的吻她;在离别时,最重要的话堙埋在人群里。就这样,你与你的爱情擦肩而过。 那时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镜头不是你于麦克斯最初的相遇,一起在狂风暴雨中弹奏着钢琴,宛如一场绚丽的华尔兹;也不是你与Jazz发明者Jelly Roll Morton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斗琴;而是你穿着驼色的大衣,站在舷梯的中央,望着繁华的纽约大街。终于终于,你还是想下船了,我激动地在心里呐喊:1900去吧,像世人展示你的音乐天赋,成为历史上伟大的钢琴家,去寻找你自己的幸福!可是,最后的最后,你还是犹豫了,你将帽子洒向大海,是你在向陆地郑重的say goodbye 吗?你毅然地向船上奔去! 最后,你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并同这船一起葬身于大海。看到结尾,我泪流满面,心中默想:为什么你当初没有下船,不然现在你可能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美丽的妻子,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葬身大海。越想越伤心,或许是为了失去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或许是为了他悲惨的命运 ;或许为了这一块固执到极致的顽石!崇明选修最近重温《海上钢琴师》,我发现了一些以前我忽略甚至误解的东西。原来它是一块真正的璞玉,而不是我所认为的顽石。 每个人有着其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前我那么认为1900,原来我也只是一个俗人,会希望得到名利、金钱、地位等。我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1900,所以认为它是一块顽石。 我在电影中找到了我以前想问1900那些问题的答案:“ Why why why why I think land people waste a lot of time wondering Winter comes they can't wait for summer; summer comes they're living dread of That's why you're never tired of travelling, with 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 where there's always That doesn't sound like a good bet to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是啊,我们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忙着考高中,考大学,忙着找工作,忙着结婚„„可是我们却总是错过身边最美好的景色,却试图去寻找一个并不实际的美好。这大概就是我们与1900的差距吧!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1900真的下船了,他走进了繁华热闹的纽约,他真的能找到那个女孩子吗;他真的能在纽约养活自己吗?他还能一如既往的弹着自己喜欢的钢琴吗?他能抵御人们无止尽的欲望吗?谁也不知道答案,因为纽约这个城市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原来这些1900都知道,所以他才会在舷梯上踌躇不前。“All that You just couldn't see the end to The end? Please?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 It was all very fine on that And I was grand too, in my I cut quite a And I was getting G There was no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 It was what I didn't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There was no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The end of the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1900与麦克斯最后的对话为我解答了1900执着原因,对于一个生于船上,长与船上得人,忽然走进繁华的纽约,就像是让一个刚出身的婴儿独自一人在到处是街道,到处是欲望的世界生存,结果可想而知。还有,1900能弹奏出一曲又一曲震撼心灵的音乐,甚至能打败Jazz发明者Jelly Roll Morton是因为他只是很纯粹的喜欢着音乐,沉浸在音乐带给他的快乐中。如果到了陆地,他还能弹奏出像在船上一样的音乐吗?对于1900崇明选修来说,他的一生只有音乐,如果连音乐都失去了,那他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原因和价值了。所以,他最终选择留在船上,于船共存亡。“All that world is weighing down on me,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and aren't yo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apart at the thought of it? The enormity of living it?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哭了,但我是带着笑容,我明白了,或许这对于1900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一个没有被尘世所浸染,他用自己的真性情,谱写出最感人的乐谱来诠释他的一生。 世界上或许只有麦克斯一个人记得1900,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不会再有任何人记得1900和他的音乐,但我想说的是 他这块真正的璞玉确确实实存在过! 在海边,聆听着大海的呼吸,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仿佛天籁,听,你是否听到了钢琴的声音,是1900在天国的弹奏吗?

500字的,还是论文海上钢琴师是托纳托雷,意大利导演拍的,回归三部曲之一,虽然是与美国的合拍片,但是影片高潮,男主角打败了爵士乐的创始人,还说了句“去他妈的爵士”,爵士乐起源于美国,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导演这样设计想表达什么意思?

海上钢琴师音乐鉴赏论文1500字

海上钢琴师不错,很烂漫。

哎,是在太经典了,无话可说,不敢妄评!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遗弃在轮船钢琴上的婴儿,终其一生在这所轮船上所发生的故事。让我震惊的,可能也是让大部分人震惊的,就是1900到最后马克斯找到他,并努力劝说他离开那艘船的情况下,1900还是很淡然的选择和他一直生活的船一起消亡。  文章刚开始马克斯说,没有人会相信这个故事,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存在。凄婉的音乐在诉说着这个没有人会相信的故事。因为故事的主人公1900没有出生记录,没有身份证明。    再一次轮船的停泊时,他被丹尼发现,养育他,为避免人发现,他没有离开过船舱,直到八岁,丹尼因为暴风雨意外死亡。上天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1900在一天循声找到了上天赐予他的东西,钢琴。在某一个深夜里,人们被美妙的钢琴声吸引,而没有人认识这个令他们震惊的孩子。从此以后,1900展开了与音乐,与钢琴为伴的一生。  马克斯因为小号出众得以上这艘船,他的出众让1900主动和他交谈,还弹钢琴来缓解他晕船。在以后的许多年,他们经历了很多美好的音乐时光。当然,马克斯一直劝说1900去感受陆地,1900没有接受,他不是不敢尝试,而是不愿去尝试。直到他看到一个女孩,他对那个女孩一见钟情,他还遇见过那个女孩的父亲,听那位父亲讲述他在陆地上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情形,恋爱往往使人冲动,1900决定去陆地了,他决定下船了,虽然离别总是让人伤感。  可是,在还有几个台阶的时候,他停下了,他没有继续,他扔掉帽子,回身回到船上。最后要催毁船的时候,他对马克斯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又回来了吗?我看到的全是街道,接到后面还是街道,我看不到最后,我看不到结果,没有我想要的。  人们或许真的应该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创造辉煌,等待救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