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发布时间: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有机会去日内瓦,而日内瓦最吸引我的不是新城,却是老城。一位熟悉历史的长者陪同我去参观,详细介绍了老城的文化遗产,使我受益匪浅,胜过读一本历史书。所以,瑞士人说,“保护老城就是保护历史。”非常精辟。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我深切地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现在去看看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象。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尊重与珍爱;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城市和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却相当不足。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绍兴的沈园,是一座非常小的园林,亭台水榭也不出众,而800多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今游人不绝。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文化。凡读过陆游的《金叉头凤》和《沈园》诗词的人,走进园林里,都会有深刻亲切的感受,陆游和唐琬凄怆的爱情故事打动游人心弦,激起心灵的共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给园林增添了浓郁的、令人流连再三的文化点染。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无论现在多么繁荣,都不能丢失祖宗的遗产,不能丢失个性。丢失个性,就是丢失更为巨大的财富。所以,我们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很好地精心保护,而且要认真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本城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现实的意义。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和物质环境的总特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给人以特有的美感;二是体现鲜明的文化气质。它不光局限在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会意义。一个城市的特色,标志着它的社会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城市所反映出来的特色则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水平,即城市的生存优势。历史上有些城市衰落了,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城市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变化后条件的要求,丧失了生存优势的结果。例如,沿古运河或其他河流的城镇,过去很发达,现在衰落了,就是运输方式改变了,或者河道也不通了,原来的商埠,现在成了荒芜的村落。 城市文化气质与内涵既可以从社会角度、精神文明方面来考察,又可从物质环境,利用自然,建筑环境协调优美,城市交通井然有序来考察,它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建筑个性和风格,更容易表现城市的个性,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的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遗迹),在傍晚时,犹如飘浮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一样,显出绝妙的景色。在上海,从外滩看浦东,从陆家嘴看外滩,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了上海城市的个性。失去了外滩,也就没有上海的历史、上海的特色。 人的知识,很大部分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的。城市环境多姿多态,文化氛围浓郁,富有特色,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至为深刻,对提高居民的素质有极大作用。一个城市所形成的特色和文化气质,常常是积累了世代之功,是一代代祖辈留下的硕果,对市民是一种文化熏陶,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女真族 抵御匈奴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高潮,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1 文化遗产  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2 自然遗产  是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自然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落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自然地理结构和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生长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应的是一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对于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这些遗产消失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随着一些国家恶意争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韩国在联合国申请我国的端午节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文化遗产的丢失,因此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纪念日”的确定,无疑是推进一项事业开展、弘扬一种伟大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高潮,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球公认的具有突出系列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1972年联合国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精华中的精华,黄金有价,而是戒毒,又是玩儿的,一旦被破坏了永远无法恢复原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云网盘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有机会去日内瓦,而日内瓦最吸引我的不是新城,却是老城。一位熟悉历史的长者陪同我去参观,详细介绍了老城的文化遗产,使我受益匪浅,胜过读一本历史书。所以,瑞士人说,“保护老城就是保护历史。”非常精辟。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我深切地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现在去看看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象。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尊重与珍爱;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城市和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却相当不足。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绍兴的沈园,是一座非常小的园林,亭台水榭也不出众,而800多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今游人不绝。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文化。凡读过陆游的《金叉头凤》和《沈园》诗词的人,走进园林里,都会有深刻亲切的感受,陆游和唐琬凄怆的爱情故事打动游人心弦,激起心灵的共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给园林增添了浓郁的、令人流连再三的文化点染。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无论现在多么繁荣,都不能丢失祖宗的遗产,不能丢失个性。丢失个性,就是丢失更为巨大的财富。所以,我们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很好地精心保护,而且要认真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本城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现实的意义。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和物质环境的总特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给人以特有的美感;二是体现鲜明的文化气质。它不光局限在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会意义。一个城市的特色,标志着它的社会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城市所反映出来的特色则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水平,即城市的生存优势。历史上有些城市衰落了,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城市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变化后条件的要求,丧失了生存优势的结果。例如,沿古运河或其他河流的城镇,过去很发达,现在衰落了,就是运输方式改变了,或者河道也不通了,原来的商埠,现在成了荒芜的村落。 城市文化气质与内涵既可以从社会角度、精神文明方面来考察,又可从物质环境,利用自然,建筑环境协调优美,城市交通井然有序来考察,它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建筑个性和风格,更容易表现城市的个性,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的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遗迹),在傍晚时,犹如飘浮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一样,显出绝妙的景色。在上海,从外滩看浦东,从陆家嘴看外滩,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了上海城市的个性。失去了外滩,也就没有上海的历史、上海的特色。 人的知识,很大部分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的。城市环境多姿多态,文化氛围浓郁,富有特色,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至为深刻,对提高居民的素质有极大作用。一个城市所形成的特色和文化气质,常常是积累了世代之功,是一代代祖辈留下的硕果,对市民是一种文化熏陶,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纪念日”的确定,无疑是推进一项事业开展、弘扬一种伟大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高潮,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考研参考书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苑利 / 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刘锡诚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王文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编写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宋俊华主编《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辅导教材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中国文化读本重点笔记》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往年真题》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34 948 热心网友2020-04-07世界遗产长城资料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0 3 匿名用户2020-04-11中华遗产就上杂志猫,快捷,方便的杂志折扣订阅网,售后无忧 点击进入详情页广告 热心网友2018-10-16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8 赞赏 56完成点赞任务,奖励10财富值加入战队答题,平均奖励翻5倍赚财富值 热心网友2011-11-27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5 185 热心网友今天 13:09然后我们班,!。,!。,?我的错对不起你的事我你发的什么时候回来啊互相伤害吧?我和。我就。?,?。??。我家吃饭,,?。我们,。我,,我?,我,我,?。我,我在,。你,我和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网盘

《文化遗产2021》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dxjt简介: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件遗产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一本杂质类书籍,文化遗产2021最新版本,此书主要是研究我国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有兴趣的可以免费下载读一读。

《大宇宙gogo》( 陈坤 / 周赟 / 徐晴 / 夏雨池 / 班宇 / btr / 独眼 / Darth_Coco / 高雅 / Lo / 玛鲨苗酱 / Ryan / 水母 / 糖匪 / 烟囱 / 赵人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JQMY    书名:大宇宙gogo豆瓣评分:0作者: 陈坤 / 周赟 / 徐晴 / 夏雨池 / 班宇 / btr / 独眼 / Darth_Coco / 高雅 / Lo / 玛鲨苗酱 / Ryan / 水母 / 糖匪 / 烟囱 / 赵人秀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副标题: gogo原作名: 大宇宙出版年: 2015-12-12页数: 236内容简介  ★地球人,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外星人……他们已从各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覆盖报道全球超过22个地区的宇宙幻想,深度访谈记录包括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航天计划尖端学者叶永烜 、科幻作家刘慈欣、多领域的前卫艺术家、资深陨石猎人、民用航天推动者、航天城建设者、星战迷等近20位地球居民的太空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陈坤出品“行走gogo”重磅改版,先锋思考,全球视野,一手资料,前卫设计★引领青年阅读新浪潮,一本耐读、精美、收藏级的时髦杂志书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古至今不曾停歇。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太空梦想正式点燃。从太空竞赛、冷战结束到今天全球瞩目的航天新闻、风靡一时的科幻电影、小说,甚至艺术领域的太空审美,地球人的“太空热”几经沉浮,经久不衰,日益深入流行文化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大宇宙》从登月时刻开始,多角度、多面向地深度报道、记录、解析当代人的宇宙探索梦想,即有穿行太空的宇航员、天文学家、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也有对宇宙抱有强烈好奇并以此为灵感创作的年轻艺术工作者,更有勇敢的陨石猎人、狂热的科幻影迷……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行走gogo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关注报道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gogomook 系列杂志书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上书店及全国实体书店、机场书店均有发售。★gogonews 微信周刊常读常新,欢迎订阅。(wechat ID: gogo_news)作者简介 gogo makers:出品人 陈坤 费勇总编 陈坤执行主编 周赟编辑顾问 卢燕珊编辑 徐晴 夏雨池特约记者 Platinum(东京)英文编辑 郑牧青 孙名梓责任编辑 王晨曦gogo writers(a-z):班宇网络化身“坦克手贝吉塔”的乐评人、文字作者,常居沈阳的出版行业工作者。Btr作家、译者、专栏作者、书评人。曾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迷走•神经》等,译有《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保罗•奥斯特著)等。旅行专栏刊于《名汇》杂志。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独眼本名叶扬,建筑评论人,媒体从业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受过五年建筑设计专业训练,做过数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版小说《比如,单身》《胖子》《通俗爱情》《在无尽无序的汪洋里,紧挨着你》等。Darth_Coco,漫画作者,插画师,翻译兼撰稿人。《星球大战》资浅爱好者,501军团的常年亲友,一名预备役绝地。高雅城市研究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师。Lo资深撰稿人,现居北京。游走于香港、北京两地的文化传播者,曾经工作于香港《号外》杂志,目前从事文字和影像传输工作。玛鲨苗酱玛莎与苗酱的两人制作团队。短片、摄影、撰稿作品见于Lens、《财经》、《私家地理》、《南风窗》等媒体。2015年发布多媒体项目《从黑夜到白天:中国同性恋首次群体出镜》,目前主要参与类型片剧本开发与制作,同时正在完成纪录长片《黑夜王国编年史》。Ryan懒人插画师,目前漫画画得比插画多。灵感均来自日常发呆。水母文化女青年,笔耕不辍的非文字工作者,三心二意的剧场工作者,冷门文化痴迷者,微信公众号水母小星球通信(jellyfishdiary)糖匪独立幻想作家。作品发表在《科幻世界》《上海文学》。代表作《黄色故事》《八月风灯》《面孔》。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并被收入当年的”美国最佳科幻年选”以及《世界科幻选》。烟囱真名彭撼,湖北枝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叙事癖和乞丐出版主编。赵人秀大家都叫她cab,创业者,鼓手,18流导演,达摩朋克。住在北京,心在宇宙。gogo interviewed(a-z):Alexandra Lethbridge毕业于布莱顿大学的摄影专业,目前就职于英国摄影杂志Photoworks。作品《陨石猎人》入围2014年法国Aperture Foundation Paris Photo First Photobook奖项,同时也是英国FORMA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2015 Clifton Cameras 奖项得主。陈熹工作生活于北京。1985年生于武汉。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学专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为自由艺术家,作品范畴包括绘画、动画、装置、写作等。Christine Anderson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CEO,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超过三十年,担任美国空军菲利普斯研究室航天研究部主任、组建航天飞行器研究部门等。大垣美穗子艺术家,1995年在日本爱知大学学习艺术与音乐,199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研习雕塑,2003年成为教授Klaus Rinke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在日本京都开办个展“永恒的瞬间”。DZ本名张锷,1969年生的上海人,中国第一代星战迷,501中国驻防军的第二任指挥官。Geoffrey Notkin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作家,陨石研究者,音乐人,出版人以及摄影师。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地质学、天文学、文学、摄影和设计等,还是Aerolite Meteorite公司(向世界各地相关机构及陨石爱好者提供陨石标本收藏、研究)的总裁。代表作品有纪录片《How the Earth Was Made 》(2007),《Meteorite Men》 (2009)。洪涛旅游行业从业者,机器人爱好者,星球大战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成员(TK60708)R2D2中国制造者俱乐部发起人。正在制作的R2D2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搭载激光雷达、惯导等传感器,实现人脸识别、同步定位与建图及路径规划等功能。并实现与人交流,自主导航 。焦立中(Leroy Chiao)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深航天员、工程师。1994年7月8日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升空;1996年1月11日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72任务并进行舱外活动,成为首名进行太空漫步的华人;2004年10月13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担任站长。在他15年的航天员生涯中,四度升空,六次太空漫步,太空停留总时数达229天7小时38分5秒,离舱太空行走累计36小时,是在太空一次性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之一。刘慈欣高级工程师,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入围“2014 中国好书”。2015 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李剑鸿噪音及声音艺术家,从1990年代末开始制作音乐,中国大陆实验音乐的先行者,推出近30张个人、合作和合集作品,发行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俄罗斯、法国和香港等。2004年在参加巴黎“白夜”艺术节上被声音艺术家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Zbigniew Karkowski)称为“中国最好的噪音艺术家”。Scott Loxley国际星战COS迷组织501军团成员。2013年11月,47岁的他离开墨尔本,扮成电影《星际大战》中的“帝国风暴兵”一角,徒步环行澳洲18个月,为他家乡的墨尔本蒙纳士儿童医院筹得11万澳元善款。每年将有300名儿童在他捐赠的新医疗器械的帮助下得到治疗。Starlab (Barahat)电子音乐制作人,生于印度新德里,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Psytrance音乐舞台,足迹遍布美国、葡萄牙、泰国和尼泊尔等地。目前签约于印度首屈一指的音乐厂牌Digital Om Productions。童发强80后,陨石爱好者,受父亲影响成为陨石猎人,虽年轻已入行八年。Tom Eitler城市土地研究所(ULI)副主席,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专业于城市综合改造,历史保护、交通系统规划等。韦玮化身Vavabond的实验音乐人,2006年与李剑鸿组成“迷走神经”音乐组合。叶永烜(Ip Wing Huen)天文学家,曾任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现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与太空科学研究所任教,并于澳门科技大学出任特聘教授。1982年和法国科学家Daniel Gautier、美国科学家Toby Owen向NASA与ESA提出探测土星系统的计划,即现在的卡西尼-惠更斯号。2009年NASA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 EPSM)。小行星18730 (18730 Wingip,叶永烜小行星)临时编号1998 KV7,于1998年5月23日由美国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发现,以叶永恒先生的名字命名。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一、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 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明文:“国家公园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由内政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以建设公园、文物古迹、历史地、观光大道、游憩区等为目的的所有陆地和水域”。目前,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包括57座国家公园,327处自然和历史胜地,2万个历史遗址和其它建筑,还有8500座纪念碑和纪念馆,总面积约7万km2。2004年度财政预算为26亿美元,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各成员的命名是多样化的。国会在扩大国家公园体系的过程中使用过28种以上的名称,这些名称通常都是描述性的,如:海岸、湖岸、历史遗址、战场和游憩区等。到目前为止,使用最多的有16个大类。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仅涉及公有的、自然状态下不可移动的的遗产。而且,严格来说,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并非都是堪称国家级的自然文化遗产,因为其中还包括国家游憩区等休闲地和城市公园(如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波托马克河国家公园)。就目前体系内的各个成员而言,在资源重要性、主导功能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所有这些成员的产权主体上都属于国家公园管理局,其管理部门都是非营利机构。 二、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和体制的发展历程 1872年,美国国会把位于西北部的黄石地区确定为“为了人们利益和欣赏目的的大众公园或休闲地”。由于没有相应的州政府机构来接收并管理这片区域,所以该区域以国家公园的形式直接由内务部负责管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由来。自1872年以后,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趋于成熟,其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基本定型。 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也曾长期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也受财政资金不足的困扰,其服务功能的完善和经营活动的规范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做到的。 事实上,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主要就是妥善处理以下关系的历程: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②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③资源保护与经营开发之间的关系;④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⑤简单愉悦公众和全方位为公众服务之间的关系。美国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逐渐形成一个很清晰的管理思路——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美国模式”:根据资源的公益性质确定资源的功能(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等,以保证管理手段、管理能力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对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使命,通过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两套体系,美国实现了根据资源的公益性不同进行的分级管理。但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目前已日益看淡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在这种分级管理中贯彻的却是同一信念:无论何种自然文化遗产资源,都不仅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且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所以,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做到可持续地利用是必然要求。即美国人非常强调资源的公益性,尤其是能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公益性。美国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都做到了与这种信念相适应。 在资金机制上,24部联邦法律,62种规则、标准和执行命令保证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作为国家遗产资源在联邦经常性财政支出中的地位,确保了国家公园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能够维持其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的管理模式。近些年来,由于有关社会捐赠机制的成熟以及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和高关注度逐渐显现,社会捐赠资金显著增多,大大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2004年,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仅占到国家公园体系全部运营经费的约3/4。 在管理机制上,由于普遍采取了垂直管理模式,加之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准确的定位,管理者较好地行使了对其预定的职能: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steward),而不是业主(owner)的角色,即其不能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更无权将资源转化为商品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能来自岗位工资。这样,既避免了地方政府带来的干扰,也基本避免了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造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在经营机制上,则是首先明确了遗产资源经营权的界限,在此基础上做到了依法行事。其经营权的界限很明晰,仅仅限于副业——提供与消耗性地利用遗产核心资源无关的后勤服务及旅游纪念品,同时经营者在经营规模、经营质量、价格水平等方面必须接受管理者的监管。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特许事业决议法案》,要求在国家公园体系内全面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即公园的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及旅游纪念品的经营必须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征求经营者,特许经营收入除了上缴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外必须全部用于改善公园管理。这样,做到了管理者和经营者分离,避免了重经济效益、轻资源保护的倾向并有利于筹集管理经费、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监督机制上,做到了依法监督和公众参与。美国的遗产保护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依据。同时,遗产管理部门的重大举措必须向公众征询意见乃至进行一定范围的全民公决,这使主管部门的决策都不得不考虑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而非部门利益最大化,也使管理机构本身几乎没有以权谋私的空间。

四阶段为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传播学教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