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对创新创业发表

发布时间: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对创新创业发表

这个是可以的;

赵向阳,李海,Andreas R 创业活动的国家差异:文化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作用 管理世界 2012(8)   李海,张勉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吗?文化契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中国软科学,2012 (4):125-   薛继东,李海 团队文化和领导方式对团队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102-  张勉,李海,魏钧,杨百寅 交叉影响还是直接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报,2011,43(5): 573-  薛继东,李海 团队文化视角下的工作团队创新模式:以青岛港与广东移动为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0):52-  李海,张勉 组织凝聚力量表开发与有效性检验 南开管理评论,2010, 13(3): 136-  李海, 张勉, 杨百寅 绩效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管理工程学报, 2010, 24(1): 146-  李海, 张勉, 李博 组织凝聚力结构与影响因素: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49–   李海 诺尔城投公司的人力资源整合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5):333-  李海,李飞 H公司车间工资管理及其优化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58-  李海,魏红果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与实施要点:以YH并购案为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0):58-  王建军,李海 基于价值观的绩效考核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中国行政管理, 2008(6):43-   张勉,李海,闫举刚 组织文化度量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2):193-   张勉,李海 企业文化、学习强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7(6):146-  张勉,李海,魏钧 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致性和均衡性的观点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8):140-(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企业管理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李海,张德,刘玉凤 创新KPI的设定技术:价值链与CPK分析的组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6):51-  张勉,李海 组织承诺的结构、形成和影响研究评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5):122-  李海,张德,魏东 基于BSC改进的KPI设定方法及案例 管理现代化,2007(1):25-  李海,张勉 五字组合薪酬模式:一个综合性框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52-  李海,张勉,余翔 KRIF绩效考核模式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0):56-  李海,张德 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KRIF四要素绩效考核模式的理念、方法与应用案例 企业管理,2005(4):76-  李海,张德 组织文化与组织有效性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3):2-  李海,张德 双阶梯制度与中国制造 企业管理,2004(8):89-  李海 论老子与组织变革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3-1):20-  李海 传承文化,永续经营 企业文化,2003(2):32-   李海 如何挖掘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从天士力的实践谈起 中外企业文化,2003(2):48-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对创新创业

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Review, Information System Frontiers等国际知名英文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其中2篇是科幻索引期刊,19篇荣索引,全文收录12篇ABI公司,2篇isshp检索,15篇ISTP收录检索),2007年在英国出版英文学术专着一部,在《管理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管理世界》和《经济管理》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内出版《顾客资源管理》、《战略柔性与企业高成长》、《消费者王朝》等专著、译着、教材30余部。其中,“服务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两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王永贵,里克公顷路丽华,市场营销能力和在中国的战略灵活性,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公司,2007(英文学术著作)2)钟扬,里克公顷路丽华,小张,王永贵,企业创业精神和市场表现:在中国的实证研究,技术管理杂志在中国,2007,(ABI公司)3)阎连科歌曲,王永贵,江如伟,重新在汉语语境中的动机偏好:一个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 2007年,1,1,25 - 41(ABI公司)4)王永贵,杰伊kandampully,兴宝螺,桂城石,公司声誉和品牌资产:一个中国的研究,企业信誉的审查,2006年,第一卷。 9,3号,pp179 - 197(ABI)5)王永贵兴宝螺,张泉,薛有志,技术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一个综合框架的应急办法为基础,技术管理杂志在中国,2006年,第一卷,没有。 1,p27蛋白(ABI公司)6)王永贵,兴宝螺,永恒阳,核心能力与企业绩效成分:从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工程和技术management2004,4,249 - 280(SCI,EI收录期刊的证据)7)王永贵,兴宝螺,永恒阳一对服务质量,顾客价值,满意度的综合框架:从中国的电信业的证据,信息系统frontiers2004,6:4,pp325 - 340。(科技)8)王永贵和惠普卤味,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能和关键资源为基础的动态环境,竞争力的审查,美国社会中的竞争力决定因素,美国,2004,14(1 / 2):34 - 59(ABI公司)9)王永贵,单集耀等。,荟萃分析之间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性能(icmit2008)(荣)关系10)王永贵和辉锋,客户关系管理服务产业的能力:概念化和规模发展,2008年IEEE国际会议服务业务,物流及信息学,北京(EI)的11)客户资产管理能力王永贵:尺寸和性能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基础上,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的工程,服务和知识管理,2008(荣国际会议)12)王永贵,桂城石钟耀的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强度:在一个中国的服务行业,ieem 2007年,新加坡(荣中分类方法)13)他家和王永贵,消费创意,参与和满意度:在服务领域方面,ieem 2007(荣知识的影响)14)王永贵,汇丰,金港兴,管理客户资产为优质客户关系的能力:在企业市场,采取了分类方法,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的工程,服务和知识管理,2007年,上海(荣实证研究国际会议)15)王永贵,非常小器案例点评:销售模式与产品的不匹配,北大商业评论,2008年1016)王永贵,常建坤,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资产管理能力平台及其构成研究,《管理世界》, 2008。17)王永贵等,对市场导向、顾客资产导向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性研究——基于中国背景的调节效应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8。18)王永贵,高忠义等,创新用户社区的运行机制及其管理研究,《珞珈管理评论》,200819)贾鹤,王永贵等,参照群体对消费决策影响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20)常建坤,王永贵等,领先优势状态\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财贸经济》,200721)王永贵,贾贺,全球客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2)常建坤,王永贵,顾客关系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其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过程研究,《管理世界》,200723)王永贵,顾客关系活动对顾客资产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中大管理评论》,2006年24)王永贵,张炜,顾客关系管理活动、关系收益与顾客资产,《营销科学学报》,2006年25)韩顺平,王永贵,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26)韩顺平,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视角下的顾客忠诚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2006年27)王永贵,顾客关系活动、关系质量与顾客资产的关系研究——基于顾客视角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28)石贵成, 王永贵, 邢金刚,于斌,对服务销售中关系强度的研究——概念界定、量表开发与效度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29)王永贵, 韩顺平,邢金刚,于斌,基于顾客权益的价值导向型顾客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管理科学学报》, 2005年。30)王永贵,邢金刚, 李元,战略柔性与竞争绩效—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31)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背景、现状与问题,《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年32)etzel/ walker/ stanton/王永贵著,《市场营销》(第14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3)王永贵,译著,菲利普?科特勒著,《政府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4)王永贵,译著,《营销策划分析》,唐纳德。勒曼和拉塞尔?温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5)王永贵,冯慧,译著,《顾客利益代言》,格伦厄本(glen urba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6)王永贵,译著,《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7)王永贵,译著,《组织市场营销》,james anderson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8)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责任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9)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使命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40)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实务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41)王永贵,董伊人,编译,《战略市场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2)王永贵,杨永恒,译著,《公司战略》第一/二版,译著,1998/2005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43)王永贵,译著:《精益企业:降低浪费的综合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4)王永贵,译著,《精益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5)王永贵,译著,《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prahalad,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6]SarwokoEEntrepreneurialCharacteristicsandCompe-tencyasDeterminantofBusinessPerformanceinSMEs[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对创新创业的定义

人生发展的越好,知识越丰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最佳回答打工和创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当然结果也是天地之别。创业精神严格来讲是一种人生态度,到底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其实都可以有创业精神。个人认为创业精神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升华自己的精神。中间的各种滋味,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对人生的发展肯定是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好的话会达到逆天改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空想层面,没有具体行动和落实。都会有所提高

如何创新的方法和做法 好奇  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常用简笔画,体态语言,故事小片段,或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讲解英语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教lie in, lie on, lie to (位于)的区别时,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几个表示内涵、相切、相离的几何图形,清楚地表达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意思。然后再画一幅中国地图、一幅日本地图及一幅俄罗斯地图,以它们在世界地图上的确切位置更加明确地显示了这三个词组的不同含义。学生们从好奇中掌握了知识,并逐步产生了创新的意识。 兴趣  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每天,我让值勤班长在黑板右边一小栏里写上“座右铭”(名人名言),让其在英语课开始时用英语说出这个“座右铭”。为了能在课上出色的表现,更加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名人名言,每个学生在轮到自己当值勤班长的前几天就积极作好准备。每当值勤班长一说完,我总是用激励的话语:“Well done!”(真棒)。久而久之,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我总是让学生自制英语贺卡,送给老师和亲朋好友。去年圣诞节,有一个英语成绩很差的学生送给我一棵自己用小树枝拼制出来的圣诞树,上面还挂满了“彩灯”、“红星”,还有一张贺卡,上面用并不漂亮的英文字母写着:“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我感动不已,在班上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创新精神。这一学生从此喜欢上了英语,到毕业时已成为班上英语成绩的佼佼者。 质疑  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有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小支蜡烛,并在蜡烛的底部粘上一个硬币,放在半碗水里,蜡烛刚好露出水面一小段,然后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会儿,逐渐接近水面。当蜡烛烧到水里时便“熄灭”了,过了一会又突然燃起来了;一会儿又“熄灭”了,再过一会儿又燃起来了,这样连续了三次,他就问同学为什么?最终蜡烛真的熄灭了,他又问学生为什么?他让学生们相互质疑、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是与氧气有关。这一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了知识,使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探索  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式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模仿学习法。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学会”到“会学”。   探源索隐学习法。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   创新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   创新性课堂学习法。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高效率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常让学生讲解英语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整篇阅读材料。实践证明,学生在准备时会很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分析课文,把其中的重点找出来,然后一一理解后再给同学们讲解。讲解时他(她)会取老师之精华,方法往往很新颖独创、风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寻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或未来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何种作法,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管理创新水平   《自主创新与管理创新》讲课大纲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一、创新、自主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概念: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自主创新的基本概念;   3、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   二、自主创新的三大意义:   1、对国家的意义;   2、对企业的意义;   3、对个人的意义。   三、自主创新的三大种类:   1、原始创新;   2、集成创新;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自主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1、自主创新强调的是创新的主体、形式和效果的三统一。   2、自主创新侧重的是技术、产品、品牌方面的创新。   3、可以把管理创新视作自主创新的一种。   4、管理创新侧重的是管理方面的创新。   5、管理创新影响自主创新。   五、自主创新,需要“六用好”:   1、用好政策;   2、用好机制;   3、用好人才;   4、用好方法;   5、用好成果;   6、用好资金。   六、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原则:   1、创新的常用五种方法;   2、有效创新的五大原则。   七、管理要创新,规范是基础:   1、规范的概念;   2、规范化管理的特性;   3、体现规范化管理的两大指标: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率。   八、管理要创新,观念须先行:   1、管理=管人理事+管事理人;   2、岗位主人翁;   3、企业不可能是职工的家,但职工爱企业,要胜过爱自己的家;   4、发现不了问题,并非是企业中最大的问题;   ......   九、管理创新的内容:   1、管理创新的内容;   2、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等之间的关系。   十、管理创新实例——精细管理工程:   1、六精;   2、五细;   3、40多家单位借鉴精细管理工程。   十一、建好企业文化,促进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   1、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建设特色型企业文化的技巧。   刘先明简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岗位主人翁”、“捆绑式下井”、“让成批的人富起来”等新观念的首创人,40多家单位借鉴了其研创的精细管理工程。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咨询、培训服务。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师、中国十大培训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入围2010“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创新人物”。

《创新与创业管理》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丛书。本丛书收录高质量的理论、实证、案例、综述和评论性的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学术论文,鼓励和提倡作者对某一创新管理问题的多学科和多角度研究。本丛书内容包含创新与创业管理中的技术创新微观过程管理、研究和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创业管理和风险投资、新技术商业化和项目评价、科技政策、国家创新系统、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论文。本书可供创新与创业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

创新创业论文发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发表小论 比较多分析结果的确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 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 价值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生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有了创新能力,才可以谈创业。创业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实践,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就业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已成为促进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业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型社会行为,是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征是创新和创造价值。  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  创业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极富挑战性的过程,是人们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对创业者的锻炼和素质提升大有裨益。其中蕴含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创业并不神秘。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学历“多”、知识“深”、智商“高”者的专利。重要的是,创业者对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必须专心投入。创业的核心是如何把市场需求和你要做的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要自主创业,建议多从服务行业出发考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性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自主创业者的特长所在,即符合创业者资本小、力量弱的特点。另外,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如电子商务(或网络商店)等。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  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从地方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的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个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机遇。  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生创新意识强,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创业之路可供选择,比如,一些毕业生运用自己的专长、特长,个人或合伙开办软件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技术研发公司、文化艺术宣传公司以及餐馆、书店等等。  自主创业的途径:(1)加强阅读。信息来源一是靠纸质媒体,如《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靠网络媒体,如政府门户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媒体网站、企业网站等。以增加对创业及市场的全面认识。(2)广泛交流。寻找你生活周围有创业经验的亲戚、朋友、同学网友、老师,甚至还可以通过E-mail或参加一些活动约访企业家或商业人士进行咨询,以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3)实习锻炼。一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要注意提早参加社会实践,如借助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到相关企业实习,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开拓市场经验、风险防范经验、财务管理经验等。二是参加模拟训练。包括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设计大赛、情景教学训练等。三是实践演练。如试申请办公司、试申请专利、试办著作权登记、试办商标申请、开设电子商务网站、策划组织活动等。四是下到单位或企业实习,在实体单位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市场经验和实战经验。(4)寻求支持。与当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等机构建立联系,研究当地政府机构的扶持政策,寻求创业扶持,特别是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

创新创业类论文发表的杂志

《商界》,《创业》,《财富》这三本杂志都是非常经典的商业财富创业类杂志,每一本在商业人事中发行量都非常高,其中很多的文章被新闻媒体报道,建议你读一下。不会让你失望的。书店都有的卖!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创新创业类项目目前发表途径有互联各类网站app,增加曝光度。目前创友+与青年报有合作,每双周把各版面介绍创业类信息,创业类项目报道。如果有项目需要发表可以联系哦~响应政策,鼓励帮助扶持大学生创业,从一个好的项目idea开始。创业是一种社交,没有圈子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做成。圈子是什么?顾名思义是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圈子的大小一般也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与等级,比如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我经常打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遇到的人动不动就问你是做什么的,首先你要确定他是不是跟你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因为大家都不想浪费时间解释大半天,结果换来“哦” 所以你先选好自己的圈子,然后才能做下一步。圈子不是你推销产品的地方!圈子是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的地方,而不是让你来做营销的。一个职业的营销人员不是到哪都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到合适的地方去推销自己的产品,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你进了圈子就开始宣传你的产品,这样合适吗?就好比拿吃饭的地方当洗手间,估计你会被人给轰出来都不为过。创业者要混哪些圈子?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你不懂技术、不懂媒体传播、从来没融资过 那么,你需要格外留意这几个圈子: 1、同行圈——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最快了解行业动态。 2、投资圈——帮你在融资方面助力,同时也可以让你的项目融资获得信任背书。 3、媒体圈——利用媒体的营销传播可以让你的产品迅速升温。 4、学术圈——可以让你借用学术圈的力量向政府要政策扶持。 5、政治圈——及时了解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在哪儿可以找到你的圈子?创友+,最懂创业者的APP。创业路上好帮手。1、通过你的人脉或者直接在微博上搜索那些创业群,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创业论坛、创业吧等公共论坛来结识和拓展人脉。创友+app,汇聚全国创业者,来这里找到你志同道合的伙伴。2、通过自己的人脉转介绍,或者参加创业者的聚会等,还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搜索查找自己的目标群体,再慢慢拓展。创友+,创业活动,线下汇聚,创业路上不孤单3、多学习,学习其他创业者的优势长处。创友+,专属创业者的社交

创业类的杂志少的可怜,只有三本被人熟之。分别是;创业还有财富,以及商界。内容很风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