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文学杂志2001/4

发布时间:

北京文学杂志2001/4

这些基本都称不上文学杂志,下面一个朋友回复的一长串还行

《哲思》很有内涵。《启迪》知识面很广,各种课外的知识也涉及到,强烈推荐!

《意林》

《读者》、《青年文摘》、《格言》、这些都不错 还有《意林》

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4期

《数学教育学报》的ISSN号为1004-9894。目前该刊为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也就是说该刊是C刊。

数学教育学报是核心期刊。想要发表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就可以。《数学教育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数学期刊。

中国京剧杂志2001年第一期

中国京剧刊物出版30周年了。中国京剧杂志创刊于1992年,至今已经过去了30个年头。《中国京剧》是月刊,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本刊面向京剧及全国戏剧、戏曲专业人士,和海内外京剧票友、戏迷,以传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弘扬京剧艺术为宗旨,全面介绍研究京剧的历史、文化、知识、现状。《中国京剧》反映京剧院、剧团改革与京剧艺术创新成果,总结京剧创作经验,普及京剧知识,介绍京剧赏新秀。是世界唯一一本以中国国粹艺术---京剧为内容的大型刊物,旨在探讨京剧规律,弘扬京剧文化,普及京剧知识,传播京剧艺术。

作为贵州京剧界领军人物,或许侯丹梅并没有在意自己举手投足对当地的影响。但事实上,正如圈内人士所言,“她的思路和决策甚至可以影响到西部京剧的走势”。2003年,中央电视台《明星贺岁大反串》节目在钓鱼台国宾馆演出,侯丹梅反串关羽的《汉津口》成了压轴戏。在戏曲中扮关羽历来是颇有地位的角色,演出的当天,侯丹梅刻意沐浴净身且洗去了手上的指甲油,以一种对关公的崇敬之情来演绎剧情。只见她一身戎装打扮,脸上一副端庄又不失威严的关公脸谱,完全遮去了平日里所扮旦角的千姿与妩媚。谁也没有想到,看上去清秀雅静的侯丹梅竟然爆出一副男性味道十足的关公扮相,从而赢得了台上台下一片喝彩,也不由让人感叹她“功夫在戏外”的精深造诣来。 侯丹梅身为贵阳市京剧团主持工作副团长的侯丹梅,在均为京剧演员的父母双亲的熏陶下,很小就开始跟着学唱京剧,8岁时还专门进入贵州省少体校学体育,从而得到了极好的形体训练。13岁那年,侯丹梅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至1982年毕业。19岁那年,侯丹梅拜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关肃霜为师,幸得恩师精心指点并多次同台演出,技艺日益精进,头角崭露,成为大师颇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专家评价她“扮相俊美,武功扎实,嗓音宽厚清亮,表演细腻传神,颇具关肃霜的风韵”。1986年,侯丹梅从大连回到贵阳探亲,热情的贵阳挽留住了这位还很年轻的京剧演员。翌年,侯丹梅便代表贵州进京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那些从未听贵阳人唱过京剧的同行不无取笑的话外音让侯丹梅记得异常清晰:“你们说什么话?苗话呀?”谁知道,侯丹梅一举夺取了最佳表演奖,直让那些身在大本营的佼佼者刮目相看,就连因侯丹梅离开大连京剧团而作出罚款1万元决定的领导也忘了前嫌:“丹梅也是我们大连出去的呀!”1991年,侯丹梅再次来到中国戏曲学院,进入“明星班”深造,刻苦的学习与训练,使她第二年就摘取了第十届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侯丹梅成为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佼佼者;1998年,成为贵州省省管专家。学无止境的侯丹梅,在2002年10月,第三次回到母校就读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由于她十分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近乎贪婪地汲取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精华,最终在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班的业务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入校门不断学习与深造,完全就是侯丹梅生活与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善于学习并赞赏别人的长处,这成为了她不断进取的源泉:“我在和沈铁梅交流的时候就说,她的演唱和表演非常大气,一点都不……怎么讲,没有丝毫的‘土气’,她把许多精华的东西都吸收了进来,像流行歌曲的气声、京剧的发声方法等都融汇起来了,而且控制得很好,是一位歌唱大家。”这与她扮演的角色的俊美、清亮、细腻如出一辙。2001年,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京剧顶尖演员汇聚一堂,侯丹梅以她精湛的表演赢得了票友的极力追捧和同行专家的称赞,当之无愧地摘取了四个大奖之一的“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这是侯丹梅继“梅花奖”后获得的又一个我国戏剧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双料王”之一。 侯丹梅侯丹梅还是贵阳市政协常委、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第八和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历数近20年来所获得的沉甸甸的奖项与荣誉,侯丹梅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几分欣喜来。虽然,当年像打游击一样东家住一宿、西家歇一夜的窘迫仍然挥之不去,如今与其成就极不相称的居住条件和收入也与其开支相去甚远,而然,让侯丹梅难能可贵地守住这份清贫的,还不是那些昔日的荣光,而是那至高无上的永远的信念和对事业永不停息的追求。2004年正月初九早上10点钟,年初二在北京演出完才回来的侯丹梅仍是一脸的倦容,她抱歉地告诉记者:这几天有点失眠。联想起年前在少年宫舞台上苦练而无法接受采访的情形,记者也不忍心占用她太多的时间。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有六七次提到各级领导对她以及贵阳市京剧事业的支持,那份感激自在言语当中;她还特别提到,贵阳市文化局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泽恺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大量的剧作,其中大型新编古代故事剧《巾帼红玉》让侯丹梅夺取了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作为领军人物,或许侯丹梅并没有在意自己举手投足对当地京剧界的影响。她所要面对的,是“作为我来讲,也担心送出去培养的人不回来,好几个条件较好的就留在北京不回来了,必须想办法把年轻的有才华的人才留下来。”侯丹梅冥思苦想的,是我们自己的队伍、贵阳的京剧艺术市场、贵州的京剧票友,还有那些年近30而无栖生之处的非常优秀的京剧青年演员。怎样才能将贵阳建成全国一流的京剧园地和繁荣的市场?怎样才能让贵州的票友不出远门就能欣赏到更高水平的京剧表演?怎样才能帮助那些青年演员守住清贫、抵挡住物质的诱惑进而选择事业与成就?当年也曾经悄悄地下了户口直奔事业的理想之地而去的侯丹梅,无论怎样的似火焚心也理解他们的选择并进而坚定了自己决意带出一支高水平队伍、为建设贵阳京剧繁荣的未来而准备的宏大构想,她就像一颗停留在山谷上空的耀眼明星,发动着自己所有的能量,想穷尽一切可能,带着贫困的西部里这支选择了命运与理想的队伍冲到京剧演艺界的前列去。 “一个剧团长期只练不演不行。”为了克服只练不演可能带来的临场经验不足以及怯场等问题,最近几年,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到温州去做商业演出。当地的经纪人除了支付所有费用外还能赚上一把,而这些吃苦耐劳的演员们每天只能得到数十元的“练兵”酬劳。每天的演出,所有演员都是上午上了妆之后要到晚上演完才能卸妆,通常都是浓妆重彩10多个小时,仅此就可看出“练兵”的艰辛与不易。实战锻炼的目的,侯丹梅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事情能够发生在贵阳——既可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又可以满足当地票友的需求,还能够让投资人拥有满意的回报。应该说,京剧在西部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是,侯丹梅却无怨无悔地放弃了许多调入发达地区剧团的机会、回绝了上百次高薪相许跳槽的利诱,而在贵州扎下了根。她说:“上海、北京各有一位京剧老艺术家获得过全国先进荣誉,只有我是年轻的,我已经很知足了。”在侯丹梅身后,有些形形色色的脸谱栖息在自己父母的光泽里,“好在他们的父母都比较富裕”,他们都在为走向明天而撑过今天。一种看不见的牺牲,被这些年轻的国粹追随者们演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已经开工建设的全国一流的贵阳大剧院建成之后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准演出,心存高远的侯丹梅勾勒着一个让京剧走出国门的梦想——到京剧从未打进去过的百老汇一展国粹雄风。如今,所有的方案、500万元的投资都已悉数到位。到那时,作为文化艺术的使者、以京剧来代表贵州的侯丹梅,也许就不再只是轰动香港或者是台湾杂志专辑里的侯丹梅了。说到打入百老汇的意义,侯丹梅还告诉记者:“投资京剧演出,其实收益蛮不错的。”也许这还是一次破冰之旅,但它将给贵阳的京剧事业带来一个繁荣的、市场的、全新的希望。侯丹梅侯丹梅与《巾帼红玉》打造全新的梁红玉大宋山河图的序幕一经拉开,舞台上顿时红烟滚滚,军旗飘摇。宣告了金兵进犯,马踏中原的紧张气氛。开场布景是木雕楼宇,大气宏伟。梁红玉的扮演者侯丹梅以一身木兰装束从容亮相,一手持枪一手持鞭,还未开嗓即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戏中的梁红玉不仅风姿绰约,更集阴柔与阳刚之美于一身。铁甲戎马激战时的强悍;为子缝衣时的柔情缱绻;遭遇纨绔子弟调戏时的刚毅;与韩世忠相恋时的温柔羞涩……侯丹梅演绎得丝丝入扣。《巾帼红玉》是为侯丹梅量身定造的一出戏。她塑造的梁红玉,一改传统戏曲武旦形象,以女人的角度来描绘这位巾帼英雄。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均在表演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台上的侯丹梅完成一个颇具难度的动作后,一旁的观众小声嘀咕道:“40多岁了,真看不出来。”

《中国京剧》(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中国京剧》现不属于核心期刊,属于第一批学术期刊,是普刊,维普收录。具体可咨询《中国京剧》编辑部:010-64294508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2002年参加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关于北京居民社区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2003年参加北京舞蹈学院十五教材规划课题舞蹈作品欣赏教材“欧洲民间舞”部分的编写;2003年参加国家九五、十五规划课题“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撰写;2004年本人毕业论文方向为:默斯·坎宁汉舞蹈音乐观之“变”与中西舞蹈哲学、美学观念的互相影响。至2006年9月,已在舞蹈学科国家一级刊物、核心期刊《舞蹈》杂志、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发表学术性论文共三篇,近2万字。2005年与人合著的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大系》中第五卷《外国民族民间舞赏析》目前正在出版中。2006年,在由北京舞蹈学院袁禾教授主编的《舞蹈作品鉴赏》、赵铁春副教授主编的《舞蹈词典》两部著作中任编委,主要执笔中西现代舞部分的写作。2007年,陕西省高校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舞剧创作与教学研究”。发表论文情况:在舞蹈学科国家一级刊物、核心期刊《舞蹈》杂志、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发表学术性论文共三篇,近2万字。2005年,与北京舞蹈学院刘青弋教授等人合著的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大系》中第五卷《外国民族民间舞赏析》目前正在出版中。2006年,6万余字的硕士生毕业论文《默斯·坎宁汉舞蹈音乐观之“变”》由刘青弋教授教由出版社筹备出版中。主要论文发表情况如下:鲁道夫·阿恩海姆与玛格雷特·陶布勒尔的舞蹈思想比较》《舞蹈信息》2000年6月1日录用《粉墨勒英雄》《舞蹈信息》2000年7月15日录用《秦俑魂之魂》《舞蹈信息》录用《“踏歌”中流转的道学气息》《舞苑信息》录用《在轮于轨之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年夏季刊录用《芭蕾双雄逐京华》《舞蹈》杂志2003年第2期首篇录用《中国芭蕾与“大剧院”》《人民日报》2000年11月20日录用北京舞蹈学院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报道2004年4月15日《舞蹈信息》录用中国芭蕾思辨(提纲)2002年12月广州芭蕾舞团北京演出季特刊《梅兰芳》中国造2002年12月广州芭蕾舞团北京演出季特刊《关于舞蹈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冬季刊《俄罗斯芭蕾下的蛋》《中演月讯》2001年12月第四期《捉“鹅”记》《中演月讯》2001年12月第四期《桃李盛事冷眼闻香》《舞蹈》杂志2006年第九期首篇

有175以上,那是谣言。北京舞蹈学院(Beijing Dance Academy)是一所以高素质舞蹈人才培养、高水平舞蹈理论研究和作品创作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学校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始建于1954年;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北京舞蹈学院,隶属于文化部;2000年划转北京市人民政府。 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86亩,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1个,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在编教职员工近6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人(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近200人、附中学生800余人),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生约7000余人。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外图书、期刊、电子书、录音录像带、光盘、照片及散页资料,其中纸制图书224728册、音像制品32694盘,自建数字资源平台,包括视频、图片、节目单、剪报和论文等5个数据库,存储资源8T,数字资源存储总量达到12T。《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舞蹈学术期刊,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涵盖舞蹈基础理论研究、舞蹈教育研究、舞蹈创作与表演研究、舞蹈科学研究等栏目。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北京舞蹈学院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中国京剧杂志2001年第一期出版

你可以拨打北京的114或者118114查询,或者到中华戏曲网看看。

还是核心期刊。

《中国京剧》(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中国京剧》现不属于核心期刊,属于第一批学术期刊,是普刊,维普收录。具体可咨询《中国京剧》编辑部:010-642945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