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年以后)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与设计》,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效率观:解析金融中介存在和发展的新视角》,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与构想设计》,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政府供给风险资本市场制度的理论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6(1),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需求和制度供给障碍》,载《金融月刊》,2006(1),张卓言、刑宝华、窦尔翔。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核心,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选择》,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核心,窦尔翔。 《独树一帜的资本市场理论 》,载《学习与探索》,2006(5),核心,窦尔翔、韩广智。 《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载《建筑经济》,2006(5),核心,窦尔翔、何小锋、陈小红。 《宏观经济过热:致因、治理与机制建设》,载《北方论丛》,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创新》,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载《改革与战略》,2006(7),核心,窦尔翔、焦健、李昕旸。(被人大两类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7),核心,窦尔翔、何小锋。 《我国宏观经济过热的原因分析》,载《金融月刊》,2006(8),窦尔翔。 《西部金融的创新发展》,载《现代种业西部经济版》,2006/10,非核心,张卓言、窦尔翔。 《农村社会养老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路径》,载《改革与战略》,2006/12,核心,刑宝华、窦尔翔、李昕旸。 《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01,窦尔翔、李洪涛、李昕旸。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载《长白学刊》2007/2,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载《改革与战略》,4,窦尔翔、何小锋。 《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特别法律》,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5/11,何小锋、窦尔翔。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07月16日,何小锋、窦尔翔 《何炼成教授<价值学说史>(修订版)评介 》,载《经济学动态》,2008-01-09 ,窦尔翔、景春梅。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理论框架》,载《改革与战略》3。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 ,载《学习与探索》3 (新华文摘辑录)。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初步框架》,载《改革与战略》3,窦尔翔、赵宏、吴昊天、赵利。 《大金融理念》,载《中国金融观察》,2008(3),窦尔翔。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探析 》,载《中国金融电脑》8,朱道奇、窦尔翔。 《拨开深圳商品房“断供”迷雾》,载《中国金融观察》9。 《从流程再造迈向流程银行》,载《中国金融电脑》,2008(9),窦尔翔。 《中国PE发展的经济效应及瓶颈》,载《中欧商业评论》,窦尔翔 、盖伊?弗雷泽,2008-10-7。 《分成制需求方教育金融制度的理论渊源》,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吴昊天、赵宏、李妮。2008(11)。 《通用消费信用卡的设计》,载《中国信用卡》2008-12-15常恕恺、肖潇、窦尔翔。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陈茜,2009(1)。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风险研究》,载《长白学刊》,2009(1),何小锋、毕成、窦尔翔。 《论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战略意义》,载《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1期,窦尔翔。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理论基础与组合模式》,载《改革与战略》,01,窦尔翔、陈茜。 《分成制教育金融实证模拟研究:以分成租佃制为借鉴》,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朱菘、郑猛,2009(2)。 《价值攫取、次贷危机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载《学术论坛》,2009(2),窦尔翔、何小锋。 《高等教育:行业性质、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窦尔翔、2009(3)。 《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载《资本市场》,2009(3),窦尔翔,何小锋。 《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载《改革与战略》,2009(3),窦尔翔、郑猛、常恕恺。 《债性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载《改革与战略》,2009(4),窦尔翔,刘丽颖。 《分成制教育金融投资基金:机制及效应》,载《改革与战略》,2009(5)窦尔翔、柴楠、常恕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创新探讨》,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吴航 窦尔翔。 《经济危机背景下PE的挑战和机遇》,载《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4期,窦尔翔、龙淼。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前途》,载《资本市场》第五期,2009年第5期,何小锋、窦尔翔、孔祥鑫。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的融合》, 载《改革与战略》, 06,窦尔翔、卢珊、常恕恺。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融合的机效》,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6期,窦尔翔、卢珊。 《教育金融征信体系:内涵与构建》,载《改革与战略》第7期,窦尔翔、安宁。 《基于债性合约与分成制合约的教育金融产品设计》,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窦尔翔、于思博。 《教育信用卡:构建方法、盈利模式与流程设计》,载《中国金融电脑》,2009年第8期,窦尔翔、陈方。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载《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6),焦建、窦尔翔。 《教育筹资机制的构建:转移支付类资金与交易类资金的融合》,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窦尔翔、陈茜。 《PE“双城记”——京沪两地PE中心之争》,载《资本市场》2009,窦尔翔、龙淼。《教育筹资机制:结构、效应与趋势》,载《改革与战略》,09,窦尔翔、李飒。 《创业板即将开启再造“NASDAQ”奇迹?》,载《资本市场》,2009年9月。窦尔翔、吕文斌。 《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的机理——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机制的分工与整合效应》,载《改革与战略》,10,窦尔翔、柴楠、陈茜、王夷。 《待积累型人力资本估值方法——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合约中供资方的视角》,载《改革与战略》,11,窦尔翔、钟臣。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 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1,焦健、窦尔翔。 《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9),窦尔翔、何小锋、李萌。 《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载《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1),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 《基于RAROC的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效率分析——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例》,载《国际金融研究》,01,窦尔翔、熊灿彬。 《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载《长白学刊》,01,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理与价值创造》,载《改革与战略》,04,黄嵩、魏恩遒、窦尔翔。 Construction of the Feedback Educational Fund: Effect and Solution——Implementation Patterns of Fund M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1(期) Dou Erxiang,Liu Yuxi,Wang L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选择:跨国网链式监管》,《经济学动态》,03,窦尔翔、乔奇兵。 《如何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08/15,窦尔翔。 《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12/27,窦尔翔。 《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整体、发展、金融的视角》,《中国经济时报》,2007/3/27,窦尔翔。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载《证券日报》,2006/04/09,窦尔翔。 《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制度》,载《中国经济日报》,2006/06/06,窦尔翔。并: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7期论点摘编。 《新型农村养老险应强化筹资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7/4/18,窦尔翔。 《认清私募股权基金 》,载《中国经济时报 》2008-06-25 ,窦尔翔。 《拉动内需应让PE与政府资金共舞》,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1/29,窦尔翔。 《发挥PE优势,促进“自然人金融”发展》,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2/26 窦尔翔。 《规制价值攫取机制 回归理性发展模式——金融海啸的启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01月05日,窦尔翔 何小锋。11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具有战略意义》,载《中国改革报》,2009/2/11,12 《发展能源产业 构建新型经济增长机制》2009年05月18日01:02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13 《PE的内涵与称谓之辩》,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16,窦尔翔、李昕旸。14 《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25,何小锋、窦尔翔。 《创新“教育金融”制度 解决教育困境》,《金融时报》,2006/03/04。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金融时报》,2006/04/04。 《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结构效应》,《金融时报》,2006/08/24。 《“论坛经济”:产业化趋势不可阻挡》,《金融时报》,2006/09/04。 《在宏观调控中完善“调控机制”建设》,《金融时报》,2006/09/18。 《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契合国情才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时报》,2006/09/25。 《“顺驰售股”:呼唤健全房地产市场制度》,《金融时报》,2006/09/28。 《汽车出口:如何避免重蹈纺织品出口覆辙》,《金融时报》,2006/11/03。 《中非金融合作模式需进一步开拓创新》,《金融时报》,2006/11/09。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时报》,2006/11/09。 《正确看待物权法的积极意义》,《金融时报》,2007/3/10。 《贸易顺差:“过度”将向“适度”转化》,《金融时报》,2007/4/14。 《反垄断法将如何影响金融业》,《金融时报》,2007/9/1。 《应高效应对石油问题》,《金融时报》,2007/11/ 《房地产调控宜在可控性强因素上着力 避免过度行政化》,《金融时报》,2007/10/ 《中国网企为何要去海外上市》,《金融时报》,2007/11/24。 《盘点经济金融热点 展望2008发展大势2007年终圆桌对话》,《金融时报》,2007/12/14。 《稳定物价需要多策并举》,《金融时报》,2008/1/17。 《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得到更多金融支持》,《金融时报》,2008/2/5。 《物价上涨压力该如何应对》,《金融时报》,2008/6/24。 《房地产“断供”只是局部个案》,《金融时报》,2008/7/30。 《应提升CPI数据的有效性》 ,《金融时报》,2008/8/13。 《扩大需求要立足于长远发展》,《金融时报》,2008/11/14。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着眼当前利在长远》,《金融时报》,2009/2/27。 《危机能否催生新技术革命》,《环球》,2009年04月02日 。 《钢铁行业回暖不能忽视隐忧》,《金融时报》,2009/8/8。 《263上市失败揭行业弊病 网络企业遭资本市场抛弃应反思》2009-1-19 ,《IT时代周刊》 《大学生信用卡:“美味蛋糕”OR“烫手山芋”》,《金融时报》,2010/11/11。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金融时报》,2010/11/11。 《创新金融机制 提升教育效率》,《光明网》,2010/12/24。 《如何为学生寻找教育资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2012/01/31。 《寻找中国教育新方向》,中国网·中国人物·两会观察室,视频专访,2012/03/17。 《以内补内》,《中国金融时报》,2012/03/30。 1 《企业成功研究》,著作,参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 《“M”内含新解与价值增殖途径探析-----对中国现存分配制度的新解释》,收录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窦尔翔、何炼成;3 《2005年西部金融发展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窦尔翔、李昕旸。4 《2005年西部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何小锋、李昕旸、窦尔翔。5 《个人理财》编写组成员,(刘伟、何小锋教授总编 李心俞主编) ,2006年10月。6 《论房地产市场十大关系》,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37 《金融危机、价值攫取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68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收于《大国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9 《投资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窦尔翔、冯科著。10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窦尔翔、冯科著。11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5月。12 《PE(F)的价值创造: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窦尔翔著。13 《教育金融制度论纲——基于教育需求方视角》,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10月。14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窦尔翔、乔奇兵著。15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窦尔翔著。 1 《资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英)盖伊弗雷泽?桑普森著,窦尔翔等译,2008(11)第一版。2 《改革中国汇率安排:货币和金融自主权,改革次序和外汇市场》,Huw McKay著,焦健、窦尔翔译。此文收于《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Ross Garnaut 、宋立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3 《为养老而投资》,(美)莱曼 著,窦尔翔、马小英、王涛 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学校2013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截至2014年,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图书馆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承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查新业务,2004年设立“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区与国家范围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每年通过网络为各类用户传递文献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

不知道~~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

学校2013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截至2014年,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图书馆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承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查新业务,2004年设立“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区与国家范围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每年通过网络为各类用户传递文献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

主要论文1、《欧盟环境评价制度探析——以法律渊源为视角》,《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独著);2、《欧盟环境法的最新发展、不足与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2期(独著);3、《论欧盟环境法的辅助性原则》,《法学评论》,2009年第05期(独著);4、《欧盟环境法发展的历程与趋势》,《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4期(第二作者);5、《风险社会的经济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04期(第二作者);6、《三江并流多种保护区重叠的法律对策》,《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独著);7、《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育的发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第二作者);8、《中国能源法的变革——迎接后京都时代》,《环境保护》,2009年1B期(独著);9、《保护区重叠对贫困影响的法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独著);10、《云南三江并流重叠保护区间利益冲突的分析》,《生态经济》,2008年12期(独著);11、《论中国能源法的生态化》,《时代法学》,2008年05期(第二作者);12、《论加强环境法治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环境法治》,2007年卷(第二作者);13、《UNCCD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比较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9期(独著);主要科研项目1.参与蔡守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境法学基本范畴研究”2.参与蔡守秋教授主持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我国滨海湿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电话

学校2013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截至2014年,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图书馆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承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查新业务,2004年设立“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区与国家范围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每年通过网络为各类用户传递文献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我以为,不怎么样,要预定,可以定一流大学的学报。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