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单

发布时间: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单

网上自己找吧

著名的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信威在他的《中国货币史》中,还专门统计了汉朝几个皇帝赐予臣子的黄金总数。只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金”并不代表一“斤”,它代表的还可能是一万钱。

1、南汉《康陵地宫哀册文碑》释文补正,《文物》2007年8期2、汉魏六朝墓志中品评人物的“聪明”词族,《绵阳师院学报》2008年10期3、北朝石刻俗字类型举隅,《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4、跋《奉籍归唐表》等相关刻石,《历史文献研究》(2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5、独辟蹊径,洞察精微——评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6期 1、《甲骨文校释总集》(第三册)校正十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室网,2009年10月17日2、《甲骨文校释总集》(第三册)校正十三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10年 02月 19日3、关于甲骨文中的“师”,中国文字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福建武夷山),2009年8月4、黄组卜辞补缀一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室网站,2009年6月1日5、黄组卜辞遥缀一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室网站,2009年5月13日6、说“多某”,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成都),2009年4月;后收入《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12月7、关于“多尹”、“多 ”与“多君”(笔名:木子弓),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3月1日8、典宾类缀合一则(英藏570+合集636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 2010年9月1日9、有关商与工方关系的甲骨刻辞之整理与研究,语言文字与文学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台湾东海大学,2010年11月;后收入《语言文字与文学的多元对话》,东海大学中文系,2011年2月10、甲骨文中的“微”及其地望考,《考古与文物》2011年3期 ①《诗经》“台背”小考,《文献》2008年4期②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③读张家山汉简《引书》札记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④词类活用与语用造词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⑤解读网络文学中的时尚青年流行语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期⑥“后(后)”义补释 ,《辞书研究》2006年1期

哦,网上有的是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

在汉代,皇帝赐予臣下黄金,出手一般都十分“土豪”的,比如《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卫青)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

文章篇名:《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主要内容:介绍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我的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回永远源远流长、绵绵不断,我们中华儿女也一定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坚信我们的民族回拥有美好的未来

网上自己找吧

哦,网上有的是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啊

在汉代,皇帝赐予臣下黄金,出手一般都十分“土豪”的,比如《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卫青)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

汉朝黄金之多令人咂舌,当时诗人司马相如写了《长恨歌》,得到稿费高达黄金百斤;卫青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固然那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换算下来仍旧是一大笔数额。那么汉朝这么多黄金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我们知道,在汉朝之前有秦朝和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即使各国货币尚未统一,但金银作为贵金属,一直是硬通货,保值货币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因此各国家都在尽力收集,那时楚国是黄金盛产地。秦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又把六国的几百年间聚敛的金银财物悉数搬到了咸阳归为己有。秦灭亡以后,财产就被汉朝继承。在汉朝是丝绸之路开通,这条商业道路带来的贸易顺差,西汉与西域甚至远及欧洲罗马在内的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丝绸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各国大量的黄金流入了西汉。其中罗马帝国每年约有5吨以上的黄金,流向中国换取丝绸等物。在制度方面,汉武帝发明“酎金律”,向各诸侯国征收黄金。汉武帝当年为了削藩,推行了“酎金律”,要求各诸侯国按照人口数量向西汉朝廷交纳黄金,称之为“酎金”。据统计,每年西汉就能从各诸侯国得到黄金1600斤以上,这还不包含诸侯国为了自保,主动献金的情况。综上,汉朝每年都有大量黄金净流入,加上原本雄厚的积累,有这么多黄金是合情合理的。

秦国一统,收集天下金于咸阳,汉代秦后,收拢了这批黄金。其次,丝绸贸易的开发为汉朝带来了大批的黄金。再者,武帝发明“酎金律”,从各诸侯国收敛黄金。

2006年至2010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近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6项、国家社科基金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承担子项目7项、“973”计划子项1项、“863”计划子项1项,各类省部级项目63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1项 。2009年至2013年5月,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参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8项、国家社科基金15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等4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863”计划子项等2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60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4项。罗胜联教授荣获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实现了江西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300余篇,CSSCI检索29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45件;出版论著、教材220余部。另外学生获得授权专利115项,发表论文622篇。 。2013年全年新增科研项目393项,科研到账经费5万元,其中国家基金项目54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专利授权122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发表学术论文574篇,其中SCI87篇,EI178篇,CSSCI18篇;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馆藏有中外纸质图书40万余册,生均11册,数字图书(含特种文献品种)55万余种(册),中外文馆藏期刊2567种(其中现刊2217种),中外文报纸74种,特种文献及其它文献资料5万余册(件)。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Springer Link 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二十余个品种的中外文数据库信息资源。纸质藏书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主体及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法等专业学科的馆藏文献体系 。 学报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台湾华艺(airiti)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7年,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国际16开本。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全文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 。 校歌《南昌航空大学校歌》歌词我们在汉口启航,怀着航空报国的梦想。我们在南昌成长,放飞强军富民的希望。啊,昌航,奋进的昌航!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日新自强。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壮志飞扬。我们继往开来,我们勇创辉煌。我们在昌航拼搏,怀着服务人民的向往。我们在蓝天飞翔,放飞报效国家的理想。啊,昌航,腾飞的昌航!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日新自强。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壮志飞扬。我们继往开来,我们勇创辉煌。我们勇创,勇创辉煌!校训:日新自强 知行合一释义:日新”之义最早出自《尚书》,《易经》亦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后来《大学》引用《尚书》之意明确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创。意即人道要跟着天道变,不断追求,逐渐接近事物的内在规律。学校亦然,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止于至善。“日新”即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校风:勤奋文明 求实创新释义:1985年,学校总结办学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经12月的教代会讨论并通过,确定了“勤奋、文明、自强、求实”的校风。“八字校风”既反映了全校师生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团结文明的道德风尚,也反映了学校自强自立奋斗拼搏的进取精神与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学生会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直接领导、校团委指导下的南昌航空大学全体大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学生会已逐步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统精品活动,主要有“振兴杯”体育竞赛、“主持人大赛”、“风采女生节”“模拟招聘会”、“大学生辩论赛”、“15维权护法周” “校园文化艺术节”等。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排名

复试完了之后就时刻关注着网站发布的信息吧,有时候两三天就出来了,各个学校不一样的

4月15晚上7点出来的。现在可以查到了,在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网里面公布了,应该都录取了吧,好像没怎么刷人,虚惊一场! 保佑楼主!!

当然是无损检测和材料。工科却是很强,文科经管还行吧

我有个同学去年调剂到了那儿,据说要结果出得比较快,但是通知你可能比较晚,你自己常关注学校网站通知。不到一周肯定能知道结果,三四天的样子。祝顺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样查询成绩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禁锢在狭小的天地。宋代理学盛行,对女性的压制越来越严重。程颐和程颢特别看重妇女贞节,极力反对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婚,“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认为女人宁可死,也不能失节。他们的理论在朱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忠臣节妇”,“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礼不可废。”宋代刑法对男女判决也是不平等的。“夫有出妻之理,妻无弃夫之条。”所谓“七出”之条,而妻妾如任意离开丈夫则受到刑罚制裁。  理学的盛行,宋代贞节观念极强,婚姻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若不听父母命,自由恋爱,会被看作是丑事。宋代有一位才女,因大胆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法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她,就是性格刚烈、大胆反抗封建势力的一代才女——朱淑真。  朱淑真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人。她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善绘画,通音律。她的婚姻极为不幸,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将对爱情的感受写进诗词,被迫害致死,死后诗稿被焚。今存《断肠集》,是明以前作品最多的女作家。  朱淑真从小生活在富贵家庭中,有机会识字,受到良好教育。童年时代,她以一颗无忧、敏感的心感知着这个世界,花开花谢,春去春回,她的诗才大进。父亲教她读诗词、与她一道把酒研讨,没有受到过多的压制,在这样和睦、相对自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她无忧无虑,天真浪漫,也塑造了她那任性、倔强的性格。  对于封建礼教所宣讲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朱淑真极为不满,在作品中表现了她的愤慨与对卫道士们的讽刺。如《自责》中所云,“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她不愿屈服,逆来顺受,她看透了这些宣传背后隐藏的真正意义,用诗文发出自己的“反抗”之音,“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  作为封建社会的闺中女子,没有男子的仕宦之途与广泛社交的自由,她们被陷于封闭狭小的深闺之中,爱情成为她们生活的重心,颇具浪漫情怀的朱淑真心中也勾画着自己的爱情。但她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魔爪,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年代,年轻女子没有选择的权利。无奈之下,她服从父母命令,所嫁非偶。个人不幸的婚姻,一腔幽怨,唯有在诗词创作中得以排遣。“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  她的诗作中,有许多是以春为题材的,春本是明亮、温暖的,充满生机与希望。但淑真却看到了春的短暂,春的易逝,如同青春年华。  《蝶恋花 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春前飘柳絮,随风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这首诗构思巧妙,将自然景物与惜春、送春的感情交融,名为送春,实为惜春,留春,不忍她离去。将春拟人,在空洞寂寞的生活中,没有之音,亦无知己,春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温柔抚人,朝夕陪伴在她左右。而如今面对离别,作者忽发奇想,那千万缕的垂柳似乎可以将春系住,但春只作短暂停留,又匆匆离去。她还是不愿放弃,又寄希望于柳絮,盼望着轻柔的柳絮可随风飘舞,跟随春的脚步,将她的音讯告诉作者,聊以自慰。下片用杜鹃的哀鸣寄托送春之情,结尾以酒送春,春不语,待到黄昏时刻,潇潇暮雨,仿佛是春在作答,亦或是作者寂寞的泪水。  这首词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感,淡淡的忧思,对美好事物不常在的感慨。全词自然与情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质朴清新的语言,读之,深远缠绵,回味无穷。  朱淑真是孤独的,是抑郁的,她拿起笔,抒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如《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唱独愁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清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 剔进寒灯梦不成。  开头5个独字,重复出现,将凄苦、幽怨如瀑布般一泄而出,绝望、孤寂包裹了她,久久的伫立,思索着过往人生,不禁心寒,再加轻寒触体,欲言难言,肠回心倒。下片写她憔悴泪容,愁病相仍。春的不常在,婚姻的不如意,爱情的不确定,时时侵扰着她,困惑着她,无法入睡。  她对婚姻的不满,也写进了作品中。如《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她对自身命运、自我生存境况有清晰省察,表现了企图实现自我潜力的生命意识,展现了深层的孤独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淑真对婚姻的不满,不是物质生活上的,而是,作为有才情、有思想的女性,渴望与自己的丈夫吟诗作词,与之“江上共诗裁”。可他与淑真是完全不同的人,热衷功名,她俩貌合神离,志趣迥异。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无法对话,于淑真而言是莫大的痛楚:“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舟行即事》)  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她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她任性、倔强刚毅的性格,在面对礼教的重压下,义无反顾。她肯定自我欲望,敢于宣扬一种女性主动的爱情哲学。她的词,深层里表达了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她对命运进行过抗争与挑战,在《清平乐 夏日游湖》中,勇敢描述与情人的欢会,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在古代妇女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宋代礼法极严,贞节观念浓厚,不允许女子自己谈情说爱,更不能在文章中表达。而淑真在这首词中却描绘得毫无顾忌,大胆书写爱情想望,直抒胸臆,率真、爽朗、坦荡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情人在西湖恣意享受爱情的欢乐,携手漫步,和衣倒怀,旁若无人。这对一个闺中少妇而言,是极为大胆的举动。这样的大胆吟咏,在情感上、行动上都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反映了作者对情爱的追求、渴望与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妥协的刚烈性格。这首词将女性面对爱情的细微心理也描写得淋漓尽致,与情人相守时,尽情享受,不矫揉造作。分手回到家中,仍想着刚才想聚时的点点滴滴,“懒傍妆台”,心绪万千,无心整妆与卸妆,沉浸在浓浓的爱意之中。她是一位大胆的叛逆者,她诉说出广大女性不敢言说的真实话语、真实心声,具有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落花》也是一首对封建礼教控诉的诗歌。“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台。”表面惋惜落花,实则借催落花的无情风雨象征催残爱情的封建恶势力,表达了争取爱情、婚姻自由,反封建的愿望。  在封建势力强大的社会,她大胆、赤裸的反抗行为必然遭受到众多人的诽谤。有人称她“失妇德”,《古今词统》卷四说她“太纵”!她的一首《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了主人公对爱情的追忆,对今昔非比的感慨,词艺水平很高,三四两句已成为名句。有人借此攻击她失节,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欧阳修所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人们认为是欧阳修所作,认为合情合理,毫无指摘,大加赞赏。而朱淑真作此词却是“失妇德”。封建社会中男子享受种种特权,可以三妻四妾,丝毫不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女子则不容半点越轨行为,受到严酷的压榨。  朱淑真不像李清照那样,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很少与外界接触,生活在深闺之中,她的诗作多写自然风光、恋情相思,但她也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的生活,一些作品关注农事,关心农民的疾苦,跳跃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如《苦热闻田负语有感》: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早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予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  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酷夏来临,天气炎热,遭遇旱灾,地裂河枯,禾黍将死,农民奋力抢救,“饥渴喉咙焦”。同时,他们又抢插晚稻以救饥荒,但收成无望,农民们绝望得只能“向天哭”。朱淑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农民生活的疾苦,感受到他们的苦难,与他们悲喜与共,并将之归咎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高声质问当朝者“安坐高堂知不知?”朱淑真的目光已不仅局限于“小我”,而开始关注广大的劳动人民,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在男女两性关系极为不平等的古代社会,在将 “女子无才便是德”信奉为道德标准,在绝大多数的女性被视为“牛马”“玩物”、封闭在家庭、闺阁之中,忍受婚姻的不幸、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朱淑真——如同一道闪电,闪亮在漫漫黑夜,释放出夺目异彩的光辉。

专著:《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获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三次科研评奖一等奖。 论文:《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河北学刊》2007年第6期。获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二次科研评奖科研成果一等奖、“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二等奖。核心内容被新华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之基本路径论析》,《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论政治国家的限度》,《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论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学术界》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建构:从身份走向契约》,《学术界》2006年第2期。《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收录;《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篇目辑览》收录;《资料通讯》2006年第5期转载。《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中西政府建构传统的人性基础之比较研究》,《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析》,《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福建论坛》2010年第6期。《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契合与分殊——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例》,《福建论坛》2011年第7期。《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江淮论坛》2009年第5期。《追求正义与善:古典时期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缘起》,《江淮论坛》2011年第6期。《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6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政府创新网等转载。《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2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论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1期。《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4期。《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共存共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人民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论当代政府建构的四个转变》,《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获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论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本类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尼采价值哲学初探》,《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获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三等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范式转换》,《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论公民社会的限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市场经济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有限政府理念建构的哲学之维》,《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协商民主的价值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马克斯·韦伯合法性思想评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霍布斯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开放社会”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析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论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嬗变》,《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4期。《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洛克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前沿》2011年第1期。《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前沿》2007年第12期。《公民社会的契约文化》,《学习时报》2006年5月22日。人民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管理科学院《前沿论丛》第75期等转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学习时报》2007年10月8日。人民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社会学网等转载。《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学习时报》2008年4月21日。人民网等转载。《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civil society 意涵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6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