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答案

发布时间: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答案

你要是是认真学习想对对答案,就直接不要答案了,让老师去批改吧,这样自己的印象才会深的提高成绩,还是老老实做吧。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修订版)《综合教程2》unit 1课后练习答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案 Keys to Unit 1 WE’VE BEEN HIT Text ComprehensionI cII FFFTFIII On that morning thousands of people in the WTC were thrown, all of a sudden, into a condition of terrible suffering and Mayblum was one of It seemed that the tremendous sound of the collapse of the SouthTower destroyed the man’s hope of climbing down the remaining stairs, and thus took away his remaining VocabularyI burning something, a situation or circumstance, that is dependent on one’s location in the in an intermittent help things are satisfactory up to this II scoffed dilemma collapsed pandemonium reassuring rumble glancing at meet up withIII panicky descends/ descended enjoyable expectation morality persuasion strong energeticIV ADCBD CADV amoral, nonmoral disappear wildly uncover, disclose, reveal dissuade happily, joyfully, joyously ordinary, common small, thin, slender VI helpful/ helpless childish, childlike, childless active persistent revolutionary successful womanly ladylikeGrammarI would would used to , would used to used to used to would would used to would, would, wouldII used to travel was not used to accepting was not used to receiving used to think used to living used to say didn’t used to eat am not used to driving III insistence habitual action probability willingness probability polite request improbability capabilityIV could, would , might, might, should , could/would, should, could, might, could, should, should, would, would, couldV needn’t have carried needn’t have bought didn’t need to tell needn’t have had needn’t have stood didn’t need to hurry didn’t need to open didn’t need to take needn’t have washed didn’t need to workTranslationI. 对有些人来说,生死攸关的是此时此刻他们所在的位置——不仅是哪幢楼,哪一 层,更重要的是大楼的哪个角落。 周围噪声震耳,烟雾弥漫,火星四溅,梅布勒姆没有意识到,他的朋友朱虹始终就在他身后的楼梯井里。 她一点一点地拼出了哈里逃生的场景:飞机撞击时,他正在87层。 但是,尽管她绞尽了脑汁,问了无数问题,她拼出的场景还是在第36层上逐渐模糊了。 II. Thanks to modern technology, the film about that ancient battle gives the audience the illusion of being on the battlefield That ancient city was devastated by the fire, but fortunately the stone tablet The videotape and the story by the woman filled them with sympathy for the child who had become an orphan in the In that earthquake, we heard many stories of teachers who had refused to leave their students behind and laid down thei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u Yuan Garden began in 1558, but it was not completed until 1578 because building went off and on for lack of In 1980, when I met up with her, she had just returned from abroad with a master’s It was may first visit to New York, but I managed to find my way to the little It is hard to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movie industry, but as a director Xie jin did Exs on Page 14II e4scape of/ about named/ called little/ no fell over station as ground time left expecting sure down rebuild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扩展资料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逻辑主语的知识点:动词在一个整句中充当某一个成分——谓语动词、主语、谓语的宾语、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时,表达一个动作的概念,描述一个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动作系统不是孤立的,即不存在没有源头的动作,对于每个动作,都有对应的主体(发出者)。动词代表的动作系统中的主体,即施动者,称作这个动词的逻辑主语。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使动方的语态。在主动语态中,谓语动词的动作源自主语,而施加于宾语。由此,在动词主动态的句子或分句中,语法主语是此句子或分句的施动者(逻辑主语)。被动语态是一种语态,可以直观的表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被动关系。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受动者。一般说来,当强调动作的受动者而不强调或不明确施动者时,多用被动语态。由此,在动词被动态的句子或分句中,语法主语是受动者(逻辑宾语),而介词by后的名词或者代词(性分句)是施动者(逻辑主语)。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答案解析

一:ACB二:(一)CDD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答: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三)(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该之(2)可以横绝峨眉顶/丛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三(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答: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四(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作与仿做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五DAC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答案略。B卷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C 5.B 6.C13.C l4.A l5.D

搜搜呗

《2021新高考数学真题全刷基础2000题的答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h2lo简介:朱昊鲲2021年针对新高考打造的数学真题全刷基础2000的配套答案解析免费分享给大家,因为答案都有200多页,所以分开分享给各位,采用新课标的考纲,全国文理通用,非常全面的答案详解册,更好的提升高考成绩。

1-5:BACDB;6-10CABDD 11-15:DBCAA;16-20:CBDBC 21-25:DABDB;26-30:CADAB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答案下载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3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unit 2链接:_A 提取码:gm5x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你好!请你先做好,剩下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答案英语

你可以去精锐补习英语,那里的老师什么答案都有还会给你制定完善的学习方案

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

◆ ◆ ◆ ◆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磅文件中,和广大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科目以及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关于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1要点一: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或将统一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2要点二:实施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划重点: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独立命题省份还要制定自己的考试说明。大纲和说明尽管每年变化不大,却是所有高中生学习、复习、备考的根本指针。大纲和说明在指明考试方向、方便高中教与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纲规定的学、大纲之外的不教"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国办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明确在今后的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将不会再制定“高考大纲”。这有利于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推动提高命题水平。3要点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省份命题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文件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这进一步佐证了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但目前的各省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水平将提高,严格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不同层次考试的考核要求命题。而且今后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严密程度将真正向高考看齐!4要点四: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可能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划重点:在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技术列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考科目为7选3。理化生实验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实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政策背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成为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内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5要点五:高一最多参加4门科目学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划重点: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选择惯性还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许在高一高二生自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和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提前选科、提前放弃某些学科学习的情况。为此,国办文件明确规定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超过4门。这也是为了保证体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课程开足开够。当然,这些新政策都是对现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改革试点进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学生、家长来说,基本的改革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汇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12个基本问题,让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将在2-3年后参加的新高考!1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以后,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备受关注。今年年初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正式采取新模式的时间2新高考有哪些内容?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方案则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3“3+1+2”是怎么回事?“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3+1+2”模式的优点:组合减少困惑减少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3+1+2”模式的弊端:该方案不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如果将来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再将化学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历史还不能同时选; 如果两个学生一个选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选历史+化学+生物,两人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专业,物理和历史成绩怎么算?怎么进行比较?如果新高考选科真的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如何选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点。那么在3+1+2模式下,到底怎么选科?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选报物理学科组合:①物理+化学+生物:此组合可以覆盖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②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③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选报历史学科组合:①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②历史+政治+生物: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③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④历史+地理+生物: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4“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5“赋分制”是怎么回事?6什么是“走班制”?新高考选科后,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1)“不走班”模式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2)“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①优先3科成班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②定两科走一科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③“大走班”模式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④“全走班”模式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7大学专业如何选?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8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浙江模式: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模式: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合格性考试的等级: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 区 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 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9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大学规划从高一就要开始吗?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11高考老大难物理可以不选了吗?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 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86万人,其中理科91万,占比96%,物理为必考;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29万人,占总人数的46%;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5万人,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 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 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12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同学们,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20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之年,小编祝福大家沐浴改革的春风,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1- END -团风宣传(tuanfengxuanchuan)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湖北升学 掌上黄冈编辑 | 徐扬编审 | 陈利投稿邮箱 | 版权及免责声明“团风宣传”微信公众号非原创转载文章所含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作为分享之用,文章所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为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审核处理。

回答 您好,新课标作文大赛是有用的哟,新课标作文大赛的含金量就跟数学里面的奥数竞赛的含金量一样,如果说您在新课标作文大赛中获奖了,那么您以后在升学录取的时候,会有特别大的优势的哟,所以说是特别有用的,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哟亲,也希望您可以给我一个赞哟~

◆ ◆ ◆ ◆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磅文件中,和广大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科目以及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关于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1要点一: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或将统一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2要点二:实施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划重点: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独立命题省份还要制定自己的考试说明。大纲和说明尽管每年变化不大,却是所有高中生学习、复习、备考的根本指针。大纲和说明在指明考试方向、方便高中教与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纲规定的学、大纲之外的不教"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国办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明确在今后的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将不会再制定“高考大纲”。这有利于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推动提高命题水平。3要点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省份命题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文件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这进一步佐证了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但目前的各省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水平将提高,严格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不同层次考试的考核要求命题。而且今后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严密程度将真正向高考看齐!4要点四: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可能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划重点:在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技术列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考科目为7选3。理化生实验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实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政策背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成为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内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5要点五:高一最多参加4门科目学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划重点: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选择惯性还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许在高一高二生自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和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提前选科、提前放弃某些学科学习的情况。为此,国办文件明确规定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超过4门。这也是为了保证体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课程开足开够。当然,这些新政策都是对现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改革试点进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学生、家长来说,基本的改革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汇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12个基本问题,让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将在2-3年后参加的新高考!1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以后,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备受关注。今年年初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正式采取新模式的时间2新高考有哪些内容?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方案则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3“3+1+2”是怎么回事?“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3+1+2”模式的优点:组合减少困惑减少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3+1+2”模式的弊端:该方案不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如果将来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再将化学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历史还不能同时选; 如果两个学生一个选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选历史+化学+生物,两人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专业,物理和历史成绩怎么算?怎么进行比较?如果新高考选科真的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如何选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点。那么在3+1+2模式下,到底怎么选科?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选报物理学科组合:①物理+化学+生物:此组合可以覆盖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②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③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选报历史学科组合:①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②历史+政治+生物: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③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④历史+地理+生物: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4“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5“赋分制”是怎么回事?6什么是“走班制”?新高考选科后,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1)“不走班”模式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2)“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①优先3科成班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②定两科走一科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③“大走班”模式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④“全走班”模式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7大学专业如何选?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8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浙江模式: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模式: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合格性考试的等级: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 区 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 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9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大学规划从高一就要开始吗?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11高考老大难物理可以不选了吗?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 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86万人,其中理科91万,占比96%,物理为必考;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29万人,占总人数的46%;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5万人,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 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 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12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同学们,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20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之年,小编祝福大家沐浴改革的春风,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1- END -团风宣传(tuanfengxuanchuan)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湖北升学 掌上黄冈编辑 | 徐扬编审 | 陈利投稿邮箱 | 版权及免责声明“团风宣传”微信公众号非原创转载文章所含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作为分享之用,文章所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为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审核处理

◆ ◆ ◆ ◆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磅文件中,和广大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科目以及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关于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1要点一: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或将统一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2要点二:实施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划重点: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独立命题省份还要制定自己的考试说明。大纲和说明尽管每年变化不大,却是所有高中生学习、复习、备考的根本指针。大纲和说明在指明考试方向、方便高中教与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纲规定的学、大纲之外的不教"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国办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明确在今后的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将不会再制定“高考大纲”。这有利于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推动提高命题水平。3要点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省份命题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文件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这进一步佐证了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但目前的各省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水平将提高,严格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不同层次考试的考核要求命题。而且今后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严密程度将真正向高考看齐!4要点四: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可能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划重点:在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技术列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考科目为7选3。理化生实验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实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政策背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成为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内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5要点五:高一最多参加4门科目学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划重点: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选择惯性还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许在高一高二生自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和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提前选科、提前放弃某些学科学习的情况。为此,国办文件明确规定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超过4门。这也是为了保证体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课程开足开够。当然,这些新政策都是对现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改革试点进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学生、家长来说,基本的改革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汇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12个基本问题,让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将在2-3年后参加的新高考!1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以后,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备受关注。今年年初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正式采取新模式的时间2新高考有哪些内容?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方案则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3“3+1+2”是怎么回事?“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3+1+2”模式的优点:组合减少困惑减少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3+1+2”模式的弊端:该方案不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如果将来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再将化学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历史还不能同时选; 如果两个学生一个选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选历史+化学+生物,两人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专业,物理和历史成绩怎么算?怎么进行比较?如果新高考选科真的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如何选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点。那么在3+1+2模式下,到底怎么选科?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选报物理学科组合:①物理+化学+生物:此组合可以覆盖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②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③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选报历史学科组合:①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②历史+政治+生物: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③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④历史+地理+生物: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4“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5“赋分制”是怎么回事?6什么是“走班制”?新高考选科后,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1)“不走班”模式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2)“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①优先3科成班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②定两科走一科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③“大走班”模式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④“全走班”模式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7大学专业如何选?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8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浙江模式: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模式: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合格性考试的等级: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 区 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 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9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大学规划从高一就要开始吗?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11高考老大难物理可以不选了吗?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 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86万人,其中理科91万,占比96%,物理为必考;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29万人,占总人数的46%;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5万人,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 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 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12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同学们,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20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之年,小编祝福大家沐浴改革的春风,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1- END -团风宣传(tuanfengxuanchuan)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湖北升学 掌上黄冈编辑 | 徐扬编审 | 陈利投稿邮箱 | 版权及免责声明“团风宣传”微信公众号非原创转载文章所含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作为分享之用,文章所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为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审核处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