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类别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类别的论文题目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以“合类型性”为中心》,《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The Customary Law in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Law: A Real and Powerful Role”, V1,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Hart Publishing , Oxford, 《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司法观的“交战”:传统刑事司法对恢复性司法》,《中外法学》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刑法上之“类推禁止”如何可能?——一个方法论上的悬疑》,《中外法学》2006年第4期。《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刑法视域中“类型化”方法的初步考察》,《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安排与司法践行》,《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作为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作为间接法源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立法机能之开辟》,《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系统论视野中的有组织犯罪》,《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法治国视野中的卧底侦查》,《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之证明:犯罪构成程序机能的初步拓展》,《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刑事和解与传统诉讼体制之关系》,《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以“类型”建构为观察视角》,《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摘引。《刑事制定法视域中的习惯法——一种被压制的知识形态》,《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合流与分化——民、刑领域习惯法演进的比较观察》,《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一种基于方法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考察》,《法学评论》2002年第6 期。 《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刑法视域中“理性预期”的初步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刑法学上“类型观”的生成与展开:以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为脉络》,《复旦学报》2010年第5期。《理性思辨、实证考察与举证分配——死刑遏制力的疑问及其澄清》,《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卷。《刑事政策与刑法的目的论解释》,《法学论坛》2013年第6期。《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刑事法评论》第3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类型”作为刑法上之独立思维形式——兼及概念思维的反思与定位》,载《刑事法评论》第2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犯罪论结构的另一种叙事——消极性构成要件理论研究》,《刑事法评论》第1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刑事法评论》第1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刑事和解:批评意见与初步回应》,《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4期。《刑法体系化的三种思路——兼论“类型”的体系形成功能》,载《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刑事解纷方式的历史轮回——以“刑事和解”为观察脉络》,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基》,载《学术研究》2000年第12期。《再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习惯法的刑事司法适用:举证与审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再论经济犯罪的概念》,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0期。《黑客现象及其法文化意蕴》,载《学术交流》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基于类型思维的刑法解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刑法学》《刑法学专题》《法律诊所与模拟法庭》

论科技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河南法学,1992年第2期 对“孤立的个人”的理解,法学学刊,1992年第4期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行为本质,检察学文选,1993年第10期 关于自诉案件几个问题的探讨,法学学刊,1993年第4期 论公司犯罪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3期 商业受贿罪的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1期 公司犯罪定罪与量刑,中国检察报,1995年4月4日 论刑法条文结构改革,法制日报,1995年5月25日 论刑法分则立法形式的选择与协调技术,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论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湖南法学,1995年第3期 论刑法分则各种立法渊源的协调技术,贵州法学,1995年第5期 谈发票犯罪,检察日报,1996年12月2日 刑法分则条文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是,江西法学,1996年第1期 论发票犯罪,法学学刊,1996年第3期 论刑法分则条文立法技术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发票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法律函授,1996年第3期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刑法变革的必要性,载《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 新刑法对三个口袋罪的分解,云南法学,1997年第3期 评新刑法的立法技术,法律函授,1997年第5期 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7年10月版 简论贪污贿赂罪立法的特点,中央政法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论罪名解释权的归属,载《新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关于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的几点异议,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论死刑执行程序的适应与完善,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 评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论,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 对代销商在售机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处理,经济与法,2000年第6期 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的年12月版 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场看中国的死刑问题,载《刑法学研究精品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略论扰乱电信市场的犯罪,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评我国1999年刑法修正案,载《新世纪刑法新观念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2001年第4期 简易程序的正当性研究,《刑事法评论》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期 设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的设想,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论黑社会犯罪的刑法完善,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补强证据,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审判方式,政法论丛,2002年第2期 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论,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 论刑事简易程序中的被告人异议权,云南法学,2003年第6期 公诉与自诉关系研究,刑事诉讼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 比较法视野下的警察出庭作证,犯罪研究,2004年第2期 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西南法学,2004年5月号,吉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简易程序审判方式比较研究,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 各国民众参与检察的实践,检察日报,2004年11月5日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司法潜规则导致司法腐败,法治内参(机密,供厅局级以上领导阅),2005年第7期 再审程序之老调重弹,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 口供不含辩解,北京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4日 美国乞讨者的权利及其限制,人民法院报(域外法制,)2005年7月8日 不人道是废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吗?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教育改革与人性解放,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 反思司法潜规则,政法学刊,2005年第4期 人道对死刑的诘难,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58.我在美国法庭上看到的陪审团,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7期从政坛流星高勇的学术辉煌说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检察改革中应当处理的五大关系,《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论民众参与检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质疑“法盲可以当法院院长”的立法,法治与社会,2005年第6期评我国辩诉交易的实践,《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让佘祥林成为中国的米兰达卡片,《律师文摘》,2005年第4辑论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明理学刊》,2005年第4期中美陪审制度比较,《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5期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诉讼法学研究》,2005年总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陪审制度与基本政治伦理,《安徽大学法学评论》,2005年总第5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5第5期 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如何对待冤假错案,学习月刊,2005第10期 死刑复核,应从秘密走向公开,检察日报,2005年11月7日 中美律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法治论丛,2006年第1期 论诉讼及时原则,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2月下 美国被指控者律师帮助权的百年历程,律师与法制,2006年第3期 霸道的校规与遥远的宪法,人文论坛,2006年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官优选制度及其启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美国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考试,学习月刊,2005第12期 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社会,载《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西方防止媒体审判的五种方式,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2期 媒体监督司法的底线权利,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3期 世界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最新动向,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4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美国陪审团审判观察,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5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借鉴美国经验防止法官腐败,学习月刊2006年第12期。 行贿人揭发对合的受贿犯罪应认定为“自首并立功”,检察日报理论版,2007年4月9日。 兰成长案引发的思考,青年记者,2007年第3期 隐姓瞒名: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载《证据学论坛》第1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论盘查的法治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月上 国际社会对待性交易合法化的态度,检察风云,2008年第1期。 澄清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几点误解,法制与新闻传播,2008年第2辑 论记者拒证权,证据科学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 法院该如何对待“负面舆论炒作”,青年记者2009年第16期。“群众的感觉”与死刑司法中的人道关怀,《中国诉讼法判解》第7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国际准则视野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基本范畴,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 律师媒体宣传与司法公正,《全球传媒学刊》2010 年第2 期,第1---5页。 论残疾人就业优先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评《刑事诉讼法(草案)》证据部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61-68页。 论看守所立法,时代法学,2012年第2期。司法公开的国际发展趋势,刑法前沿问题研究,2012年卷。101.英国庭审录音录像改革的新动向,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 围观杀人:美国死刑执行的示众与电视直播,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03.犯罪记录查询模式比较研究,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104.李尔本案与沉默权的确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美国联邦证据法的制订与修改,孙长永主编:《刑事司法论坛》2013年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美国地方法院关于本拉登的尸体解剖照片是否应当公开的裁判,司法评论,2014年第2卷108.罗斯法院信息公开法的立法与实施,人民法院报,2014年7月25日第8版。 媒体采访监所的法治化,新闻春秋,2014年第3期。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 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实证考察,中国监狱学刊,2014年第5期 论侦查耳目的法治化,东南法学,2014年第2期 论司法公开的及时原则及其实现机制,时代法学,2014年第5期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保障人权视野下的看守所立法,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 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主体与方式,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5期。 中国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云南法学,2014年第6期 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探索,长江论坛,2014年第4期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阴山学刊,2015年第1期 场所公开视野下的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天津法学,2015年第1期121 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建议性陪审团,财经法学,2015年第1期 检务公开中的最大限度公开原则,岭南学刊,2014年第6期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1期。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类别

根据最新的排名分布,2020年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的正式成员将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东方法学》等22家。说明:RCCSE权威、核心学术期刊排行榜分级标准:分学科、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④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60%-90%的期刊;⑤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10%,即排在90%-100%的期刊。

比如: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是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

中国法学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类别的论文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比较法研究 法学家 环球法律评论 法学杂志 法学论坛 当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这个你可以向核心期刊网的小编咨询啊

看你发的是什么文章,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看你是需要什么级别的,省级还是国家?知网收录还是维普龙源收录?壹品尤刊

中国法学 《法律适用》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类型的论文题目

刊发三万多~

杜家的一个人。是个修真大家族这家族是以前辰家的走狗,想杀了辰南他们杜家的长老些就可以破禁止出来了!

1.《法治的脸谱》,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2.《法治的声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以目的犯为中心的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刑法总论》,【日】山口厚著,(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从新判例看刑法》【日】山口厚著,(与刘隽合译,第一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无情的法律与理性的诠释——许霆案的深层解读(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3.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刑法分论》(谢望原、赫兴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1年第2版。2.《刑法总论精释》(陈兴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一)犯罪论体系序列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宣言与自省,《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4期); 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春季号; 违法性理论的应然位置,《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1期);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云南法学》2008年第3期;(收入于改之、周长军教授主编:《刑法与道德的视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目标定位——二阶层、三阶层还是四阶层?载冯军主编:《比较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所面临的基本课题,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刑事领域的违法性冲突及其救济——以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讨和反思切入,与梁根林教授合著,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刑法基础理论序列 刑法规范的供给不足及其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论刑法用语德明确性与概括性,《法律科学》2013年第2期; 行为犯概念否定论,《政法论坛》2013年第6期; 应否允许抽象危险犯反证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国刑法第3条的检讨和反思切入,《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8期转载);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事件为视角的考察,《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5期转载); 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术史意义上的现场叙事,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三)主观违法要素与目的犯研究序列 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别与定位——以伪造货币罪为中心,《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转载) 论金融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法学杂志》,2008年第4期;   论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论目的确定的推定化,《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6期转载) 论主观违法要素的地位与范围,《刑事法评论》第17卷,2006年3月版; 论主观违法要素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刑事法探究》第一卷,2007年5月版。(四)财产犯一般理论序列 论刑法介入财产权保护时的考量要点,《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法学》2011年第5期;(五)刑法适用具体问题研究序列 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法学》2015年第2期; “情节较轻”的认定应不考虑法定从宽情节——以防卫过当故意杀人行为的量刑为切入,《法学杂志》2014年第10期; 累犯情节前置论,《法学》2014年第7期; 死刑案件裁量过程中的司法软骨病及其祛除,《法学》2013年第10期; 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法学》2013年第6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2年第11期转载);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重新论证,《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论绑架罪的修正构成的理解与适用——兼评修正案对绑架罪的修改,《法学家》2009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转载);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法学》2009年第4期; 利用ATM故障恶意取款案法律性质辨析,《法学》2008年第2期;   许霆案背后的几点反思,《法制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20日。 拐卖幼女并奸淫行为之定罪量刑,《法学》2007年第10期;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应如何理解,《法制日报》理论版,2007年9月9日。 论军警人员抢劫行为之法定刑适用,《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0期转载) 持假枪抢劫该如何定性,《法制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8日。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之法律适用,,《人民检察》,2007年第9期; 典型案例的标本价值,《人民检察》,2008年第7期; 求仁而得仁,何怨?《人民检察》,2007年第15期; 婚内强奸犯罪化应该缓行,《刑事法判解》第4卷,2001年版; 死刑犯的生育权,《刑事法判解》第5卷,2002年版。 超越与缺憾——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总置评”,《刑事法评论》,第13卷,2003年版。(六)其他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时代潮》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法学随笔20余篇;在《北京商学院学报》、《现代财经》、《财会月刊》等杂志上发表经济类论文5篇(2000年以前) 。

《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比较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导论——以国际化与本土化为线索》(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合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证券犯罪理论与侦查实务研究》(合著/参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有组织犯罪研究》(合著/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青年少年犯罪与对策问题研究》(合著/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CSSCI期刊)《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坛祭”》,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5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预防犯罪语境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解读——湖南社区矫正实践的分析》湖南省犯罪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征文特定奖,载《求索》2013年第9期刊发(CSSCI期刊)《论我国“犯罪学教程”中“青少年犯罪”——学科建设视角解析》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30周年征文优秀奖,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第2期《面子、利益、权力及其他——外籍华裔学者对女警访谈的感悟》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我国反恐立法进程与前景——犯罪学视角解析》载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主编《社会稳定与反恐斗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社会敌意”:犯罪学范畴体系架构下的整体论思考》载《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SSCI)《“官办养老”:一个地方犯罪学会的兴起与异化》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5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犯罪学综述漫谈》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4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何谓实证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反思性检讨》载《中国犯罪学年会2012年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CSSCI集刊)《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晚近刑法、刑诉修改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犯罪学公众形象散记》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3期第117——119页(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实质内涵》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23—29页《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以刑法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第6第80—82页《犯罪学本土发展的历史考察》载《犯罪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2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整体性方向》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94-102页《<犯罪学研究导论>批判性疏议》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4-392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整体性方向:我国犯罪学本土化推进的宏观景象》载莫洪宪等主编《中国犯罪学会会议论文集201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352页《我国犯罪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理性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度第6期第42-50页《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以刑法为视角》载《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高层论坛文集》2010(北京)第78-80页《犯罪解释的类型、张力及演化趋向》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38-43页《论犯罪学的理论及其建设》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7-266页(CSSCI来源集刊)《我国当前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性格分析》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第91-94页(CSSCI扩展版)《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性反思》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141页(CSSCI来源集刊)《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研究之比较》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39-50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界定之三维思考》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1期第17-20页(CSSCI扩展版)《论刑法的任务及其立法完善》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第54-58页(CSSCI来源期刊)《犯罪学研究对象研究的批评性梳理》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203页(CSSCI来源集刊)《犯罪学学科性质新思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第95-99页(CSSCI来源期刊)《犯罪学定义及其规律性认识》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1期第10-13页(CSSCI来源期刊)《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29-134页(CSSCI来源期刊)《“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实录》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涉“黑”职务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分析》载《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2期第83-87页(法学核心)《涉黑职务犯罪防治的宏观对策研究》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年第4期第83-87页(法学核心)《和谐社会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期第29-35页

刑事法评论属于什么期刊级别的论文

蛮多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发表了!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比较法研究 法学家 环球法律评论 法学杂志 法学论坛 当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这个你可以向核心期刊网的小编咨询啊

a类b类c类 是某单位 或某省地区规定的,中国的期刊分为核心期刊,和费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里面有分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A类 应该就是南大核心,B类应该是北大核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