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心理学报审稿人

发布时间:

心理学报审稿人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审稿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特约审稿人J Traumatic Stress, Social Psychiatry &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J Research Adolescent, Plos ONE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湖南省母亲教育工程特聘专家广东科学讲坛讲座专家 ⒈“儿童心理特性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3,主持)⒉ 儿童心理弹性的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及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队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主持)⒊“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发展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2009-2012,主持)⒋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0-2012,主持)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湖南省“十一五” 教育规划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主持)⒍“亲子教育缺失对儿童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影响”,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004-2006,主持)⒎“儿童焦虑、抑郁及其共病的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9年,主研)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制和预防干预研究”,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主研)⒐“贫困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研究”,2005-2008福特基金项目,主持,经费2万美元⒑“8-12岁儿童冲动行为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的前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6,主研)⒒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7,参与)⒓“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2004-2007,主研) 1)Fan F,Su LY,Birmaher B,Gill M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nese Left-behind C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2010,45(5),655-6642)Fang Fan,Ying Zhang,Yanyun Yang,Lei M 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Depression,and Anxiety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follow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ournal of Traumatic S 2011,24⑴,44-533) Yuhong ZHENG,Fang FAN,Xianchen LIU,Lei MOLife Events,Coping,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Exposed to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hina,PloS ONE minor 4) Su L,Fan F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 in Chinese children (SCARED) in Chinese children,Journal of Anxiety D2007,22⑷:612-215)Fan Fang Su LY Sang B Absence of Parental Upbringing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Personality D 17th IACAPAP(Melbourne),Award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R 96)范方,耿富磊,张岚,朱清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心理学报,2011,43⑾DOI: 3724/SPJ000017) 郑裕鸿,范方,俞承甫,罗廷琛青少年感恩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21⑸:536-5428) 柳武妹,范方,郑裕鸿,崔苗苗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21⑼:647-6519) 张岚,范方,耿富磊 震后12 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性情绪变化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19⑶:360-36610)范方,柳武妹,郑裕鸿,崔苗苗。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18⑴:55-5911)范方,柳武妹,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⑹45-4912)陶炯,范方,杨肖嫦,郑裕鸿 地震后6个月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伴发焦虑及抑郁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 ⑾,990-99313)范方,桑标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 2005,28⑷:855-85914)范方,苏林雁,耿耀国,王洪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构想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⑹:572-57515)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黄山,王玉风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与情绪和行为困扰、家庭功能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⑽:635-63816)范方,苏林雁,金宇中国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与年龄特点——兼议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的结构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⑷:241-24517)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金宇,肖汉仕,王玉凤。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⑴:1-418)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2008年元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国家农家书屋指导推荐图书”,至2011年底已经重印13次,发行12万余册,全国农家书屋收录上架。

成人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包括成人认知发展及其脑神经机制研究;老年期认知和抑郁情绪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模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以及国外基金项目(包括美国NIH,英国 Wellcome Trust,瑞典Swedish Council for Social Research)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领导了首次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心理健康模型。获王宽诚多学科交叉研究专项奖励基金(2010)、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瑞典研究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的访问科学家奖(2001-2002)、英国皇家协会博士后奖学金(2002-2003)、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00)。学术兼职: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协会(CNS)会员、美国老年学会(GSA)会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常务编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Ageing International》、《Demographic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心理学报审稿人金童林

袁大化就在最后出场,以前都是侧面岁数太大了,为啥都是百岁老人最厉害啊。有老年证么

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在,280左右袁大化力战,张明志,赵明真!

心理科学审稿人

蔡厚德陈益,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陈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心理科学》杂志审稿人。陈庆荣,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崔光辉,心理学博士,讲师。邓 铸,博士,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点负责人,主持省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常务管理工作。兼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分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暨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基础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家永,硕士,副教授。 1989年毕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普通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傅宏,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民进江苏省委常委等职。郭本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郗浩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变态心理学”、“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从事精神分析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蒋京川,心理学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199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季秀珍李晶,200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应用心理学专业工程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2010年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专家。刘 昌,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理科学进展》杂志编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刘穿石,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刘国雄,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如儿童智力、推理能力、情绪能力、心理理论等的发展等。李小平,博士,教授,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南师大工作,2003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施聪莺,教育技术学硕士,实验员。谭顶良,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凤炎,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心理学家。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云强,博士,副教授。杨莉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理事;《心理学探新》编委;美国Taos研究院(国际社会建构论研究中心)会员。2011——2012赴美国田纳西州温德比尔特大学访问一年。应荣华,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助理研究员。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和维护以及部分实验课教学(比如:神经生物反馈实验)。余嘉元,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8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作访问学者,1992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荷兰特温特大学讲学,1996年和1999年两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系进行合作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小将,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赵 凯,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郑 红,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钟 元,2010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工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朱晓红,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南师大工作,2011年获博士学位。

陈陈,女,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心理科学》杂志审稿人。

物理学报审稿人

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该做啥时就做啥,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从容做事。

给安师打个电话吧。

可以不推荐让你推荐是可以找一个相关方向的专家,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杂志社会参考你的建议,也可能不用你推荐的审稿人。如果你不推荐,他们就自己选了。

我的也是这样,你的现在怎么样了,

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人

1 征稿范围  本刊正在酝酿实质性突破,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办刊形式。从2011年第1期开始,除了继续诚意接受心理学各领域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进展综述和评论以外,本刊拟不定期增设“主编特邀”、“研究构想”、“博士论坛”、“研究简报”、“元分析”、“发展战略论坛”、“国内外热点”、“研究方法”、“短评或争鸣”等探索性栏目。中文或英文投稿均可。  “主编特邀”栏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重大研究项目已经结题且有一系列重要发现的项目总结报告。  “研究构想”栏目稿件要求:  以当年或前一年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重大研究项目的申请书为蓝本改写。写作注意事项详见“下载中心”。  “博士论坛”栏目稿件要求:  获得全国、省部级等的优秀博士论文,其核心内容的缩写;在读博士生正在做的研究工作,需有导师或院系推荐。  “研究简报”栏目稿件要求:  1)研究方法或结果有创新性,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能够引起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  3)易于读者理解;  “发展战略论坛”指国内外关于重要发展战略的介绍或高层会议的论坛介绍,包括心理学各院系的发展战略规划。  2 来稿形式  本刊稿件以作者的自由来稿为主,也包括主编和编委会的主动约稿。  约稿为主编或编委约请在相关领域内有研究积累的高水平作者提供的高水平稿件,包括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未来的研究规划或发展走向评述。不要求作者提供研究数据,所以不会影响作者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相同主题的研究报告。  符合条件的作者也可以主动与主编或编委会联系约稿。  3 投稿要求  自由来稿的作者请登录编辑部网站投稿,无需寄送打印稿。  投稿前请填写综述论文自我检查报告(到“下载中心”下载),并把检查结果粘贴到文章的首页。投“研究简报”栏目的研究报告和元分析的文章,请下载填写《心理学报》的自检报告。  网络投稿成功后,作者将收到编辑部分配的稿件编号。然后签署投稿签名确认书和版权转让协议书(请到“下载中心”下载),并填写稿件编号和文题,邮寄至编辑部。  因为是双盲审稿,所以上传文件中应删去有关作者的信息,如中英文题后面的作者姓名及单位、基金资助号等。但“研究构想”和“博士论坛”、“主编特邀”栏目的稿件无需删去作者信息。“研究构想”栏目稿件还需在文档的最前面写明基金名称、基金号、网上查询地址、查询方法及第一责任人。  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4 撰稿要求  1 文题  限20字以内,尽量不用“研究综述”和“进展”作为文题。英文文题也尽量不要用Review, Advance或Progress等。  2 摘要  摘要限200字以内,尽量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对核心概念要有定义。作为被数据库单独收录的单位,要给出实质性信息。不要写“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之类的空话。英文摘要参照国外同类文章的写法,请英语好的专业人士把关。  3 关键词  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关键词应为专业词汇。  4 分类号  采用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分类法,也可由本刊填写)。  5 标题层次  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如一级用“1”、“2”、“3”,二级用“1”、“2”、“3”,三级用“1”、“2”、“3”。标题仅限三级。  6 表格  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  7 插图和照片  图中所用字号为6号,打印效果清晰。  8 参考文献  采用APA的著者-出版年制。更进一步的说明请到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详细规定请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出版手册。建议使用EndNote、NoteExpress等软件来管理参考文献。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外国人只写姓,中国人的中文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文后的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先列中文文献,后列英文文献。  9 编排顺序  最终录用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中文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饲;(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初投稿和修改稿不包括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  5 稿件评审  针对自由来稿,本刊采用匿名审稿。  初审由编辑部进行,主要审查来稿写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本刊的用稿要求。  外审是由编辑部请1~2位同行专家审查稿件,并根据评审情况,有可能会继续送多位同行审查。一般要求审稿人在20天内审回,但由于有些审稿人工作繁忙,可能会有延迟,需要系统自动提醒或编辑部发邮件提醒。  编委会是稿件的终审阶段。所有通过同行专家审查通过的稿件都需要提交到编委会上终审。编委会一般每2月开1次,也是匿名评审。  未能通过评审的稿件将被退稿。由编辑部综合外审或编委会的意见给出退稿理由。退稿后不接受申诉。  6 稿件处理流程  当稿件被编辑部登记后,作者将获得一个稿件编号,随后就可以在“作者查稿”中跟踪稿件处理过程,并能看到具体的处理意见。一般的流程是:  初审->外审->退修->编委会->发稿->组版  由于有些稿件需要修后再审,所以“外审”和“退修”两个阶段可能反复出现。  稿件录用后,编辑部给作者发录用通知,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  编辑部收到定稿后,按顺序进入文献校对、排版、清样校阅、印刷阶段。  7 修改稿要求  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后都可能要求作者修改稿件。作者提交的修改稿要有修改说明,修改说明应较为详细,根据审稿意见逐条说明,以方便审稿人或编委会审阅。没有修改的地方需说明理由。  经过多次修改的修改稿应保留历次的修改说明。  修改稿需注明稿件编号。  每次修改稿都不要有作者的有关信息,保留投稿时填写的论文自检报告。  编委会终审之前的修改稿只需上传电子文档即可,无需寄打印稿。提交编委会终审的修改稿除了上传修改稿外,还需要寄送打印稿1份,供编委会讨论。  最终的录用稿需要写上作者姓名、单位、基金号、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致谢等。英文部分的作者姓名应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Hou-Can, LI Shu  8 版面费和稿费  稿件发表后,本刊将收取版面费(150元/页),并付稿酬(300元/篇),所付稿酬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赠送样刊2册及抽印本若干。

成人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包括成人认知发展及其脑神经机制研究;老年期认知和抑郁情绪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模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以及国外基金项目(包括美国NIH,英国 Wellcome Trust,瑞典Swedish Council for Social Research)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领导了首次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心理健康模型。获王宽诚多学科交叉研究专项奖励基金(2010)、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瑞典研究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的访问科学家奖(2001-2002)、英国皇家协会博士后奖学金(2002-2003)、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00)。学术兼职: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协会(CNS)会员、美国老年学会(GSA)会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常务编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Ageing International》、《Demographic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