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查询

发布时间: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查询

1.理、工、农、医各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2篇以上(包括2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被SCI或EI检索系统收录。从事应用研究的应第一作者至少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1篇以上(包括1篇)学术论文,并同时提供1项(包括1项)以上获得国家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或获国家注册版权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的软件测评并出具软件测评报告),或经省部级以上奖励(或鉴定通过)的成果,足以说明其学位论文成果水平。在职务发明专利、获国家注册版权的计算机软件、鉴定或验收成果中,研究生应为第一完成人员。2、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正式发表2篇以上(包括2篇)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出版1部专著,或出版2部参编专著(每部执笔5万字以上)。为鼓励学术研究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若博士学位论文成果被政府采纳(需提供市厅级以上政府采纳证明),并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正式发表1篇学术论文,也视为成果合格。

图书馆的首页就有文献检索的呀,点着进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资源的说。。。

还行吧,CSCD 核心期刊,是CSCD期刊是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

你是说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吗?没有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这本期刊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网上没有查询到论文发表咨询我头像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现为CSSCI核心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等称号。供参考。

还行吧,CSCD 核心期刊,是CSCD期刊是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

浙江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查询

浙江海洋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水产学科位列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三、海洋科学学科位列第七。

浙江海洋大学代码是10340。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介绍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浙江省教育厅与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学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院系专业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学科建设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中国史、数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学科(11个):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海洋生物医药、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海洋生物学、行政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6个;建有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省精品课程1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优势专业(4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9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政管理。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6个):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药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船海与港航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海洋学院—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1个):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习基地。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与临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海与港航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精品课程(17门):海洋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渔具渔法学、船舶电气与通信、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动物生物学、水产食品学、人体解剖学、大学体育、教育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英语写作、液压与气压传动、区域经济学、中国海洋文化、船舶快速性。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谢永和教授主持的船舶与临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外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研究机构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馆藏资源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以海洋文献为特色,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图书馆兼藏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等多学科纸质文献共91万册,中外文报刊2430种,中西文电子图书02万册(种),中西文数据库40多个。其中“海洋、水产数据库”是该馆的特色数据库。

浙江海洋大学校长信箱

上海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

◆ 图书馆管理总则一、 图书馆对全校师生员工开放,读者凭有效借阅证入库借书或进各阅览室阅览。二、 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有违反,按图书馆的有关规定处理。三、 借阅证由学校一卡通中心统一办理。凡遗失借阅证的读者,应分别到一卡通中心、图书馆总服务台办理挂失手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找回,可到一卡通中心补办借阅证。 ?四、 所借图书必须按时归还,如逾期未还,将按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五、 阅览室内的书刊概不外借,如需要复印,须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后在本馆复印。 ?六、 自觉遵守电子阅览室有关使用规定,各类设备和软件系统均不准擅自拆装或改动。 ?七、 保持图书馆的环境安静和整洁。请不要大声交谈;不要在图书馆内吸烟;请在阅览室外使用移动电话;入馆时,保持衣冠整洁;为保护书籍,请不要把食物、饮料带入图书馆。八、 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请不要在书刊上圈点、划线、折角、撕剪、污损、损坏条形码等,如有违反,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凡属馆藏书刊必须在办理了相关借阅手续后方可带出图书馆,如有违反,将按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九、 所有读者必须严格遵守图书馆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配合工作人员的管理。读者离校时,须还清图书并办理相关手续。 ?十、 本总则由图书馆负责解释。◆ 图书外借规则一、 外借地点图书馆各对外开架借阅的借阅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文史图书借阅室、密集书库。二、 外借对象在该校注册登记的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和留学生;在编教职工、该校离退休教职工及本馆核准的校外读者。三、 借阅证件凭学校统一核发的一卡通外借图书。四、 外借册数本、专科学生最多借 10 册;研究生、在编教职工最多借 15 册;离退休人员最多借 5 册。其中文学艺术类图书限借 3 册。五、 借期与续借本馆各类图书的借期为 60 天。通过图书馆网站,网上可以续借一次,进行续借的时间为图书外借 40 天以后 60 天以内。在编教职工、研究生续借借期为 60 天,本科生续借借期为 30 天,其中文学艺术类图书不能续借。六、 预约在编教职工和研究生读者可以对本馆各类图书进行预约,每位读者可以预约 3 册图书(文学艺术类图书不能预约)。预约方式为:通过图书馆网站网上预约或到馆预约。七、 赔罚款1 、 污损或遗失图书,根据《补充细则》进行赔偿。2 、 逾期不还的图书,需交逾期款 20 元 / 天。在每本图书逾期款未超过 30 元时,按实际金额支付。超过 30 元,一律按 30 元支付。3 、 损坏图书条形码的,每条赔款 00 元。4 、 私自把书带出库外,将按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情况严重者,将上报学校处理。八、 密集书库图书外借1 、 进入密集书库借阅图书的读者,需预先通过书目检索系统确定所需图书的索书号,再凭本人一卡通进行借阅。2 、 密集书库的还书地点在密集书库,总服务台不提供密集书库的还书服务。3 、 出现超期罚款和遗失赔款的情况,请到一楼总服务台办理。九、 其他 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严禁转借他人,如有违反者,一经发现,停止双方借书 3 个月。 读者借还书时应主动注意计算机屏幕上的个人信息,防止出错。 读者借书时应检查一下所借图书,如发现有污损、缺页情况,应当场提出,以明职责。十、 本管理规则由图书馆负责解释。◆图书超期罚款和遗失赔款的补充细则读者所借的图书出现超期或遗失的情况,根据《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进行处理。为了方便处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补充细则,作为处理超期或遗失问题的参考。一、图书超期罚款在每本图书超期罚款金额未超过 30 元时,按实际金额罚款。超过 30 元,一律罚款 30 元。二、图书遗失赔款(1)如果能买到原书赔还图书馆,只需加付 00 元加工费即可。(2)如果买不到原书,按照附表进行赔偿。(3)如果遗失的图书已经超期,买到原书者赔还图书馆后除加付加工费 外,还要支付超期罚款,超期罚款每本上限为 15 元。如果未买到原书者,按照附表进行赔偿,不再加收超期罚款。附表:遗失图书赔款一览表 图书原价 赔偿系数(有复本) 单本赔偿系数 00 元以下 10 倍 15 倍 01 ~ 00 元 9 倍 14 倍 01 ~ 00 元 8 倍 12 倍 01 ~ 00 元 6 倍 10 倍 01 ~ 00 元 5 倍 8 倍 01 ~ 00 元 4 倍 6 倍 01 ~ 00 元 3 倍 5 倍 01 ~ 00 元以上 2 倍 4 倍 —2 倍 ◆图书借阅证办理规定一、办理对象1 、该校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2 、在编教职工。3 、该校离退休人员。二、证件的效用凡需借阅本馆图书资料者,都必须持有并出示借阅证。三、办证机构由一卡通中心统一办理,其他人员到图书馆办公室办理。四、证件的挂失、补办、调换及回收凡遗失借阅证的读者,都应到一卡通中心办理挂失手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找回,可补办一张借阅证。学生、教职工离校必须办理图书馆相关手续。五、违章处理借用或冒用他人借阅证借阅图书资料,停止借阅资格 3 —— 6 个月。◆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规则一、 阅览室一律凭有效借阅证入室阅览。其它人员须经馆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入室阅览。二、 每位读者在阅览前须到阅览室服务台签名登记,领取代书板并请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管理。三、 阅览室陈放的各种报刊书籍,仅限本室阅览,概不外借(特批书刊除外),若要复印其中的内容,须经本室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复印借用手续。凡本馆的所有资料都必须在本馆复印,不得带出复印。四、 读者入室应把书包等物品放在指定地方,贵重物品自行保管。五、 请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报刊上圈点、划线、裁剪等,一经查实,每发现 1 处,赔款 1 — 5 元;污损特别严重者,按该刊原价的 2 — 15 倍赔罚。六、 如发生偷窃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处理。七、 在阅览时须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整洁,请不要大声交谈;不要在图书馆内吸烟;请在阅览室外使用移动电话;入馆时,保持衣冠整洁;为保护书籍,请不要把食物、饮料带入图书馆。八、 每位读者的案头只能放一份(种)报刊阅览,不准将多份(种)报刊独占。报刊阅毕后请自觉按代书板所放位置放回原处。九、 每天闭馆时请把个人物品带走,届时图书馆将进行清理。十、 本管理规则由图书馆负责解释。◆图书馆长仓文库管理规则一、本室对全校师生开放。二、入室阅览一律凭有效借阅证,其他证件一律无效。三、读者在入室阅览时,应先在阅览室服务台签名登记,出示借阅证并领取代书板。四、室内存放的各种资料,仅限在本室阅览,概不外借(特批书刊除外)。读者不得将其他阅览室的书刊带入本室阅览。五、读者在本室阅览时只能带笔和笔记本,其余物品如书包等均应存放在指定地方。六、本室资料属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读者在使用资料时,不得在文献上进行任何划圈、撕剪,不得在阅览桌上乱涂写,一经发现,赔款 1 —— 5 元,污损特别严重的,按该书刊、物原价的 2 —— 15 倍赔罚。七、如发生偷窃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处理。八、保持环境安静和整洁。 请不要大声交谈;不要在图书馆内吸烟;请在阅览室外使用移动电话;入馆时,保持衣冠整洁;为保护书籍,请不要把食物、饮料带入图书馆。九、文献资料阅毕后请自觉按代书板的存放位置放回原处,离开时须交回代书板并取回借阅证。◆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捐赠文献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热情欢迎并诚恳征求该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向本馆捐赠图书、手稿及其它类型的文献。为了进一步做好接受捐赠文献的工作,特制订本馆捐赠文献管理办法。第一条 捐赠文献入藏原则A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献将被纳入馆藏: 符合著作法和版权法的图书(非盗版图书); 国内外正式出版物,根据情况酌情接受一些具有较高学术及收藏价值的非正式出版物。如一些地方文献、地方志、族谱等; 国际性或全国性的会议论文集和成套期刊; 适合大学本科及以上程度,内容符合该校教学科研范围及本馆馆藏发展政策; 为本馆缺藏,或本馆需增加复本的图书,复本以 3-5 册为宜; 赠书的物理状况良好 , 没有严重残破污损,装帧不缺页。B . 下列文献不予入藏: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版物; 内容低下、陈旧、基本上不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献; 多卷本中不成套的书刊; 其它不符合本馆馆藏发展政策的文献。第二条 捐赠文献管理办法 所有捐赠文献,本馆一经接受,即拥有对该文献的所有权和处理权; 对于捐赠文献,本馆将秉承“物尽其用”的原则,依据入藏原则决定是否收藏,以及保管和技术加工的方式; 所捐赠文献一经接收,本馆将以当面、电话、信件或者电子邮件形式及时向捐赠者出具致谢函或捐赠证书以示鼓励和感谢。捐赠者请留下姓名、地址、邮编、 email 、电话等联系方式,方便本馆联系,寄发感谢信或捐赠证书。 本馆对于征集到的上海海洋大学教职员工(含离退休)以及海内外校友所著文献,专设“海大人文库”阅览室,予以陈列展示。其它文献将根据内容入藏相关藏书区,供读者使用。第三条 捐赠文献联系方式 到馆或邮寄捐赠: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 999 号上海海洋大学图文信息中心 106 室,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邮编: 201306 。 大批捐赠:可与图书馆预约,确定捐赠方式。◆图书馆复印管理规则一、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仅限在馆内复印,若因特殊情况需外出复印,需经馆领导批准。二、馆藏中外文图书不能整本复印,若特殊情况需整本复印,需经馆领导批准。三、各种机密、绝密文件,各类非法出版物或各种查禁手抄稿等一律不予复印,特殊情况需经馆领导批准。四、复印资料在 30 页以下者,可当场取件,复印量多的,在约定时间内取件。五、复印费以刷卡方式支付(刷一卡通),不开具发票,如果需要报销的,每年 12 月 1 日—— 10 日至图书馆复印处领取当年一卡通支付复印费的刷卡清单,凭此单据到财务处转帐报销。当年 12 月份的复印费到下一年度报销。六、复印时间:上午 8 : 15-11 : 30  下午 12 : 30-16 : 00 (周五 15 : 00 )。七、复印按学校批准统一收费标准收费。

你好,当然都会查了,请改一改字眼就能不查出来了。

1200 我是海大的研究生哦 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通过zhidao Hi发信息给我

浙江海洋大学期刊认定标准查询官网

浙江海洋大学代码是10340。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介绍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浙江省教育厅与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学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院系专业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学科建设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中国史、数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学科(11个):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海洋生物医药、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海洋生物学、行政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6个;建有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省精品课程1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优势专业(4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9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政管理。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6个):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药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船海与港航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海洋学院—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1个):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习基地。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与临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海与港航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精品课程(17门):海洋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渔具渔法学、船舶电气与通信、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动物生物学、水产食品学、人体解剖学、大学体育、教育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英语写作、液压与气压传动、区域经济学、中国海洋文化、船舶快速性。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谢永和教授主持的船舶与临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外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研究机构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馆藏资源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以海洋文献为特色,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图书馆兼藏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等多学科纸质文献共91万册,中外文报刊2430种,中西文电子图书02万册(种),中西文数据库40多个。其中“海洋、水产数据库”是该馆的特色数据库。

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浙江省教育厅与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6 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历史沿革该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之一,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单位相继并(进)入,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2016年更为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几本院校根据公开信息可知:浙江海洋大学在浙江是本科二段招生,不直接说是几本,我们通常认为浙江海洋大学是本科大学(自2017年开始,浙江省高考将不再文理分科,录取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进行,取消录取批次,实行分段录取);如果你不是浙江考生,浙江海洋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浙江海洋大学是二本大学。学科建设浙江海洋大学建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中国史、数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全国及省内排名浙江海洋大学2020大学排行榜第270名;2020浙江省大学排名14位。2020年录取分数线浙江海洋大学2020年在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理科:553分;文科:560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